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美術教案集合九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課題:葉子上的“血管”
課型:繪畫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
情感____感受樹葉的美感。
認知____觀察葉子的形狀、顏色、構造。
操作____用常用美術工具材料表現樹葉的美。
重點:用鉛筆、水彩筆、水筆、等畫樹葉。
難點:繪、制出各種形態具美感的樹葉,并用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已的感受。教學準備:多媒體資料,各種樹葉、繪、制好的范例圖。
學具準備:課前要求學生收集各種樹葉,彩色紙張、剪刀、膠水、各種筆具,等常用美術用具。
教學過程:
一.入導入:播放美麗的森林、樹木、植物。春、夏、秋、冬景色各種樹葉特寫。
二.導入:啟發學生講一講春姑娘或秋天的童話
三.啟發談話導入:現在是什么季節?有沒有注意到校園的花草、樹木季節不同會有什么不一樣?
1.啟發引導學生聯想樹木的花衣衫,“季節不同樹木的花衣衫會有什么變化呢”?(學生活動綠、黃、紅等,師:適當引導)
二.結合教材揭示<<葉子上的小“血管”>>
1.師:展示樹葉提問?
葉子有“血管”嗎?學生回答師引導“血管”就是葉脈。
2.葉脈是用來做什么的呢?
學生活動葉子上的葉脈就同我們人的血管一樣,遍布全身用來輸送水份、養份的。
三.觀察、探索
1.師:展示樹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組織學生四人小組拿出收集的樹葉交流仔細觀察,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2.師:提問。
(1)你們看到的樹葉外形有什么不同?邊沿有沒有不同?學生發言各種形狀的可能性,師:適當板畫外形,供學生參考。
(2)顏色有什么不同?學生發言混色、帶色點的都有可能
(3)不同的樹葉“血管”有什么不同?
要求學生多片葉子間(詳細對比、細致入微觀察)學生發言師:適當板畫。
(4)正面背面有什么不同?
(5)摸一摸這些不同的樹葉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學生發言
(6)還有沒有發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學生發言組織學生說一說對葉子的感受
(師:總結;每一種樹葉都有各自的面目,象小朋有的`臉蛋,雖然每人都有一張漂亮的臉蛋但沒有絕對的一樣。是嗎?)
四.展示例圖
白紙繪制、彩色紙張繪制、剪制作品,水筆單色、淡彩,水彩筆畫。
(1).提示性講解這些畫的繪、制材料及繪制過程
(2).這些例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如有疑問?師:當堂及時解答)
五.作業要求:
觀察葉子畫一片自已喜歡的葉子,注意“血管”的粗細結構。并在畫面邊寫上幾句對樹葉、對葉脈的感受的話語。
1.課堂巡視指導,啟發學生選材,指導繪制。
2.先繪、制好的同學上臺展示作業,并說一說繪制過程,及感受
3.學生作業展評,學生參評。師:講評存在問題,肯定學生認真積極參與學習
六.小結;(展示2)
通過展示手法不同的剪制、刻制、印制、粘貼、裝飾等例圖,啟發學生還
可以用什么材料、工具來繪、制?各種材質不同,筆具不同。如:掛歷紙,包裝盒等剪貼、刻制等多種方法。在生活中可作裝飾掛畫欣賞,可作書貞用途等。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表現力
2.學習形的漸變知識
重點:
培養欣賞美的能力
難點:
學習形的漸變知識
教具:
范例、圖片等
教學活動:
一、導入:
鐵塔層層變小,
蘋果慢慢變尖,
在挨舍爾的`畫里,
魚兒漸漸變成大雁┄┄
這些都是漸變的形。
這種有規律的變化,
需要我們去發現。
二、板示課題
同學們看這張圖片,出現了什么變化?
觀察它們都是怎樣變化的?
試一試,看說的最多。
還能畫出更多的變化嗎?
三、出示范例
尋找漸變的規律,發現了嗎?是怎樣變化的?
五、作業選擇:
1.觀察、尋找自然和生活中漸變的形,選擇一種最有趣的畫出來。
2.可以參考例圖來創作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認識生活中的“線”,了解各種線的形態(直線和曲線、硬線和軟線)及其在美術造型表現中的運用與作用。運用生活中的各種線材,通過拼擺組合成各種有趣的.形象,發展學生的聯想、思維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
過程與方法:
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選擇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拼擺、組合的方法,創造出各種有趣的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體驗、交流和實踐,學生充分體驗美術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認識了解線條對美術表現所起的作用。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選擇生活中的線材進行創新。
教學策略
運用“觀察比較法、啟發式談話法”,引導學生認識自然界中線的特性,比如軟材和硬材,以及了解線材的拼擺組合規律;讓學生學會用線材的組合規律拼擺出各種與眾不同的形象;通過欣賞評述,利用“簡介強化法”,使學生在欣賞、觀察與體驗中,充分感受線材的魅力,積累豐富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促進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教科書第5冊第22課《老茶館》一課拓展而來。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里的一課內容。
成都不僅是茶葉的發源地,還是世界上茶館最多的城市;成都人愛喝茶,尤其喜歡到茶館品茶,這種群體行為現象,使成都有著“一市居民半茶客”的稱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這些本土文化,《老茶館》的學習與表現顯得尤為重要。
該課向我們展現了成都老茶館的情景,人美版美術教案第5冊http://anxue.c學生不僅感受到茶館中悠閑自得的氛圍和千姿百態的茶客形象,更進一步的了解到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民俗——茶館文化,并把這些感受用撕紙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本課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老茶館》這一濃郁的民俗文化氛圍中,輕松愉快的學習和創作,欣賞不同材質的藝術效果。并更進一步認識了解人物動態與人體關節的關系,讓人物造型這一教學重點,在本課中充分落實,得到有效的解決。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通過回憶、模仿、欣賞茶館中的人物活動,使學生了解人物動態造型以及色彩搭配的美術知識。了解四川的茶文化。
技能性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撕紙的方式進行人物造型表現,鍛煉動手技能,培養合作意識,掌握簡單的構圖知識。
情感性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讓學生透過老茶館這一成都民俗,更深刻地認識到家鄉的民間藝術及傳統文化,增強了熱愛家鄉、傳承家鄉文化的意識。
教學重點
觀察茶館中的人物活動,創造性的用撕紙這一美術語言進行表現;了解四川的茶文化。
教學難點
用撕紙方式創造性的表現茶館中的人物活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茶館的圖片資料,茶藝及戲曲表演的影像資料,教師示范作品、活動紙版人、CAI、蓋碗茶具一套等
學生準備:各種彩色紙、水彩筆、修正液、剪刀、膠棒、黑卡紙
課 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1分鐘)
師:今天,劉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最有成都特色的地方,看!是哪兒?
教師利用制作的老茶館招牌,直接引導學生揭示課題。
(目的:開門見山的揭示課題,創設情景,讓學生直接投入到老茶館這一民俗情景氛圍中。)
二、欣賞、感受(4分鐘)
師:你們的運氣真好,茶館的節目剛開演,你猜會有哪些節目呢?(播放茶館中的視頻資料)
生:觀看視頻資料,感受茶文化。
師:除了看表演,在茶館做的事可多了,如果是你,你想做什么?(播放茶館圖片資料)
生:評述、欣賞。
師:小小的茶館包羅萬象,看!茶館里的人們是多么悠閑自得啊!
(目的:借助現代化教學媒體,人美版美術教案第5冊http://anxue.c讓學生體驗到四川茶館中的民俗風情和戲曲節目的魅力。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人物造型,淡化教師角色,增進學生的自豪感和傳承家鄉文化的意識。)
三、技法探究(11分鐘)
1、學生探究撕紙技法。
師:這不,老茶館迎來了今天的第一批茶客。他們可真會選,坐在院子里喝茶。看他們的姿態,應該坐在桌子的哪一方呢?(出示撕紙范作)
生:通過對人物動態的觀察,分析出人物與桌椅的前后左右關系,了解遮擋在畫面中的表現形式。
師:你們知道這些茶客是用什么方法做出來的?要表現這些茶客,需要哪些步驟!
學生通過對教師范作的觀察,認識撕紙這一表現形式。師生共同整理并歸納出撕紙的制作步驟(想、撕、擺、貼)。
2、學生認識了解人體關節與人物動態之間的關系。
師:今天,老茶館搞活動,請兩位幸運的茶客,一位坐下來品茶,另一位就用活動紙人擺出他的動作,配合得好,將會獲得本茶館免費贈送的茶水。
學生通過表演和觀察發現,人物動作的變化主要是靠關節來完成的。
這一環節的設置,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輕松的解決了人物動態變化的知識點,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教師示范。
師:接下來,請孩子們和老師一塊兒在這張黑卡紙上撕一個動作夸張的茶客。(教師示范一個側面喝茶的人物)
生:和老師共同探究
在掌握了撕紙技法后,教師引導學生給撕好的茶客找座位,讓學生在茶館的情景氛圍中理解遮擋關系,為后面的合作學習奠定了構圖基礎。
(目的:在情景教學中了解撕紙藝術的制作方法,認識關節在人物運動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
四、創作、表現(18分鐘)
師:老茶客選擇了院子里的位置,人美版美術教案第5冊http://anxue.c他們不知道坐在室內還有免費的茶水相送。(這里的‘室內’意指T版刻制的老房子)哪些茶客能得到這些免費茶水呢?此時出示作業要求:
1、 茶客的造型夸張、表情生動、色彩有對比。
2、 同桌的小朋友用撕紙的方式合作完成一個茶館人物。
3、 用膠棒將做好的茶客粘貼到你喜歡的位置。
好位置是先來先選,晚來的茶客就只能坐在靠里邊一點了。(展示活動門窗) 等到客滿的時候,我們再統一贈送茶水。比比看!誰的動作最快最安靜。
學生用撕紙方式創作茶館人物。教師巡視指導,及時展示、點評作業,讓學生在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將好的造型方法和構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畫面中。
(目的:讓學生合作運用撕紙方式進行造型表現,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展示、評價(4分鐘)
師:上茶了!摻茶的人呢?摻茶的茶博士到哪兒去了?你想做茶博士嗎?上茶的時候要把這免費茶水送給那些動作夸張、表情生動、色彩有對比的茶客們,你想好了嗎?把茶送給誰?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送出茶水”,并進行評述。教師有重點的點評一些優秀作品。
(目的:在濃郁的茶館氛圍中,展示完整的茶館作業,體驗成功的喜悅。用“送茶”的形式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審美觀察,并對其造型、色彩進行評價,淡化了教師角色和刻意評價的環節,讓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更強。)
六、拓展、小結(2分鐘)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你們一樣熱愛生活、熱愛民俗文化的孩子,他們用自己喜愛的美術形式表達了對茶館的感受,你們能看出都是用的哪些表現手法?(展示用水墨、線描、木刻版畫表現的茶館作品)
生:觀察、分析表現形式。
師:從這些精美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成都的茶館有多么受人歡迎,怪不得有人說:成都是個大茶館,茶館是個小成都!
(目的:讓學生了解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深刻感受到四川茶館中民俗風情的魅力,進一步增進他們的自豪感和傳承家鄉文化的意識。)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了解動物的外型特征,以繪畫形式想象表現。
2、培養學生的聯想思維,想象表現有趣的結果。
3、養成關心他人,保護生態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出示動物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
1、教師出示烏龜和小刺猬的'圖片,讓學生猜猜它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
2、學生自由想象說話。
二、看書上的1—3張圖片,了解故事大意
1、看圖1—3
2、在學習小組中討論故事的起因、經過。
3、了解小烏龜和小刺猬的特征。
小烏龜:背上有厚厚的硬殼,能把頭和爪子、尾縮到身體里。
小刺猬:身上有尖尖的刺,可以抱成團滾下山坡。
4、看過1—3圖后討論:想想小烏龜滾下山坡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讓學生大膽想象出有趣的結果。教師引導學生講出理想的、令人滿意的結果。
三、想象并創作
1、欣賞書中的學生作品,進一步激發學生想象。
2、學生創作表現有趣的結果的畫面。
3、學生作畫后交流。
4、學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紹,并把《烏龜滾下坡》的故事講給同學聽。
四、布置作業
把《烏龜滾下坡》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課題:精美的郵票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郵票圖案獨特的構圖和色彩,認識郵票這一獨特的美術作品。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設計、制作能力。
3、培養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設計一張圖案簡潔、主題突出、色彩鮮艷的精美郵票。
2、引導學生運用各種表現手法創作郵票。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謎語導入,趣味引題
師:聽說你們班的同學很聰明,今天我要出個謎語讓你們猜一猜?
薄薄一張紙,四邊細牙齒,兩地朋友要談心,必須請它當差使。
2、揭示主題(精美的郵票)
師:過去是“一封家書抵萬金”,居住在兩地的人們通過通信來傳遞信息。一封信寄往國外,當地的人們看到信就知道是從哪個國家寄來的。為什么?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郵票是一個國家的名片。現在通訊發達,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們還是喜歡郵票,為什么?
師:對,郵票有收藏價值又設計的很精美。大家都很喜歡。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精美的郵票”。
二、講授新課。
1、觀察、欣賞郵票的特點:
師:郵票美不美?它和一般的畫有什么不同?
師:同學們觀察到郵票上有面值、發行時間、發行地區標記、邊上有整齊的齒孔,它們和中間的圖案一同構成了郵票的`基本要素。
師:郵票的每一個圖案,每一個主題都是畫出來的嗎?
師:郵票的主題很豐富,有軍事、科學、植物、動物。有的是畫的,有的是剪紙。郵票的內容包羅萬象,宇宙間的萬物都可以記載在小小的郵票上。造型方面,郵票多種多樣,有的寫實,有的變形。
2、作業:
(1)提出設計要求,小組討論。
師:看了這么多的郵票,你們想不想設計一張郵票?自己設計的郵票更有情趣。想設計什么主題的?把郵票的各個要素安排在什么位置,用什么字體?畫紙是橫放還是豎放?
(2)提出作業要求:圖案造型生動,形象飽滿,主題突出,色彩鮮艷,富于裝飾性;文字要設計,寫藝術字,郵票的各個要素要安排合理。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作業展示:表揚優秀作業
五、:今天大家設計的郵票很精美,內容很豐富,色彩很鮮艷。今天設計的是長方形的郵票,實際郵票的外形還有
他的,同學們要多加關注,用所學的知識設計更多更美的郵票。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自然風光的欣賞能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欣賞、了解在有風或無風時湖面的變化,以及不同季節不同湖邊的倒影風光,為學生在作畫時作好基礎。
3、在了解湖邊的倒影后,結合平時的觀察用繪畫的形式畫一幅湖邊的倒影圖。
教學重點:根據自己的喜歡,用畫筆繪出一幅(可以是想象,或者看到的)美麗的湖邊倒影圖。
教學難點:能掌握景物倒立視覺角度,根據湖面的變化畫出岸上景物倒影。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圖激趣,導出新課
1、猜圖。問:同學們請看這兩幅圖,它們都是以山為主的風景圖,可是它們表現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的下方,原來是多了湖水中倒影,景色另有一種美。)
2、導出新課:這些美麗的倒影很是吸引我們的視覺。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大膽的來畫,品味這倒影的美麗。
二、賞析圖片,尋找美的感受
1、展示圖片:春夏秋冬四幅倒影圖
問:這四幅圖分別是哪個季節的倒影圖的?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呢?(學生討論交流,了解它們的不同之處。)
2、展示圖片:睡蓮倒影圖
問:這幅圖的'主體是什么?感覺怎樣?(讓學生了解構圖還可以取舍。)
3、展示圖片:有風的倒影圖
問:這幅圖和前面的幾幅圖有什么區別?讓學生知道有風時倒影是彎曲斷裂的,在作畫是要區別開。
過渡:看了這么美的倒影風光,同學們一定是非常想提起畫筆來畫了,在畫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人家是怎樣畫的。
三、欣賞學生范畫,尋找作畫感覺
出示幾張范畫,引導學生觀察,使其了解一些構圖、著色、倒影的表現方法。
四、作業
用畫筆繪一幅(可以是想象,或者看到的)美麗的湖邊倒影圖。
1、教師示范一些樹的畫法和倒影的表現方法。
2、學生作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五、展評優秀的作業
1、展示作業。
2、作業。自評、師生共評。
六、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知識要素
了解人體大致比例
技能要求:
用線條表現站立的人物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通過寫生發現人有不同的特征
實踐與創造:用線表現畫人的方法
欣賞與評議:欣賞并評論自己與他人的作品
教學重點
人物的動態
教學難點
人物的比例
教學過程
一、引導與觀察
1、小朋友在升旗儀式上是什么姿勢?能做做看嗎?成人和小朋友在個子上有什么區別?
2、出示人體比例圖,讓學生了解觀察大人與小孩的區別。
3、教師出示各種圖片讓學生辨別別人的大小、高低、胖瘦等特征。
二、了解與寫生
1、構圖是使整個形象在紙上要有合適的位置,不要太大或太小。
2、寫生時要全神貫注,動作迅速,注意線條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3、側面的人可先畫背的動態,再畫頭和全身,正面的人可從頭開始。
三、提示與輔導
1、作畫時可根據對象決定畫幾個頭高的比例。
2、從紙的上端起筆(示范),整張紙畫滿,頭不要畫太大,以免頭大身體短。
3、畫衣服褶皺時不能亂畫線條,根據人體動態來尋找,主要的'大褶皺畫,次要的可省去。
4、仔細分析人物身上的線條疏密。
四、欣賞與評論
1、展示作業,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重點放在比例方面,其次是線條表現。
2、學生互評,教師,評論時盡量找出別人的閃光點。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看一看、認一認各種圖形標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讓學生對標志有所認識,知道一些常見標志,能簡單說說圖形標志所具有的一些特點。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了解圖形標志具有的直觀、簡明、易懂、易記的.特征。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手工制作工具、彩紙及自備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讓我們一起來夸夸我們的班級,說說我們班有哪些突出的優點有哪些成績?
2、新授:
師提問:“你覺得最能代表我們班的是什么?”
3、定義:我們把這種代表我們班級的圖案叫班級標志。
4、作品賞析
(1)引導學生從標志的形狀、圖案、意義來分析它們采用了哪些設計方法。
(2)師:剛才我們一起設計的標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適合,有沒有其它設計方法了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設計師們設計的各種標志吧,看看它們是怎樣來推銷自我形象的。
小結:(1)簡潔,許多標志都用了幾何形來概括;
(2)易懂,一看就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3)美觀,具有藝術性。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作業評價:說說你是怎么設想的,標志的意義是什么。
五、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6-01
小學美術教案01-04
小學美術學期教案06-09
小學美術教案優秀12-03
小學電腦美術教案12-10
小學六美術教案11-28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