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音樂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組成的節奏,感受說唱結合形式的'歌曲結構。
2.初步學唱歌曲《數高樓》,體驗理解與學唱歌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歌曲ppt、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看看玩玩:弟弟妹妹來運動
師:看,草地上誰來了?他們在干什么?
我們也來跟他們一起玩一玩吧!(跟著音樂游戲。)
弟弟妹妹們在草地上玩的時候,唱了首好聽的歌,剛剛你聽到我唱了嗎?我唱了兩句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二、說說唱唱:弟弟妹妹數高樓
師:看看,這位小妹妹發現了什么?房子有幾層里面會住著誰呢?
我們把好朋友叫過來一起去看看?誰會把草地上好朋友叫過來?
請小弟弟和小妹妹和我一起來數高樓。(教師示范歌唱)
帶領幼兒一同歌唱。
師:好朋友都來了,我們去看看房子里到底住著誰?
啟發聯想。總結:“一層樓,住著誰?一只小貓喵。”
聽聽聲音。總結:“二層樓,住著誰?兩只小狗汪!汪!。”
看看圖形。總結 “三層樓,住著誰?三只老鼠,吱吱吱。”
猜猜謎語。總結:“四層樓,住著誰?四只青蛙,呱呱呱呱。”
數數念念。總結:“五層樓,住著誰?五只小雞,嘰嘰嘰嘰嘰。”
完整練習a歌唱與b說唱。
三、走走逛逛:弟弟妹妹看高樓建筑
我們的上海也有很多的高樓,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以后我們也來把這些高樓編到歌詞里面去唱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感受音樂的不同性質,并根據音樂做出不同動作。
2.能大膽想象,創造性地運用形體表現。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一段活潑的音樂,一盤剪輯好的音樂磁帶(由活潑的、優美的、有力的等各種不同性質的音樂串連而成)、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律動《健康歌》
2.感受音樂,并嘗試用形體動作表現。提問:你聽到這段音樂有什么樣的感覺?請幼兒跟著這段音樂,用形體動作來表現一下。
3.韻律游戲:我會動播放串連的音樂磁帶,請幼兒隨著音樂得變化,變化不同的動作。老師隨機按下暫停鍵,當音樂停止時,幼兒即停下,并擺出一個獨特的造型,靜止不動。
活動建議
剪輯的音樂的性質可以豐富一些,但不宜變化太快,每一段音樂都要有一定的時間,讓幼兒充分感受和表演。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游戲玩法建議:
師幼圍坐成圓,領頭人手帶小猴的手偶,邊唱邊有節奏的輕拍圈上的朋友,當歌曲唱"小猴是誰呀?"的最后一個字"呀"時,就找到了扔西瓜皮的小猴。這只小猴就要站在圓心中間,隨著音樂的快慢做滑來滑去的樣子,最后音樂停止,小猴摔到在地。游戲一遍之后,這只小猴就是新的領頭人,繼續游戲。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音樂游戲"小熊是誰呀?"的游戲經驗、有音樂結束就要倒下的游戲經驗。
2、物質準備:小猴手偶2個、鋼琴伴奏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
2、在游戲"找小猴"、"小猴滑倒"的情境下,嘗試有節奏的點同伴;在歌曲結束時,創編小猴滑倒的不同痛苦造型。
3、在游戲情境中,通過不斷的體驗,知道養成不亂扔東西的好習慣。
【活動過程】
1、了解歌曲內容,完整欣賞歌曲。
(1)故事導入,完整傾聽。
(2)提問歌曲內容。
(3)再次傾聽歌曲,教師找出手偶小猴。
2、教師邊唱邊示范游戲"找小猴"的玩法。
(1)手偶小猴做在圈上,教師邊唱邊示范"找小猴"
(2)提問怎么找到小猴的?
(3)教師示范再次找小猴。
(4)集體練習找小猴的本領:邊唱邊有節奏的.摸。
3、教師、幼兒帶上手偶紲續邊唱邊找小猴。
4、在玩游戲"找小猴"的基礎上,累加"小猴滑倒"的游戲。
(1)累加故事內容。
(2)幼兒創編摔倒的不同動作。
(3)完整"找小猴""小猴滑倒"的游戲(1—2遍)。
(4)累加轉的不同(快、慢)速度,完整游戲。(1遍)
5、自我評價師:現在你們都學會這首了嗎?哪里不清楚?
6、小結:小猴自己被滑倒之后,后悔不已,聽聽它是怎么改正的。(教師清唱歌曲結尾)
友情提示:
1、在邊唱邊玩游戲環節,幼兒很容易只關注游戲,而忘記歌唱,所以每次游戲開始之前教師都要給幼兒一個歌唱的理由,激發幼JL快樂歌唱的興趣。
2、因為每玩一次才會出現1—2個領頭人,所以教師要及時關注開始的點數的位置,盡其所能讓每個幼兒都能有機會做領頭人。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歌詞歌曲并學唱歌曲中的動物對話,同時明白同類動物相配的道理。
2、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音樂活動,能在角色表演中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
3、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4、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準備
1、課件
2、貓咪 烏龜 公雞 青蛙等頭飾
3、圖譜
4、蓋頭
活動過程:
一講故事引出歌曲,并回答問題?
1、故事中出現哪些小動物,發生了一個什么事情。
2、完整聽歌曲,聽聽和老師的故事是一樣的么?
二分段傾聽歌曲,并學習歌曲中的對話。
1、第一次碰到誰,烏龜、對話內容是什么?
2、第二次碰到誰,公雞、對話內容是什么?
3、第三次碰到誰,貓咪、對話內容是什么?
4、第四次碰到誰,青蛙、對話內容是什么?
青蛙找到老婆了嗎青蛙先生找到了青蛙小姐,我們把青蛙先生路上發生的事情告訴青蛙小姐好嗎?(幫助幼兒鞏固歌詞)。
三、 節奏演奏
1、尋找身體樂器演奏
師:青蛙先生找到老婆真高興。高興可以怎么表示呢?(拍手)唱一次。
2、(請教師引導幼兒幫助動物找出不同的動作)學習青蛙先生的樣子找老婆去,
烏龜對話時(拍手)、
公雞對話時(跺腳)、
貓咪對話時(拍肩膀)、
找到青蛙后(擁抱)。
四、分組進行活動當小動物,以情景劇的形式跟著來做游戲。
帶頭飾分為烏龜組、公雞組、貓咪組、青蛙組進行活動。
五、掀蓋頭游戲,鞏固歌曲體驗樂趣。
1小青蛙找到老婆要掀蓋頭,有好多的新娘子,掀好多次的'蓋頭。掀錯了以對話的形式告訴青蛙,然后繼續進行,一直找到青蛙小姐為止。
2老婆找到啦,喝喜酒去
活動反思:
在教授《小青蛙找老婆》歌曲時,班內大部分幼兒在掌握歌詞存在困難,總是記不清歌曲中動物出場的順序,教師對幼兒的能力估計過高,枯燥,教學效果差,將歌詞內容改編成一個情景劇,利用劇情表演的形式提高幼兒對學習新歌的興趣,幫助幼兒輕松記憶歌詞,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通過直觀的視覺感受,歌詞變得形象性,幼兒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能準確的把握歌詞內容。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歌曲,并能用形體動作表現大膽歌曲。
2、感知音樂的強弱,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感受歌唱游戲的快樂。
活動難點:能用形體動作大膽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理解歌曲、初步感知
1、師:邊操作幻燈片邊講述故事
2、老師念兒歌幼兒跟念
3、哎,這只大灰熊它剛才是怎么發怒的?你們會發怒嗎?好,請你們來學學大灰熊,大灰熊發怒的時候,還會從床上怎么樣?(站起來)請小朋友學一下。
(二)學唱歌曲,動作表現
1、學唱歌曲
(1)老師請小朋友來扮演大灰熊。我來叫醒你們,大灰熊睡好了。鋼琴伴奏唱歌曲。(你們學得真像,把我都嚇壞了)
(2)這只大灰熊學得真像,我來請他學大灰熊,誰愿意和我一起去搖醒大灰熊?(大灰熊醒了,它發怒了,它起來東看看,西看看,什么也沒看見,就又回去睡覺了。)
我們一起來唱,這樣我們就不害怕了!鋼琴伴奏唱歌曲
那么我們是什么時候去搖醒大灰熊的啊?然后我們就變成什么啊呀?(木頭人)
2、肢體表現
(1)小朋友們,大灰熊睡覺了,我們一起出發吧!音樂伴奏唱歌曲
你變成了什么木頭人?我是小兔木頭人!你呢?
(2)交換。
音樂伴奏這回你變的是什么?真厲害!啊,我有些累了,讓我們休息一下。
(三)游戲
1、游戲第一次
聽說山那邊有一只大灰熊也在睡覺,待會我們一起去叫醒它,我先去看看,它有沒有睡著了?瞧,它在睡覺呢!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嗎?千萬要記住哦,大灰熊醒來了,要變成什么?對了!準備好了嗎?來悄悄的跟在我后面吧!音樂伴奏唱歌曲
2、游戲第二次
瞧,大灰熊又睡著了,我們趕快逃回家里去。啊呀,嚇死我了。剛才你們有沒有搖醒大灰熊呀,可是它好像又睡著了呢!音樂伴奏唱歌曲
(四)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幼兒從動作表演中逐步引導到歌曲演唱中,動作也要逐步變小。及時關注幼兒的學習情況并進行調整。如當幼兒還沉浸在游戲表演而沒有按照歌詞動作時,教師要及時糾正。最后熊發怒的動作可在念歌詞最后一個字“(生)氣”時用一個造型定點。還要關注到幼兒動作是否合拍,這點很重要。
交流后,我們于本周又進行了第二次試教。主要流程與第一課時類似:譜圖引題--師幼有節奏地念歌詞,并表演故事--學習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強與弱。從整個活動效果來看,進步很明顯。首先教師準備充分,不但能熟練地演唱,還用鋼琴錄了伴奏音樂。環節的遞進性明顯,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緊緊跟著教師的步伐逐步從動作還原到歌曲演唱,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當然,也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兒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兒的活動;圖譜的擺放可以按照樂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學習中,動作的表演成分減少得還可以徹底些;教師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靈氣;另外,要加強幼兒對動作節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勢的要求。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目標:
1、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熟悉樂曲的節奏旋律。
2、能和同伴一起放松舞蹈,感受舞蹈帶來的歡樂。
3、能隨音樂節奏做簡單的韻律動作,動作協調。
準備:
1、背景圖、蔬菜寶寶圖片、頭飾、裝飾物品
2、音樂:樂曲《握手舞》、韻律音樂
過程:
1、幼兒隨著歌曲《快樂的一天開始了》唱唱跳跳進場。
2、復習歌曲《愉快的小鳥》
——第一遍幼兒跟著音樂唱歌,第二遍模仿小鳥飛回座位。
3、出示背景圖讓幼兒觀察,引出課題。
——引:今天蔬菜寶寶舉辦舞會,它們在舞臺上表演節目,歡迎小朋友觀看蔬菜寶寶的表演,表演開始。(播放音樂,老師隨著音樂逐一出示蔬菜寶寶圖片)
4、讓幼兒感受樂曲的歡快情緒,熟悉樂曲的節奏旋律。
——引:小朋友,聽完樂曲后,你對這首樂曲的.節奏、旋律有什么樣的感覺?
——幼兒自由回答。(歡快的、高興的……)
——老師拍手,拍打樂曲節奏,幼兒初步感受樂曲節奏。
——播放音樂,幼兒跟著老師做拍手、踏腳等動作。
5、老師出示沒上顏色的蔬菜寶寶,引導幼兒觀看,啟發幼兒思考。
——引:咦,有一位蔬菜寶寶沒有上臺表演,它怎么呢?
——幼兒自由回答。
——哦,原來它沒有穿上漂亮的衣服,不能表演,小朋友,怎么辦呢?——幼兒自由回答。
6、請一位老師扮演魔法仙子,魔法仙子的出現。
——引:魔法仙子來了,她有一個魔法球,魔力大,讓我摸摸,我的雙手就能變出魔法。只要拍拍頭,給蔬菜寶寶變出漂亮的帽子。誰來試一下怎樣拍拍頭?(播放音樂,請個別幼兒隨著音樂節奏拍拍頭)
——帽子變漂亮了嗎?沒有,魔力不夠大,我們大家一起來,好嗎?(播放音樂,幼兒跟著老師拍拍頭)
7、引導幼兒隨著音樂節奏自由地創編動作。
——引:哇,帽子變漂亮了,拍拍頭可以將帽子變漂亮,還可以做什么動作將衣服變漂亮呢?
(播放音樂,讓幼兒隨著音樂節奏自由地創編動作)
8、哇,蔬菜寶寶真漂亮,我們也來打扮一下,一起來參加舞會。(幼兒戴上頭飾、裝飾隨著音樂自由地跳舞)
9、親子活動:舞蹈《握手舞》
——引:小朋友跳得真棒,我們也邀請爸爸媽媽和我們一起跳舞,好嗎。
——播放音樂,孩子和父母一起跳舞。
10、結束:老師,幼兒隨著音樂離開音樂室。
中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2、能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了解樂曲三段體曲式結構。
3、能通過多種形式(語言描述、動作等)大膽的表現對樂曲的感知。
活動準備:
錄象、錄音磁帶、錄音機、道具。
活動建議:
1、欣賞第一遍音樂:
“你聽時有什么感覺?聽時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進一步理解音樂:
這首《金蛇狂舞》是我們中國的音樂還是外國的音樂?為什么?”引導幼兒聽辨樂曲中的樂器特點。
小結:這首音樂是我國明間一首很有名的樂曲,流傳了好多年,這首樂曲表現們熱烈、歡慶節日、舞龍、耍獅子的場面。
3、分段欣賞:引導幼兒感受第二段的.音樂表現的內容。
如:兩只獅子對話(通過節奏、音樂速度、樂句長短對比)越來越熱烈的對話語氣和越來越短的樂句結構。
4、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對音樂的感知,各樂段特點進行表演。
5、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運用多種步伐、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感知。
中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內容名稱:
歌曲"擁軍花鼓"
活動目的:
1、 讓幼兒感知民族的風格特點,唱準八分音符。
2、 讓幼兒初步學會歌曲的唱法,學習齊唱、領唱的.演唱方式。
3、 向幼兒進行刻苦勤奮,不怕困難的教育。
活動重點:
理解歌曲的內容,初步會演唱歌曲
活動難點:
教師與幼兒輪流領唱、齊唱的默契配合。
活動方式:
集體與個別相結合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
知識準備:
幼兒見過扭秧歌
活動過程:
導入
發聲練習:小朋友來唱歌,要求幼兒用最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
律動:要求幼兒用優美的動作進行表演。
展開
1、引導幼兒觀看秧歌舞——擁軍花鼓,
2、學習歌曲“擁軍花鼓”
3.幼兒欣賞歌曲一遍
請幼兒認真聽歌曲,聽一聽唱了些什么?
根據歌曲的節奏說歌詞兩遍
讓幼兒感受十六分音符的唱法,讓幼兒把這個節奏多練習幾遍,運用各種體態動作。
分段教唱歌曲,在幼兒熟悉了之后,提出大家有領唱領唱唱一句,教給幼兒領唱的方法。問幼兒:怎么領唱。引導幼兒說出:全體唱一句。
4、繼續練習領唱,讓幼兒有趣的唱歌。尤其是"哎嗨哎嗨約"字,唱的時候要有趣。多讓幼兒練習幾遍。
5、 音樂游戲"風爺爺"
要求幼兒創造性地做動作,培養幼兒游戲的興趣
結束 幼兒在游戲中自然結束
中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名畫的構圖色彩,并在匹配的音樂旋律中理解作品。
2.在游戲中感知音樂中節奏的快慢,力度的強弱與畫面中圖形、色塊間的關系。
3.聆聽音樂,模仿大師自由創作“薔薇色的重音”,享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薔薇色的重音》作品制作成的白板課件一個
2.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
3.與畫面匹配的音樂2段
4.黃色布四邊形、課前貼好的黑色矩形一個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名畫《薔薇色的重音》,說說感受
1.幼兒欣賞名畫,從畫面的顏色、圖形及圖形的排列等方面來幫助幼兒理解畫面。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美麗的畫,請小朋友們一起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2.介紹畫的名稱和畫家教師:這幅畫是俄國大畫家康定斯基畫的,畫面上有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正方形和一個大大的四邊形,還讓畫上的圖形和音樂交上朋友了,所以他給這幅畫取了個像歌曲一樣的名字叫《薔薇色的重音》。
二、圖形匹配音樂,感知音樂力度的強弱與圖形大小的關系教師:今天老師也準備了兩段音樂,要來和這副畫里面的大圓和小圓交朋友,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哪一段音樂想和大圓交朋友,哪一段音樂想和小圓交朋友?
1.欣賞第一段音樂----西班牙舞曲,感知樂曲有力地性質。
教師:這段音樂聽起來感覺怎樣?這段音樂會和哪個圓形交朋友呢?畫中的大圓聽了這段音樂跳起了舞。
2.欣賞第二段音樂----維也納圓舞曲,感知圓舞曲輕快優美的旋律。
教師:一起來聽一聽第二段音樂,有什么感覺?畫中的小圓聽了以后會想干什么?
三、游戲——運用身體動作及圖形感受名畫的構圖
1.介紹大圖教師:接下來我們就開始玩游戲,老師在地上準備了一副《薔薇色的'重音》的底畫,看,里面有一個大大的四邊形,里面還缺了什么?
2.游戲:幼兒扮演大圓小圓聽著音樂進行構圖。
教師:接下來請你們聽著音樂來跳進畫中,扮成大圓和小圓吧。
3.游戲:跟著音樂選擇大圓和小圓進行構圖。
教師:老師在后面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請你們聽音樂找對圓形朋友,并用好看的動作把圓形送到畫面上去。
4.對比欣賞,滲透構圖的要求。
教師走入畫中,根據孩子說的調整圖形位置小結:好多圓形在跳舞,他們有的靠得近,有的分開站。有的一上一下重疊在一起,太漂亮了!讓我們一起回到教室里用繪畫工具再來畫一畫《薔薇色的重音》吧!
活動延伸:
運用多種作畫工具嘗試創作《薔薇色的重音》。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06-14
中班音樂走路教案03-30
中班音樂劃船教案03-30
中班音樂親親教案03-30
中班音樂泡泡教案03-30
中班的優秀音樂教案01-29
中班郊游音樂教案01-17
中班《買菜》音樂教案01-30
中班優秀音樂教案01-30
走路中班音樂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