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數學教案范文合集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原因是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于單調,容易使幼 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我們以游戲情節貫穿始終,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首先,漂亮的房 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兒;其次,鋪路的.游戲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 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戲又使幼兒興味盎然,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從活動材料的準備來講,我們用吹塑紙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幾何圖形作為坑,又以這 些幾何圖形片作為鋪路的材料。這樣,既鞏固了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便于幼兒發現并改正錯誤。
圖形轉換的內容選取了幾種圖形轉換中較為簡單的部分,以適合小班幼兒的理解水平。這一內容的練習是 在完成“鋪路”任務遇到 困難時進行的,它不僅使幼兒再次明確了某些圖形的轉換關系,而且使他們在完成鋪 路任務之后獲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這比單純的練習具有更大的教育價值。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教案目標:引導幼兒能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知道接下去該鋪什么。
二、教案準備:小房子圖片(3張),小動物圖片(兔子。熊。刺猬),幼兒操作卡片以及各種圖形,地板塊。
三、教案過程:
開始部分:
1.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出課題
森林里住著3只小動物,他們呀非常非常的貪玩,每次一跑出去玩就不知道回家了,每次他們媽媽都是東找西找的,有好幾次都急的哭了,可是這3只小動物啊,還是不知道改正這個錯誤。有一天,他們又跑出去玩了,到了晚上還是沒回家,他們的媽媽又著急又生氣,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們。這件事情啊,被森林里面的智慧爺爺知道了,非常生氣,于是,智慧爺爺就告訴了這3只小動物,"你們不聽媽媽的話,幼兒園教案每次出去玩都不知道回家,你們做錯了事情,還不知道悔改,那就要受到懲罰了,我已經把你們回家的路給沒收了,每條路只留了前面幾塊磚,除非你們找出規律并且正確的剩下的磚鋪對了,才能再回到家里"3個小動物一聽,就嗷嗷大哭起來,這可怎么辦啊,后悔自己沒有聽媽媽的話早點回家,他們呀就做在一起想啊想啊,想怎么把回家的路鋪好,聰明的小兔子想啊想,想啊想,終于想出來了,找出了規律并且把磚鋪好了,可是小熊和小刺猬傷透了腦筋也想不出來,一直在嗷嗷的哭著,他們哭著哭著就走到了我們小二班,小熊和小刺猬一想,小二班的小朋友都是非常聰明的,就想請你們來幫幫他們回到家,小朋友愿意幫忙嗎?
基本部分:
1.啟發幼兒觀察小路,并發現小路的排列規律
①請幼兒觀察小兔鋪的小路,讓幼兒討論其規律是什么(發現磚是一個紅的',一個黃的排列規律)
②再請幼兒集體幫助小熊鋪路。先觀察:顏色一樣,形狀不同的排列,討論一下后面應該怎么排,請幼兒討論,并且集體說出來(如果小熊的路鋪對了,就把小熊換成微笑的,如果不對,還掛著哭著的小熊)
2.請幼兒操作幫助小刺猬回家(每個小朋友發一個操作卡)(水彩筆)
①教師指導
②請幼兒說出你是怎么鋪的。老師小結:觀察前面是怎么鋪的,后面的要和前面的一樣鋪下去。
結束部分:集體游戲:鋪路
玩法:請兩個小朋友出來比賽,看誰鋪的又快又好。(游戲可玩N次)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兩種物體按交替重復的規律排序。
2.通過游戲活動,探索發現簡單的排序規律,發展邏輯性思維能力。
3.體驗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學習將兩種物體按交替重復的規律排序。
活動準備
1.教具:一串紅綠彩燈,兩種星星按規律排列的全范例板、半范例板與填空范例板,兩種大小不同的水果按規律排列的全范例板,兩種圖形按規律排列的全范例板。
2.學具:“小星星”,《操作冊》第1冊第7-8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紅綠燈。幼兒模仿司機,在線上開車。教師念兒歌《紅綠燈》(附后),當說“紅燈亮”時,幼兒在線上蹲下;當說“綠燈亮”時,幼兒繼續開。
2.集體活動
(1)教師出示水果全范例板,引導幼兒了解水果是按大小間隔規律排列的。
(2)教師出示彩燈,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發現這些彩燈是按紅綠間隔規律排列的`。
(3)教師拿出用學具“小星星”排列的三種范例板,讓幼兒根據范例板上的提示,嘗試自己用“小星星”的學具照樣子排列。
3.分組活動
第一組:發現規律。出示兩種圖形的全范例板,讓幼兒發現這些圖形是按方的、圓的間隔規律排列的。
第二組:完成《操作冊》第1冊第7頁的活動。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并能說明分類標準。
2.發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分類后說明分類標準。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2.分類盒、標記卡。
四、設計思路
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為紅、黃、綠三組。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為產生標準作準備。分類后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的標準,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后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準,然后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五、活動流程
操作探索—求同,分類—分組討論—說出標準,轉換標準—鞏固操作
1.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征的感性經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于幼兒通過反復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征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征分類(大小),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征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征分類(大小、顏色、形狀)。
2.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著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
3.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拼圖的基本方法。
2、學習根據圖案的局部特征和切口形狀,找出圖案缺失的部分。
3、提升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課分割的動物圖片若干。
3、花朵、大樹、汽車等兩個半張的拼圖圖片。
活動過程:
一、感知圖案局部特征和切口特點。
1、教師:請小朋友拿一張圖片(動物圖片散放在桌子中間),看一看,圖片上有一條什么?(線)請你用手指描一描這條線再把它撕開。
2、教師:現在這張圖片變成了幾張,還是完整的嗎?
二、根據切口和圖案進行拼圖。
1、教師:請你拿起其中一張,摸一摸撕開的這個切口,再摸一摸另一張。
2、教師:試著拼一拼,看看接口處的兩部分圖案和顏色一樣嗎?是不是又變成一個完整的圖了?
3、教師:說一說,你是怎么拼到一起的.?(切口吻合、顏色一樣的拼在一起。)
三、練習拼圖。
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換圖片,幫他拼一拼。
四、鞏固拼圖方法。
1、練習拼背景不同、圖案不同的拼圖。教師:請看,這張圖片是完整的嗎?(出示半張圖片操作卡)我們來找一找它的另一半在哪兒呢?(請幼兒示范操作)教師:請小朋友自己選一張圖片,幫它找到另一半,拼在一起。
2、提供背景相同、圖案不同的材料,步驟同上。
3、提供背景相同、圖案相同、切口不同的材料,供幼兒操作。
五、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1、看一看,說一說。教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這些寶盒是完整的嗎?它們裝的東西一樣嗎
2、取下圖卡,拼一拼,最后粘貼完成。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認識上、下,感知物體上下方位變化。
2、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香蕉、蘋果、玩具、圖書等實物;幼兒操作單頁37、38。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認識上下的空間位置。
2、活動難點:能用語言將上下位置描述出來,感知物體上下方位變化的趣味。
3、指導要點:在看看、說說中,引導幼兒說說東西擺放的位置。
四、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游戲"金蘋果、銀蘋果"引入活動
2、游戲"藏貓貓"引出活動主題,認識上下空間位置。
(1)創設問題情境。
布置一個情境:桌子上放著香蕉,桌子下放著蘋果。
(2)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桌子上有些什么?桌下有些什么?
請幼兒說說香蕉、蘋果都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3、學習認識分上、下方位。
教師出示教具,并提問:這幢樓房有幾層?
教師找開第二層的窗戶,露出小動物,并提問:這是誰的家呢?小猴家搬來了新的鄰居,你們猜猜住在小猴上面的是誰?住在它下面的.又會是誰?
教師分別打開上、下窗戶,請幼兒用完整描述"xx住在小猴上面"、"xx住在小猴下面。
4、進一步區分上、下方位。
(1)出示多個玩具,請幼兒按老師的指示放在桌子的上面或下面。
(2)讓幼兒自己放,放完后告訴大家:我把什么東西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
5、指導幼兒完成操作單頁37、386、結束活動,找找說說生活中的上下。
找找說說教室里或教室外有什么東西是放在什么的上面?什么東西放在什么的下面?
教學反思: 我組織的數學活動《上下放放放》,最主要的目標是讓幼兒認識上下,感知物體上下方位變化,幼兒能以一個參照物來說出物體的擺放位置。幼兒大致上完成我所預定的目標,只是有個別的幼兒由于語言表達不完整,不能很清楚地說出物體的擺放位置。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我先是在桌子上面放著香蕉,桌子的下面放著蘋果,提問幼兒桌子上面放著什么?桌子的下面放著什么?到最后提問香蕉、蘋果都放在桌子的什么地方?通過這種由淺入深的提問,既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大多數孩子都能清楚地說出物體擺放的位置。接著是按著老師的指示來擺放物體,到最后慢慢過渡到幼兒自己擺放,放完后告訴大家物體擺放的位置,環環相扣,大多數幼兒都能清楚地表達出物體擺放的位置,只是有個別的不能說出來,最后經過教師的幫助,幼兒都能完成。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能根據自己的"車票"按照不同的圖示找到相應位置。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自制汽車5輛,每輛車上貼有不同水果圖片及圖示;幼兒人手一張畫有不同水果不同數量(1~~5)的"車票";4張動物圖片(每種動物數量不同);4張公園風景圖;音樂《我們去郊游》。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乘車去郊游,瞧,那兒已經有幾輛車在等著我們拉,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輛車!(師幼一起點數)
2、請幼兒數數每輛車的座位數并說出總數。
3、師小結:原來每輛車都有5個不能移動的座位。
二、基本部分
1、按照水果坐座位
師:那你應該坐哪倆車呢?秘密就在你的車票里,趕快看看吧!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車票,然后按照自己車票上畫的水果坐到貼有相應水果圖片的車上。
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師幼一起律動。
2、出示公園風景圖,請幼兒觀察
師:公園到了,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
3、根據車票上的水果數量按照1~~5的順序坐座位
師:逛完了公園,老師想帶大家去逛動物園,可是司機叔叔給小朋友提了一個要求,我們一起來看看。
出示圖示一,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了解圖示表示的意思。
師:這是司機叔叔要求大家按照第1、第2、第3、第4、第5的順序來坐座位,也就是說你的車票上有幾個水果就坐這倆車的第幾個座位。
請幼兒數數自己車票上的水果數量,然后根據車票上的水果數量按照1~~5的順序找到相應座位。
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師幼一起律動。
4、出示動物圖,幼兒觀察
師:動物園到了,你看到了幾只什么小動物?
5、根據水果數量坐車
師:逛完了公園,逛完了動物園,現在我們要回幼兒園了,可是司機叔叔又給小朋友出難題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圖示二, 請幼兒觀察,引導幼兒了解圖示表示的意思。
師:這些圖片上的點子表示數量,也就是說你的車票上有幾個水果,就坐幾個點子的車,不管是什么水果都可以。
請幼兒數數自己車票上的水果數量,然后根據車票上的水果數量找到相應的車。
播放音樂《我們去郊游》,師幼一起律動。
三、結束
師:幼兒園到了,請小朋友一輛車接一輛車地下車!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目標
學習3以內手口一致點數,并說出總數。
能區分明顯的大小差異,有初步的.大小概念。
準備
每人準備三個大小不同的同種水果1蘋果、桔子、香蕉、梨等)。
記號筆、彩色紙和彩色縐紙若干,膠水。
過程
認識蘋果一家三口。
—一起演唱歌曲《我家有幾口》。
——蘋果一家一共有幾個? (鼓勵幼兒手口一致點數,并說出總數)
——它們分別是誰?為什么? (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裝扮水果一家。
——請幼兒說說自己拿來的水果一家中誰是爸爸,誰是媽媽,誰是孩子。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怎樣裝扮水果一家。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裝扮蘋果,如用記號筆畫出眼睛、鼻子和嘴巴,或粘上眼睛、鼻子、嘴巴,最后再用彩色縐紙給蘋果娃娃扎一個蝴蝶結(如下圖)。
——幼兒選擇自己想要裝扮的水果和工具、材料,進行裝扮。
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裝扮的水果哪個是爸爸,哪個是媽媽,哪個是孩子。
建議
裝扮好的水果可放置在自然角中,幼兒可根據需要隨時補充裝飾,如給水果媽媽加一副眼鏡等。
可幫助和鼓勵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小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數數各種各樣的車子,感知5以內的數量。
2、會按汽車的種類和顏色進行分類,并點數說出總數。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嘗試學習按不同的特征進行分類。
掌握分類的方法并用簡單的語言說出自己的分類結果。
【活動準備】
汽車卡片(小轎車、卡車、公共汽車,顏色紅、綠、黃)人手一輛;
多媒體PPT;停車場三大塊(有不同標志);2—5的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找找停車場的車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看看是哪里呀?(出示停車場標記)對,這里是停車場。
2、看看,停車廠里有什么呀?(出示停車場的PPT)停車場里的'車多不多呀?
小結:停車場里停了許多汽車。
3、停車場里有什么車?這些車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逐步找出同類汽車或同色汽車)
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停車場里有公共汽車、卡車、小轎車,有紅色的車、綠色的車、黃色的車。
二、數數停車場里的車
1、根據汽車的種類分類
看看停車場里有幾輛卡車?(帶幼兒集體點數)出示數字卡,那個數字可以表示3輛卡車呢?
看看停車場里有幾輛公共汽車?(請一組幼兒進行點數)那個數字可以表示4輛公共汽車呢?
看看停車場里有幾輛小轎車?(請個別幼兒進行點數)那個數字可以表示5輛小轎車呢?
小結:數字3可以代表3輛卡車,數字4可以代表4輛公共汽車,數字5可以代表5輛小轎車。
2、根據汽車的顏色分類
(引導幼兒根據顏色給汽車分類,方法同上)
三、游戲:停車場
1、感知停車場
(1)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開汽車的游戲好不好?看看這是什么?(停車場)
(2)這些停車場的牌子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3)這個停車場的牌子上有什么?可以停什么車呢?
2、找找自己喜歡的車
(1)這里有很多汽車,等一會兒選一張你喜歡的車子帶到身上。
(2)看看你是什么車?(請幼兒說說自己是什么車)
(3)汽車到了晚上就要休息啦,要停到停車場里去哦。記住你是什么車,就停到什么車的停車場里,可不能停錯哦。
3、幼兒游戲
(1)音樂響起,幼兒帶著車子的掛飾開車。
(2)音樂停了,汽車要回家了,你們的車子停好了嗎?讓我來看看你們停對了嗎?
(3)我們汽車又出發了,(音樂響起)幼兒開車。這次可別停錯哦。
(4)和好朋友交換一輛車子開開吧,看清楚自己換的是什么車,可別停錯哦。
四、活動延伸
在區域活動角里布置停車場,并不時更換不同停車場里停車要求標志。讓幼兒在自由活動游戲時鞏固本節活動內容。
小百科:停車場是供車輛停放之場所。停車場有僅畫停車格而無人管理及收費的簡易停車場,亦有配有出入欄口、泊車管理員及計時收款員的收費停車場。
小班數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音樂活動,激發幼兒高高興興參加音樂活動的興趣。
2、激發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重點與難點:
能參與游戲,并模仿大班幼兒學做各種小動物。
材料與環境創設:
1、動物頭飾(小狗、小貓、小鴨、小雞)若干個,小動物的家。
2、錄音機、磁帶、各種樂器若干、積木若干塊。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媽媽的依戀,喜歡“小狗”、“小貓”等小動物。故選擇了這一教材,通過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來激發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過程:
1、以游戲口吻,引出主題。
雞媽媽:“咯咯噠:小朋友好,我的小雞不見了,可把我急壞了,你們看見我的寶寶嗎?我得趕快去找找。”
2、幼兒欣賞、感受
雞媽媽與大班幼兒合作表演“小雞在哪里”,其中大班幼兒分別扮演小狗、小貓、小鴨、小雞。
3、雞媽媽問:“我的小雞找到了嗎?到底到哪里去了呢?”幼兒第二遍感受。
4、雞媽媽問:“雞媽媽找到寶寶了嗎?找到誰的寶寶了?”(幼兒自由發言)。
5、雞媽媽:“我的心里真著急,我一定要把小雞找到!”
幼兒第三遍感受。最后“小雞”找到了。
6、問:“雞媽媽先找到誰?它是怎么回答雞媽媽的?”幼兒熟悉歌詞。
7、問:“想不想一起做游戲?想做鴨寶寶到小鴨家里去,想做狗寶寶到小狗家里去……”幼兒跟著大班幼兒一起游戲,反復兩遍。
8、雞媽媽:“小雞,你們以后要跟著媽媽。”
9、介紹游戲名字__小雞在哪里。
“雞媽媽帶你們出去玩玩好嗎?”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12-08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小班教案 | 小班數學教案:認識長短08-24
小班數學教案做客03-11
小班《鞋子配對》數學教案01-28
小班數學教案《春游》01-29
小班數學教案《配對》03-21
《修路》小班數學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