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匯編五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1~4 的乘法口訣,理解口訣的來源,明確每句口訣的意義。
2.使學生熟記乘法口訣,并能利用乘法口訣正確地、比較迅速地計算。
3.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總結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口訣的來源,掌握推導口訣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游戲的圖片、學生準備小棍若干、錄音機。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評析
復習準備
以開火車形式背口訣。口算(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候念口訣)。
5×2 5×4 5×5 5×1 3×5 1×5
2×5 5×3
看圖填空。
☆☆ ☆☆ ◆◆◆ ◆◆◆
( )個( )是( ) ( )個( )是( )
( )×( ) ( )×( )
一、創設情境
這節課我們要學習新的知識,學習知識時,看那位小朋友最肯動腦筋?老師有獎品發給你。
二、新課
1.師:用3根小棒,看你能擺出一個什么漢字?可以小組商量。
生1:我擺了一個“工”
生2:我擺了一個“個”
生3:我擺了一個“干”
生4:我擺了一個“大”
師:不管你擺的是什么?都是用了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個乘法算式嗎?
生1:1×3
生2:3×1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生:一個字用了3根。
師:你能用口訣表示嗎?
生:一三得三
師:有關三的乘法口訣,同學們能猜出有幾句嗎?
生:有3句,這三句是: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師:說得真好,獎勵你一顆“智慧星”!
(智慧星圖片)
能不能根據這些口訣寫出乘法算式嗎?
生1:2×3 3×2
生2:3×3
生3:1×3
生4:3×1
2.師:剛才同學們總結出了3的乘法口訣,總結得很好,現在我們是不是分小組再來總結2和4的乘法口訣,看哪個小組總結的最快、最好。
(幾分鐘過后)
反饋:小組1:2的乘法口訣我們總結出了兩句,4的乘法口訣我們總結出了4句。
小組2:我們也是這樣想的。2的口訣是一二得二、二二得四,4的口訣是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小精靈非常欣賞你們成功的合作!
(給說的好的小組發放“合作獎”)
想一想在編口訣時,你發現了什么?
生1:2的乘法口訣有2句;3的乘法口訣有3句……幾的乘法口訣有幾句。
生2:都是從1開始的。
生3:最后的`一句口訣兩個數都一樣。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小精靈要送你一個大拇指!
(大拇指圖片)
師:可是我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問大家,1的乘法口訣怎么說?并說說你的想法。
生:一一得一 因為就一個一
師接話說:是啊!一個一當然就是一了。
三、練習反饋
剛才你們學得很好,小精靈很高興,小精靈要帶你們去玩一玩,上哪兒去了?注意聽。(放音樂)
小精靈帶你們來到小樹林,小動物們都興高采烈地參加動腦筋爺爺組織的有獎大賽,你們愿意參加嗎?
(l)口算:(卡片出示15道題) (2)投籃比賽:(說明:每人分一張卡片)
師:小白兔和小花鹿進行投籃比賽,看誰投得準,投得快。
(給做的快得同學發“優勝獎”)
(3)游戲:“捉鼠比賽”
說明:頭飾上標有算式得數,卡片上有算式。
黑貓隊,3人;白貓隊,3人。(戴頭飾)
師:看哪一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所有的算式卡片。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對自己的表現有什么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61—63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一組數的比較,觀察各數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發現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并應用這一規律計算有關的乘、除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知識遷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應探索及掌握。
難點: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的理解及靈活應用。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掛圖(小數點移動)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提問。(1)把5米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別縮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導入新課
1.師:[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級三位同學的身高紀錄。請大家看一看,這些數據對不對?
(小明14.5米,小紅1.38米,小李0.14米)
2.師:你們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對。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對,0.14米只有這么高
師:兩個錯的數據錯在哪里?小數點寫錯了位置。
師:是啊,在小數點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變小數的'大小,但是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直接引起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小數點移動的知識。[板書課題:小數點移動]
(三)探究規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學掛圖):教師便敘述邊板書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學們都看過西游記吧,齊天大圣孫悟空的“金箍棒”平時放在耳朵里,長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時候,才亮出來,由小變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 米……
師:觀察這組數和金箍棒的變化,你有什么發現?(從上往下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嗎?從下往上觀察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小結:看來小數點向后移動,原來的數就擴大;小數點向左移動,原來的數就縮小。
板書:右移擴 左移縮
2、合作探究
(1)提問:從上往下觀察它們都是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卻得到了三個不同的數,對嗎?看來小數點移動的位數不一樣,原數大小的變化也就不一樣。數的大小的變化既與小數點移動的方向有關,還與小數點移動位數的多少有關。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我們來繼續深入研究。各組有這樣一張表格和一張小數數位表,請你們小組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進行研究。先吧空白處填寫完整,再觀察小數點移動的位數與原來小數的大小變化。小數點可以向左移動,也可以向右移動。
方法1:表格
小數點移動的位數
( )米=( )毫米
小數的大小變化
從( )往( )觀察
小數點向( )移動
移動( )位
( )米=( )毫米
移動( )位
( )米=( )毫米
移動( )位
( )米=( )毫米
方法2:(學具中的數位表)
(3)交流匯報
誰來說一說,你們是選擇哪種方法研究的? 你們發現了什么?
能概括地說一說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嗎?
[指名學生對照板書說明小數向右移動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誰來說一說這個時候金箍棒怎么變的?(從下到上觀察)
(四)實際應用
1.明確數的變化的方法
我們大家研究得出這個規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個小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辦?
如果要縮小為1/10、1/100、1/1000……呢?
2.集體交流
根據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如果要吧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個數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3.強化去0、添0的問題
出示例6、7 把0.01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縮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數不夠怎么解決?
小數點向左移動時,如果整數數位不夠則要在數的左邊用“0”補足。
整百、整千的數,小數點向左移動后,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 把2.3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就( )到原數( )倍。
把0.375擴大到原數100倍,小數點向( )移動( )位。
把0.73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0。
把30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原數變成0.003。
5. 把1.8改寫成下面各數,它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總結本節知識,暢談收獲。
附:板書設計
小數點移動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經歷整理加法表的活動,初步了解算式之間的聯系,提高20以內數的加法計算正確率。
2、 在觀察、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熟練計算20以內數的加法。
教學難點 能夠通過觀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規律。
教學方法 嘗試指導,效果回授教學法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20以內進位加法表
教學活動設計 修訂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所有加法,今天我們和以前一樣,系統的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20以內的進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內的'進位加法表。你們有信心嗎?
(設計意圖:明確要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師:先在小組內把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算式寫在卡片上,注意寫得越完整越好。(學生在小組內共同討論寫卡片。)
師:想一想先確定一個標準,按什么分類整理呢?
學生可能會說:
?找出得數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數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過再次引導整理加法表時,引導學生明確整理的依據和標準,并給出部分例子做參考,降低教學難度,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如:學生會發現:
第一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1。
師: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兩個數相加都是12。往下寫8+4、7+5……
師:你還有那些發現?
師:你明白同學們說的意思了嗎?請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學的發現開始整理,完成課本P87的表格吧!(教師巡視指導小組活動,關注學生的合作。 )
組織交流展示各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2.再次探索規律。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從中我們都發現了哪些規律?
設計意圖: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顯的規律,也有隱含的規律,通過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的表現很出色,學會了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算式,而且還有很多有趣的發現,找到了很多藏起來的秘密,請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發現和快樂。
板書設計 做個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業設計 做個加法表
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能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數;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數平移。
2. 通過具體的學習和探索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提問:同學們每天都要上學,能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來上學的嗎?(學生交流)
小結:步行、騎車、坐汽車時人和車的移動都是一種運動,誰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物體也在運動?(學生舉例)
二、 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 引出課題。
談話: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幾段錄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它們的運動方式也就是運動的樣子相同嗎?請你們邊看邊用手勢表示出它們的運動方式。
課件播放:電動門、電梯、汽車、電扇葉片、風車等物體的運動錄像。
提問:回憶剛才看的這幾段錄像,再想想你們做的手勢,能把它們按運動的方式分分類嗎?
學生可能將自動門、電梯、汽車的運動分為一類,它們的運動路線都是直的;風扇、風車、指針分為一類,它們都是轉動的。
如果學生在分類的同時說出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直接給予肯定,并板書:平移、旋轉。
如果沒有出現平移、旋轉這兩個詞,教師講述:像自動門、電梯、汽車這樣的運動是平移;像風扇、風車、鐘面上的指針這樣的運動是旋轉。(板書:平移、旋轉)
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這兩種不同的運動現象。(把課題補充完整)
2.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轉的特點。
提問:現在誰能說說平移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沿直線移動)
談話:旋轉是怎么運動的,它有什么特點呢?讓我們再來看錄像(演示風扇的轉動)。
提問:風扇在旋轉的時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動呢?有沒有不動的地方?(讓學生到屏幕上指出不動的地方)風車旋轉時哪個地方不動?鐘面呢?
小結:旋轉都是物體繞一個固定的點轉動。(板書:繞定點轉動)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談話: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判斷下面哪些運動是平移?哪些是旋轉?是平移的在括號里畫,是旋轉的畫○,教師巡視。
反饋:誰愿意把自己的判斷結果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展示,遇到有分歧的問題課件演示)
談話:你們判斷得對不對呢?我們讓手中的畫面動起來。(電腦按順序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如開關推拉窗時,窗戶的運動是平移;升國旗時,國旗的運動是平移)
4. 舉例。
提問:除了這些現象之外,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些平移或旋轉現象?(學生舉例)
三、 探究平移方法
1. 探究方法。
電腦出示:小鳥平移圖。
談話:誰能到前邊來指一指,小鳥原來在什么位置,現在在什么位置,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幾格?
學生可能回答:
① 向前平移6格。(教師指出:一般情況下,圖形在平面上的移動方向用上、下、左、右表示)
② 向左平移3格。
③ 向左平移6格。
談話:那么到底是平移幾格呢?同桌合作,拿出小鳥卡片,在方格圖上移一移,看平移了幾格。
學生拿出卡片操作,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果。
談話:我們用移圖的辦法研究了平移的距離。(板書:方法:移圖)用這種方法雖然能準確地得到結果,但是比較麻煩,我們可不可以只觀察小鳥圖的一部分,例如一條線或一個點來研究呢?請同桌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并板書:移線、移點。
談話:這個點在平移前是鳥嘴的點(課件演示),那么它會平移到哪兒呢?(學生指出后,課件演示)平移后它還是鳥嘴的點,像這樣的兩個點,我們稱它們為小鳥圖平移前后的一組對應點(板書:對應點)。數一數這組對應點中間有幾格?你還能找出一組對應點并數出中間有幾格嗎?再找一組試試看。
提問:你有什么發現?(學生交流)
談話:看來,圖形平移前后相對應的點的距離相等,這是圖形平移的又一個特點。(板書完整:對應點等距離)
談話:同學們通過不同的方法驗證了平移6格,那么判斷錯誤的同學能說出錯誤的原因嗎?(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并糾正)
3. 練習。
談話:請拿出發給你們的第2頁紙,看一看,小房圖、金魚圖和火箭圖分別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學生獨立完成填空,共同校對)
談話:觀察這三組圖形,在平移前與平移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小結:物體或圖形在平移后只是位置發生了變化,大小和形狀以及圖形自身的方向都沒有變。
四、 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1. 探索畫平移后圖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第25頁試一試第1題。
談話:方格紙上有一個三角形,要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圖形,你們打算怎樣畫?先和小組內的同學討論,再試著在第3頁的紙上畫一畫。
提問:誰愿意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法?
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畫法有: ① 先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向右平移6格,再將三個點連線。② 先把一個點向右平移6格,再根據三個點的位置畫出另外兩個點,最后連線。③ 先把一條線段向右平移6格,再按這條線段的位置畫出圖形。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各種不同的畫法。
2. 練習。
談話: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圖形嗎?(學生在第4頁紙上完成)
談話:怎樣判斷平移得對不對呢?(看對應點的距離是不是相等)
學生展示完成的圖,注意糾正錯誤的畫法。
五、 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六、 課堂練習
想想做做第4、5題。(略)
評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個教學內容,一是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二是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的平移。這一內容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本課教學設計對這一問題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教學物體的平移和旋轉,教者并不是只限于引導學生對運動現象進行觀察,而是在觀察的同時用手勢比畫運動狀態,體會運動方式的變化,繼而再思考同類運動方式的共同特征先發現平移是物體沿直線移動,再組織觀察電風扇、風車等轉動時有沒有不動的地方,發現旋轉是物體繞定點轉動。這樣,經歷圖像感知動作把握言語表述的過程,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認識就有了較深入的思考。有了這種思考,對于兩種運動方式的判斷就會建立在更加自覺的基礎上。
教學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格數,先讓學生觀察靜態畫面,出現不同的看法,形成認知沖突;再讓學生用實物圖形操作,然后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從而使學生在認識上達成一致。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研究圖形中的線段和點平移的格數,發現圖形平移多少格,平移前后圖形中的對應線段或對應點也都相距相同的格數。這一認識不僅使學生對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距離的判斷實現了面線點的簡化,而且為在方格紙上按要求畫出平移后的圖形提供了依據及方法的指導。這樣,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對圖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認識,是一種既必要,又可行的教學處理。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動物樂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比較多少的方法。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并能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建立符號感。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精神。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
2、會用“〉”、“〈” 、“=”表示比較的結果 。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聽過駱駝和羊的故事嗎?駱駝和羊通過比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處,矮也有矮的'好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也是“比較”,內容也和駱駝和羊的故事一樣有趣。
二、引導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動物樂園”圖
師:動物樂園要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小動物們都到動物樂園幫忙,熱鬧極了。我們看看都有哪些動物?它們各有幾只?請小朋友們自己在心里數一數,等匯報的時候再告訴老師和其他同學。m
2、匯報交流
師: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各有幾只?(學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鳥。)
3、動手操作
(1)師:誰愿意用動物頭像來表示你觀察到的圖上的各種動物?
(2)師:請其他同學也在下面擺一擺:你看到了幾只什么動物?請用學具表示出來。
(3)學生擺完,引導學生觀察評價:擺出來的和看到的一樣嗎?
4、設疑激趣
師:來了這么多的動物,到底哪一種動物比較多,老師很想知道,你們想知道嗎?那我們把它們比一比好嗎?
(1)、小組討論:可以把誰和誰作比較?
(2)匯報:我準備把……和……進行比較。
5、探究方法
(1)認識同樣多和“=”(熊和鹿比)
師:咱們先把熊和鹿做比較,那么這兩種動物,誰多?誰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
動手操作:比較兩種動物誰多誰少,可以直接根據數量多少來比較,還可用擺的方法來比較,那么要怎么擺呢?請大家先想一想,再動手擺一擺。
展示、交流:誰愿意到前面來擺一擺?其他同學擺的方法和他一樣嗎?有沒有不同的擺法?(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擺出了不同的圖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種擺法,是怎么進行比較的? (如果學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教師可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發表意見。)
認識 “=”
揭示同樣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數一樣,我們就說:它們的只數?(“同樣多”、“一樣多”、……)熊有4只用數表示寫幾?鹿也有4只,用幾表示?4和4同樣多或者說相等,要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它們的相等關系?誰知道? 誰會寫“=”?板書:4 = 4 讀作:4等于4
(2)認識“>”、“<”(兔和猴比、猴和鳥比……)
師:接下來你們想把哪兩種動物進行比較?這兩種動物誰多?怎么比較?比的結果是什么?可以先擺一擺再說一說。
①獨立思考 ②小組交流 ③ 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導學生表述:--比—多(少)}
師:5比3多,在5和3的中間要用一個什么符號表示?你們知道嗎?誰會寫“>”?這個式子5>3怎么讀?(5大于3);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嗎?應用什么符號表示? 這個式子怎么讀? 3<5(3小于5)。
指導書寫:“>”、“<”
練習使用“>”、“<”(練習中引導學生想辦法分辨記憶“>”、“<”)
引導發現:開口對大數,尖角對小數。
(有的孩子說:口子大的朝大數;有的孩子說:開口朝左的是大于號、開口朝右的是小于號;還有的孩子說:想到把“箭號”的一橫去掉就是大于號了。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編順口溜記住:開口朝大數,尖角對小數……)
三、練習與拓展
(1)師:在這么多的動物里面,哪種動物最多?哪種動物最少?(小鳥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動物比較的結果怎樣?小朋友們能不能自己完成?請同桌交流:說一說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也可以用數字說一說它們比的結果。
(2)在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比較的知識?
(3)獨立完成第13頁練習題
小猴比小熊少 3〇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〇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4)填一填:
7〇 3 4〇 9 3〇 3 5〇 8 10〇1
2 〉□ 6 〉□ 6 = □ □= 8 □和□< 9(這幾道題,發數字卡片給小朋友,認為合適的都可以到臺上來。)
板書設計:
動物樂園
小于 < 大于 > 等于 =
開口對大數 尖尖對小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