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09-14 17:24:2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合集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詳細介紹: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口算加減法,包括兩位數加減法,整百、整千數加減法,幾百幾十加減法(不進位、不退位)、幾百幾十加減法(進位、退位)等,是繼第二冊“100以內口算加減法”之后的又一階段性教學內容.

      學生學習筆算要理解算理,需要有一定的口算基礎,特別需要有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作基礎.因此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十分重要,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在于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口算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但是教材并不限于教給學生一般的口算方法.教材在每道例題下面都安排了“你還能想出別的算法嗎?”這樣的思考問題,提示學生靈活地思考其他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類推能力.

      教法建議

      教學時以舊引新,復習2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數的組成.

      教學口算方法時,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介紹的口算方法,還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去思考其他方法.對于學生說出的其他口算方法,只要正確、合理,教師都應給予鼓勵,不要強求一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習慣的方法來算,給學生留出思維空間.

      教學時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說自己的口算思路,說明口算步驟,計算后引導學生說出每組題的相同地方和不同地方.

      這部分內容比較容易掌握,但由于數目大了,算得又對又快不是很容易.因此設計練習時首先要求口算正確,以后逐步要求.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類推能力.

      3.初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的思考的.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具、學具

      口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用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

      26+3048+20xx-20xx+328-9

      2.連加、連減.

      52+30+757-30-5

      55+30+675-40-8

      72+10+786-20-7

      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二、學習新知.

      (一)教師談話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習題,我們已經學過筆算的方法,今天,們要學習口算,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ǘ⿲W習例1.

      1.出示例164+25

      教師提問:不用豎式計算誰能很快算出結果?學生討論后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

      2.演示課件“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下載

      方法一.

      把64分成6和4,把35分成30和5,然后兩位數加兩位數,一位數加一位數,得數是89.

      方法二.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上面幾種算法都是正確的.哪種算法最適合自己就可以用哪種方法,自己最理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記住先進行計算的結果,再進行第二步計算.

      4.練一練

      先獨立寫出結果,再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練習后重點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設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減去.

      (三)學習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題分小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點研究第二題72-49的計算方法.

     。1)學生嘗試做.

     。2)學生匯報解題的方法.

      繼續演示課件“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下載

      A.72-49=23B.72-49=23

      想:72-40=32想:72-50=22

      32-9=2322+1=23

      C.72-49=23D.72-49=23

      想:72-9=63想:12-9=3

      63-40=2320+3=23

      2.觀察對比58-26和72-49兩題有什么不同?(訂正:58-26是不退位減法,72-49是退位減法.)

      3.練一練.

      36-20=52-10=34-23=98-76=

      36-24=52-18=90-25=42-39=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口算.(全班學生動筆做,訂正后,說一說每組兩題有什么關系?)

      15+30+425+40+839-20-6

      15+3425+4839-26

      (2)卡片練習

      24+1537+2683+17

      24+4244+3972+36

      24-1247-2950-37

      86-4485-37100-33

      54+2831-1856-37

      74-1676+2335+243.在□里填上適當的數,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4.計算下面各題.

     。1)一個加數是36,另一個加數是24,和是多少?

     。2)被減數是57,減數是38,差是多少?

      5.下面各題要在兩分鐘內完成.

      35+2462+1872-25

      75-2835+4028+54

      64+3072+1581-37

      72-1872-1527+15

      四、全課.

      在進行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自己認為好的就是最佳的計算方法.計算時要細心認真.

      五、布置課外作業.

      1.口算下面各題.

      34+1527-20xx-4564-15

      26+1781-6083-1975-25

      38-1939-20xx-1731-15

      2.上面或下的紙條每移動一格,口算出上下兩個數的和、差各是多少.

      3.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擴展題)

      ()+34=70400-()=320

     。ǎ53=8687-()=50

     。ǎ72=9063-()=17

      板書設計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例164+25=89例272-49=23

      A想:60+20=80A想:72-40=32

      4+5=932-9=23

      80+9=89

      B想:64+20=84B想:72-9=63

      84+5=8963-40=23

      28+37=6558-26=32

      想:28+7=35想:58-20=38

      35+30=6538-6=32

      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教材第65頁例6、想想算算,練習十三第5~8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初步學會連續退位減的筆算,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進一步鞏固用差加減數驗算減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筆算:312-2612312-905

      做完后讓學生說說筆算萬以內的'減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6:612-261=

      2、提問:怎樣列豎式?

      3、讓學生試著在書上完成。做完后讓學生

      生說一說你是怎樣一步一步地計算的。講解完后學生集體說說計算過程。

      4、提問:這道題和前面學習的題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指出:像這樣從個位起,每一位上的數都不夠減,都要從前一位退1后再減的計算,叫做連續退位減。計算連續退位減,要按照筆算減法的法則,細心計算。還要特別注意,某一位上退了1,到這一位計算時不能忘記已經退了的1。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第2題,板演,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和驗算過程。

      2、做練習十三第7題,讓學生說說錯誤的原因,然后改正。

      指出:筆算減法,有時要連續退位,有時不要連續退位。計算時要注意退位一般要在前一位上記退位點,防止忘記已經退去的1,哪一位上計算不夠減,就該從前一位退1。還要注意,夠減時就不需要從前一位退1。

      四、課堂作業:練習十三第5、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課本P23頁例3,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2、通過提供豐富、現實、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

      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

      3、使學生逐步養成愛動腦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解答簡單的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探索解決除法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主題圖、格子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出示例3主題圖。

      (1)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在愉悅的談話中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情緒飽滿、積極投入學習。

      二、探索學習

      1、教學例3

      (1)從圖中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2)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一共有多少只蠶寶寶?*平均放在3個紙盒里,每個紙盒放幾只?*每個紙盒里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一幅圖提出了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該怎樣解答?說說這樣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個問題怎么解答?試試看能給大家講講為什么這樣計算的理由嗎?

     。4)你能說出表示的.意思嗎?

      通過解答這3道題,你能發現它們間的關系嗎,和你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

      2、出示課題

      板書:解決問題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再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做鋪墊。創設開放情境,為學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應用

      1、引導學生完成P24頁“做一做”。請學生觀察情境圖后用自己的語言講

      小刺猬運水果的故事,引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答。

      2、學生從圖中搜索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獨立解決書中提出的問題。

      3、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1~3。

      教師巡視、指導。

      做完的同學選擇一道題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樣計算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觀察、操作活動,能夠用自然的語言描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2、了解折、畫、比、量等多種認識圖形的方法,體會研究圖形方法的多樣性。

      3、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空間和圖形知識的經驗,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畫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長方形紙、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大家喜歡玩捉迷藏嗎?老師把我們學過的兩個平面圖形藏在了這兩張圖片里,一張是數學書的封面,另一張是郵票,你能找出來嗎?

      生:數學書封面后面是長方形,郵票的后面是正方形。

     。ń處煱鍟洪L方形、正方形)

      師: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

      生: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生:長方形有兩條長長的邊,兩條短短的邊。

      生:長方形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

      師:大家知道的可真多,那到底是不是像我們說的那樣呢?這節課就讓我們進一步去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教師板書:長方形與正方形)看看它們的邊和角都有哪些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喚起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了解,再通過對“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你都知道哪些?”問題的回答,更好的了解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知程度,并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究體驗、加深理解

      1、長方形特點。

      師: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請大家找出一張長方形紙。

     。ㄕn件出示要求)要求:你可以借助直尺和三角板,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看看長方形的邊和角都有什么特點。(教師指出邊和角)

      生:動手操作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對長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發現?(學生將折和量的過程進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發現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教師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發現長方形兩條短邊的長度一樣,兩條長邊的長度一樣。

      生:我用折一折的方法,將長方形上下兩條邊重疊,發現兩條邊一樣長;再將長方形左右兩條邊重疊,發現這兩條邊也一樣長。

      師:大家通過量一量和折一折的方法,都發現了上下兩條邊相等,左右兩條邊相等,上下邊是相對的邊,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叫做對邊,除了上下這組對邊外,還有左右也是一組對邊,所以在長方形中,也可以說是,對邊相等。(教師板書:對邊相等)

      教師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長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2、正方形特點。

      認識了長方形的`特點,你能用剛才研究長方形的方法來研究一下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嗎?

      要求:請你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

      生:動手操作實踐。

      師:同學們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對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么發現?(學生將折和量的過程進行演示)

      生:我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了量,發現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教師板書: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發現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生:我用了折一折的方法,先將上下兩條邊重疊,發現上下兩條邊一樣長,再將左右兩條邊重疊,發現左右兩條邊一樣長,再將對角重疊,發現相鄰的兩條邊一樣長,所以說,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教師板書:四條邊相等)

      教師評價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相等。

      師:同學們太棒了,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都找了出來,請再仔細看一下黑板上它們的特點,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

      生:相同點是它們四個角都是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對邊相等,而正方形是四條邊相等。

      【設計意圖】通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同時加強了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點的體驗,降低了對特點認識的難度。

      3、認一認

      師:其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條邊都有它們自己的名字,請你自己看答題卡的認一認,說說它們都叫什么名字。

      生:長方形長長的邊叫做長,短短的邊叫做寬;正方形的四條邊都叫做邊。(教師板書:長、寬、邊)

      師:長方形中有幾條長?幾條寬?

      正方形的四條邊中,只有這一條叫邊嗎?

      生:長方形中有兩條長,兩條寬。(邊指邊說)

      生:正方形四條邊相等,所以四條邊都叫做邊。

      【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后,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法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各邊的名稱,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邊的認識。

      三、實踐應用、鞏固概念

      1、你能畫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在格子圖中)

      學生動手畫一畫,交流匯報。

      2、、用一張長12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紙折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學生拿一張長方形紙動手操作折一折,集體交流、討論,教師最后用課件演示操作過程,得出結果。

      【設計意圖】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三道題目,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第三道題目是鞏固對長方形特點的理解,可能稍微有些難度,但通過動手折一折,對學生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四、總結提升

      通過本節課,我們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進一步研究,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教科書第29~38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了解用秤稱物體的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估測,逐步提高估測能力。

      4、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單元主要是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千克和克。教材是這樣安排的,先教學千克的認識,再教學克的認識,接著安排了一個練習,鞏固對千克和克的認識,最后還安排了一次實踐活動《稱一稱》。

      四、教學重點:千克和克質量單位的認識

      五、教學難點: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學時間:4課時

      七、教學策略:以操作為主,讓學生通過動物操作建立概念

      第1課時 千克的認識

      教學內容:第29~32頁,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了解稱物體的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臺秤一個、兩袋質量不一樣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學生:稱好自己的體重、帶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些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兩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重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

      二、學習新課

      1、課件演示:介紹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秤

      2、認識臺稱,學習使用臺秤稱物品的方法

     。1)引導學生看圖: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針、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訴我們物品重多少,像物體的長度單位是米一樣,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單位,國際上通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板書:千克),千克在我們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針指著數字1,也就是說這袋紅棗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嗎?

      3、動手試一試

     。1)小組合作派一人稱出重1千克的鹽裝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說說你的感受,并記在心里

     。2)把自己帶的秤好的1千克的東西比一比是不是與1千克鹽一樣重,體會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請帶了1千克水果的同學數數這1千克水果有幾個。

      (3)情境:老師這兒有許多東西,你能從中找出1千克重的嗎?試一試

      4、估一估

      (1)請你猜一猜老師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2)同學間相互估計對方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實體重告訴猜的同學,看誰估得準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談話:通過稱一稱,我們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單位。出示商品實物照片,觀察后交流從圖中獲得的數學信息。

      問:你知道什么是凈含量嗎?

      2、想想做做2

      談話: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關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圖片,了解數學信息。從這兩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進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學生觀察秤面說出各種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據剛才說出的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口答解題。

      4、想想做做4

      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閱讀,提問:這道題提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加大約?你能說出這兩種水果的重量嗎?

      5、想想做做5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6、你知道嗎?

      讓學生進行閱讀,然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使學生感受計量單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四、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談話:千克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廣泛的,希望同學們課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記一記,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媽媽一起到菜場去買菜,看一看媽媽買了哪些菜,各重幾千克,試試你能幫媽媽拎起幾千克重的物品。

      第2課時 克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材第33頁至35頁,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輕的質量觀念。

      2、了解千克和克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指導學生進行簡單的估測,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兩袋共重1千克的鹽、2分錢的硬幣、羽毛、尺子、桔子一個、天平。

      學生:硬幣(2分、1角、5角和1元)、橡皮筋、樹葉、水果等。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物品的質量單位千克,稱出了1千克的大米(出示:1千克大米)你能說出一粒大米重多少嗎?對于很輕的東西,用千克來作它的單位合不合適呢?

      二、學習新課

      (一)認識克

      1、稱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來作單位,用字母g表示(板書:克g)

      2、認識天平

      (1)介紹砝碼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指導看圖(書中33頁圖)和物(天平)。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稱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來確定物品重多少,砝碼相當于臺秤中的秤砣。你能說說圖中的砝碼各重多少克嗎?

     。2)用天平秤稱黃豆。

     、俨乱徊10克的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②稱一稱10克的黃豆

      ③數一數10克黃豆有多少粒?

      ④算一算:1克黃豆有多少粒?

      (二)體驗克

      1、1克很輕,大約是一枚2分錢重,幾粒黃豆的重量是1克?

      2、用手掂一掂:1克黃豆、一枚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

      3、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比1克輕?生活中在哪些地

      方要用到克這個單位?舉例說明。

      5、估一估

      一個桔子重大約幾克?先掂一掂,再天平稱一稱看你估得準不準。

     。ㄈ┣Э伺c克之間的關系

      1、觀察一袋鹽重多少,(500克)兩袋鹽呢?(1000克)

      2、用臺秤稱一稱(師演示)把這兩袋鹽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臺秤上稱一稱,問:這個臺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為單位的?看一看這兩袋鹽有多重? 你有什么發現?

      板書:1千克=1000克

      小結: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是1000。注意讀法:讀作1?千克等于1000?克。3、口答單位換算

     。ㄋ模┩瓿稍囈辉

     。1)掂一掂:一本數學書和一個文具盒比一比輕重。

     。2)猜一猜數學書和文具盒大約有多少克?

      (3)再稱一稱,一本數學書大約重多少克?一個文具盒大約重多少克?

      小結:數學書大約重300克。

      三、實際運用克

      1、想想做做1

     。1)觀察包裝袋,說說下面物品有多重。說說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2)你還見過哪些物品是用克作單位的?有多少克?

      2、想想做做2

      讓學生猜一猜這三種物品比1克輕還是重?實際掂一掂,在比較中加深對1克有多重的體會。

      3、想想做做3

      單位換算:學生先獨立填空再說說每題是如何思考的。

      4、想想做做4

      活動:稱一杯水的重量

      (1)觀察想想做做第4題圖,說一說杯里的水有多少克?

      (2)說一說:如果要稱出一杯水有多重,該如何稱的?

     。3)全班交流:

      四、全課總結

      用千克和克說一句話或講一個小故事。

      五、課堂作業:練習冊第19頁認識克。

      第3課時 練習四

      教學內容:第36~37頁。練習四。用千克和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進率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口答: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1千克=( )克 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 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 10千克○8000克

      二、完成練習四中的習題。

      1、第1題

     。1)提問:一個梨,一個雞蛋有多重用哪個單位合適?估一估:一個梨大約有多重?一個雞蛋大約有多重?哪種重一些?一只母雞大約有幾千克?一頭肥豬大約多少千克?

      (2)用線連一連,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2、第2題

     。1)出示掛圖提問:你們見過這些體育用具嗎?鉛球和籃球哪個更重?

      估一估:鉛球如果用千克做單位大約有幾千克?籃球如果用克做單位大約有多少克?

     。2)根據給定的數據選擇適當的計量單位,說說你的想法。

      3、第4題

      (1)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要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你有什么策略?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組織交流匯報。

      匯報時主要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解釋。

      4、第6題

     。1)理解題目含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你能算出1號杯里的水重多少克嗎?怎樣算?

     。3)學生算出1號杯中水的重量。

      (4)提問:你能估計出2號杯和3號杯里的水大約各重多少克嗎?(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用2號杯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估一估2號杯中的水大約重多少克?

      (90克)用3號杯里的盛水中的水的高度與1號杯比較大約是多少克?(120克)。

      5、思考題

      (1)學生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因為每個菠蘿同樣重,每個蘋果也都同樣重。從天平的兩側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個蘋果和1個菠蘿),發現2個菠蘿的重量等于6個蘋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個菠蘿的重量是1個蘋果重量的3倍。

      6、全課總結。

     。1)讀一讀你知道嗎?

     。2)小結質量單位有生活中的應用,合理膳食對身體健康的意義。

      三、課堂作業

      1、第36頁第3、5題。

      2、估計它們分別有多重,用線連起來。

      一塊口香糖 一只兔子 一頭牛 一塊香皂

      350千克 5克 2千克 120克

      3、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千克或克。

      一盒牙膏 一袋面粉 一把牙刷 一臺小電視機

      100( ) 20( ) 20( ) 15( )

      4、看圖填空。

      空杯重50克,1號杯裝有半杯黃豆連杯共重150克,2號杯裝滿黃豆,1號杯的黃豆是3號杯里的黃豆的2倍。

     。1)1號杯中裝了( )克黃豆。

     。2)估計2號杯中的黃豆大約有( )克。

     。3)估計3號杯中的黃豆大約有( )克。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天堂第一页 |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 在线看片免费不卡人成视频 |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