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語文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工整地書寫10個生字,理解“晶瑩、恩賜、節制、枯竭、濫用、威脅、指望、破碎、和藹可親”等15個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說出課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課文中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3、聯系實際思考地球的可愛,地球太容易破碎,認識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說明方法,體會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讓學生從心靈深處認識“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樹立起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預習課文。課前發給每位學生一首詩《地球的孩子,你們在做什么》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讀詩——《地球的孩子,你們在做什么》。讀后談自己的體會,談自己從詩中讀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談自己讀詩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課,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就課文的題目,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是一個什么樣的地球?
4、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內容?有哪些讓你感觸最深?是什么感觸?為什么有那樣的感觸?
⑵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初讀課文、讀后交流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就自己感觸深的詞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課文寫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內容?有些什么說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辭方法?
3、全班交流(圍繞課文寫地球哪些方面內容,交流感受、說明方法、修辭手法),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重點內容板書(美麗壯觀、和藹可親,渺小,資源有限,生態災難,無處可去,精心保護)
4、小結:(板書的內容)
三、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1、根據板書的內容,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學生概括內容后,老師引導學生說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四、全班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生齊讀詩——
《地球的孩子,你們在做什么》,讀后談自己的感受。
那是一種心理的糾結,那是對人類愚昧無知的感嘆,那是一種對環境的憂慮。
宇航員遨游太空,也發出感嘆。讀出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圍繞宇航員的感嘆,整體研讀課文
1、地球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⑴學生齊讀宇航員遨游太空所見的地球。
學生齊讀:“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⑵聯系實際,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的破壞,以及帶來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⑴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葉扁舟。
⑵結合地球的一些實際實際數據,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
半徑:6300多千米 表面積:大約5.1億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億日 陸地面積:1.49億平方千米 可供人類居住:約0.8億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資源有限”
⑴何謂“恩賜”?為何不是恩賜?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礦物資源,認識在“自然資源的有限”。地球無私地、慷慨地向我們提供礦產資源。體會地球太可愛。
⑵聯系實際,人類不加節制地開采礦產,必將加速礦產資源的枯竭。那時人們將沒有煤、石油、天然氣、金屬礦,人類需要的工業原料就沒有了,進而認識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態災難”
⑴人類生活的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本來是可以不斷再生,長期給人類服務的。何為“本來”?去掉“本來”,讀出地球的可愛;加上“本來”,讀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
⑵人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聯系實際談開去、想開去,體會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亂砍濫伐,捕殺野生動物,廢氣排放,濫用化學品等。并由此展開聯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道理
人類別無去處,生成保護地球的意識,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⑴科學家證明什么?是何意?科學家設想什么?是何意?
⑵展開想象,說說人類別無去處的結果?
⑶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說出怎樣保護地球。
四、作業
⑴正確工整地抄寫課后10個生字,15個詞語;
⑵談談自己要如何去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板書設計
只有一個地球
美麗壯觀 和藹可親
無私 慷慨 太可愛
不斷再生
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環境
渺小
資源有限 地質變化 別無去處 太容易破碎
生態災難
附:
地球的孩子,你們在做什么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給了我們,
它從來不懂自私和吝嗇,
總是傾其所有。
可是人類,
曾經和正在做著多少慚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園里廝殺,
為野心和貪欲去爭斗,
用刀槍去撕裂土地,
讓馬蹄去踐踏豐收,
硝煙窒息兒童的歌聲,
鮮血染紅清澈的河流……
還有:
無休止地砍伐森林,
綠葉為之顫抖;
把動物拎上肉案,
殘忍地捕殺人類的朋友;
無節制地侵占植物的領地,
坐視一個個物種滅絕;
還有、還有、還有……
——節選自《地球萬歲》(作者:薛衛民)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文中6個生字,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象聲詞使表達更具體生動。
2、了解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經過,體會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復述課文。
3、品讀原著,感受經典的魅力。
教學重點:
了解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經過,感受孫悟空的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品讀原著,感受經典的魅力。
教學過程:
課前激趣:
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先輕松一下。播放音樂《猴哥》
師:剛剛播放的音樂贊揚的是誰?生回答:孫悟空。
提問:說說你對他的印象。生回答:……
師:孫悟空有很多經典的動作和語言,誰能來表演他的動作或語言。
生表演孫悟空的動作和語言
(設計意圖:課前通過看視頻,聽猴哥的音樂,能讓學生輕輕松松進入課堂,并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表演孫悟空的經典動作和語言一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看學生對孫悟空了解多少,三是為了解孫悟空這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復述課文做鋪墊。)
一、課題質疑
1、今天我們學習一個關于孫悟空的故事《三借芭蕉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3、學生質疑
4、教師相機板書:怎樣借?結果怎樣?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看到課題質疑,一是看學生通過課題讀出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懂之處,二是學生提出問題讓課堂學習有了方向性,三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生只有能提出問題,才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視野也會變得越來越開闊。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踴躍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檢查預習
1、三借芭蕉扇,扇還有一個讀音。
指名讀:鐵扇公主舉起芭蕉扇,朝孫悟空一扇,扇起一陣狂風,把孫悟空刮到天上去了。
2、提問:讀完后,你發現了什么?
3、生回答:扇字做名詞讀扇shan,做動作時讀扇shan。
4、師:這篇課文很有趣,語言很有特色,比如課文里很多地方都用了擬聲詞。
課件出示:前面有一座大山,燃著大火。
前面有一座大山,呼呼地燃著大火。
師讀第一句,生讀第二句。
提問:讀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火很大,句子更生動形象。)
出示另外兩句帶擬聲詞的句子,指名讀。
B、鐵扇公主沒留神,咕嚕咕嚕把孫悟空也喝到肚子里去了。(吞的聲音)
C、天空起了烏云,沙沙地下起雨來,好涼快喲(輕輕地讀)
5、你會用擬聲詞說話嗎?
6、學生用擬聲詞造句
(設計意圖:扇字的讀音檢查是讓學生知道扇的兩種不同的讀音,在作動詞時讀第四聲,在作名詞時讀第一聲。而且扇字在課文里出現了很多次,檢查能讓學生把字音讀準確。擬聲詞的檢查能讓學生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象聲詞使表達更具體。這樣的`設計讓孩子們把擬聲詞裝在心里,靈動起來,培養他們對擬聲詞的敏感度和會自如地使用。)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師:扇的讀音清楚了,擬聲詞的作用明白了,現在就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快速地瀏覽課文并完成桌上的學習單。要求用最簡潔的語言填寫。
自主學習一:
三借芭蕉扇
怎樣借
結果
一借(3-5)段
彬彬有禮借
被扇飛
二借(6-15)段
變作小蟲逼
借假扇
三借(16-21)段
巧施妙計騙
得真扇
師相機附板書:禮 被扇跑
逼 借假扇
騙 得真扇
師小結:你們看,這就是文章的層次,瞧,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你們真是了不起。
(設計意圖:設計學習單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既讓學生感到新穎,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既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又讓學生學會了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樣培養了學生快速撲捉信息的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發展。)
四、品讀課文,把握人物形象
師:了不起的你們平常閱讀寫人的文章時,會用什么方法來體會人物形象?
生回答:
1、通過抓關鍵詞。
2、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來體會人物形象。
3、抓事情的經過。
師:你們談到的都是一些很好的閱讀方法,今天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體會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
自主學習二:孫悟空是個什么樣的人物?
請默讀課文,劃記重點語句,做好批注。
學生交流
學生匯報,相機指導朗讀,板書體現人物性格的關鍵詞
出示文段:
(1)A、一借芭蕉扇
“師父,我借芭蕉扇去,你們在這兒等著。”孫悟空翻了一個跟頭,來到了翠云山。他向鐵扇公主行了個禮,說:“我們被火焰山擋住了去路,請你把芭蕉扇借我老孫一用。”
鐵扇公主哪里肯借,故意說:“你等著,你等著……”
鐵扇公主舉起芭蕉扇,朝孫悟空一扇,扇起一陣狂風,把孫悟空刮到天上去了。B、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C、教師小結:動作是“行了個禮”,語言中用上了“請”字。說明“一借”時,他很有禮貌。
(2)A、二借芭蕉扇
“鐵扇公主,快把你的芭蕉扇借給我老孫!”
鐵扇公主還當孫悟空在大門外叫喚呢,說:“不借,不借,就是不借!”
孫悟空這就不客氣,在鐵扇公主的肚子里翻起跟頭來,疼得鐵扇公主在地上直打滾。
“哎喲,哎喲,饒命呀!我把扇子借給你,你快出來吧!”
B、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C、教師小結:孫悟空在鐵扇公主的肚子里直打滾,側面反應了孫悟空的聰明,讓鐵扇公主吃點苦頭,才借到了扇子。說明孫悟空是個機智靈活、敢于斗爭,勇于斗爭的人。
(3)A、三借芭蕉扇
這個假牛魔王說:“聽說孫悟空來借芭蕉扇,我心里可著急了。你把扇子借給他了嗎?”
鐵扇公主說:“我給他一把假芭蕉扇,這會兒呀,那猴子也許讓火給燒死了。”
假牛魔王說:“真的芭蕉扇呢?拿來給我瞧瞧。”
B、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教師小結:孫悟空辦法巧妙、有勇有謀。
5、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是一群會讀書的孩子,通過抓關鍵詞句讀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孫悟空。孫悟空借芭蕉扇一借就借了三次,真是一波三折,可見借扇過程困難重重,可孫悟空不怕困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再說那鐵扇公主驕橫跋扈,故意刁難,孫悟空敢于和她斗智斗爭,最終靠他的足智多謀成功借回芭蕉扇。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這堂課的重點,略讀課文是讓學生把以往學到的略讀方法運用到課堂中來自主學習,所以這一環節先讓學生說說平時閱讀寫人的文章時用什么樣的方法來體會人物形象,接著讓學生用上這樣的方法體會本堂課中分析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這是對學生能力的提升,也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交流和匯報環節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體會表達出來,讓他們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使學生有了成就感。)
五、復述課文
1、師: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有趣嗎?這故事是三借芭蕉扇,你最喜歡哪一次“借”?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表現這一次“借”來復述。
2、提出要求:分角色表演或講故事……
3、小組內練習分角色合作表演和講故事。
4、小組上臺匯報
(設計意圖: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或講故事,是對前一個環節的升華,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對人物形象更深刻地理解。也是學生的個性化朗讀的體現和學生能力的體現,這一環節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剛才表現得很精彩?這么精彩的片段,原著中是怎么寫的。
2、出示原著片段
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寶貝給了猢猻?”鐵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給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兒了?仔細看管好,那猢猻變化多端,小心他再騙了去。”鐵扇公主說:“大王放心。”說著將真扇從口中吐出。
3、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4、提問:同學們說說這是哪一借?(第三借)。
5、我們看課文里的第三借,出示課文里的第三借
這個假牛魔王說:“聽說孫悟空來借芭蕉扇,我心里可著急了。你把扇子借給他了嗎?”鐵扇公主說:“我給他一把假芭蕉扇,這會兒呀,那猴子也許讓火燒死了。”假牛魔王說:“真的芭蕉扇呢?拿來給我瞧瞧。”在這兒呢”鐵扇公主說著,從嘴里吐出小扇子。
6、男生讀原著,女生讀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原著還是課文呢?我們的課文是白話文,原著是文言文。其實文言文寫的古典文學,是中國文學最根本的東西,是文學寶庫中令人矚目的瑰寶,當你好好品讀原著時你會發現很多妙不可言之處。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并不局限于語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感受語言文字帶給他們的樂趣,并由此愛上語文,愛上母語。于是我在這里安排了原著和課文的對比讀,讓他們不僅僅讀課文,還可以去品讀原著,去愛上原著,去感受經典帶來的魅力。)
七、課堂結語
師:《西游記》是名著,你還知道哪些名著?
生回答:《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
在經典名著中,我們總能讀到曲折動人的故事,總能看到各具特點的人物,總能讓我們與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共喜……楊俊說:考查明代社會,不可不看《西游記》,外國人研究中國更不可不讀《西游記》。可老師覺得,考查中國歷史不可不看四大名著,外國人研究中國更不可不讀四大名著。讓我們細細品味這古典醇香,感受那無窮的人格魅力吧!
(設計意圖:推薦四大名著,把閱讀推向更廣闊的天地。)
板書設計:
26、三借芭蕉扇
一借 禮 被扇跑 足智多謀
孫悟空 二借 逼 借假扇 敢于斗爭
三借 騙 得真扇 不怕困難
副板書:怎樣借?結果?
抓關鍵詞,抓人物描寫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掌握多音字“發”(伯)的讀音。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了解蠶的生長過程和形態變化,激發學生對昆蟲的研究興趣。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結合學習生字詞“蠶”、“姑娘”,揭示課題
1.出示蠶的掛圖,引出課題生字教認。
問:這是什么?(板書:蠶)出示“蠶”的字卡,學生看拼音讀“cdn”。注意“蠶”字是平舌音、前鼻音。分析字形:“蠶”字是上下結構,上部是“天”,下部是“蟲”。書空記字。
問:誰知道“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蠶是一種昆蟲,能夠吐絲,蠶絲能織成美麗的綢緞)對,人們把“蠶”看做像一個美麗能干的姑娘,親切地稱“蠶”為“蠶姑娘”。(板書:姑娘,補全課題)
出示“姑娘”詞卡,學生看拼音讀“guniang”。提示注意:“娘”是鼻音,不能讀成帕ng。分析字形:“姑娘”兩個宇都是左右結構,左部相同,都是“女字旁”;右部不同:“姑”字右部是“古”,“娘”字右部是“良”。分別書空記字。
2.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蠶姑娘》這篇課文。齊讀課題:蠶姑娘。
二、初讀指導
1.給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后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習生字詞。
(1)會讀田字格里外的生字以及多音字“發”。特別注意區分、讀準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節。
(2)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桑葉,蠶卵,蠶床,蠶山,吐絲,繭子,蓋新房,蛾,從此
(3)讀順課文。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字詞:
蠶,桑葉,從此,瘦
鉆出,換上,卵,繭
(2)指名讀,引導學生讀準加點字的平舌音、翹舌音、前鼻音及三拼音節。
(3)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桑葉:(用圖或實物講解)
蠶卵:蠶蛾產下的子。
蠶床:指養蠶的用具,如竹匾等(指看書上插圖)。
蠶山:(看實物或圖)供蠶吐絲做繭的一束束草稈子或麥秸稈子,上尖下寬,所以叫蠶山。
蛾:(看圖)蠶的成蟲。
從此:從這時起。
(4)抽字詞卡片,讓學生讀。
(5)分自然段讀課文。
三、描紅指導
1.提示注意點。
此:左右結構。左部“止”第一筆是長“豎”而不是短“豎”,第四筆是“提”而不是“橫”;右部“匕”先寫“撇”再寫“豎彎鉤”,兩筆相連而不交叉,不能寫成“七”,上部左低右高,下部齊平。
舊:開頭兩“豎”長度相當,上下間隔相等,“日”框內部一“橫”連左“豎”不連右“折”,底部一“橫”既連左“豎”又連右“折”。
姑:左部“女字旁”末筆改“橫”為“提”,右連第三筆“撇”而不交叉;右部“古”首“橫”宜收緊些,下面“口”形上寬下窄,體形稍大,使下部平穩。
蠶:上部首筆是“橫”而不是“撇”,第四筆“捺”起筆處連“橫”而不連“撇”。“撇、捺”舒展,預留下部空隙寫“蟲”。
換: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部“提手旁”寫法同前;右部“奐”,自上而下筆畫由收緊到放開,最后兩筆“撇、捺”相配,支持下部平穩。
鉆:左右結構,左右寬度相等。左部“金字旁”開頭兩筆占位略寬,蓋住下部筆畫;右部首“豎”挺直,“橫”畫宜短,左連“豎”畫,下面“口”形寫法同“姑”而略大,保持下部平穩。
娘:左部“女子旁”寫法同“姑”字;右部“良”首“點”宜高,第二至四筆應橫向收緊,“豎提”長而挺直,其“提”部,形成的角度略大,最后兩筆,“撇”連于“捺”,共同布白于右下空隙部位。
桑:上部三“又”呈品字形分布,上大下小,一律改“捺”為“點”;下部“木”的“橫”畫要長,“撇、捺”舒展,全字上收下放,保持平穩。
蓋:上下結構。上部“羊字頭”開頭兩筆一側“點”一撇“點”,三“橫”間隔均勻,中“橫”略短;下部“皿字底
”體形寬扁,框里兩短“豎”,分別同左右兩“豎”畫走勢相應,而彼此對稱,平分成框里三個空隙,末“橫”特長,左伸右展,保持底部穩定。
裳:上部宜縱向收緊;下部“衣”的“橫”畫宜短,“撇”畫稍長,“豎提”偏左定位,最后的短“撇”連于長“捺”,下部四筆體形寬放,保持全字穩定。
2.學生練習描紅。
四、布置作業
1.練讀課文,注意第2~5自然段詞句的異同。
2.讀抄詞語(見文后練習3)。
札記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默寫詞語。
變成,吐絲,蠶姑娘,吃桑葉
換上,從此,暖洋洋,蓋新房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第1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事?(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蠶姑娘從蠶卵里鉆出來的時間是在天氣暖洋洋的春天里)(告訴我們蠶是從蠶卵中孵出來的)(板書:卵一蠶)問:“鉆出”是什么意思?(在這里,鉆出就是爬出來的意思)
(3)小結: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就知道蠶是在春天從蠶卵里孵出來的。
(4)齊讀第1自然段。
2.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剛從蠶卵里鉆出來的蠶姑娘是什么樣子?(又黑又小)
(板書:又黑又小)蠶姑娘出來以后怎么樣?(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就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黑衣裳。醒來以后,變成黃姑娘)(板書:吃桑葉、睡、脫、醒)教師提示注意:蠶吃桑葉的幾天當中,它是在動著的;而從睡到醒當中的時間里,它是不吃也不動的,這叫做蠶眠。(板書:蠶眠)蠶眠共有四次,每次都要脫去一層皮。第一次蠶眠脫去的是黑皮換上了黃色的'皮,所以說“變成了黃姑娘”。
(3)小結:讀了第2自然段。我們知道了蠶在生長中開始階段的情況。
(4)齊讀第2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一自然段和上面第2自然段的語句基本相同,但有幾個詞語換了,誰能說一說?(“又黑又小”換成“又黃又瘦”;“黑”換成“黃”,“黃”換成“白”)這反映了什么情況?(反映了蠶姑娘在不斷生長)(板書:又黃又瘦)還有什么詞語換了?(“就”換成“又”)
誰能說說“就”和“又”表示的不同意思?(表示兩個不同動作接連發生用“就”;表示某個動作的重復發生用“又”)對,這里用“又”表示第二次蠶眠的情況是恰當的。
(3)齊讀第3自然段,注意詞語換用的情況。
4.第4、5自然段。
(1)指名讀。
(2)這兩個自然段和上面第3自然段相比,誰能說說哪些語句不同?(“又黃又瘦”換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變成白姑娘”換成了“從此一天天發胖”和“從此一天天發亮”;“脫下黃衣裳”換成了“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板書: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發亮)這反映了蠶姑娘不斷地長大了。
(3)齊讀第4、5自然段,注意詞語換用情況。
三、指導背誦
看提示(寫在小黑板上)背誦第2、3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______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______衣裳。醒了,醒了,變成______姑娘。(每空依次在上下填兩個字,下同)
2.看提示背誦第4、5自然段。
又______又______的蠶姑娘,吃了幾天桑葉,又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脫下舊衣裳,換上新衣裳。醒了,醒了,從此一天天發
四、課堂作業
朗讀、練習背誦第l-5自然段。
札記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指名背誦第1-5自然段。
二、繼續細讀課文(第6、7自然段)
1.第6自然段。
(1)指名讀。
(2)為什么要寫明“睡了四回”?(因為蠶眠有四次,這是蠶的生長特點,所以必須特別寫明)這個自然段里把繭子比作什么?
(新房)為什么說“繭子真漂亮”?(繭子又白又亮,長圓形,很好
看)
(3)這段里為什么不寫“醒了,醒了”,要寫“成了,成了”?
(蠶沒有再睡,就不能說“醒了”;蠶結繭子好比蓋新房,繭子結成,好比新房蓋成,所以要寫“成了”)“成了,成了,繭子真漂亮。”這句要怎樣讀?(要讀出喜悅的語氣來)請你把這句讀一下。(學生讀)
(4)小結:讀了這一自然段,我們知道了蠶吐絲結繭前后的情況。(板書:吐絲結繭)
(5)齊讀第6自然段。
2.第7自然段。
(1)指名讀。
(2)繭子里面的“蠶姑娘”稱做什么?自答:繭子里的“蠶”稱做蠶蛹。(板書:蛹)為什么寫它“一聲也不響”,不寫“一動也不動”?(繭子里的蛹是慢慢在變化,逐漸長出兩對翅膀來,所以不能寫“一動也不動”)
(3)“繭子開了窗”是什么意思?自答:蠶蛹長出翅膀,成為蠶蛾(板書:蛾),蠶蛾咬破繭壁飛出來就是開天窗的意思。前面抑苗子I-I,/4:~"斬帛”;士田煙嬙n奪Z右茁辟㈠柞“并下宙”*徂會括而有趣。請看第31頁上面的第一、二兩幅圖。(學生看圖)“變了,變了,變成蛾姑娘。”這句要怎么讀?(要讀出驚異好奇的語氣來)請你讀一下。(學生讀)
(4)看31頁上第三幅圖,想一想:兩個蠶蛾在干什么?(蠶蛾在產卵)提示:蠶蛾產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蠶卵又能孵出小蠶來,又開始新一輪的生長過程。
(5)齊讀第7自然段。
三、總結課文
1.根據板書內容說說蠶的生長過程。
2.填空練習,概括課文。
從_____里鉆出來的又_____又_____的蠶姑娘,一共睡了_____次,每次醒來都變了樣,第一次變得又_____又_____;第二次變得又_____又_____;第三次變得又_____又_____;第四次身體一天天_____。它吐_____結_____,最后_____開了窗,飛出了_____姑娘。
3.齊讀完成填空后的這段話。
四、課堂練習
1.讀句子,初步認識句子的并合(課后練習4)。
這里有兩組句子,每組三句話,要求我們讀一讀。初步懂得怎樣把兩句話并成一句話來說。
(1)各人自讀,體會。
(2)指名讀第一組三句話。
(3)誰能說說怎樣把第一、二兩句并成第三句的?(把一、二兩句連起來,把第一句未了的句號改為逗號,把第二句開頭的“蠶姑娘”去掉,這就并成了第三句)
第二組三句話的練習方法同此。
2.背誦第6、7自然段。
(1)利用押韻的字引背。(押韻的字寫在小黑板上:娘、上、由主.*白¨向宙*白、
(2)分兩個大組,一組背,另一組聽,再交換一次。評議。
(3)各人自背。
(4)指名背誦。
3.背誦全文。
(1)全班背誦。
(2)指名背誦。
4.書面作業。
(1)擴詞。
蠶()()()()
換()()()
絲()()()
(2)照樣子,寫詞語。
例:暖洋洋,紅通通,黑白,綠亮
札記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16個生字,會寫“賞”。
2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教學重點:
體會小椿數的喜愛之情及小椿數歡快、痛苦、無奈之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紙做的樹葉、動物頭像。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1設趣談話
老師手里拿一片樹葉。
師:“孩子們,你們看,老師手里拿著的是什么?”
生:樹葉
師:喜歡嗎?
生:哇,太漂亮啦!喜歡
2 貼樹葉
師:其實在這片漂亮的樹葉后還藏著一個非常動聽的故事呢,你們想聽嗎?
生:想。
師:請聽故事,看誰聽得最認真。
3 播放故事動畫《一片樹葉》誦讀.
4 板書:《一片樹葉》
老師:同學們,喜歡這個故事嗎?
生:喜歡
師:其實呀,這個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的68頁。請同學們快快把書打開,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有趣的故事,好嗎?
二 初讀課文 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時用筆把它畫出來。
2 檢查有沒有遇到不認識的字,要求學生說說想用什么方法來學會它,然后跟小組里的伙伴一起商量著學會它們。
3課件出示新詞用抽讀、小組讀、開火車、男女賽讀等多種形式檢查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
三 再讀課文 ,理清課文思路
1同桌一起再讀讀課文,看看這些詞語回到課文中了還能不能讀對它,讀的時候還要動腦子想想,課文里講了那些小動物。
2讓學生選擇課文中你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再讀課文
自由讀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自然段,看看小動物說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四.精讀課文,體驗感情
師:孩子們,都讀完了沒有?誰先來讀你喜歡的小動物?
1 小黃牛
請喜歡小黃牛的同學先來讀讀。
師:小黃牛真勇敢,讀書的聲音也這么響亮,我們一起用掌聲來表揚他們!
師:孩子們,你們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黃牛呀?
師:你們給了小黃牛這樣高的評價,老師相信他聽了一定會非常高興的!看著這棵這樣漂亮的小樹,小兔子、小猴子、小熊你們也會象小黃牛那樣愛護他嗎?
那小兔子,小猴、小熊,你們誰先來讀讀,你是怎么樣愛護小椿樹的?
(根據學生選擇的動物相機引導他們讀書)
2 小兔子組
生讀書
師:你們都來評評看,這個小兔子讀得怎么樣?
生評價。
其實,老師剛才還發現了這個小兔子在讀:“喲,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樹!”是笑著讀的,它特高興。我們一起也來練練讀好這個句子:
課件出示椿樹圖.喲,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樹!
指名2、3個讀
師:我們一起來讀好它,好嗎?全班齊讀
師:看著這棵漂亮的小樹,小兔子蹦蹦跳跳(師先把手放在頭上,生讀蹦蹦跳跳),誰來做做小兔子動作?模仿得真好!大家一起來做做動作。
師讀: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走過,欣賞了一陣之后。板書:賞
一起來讀讀這個字。
你有什么辦法記住它?在田字格里怎么樣才寫好它?生說
大家快點動手寫寫,就寫兩遍,看誰寫得最好看!
師巡堂 提醒生在寫字的時候要注意正確的姿勢。
大家看這個同學的`字寫得怎么樣?都寫好了嗎?
請把你的寫字本和筆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師:小兔子欣賞了一陣以后,贊嘆說:
出示:小樹太可愛了了,把一片嫩葉夾在我的畫冊里當書簽,那多美啊!
師:我們一起也來贊贊小椿樹,好嗎?
讀得真好!真有感情!
如果你是小椿樹,聽到小兔子這樣贊自己,你會想些什么呢?
小兔子也是這樣想的,于是小心地摘了一片樹葉。
板書:小心地摘
哎,孩子們,這時候,如果你是小椿樹,看到自己的葉子被小兔子摘了一片,你又會想些什么?
讓我們一起來把寫小兔子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讀讀。
生讀書。
師:讀得真棒!我們加上了動作表情之后后,讀得更好了,是不是呀?還有誰喜歡別的小動物?
3小熊
生讀書。
(1)讀得好的
師:這個小熊真聰明。讀的時候懂得加上了動作,表情,聽起來特美。我們也一起來讀好他。
(2)不怎么好 的
師:還有哪個小熊愿意來讀讀?
這個小熊讀得也不錯,如果象我們讀小兔子那樣加上動作、表情,肯定會讀得更美,信不信?請你再試試,可以嗎?
生再讀。
師:怎么樣?讀起來就是不一樣,聽起來就是美。是不是呀?好,讓我們也一起來讀讀這個自然段。
孩子們,你們評評看,小熊愛小椿樹嗎?
小熊嘴上說喜歡小椿樹,也捋下了一片樹葉。
板書:捋
孩子們如果你是小椿樹,這時候,你又會想些什么?
4 小猴子
師: 小猴子小猴子,你們在哪里?快快把手舉起來。老師和你們來個接力賽讀,好不好?其他同學認真聽,評評我們是誰讀得好!
小評委們,誰讀得更好呀。
師:那你認為哪一句讀得最好呢?你能比他讀得更好嗎?你也來試試。
指名2個讀
師:小猴子歡呼起來,“歡呼”什么意思,你能用“歡呼”的語氣再讀一遍嗎?
小猴子也借口喜歡小椿樹,也掐下了一片樹葉。
板書:仔細掐
小椿樹,你們見到小猴也來摘樹葉,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看到黑板上來,看看這三個字,你發現了什么?說明它們都跟手有關,那就用我們一起的手來做做它們。
師生一起做動作。
五、 拓展思維 、總結升華
為什么小兔子小心的摘,小猴子仔細的掐,小熊輕輕的捋,而且只摘一片呢?
師:對,他們太喜歡小椿樹啦,不舍得多摘。但又認為摘一片不要緊。小山羊、小豬也是這樣想的,所以路過時也摘下了一片樹葉。每一個路過的小家伙都取下了一片樹葉,結果,小椿樹一片葉子、也不剩了。
出示光葉子的小椿樹。
孩子們,如果小猴子回來看見小椿樹一片葉子也不剩了,他會說些什么?先想想,把你的想法跟小組里的伙伴說說。
學生交流看法。
哪個小組來匯報你們的想法?
生交流看法。
孩子們,你們都說出了小猴的心里話,切記:不好的事,不管多小我們都不要去做。好的事,不管多小,我們都要去做!
今天我們就學到這里,下節課我們就來演演這個有趣的故事,好嗎?
下課!
板書設計:
一片樹葉
小兔 喜歡傷害
小猴 小心地摘
小熊 仔細地 掐
小羊 看 聞捋
小豬 ……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正確朗讀兒歌,
2.能看懂圖意,通過看圖讀兒歌,初步認識方位,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們是在比較中確定的。
3.學會5個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2.通過看圖讀兒歌,懂得“上中下”是表示位置的,它們是在比較中確定的。
3.學會5個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復習三拼音節xiǎo、jiān、xià、miàn
2.抽讀基本筆畫卡片。
3.抽讀學過的生字卡片。
4.導入新課:
板書:看圖讀拼音識字5
二、看圖,認識位置。
1.電腦出示p56圖,提問:這幾個小朋友在干什么?
2.你們玩過滑梯嗎?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仔細觀察圖,體會一下當時他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3.你們能說說圖中的`三個小朋友分別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嗎?
4.點擊電腦鼠標出示“上、中、下”,讓學生讀一讀。
三、讀兒歌
1.請學生借助拼音讀兒歌,注意把字音讀準確。讀不準的音節畫上問號。
2.同桌同學互相讀,糾正讀音。
3.指名讀前三行。
4.這三個小朋友分別是誰呀!(大明、小云、我)請同學們到圖前指一指。
5.師問:大明、小云和我能老在一個位置嗎?為什么呀?
6.同桌同學互讀后三行。
7.認識問號,告訴學生要讀出問的語氣,教師范讀,學生練習讀出問的語氣。
8.讓學生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9.電腦演示(動畫效果,位置變化:“我”上去了……小云下來了……大明在中間)
10.提問:“我”在哪里?為什么呀!
11.理解后朗讀兒歌,要求懂得正確、流利,讀出問的語氣。
四、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學習生字的音
(1)在兒歌中標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生字卡片,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3)抽讀生字卡片,讓學生讀準音,認清形。讀后把卡片貼在黑板上。
(4)進行猜字游戲
2.讓學生說自己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
3.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通過組詞說句理解字義。
(1)學生組詞說句
(2)讀書中詞語(P57,第2題)卡片。
(3)知道“上”和“下”,“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詞。
? ? ??五、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不僅讀得好,還學會了運用,真不簡單!
附:板書
看圖讀拼音識字5
上中下大小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兒歌。
2.抽讀生字詞卡片。
二、指導書寫
1.看書進行筆順跟隨
體現差異原則:讓已經會寫的同學自己觀察筆畫怎樣寫好,不會寫的同學通過自學了解先寫哪一筆,再寫哪一筆。
2.隨電腦博士進行筆順跟隨,讓學生整體書空每個字。難點教師進行適當的點撥。
3.引導學生進行書中的描紅,根據所描的字中選擇自己認為難寫的字,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4.重點指導“小”字,電腦出示:“小”,觀察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教師范寫。
5.學生獨立寫一個字。
6.進行展評:(拿一本學生書寫的“小”字進行展示)讓學生說說哪筆寫得好,哪筆寫得不太好。
7.出示課件,演示書寫規范的“小”字。
8.按照學習“小”的方法完成其它幾個字。
三、鞏固練習
1.讀兒歌,發現生活中表示位置的詞。
2.在生字本上完成生字作業。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能正確讀寫和使用本課中的七個生字:祖、歡、清、草、甜、暖、泥;懂得“祖國、歡樂、清清、甜甜、暖暖”等重點詞的意思。
會用“……說:……有……”的句式說話。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會觀察身邊的美好事物,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1課時:(通過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實物、圖片引入)教生字詞,初讀課文。
第2課時:分析講解,精讀課文。
第3課時:鞏固字詞,精讀背誦。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復習第1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采用問答、朗讀等方式復習生字詞,重點是“祖國”、“歡樂”、“清清”、“草坡”、“甜甜”、“暖暖”、“泥窩”等詞。
2.分析講解,訓練說話:
讓學生通讀一遍課文,熟悉文章的內容。
詳解課文:
a.重點分析學生還不懂的字詞
教師:小朋友們,還有哪些字詞不理解的,大家一起來討論。
b.讓學生說說小白鵝與小河、小山羊與草坡、小蜜蜂與花朵、小燕子與泥窩的關系。
c.教師:小朋友你能像小白鵝小山羊他們一樣用:“誰說:什么有什么。”說幾句話嗎?
d.教師:每個小動物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小朋友你能告訴老師你身邊美好歡樂的事情嗎?
e.讓學生思考文中的`小朋友為什么說“祖國到處有歡樂”。
3.指導朗讀:
讓學生體會“清清的”“綠綠的”“甜甜的”“暖暖的”等詞,讀出句子的語氣。
讓學生體會各角色的心理,根據每樣小動物的特征朗讀課文(可先進行簡短的動物表演)。
全體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布置作業:讀熟課文。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勞動的開端》是一篇表現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的文章,作者吳運鐸根據自己的戰斗經歷寫成傳記《把一切獻給黨》,本課就是節選于本書。從課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教學目標:
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初步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綱簡要復述第—天挑煤的經過。
3.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4、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艱難生活,感受我自強自立、刻苦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教學重點認識詳寫和略寫的作用,能分辨課文的詳略。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中4個比喻句表達的意思。
教學準備:
教師:作者簡介、課文背景介紹
學生:預習課文、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勞動的開端》,作者是吳運鐸。你們對課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談一談。
(教師可以適時簡介吳運鐸爺爺及他小時候家中的生活困難情況,告訴學生本課節選自吳運鐸爺爺所寫的傳記《把一切獻給黨》。)
出示課題,理解:“開端”,開頭的意思。
二、認讀字詞。
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注意本課幾個多音字的讀音:挑(tiāo)腳、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動身、落(là)在后頭。(認讀本課的生字和少數新詞,掃清閱讀障礙。)]
三、初讀課文,分段。
初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小組交流:說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師生討論,第9自然段應歸第二段還是第三段,講明理由。
3.討論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師予以肯定。
四、精讀、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理解“揭不開鍋”的意思,體會“像油煎—樣”是寫“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說出這是用什么來比什么。
3、感情朗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邊讀邊用筆劃出本段兩個最能反映舊社會煤礦工人工作條件極端惡劣,生命沒有保障的句子,齊讀。
2、師生討論,聯系其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舊社會窮苦的煤礦工人連狗也不如的艱難生活。
3、分角色朗讀“我找從小在一塊玩的小趙商量……準備半夜就走路”這部分課文。
問:小趙說“我”像個”“瘦猴子”,說明“我”身體怎么樣?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聯系?(說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說明第—天挑煤的艱難,為表達中心服務)。
4.這部分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窮,勞動條件差?(生默讀本段的.最后小節,按提問要求劃出“沒有燈籠”、“沒有火把”、“找了些用過的油棉紗”、“擦過機器油”等詞句,抽答)。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大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用筆畫出本段的中心句(窮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讀,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兩段話(指“睡得正熟……稱煤了”和礦上辦事人所說的話這兩處)。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話,齊讀。生理解“淵”字的意思和整個詞語的意思。“好像落在萬丈深淵,渾身疼痛”說明“我”摔得怎么樣?(摔得重,摔得厲害)。整段活反映資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樣對待窮人?(不顧窮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們當人看)
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動身挑煤,板書)
(四)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趕路”和“跌倒山腰”分別屬于哪幾節,板書這兩個詞語。
2.指名讀“我挑著煤趕路……”一節。生邊聽邊思考,劃出反映挑煤艱難動作的詞,指答,深入體會,齊讀本節。
3.自讀“哪知挑東西走路……”一節。理解本節的一個比喻句,說出這是用什么比什么、說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讀“我鼓起勇氣……我怎么辦呢?”這部分課文,體會“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艱難情境。(結合看插圖)
5.自由讀“我”“空筐回家”這部分課文。提問:課文哪幾處寫出“我”人小,卻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腳和“我不餓”這兩處).
五、熟讀三、四兩大段,準備按板書的提綱,抓重點,有順序地復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經過。六、總結全文
問:作者的“勞動的開端”是怎樣開始的?談談自己對勞動的理解。
六、布置作業,鞏固練習
把課文縮寫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