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3-07 08:09:25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7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由要求學會的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默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學習列寧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

      2.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難的事情只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指導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的音形義。

      2、通過初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激發情趣。

      板書課題18蜜蜂引路

      誰說說什么叫“引路”?

      (就是領路、帶路。)

      蜜蜂怎么會引路?它給誰引路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同時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只有四個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讀一段課文,正音。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1.自學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字義,并在書上畫出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再讀一讀。

      2.檢查自學效果。

      (1)字音:

      附:讀f),不讀f(。引:讀y!n,不要讀成y!ng。

      (2)字形:

      談:談話就是說話,所以是言字旁。右邊是兩個“火”,上邊的“火”,捺要寫成點,要與“談”字區別。

      和“爪”字區別。

      導:上邊是“巳”,要封口,不要寫成“己”。下邊是“寸”。要與“異”區別。

      (3)由這8個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詞義是:

      引路:領路,帶路。

      莫斯科:前蘇聯首都。

      附近:離得很近的意思。

      養蜂:飼養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談天:很隨便地談話。

      向導:帶路的人。

      3.指導書寫生字的字頭。

      可提示以下幾個字:

      引:左邊的“弓”字,三畫,右邊一條長豎。

      斯:左邊是“其”字,右邊是“斤”,不要寫成“月”字。

      莫:上中下結構。上邊是草字頭,中間一個扁日,下邊“大”的橫寫長些。

      導:注意下邊“寸”的橫寫長點。

      (四)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要求: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討論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講列寧告訴養蜂人是蜜蜂把他領來的。

      (五)作業。

      1.各寫生字一行。

      2.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由于列寧仔細觀察,善于聯想和科學分析而找到了養蜂的人。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于從事物中得到啟發,引起聯想,認真分析、判斷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講讀第1自然段。

      (1)指名讀這段。讀了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板書: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導朗讀:用陳述語氣讀出列寧是怎樣請養蜂人的。

      2.講讀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思考:列寧又想找養蜂人,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難?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板書:山路,遇到問題。

      3.講讀第4自然段。

      (1)讓學生回答:列寧最后是否找到了養蜂人,你從哪段知道的?

      (2)指名讀第4自然段。結合看插圖,理解“驚訝”的意思。再說說養蜂人為什么感到驚訝?

      (3)讀列寧的話,理解“向導”。

      (4)分角色有語氣地讀第4段。

      板書:解決問題。

      過渡:那么,蜜蜂不會說話,怎么能當向導,把列寧領來的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一塊學習第3自然段,便會得出答案。

      4.講讀第3自然段。

      (1)默讀,看看這段有幾句話?(3句話)

      (2)指名讀第一句并說句意。

      板書:一邊……一邊……發現、觀察指名把“花叢、蜜蜂”的圖貼到黑板上。

      (3)指名讀第二句,回答:列寧觀察到了什么?

      板書:仔細。

      指名一人根據課文內容把園子和小房子的圖貼到黑板上。

      (4)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再讀一、二句。

      列寧一邊走一邊發現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發現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列寧發現許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細地觀察起蜜蜂來,因為他想到了蜜蜂和養蜂人的關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飛回蜂房的。接著,他根據蜜蜂往回飛的路線觀察到了花叢、園子、小房子,他看見蜜蜂飛進了園子,小房子就在園子旁邊,所以他想養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養蜂人的住處。)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齊讀這三句話。

      投影

      告訴學生:列寧在仔細觀察后,認真思考了蜜蜂、蜂房、養蜂人的家的關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門。

      板書:認真思考蜜蜂、蜂房,養蜂人的家。

      (7)指名讀第三句,思考回答:

      為什么說開門的“果然”是養蜂人?(“果然”一詞的意思是結果和預想的一樣,表明結果和列寧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因為他的判斷是依據自然規律,是合情理的。)

      (二)總結全文。

      1.指名讀全文,說說列寧是怎么找到養蜂人的?讀了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示?

      2.老師總結歸納:

      列寧以蜜蜂為向導,找到了養蜂人,所以這課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齊讀全文。

      (四)作業。

      1.寫字詞各三遍

      2.形近字組詞

      引( ) 莫( ) 斯( )

      張( ) 摸( ) 期( )

      養( ) 談( ) 導( )

      美( ) 淡( ) 異( )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實踐創新

      仔細觀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還有哪些東西也可以引路。然后向同學說說,看誰說得好。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蜜蜂引路》這一教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 “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 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 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揭示課題

      1、 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1.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教 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4.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 我們先學習《亡羊補牢》這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 牢 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 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過 么補羊圈?)

      5、 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 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 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 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的過程

      4、 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增刪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共有五頁插圖。第1頁上面的一幅小圖是一位女同學正在朗讀課文的正面圖。第2、3頁的左上方是全班同學的集體背誦圖。右上方是教師利用教學掛圖,指導學生背誦的情形。左下方是三個學生正在背誦課文的情形,下方小圖是學生家長檢查孩子背誦課文的情況。右下角是課堂上同學之間互相檢查背誦課文的情況。第4.5頁上面有三幅圖,從左到右,第一幅圖是一個小學生借到了一本心愛的圖書,顯得十分開心。第二幅圖是學生在教室里讀報。第三幅圖是幾個小學生在圖書館里查閱選擇自己需要的課外書,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舉止都很文明。

      二.學習目標: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使學生了解課外閱讀的內容和形式,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

      訓練正確的朗讀.背誦方法。

      逐步養成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良好的學習習慣涉及范圍很廣,需要訓練的內容也很多,本冊教材是在前兩冊強調培養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和專心傾聽,勇于發言,認真寫鉛筆字的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朗讀.背誦和閱讀課外書報等方面的內容,學生在朗讀和背誦方面已掌握一些方法,閱讀課外書報的興趣習慣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嚴格訓練,持之以恒進行培養。

      四.教學準備:

      圖片.若干卡片

      五.教學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朗讀的形式,培養學生勤于朗讀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正確的朗讀姿勢。

      教學準備:有關掛圖。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專心傾聽勇于發言……)

      是呀,這些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才能把語文這門課學得更好。現在我們升入了二年級,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順利地學好語文,小朋友,你們想要嗎?/article/

      二.指導看圖1.2

      1.圖上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2.仔細觀察她的朗讀姿勢,她是怎樣朗讀的?

      小結:朗讀時要身正.肩平.雙手拿書,雙臂平放。

      三.模仿評價

      1.請幾個學生練習讀書姿勢,其余學生觀察評價。

      2.小結:如果姿勢不正確,會對人體有影響,身不正肩不平容易引起脊柱彎曲,兩臂不自然平放,朗讀時會感到吃力,目光與課本不能保持垂直,課本上的字就不容易看得真切,眼與課本的距離不能保持一尺,過遠過近都會影響視力。

      3.指導看下圖,全班同學的朗讀姿勢怎么樣?

      4.全班朗讀,指名分組觀察,交流。巡視糾正。

      四.集體訓練

      1.復習要領。

      2.指名幾位學生擺正朗讀姿勢一齊朗讀。

      3.評價指出:

      朗讀時不僅要姿勢正確,還要做到口齒清楚,聲音嘹亮,態度大方,字字入目,句句過心,正確流利,富有情感,神情專注,邊讀邊想。

      4.正確的朗讀姿勢需要我們在平時每一次朗讀時加以注意,經常地進行朗讀,養成良好的讀書姿勢。

      五.總結:

      一年級時,我們已經知道了讀書寫字的姿勢,掌握了握筆的方法,還知道了保護視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們又知道了朗讀的姿勢和要領,以后我們要天天堅持,持之以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使學生了解背誦形式,訓練正確的背誦姿勢及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背誦習慣。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掌握背誦姿勢及方法,逐步培養良好的背書習慣。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畫面

      1.指導觀察順序: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1)全班集體背誦。

      (2)指導學生看圖背誦。

      (3)同桌互相檢查背誦。

      (4)一位女同學在家長面前背誦。

      (5)課后相互檢查背誦。

      二.指導學生觀察集體背誦圖1.2

      1.背誦時課本和文具盒怎樣擺放?

      2.這些同學怎樣坐的?

      小結:身正肩平,交臂平放,眼向前方,態度認真。

      3.背誦時還要注意什么?(聲音響亮,邊背邊想,正確流利,富有情感)

      4.全班學生模仿圖上的學生,集體背誦一段已學過的課文。

      5.請同學們猜一猜,圖上的同學背誦的是哪篇課文?

      6.看圖背誦有什么好處呢?要注意什么?

      (圖中有文,文中有圖,按序背誦。)

      三.介紹你以前是怎樣背誦的呢?

      1.在背誦以前就要把課文反復朗讀,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確.流利.有感情。

      2.在背誦時,邊背誦邊想象課文中所寫的景象,按照順序來背誦。

      3.在背誦時同樣做到不多字.不漏字.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觀察三幅小圖,按圖模仿訓練

      1.觀察圖3: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背誦時怎樣?

      2.看圖4:圖上的人在干什么?感情怎樣?媽媽怎樣?

      3.看圖5:小朋友們態度和姿勢怎樣?

      4.小組模仿,同桌交換相互檢查背誦。

      5.請你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來說說圖上的這些小朋友在哪兒,又是怎樣進行背誦的。

      你還想在哪兒怎樣進行背誦呢?

      五.總結

      本課我們通過學習,掌握了背誦的正確姿勢,要領,了解了背誦的形式,知道了看圖背誦的方法。今后,我們在學習課文時要多讀.勤背,樂背。這樣你肚子里故事就會越來越多。難怪,有的小朋友能成為故事大王呢。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了解課文閱讀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逐步培養閱讀的好習慣。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設計:

      一.觀察圖:

      1.從第一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2.圖上的一位小同學借到了一本心愛的課外書,他多開心呀!

      3.你知道為什么這位小同學得到一本課外書就會這么開心呢?

      出示幾條格言:/article/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飯可一日不吃,書不可一日不讀。

      4.說說你知道誰經常愛讀課外書的。

      多讀書,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不斷進步,還能使我們學會寫文章,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愛讀課外書的習慣。

      5.看圖2

      閱讀課外書報與朗讀的姿勢一樣,態度認真,神態專一,但為了保持閱讀的安靜,閱讀時要做到眼看.心記,不出聲。

      6.觀察圖3:小同學在干什么?表情怎么樣?

      7.小結:從這三幅圖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借到一本心愛的書時那么高興,閱讀時又是那么專心,在挑選課外書時那么認真。

      二.觀察下面兩幅圖,請你說說他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小朋友在圖書館.閱覽室挑選.借閱圖書和看報紙。

      他們有的在精心地挑選自己喜愛讀書,有的在老師那兒進行登記,有的在認真地閱讀,他們都非常的安靜。有的小朋友讀到有趣的內容就輕聲地告訴旁邊的小朋友,與同學分享。

      三.小結

      當你與書交上朋友后,你會得到無窮的快樂,因為她會讓你懂得許多知識,成為小博士;她會讓你了解一些新聞,成為百事通;她會讓你有無窮無盡的故事,成為受人歡迎的故事大王……

      教后小記: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1.了解李時珍著書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學習他不怕困難、勇于實踐的精神。

      2.體會數字說明方法的好處。

      教學難點:

      1了解李時珍為什么決心重新編寫一部藥物書。

      2結合課文明白“完善”的意思。

      3體會列數字說明方法的好處。

      二、導入

      1.(課件)自讀全文,思考:你對李時珍有了哪些了解?

      2.哪個內容是最主要的?(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

      3.哪幾段寫了這一過程?(3—5)

      三、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3—5自然段,思考:每段寫了什么內容?用一句話概括說說。(原因—過程—結果)

      2.原因是什么?自讀第3自然段,概括說說舊書有幾個缺點?(不全、不細、不對)

      3.為什么說“比較完善”,不說“十分完善”?“比較”是相對誰說的?

      4.結合課文說說你對“完善”的'理解?(更全、更細、更準)

      5.默讀課文4、5自然段,李時珍是怎么做的?你從哪些詞語、句子****別受感動,畫下來。(課件)

      (“上萬里、千百個”數字說明什么?

      還有哪些地方用了數字說明方法?(xx年,幾國……)

      這些數字說明什么?(課件)再讀

      四、總結

      1.這xx年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是堅持不懈的過程。(課件)

      2.把你心中的感動用以下句式說說:(課件)

      3.作者怎樣評價他?(板書:偉大)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單元整體感知:

      本單元以“我的快樂生活”為主題,編排了《自己去吧》、《好奇的孩子》、《我和我的小伙伴》、《小黃鶯唱歌》,以及一個綜合學習和一個口語交際《我小的時候》。課文素材大部分來源于一個個生動而有趣的小故事,從不同角度啟迪孩子們養成美好的精神品質,這需要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滴的去培養:小猴、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強自立;小木船和小禾苗得救靠的是小水滴們的團結合作、齊心協力;小黃鶯的成功得益于它能夠克服自卑與膽怯,變得勤奮又自信 ;愛迪生的成才源于他幼年時期就有的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認字:正確認讀四十九個生字。

      2、寫字:正確書寫田字格里的二十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書寫工整、漂亮。認識新偏旁“土字兒旁”。

      3、閱讀: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學生對讀書感興趣,在讀中體味文章所含主旨,聯系生活理解課文,用自己的話表達課文內容。

      2、在口語交際時能用普通話說一段連貫完整的話,愿意與人進行口語交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語文學習的情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活動,培養孩子自強、自立、自信、積極探索和互助友愛的精神品質,感受生活的有趣和快樂。

      課時設置:

      21《自己去吧》…………………………………………………… 2課時

      22《好奇的孩子》…………………………………………… 2課時

      23《我和我的小伙伴》………………………………………………… 2課時

      24《小黃鶯唱歌》…………………………..…………………2課時

      口語交際:《我小的時候》………………………………….1-2課時

      綜合學習 五……………………………………………………………1-2課時

      本單元共用去12課時,還剩余5課時用于擴展閱讀,或做書寫練習等。

      21 《自己去吧》

      教學目標:

      1、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拼讀十三個認讀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強自立、勇于實踐的精神。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2、錄音機;3、音樂磁帶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直接導入

      1、詢問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哪些小動物?知道它們有什么本領嗎?

      2、 生暢所欲言。

      3、 示課題。

      二、揭題引疑

      啟發質疑:如題目中的“自己”是誰?去哪里?去干什么?為什么要自己去等等

      三、配樂聽讀感知,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 教師在一段輕松活潑的音樂中進行范讀。

      2、學生自己讀課文,勾出不認識的生字。

      3、師指名讀課文(2——3名)。

      4、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認自己不認識或認不好的.字。

      5、教師指名識字、正音(2——3名)。

      6、小組檢查識字、組長對全對的學生進行獎勵,并說說不好認的字是怎樣記住的。

      7、小老師進行檢查。(檢查時個別字可讓學生組組詞、或說句話。) 四、再讀課文,大概了解課文內容

      1、師明確讀文要求: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流利。

      2、采用個別讀、集體讀、兩人輪讀等多種方式,力求讀通暢。

      五、精讀體悟

      在學生初步感知、感悟課文后,指導學生精讀體悟第一段內容。

      1、多媒體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媽媽,我要吃果子。”——對媽媽的依賴、請求;“樹上多著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現媽媽的鼓勵以及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這樣,小猴學會了爬樹。”——突出“學會”,體會小猴經過艱難的努力,終于學到本領的喜悅心情。

      2、討論小猴是怎樣學會爬樹的,理解自己親自去做的必要性。

      3、指導學生進行聯想:如當媽媽要小猴自己去時,它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學會摘果子的?它學會后會怎么想等等問題,然后四人小組針對聯想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得出結果。

      4、交流各小組聯想內容。

      5、小組同學合作學習第二、三段,然后全班討論學習。

      6、分角色朗讀。配上音樂,使學生在讀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嘗試,不要依賴他人”這一積極的人生態度的熏陶和感染。

      六、作業

      1、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認識的人聽。

      2、制作好你喜歡的文中動物的頭飾,準備下節課表演課本劇。

      第二課時

      一、演讀見悟

      在經過精讀體悟后,讓學生帶上自制頭飾進行課本劇表演。整個過程可分為以下幾步:

      1、自報角色。

      2、角色定位(即把自己與角色融為一體,揣摩角色的語言、動作、神情,使之合乎角色要求)。

      3、同桌或四人小組演練。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

      2.練習按照提示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用“掠過”“歡騰”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簡介背景

      1.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27課《》(板書課題)。

      2.明確目標。

      要求同學們在這節課上,通過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通過自由朗讀課文,理解全文大意。

      3.簡介周恩來的生平。

      4.介紹時代背景。

      1946年1月27日,周恩來同志從重慶回延安向黨中央毛主席匯報工作,29日又啟程從延安飛往重慶。但由于途中氣候變化,飛機只好在西安停留一夜。

      l月30日上午,飛機從西安起飛去重慶,同機的除周恩來同志的隨行人員和到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同志外,還有葉挺將軍11歲的女兒小揚眉。當飛機在進入秦嶺山脈上空時,遇到寒流,飛機處于極端危險之中。后來,飛機沖出冷氣團的包圍脫險了,由于考慮到在當時的天氣情況下,飛越秦嶺有困難,飛機又返回西安。當天下午,飛機冒著濃霧,從西安飛回重慶。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范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歌頌了誰?(學生答)

      三、初讀課文(投影出示)

      1.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找出帶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意。

      3.標出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4.文中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標出來。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出示投影片)

      2.理解“波濤洶涌”、“螺旋槳”、“平衡”、“鼓勵”、“口吻”、“融化”等詞意。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要求音準、句通)

      4.每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五、質疑、歸納問題

      學生提出疑問問題,師生歸納梳理重點難題。(略)

      六、作業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思考、討論問題。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所學內容

      二、細讀課文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我們將圍繞重點內容展開討論、交流。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周恩來同志乘飛機飛往重慶,同機的還有小揚眉。)

      2.學習第二自然段。

      飛機遇險的情形是怎樣的?我們來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寫了哪幾點意思?從哪兒可以看出“情況很嚴重”?

      (2)集體交流,師生共議。

      學生應理解:

      ①飛機寫了“飛機遇險前的情況”、“飛機遇險”、“機長命令采取應急措施”三點意思。

      ②“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墜”、“失去了平衡”、“掠過”、“眼看就要撞著”。這些詞句表現了“情況很嚴重”。

      (3)指導朗讀。

      飛機由“飛得又快又穩”而突然遇險,情況變得非常嚴重,怎樣讀才能讀出這個意思?

      ①學生練讀;

      ②范讀指導;

      ③指名朗讀。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周恩來同志聽到小揚眉的哭聲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劃出有關重點詞語,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集體交流,師生評議。

      (“立刻起來”既說明周恩來同志動作迅速又說明他沒有絲毫的猶豫。

      “幾步跨到”說明周恩來同志動作快,心里急切。

      “馬上解下”說明周恩來同志絲毫沒有想到自己。

      “親切地鼓勵”充滿了對革命后代無比關心的真摯感情。)

      (3)教師點撥: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有傘包就能跳傘,傘包就是生的希望。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周恩來同志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這是何等偉大與崇高的精神啊!(板書:舍己為人)

      (4)怎樣讀才能把周總理當時的心情和偉大的精神讀出來?

      ①學生練讀;

      ②范讀指導;

      ③學生反復練讀。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先指名讀,再齊讀。

      (2)思考:大家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當大家把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的時候,他是怎么說的,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從中你又體會到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撥:一是同志們敬愛周恩來同志,真誠地讓給他傘包。此時,時間緊迫,不容爭執,所以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二是周恩來同志為了人民利益甘愿犧牲自己的態度是堅決的,周恩來同志的話從另一方面,突出了他的崇高品質。

      (3)指導朗讀。讀時要反映出周恩來同志的品質特點。

      5.學習第五自然段。

      齊讀課文后提問:

      (1)課文中用哪些詞語說明飛機慢慢脫險了?(沖出了寒流,漸漸升高了,快速,平穩)“歡騰”什么意思?想像當時機艙內歡騰的情景。

      (2)出示飛機脫險后,周恩來同志和小揚眉合影留念的投影片,引導生觀察小揚眉的表情,想像小揚眉會說些什么?

      三、總結全文

      1.齊讀課文。

      2.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課文主要講了周恩來同志在飛機遇險的緊急關頭,把傘包讓給小揚眉的事,突出了他臨危不懼、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重點問題小組討論交流。通過朗讀體會感情。重點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體會周恩來同志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在讀懂每句話的基礎上,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弄懂自然段的意思。

      探究活動

      1.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從中選取自己需要的內容,設計一份手抄報。

      2.閱讀重點段(或自己喜歡的段),找出重點詞(或自己喜歡的詞),再用這些詞寫一句話(或一段話)。

      3.找有關周總理事跡的資料,利用班隊會時間開個故事會。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我的長生果》這篇略讀課文是著名作家葉文玲的一篇散文,文章情真意切,作者滿含深情地回憶了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她的讀物由叫做“香煙人”的小畫片到連環畫,到文藝書籍和中外名著,閱讀的范圍與深度在不斷增加。在醉心的閱讀中,由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到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不僅擴展想像力,鍛煉記憶力,增強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寫作能力。作者在讀寫的實踐中,逐漸悟出了讀寫間的關系和寫作方法: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些“鮮味”才好;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并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愛讀書”,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一直在和書進行著有趣地對話。《竊讀記》生動、細致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熱愛與渴望;《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通過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學者對閱讀的交流,使我們得到讀書的有益見解;《走遍天下書為侶》則在假定和選擇中,告訴我們要與書為伴,以書為侶,其樂無窮;提出善于讀書,要常讀常新,百讀不厭,必有所獲;今天,我們再來學一篇關于讀書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訴了我們什么。(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問題?(我的“長生果”是什么?為什么把書叫做我的“長生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看一看剛才提出的問題找到答案了嗎?

      2。同桌互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相互評價。

      3。參考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和方法,再讀課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在旁邊做批注。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作者寫了少年時代讀書和寫作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煙人小畫片;看連環畫;

      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與寫作的經歷。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

      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

      2。反復讀一讀作者例舉的兩篇作文,你是怎樣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寫作中有過類似的體會嗎?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寫作體驗來理解,來談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學習并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讀書方法──博覽群書,入情入境,做讀書筆記,會借鑒運用等。

      四、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由揭示課題內容引入。通過剛才的交流,你理解為什么把書比作“長生果”了嗎?

      長生果,指營養極其豐富。將書比喻為“長生果”,意思是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文明延續的營養。作者就是在書的引領下寫作越來越成熟的。

      將書譽為長生果,作者對書的鐘愛可見一斑。文中真實地回顧了作者少時與書的故事,使作者酷愛讀書的情景再現在我們眼前。讀讀課文,你是從哪里感受到作者對書的特殊情感的?

      (通過重點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看叫做“香煙人”的小畫片時的津津有味,看連環畫時的廢寢忘食,讀文藝書籍時的不求甚解,讀中外名著時的如醉如癡。正是不斷地在書里如饑似渴地汲取營養,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悅。)

      看來書真正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讀書的味道,還是這樣讓人心醉。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體會那種讀書的樂趣吧。

      五、品讀語言,學習積累

      讀了多遍課文,你發現作者在運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1。生動的比喻。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恰當的詞語。

      積累:流光溢彩、眼羨、津津有味、天長日久、如醉如癡、浮想聯翩、悲歡離合、牽腸掛肚、如饑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傷、千篇一律、大顯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聯系實際,升華感情

      說一說你讀書中的故事,你在書中的收獲。

      七、布置作業

      1。抄寫文中優美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把自己在讀書中的收獲寫成一個小片段。

      板書設計: 我的長生果

      書——————————人類文明的“長生果”

      讀書經歷——————————小畫片、連環畫、文藝書籍、中外名著

      寫作心得——————————別出心裁、真情實感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09-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播放亚洲人成电影 | 亚洲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m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 在线天天看片免费 | 亚洲人成欧美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