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合集九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寫生、設計理想中的書包,初步學習寫生的方法。在想像中抓住書包基本結構進行創新設計
2、欣賞、對比不同類型的作品。
3、在評價中感受美的設計與美化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掌握書包的`形狀、結構和外表特征,大膽設計一個書包,并有所創新。教學難點:設計有創意的書包。
教學用具:
書包實物、書包線描定性寫生范畫,畫紙、鉛筆、彩筆、彩紙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們開始上學書包就一直陪伴著我們,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和進步。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認識一下書包,看看自己的書包有什么特點,嘗試自己也來設計一個書包,做個小小設計師
二、實例賞析
師:我們再來欣賞一些其他樣式的書包(各種類型的書包圖片)
師:書包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外形、顏色都有很大的區別,書包上的裝飾圖案更是五彩繽紛,F在呢,老師想請幾位同學上來向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書包。
三、學生展示書包
生向同學展示自己的書包
。◣熤鸩教岢鐾庑、顏色、圖案、功能)
重點從形、色、圖案入手,體現美術特色,抒發個人情感。
四、設計
師:今天,我們班里要開一個書包超市,專門賣我們班上同學設計的書包。作業要求:以下任選一項完成:
1、發揮想象力,設計一個款式新穎的、造型獨特的書包;
2、設計一個功能奇特、造型獨特的未來的書包
五、學生完成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評價(書包展示柜)
教師挑選優秀作業把作品插入老師事先準備好的貨架上,再讓這些同學向大家介紹他設計的意圖。
逛超市活動:讓全班同學欣賞書包作品,并講出自己喜歡的書包,說明喜歡的理由,教師引導。
七、教師總結。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課題:得獎了
課型:設計應用、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通過運用各種材料的設計制作,體驗材料造型的美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2)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勵學生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
教學重點:獎杯的設計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獎杯的外形變化和大膽的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úシ乓欢武浵瘢⿰W運健兒得獎的片段情景,解說:在雄偉莊嚴的國歌聲中,運動員舉起那沉甸甸的獎杯,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ǘ┨岢鰡栴}
。1)這是一個什么場景?
。2)獎杯代表了什么?(榮譽,辛勤的汗水,拼搏的,勇氣)
。ㄈ┮稣n題
除了在運動場上運動員有獲得獎杯,在生活中,各行各業的人們,還有在座的同學們可以通過努力獲得各種的`獎杯或獎狀,如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比賽,英語比賽,美術比賽等等,都有機會讓你們脫穎而出獲得獎杯。獎杯獎狀是社會和群眾對你們成績或貢獻的一種肯定,相信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夢想,也想在將來的某一天站在高高的頒獎臺舉起獎杯光輝形象,那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啊!今天我們就來給自己的未來設計一個獎杯,并把他獎給未來的自己好不好!得獎了(版書)
(四)開拓思維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姚明是NBA選秀狀元,你們希望自己是哪一行的狀元呢?請舉手說――-如果你是一個建筑工人,希望蓋起最高的大樓,可以給自己做一個獎杯,象大樓一樣的,上面寫“建筑最高獎”如果你是能工巧匠,就給自己頒個“魯班獎”,愛炒菜,就來一個“金廚獎”愛畫畫的來個“藝術大師獎”有的同學說自己沒有什么特點,上課老是愛,就給自己頒個“相聲大師獎”吧。
。ㄎ澹⿲W習設計
現在請大家來想一想,喜歡給自己頒一個什么樣的獎杯,想不想自己動手給自己設計一個有自己的想法,與眾不同的獎杯呢?
分析獎杯的特點:獎杯一般由主體和基座組成,主體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們來欣賞幾種不同的獎杯(看書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屬、石頭還有玻璃的。現在同學們能不能巧妙運用手中的材料,做一個漂亮的獎杯呢?
。┦痉蹲詈唵蔚莫劚
。ㄆ撸﹩l階段:
其實主體可以設計出諸多不同的造型來。如:把瓶子進行各種分解、切割成新的形象。
。ò耍﹦邮肿鳂I:
請同學們分小組進行合作或自己創作,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獨特創意的獎杯。
。ň牛┙o做好的同學上臺頒獎。
。ㄊ┱n后作業:用紙或布設計獎旗或獎狀。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課題:童年
二、教材:(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美術第五冊
三、教學時間:40分鐘
四、學生分析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拍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時對美術學科學習的興趣世十分濃厚,初步具備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能力。我在教學中采取多種方式和策略,避免呆板、枯燥的講解,強調合作必要性,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強,并采取富于變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于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五、教材分布
“童年”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是學生們正在經歷著的人生階段,也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題材。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欣賞分析,在體味童年美好的同時,對比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差別,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童年生活。
六、教學目標
(一)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材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三)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點,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七、教學重點
(一)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二)認識多種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帶給人的不同美感。
(三)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八、教學難點
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了解。
九、教學準備
(一)教師準備:課件。
(二)學生準備:與童年生活相關的照片或有紀念意義的物品。
十、教學過程
(一)導人
1.情境引入(出示劉翔兒時照片)
先讓我們來看一張照片(出示劉翔兒時照片),知道這個小男孩是誰嗎?噢,再讓我們看一看他長大后的樣子(出示成人后照片)。他是誰? (學生齊聲回答:劉翔。)看來劉翔在每個國人的心目中都已經是個耳熟能詳并且響當當的名字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重溫一下劉翔奪冠時那激動人心的場面,然后用一個最能表達你心情的詞語來形容一下你看到此情此景的感受。(觀看錄像后學生回答。)劉翔為我國奪得了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田徑項目中的首枚金牌,這一壯舉不僅為我們億萬中華兒女揚眉吐氣,同時也在向全世界昭示著黃皮膚的中國人毫不遜色于他人。
2.面對劉翔奪冠的輝煌瞬間,我們來想象一下,他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學生? (學生回答。)
我覺得劉翔小的時候也許就是你們當中的一個聰明淘氣的男孩兒。相信我們自己,只要肯于努力并抱定“有志者事競成”的信念,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豐富多彩的人生。
3.時至今日,每當我們在電視中看到這段錄像時,還是會感到陣陣的興奮、激動、驕傲和自豪,并且它還勾起了我對自己兒時一張老照片兒的記憶。(播放課件:教師本人兒時照片。)照片為我們展現的是什么場面?
(學生觀看照片并回答:運動會上同學們短跑沖刺的瞬間。)能找出哪個小同學是小時候的老師嗎? 這位跑在最前面,撞線姿勢與劉翔頗有幾分相似的小同學就是童年時代的我。這張已經珍藏了近二十年的照片,時常會使我想起兒時在校隊訓練時的苦辣酸甜,和每次競技場上的驚心動魄。雖然現在的我早已遠離了體育競技場,可照片中蘊含著的童年時代的那個美好夢想,卻一直激勵著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勇往直前。
4.教師:剛剛我為大家講了自己童年時代的一段美好往事,相信在你們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發生過或是正在發生著許多令你們難忘的故事,老師非常想聽一聽。誰愿意講給大家聽一聽? (引導學生分析現在的童年生活,請一兩名學生出示相關照片或紀念品,講講自己美好的童年故事。)
5.小結:看得出,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珍藏著許多童年的美好往事。如果我們把這些童年故事用畫筆或者是雕刻刀描繪塑造成動人的圖畫或雕塑,那么就會如同由一股泉水流淌出的一片浩渺的湖泊,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供后代人擁有! 接下來我就帶領大家暢游一下這樣的湖泊,去看一看藝術家們筆下的童年是什么樣。(板書課題,課件同時出示四幅名作。)
(二)新授
1.這就是我們今天將要欣賞到的四幅從古至今、風格各異,但又都是表現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看一看,你最喜歡哪一幅?用一句話說一說你為什么最喜歡這幅作品。(學生觀察并回答。)
2.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喜歡的作品,選擇相對應的小組重新坐好。(學生進行重新分組,根據個人喜好進行選擇。)
3.引導各組學生為本組評選出組長。(四個小組組員自由選擇本組組長。)
4.出示四張自學提示卡片,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式學習。(組長拿到自學提示卡,把問題讀給組員,再由組員熱心、認真討論問題,并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問題。)
5.共同欣賞分析:
(1)《端陽嬰戲圖》 蘇焯(宋)
學習指導(重點分析畫法及其內容):
、賴嫻すP重彩:用線細膩,色彩鮮艷。
、诙岁枺何逶鲁跷宥宋绻,民間包粽子、賽龍舟,以紀念楚國詩人屈原。
解決問題:(由組長讀題,組員答題,其他小組補充。)
這幅畫是用哪種繪畫方法表現的? 描繪的是哪個時期的人物? 畫中描繪的是哪個節日?他們在做什么? 你能通過表演的方式再現畫中的情景嗎?
(學生表演。)
(2)《翻身奴隸的兒女》 于月川
(簡介畫家生平)
藝術形式指導(重點分析構圖):
、偾構圖優美、生動、活潑、新穎,是中國畫作品中一種典型的.構圖方式。(展示其他曲線構圖的國畫作品。)
、诋嬅姹尘安糠执竺娣e的留自使人產生了無限的遐想。不過無論是在哪里,這些孩子們的學習精神、狀態都在向我們訴說著,這樣的生活是她們的父輩所無法想象的,因此她們也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時光。
解決問題:(由教師讀題,組員答題,其他小組補充。)
畫面中的人物是哪個民族的? 她們在做什么? 這幅畫所描繪的內容發生在什么年代 ?(找一位同學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你了解奴隸的生活嗎? (播放西藏奴隸苦難生活圖片)畫面構圖的形狀像哪個英文字母? 畫面背景的大面積留白起到了什么作用?
對比(1)、(2)異同點(著重技法的對比):
一幅為國畫工筆重彩,一幅為國畫小寫意,但都具有“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國畫特點。
(3)《戰斗中成長》 秦大虎、張定釗
藝術形式指導(重點分析作品的思想內涵):
描繪的人物形象突出,色彩鮮明。
解決問題:(小組成員以搶答形式回答問題,其他小組補充。)
這幅畫屬于繪畫中的哪一畫種? 畫中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場面? 看到這幅畫你聯想到了哪部影片? (展示《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海報。)小戰士和你們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4)《冬天的陽光》 王今棟
藝術形式指導(重點分析藝術表現形式):
、俚袼苁堑窈退艿目偡Q,可以用泥、木頭、石頭等材料雕塑成各種形狀,更加生動立體。這件作品為木雕。
②隱喻的藝術手法。
解決問題:(學生自設問題共同解決。)
從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還想了解關于這幅作品的哪些知識?
對比(3)、(4)異同點(著重情感、意志方面對比)。
(三)總結
1.學生小結
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美好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理解。
2.學生活動(分組游戲)
同學們,離下課僅剩幾分鐘的時間了,想一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還可以用哪種造型方式來表達自己殛童年的切身感受呢? (學生各抒己見)你們說的這些方式在課堂上都來不及做了,不過我們還可以用這里(老師拍胸脯啟發學生),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來做出一個個活雕塑(教師擺造型示范),相信大家的點子一定比老師的更多、更好,F在就開動腦筋想一想,可以獨立一個人創作,也可以小組合作,看誰的創意來得最快、最新。(啟發學生用自己的身體自由組合成表現童年生活情趣的“活雕塑”,背景音樂為歌曲《童年》。)(學生表演)
3.教師總結
(1)可以說,這些藝術作品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藝術家的情感,體會到了藝術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親身參與到了藝術創造之中。課后,你還可以問一問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愿意和你一起去回顧自己童年時代的美好往事。期待大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拿起自己手中的畫筆或者其他造型工具,把這些美好往事的精華表現出來。同學們,當童年時代結束的那一天,正是我們真正欣賞、真正懷念童年美好日子的開始。在此之前,為了使未來懷念更加幸福,我們一定要珍惜童年時代的每一天,為未來努力埋藏下更多彩、更飽滿的生命種子!
(2)出示與童年相關的網址,(學生齊讀網站名稱)引導學生在課后繼續學習、發現。
十一、課后作業
與自己的家人交流童年的往事與感受,并創作一幅童年題材的繪畫作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進一步學習傳統繪畫方法
2、在藝術手法和繪畫風格上作新的嘗試
教學重點及難點:運用各種手法創作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范畫數幅、多媒體輔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水墨畫創作(二)
二、復習繪畫方法
1、鉛筆打輪廓
2、墨線勾勒
3、著色渲染
4、落款
三、欣賞范畫
1、《游泳》田黎明當代畫家
2、《水墨小品》周思聰當代畫家
師:清代大畫家石濤就說過:"筆墨當隨時代!"新的時代有新的生活,新的事物,新的環境,新的'情感,對繪畫方法和繪畫風格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代畫家的一些探索,能不能對我們有所啟發呢?
四、學生談一談自已的想法
1、同桌討論
2、自由交流
五、欣賞范畫
1、出示其他小朋友的畫,欣賞。
2、看一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六、學生創作
1、要求:畫一幅水墨作品,可以在藝術手法和繪畫風格上作些新的嘗試。
教師巡回指導。
七、作業評析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理念: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是人類文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載體,F代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教材分析:《小鳥找家》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本課屬于繪畫課,內容新穎,有故事情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要求學生有創造性的完成作業。
教學過程:
一、 感知與體驗
1、音樂欣賞。隨著音樂聲,學生一個個都全神貫注的聽著。
2、提問:同學們,你們在剛才的音樂中聽到了什么?你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嗎?學生迫不急待,爭先恐后地各抒己見。
3、動畫欣賞結合剛才的音樂,欣賞音樂中的故事情節。學生都目不轉睛的`盯著熒幕,故事情節溶入到他們的思維中了。
4、提問:小鳥怎么了?
生1:小鳥很貪玩,忘了回家的時間。
生2:天變暗了,四周真可怕,小鳥哭了。
生3:小鳥迷路了,找不著家,回不去了。
生4:小鳥真可憐呀。
學生回答,并體驗小鳥傷心難過的表情、動作。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小鳥迷路的原因是因為貪玩。 (通過情景創設,將學生引入課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能激勵學生對需要幫助的人要有愛心。)
二、 想象與探索
1、情景劇表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配上音樂表現出自己認為的小鳥當時的心情。
2、引出:你想做什么?(生異口同聲):我想幫小鳥找家。
生1:天太暗了,我真希望熒火蟲和星星能出來幫它引路。
生2:我想告訴小鳥,找不著家的方向時,可以乘出租車,讓司機送它回家。
生3:小鳥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我想陪它一起找家,并告能再貪玩了。
3、討論學習:小鳥、樹、等有關事物的創作方法。(通過情景表演和討論學習,激發學生幫助小鳥找家的欲望和熱情,為更好地創作下了良基礎。)
三、創作與表現
1、分組創作:小鳥找家運用各種不同的繪畫材料以及各種不同的繪畫方式進行藝術創作。
2、加入音樂背景。
3、教師隨時指導并給予鼓勵。(通過學生之間互相影響,相互感染,產生一種濃厚的藝術創作氛圍,鼓勵學生的創作信心。)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第1課:
課題:魔幻的顏色
領域 造型、表示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 認識三原色。
2. 觀察兩個原色調和之后發生的色彩變化,說出由兩原色調出的第三個顏色(間色)
3. 能夠調出預想的色彩,并用它們涂抹成一幅繪畫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用三原色調出三個間色
2. 能否分別說出三個間色分別是由那兩個原色調出來的。
3. 能否調出預想的顏色。
4. 能否記住三原色以和用他們調出的間色(間色這一概念可以不出現)。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范作。
2. 同學準備學具:水彩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因為三年紀的同學對水彩畫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導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顏色,然后,讓同學挑選兩個最喜歡的顏色,調一調。再說一說變成了什么顏色。接下來可以讓同學自由調配顏色,但要有兩個要求,只將兩種顏色相調,并且要記住它們調出的第三個顏色。(可以做一些筆記)。然后交流。
2.發展階段
讓同學認識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義
將紙弄濕,將調出的色彩涂抹在作業紙上:讓同學用兩個指定的原色調出教師出示的那個間色。同學調出顏色胡 色相一定會有差別,讓同學比一比。說說原因。教師分別出示兩個間色。讓同學自身尋找兩種顏色調出它。同學繼續嘗試調出喜歡的顏色并填在畫面的空白處。
3. 收拾與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主同學將水彩畫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進行作業展評。
三、課后拓展
在課堂練習的基礎上,可讓同學做以下練習:繪出七色彩虹,繪出春天(或夏天,秋天,冬天)的感覺,表達心情,天氣,味道……
教學參考資料
蒙德里安與《紅。黃。藍的構成》
蒙德時安
Mondrian.Piet:[荷蘭](1872年――1944年)蒙德里安出生在荷蘭的阿麥斯特一個教會學校校長家庭,14歲開始學畫,20歲成為當地的一位中學美術教師,開始從事學院派和寫實主義創作,后又從事印象派,象征派和寫實主義創作,后又從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養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蘭看到畢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體主義作品后,次年就趕赴巴黎,開始按立體主義方法作畫。最初使用最單純的紅,黃,藍和綠等顏色來描繪風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籠統的平面,用正面的手法來表示風景,1914年回到和來創建風格派,提倡新造型主義。
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義視為一種手段,通過這種籠統符號把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簡化成有一定關系的表示對象。他認為:“唯有純造型才干完成最后的籠統。在造型的藝術中,真實性只能通過形式和色彩,有動勢的運動的均勢才干表示出來,純手段才是提供達到這一點的最有效的方法!边@一思想使他通過直角,通過把色彩簡化成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為一種非全等的,對立的的均衡。正如他自身所說:“我一步步地排除著曲線,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線和橫線完成,形成諸如十字型,各個相互分離和隔開,直線和橫線是兩相對立力量的表示,這類對力的平衡到處存在著,控制著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畫中,曲線已經消失,垂直與水平結構居主導地位;19196年以后通過垂直與水平線結構的動勢平衡,以和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示宇宙的理想,達到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都t,黃,藍的構成》也是如此,他作于1930年,有51厘米見方,現歸紐約私人(Mn and Mrs,Armand P,Bartos(收藏)
第2課
課題萬花筒
領域 設計、應用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并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 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示類似于萬花筒的圖案。
3. 試著按自身的設計來表示色彩。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表示對稱的圖案。
2. 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復制”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 能否表示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4. 如何引導同學在設計、應用領域學習。
5. 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小學中年級同學制定設計方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萬花筒圖案的圖片,中心對稱的圖案。示范用的紙。筆,剪刀,膠水等工具。
2. 同學準備學具:有萬花筒的同學將其帶到課堂。帶好彩色紙,剪刀,繪畫筆等。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讓同學看看萬花筒然后討論:萬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點?主要引導同學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引導同學觀察萬花筒中歸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余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并且圍繞一個中心點對稱。
2. 發展階段
首先可以讓同學討論一下思路: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制作其余五個“鏡子里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后讓深長考慮用什么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同學很難將對稱表示得精確,這并不重要,對于三年級的同學只要能表示出萬花筒的圖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同學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并且將它表示出來。
3. 收拾與整理
同學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么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周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萬花筒:
一種光學裝置。由幾面鏡片組成,能使人從其中窺見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對稱幾何圖形;轉動裝有玻璃碎片的局部即可顯示出千變萬化的圖案。由布魯斯特于1816年前后發明,1817年取得專利權。簡單的萬花筒包括兩片楔形條狀反射鏡,成60度或45度相連,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鋁片折成。鏡片裝在筒內,筒的一端裝有可轉動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箔或圓珠。有些萬花筒不裝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鏡片反映遠方的物體。如在窺孔上裝一目鏡則效果更佳。
在萬花稠中歸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同學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同學試著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的形狀,表示它的繽紛。試著做一個萬花筒。
第3課
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領域 造型,表示,欣賞,評述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 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制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
2. 用來突顯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示方法是否有創意。
3. 構圖是否完整。
4. 能否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自身喜歡的色彩組合。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玩具汽車,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與這些物品大小較匹配的景物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準備一些有關的動畫片,電影等影像資料。
2. 同學準備學具:同學將自身過家家用過的各種玩具“娃娃,動物,積木,汽車,廚具……)帶來。帶齊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讓同學回憶看過的有關大人國或小人國的故事,簡要說明一下故事內容。然后討論故事是如何表示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小人國)的?
請同學將帶來的各種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說說感覺并討論: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樣物體看起來有時候顯得非常大,有時候又顯提非常小,讓同學舉例說明。
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圖片,影像資料告訴同學:大小是通過相互比較才可以顯示出來的。
2. 發展階段
同學考慮:你想表示大人國還是小人國?你想有那幾樣物體的大小反差來表示主人公來到了大人國或小人國?繼續啟發同學考慮:畫面的主體是什么?用什么背景來烘托它的大或者。
同學根據自身的創意開始作業。
3. 收拾與整理
4. 同學的創作往往要兩課時才干完成,在第一課時結束的時候,教師可將作業收起來。
三、課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示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參考資料
《格列佛游記》
〔英〕喬納森。斯威夫特著。第一部是“厘麗浦之游”,俗稱“小人國”,第二部是“勃羅廷奈之游”,俗稱“大人國”。
第4課
課題前前后后
領域 造型、表示、欣賞、評述
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 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示物體的前后關系的作品。
教學評價建議
1. 能否例舉“近大遠小”的現象。
2. 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示前后關系。
3. 畫面是否表示出了物體的前后關系。
4. 三年級的同學怎樣學習透視知識。
教學實施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一些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2. 教師根據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在課前讓同學觀察道路兩旁的樹,電線桿等有明顯透視現象的景物,如有條件,可讓同學用照相,速寫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
3. 同學準備學具:剪刀,漿糊,彩色紙,繪畫工具。
二、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交流課前觀察的結果,教師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等。說說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規律?舉例說明。
2. 發展階段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示前后關系的?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課題:二方連續
課型:剪紙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有趣的剪紙花邊,使學生了解二方連續紋樣的構成規律,并認識其實用意義。
教學重點:二方連續紋樣的構成規律和實用意義。
教學難點: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自己能設計并剪出幾種二方連續紋樣。
教學用具:二方連續紋樣(剪紙)作品若干幅、制作步驟、示范用具、二方連續的骨架圖、帶有二方連續紋樣裝飾的花瓶、瓷器、紡織物的花邊、帶有二方連續紋樣裝飾的古典建筑物等圖片。
學習用具:色紙、鉛筆、剪刀、膠水(漿糊或雙面膠)、畫紙。
教學方法:講授法、示范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的剪紙用具。
二、教學新課。出示范作,用多媒體放出二方連續的骨架圖,分析、說明二方連續紋樣的構成特點:以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左右的兩個方向重復排列。
三、教師說明二方連續紋樣的應用,用多媒體放出用二方連續作裝飾的花瓶、瓷器、紡織物的花邊、帶有二方連續紋樣裝飾的古典建筑物等圖片。再請一些學生列舉幾種日常所見的、用二方連續紋樣作裝飾的.物品。如:報刊題花、花布、手帕的花邊等。然后小結:經過二方連續裝飾的物品顯得更美觀。
四、講解剪紙步驟。指導學生看課本的步驟圖,理解二方連續紋樣的剪紙步驟,有折、畫、剪、貼四步。
示范:
1、用條狀紙對折三四次,注意層數不要太多,以免難剪。
2、用鉛筆在折好的紙面上畫一個簡單的紋樣,注意花紋的線條要連續,不要過細或過窄。接著,把要剪去的部分涂上灰色。
3、按設計圖樣剪好、貼好。剪時不要把連續的地方剪斷。
五、設計的圖樣不同,剪出的紋樣也不同,分析示范作品中的二方連續紋樣的設計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對稱紋樣的設計方法,為創造新穎的二方連續紋樣做準備。
六、作業:
剪三——四種二方連續紋樣,要求紋樣新穎。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一、說教材
xx縣是剪紙藝術之鄉,為發揚這一民間傳統藝術,結合小學美術課程標準,在二年級《彩蝶飛飛》這一課的基礎上,結合四年級設計應用單元《剪紙貼花》,自主開發《剪蝴蝶》這一題材,存在激發學生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技能。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和無限的幻想,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二、說教學目標
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內容的研究和把握。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所確定的總的教學思路。教學定位的反映和教學效果的體現,包括對結果的預測和對教學環節的限制,以及在達成過程中的體現。因此,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圖片欣賞和課件,使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蝴蝶,知道它們的外部形態特征。
2、能力目標:通過美術欣賞,引導學生用傳統剪紙形式塑造自己喜歡的蝴蝶形象,并在動手制作過程中發展其形態對稱的原理,能創造性地剪出形態各異的蝴蝶,且應用于生活、美化生活。
3、情感目標:讓學生欣賞美、體驗美,在審美活動中充分拓展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欣賞和動手剪蝴蝶、引導學生了解蝴蝶的特點,引導學生感受美和表達美,同時培養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
2、教學難點:根據蝴蝶外形的差異,運用夸張變形的原理,設計不同形態的蝴蝶形象。
四、說教法,學法。
1、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是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必要手段。美術課程的學習尤其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通過美好的旋律,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片和視頻欣賞,豐富學生的體驗,帶動學生的藝術表現欲。因此,本課教學的設計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進行教學。
2、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上,運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以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為主要形式,運用實踐法,發現法,觀察法等方法,通過學習讓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去聽、想、看、畫,讓學生直接參與各種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去感受、體驗、想象和創造。
五、說教學準備
嚴謹、充分的教學準備是落實教學設計,()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我在這一節課開始之前做了如下的教學準備。
1、制作精美的課件。包括蝴蝶定真圖片,蝴蝶剪紙作品,讓學生了解蝴蝶,感受剪紙作品的美。
2、選用優美的《蝴蝶泉邊》、《江南絲竹》等音樂來調整學生的情緒。進行適當的情境渲染和鋪墊。
3、教師示范用的彩紙、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
4、自制的"小蝴蝶",用于評價學生的表現。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展示蝴蝶寫真視頻。各種各樣的蝴蝶在花叢中和鮮花相遇成趣,再伴上美妙的`音樂《蝴蝶泉邊》,把學生帶入一個美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蝴蝶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揭示課題《剪蝴蝶》。
(二)、自主探索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大自然中蝴蝶的圖片,思考蝴蝶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經過仔細觀察和小組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和學生一起對蝴蝶特征進行分析,歸納蝴蝶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并利用共同點。(對稱,兩對大翅膀,兩根觸角,身體瘦長)記住蝴蝶的基本形態。利用不同點。(翅膀及花紋等的不同)設計出形態各異的蝴蝶形象,為突破難點、重點講解如何設計蝴蝶翅膀及花紋的形態。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在量的圖片。極大豐富了學生的視覺形象,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讓學生來分組討論并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主人翁意識。學生紛紛暢所欲言,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特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動手操作
教師引導示范蝴蝶的剪法,并同時欣賞一些蝴蝶剪紙作品,讓學生感受剪紙的神奇魅力,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并引導利用剪好的蝴蝶的小組合作的方式拼貼圖畫,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建議,播放背景音樂《江南絲竹》。
輕松美好的背景音樂有效營造了創作氛圍,學生在濃濃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作、表現、無拘無束。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的問題,并進行過程性評價。
(四)、展示評價
各小組將自己貼好的作品上臺展示。學生相互欣賞交流,比一比哪只蝴蝶最美麗,最有創意,最有特色。哪一幅蝴蝶貼畫作品效果最好,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藝術作品給予表揚和鼓勵。
讓學生體驗成功,學會欣賞別人,正確評價自我,同時通過作品欣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拓展應用
蝴蝶剪紙真有趣,剪好的蝴蝶多美呀!除了可以貼畫之外,還可以派上什么大用場呢?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讓藝術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整堂課充分體現了新的教育理念,注重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自然的開放學習,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在實踐中學。
在這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基礎水平,一是,如果學生基礎較差,就一步一步的講,邊講邊畫,二是如果學生水平較高,可以先講步驟,再播放演示過程,讓他們能自主的觀察對象,表現對象。
<小結>講評學生完成的作業,同時根據作業情況復習鞏固講的知識點。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ㄒ唬┚C合分析
本課是第11冊第8課,是“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本課主要利用一些大小、形狀、色彩不同的紙盒,以及一些廢舊的物品,通過學生的創意和實踐,在師生相互協作過程中,“變廢為寶”,設計出奇妙的造型來,并以此為道具做個游戲來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同時,也能激勵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玩中撞擊出創造的火花,產生更有新意的造型。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本課是對整個一單元學習后知識的綜合運用,與其他的一些“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又有所不同,它不但可以體現在動物、建筑和服裝的造型上,它還可以與“環保教育”結合起來,與學校藝術節中的活動展示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綜合探索”味道,能讓學生在玩中體會到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
。ǘ┙虒W目標
情意領域: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體驗合力營造一個情境的自豪與歡樂
認知領域:感受化腐朽為神奇、積零碎為宏大的力量,認識到尋常資源可以創造美妙和快樂。
操作領域:能巧妙地進行單個的盒子造型和盒子的組合造型。
二、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n前準備
教具:各種紙盒、廢舊紙張、繩子、瓶蓋、瓶子等廢舊物品、剪刀、刀、海綿雙面膠等。
學具:各種紙盒、廢舊物品、雙面膠等。
課時:1課時。
(二)設計方案
●教學導入:
。1)欣賞書上的作品。他們玩得多開心,盒子造型多奇妙啊!
。2)在操場上讓學生把盒子組合造型,做成城堡或奇異建筑切入主題。
。3)教師把帶來的紙盒加以裝飾,做成一個怪異服裝造型,激發學生的興趣。欣賞討論課本上“化裝舞會”的學生游戲照片。
●教學新授:
(1)分小組進行討論,分析本組帶來的物品可以組合成什么。或讓學生根據自己帶來的大小紙盒進行想像、交流,大膽表述看法,說說自己的組合創意。
。2)小組合作,作成一個造型;蜃寣W生分組用各種方法(剪、刻、挖、插、接等)做自己喜歡的奇異服裝,穿戴起來參與本組同學的.游戲或表演(可有人負責寫一個簡單的臺本)。
(3)以此為道具,設計一個游戲一起玩,可以與其他的組合進行合作游戲。
(4)分組進行加工制作,集體玩對壘或追逐的游戲。教師要發揮好一個援助者的作用,做好學生的引導者。
三、學習評價建議:
●是否積極地動腦,利用現有材料進行有創意的造型活動?
●能否積極地參與探究性活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能否與同學進行良好的合作,游戲中體現協作精神。
●在游戲中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在表演中體驗創造的樂趣?
●用盒子做成的服裝是否很奇特?
四、教師教學隨筆: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01-04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6-01
小學美術教學教案01-01
小學手工美術教案01-01
小學美術社團教案01-02
小學美術剪紙教案12-29
小學美術欣賞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