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語文教案范文合集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以“保護環境”為主題展開綜合性實踐活動,培養調查、訪問、查找資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能力,加強對比喻句的認識。
3、積累反義詞。
4、背誦描寫景物的優美古詩句,培養對古詩的領悟力。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家鄉美嗎?但是我們美好的生活環境中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狀況。這段時間,你觀察到了哪些環境問題?
2、交流:
各調查小組派出代表,根據本組的調查情況,采用數據、圖片或其他方法,圍繞以下方面再全班進行匯報交流:調查的哪方面內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調查中有什么發現?了解到周圍的環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討論:
以“我們能為保護家鄉的環境做點什么”為題,對改善家鄉的環境提出幾條切實可行的具體建議。
各調查小組先在組內討論,然后推選出代表在全般介紹,其他組的同學可以共同出謀劃策。
習作
1、同學們,大家圍繞“環境保護”做了很多調查研究工作,通過剛才的交流,你一定對保護環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況寫成一篇短文嗎?可以寫自己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可以寫幾年后家鄉環境的變化,也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學生自由寫作,教師巡視,引導學生使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語句,鼓勵學生有創意的表達。
3、交換習作,互相修改,教師就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共同問題給予指導,對有進步的同學給予鼓勵,并組織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
第二課時
我的發現
1、學生自由讀兩組句子和學習伙伴的話。
2、發現了什么?第二句話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說一組這樣的句子嗎?
日積月累
讀讀認認:
1、學生自瀆,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抽生讀、同桌互對、師聲互對、齊讀。
3、拓展:列舉一些自己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的反義詞。
讀讀背背: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句,讀準字音。
2、采取多種形式讀古詩句。
3、采取多種形式背古詩句。
展示臺:
安排學生圍繞“環境保護”這個主題,就其所獲得的綜合性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護環境的標語牌、保護環境的建議書、保護環境的手抄報等形式,可以單獨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對優秀作品進行獎勵。
語文教案 篇2
在進行微格教學時,確定了學生所訓練的教學技能內容,編寫教案則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怎樣寫微格教學教案。
教案是課堂教學組織、設計的具體方案,是實施教學過程的依據,又是完成教學計劃的重要保證。沒有一個好的教案,就不可能上好微格教學課。
1.設計微格教學課的教案設計微格教學課的教案必須考慮微格教學課堂的特點微格教學課是以培訓教師的技能為目的,以訓練教師的“診斷”教學能力為目標,要求把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加實際,特別重視師生雙方活動的兩個變量的影響和變化,以促進學習。從微格教學的表面上看,它是使培訓的教師掌握教學技能,如:講解、提問、導入等,但它的實質是培訓教師學會運用教學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思維及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是講,它注重教學的“診斷”及診斷后采取的措施。從理論上看,“微格教學”所設計的教學是人類學習才能的五種類型:智力技能,認知策略,語言信息,運動技能和態度。微格教學授課內容少,課時短,學員通過一小階段的教學訓練,加涅稱之一個“學習事件”。這個教學事件過程又可分為若干階段,每一個階段是一個信息加工過程(信息輸入—加工—輸出過程),信息加工是學習關鍵,教師必須懂得如何為信息內部加工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促進學習者內部因素發揮作用,知道這一點,就掌握了微格教學課的基本宗旨。
根據微格教學基本教程的要求,微格教學課學習程序大致可分為八步:
(i)激活事件,(ii)指引注意,(iii)刺激回憶,(iv)提供指導,(v)增強保持,(vi)促進遷移,(vii)引出動作,(viii)提供反饋。
總之,微格教學課堂系統是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多種要素構成的,如何組織、設計一堂課,把各要素協調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通過反饋給予完善和改進,這是微格教學備課時必須把握的關鍵之點。
2.微格教學課教案設計的特點根據微格教學課的特點,微格教學課教案設計應該抓住以下幾點:
(1)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用明確的行為目標來表示,能夠被觀察和操作。在認知領域通常用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有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我國學科教學中一般分為了解,理解,掌握,運用,評價五級水平。
(2)根據教材內容,在組織教學時,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要有機結合起來。在注重教學技能練習的同時,又要注意到這些技能在教學實際中的使用效果。如果只重視教師在微格教學課上如何演練技能,而不重視教學的對象及教學效果,就失去了微格教學的培訓意義。
(3)被培訓教師應掌握的技能是明確的,各單項教學技能群的訓練點必須清晰,也就是說,在哪個教學階段使用何種技能都要一一注明,不能有絲毫含糊之處,這樣才能使培訓取得好效果。
3.微格教學教案的內容按一般微格課堂教學的要求,微格教學課教案設計應包括如下內容:
(1)教學目標。這是微格教學課教案的首項內容。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備課的前提,制定教學目標要緊緊圍繞微格課的教材內容進行。在制定目標時易出現兩個毛病。
(i)目標定得大,制定目標抄參考書,不顧課堂實際情況。
(ii)制定教學目標不細致,含糊,籠統。指導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的制定予以指導,它的好處是:幫助年輕教師理解教學大綱,幫助他們深鉆教材,引導他們正確地使用教學技能。如講《觀潮》一文,微格課指定講第四至五兩小節,講潮來時的景象。全文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的:(i)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案《怎樣寫微格教學教案》。(ii)懂得觀察事物要有順序,學習從幾方面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iii)理解積累11個詞語。如果把這么多的`目標壓在只講很短時間的四至五小節,顯然不符合實際。所以應把這兩小節內容的講授目標規定為:(i)懂得觀察事物要有順序。(ii)體會潮來時雄壯的景象。(iii)理解掌握“浩浩蕩蕩”,“山崩地裂”兩個詞語。這就比較具體準確。
(2)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行為包括板書、演示、講授、提問等若干活動,這都要在教案中寫清楚。教師的教學行為要預先經過周密設定,與教學時間一欄相對應,使自己的教案更具有可行性。年輕教師講授微格課,因為沒有經驗,對教學過程掌握不好,有時擴大了預定行為范圍,有時又縮小了自己的教學行為范圍,這都需要指導教師事前提醒,提出一些應付課堂變化的建議。尤其是現代課堂教學,電化教學手段復雜,單就電教硬件的操作來說,如果事先不策劃好,都可能影響教學進程。
(3)學生的行為。它是教師備課中預想的學生行為。學生的課堂行為主要有觀察、回憶、回答、操作、活動等。在備課中預想學生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年輕教師備課往往一廂情愿,只顧自己怎樣講課,不注重對學生的組織與反應,結果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常出現冷場,偏離教學目標等現象,使得課堂教學失去控制,完不成教學任務。比如講《我愛故鄉的楊梅》一文,教師隨便叫一個學生回答第一小節的節意,本來這是一個簡單的導向性問題,學生回答后應立即轉入下面的教學行動,可是這個學生吱唔了半天也沒回答準,拖延了教學時間,表面上看是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實際上是教師備課中對學生的預想回答未予足夠的重視,事先無準備造成的。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怎樣活動,參與活動的各種行為的每一個細微之處教師都應考慮到。微格教學課,時間緊湊,環節銜接緊密,稍有不當之處就容易拖堂,影響授課任務的完成。
(4)教師應掌握的技能要素。在教學進行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技能設計應具體、明確。在一節復雜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是多方面的,單就使用的教學技能來說也有若干分類。應該注明什么技能呢?在教案中應注明目前主要培訓的技能要素。比如培訓提問技能,就要注明教學過程中提問各個類型的使用以及提問構成要素。這樣,從教案中就可以了解教師提問的思路以及是否掌握了各種提問類型以及提問是否流暢。指導教師在審教案時,就可以針對存在的問題對學員進行指導幫助,從而保證上課質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5)需要準備的視聽教材。它要求在教案中把自己將使用的視聽材料加以注明,以便課前準備,課中使用。板書也應在這欄中注明。
(6)時間分配。微格教學是由0′0〃開始計時,它以分、秒,嚴格控制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忌拖堂,受訓者必須明確這一點。
4.微格教學教案的批閱學員寫好微格教學教案,要由指導教師批閱。
(1)看學員對教學技能能否正確地加以識別。有的學員由于不能識別應掌握的技能,造成上課的盲目性,使培訓收不到預期效果,這種現象時有發生,指導教師應予重視。
(2)在編寫教案時,學員還應明確上課時的課堂評價內容。具有評價意識,上課就能做到心中有標準,還有助于提高編寫教案質量以及上課后對教案的再修改,容易做到自我監控。
(3)重視對教案設計的研討和分析。學員編寫教案不是走過場,教案對教師上課行為有約束力。原則上講,制定教案的每一步都應有科學的依據。所以,學員必須明確編寫教案的每一個細節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4)編寫教案要注重實效性。微格教學的特點在于“微”字,所謂注重實效性是指對課堂教學的教案編寫不要貪多、貪大、求全。也就是說,應把握教學過程的整體性與階段性。微格教學是講授一小部分內容、整篇文章的一小段,它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小階段。其次,編寫教案還要把握講授知識的完整性與掌握知識的局限性。某一個知識,比如中心思想只有講完全文才能歸納出來,某一重點詞,有時需要前后文聯系才能講透,微格教學卻只完成一小階段教學目標。抓住上述特點設計教案,才能使微格教學訓練趨于科學、合理。
5.微格教學教案的再修改學員設計好教案、拿它去上課,上課后經過反饋評價,發現了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經過總結、學習、還要再上微格課。理所當然,課前還要再修改原教案。如何指導學員修改教案呢?由于指導教師聽課時以教案為依據,充分了解教案的執行情況,評價課也要與教案和課堂實際教學對照,這就為指導學員修改教案提供了充分條件。修改教案要以學員為主,指導教師指導為輔,多啟發學員自己動腦動手,這樣做,有利于學員能力的提高。
動手修改教案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i)教學目標是否準確。目標過大或過小都要在第二次上課之前給以糾正。
(ii)教學技能使用是否恰當。不適合課堂實際的方式要糾正。例如,一位教師在學生做練習時巡視行間,運用的是“走動”這一非語言技能,檢查匯報時有兩名學生舉手說,做錯題了。老師當即說:“那好,下課再說。”課后反饋時,他意識到上課時“走動”這一技能運用不當。其實,教師通過走動,當時就可以發現學生的錯誤給予幫助。所以這位教師在修改教案時注明了走動的目的和時機,使“走動”技能運用得更加成熟。
(iii)對學生預想回答是否估計失實,對失實之處給予重新估計并擬出相應對策。
(iv)教學媒體準備是否恰當,使用是否科學、規范,如有不當之處應在教案中加以修正。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簡說:
打開課文,精美的畫面映入眼簾,仿佛把我們帶入中生代時期,漫游在遍布恐龍的世界里。看,不同種類的恐龍,有的在空中飛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戲耍。看到這般景象,人們不禁會想為什么“今天的人類只能在博物館或者從電影和書籍中,來想象恐龍往日的輝煌了”呢?是地球的突然變冷,使它們耐不住寒冷,還是行星的撞擊破壞了它們的食物鏈?是越來越多的哺乳動物偷吃恐龍蛋切斷了恐龍的繁衍之根,還是流行的傳染病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這都是至今尚未揭開的謎團。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帶著這些疑問閱讀課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龍王國,在漫游中輕松愉快地朗讀課文,同時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好奇心。不久的將來,這些謎團可能會被正在捧書讀本文的孩子們揭開。
設計思路:
1、本課生字較多,涉及的新詞語也較多。除了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認記外,主要要把生活識字與根據生活經驗理解詞語結合起來。如“遮住、偷吃、書籍、死亡、孵出”等都是二年級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詞語。要通過反復朗讀詞語,認識詞語中生字的讀音和意義。“枯萎、塵埃、耐不住、龐大、哺乳、或者”等帶有生字的詞語不容易感悟,則需要學生自己結合上下文理解,或者理解字義、詞義,教師也可做一些簡單的解釋。
2、本課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朗讀課文時,重點要求學生讀正確、讀通順;要在朗讀中感悟理解一些詞句和課文介紹的科學知識;學會積累并運用語言;同時能對書上的解釋提出一些疑問,或者自己能提出別的猜想。
教案設計(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積累詞語。
3、有對恐龍的.滅絕等自然界現象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愿望。
二、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展示恐龍模型,學生談對恐龍的認識。
2、欣賞課文插圖。
3、理解課題,認識“恐”字。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要求:標出自然段,讀通每句話,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劃出生字新詞,并多讀幾遍,記住。
2、以小組為單位做“生字拼詞”游戲。
3、各小組派代表領讀詞語。
4、開火車認讀詞語。
5、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耐不住、塵埃、枯萎、哺乳。
(三)細讀課文,積累語言
1、學習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讀,其他同學仔細聽一聽,看一看,說說自己了解到哪些知識?
(學生說)
(2)最后一句話是什么句子?(問句)你能讀出問的語氣嗎?
2、學習第2、3、4自然段。
(1)默讀課文,了解恐龍滅絕的幾種說法。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4)認識省略號……,拓展思維。
(5)語言練習,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把自己最贊同的一種恐龍滅絕的說法說出來。
3、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投影出示最后一句話,學生齊讀,談感受。
4、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四)激情升華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重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難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具
1、制作課文插圖課件。
2、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葫蘆的資料。
3、生字詞課件,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資料交流,激發興趣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有關葫蘆的資料和圖片。可口頭介紹,或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2、老師展示葫蘆的圖片,學生欣賞圖片并認識葫蘆兩個生字。
初讀課文,繪畫接力
1、老師畫一位古人,和一顆葫蘆種子,邊畫邊說:古時候有一個人,種了一顆葫蘆,他這棵葫蘆長得怎樣呢?請打開書63頁,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學得自己能讀好了就站起來讀。
3、繪畫接力賽,看誰先讀懂課文。
a、葫蘆是怎樣生長的?小組派代表接力畫圖1:藤(細長的)→葉(綠、滿)→小花(幾朵、雪白)→葫蘆(幾個、可愛)。認讀生字:藤。
b、葫蘆后來長得怎樣呢?接力畫圖2:藤→葉(黃)→葫蘆(落)
細讀課文,感司品味
1、出示課文(兩幅課文插圖),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認讀生字:哇、盯、鄰。
2、找出和這兩幅圖相對應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好。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滿不在乎)
1、質疑。看了兩幅圖,讀了兩段話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小組交流討論。
3、讀下面兩組句子,誰能發現句子的異同?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葉子上的蟲不用吧。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4、分角色朗讀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5、人物評價。
鄰居是怎樣一個人?
你喜歡種葫蘆的人嗎?你想對他說什么?
9、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鞏固生字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詞和要寫的字組成的詞語,讓學生自由認讀。
Wadinghúlulín
哇掛著盯著葫蘆鄰居一棵每天
téng
奇怪自言自語治一治細長的藤
2、去掉拼音開火車讀詞語。
3、去掉熟字,讀生字。
4、猜字游戲。
a、老師出字謎:
鄰隊在前(鄰)
有眼不見燈火(盯)
b、學生編字謎或做動作,大家猜字。
拓展活動
1、想一想:如果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勸告,那他種的葫蘆會怎樣呢?
2、畫一畫:把長大成熟后的葫蘆畫一畫。
第二課時
圖畫展示
1、小組交流自己畫的成熟后的葫蘆,選出優秀作品。
2、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根據自己想像畫的圖畫。
改編課文
1、把繪畫作品分發給小組,請根據圖畫的內容改編課文的后兩段。
2、把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編的第三、四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或說一說。
寓意感悟
比較課文和改編的文章,說說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時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日積月累
1、新詞積累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勾出你最喜歡的新詞。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和它交朋友。(在說話中理解新詞詞義)
2、生字積累。
a.出示要求會認的字,說說你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是怎樣記住它的。
b.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發現書寫規律,如,換偏旁:掛哇;同偏旁:慢一怪。
c.指導書寫。如,掛、哇右邊是兩上土字,兩筆豎不相連。
d.教師范寫,提示要點,學生描紅、臨寫。
e.學生相互評價書寫的字。
3、擴展閱讀。
a..葫蘆和松樹的對話
葫蘆對松樹一點兒也看不上眼,洋洋得意對他說:老兄,你也在可憐了,看你渾身坑坑洼洼,一臉的皺紋,是不是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松樹回答:你說錯了,我要是沒吃飯,就會餓得直不起腰,哪里還有力氣讓你纏在我身上呢?
c.啟示
葫蘆表面光輝溜溜,挺好看,可是卻攀附在松樹身上,興旺發達不領情,還向人家說三道四,真是太無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像他這樣夸夸其談,不能自立的人,到哪兒也不會受歡迎。松樹外表樸實無華,卻有雄厚的實力。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2.結合注釋,理解古詩意思,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 體會作者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及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心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 : 想象意境,理解古詩,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意思。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我們生活在鄉村,你覺得鄉村美嗎?誰能用一句話贊美一下自己的家鄉呢?今天老師請你們看一組圖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師生交流:同學們,欣賞了剛才幾組畫面,你有怎樣的`感受?
這節課,讓我們來學習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詩人寫的《鄉村四月》這首詩。
板書課題。解釋:四月
3. 檢查一下學生們的預習情況
1、背誦古詩
2、解釋::綠遍 白滿川 子規 才了
3、說說:蠶、桑的記憶方法。
二、初讀古詩,讀出詩韻
1.把古詩自由地讀兩到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聽老師范讀 。
3.指句讀,生自行評議,正音。相機指導讀準“了”“蠶”“桑”三個字,并了解多音字“了” 的讀音,應根據它的意思判斷,讀lio的時候,表示結束。
4.男女生合作讀(前四后三)。
5.師生合作讀詩。(生讀每句詩后,教師重復詩句后三個字。)
6.學生配樂齊讀全詩,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三、品讀賞句,想象悟情
(一)整體把握,感知古詩
請同學們把你看到的顏色,聽到的聲音,在詩中圈出來。
板書:景美 人忙
(二)學一、二句,感受“景美”
1.師:同學們,你從哪幾句詩句中感受到鄉村景美呢?
2.品讀,感悟 “綠遍山原白滿川”。
(1)理解“山原”(課件出示圖片)
(2)品讀 “綠”。
(3)理解 “白滿川”。(課件出水稻圖)平展的稻田里映著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滿目亮白。
(4)抽生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3.品讀,感悟 “子規聲里雨如煙”。
(1)課件出示子規圖及聲音。
師:學生結合注釋,知道子規就是杜鵑鳥,那同學們,你們知道它還叫什么嗎?“布谷、布谷……”每當布谷鳥啼叫的時候,就在提醒農人們趕緊播種了。一年之計在于春嘛!現在這子規就在細雨中啼叫,你能給這幅圖起個名字嗎?
(2)板書:子規啼雨
(3)你能說說詩句的意思嗎?
(三)學習三、四句,感受“人忙”。
1.學生齊讀第3、4句古詩。
2.解讀“蠶桑”,了解養蠶人的辛勞。課件展出“蠶桑”“插田”兩幅畫面,指導讀與悟。
(師簡介:清晨農民要擔著籮筐去桑園采摘新鮮的桑葉,采葉回家要把它們擦干凈,一片一片放在蠶筐上,每天至少四次的喂養, 從吐絲結繭到銷售,農民們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養蠶要做這么多工作,你能用一個字來贊美一下這里的人民嗎?)
3.抓字 “才”“又”,體會“人忙”
師:在這樣的鄉村四月,人們忙著蠶桑、插田,插田、蠶桑。如此繁忙的兩個場景,詩人竟用了非常傳神的兩個字就串聯了起來,是哪兩個字?(才 又)
4.這兩行詩寫出了詩人的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四、課堂檢測
1. 默寫古詩
2.用自己的話寫出詩句的意思
3、.拓展:師:四月農忙季節,除了忙蠶桑、插田,還要忙些什么?用“才……又……”仿寫詩句。(例: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耘田又種瓜。)
[板書設計]
23.鄉村四月
景美 綠原 白川 熱愛和欣賞
子規啼雨
人忙 閑人少
才了 又 同情和贊美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12-0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園地》教案10-05
語文翠鳥教案09-03
語文《檢閱》教案11-07
《語文天地》教案12-17
語文《春》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