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范文匯總五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根據>和<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兒歌和身體感知,讓幼兒記住這兩個 符號開口的方向。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紅蘿卜、綠蘿卜、胡蘿卜、白菜、蘑菇,布置場地。音樂,數字卡及大于號、小于號卡片,籃子,題卡若干。體育器材若干。
活動重難點:
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大于號、小于號的實際應用
活動過程:
1、兒歌《小動物儲冬糧》引出兔媽媽請小朋友幫助收秋菜。幼兒說出小兔喜歡吃的菜名。
2、教師帶領幼兒去菜園(走過布置好的路程)
3、幼兒按要求幫助兔媽媽收秋菜,并放到指定籃子
4、點數每種菜的數量,并用相應數字表示出來。
5、學習認識大于號與小于號。例:8與6誰大誰小?你們是怎么知道他們大小不一樣的?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證明它們是不一樣的?“可以在兩個數之間放一個符號,讓我們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大”。引出大于號,重點觀察大于號張著大嘴對著大數笑。大于號表示前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于號的含義。說出“8大于6”。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小于號,理解小于號的含義:尖嘴巴撅給小數瞧,小于號表示前邊的數小。
6、游戲:《開汽車》
布置兩個停車場,幼兒隨音樂玩開汽車游戲,音樂停,汽車自選進停車場一、停車場二,大家數停車場的車輛,說出數量并比較大小。
7、兔媽媽感謝小朋友,請小朋友看動畫電影
老師出示入場票,可是遇到難題:要求看動畫電影的小朋友必須答對票上的小題方可入場。幼兒做題,進一步復習鞏固大于號與小于號,鍛煉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8、幼兒經檢查后隨教師去“觀看動畫電影”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組織了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綱要》指出,幼兒教師應該根據幼兒園培養目標、幼兒園教育內容和幼兒身體發展的水平,充分利用時間、空間、物質條件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精心設計與組織有利于幼兒身心發展的各種活動,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活動使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知識內容單調枯燥,思維訓練比較嚴格,因此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喜歡的情境游戲引入課題,使幼兒的注意力和思維處于積極狀態,激勵幼兒去學習新知識。由于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和概括能力較差,借助各種教具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形象地呈現在幼兒面前,是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輔助手段。因此我用幼兒親手去菜園拔到的“蔬菜”卡片為實物教具,形象直觀去觀察比較,讓幼兒自己去體驗,去發現,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時時用兒歌去引導幼兒用身體去感知大于號和小于號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表演游戲這一環節,幼兒在感受的過程中記住大于號和小于號的開口方向,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又采用幼兒喜歡的開汽車游戲,讓幼兒在數停車場汽車數量中鞏固應用大于號、小于號,效果非常好。在看電影要答對入場前的問題中升華知識的應用。由此可見,在數學活動中,通過實物、教具材料或設計情境讓幼兒獲得直接具體的感知,既能使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又能促進幼兒對事物有較全面深刻的印象,教學效果很好。
小百科:大于號是數學中不等式運算符號的一種。大于號被廣泛運用在算數中,是小學必學的內容。1655年沃利斯曾以表示“等于或大于” ,到了1670年,他以及分別表示“等于或大于”和“等于或小于”。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探索性強。小朋友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師幫忙。設計二等分的數學活動要注重幼兒原有的經驗,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進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與舊經驗的交織中,實現認知的平衡,獲得發展。
教學目標:
⒈在操作和判斷活動中理解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⒉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人一套材料:各種形狀的紙(圓、正方形、長方形)、吸管、剪刀
花生10顆、透明水杯2個
活動過程:
一、故事《狐貍分餅》引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一天,哥兒倆撿到一個香噴噴的面包。大黑和小黑都想吃,可是只有一個面包,怎么辦呢?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又怕大黑多吃一點。正鬧著,狐貍大嬸來了,幫他們把面包分成了兩塊。哥兒倆一看,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狐貍大嬸說:“你們別急,這塊大一點的,我咬它一口。”哥兒倆一看,那塊大的變小了,小的變大了,又急得叫起來:“不行,不行,一塊大,一塊小。”……就這樣,大黑、小黑只吃到了一點點面包。
問題一:大黑和小黑拿著剩下的面包,納悶了怎么就只有這么一點拉。他們非常不滿意。小朋友,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問題二:狐貍是怎么分的?
二、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討論:應該怎么分,小熊才會滿意呢?
2、請小朋友拿出圓形的面包,幫兩只小熊分一下,讓他們都滿意。
問題一: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訴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引出對折)
他分成的兩份是不是一樣大?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兩份重合就說明是一樣大的)
(在黑板上貼上一個完整的圓,和分成二等份的圓)
3、小朋友真棒。大黑和小黑還想請小朋友幫他們把東西分一分,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問題一:小朋友,你們看看籃子里都有什么東西呀?
4、下面請小朋友每樣拿出一件,幫小熊分一下。(每樣東西都分過一次的小朋友,可以再嘗試對正方形和長方形分出不同的形狀)
問題一: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訴大家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
(把原圖和分割后的圖都展示在黑板上)
問題二:(引導幼兒觀察)其中的份與原來比,誰大?誰小?上面的一個圖形分成了下面的幾個圖形?
小結:像這樣把一個東西分成相等的兩份,就叫二等分,分出來的份小,原來的大,分出的一份是原來的一半。
3、小熊送禮物,探索二等分的`不同方法。
小熊很感謝大家,他們也給小朋友送來了禮物,你們看看是什么?不過小熊也想考考大家,請小朋友把水和花生米也分成相等的兩部分。
問題一: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訴大家你分的是什么?怎么分的?
他分成的兩份是不是一樣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強調數數和目測的方法)
小結:對于不同的東西,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二等分。我們可以用折疊的方法、可以用目測的方法,也可以用數數的方法。
5、延伸活動
剛剛小朋友們都非常棒,可以把水、花生和各種圖形都分成相等的兩份。放學后請小朋友把這些花生帶回家,一份給爸爸媽媽,一份給自己,讓他們和你一起分享,好嗎?
在生活中,我們除了把東西分成相等的兩份,還可以分成相等的幾份呢?(幼兒說)
那我們回去試試看,是不是和我們說的一樣,可以分成相等的3份、4份、5份……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排序(即序列)處于探索的狀態,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很有興趣地或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將這些經驗加以統合整理,使幼兒對物體按規律排列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老師需要創造條件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造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活動目標:
1、體驗自由排序,在探索活動中嘗試和發現不同的排序方法,并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2、培養幼兒在活動中專注操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教師演示教具一套,幼兒操作教具人手一份,掛圖等材料若干;
2、經驗準備:有簡單的排序經驗。
活動過程:
(一)游戲1:彩色小圓片的排序游戲:請小朋友將手中的彩色小圓片按一定顏色順序進行排序。幼兒操作后請個別幼兒上黑板操作展示,自我評價獎勵小紅旗。
(二) 游戲2:找異同。老師出示一幅圖,請幼兒認真觀察,找到規律并在圖示收起后,按要求將所有小圓片放入蛋糕盤。
(三)游戲3:全面看圖找規律。請幼兒認真讀圖,找到幾何圖形的排列規律后根據記憶進行操作。
(四)游戲4:聽題送幾何圖形回家。題目要求:橫排同顏色,豎排同形狀。
(五)活動小結:
1、數一數自己得了幾面紅旗,為自己加油。
2、找找身邊有哪些有規律的排序。出示有規律排序的圖片引導幼兒發現在哪些地方有這些排序。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以游戲為主線,通過游戲形式,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圖形排序的規律,并用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排列規律和自己操作的排列規律,讓他們在不斷的觀察與操作中學習有規律的排序,加強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其次,在環節的設置上,我采用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方法,使各個環節,環環相扣,過渡自然,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數數方法對30以內的物體正確計數,感知數量的守恒。
2、在游戲過程中通過數量比較判斷輸贏,在輸贏中方法。
3、在與同伴的合作互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9籃糖果,18個塑料小框、獎品一盒(28個)
活動過程:
1、出示糖果,引出游戲。
(出示糖果)前段時間,幼兒園里有很多老師家里都在辦喜事,所以給老師們發了很多喜糖,今天我把這些喜糖都搜集起來帶來了?猜一下,老師可能跟你們玩什么游戲?今天我們不玩分糖果,也不是玩藏糖果的游戲,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玩個“看誰贏得多”的游戲。
2、介紹游戲規則,初步玩游戲。
等會兩個小朋友一組,用“石頭剪子布”來贏糖果。石頭剪子布會玩嗎?怎么樣算贏?誰來跟我試一下?能不能晚點出?等會我們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來比賽。是比賽就要有規則,第一條:等會玩石頭剪刀布,誰贏得一顆糖,然后再來比,第二條,要聽信號。還沒開始你就來的不算。我是裁判,裁判說“開始”再開始游戲,裁判說“停”馬上停下來,不能再玩了。還有問題嗎?轉過去和旁邊的小朋友面對面準備好,看看對手是誰?
預備——開始。停——。
轉過來讓我看看,誰贏得糖果多?數一數,我這里有大獎啊,等會送給贏得多的人。
你贏了幾顆數一數。你們都是一顆一顆數,有沒有不同方法數的?誰會兩顆兩顆數?(請一名給幼兒上來數)你們也來2粒2粒數數自己的糖果。有沒有人2粒2粒數和剛才1粒1粒數結果有不一樣的?
:原來無論是一粒一粒數,還是兩粒兩粒數,結果都是一樣的。
3、方法,再次游戲。
我有個問題:給你們同樣的時間玩游戲,為什么有人贏的'糖果多,有的人贏的糖果少?
:贏得多要用好辦法,第一速度要快,一次來玩馬上接著來第二次。第二要讓別人猜不準,經常要變換。這次要換個對手,去換個好朋友坐下。
這次的規則也要變了,誰贏可以抓一把糖,想贏得多要抓得大還是小?,第二條規則不變,裁判說開始再開始,說停馬上停止。
幼兒游戲。
剛才你用個好辦法了嗎?這次你贏了幾顆糖?怎么數的?只能兩顆兩顆數嗎?能夠5顆5顆數嗎?我先5顆5顆分好,再數。怎么這么快就數好了?
你們也來5顆5顆數數試試。
現在來報一下數,你贏了幾顆糖?
4、結束
在發獎之前,先來數數獎品有幾個,看誰數得快。如果我一個一個數,或者兩個兩個數結果會一樣嗎?
:不管給幾個幾個數,結果都是一樣的。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2、愿意與同伴交流,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活動準備:
1、磁性動物教具,畫好的樓房圖、貼紙五角星。
2、畫有不同方向幼兒舉手的圖片四張。
3、《我的數學》第16頁,水彩筆一人一盒。
活動過程:
1、教師背向幼兒并舉起自己的右手,請幼兒舉起和老師相同的一只手。幫幼兒在右手背上貼個五角星。
2、告訴幼兒:有貼紙的手就是右手。提問:你平時喜歡用右手做哪些事情?
3、玩游戲:“我說你做”。
請你先和同伴伸出右手來握手,再和同伴用右手猜拳,贏的人舉起右手。
4、告訴幼兒:貼五角星的手是右手,右手的那邊是右邊;沒有貼五角星的手是左手,就是左邊。
5、第二次玩游戲:“我說你做”。
左手摸右耳;右手放在左肩上;左手拍拍你的肚子;右手摸你的左臉;把你的左腿翹在你的右腿上;頭向左側;左手放在你的背后;睜你的左眼閉你的右眼;聳聳你的右肩。
6、游戲:小動物找家。
老師畫的樓房是小動物在幼兒園里的家,請幼兒根據老師的指令幫小動物找到幼兒園的`家。如:公ji的家在第二層樓左邊第一間;熊貓的家在第一層樓右邊第二間。
7、請幼兒看圖片自己跟做動作,說出圖片上的小朋友舉的是哪一只手,讓幼兒能夠辨別自己和物體的左右關系。如:圖片中的小朋友面對小朋友,圖片中的小朋友和自己的手是相反的;圖片中的小朋友背對自己,圖片中的小朋友和自己的手是一致的。
8、將《我的數學》翻至第16頁,引導幼兒先給左邊數的第3件衣服涂上紅色;再從左邊數,給第3面旗子涂上藍色。
活動開始前告訴家長,這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評價孩子現有數學能力,并且明確指出,家長在活動中,主要任務是觀察自己的孩子,并按照所發表格的要求如實做好記錄,不要用言語、行為提示孩子。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9-06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3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7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4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2
大班數學教案07-20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大班數學教案07-28
大班幼兒數學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