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術課的教案2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美術課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美術課的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中國傳統繪畫,源遠流長,扎根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學習中國畫,對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繪畫,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課是在學生以前學習中國畫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
中國畫的門類很多,形式風格多樣,彩墨畫就是在水墨畫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彩墨畫特殊的風格和表現方法,是兒童藝術活動充滿趣味的重要部分,用慣了彩筆、蠟筆的學生們對中國畫有著強烈的興趣。
教材中選取了黃永玉先生的《紅荷圖》,畫面中一朵朵荷花色彩奔放,線條樸拙生動,墨色在畫面中自然融合,層次分明。作品中的荷花一改往日中國畫清新淡雅的風格,嬌艷欲滴的色彩讓人為之傾倒。此外,教材中精選的朱德群的《無題》、何韻蘭的《綠殤》,也較好地展現了中國畫的筆墨及用色特點。
墨的濃淡干濕、墨色的融合交錯、運筆的輕重緩急,會產生豐富的畫面效果。另外,教師也可讓學生通過教科書中的技法圖來進一步了解認識彩墨畫。
注重兒童彩墨畫學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努力增強兒童彩墨畫與生活的聯系。教材中兩幅兒童彩墨畫作品范例《花叢》和《貓魚同樂》,很好地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不但在用筆用墨上各不相同,對生活情趣的表現手法也各自不同,較好地起到了引導兒童自由表現,大膽體驗,進行創造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鼓勵學生大膽運用渴筆法和潑墨法等水墨畫技法來創作一幅動物水墨畫,能展現生命活力,體現水墨情趣,提高學生的水墨畫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觀察、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學習并初步掌握渴筆法和潑墨法等水墨畫技法的小竅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水墨畫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進行水墨畫創作的欲望,體驗水墨畫創作的快樂,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思路
復習中國畫知識—初識彩墨,欣賞彩墨畫范作—師生一起探究學習彩墨畫用筆用墨的方法—欣賞兒童彩墨畫作品—學生嘗試創作。
教師可利用中國畫范作或中國畫工具進行導入,并復習相關的中國畫知識,對本課的學習起到有效的鋪墊作用。同時教師可通過示范、欣賞等和學生一起探究中國畫的技法,學生在觀察、領會、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用慣了彩色筆和油畫棒的學生對中國畫充滿了好奇,用彩墨的形式去表現生活的情趣,緊密地聯系他們的生活,符合他們的認知特征。所以教師應利用好這一點,不拘泥于傳統的中國畫教學,在學習技法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體驗筆墨帶來的樂趣。
四、教學建議
(一)引導階段
師:出示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誰還記得這些工具和材料,它們叫什么名字,用它們創作出來的作品有哪些?
生:思考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導出中國畫,中國畫是我國寶貴的傳統文化藝術之一,它的種類很多,比如以前我們學習的寫意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種中國畫——彩墨畫,讓我們一起走進彩墨世界。
【評析】本部分屬于導入,該導入采取了實物導入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主題,彩墨畫。比較順暢。
(二)發展階段
師:同學們聽到“彩墨畫”這個名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師:多媒體出示教科書中的《紅荷圖》。看到這幅畫,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師:畫中的紅荷色彩亮麗,線條樸拙生動,帶給人美的視覺享受。中國畫講究“以形寫神”,從這幅畫中,你能看出黃永玉先生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嗎?(簡略介紹黃永玉生平)
中國畫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充分地利用了墨的濃淡干濕、墨色的融合交錯、運筆的輕重緩急,從而產生豐富的畫面效果。
【評析】本部分屬于講述,主要目的是向學生展示中國畫中彩墨畫的`基本特點。讓學生有初步的感受。為后面的動手操作做鋪墊。
下面我們分成四組,一起來繼續欣賞教科書中的作品《無題》、《綠殤》看看這些作品中哪些地方用了濃墨、淡墨、焦墨?墨色之間是怎樣融合的?用筆上又有哪些不同,分別用中鋒、側鋒、逆鋒來表現什么內容,為什么?
生:學生欣賞、觀察每一幅作品的用筆、用墨、用水、用色等的方法。學生討論完后派代表發言,在全班進行交流互動,老師進行總結。
師:檢驗并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而后根據教科書中的技法提示,示范不同的中國畫技法,學生進行判斷甄別。
提出要求,讓學生嘗試用筆用墨畫出不同的墨色效果。
【評析】本部分讓學生進一步細致的去觀察,并學習中國畫的繪畫技巧,通過動手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體會國畫的繪畫方法,為后面的動手操作作鋪墊。
國畫大師們喜愛用彩墨去表現生活,小朋友們也不甘落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收集的小朋友的畫,看一看他們都畫了些什么,怎么畫的?多媒體展示學生的代表作品。
師:你最喜歡的作品是哪一幅? PPT展示,具體分析教科書中的《花叢》和《貓魚同樂》。《花叢》的表現比較大膽、抽象,而《貓魚同樂》則表現了孩子天真的童心,小畫家還在畫上題字,使得畫面內容更加豐富,也體現了中國畫詩、書、畫、印一體的特殊藝術風格。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彩墨世界,欣賞了大師的畫和小朋友的畫,老師發現他們的畫不但帶給人們美的享受,還表現了我們生活中的情趣。比如黃永玉先生的《紅荷圖》,能夠從中感覺到黃老先生在生活中是位非常喜愛荷花的人。而小朋友畫的《貓魚同樂》,則能看出小畫家善于觀察生活,喜愛小動物,及其獨特的審美視角。那你準備畫什么呢?
【評析】通過對學生作品和大師作品的比較,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繪畫的切入點,并增強學生作畫的信心,激發學生動手的熱情。
試一試:體驗用筆、用墨、用水、用色,畫一張有生活情趣的彩墨作品。
生:開始自己的作品
【評析】本部分學生開始作畫,老師在學生作畫前注意提示學生作品的要求。
(三)展示與評價階段
師:彩墨世界:展示學生作品,請學生介紹作品,感受彩墨畫的獨特魅力。
生:相互評價,指出作品中讓自己覺得好的地方。老師也評價,注意鼓勵學生,多發掘學生作品中的亮點。
【評析】學生作畫完畢后,要進行評價,可以采取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等方式,注意評價中以激勵性和過程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收拾與整理階段
學生清洗并收拾好繪畫工具和材料,注意保持教室環境衛生。
【評析】本部分內容旨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
有關美術課的教案2
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一年級美術欣賞中的第七講《彩塑》。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論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內容對同學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且知識內容對同學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課卻是知識傳授與欣賞融為一體的綜合課,教學內容是按彩塑發展的歷史順序來編排的,對影響較大的典型作品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主要又是對敦煌藝術中的彩塑作較為系統的介紹。使同學在對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點突出彩塑藝術的知識。本課將以彩塑圖片/錄相和同學的分析回答為主線,教書的引導講解為輔,使同學在感受美的同時了解到敦煌彩塑的發展和其獨特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本著是提高同學藝術感知能力和審美區分能力,使同學了解中國優秀保守文化的思路,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同學了解中國古代彩塑藝術在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的重要成績和藝術特點,從而豐富同學的雕塑藝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2.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國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發展的歷程
3.了解敦煌是個藝術寶庫和其背景,是各個朝代勞動人民發明的產物,在歷史上曾經被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發生了不可彌補的損失,以激發同學的愛國熱情,懂得珍惜祖國文化遺產。
三.教學方法
1.任務型教學法
這篇文章內容較難理解,我設計了一些有關敦煌生動的故事讓同學對此課內容感興趣。再通過講解與比較大概了解各時期彩塑,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多媒體教學法
這一課主要利用多媒體展示影片相關圖片和錄相,讓同學直觀和形象生動地了解有關敦煌彩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同學學習興趣,加深同學印象。
3. 問答式教學法
提出有關問題,然后通過觀看錄相回答問題。有助于調動同學的積極性,有目的的去觀看,效果更佳。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了解敦煌藝術寶庫和其彩塑的形象特點。
2.彩塑在歷史時期中具有不同的藝術特點。
3.欣賞時最好利用幻燈片/錄像片,著重介紹敦煌、晉祠和“泥人張”的典型作品。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課所講的三大石窟,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我們最耳熟能詳的敦煌莫高窟中的藝術愧寶-----彩塑。(出示課題)
2.背景介紹
向同學介紹敦煌地,和敦煌藝術-----莫高窟的發生和發展。
故事講解,開頭就能引起同學的興趣。(或者看錄相帶)
(敦煌,遠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漢武帝時代,就是我國與西域往來的門戶,也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絢爛奪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經過這里傳入中國,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經,也經過這里。敦煌境內有兩座山,兩山之間有一小片綠州。據唐代記載,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樂撙的和尚,經過長途跋涉看到這一小片綠州,正當他疲乏又無處投宿之時,只見對面的三危山出現了奇景:山峰發出絢爛金光,如千佛之狀,樂撙和尚立即感到這是塊圣地,便頂禮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鑿石供佛,遂成為莫高窟的開創人。
敦煌莫高窟壁畫最多、最長,在492個洞窟中,計有壁畫125000多平方米,假如這些壁畫全部展開延伸,長度可達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藝術板書之多,名列我國石窟首位。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時也將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稱為敦煌石窟。)
3.回到主題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藝術的重要組成局部,它是在我國數千年雕塑藝術保守的基礎上,吸收和融匯了外來藝術,從而發展起來的具有中國風格和氣派的彩塑藝術。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纖維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膠泥為材質,在木制的骨架上進行形體塑造,陰干后填縫、打磨,再著色描繪的作品稱彩塑。
2.彩塑的分類:
由擺放位置與使用范圍可分四類,即:石窟彩塑、廟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4.內容講解:
(1).講解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各時代的彩塑特點
其中唐代前,和盛唐時的佛像特點采取先提問,帶著問題講同學觀看并找出答案。
1.敦煌莫高窟藝術是集哪些藝術門類于一身的藝術窟,其有擁有彩塑多少身?
2. 早期彩塑具有什么特點?隋代和其唐代彩塑形象各有什么特點?(在錄相中帶領同學形象生動的欣賞每個彩塑的形象)、,〈菩薩、力士像》和《供養薩》,以佛教內容為題材,其嚴謹的人體比例、逼真的神情、動人的體態,無一不說明是盛唐時期彩塑的板書。
2。再列舉其它時代時代彩塑形像圖片,進行比較得出其特點。(以講解為主)
(2)遼代華嚴寺彩塑的主要特點
遼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顯繼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嚴謹寫實,又在具體、精細、繁密中增添了婉麗的風韻。
(3)宋代彩塑的主要藝術特征
以真人為依據,真實自然,具備凡人氣質,縮短了人與神的距離。
《侍女像》進一步體現了人神統一的風格。這是晉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內共有43尊泥塑彩繪人像,這些塑像造型生動、姿態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較適度,服飾美觀大方,衣紋明快流暢。一個個性格鮮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與真人相仿,更顯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們相當準確地掌握了人體的比例和解剖關系,手法熟練,有高度的藝術表示力。這些塑像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的珍品,在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遙雙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墻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圓雕、高浮雕和淺浮雕結合而成的。課本中的《童子觀賞音》即是其墻壁上的一組雕像,風格獨特,形象生動,富有濃郁的民族特點,是該寺彩塑的精華。
觀音,是佛教中的菩薩之一,佛經中稱其能解救苦 難眾生。這組是明代的作品,塑、繪技藝高超,形象帶有安祥和藹的情味,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達到了“傳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張”的彩塑
“泥人張”的彩塑藝術最突出的貢獻在于,將雕塑藝術功能重新開發,一改古代雕塑服務于陵墓和梵宇廟觀的宗旨,轉向對實際的人世生活的描寫,從而擴大了題材范圍。
“泥人張”的作品,表示出對實際生活的關心和對世俗趣味的認同,開拓了一個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機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張”的彩塑藝術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彩塑為媒體,充沛發揮物質的媒介功能,色彩豐富,刻畫細膩,集多種風格技法于一身,其審美趣味也由宮廷藝術與文人藝術的“高雅脫俗”,轉化成適應民間喜好的“雅中帶俗”,因而其作品具有實際性、世俗性和藝術性。
《漁樵問答》這組彩塑,是一組典型的帶有民俗、民風氣息的作品,描繪勞動者的平凡生活,表示普通人的內心感情。勞動者的憨厚、樂觀、善良、誠實表示得惟妙惟肖。
最后讓同學觀看敦煌莫高窟所遭受到的侵略事跡錄相,了解我國目前很多文物板書被盜。感受當然社會的落后,人類無知給我們祖先遺留下來財富帶到了多大的損失。引起同學的愛國熱情和讓同學對我們歷史上有名的藝術寶庫有個更全面的了解。學會珍惜祖國文化遺產,維護祖國歷史文物是表少年義不容辭的職責。
【美術課的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課教案01-05
美術課程教案01-20
美術課小學教案11-07
小學美術課教案01-01
小班美術課教案12-31
大班美術課教案01-11
關于美術課程教案01-20
幼兒美術課教案01-18
有趣的美術課教案01-29
美術課彩虹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