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2-26 10:20:2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薦】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薦】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

      1、參與測定方向的實踐活動,能在給定的場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園里利用指南針辨認八個方向

      2、通過辨認書上場景圖中各建筑物的方位和在校園中進行實際測定活動,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3、使學生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應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在活動中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學習與他人合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能解決實際測量中出現的問題。

      教學資源:學生自制方向板,每組帶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室內活動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學生面向東方坐)

      提問 : 大家現在面對的是什么方向?

      讓學生把方向板按實際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問: 你能根據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個方向嗎?

      同座互相指、說。

      2、說一說同學之間的位置關系。

      談話:請坐在教室中間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請坐在他北面、東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聽口令起立。

      提問東北面的學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別請坐在東南面的,兩北面的,西南面的學生說出自已在他的哪個方向。

      任意找一個學生,讓他說說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關系。

      3、在教材呈現的場景里辨認方向。

      談話:同學們在教室里已經能正確地辨認方向,你們想不想到校園里去辨認一下方向?在去校園之前,我們先幫助書上的

      朋友測定他們學校的方向。呈現教材中的場景圖。

      提問: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和我們以往看到的平面圖有什么不同?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組交流后再

      指名回答)

      講述:以往我們看到的平面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而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指向圖的左上方,這從指南針和小朋友的話中都能看出來。找到了正北方向,看看圖中的指南針,你們說說圖中學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

      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二、室外活動

      l、在校園里測定方向。

      談話:從剛才我們幫助小朋友解決的問題可以看出,用指南

      針測定學校的方向,不少學校的房屋不一定都是面向正南、正北或正東、正西的,我們學校的方向如何呢?我們現在走出教室一起去測定。請大家帶上指南針、老師發給你們的表格和鋼筆。為了不

      影響其他班學生上課,請大家盡量保持安靜。

      走到操場后,談話:我們每四人一小組,商量一下,你們這組想在校園的什么地方測定方向?也就是選擇測量地點,然后分工測量,把表填好。我們看哪一組測得又快又好。測好以后趕快到操場中間集中,老師還有新的任務。大家分頭行動吧。

      學生活動。

      匯報測定結果。

      2、相互檢查測定情況,

      談話:下面請第一小組帶第二小組的小朋友到你們測定的地

      點,介紹一下你們測得的結果,第二小組看看他們測的對不對;然后兩個組再交換。其他的小組也是兩兩合作,相互檢查。檢查以后再回到操場集合。

      再次集合后,讓各小組匯報被檢查的小組測定方向的情況,如有不同意見,全班同學再去共同驗證。

      三、活動總結

      談話:對這次實踐活動,你有什么看法?你還想不想繼續進行測定方向的活動?如果想測定方向,可以幾個同學結合,放學后在你們居住的地方測定,可以自己畫一個表格,把測定的情況裝入成長記錄袋或拿給家里人看;顒訒r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退位減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頁例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1000以內數的數數過程,能正確數出1000以內的各數。

      2、通過探索、討論、小組合作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理解10、100、1000之間的關系。

      3、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猜測意識和估計能力。

      [教學重難點]:

      正確地數數和理解10、100、1000之間的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每組1000根左右的小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用一休的故事創設情境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誰嗎?(播放一休的錄像片)你心目中的一休是個什么樣子的?

      生1:聰明的。

      生2:愛動腦筋的。

      生3:是個小和尚。

      師:今天,一休想出個數數的題來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出一休的題目嗎?

      生:有。

      師:請同學們把一休帶給大家的小棒倒出來,猜一猜大約有多少根?

      生1:300多根。

      生2:800多根。

      生3:1000根。

      生4:20xx根。

      師:現在我們就動手數一數,到底有多少根。在數以前,組長要合理分工,想一想,怎么數才能做到以下幾個要求:1、數的速度要快;2、數的數量要準確;3、數的結果能讓別人很快就看出來,而不用再去數。小組商量好了,就動手數一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小組合作數小棒,組長合理分工,記錄數的方法和數的最后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匯報數的`方法。

      組1:我們小組是這樣數的,我們先把20根捆成1小捆,然后數出5小捆捆成1大捆,正好是100根,就這樣一捆一捆地擺好,最后數了數,一共有10大捆,正好是1000根。

      組2:我們小組是50根50根地數的,50根1捆,然后把2小捆捆到一起,正好是100根,我們數了數一共是10捆,所以就是1000根。

      組3:我們組和他們的不一樣,我們以前學過10根捆成一捆,所以我們是10根10根地分。然后把10小捆捆成1大捆,一共捆了10大捆,就是1000根。

      3、找出典型。

      師:10小捆捆成1大捆,從這組小棒中,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小組先商量,然后匯報。

      組1:我發現1大捆是由10小捆組成的。

      組2:我發現1大捆比1小捆多得多。

      組3:我發現10個十是100。

      師:這l大捆和這10大捆你又能發現什么問題?

      4、小結。

      跟同學們說的那樣,10個十是100,10個一百是1000,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00以內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三、鞏固新知

      今天一休還請來了他的三位好朋友,大師兄、二師兄和他的朋友小葉子,他們聽說大家今天學會了數一千以內的數,都想出個題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戰嗎?你想先接受誰的挑戰?(學生自由選擇題目)

      一休:你能估計出這些畫面上有多少個(本)嗎?

      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小葉子:小葉子給大家帶來一個小貓闖關的游戲,小貓每闖過一關得100分,(演示小貓闖關的游戲)看完了小貓闖關的游戲,你知道小貓一共闖了幾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共闖了10關;因為小貓每闖1關得100分,它得了1000分,就是10個一百,所以就是闖了10關。

      大師兄:大師兄給大家帶來一個小貓收蘋果的游戲,(出示課件)現在小貓已經得了986分,小貓每收一個蘋果加1分,請你仔細數一數,看小貓最后一共得了多少分?

      游戲:以小組為單位,從(1)(2)題中任選一個題目。

      (1)從592數到613;

      (2)數出897后面的。8個數;

      二師兄:_____、_____、800_____、_____

      小組商量一下,你們小組準備怎么填?你們是怎么數的?

      組1:600、700、800、900,我們是一百一百地數的。

      組2:798、799、800、801、802,我們1是一個一個地數的。

      組3:802、801、800、799、798,我們1也是一個一個地數的,但我們是倒著數的。

      師:通過這個題我們看出,數數的順序不同、數數的規律不同,那么得到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只要同學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收獲。

      四、全課小結

      誰來說說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知識?你對這節課自己的表現有什么評價?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的:

     。、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體驗

     。、通過實例,認識統計圖,并完成相應的表格

     。、能根據 統計圖表的信息,提出并解決數學問題

     。础⒛茉诨顒又谐醪襟w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能確定的,能判斷不確定現象

      在他人鼓勵和幫助下,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或得成功體驗

      第1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111-112例題,112-113課堂活動

      教學目的:1、通過學習數據的分類匯總,噶沒收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經歷數據的整理,初步認識分類匯總統計表

      3、學會有序的觀察和有條理的思考

      4、培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難點: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數據分類匯總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質疑

      1、小朋友,你最喜歡什么活動項目

      學生匯報

     。、出示各種活動

      3、出待統計的原始數據

      小組統計并匯報

     。、我們了解了我們小組最喜歡活動 的項目,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說

      二、嘗試研究

     。薄⒁龑а芯浚耗隳芟氤鍪裁春棉k法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項目嗎?

      小組討論匯報

      完成 書 上統計表

     。病谋碇心憧梢灾朗裁?

     。、學生思考后交流

      三、自主活動

     。、跑步前后,我們的脈搏會變嗎?

      學生數脈搏

     。、以小組為單位天統計表

      3、組織學生跑步后數脈搏

     。、觀察兩張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交流匯報

      6、將脈搏變化數天在統計表3

     。、在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交流

      四、應用交流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生活中還有值得統計的事情嗎?

      3、學生分組統計

      第2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114-116例1-例2 ,117頁課堂活動

      教學目的:1、學習單式條形統計圖

      2、學會收集信息

      教學過程:

      一、創色情景

      同學們,六一節快樂嗎?請看小動物的表演

      看了以后,你知道些什么?

      學生交流

      二、合作探究

     。薄⑹占降男畔⒃鯓犹幚?

      學生完成統計表

     。、表中的`數據還可以用統計圖表示,這是條形統計圖

     。场W生觀察交流

     。、教師:在統計圖中標有數字和單位的是縱軸,表示數量統計,另一條叫橫軸,表示統計項目

     。、圖表對比,發現特點

     。、探究例2

      你們喜歡踢球嗎》看統計圖,說一說

      學生交流

      三、應用拓展

     。、教材117頁1題

      2、生活中的條形統計圖

      學生交流

      四、小結

      你學會了什么?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116頁例3,118頁課堂活動2

      教學目的:

      1、學習條形統計圖

      2、學會收集信息

      教學過程:

      一、創色情景

      同學門家每天有多少垃圾?你統計過嗎?

      二、新課

      小林把自己家的垃圾坐了一個統計

      看書并完成統計圖

      看統計圖,你想到了什么?

      自己思考

      小組交流

      集體交流

      三、練習

      小朋友,你們喜歡那些動物?

      你最喜歡什么?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統計,好嗎?

      收集信息,

      完成統計表和圖

      你可以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第4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123-124頁1-4題

      教學目的:會完成統計圖和表

      教學過程:

      一、練習十六1題

      統計學校1-3年紀學生人數

      學生調查匯報并完成統計表

      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練習十六2題

      統計完成家務情況

      學生自己匯報做家務情況

      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

      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練習十六3題

      學生獨立完成

      第5課時

      教學沒內容:119頁

      學目的:初步體驗生活中的不確定現象

      教學過程:

      一、創色情景

      1、班上轉來一個新同學,猜,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

      學生猜測并回答

      為什么對同一見事情會有不同的結論呢?

      小結:很多事情發生的結果不能確定,在數學上叫不確定現象

     。、你在生活中有這類不確定現象嗎?

      學生小組交流后回答

      二、實踐活動

      1、出示硬幣

      將硬幣拋向空中,回有幾種現象?

      學生活動

      小組合作

      2、小結交流

      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很多中,而且有大小

      三、問題延伸

      生活中什么事情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

      學生思考后交流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動手制作、畫,認識軸對稱的概念,知道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 能找出軸對稱圖形中的對稱軸。

      3.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動手制作、畫,認識軸對稱的概念,知道軸對稱圖形的特點,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軸對稱圖形

      教學過程:

      一、認識軸對稱圖形

      1. 欣賞上海建筑(大劇院、盧浦大橋……)

     。1)比較它們的左邊與右邊。

     。2)揭題:像這樣,左邊與右邊都對稱的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2. 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像這樣的軸對稱圖形嗎?

      3. 判斷(探究題2)

      二、認識對稱軸

      1. 做一個軸對稱圖形(蝴蝶),驗證其特征。

      (1)展開后,你發現了什么?

      (2)兩個翅膀疊合在一起,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①軸對稱圖形對折后會重合。

      ②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我們叫做這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軸對稱圖形都有一條對稱軸。

      2. 指軸對稱圖形(蝴蝶)的對稱軸。

      3. 找對稱軸。

      找出剛才我們欣賞的圖片中的對稱軸。

      4. 畫對稱軸

      找一找、畫一畫它們的對稱軸。

      5. 判斷(題5)

      圖中哪些紅線是對稱軸?

      三、探究、畫軸對稱圖形

      畫出它們的另一半,使它們成為軸對稱圖形(題4)

     。1)獨立完成。

     。2)演示核對。

      四、動手制作軸對稱圖形

      動手制作松樹、紅心、星星……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 通過過河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3.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出示情景圖,談話引入: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纯磮D,說一說你看懂了什么?

      二、 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 指導學生通過看圖,理解題意。

     。1)從圖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匯報。

     。2)如果要求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列式。

     。3)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ü烙嬘械膶W生采用分步計算,有的采用綜合算式計算)

      2.組織學生想一想。

      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討論29+259,這樣列式,對嗎?,進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幾條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號才能先算。

      教師小結:因為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所以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讓學生獨立計算:

      (29+25)9

      請三位學生板演,引導說說算法。

      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討論29+259,這樣列式,對嗎?,進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幾條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號才能先算。

      教師小結:因為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所以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讓學生獨立計算:

      (29+25)9

      請三位學生板演,引導說說算法。

      三、 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出示練習題,組織學生完成。

      1. 比一比,算一算。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

      2. 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1 79-7〇77+7 305+1〇30(5+1) 9-24〇(9-2)4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今天,我們幫助笑笑他們解決了坐船過河的問題,回想一下,你們學到了什么數學知識?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課本P13頁,例3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過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在實踐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準備:學具、主題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游嗎?喜歡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問題的情景圖。(不顯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瞧!圖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圖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問題?

      3、學生觀察畫面,交流信息。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春游活動引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歡去春游的地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愿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探求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學習例3。出示例3主題圖。

      2、分組探討解決“租幾條船”。

      師:你能應用你收集的信息幫他們解決租船問題嗎?你有什么辦法?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后交流本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結果。

      3、全班交流反饋,及時評價。

      4、小節: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求24里面有幾個4,24里面有6個4,就需要6條船。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租船問題。具體感知“每4個人一組租一條船,24人分成這樣的6組,就要租6條船。讓學生在交流中借鑒學習同學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成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在生活中作用。

      三、聯系生活,學以致用

      1、課本第15頁的“做一做”。

      問:圖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問題?

      你能幫小熊分分看。(引導學生幫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動手分。引導學生思考:有幾個小動物就餐?一雙筷子是幾根?并說說怎么分。)

      2、練習三第4、5題。

      (1)、第4題。出示分蘿卜的.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和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過程和結果。

     。3)、第5題。

      師:你們知道小猴子愛吃什么?請小朋友幫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給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個;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給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個;

      (4)、學生借助學具動手分一分,并邊說分的過程和方法。

      【設計意圖】:設計幫助小動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收集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獨立解決問題,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又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四、開放題。

      1、學生獨立操作。

      (1)、用15個方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2)、每個長方體用3個木塊,可以擺( )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學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組里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提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情景,如“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以突出平均分的實質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加深對“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開放題提供給學生廣闊、自由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深入探究,鼓勵學生盡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例子,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

      五、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省略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87頁例3、4和課堂活動

      教學內容:

      1、知道1小時有多長

      2、知道1秒有多長

      3、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分針走小格呢

      2、1小時是 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1小時是60分,那有多長?

      我門一節課有多少分鐘》課間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鐘了?那在休息10分鐘就是60分,也就是1時

      1小時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嗎?

      學生舉例

      學生看書

      2、教學例4

      你的脈搏1分鐘跳多少次?那條一次是多少時間?

      有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嗎?

      那1秒有多長?

      學生回答

      觀察鐘面,認識秒針,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

      觀察秒針走一圈后分針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課堂活動

      1、10秒你能 派多少個球?

      學生活動

      2、完成4題

      課后記: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新授課

      授課時間

      教材分析

      教材呈現了風車、旋轉、小飛機和直升飛機螺旋槳的轉動,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他們運動的共同點。

      學情分析

      對于旋轉,學生在生活中看過,學生并不能用數學語言進行簡單的表述,但是能夠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的基礎上通過肢體語言表達理解旋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能區別平移和旋轉。

      過程與方法: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旋轉的特點,拓展空間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日常生活實際中的旋轉的現象,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知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旋轉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利用旋轉的特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材第121頁中的學具

      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期待與教學達成

      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質。

      2.自己動手做一做,制作出可以旋轉的陀螺,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齊讀學習目標

      讓學生明確學習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談話:上節課我們在游樂場中學移現象,那誰能說說平移的特點是什么?

      今天我們繼續走進游樂場。去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

      學生回答:1、平移的特點是沿著直的路線移動。

      2、大小、方向都是不變的。

      以學生喜歡去的游樂園引入。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也讓數學課堂真正的由枯燥變得活潑起來。

      二、探究新知

      1.直觀演示

      出示情境圖。(摩天輪、旋轉小飛機等游樂項目。)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看看畫面上運動的物體,它們是如何運動的?要用你的手勢把這些項目運動的樣子模仿出來。

      2.揭示旋轉運動

      出示主題圖

      問:這些運動還是平移現象嗎?

      師:為什么?

      師:觀察這些游樂項目,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師:怎么轉的呢?

      師:對,都是圍著中心轉動,

      師:這是什么現象?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旋轉現象。

      小結: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大小、形狀不變。方向的位置發生變化。

      3.聯系生活

     。1)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現象嗎?

      請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這些旋轉運動。

      (2)用你的肢體語言做旋轉現象。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用手勢把這些項目運動的樣子模仿出來。

      生答:不是平移

      生:平移是物體在移動的過程中,物體的本身、方向上不發生改變。

      生:都是轉動的。

      生:圍著一個地方轉。

      生討論交流

      說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扇葉的轉動。

      旋轉門的轉動。

      鐘面上的針在轉動

      生伸手一起模仿,體會旋轉現象

      指名做

      選取典型實例,借助手勢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式,既有利于學生對旋轉的初步感知逐漸清晰化,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借助熟悉的物體的運動,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下面學習做鋪墊

      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出示圖片

      2.完成教材P31頁做一做

      用教材第121頁中的.學具照樣子做陀螺。

      學生拿出課前剪下教材P121頁的學具,小組合作,共同協作(生開始做有困難,師和生合作制作、示范),將制作好的陀螺試著玩一玩。

      提問:和你想的一樣嗎?你也可以設計一個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轉出什么美麗的圖案?

      3.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利用一片花瓣,通過旋轉,制作出一朵美麗的花。

      指名回答

      生動手設計制作,展示。

      要求學生對生活中典型的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進行判斷,既加深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又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解讀、描述生活中常見現象的習慣和能力。

      課堂小結

      今天的課堂你感興趣嗎?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在小組內談談你最感興趣的地方。

      當堂檢測

      1.下列運動中,不屬于旋轉的是( )

      2.寫出分針從12旋轉到下面各個位置所經過的時間。

      學生作業

      尋找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板書設計

      旋轉: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的現象。

      旋轉現象:鈡面的指針、風車、螺旋槳、摩天輪……

      整改與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頁例4、例5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正確地數百以上、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

      2、正確地用萬以內的數表達和交流信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感。

      3、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自主探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數“翻坎數”,萬以內數的組成。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用課件(或掛圖)出示兩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讓學生猜一猜兩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2)學生匯報自己的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二、主動探究,建立模型

      1、數一百零幾

      (1)99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強調“一百”與“一”之間一定要加1個“零”。

      (2)101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看著上圖一起數一數,明確一百零幾中間有1個

      “零”。

      2、數一百零幾與一百幾十

      (1)學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數一數,檢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與“9”合起來,110是100與10合起來,突出101與110的.區別。

      (3)引導學生觀察120根是1個100,2個10。(讓學生動手捆1個大捆,2個小捆)

      (4)引導學生發現120就是由1個100和2個10組成的。

      3、在計數器上數一百九十幾到二百幾十

      (1)教師出示計數器,撥出197,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197的組成。

      (2)讓學生接著往下數,當數到199到200時,怎樣撥?

     、儆^察個位,9個一再數1個一是多少個一?(10個一)10個一又是多少?(10個一是1個十)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在個位上撥去10個一,在十位上撥上1個十)

     、谟^察十位,已有10個十。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在計數器上又怎樣表示?(在十位上撥去10個十,在百位上撥上1個百)

      4、類比遷移

      (1)突出990與1000。

      教師出示計數器,撥出990,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990的組成。請學生再撥上10,怎么撥?怎么數?

      [點評:在操作活動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合計數單位,突出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這個翻坎數。]

      (2)突出1010,1020。

     、1000之后再數10,在計數器的哪一位上撥?(十位)撥幾個?(1個)1000加10讀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須在“一千”與“一十”之間加1個“零”。

     、1010之后再數10怎么撥?

      ③從1020再撥到1300怎么撥?

     、軓1300撥到1400可以怎樣撥?

      ⑤同桌互動:使用計數器一十一十地撥,從880撥到1100,一邊撥一邊數。提醒學生遇到困難,可以尋求同伴或者老師的幫助。然后抽學生演示,教師重點指導990、1000和一千零幾十的撥法及數法。

      (3)突出20xx,20xx。

     、1900之后再數10,在計數器的哪一位上撥?撥幾個?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1990之后再數10,十位上是多少?(10個一十)十位上怎么辦?(10個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個一百)百位上怎么辦?(10個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個一千是二千)

     、蹚20xx到20xx,在計數器上可以怎樣撥?

      三、鞏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龍游戲(教師重點指導“翻坎數”)

      (1)一個一個地數,課堂活動第1題。(老師和全班學生接龍)

      (2)一十一十地數,課堂活動第2題。(男、女同學接龍)

      (3)一百一百地數,課堂活動第3題。(各大組接龍)

      (4)一千一千地數,課堂活動第4題。(全班齊數)

      2、撥一撥、說一說

      (1)先撥3500,再說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先撥4020,再說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先撥6003,再說由()個千和()個一組成。

      3、說一說

      (1)5400是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4070是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2496是由()組成。

      四、課堂小結

      你會數萬以內的數嗎?數數時要注意什么?通過學習你還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

      教科書第38~3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邊”“頂點”“直角”的認識,熟悉比較角的大小。力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法實現大小的比較。

      2、 新課的導入。在比較中提示一種角比直角大,還有一種角比直角小,從而揭示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力求以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主導思想。在運用板書畫一畫,學生讀一讀的方法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認識、理解。

      3、 實踐練習,注重學生知識的的形成過程,從判斷推理、尋找發現、到小組合作的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的實踐練習,在充分展示學生個體的優勢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在合作的過程中考察學生任務、時間的合理統籌。

      4、 整個過程體現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充分體現生活數學、快樂數學。

      教學重點:

      1、認識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系。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3、圍繞生活,通過比賽的方式,鞏固理解銳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三角尺,紙張

      學具準備:學生三角尺,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入課,復習舊知。

      1、復習內容。引導學生回憶關于角的知識。

      出示角。根據圖例回答這是一個( 角 )

      角是怎么組成?請你在圖上填出“邊”“頂點”“邊”

      出示直角。這是一個什么?(直角)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了哪些知識?小組討論匯報

      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兩組:一組是移動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組是移動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組可請學生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

      3、比較銳角和鈍角的大小(注意,此處不揭示出兩個角的概念,只當作兩個普通的角出現)。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較。

      1、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請大家認真觀察,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對新知的認識理解。并進行板書。

      ①、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板書“銳角”和“鈍角”)

      ②、說一說銳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銳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小”);在回憶鈍角與直角的關系。(在鈍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大”)

      ③、按照學過的方法請學生分別在“銳角”和“鈍角”字樣上方板演兩個直角。

      ④、根據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筆在一個直角上畫出銳角,在另一個直角上畫出鈍角。以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

     、、讀一讀,加深記憶。并在練習本上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教師巡視。

     、、搶答。教師根據銳角和鈍角概念的不同說法進行提問;钴S課堂氣氛。

      例:A、銳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三、鞏固實踐階段,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實行小組活動教學,在合作中完成。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1) 請大家用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2) 請在大家再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3) 請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2、自由活動:找一找!

      老師帶我你們去小海龜的家。瞧!小海龜的家都是由我們學習過的圖形組成的,有銳角,鈍角,還有直角。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銳角?哪些角是鈍角?并說出原因。

      四、總結,深化階段。

      ①、小組內講解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角是鈍角?

     、、體會,在我們做早操時,經常有兩臂的運動,想一想,兩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時是銳角,什么程度時是鈍角,什么時候又是直角。

      五、課堂練習作業p39第1、2、3題,小組校對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P30-31 長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目標

      1、探索長度單位間的換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換算;

      2、培養目測與估計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探索長度單位的換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度單位的換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直尺、米尺、課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長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并讓學生比畫單位的長度。

      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2、你知道這些長度單位間的關系嗎,填空:

      1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學例題

      (每個學生準備一根紙條:長7厘米或2分米)

      學生用直尺量一量紙條的長度并匯報,教師板書:

      7厘米 70毫米

      20厘米 2分米

      7厘米 2分米

     。1)7厘米與70毫米的紙條,哪個長,為什么?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重點講解方法之一:因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個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2)20厘米和2分米,哪個長,為什么?

      學生討論,并小結:因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個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3)7厘米和2分米,哪個長?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辦?

      引導學生討論,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將兩個紙條比較,驗證。)

      并小結:兩個數量的單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時,通常把他們統一成相同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2、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單位間的換算。(出示課題)

      3、鞏固練習,完成P30兩個例題。

      問題出示后,學生直接匯報答案,并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練習

      1、想想做做1

      學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單位測量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并用毫米作單位,說出圖形中各邊的長度。匯報時,引導學生說說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

      2、填空:

      50毫米=( )厘米

      9分米=( )厘米

     。 )分米=3米

      40分米=( )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學生匯報時,要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并小結:當單位不同時,我們通常怎樣比較兩個數量的大?(單位不同時,通?梢园阉鼈兓梢恢碌膯挝唬龠M行比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再讓學生合作測量自己的手掌寬度以及步長,匯報時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單位進行描述。

      教師小結:手掌的寬度、步長都是我們的身體尺,了解了自己的身體尺,有利于我們進行估計和測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練習。

      6、綜合運用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后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說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并讓學生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于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了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學情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利用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在生活中小學生有分物品的經歷,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實踐經驗。為此,教學時要借助教材設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樣多”的生活實例,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了除法在應用時的兩種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了解知識于生活,消除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除法而產生的陌生感,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明白“平均分”含義和會平均分的基礎上,認識除法,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掌握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教學重點:

      認識除法,認識除號,了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方法:

      游戲參與法,動手操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出示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再出示題目: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可以放幾個?

      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后匯報分的結果。

      小結: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里,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

      教師:像這樣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或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屬于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都是平均分,在數學上我們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表示。(板書課題:除法)

      二、探究新知

      1.以前我們學過加法、減法、乘法的符號,那今天我們學習除法,除法的符號是“÷”。

      指導書寫:寫除號時,先畫一短橫,上下各一點,橫線要平直,上下兩點要對齊。

      2.出示教科書第18頁的例題4。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僖值闹窆S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诎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后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后面。

      教師一邊說一邊板書:12÷4=3

     、芙處熢僮寣W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讓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說一說。

      3.出示:15÷3=5

      教師: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這一節課學了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3頁的做一做。

      通過讓學生平均分、寫算式,再次體會除法的意義和鞏固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2.完成教科書第15頁練習三的第1、2題。

      練習時,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注意采用“開火車”“接力賽”“抽卡游戲”不同形式組織練習,讓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掌握知識。

      四、全課總結

      五、布置作業:

      課本15頁的第3題,先擺一擺。

      板書設計:

      除 法

      12÷4=3

      ↓

      除號

      讀作:12除以4等于3。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 通過“買鮮花”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3. 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 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地進行除加、除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揭題

      (一)復習鋪墊:(出示題目)

      1. 計算:

      40+6×8 70-5×4

      2. 一枝玫瑰花5元,一枝康乃馨3元。

      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二)創設情境,聊天導入

      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小草發芽了,花兒開了,又是一年新的開始,小刺猬也有了一個新的生意,瞧,它的鮮花店開張啦。(出示教材情景圖)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 讓學生觀察圖片,提問:你能找出哪些數學信息?

      2.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剛才我們對花店里的花的'情況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你能根據圖上的數學信息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 大家提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如果要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一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我們要知道什么條件?

      4. 針對第一種方法,重點講述: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既有減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減法。

      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減法?(意義上來多說。)重點強調。

      5. 買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錢?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哪些條件?

      在大部分學生計算好以后,組織匯報。

      6. 及時總結:

      在一個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我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組織智力大闖關:

      第一關:(分男女生比賽)

      4+24÷8 5-8÷4

      72÷8-3 36+81÷9

      45+8×4 80-6×8

      指名學生說運算順序,叫6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第二關:森林醫生:書上練一練:3題。

      第三關:解決問題:書上練一練:1、2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認識秒,知道1分=60秒,體驗1秒的長短,探索分與秒的關系。培養學生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懂得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知道1分=60秒,體驗1秒的`長短,探索分與秒的關系。

      教學準備:

      電腦、鐘表

      教與學活動過程:

      一、復習:

      1、鐘面上有_____個大格,_____個小格。

      2、時針走一個大格是_____時。

      3、分針走一個小格是_____分,走一個大格是_____分。

      4、時針走1個大格,分針正好走_____圈,是_____分。

      5、1時=_____分。

      二、創設情景進行導課。

      新千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仔細看圖,還差幾秒?今天我們來認識秒。

      三、學習新課

      1、觀察圖畫。

      讓學生說說,通過圖畫都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圖畫提問。

      2、認識秒。(出示鐘表面)

      1秒有多長?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參與小組活動,掌握情況。

      (3)班級集體交流

      問聲“你好”的時間大約時1秒;我跑5米的時間時1秒;鬧鐘嘀噠一聲的時間是1秒

      3、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多少?學生獨立思考,然后交流。(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樣長)

      1分=60秒

      進行實踐操作。教師演示,學生來回答大約幾秒。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題。

      學生自己體會10秒能做那些事情。然后交流。

      第2題。學生仔細看鐘表說說差幾秒到幾時

      第3題,學生獨立計算后再填空。

      第4題。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時、分、秒一一的理解自己填寫,交流時說明自己的理由。

      第5題。學生自己閱讀找出其中的幾條信息。說說自己的感受,體會時間的寶貴。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數學知識?你能指著鐘表說給爸爸媽媽聽嗎?

      作業設計:

      結合實際說說自己的作息時間

      板書設計:

      認識秒

      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正好是一圈

      秒針走1小格是1秒;1分和60秒一樣長

      1時=60分

      課后反思: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能給合路線圖介紹行走的方向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發展學習有關方向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難點:根據路線圖介紹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策略與方法: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點,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材中創設了1 路車站臺這樣一個情境,出示了1路車的路線圖,讓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起點說出1路車所經過的地點,使學生看懂簡單的路線圖。以教材中的路線圖為例,將往返路線、回家路線這一系列的認識路線和方向的教學活動融于“春游”這一大的教學情境中,使學生在這樣一個大情境中學會知識、認識路線,并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教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引入

     。ㄒ唬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昨天我們又認識了四個新的方向,你還記得嗎?看看這個方向板,你能填出共余七個方向嗎?(請生說一說)

      回顧昨天學習內容,思考七個方向的填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東和北的中間是東北方,西和北的中間是西北方,西和南的中間是西南方,東和南的方向是東南方。)

      通過復習熟習新認識的四個方向。

      (二)

      今天笑笑和淘氣想帶大家去動物園春游,他們約定在廣場集合。淘氣家在這里,廣場在這里,他要怎樣走才能到廣場呢?(出示路線圖)指導學生看圖旁的指向標并完成四個方向,現在你能說出他的行走路線了嗎?

      引導學生明確方向和距離是敘述行走路線的關鍵。

      讓學生仔細觀察,回顧舊知,解決去廣場的路線問題。

     。ㄕ埳f出從家到廣場的路線)

      用以前學習過的.路線圖喚起學生記憶,要說清行走路線需要說清兩點:方向和距離。

      探索與體驗

      1.介紹1路車的乘車路線。

      來到廣場,在車站他們找到了1路車的站牌,在站牌上他們看到了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原來是一路車的行車路線圖。你能看懂1路車的行車路線圖嗎?從廣場出發汽車怎樣行駛可到動物園?

      先和同桌的同學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

      2.春游結束,他們要從動物園返回廣場,汽車從動物園出發怎樣行駛可回到廣場呢?

      考考你:

      A. 小明從商場出發坐了四站,他可能在哪站下車?

      學生說完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思考方法。

      B. 小紅坐了三站在少年宮下車,她是從哪站上車的?

      學生說完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小結思考方法。

      C.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引導學生看清路線能否用以前學的四個方向說清楚,引出昨天學過的四個新的方向.

      每個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小組中互相說,然后全班交流。

      再引導學生看清再說明路線時從出發點到目的的,其間要說清方向、距離,還要說清經過的拐彎地點。這樣才更清楚。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正遷移,認識汽車行駛路線圖,為學生創設了活動的情境,使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自覺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應用

      練一練:

      1、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

      學生結合圖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

      再進行全班交流。

      通過練習,鞏固對路線圖的認識,讓學生能獨立解決路線問題。

      2.完成書上第2題。并指導學生交流。

      學生小組內交流,然后匯報。

      3、小結:方向和距離是說清路線兩個重要條件。請你課后描出你上學的路線圖下次課進行交流。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案03-16

    二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3-01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2-07

    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1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16

    二年級數學下冊的教案08-26

    二年級下冊數學的教案03-06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1-04

    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9-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熟女 | 中文字幕欧美视频77 | 午夜性久久久性久久久久 | 在线精品国产大象香蕉网 |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国产自己精品 |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