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模板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3.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4、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料以及自己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讀懂課文,了解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
對太陽的有關知識的科學道理的了解
教具準備
計算機、錄像
課時分配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朗讀課文。理解“繁殖”的意思;“蒸汽”與“蒸氣”的區別。
2、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3.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提出問題自學課文,尋找答案。
歸納每節主要意思,板書,理清課文層次。分段,說出段意。
一.出示課件,創設情景。
同學們,在廣袤的宇宙中,我們居住的地球只是一個小小的星球,它與恒星太陽有著密切的關系。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太陽的知識。(板書課題)。
要研究一個事物,首先要提出問題。(板書:“?”)現在你們面對太陽,想知道什么呢?
(學生提問。估計學生對太陽的大小、遠近、溫度等均會提出問題。)教師鼓勵學生,給問題分類。
你們提的問題怎樣去尋找答案呢?
一是從課文《太陽》中找,二是課外自己去閱讀有關資料進一步了解,三是有的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有得出結論,要靠你們去研究,去發現,去解答。
二、自學課文,尋找答案。
1、欣賞課文。
2、自學課文。
3、交流收獲。(歸納每節主要意思,板書,理清課文層次。分段,說出段意。)
三、匯報預習成果。
1、正音:
2、生字:
3、生詞:“繁殖”的意思;“蒸汽”與“蒸氣”的區別。(課件)
4、質疑。
(學生收集的課外資料很多,可以進行一次小小的展覽。)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運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
2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關系,激發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太陽》一課。大家打開書,誰能說說本課的分段情況。學生回答,教師板書:介紹遠大熱關系
二、交代目的:本節課,我們主要研究這兩個問題,學習相關的知識,并解決上節課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三、學習第一段
1、太陽有多遠?多大?多熱呢?大家快速讀一讀課文的第一段,從中找到答案。
⑴生讀,找答案。⑵教師板書:一億五千萬公里遠、一百三十萬個地球、六千度(三千倍)
2、課文怎樣介紹這三方面內容的呢?結合一個句子來學習。
3、出示1句:一人填空,大家判斷,對了齊讀。出示改句,對比談不同,(研究為什么用數字就顯得準確明了?)
板書說明方法。小結:列數字是一種說明方法,使用這種方法會使說明的問題準確,更有說服力。朗讀第一句,能不能讀出“太陽離我們可真遠啊”這個意思。個人,指名讀,齊讀。
4、從作者介紹太陽的這一段中,作者還用了哪些方法呢?我們還能發現什么呢?同學們一邊讀一邊仔細地想,看誰的新發現最多。
5、交流思考成果。(見右側)軟件配合。出示后兩句。
6、小結:作者以傳說引起話題接下來又用了數字、比較、比喻、等說明方法介紹太陽的特點,清楚明了,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學習第一段,大家把讀書思考結合起來,一邊讀一邊想,并善于總結這是非常好的讀書習慣,大家要發揚。
7、朗讀第一段。
四、學習第二段
太陽與人類的關系怎樣密切呢?下面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研學習第二段。你們可以先研究太陽和人類哪些方面有關系,再想有著怎樣密切的關系?你們可以畫,可以批書。做得好的到黑板來寫。
2、討論,找快的到黑板板書。(1——2人)
3、研究板書是否合理。補充,歸并、精練,理順。
4、研究太陽究竟與人類關系怎樣的密切呢?對照板書講一講。(生存需要、生活條件、直接關系)(準:質疑
5、看軟件。軟件中有一些人類與太陽關系的科學道理的介紹,想看哪一個?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講解。
6、小結:這一段列舉了這么多內容,是有順序的介紹。通過交流知道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太陽的關系太緊密了。
7、朗讀。
第三教時: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料以及自己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過程:
7、出示最后一節。⑴自讀,有無疑問。⑵選擇你最拿手的`方法練習背誦
小結: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要保護環境。作者這句話寫的多么嚴謹啊!
五、總結:課文內容我們基本理解完了。關于這篇課文誰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準)質疑,解疑。
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些關于太陽的最基本的知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又發現了太陽的許多奧秘。老師收集了一些圖片,同學們如果有給大家介紹的可以舉手。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是借助發明的天文望遠鏡歷來實現的。后來有了航天飛機和人造衛星。通過他們拍攝到了浩瀚宇宙的許多圖片。
這是銀河系。這是銀河系內的太陽系,九大行星正圍繞著太陽運動。地球。太陽。太陽上的黑子。太陽能是一種可供利用的新型能源,可以用來一……總之,太陽有著無窮的魅力,它他正等者我們去進一步探索。
誰還有要跟大家介紹的知識?
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家,你想把這些知識介紹給孩子們嗎?其他同學對修改這篇課文有什么意見?憧憬。
六、關于地球,關于太陽,關于宇宙,有許多奧秘正等待我們去研究。
我國古時候有后羿射日的傳說,這個傳說表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堅強決心和造福人類的崇高思想。
希望同學們能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有一天你們都能成為征服自然,征服宇宙、造福人類的新時期的后羿!
七、作業
把你了解到的有關太陽的知識,可以是課文和課外的或是自己對未來的大膽想法編一期小報,或寫一篇科幻文章,或畫一幅畫,或制作一件模型。我們一起開個學科學交流會。
板書:
10太陽
遠一億五千萬公里
大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數字、比較)
熱六千度(三千倍)
植物動物礦物
關系云雨雪風沒有……就沒有
預防治療疾病
全文用數字的方法運用較多,可以讓學生仿寫一個片斷。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識2、3節中的生字,會寫5個字,認識1個部首“冖”。
★展開想象,感受詩歌文字的優美,感受小主人公對疾病的樂觀態度。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重點
★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字。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識字、認詞
2、讀文,“我”這個神奇的小精靈成了被子大地的主人,那我在這片土地上都玩了些什么呢?我們來學習課文的.第2、3節
二、讀文、識字、寫字教學
1、學習第二節,生自由讀,勾畫生字
①讀懂了什么?理解“足足一個鐘頭”體會喜愛之情,興趣十足地朗讀這一節。
②識字學習鉛
學習兵丁、穿、軍。
③指導讀、賽讀
2、學習第三節,生自由讀勾畫生字
①“我”在玩什么游戲?
②識字(注意座——坐的區別)
學習隊。理解自已,指導書寫。學習洋,進行擴詞訓練。
③朗讀
3、有感情第朗讀全文
4、寫字(指導寫“軍、穿)
三、鞏固訓練
1、完成課后練習
2、識字、寫字訓練
3、朗讀全文
四、總結、作業
1、以苦為樂的品質
2、如果生病的是你,你會怎么做?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整理查閱,搜索的信息,向同學們介紹。
2.學唱《龍的傳人》這首歌。
3.初步學習開場白技巧。
4.評價本單元學習收獲。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龍”的成語,預言故事,搜集“龍”形象工藝品,欣賞“龍”字。
2.查一查,問一問家鄉有哪些帶“龍”字的特產或地名。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暢所欲言
1.說“龍”的成語。
(1)各小組根據本小組成員搜集的有關成語進行綜合。
(2)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搜集到的“龍”的成語。
(3)摘抄積累。
龍馬精神,龍潭虎穴,龍蟠虎踞,龍蛇混雜,龍吟虎嘯
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爭虎斗,龍眉鳳目,龍駒鳳雛
龍拿虎跳,龍騰虎躍,龍章鳳姿,龍肝鳳髓,龍虎步
2.說說有關“龍”字的預言故事。
(1)小組長組織各小組成員說故事,推薦說的最好的同學上臺展示。
(2)各小組派代表講故事,如:《葉公好龍》《畫龍點睛》等。
3.播放“龍”字課件。
(1)說說你對這些字的認識。
(2)引導學生欣賞八位著名書法家書寫的不同字體的“龍”字,感受“龍”字的書法藝術魅力。
二、初顯身手
1.展示搜集的有關龍的工藝品的實物,圖片或有關文字資料。
2.向同學介紹家鄉有關帶“龍”的'產品或地名,說說它們的有關故事或來歷。
3.說說自己在搜集,查閱資料中發生的有趣的故事。
4.學唱《龍的傳人》。
5.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老師欣喜地發現同學們具有了初步地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后要經常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6.布置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聽寫帶有“龍”字的成語。
二.金鑰匙
1.自讀這部分內容,想想怎樣進行開場白?
2.說說開場白的內容,要求。
開場白的內容是:開始要講講本次活動的意義,對大家的要求,然后鼓勵大家積極參與。要特別注意開場白要簡短,精練,有號召力,具有鼓動性。
3.模擬開場白。
同學們,我們班要舉行講“龍”的故事比賽,請你想想怎樣進行開場白。
(1)自主思考。
(2)小組交流,推薦說得最好的同學代表發言。
(3)全班交流,進一步明確如何進行開場白。
三.單元小節
1.自我評價,可圍繞以下內容進行。
通過本單元學習,有哪些收獲?自己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怎樣?學會了哪些新的學習方法?
2.同學互相評價。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看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1個字,并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蟲,所以“蜂”是“蟲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頂,跟“山”有關,所以是“山字旁”。
辮──辯、辨:三個字的左右兩邊都是“辛”,關鍵要看中間。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辮”和發絲有關,中間是條“絲”。
3.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生朗讀課文。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3.(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們互相鼓勵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文。
3.生根據課文內容質疑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結合本單元的專題學習內容,交流課內和課外給人啟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畫等,在交流中得到啟示。
2.引導完成詞語盤點的內容,學生朗讀并積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單元課文學習的收獲,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
教學重點
結合本單元內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啟示,在交流中學習作人、做事的準則。
教學難點
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匯報自己這一階段來的學習收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具準備
準備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銘以供交流。
教學過程
一、詞語盤點
1、讀準詞語的字音。
2、記清詞語的字型,注意易寫錯的字,用筆畫出,全班交流,加深記憶。
二、交流平臺
回顧本組四篇課文的課題。選擇一篇給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興趣的課文,說說主容和所得到的啟示。
(1)獨立摘抄各課的重點詞句。
(2)選背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從中受到的`啟發。
(3)拓展。說說學了這單元課文后其他方面的收獲(例如:對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聯想,對課文表達上的感悟等)。
三、日積月累
方法:(1)自讀自悟。
(2)組織交流。可選擇其中的一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聯系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例子,談談感受。
形式A:小組內,學生之間互相補充。
形式B:每個小組選代表匯報,各小組之間互相補充。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這是一句漢族諺語,意思是說,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世界上沒有什么辦不好的事情,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諺語還有:“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為”“不怕無能,只怕無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 欲:想,究竟:結果,原委;留心:注意。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問題)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處處注意仔細觀察。這句話點明了平時養成注意觀察的良好習慣的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