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小學語文教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3-01-18 14:29:55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15篇)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轉述,知道怎么轉述,使不同程度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所提高。

      2.培養學生在與別人的交往中能做到: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重難點

      能清楚明白地轉述,培養學生的轉述能力。

      樂學善思辦法

      1.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創設學生身邊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2.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積極參與,大膽實踐,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創設情境。

      同學們,昨天在全體教師會上,學校布置了一項活動,你們想知

      道是什么活動嗎?現在請大家認真傾聽。

      教師轉述: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同學們的綜合素養,下周學校將舉辦一次學生單項作品展示活動。學校要求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愛好拿己最滿意的作品,如繪畫、手抄報、征文、書法、手工制作等。同學們可以任意選擇一項參加,請你們準備好自己的作品,本周五上交。

      2.揭示課題。

      從老師的談話中你們知道了什么?(指名匯報)

      剛才老師扮演了轉述者的角色,像這樣把別人說話的內容由我轉告給你們,也就是把別人的話傳達給另外的人,這就叫“轉述”。(板書課題:轉述)

      (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巧設口語交際的情境,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形成主動參與活動的內部誘因。)

      二、明確要求,引導交際

      1.同學們已經知道了什么是轉述,那么轉述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自由讀課文,再動筆畫一畫。

      2.學生匯報,隨機板書。(板書:認真傾聽,說清楚、說明白)

      3.大家已經清楚轉述的注意事項了,誰愿意試著把老師剛才轉述的內容說一下?引導學生把活動內容說清楚、說明白。還要關注轉述者態度是否自然大方,其他學生傾聽是否認真。

      (此環節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初步知道如何轉述。接著把活動實踐與指導表達結合起來進行,進一步明確轉述應注意的要點,并進行交際的實踐訓練。)

      三、模擬情境,實際交際

      (一)向同學轉述活動通知:如果我班張磊同學因事沒來上學,請向他轉述這個通知。

      1.實踐訓練。

      小組合作,每組選派兩人,一個人扮演張磊,一個人轉述學校的通知,其他人認真傾聽并進行。之后,組內再輪換一次進行轉述實踐。

      2.選代表進行表演,全班學生集體評議。

      出示要求:

     。1)轉述者要把通知內容說清楚,說明白,做到態度自然大方。

     。2)張磊同學要認真傾聽并做出回應。

      在小組內轉述實踐時,要做到:與指導有機結合,對于表現好的要及時鼓勵,如果交際雙方表述不夠清楚,要進行轉換演練,讓學生在實踐交際中形成交際能力。

      (時刻注意面向全體,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全面提高課堂效率?谡Z交際的核心是“交際”,注意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的是交際雙方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努力實現聽與說的雙向互動。)

     。ǘ┱埻瑢W向家人轉述通知:如果張磊同學因病不能上學,我們打電話轉述學校的通知,而接電話的卻是張磊的家人,此時該怎么轉述呢?

      1.實踐訓練。

      同桌進行口語交際實踐練習。

      2.請同學與老師合作來表演,其他同學。(師生表演,可以找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分別扮演張磊的媽媽、爸爸等不同角色,訓練學生的應對能力。

      要點:引導學生從應對能力與禮貌用語上講行。

      (“交際性”是口語交際訓練的重點之一。對象不同,交際的語言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所以本課的課堂情景,做到了“一景多用”“一題多練”,提高了訓練效率。)

      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需要轉述的情況。

      預設:媽媽有事讓你轉告爸爸;把聽到的故事講給別人聽;轉述家長要對老師說的話,等等。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組內轉述。

      3.根據時間情況請一兩個小組匯報,注重相應的。

      (關注學生的感悟體驗,為學生創造展示的時間、空間,激活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提升,課外交際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從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引導)

      2.師:要想把一件事情向別人轉述清楚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只要把握好好轉述的注意事項,并在生活中多鍛煉,相信你們一定能行。

      3.作業:請同學們把今天的“通知”轉述給家長,明天再把家長對此次活動的意見轉述給老師。

      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處不需要口語交際。希望同學們利用各種場合、各種機會經常鍛煉說話,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板書設計

      轉述認真傾聽

      說清楚、說明白

      態度自然大方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自由地說和教師的有機指導,使學生拓展思路、善于表達,為寫好秋天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順序地說,有條理地寫。教學難點:把文章寫具體。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感悟秋天──創設情境,引發真情

      1、同學們,我們在第三單元學習了四篇描繪秋天的課文,上節課,你們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畫了美麗的畫,那你們能說說秋天的特征嗎?

      2、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小伙伴們放風箏的身影、玩耍嬉戲的場面都讓我們回味無窮。秋天里紅紅的楓葉,金黃的稻田,清涼的秋雨……這么美麗的秋天,同學們想親眼去看看嗎?(出示課件:秋景)

      3、剛才同學們自己描繪了秋天,現在我們又親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時此刻你們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斕、豐富多彩的吧!你們能借助手中的筆把畫面上的內容寫下來嗎?今天我們的'任務是(出示課件: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4、同學們,下面我們就一起先來說說秋天吧!

      二、說秋天──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1.請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講給小組同學聽聽,怎么想的就怎么說(小組交流)。

      2.集體交流。

      (1)誰來描繪一下秋天?聽了這位同學描繪的秋天,你們有什么感受?(你聽得可真認真!是呀,剛才那位同學注意用上了咱們平時課文中積累的詞句來說秋天,他多會學習呀!)誰再來描繪一下秋天?(他觀察得多仔細呀!不僅說出美麗的景象,還體會到了秋收時人們的喜悅之情。)

      (2)師小結:(出示課件:這就說描寫秋天時不僅可以寫秋景,還可以寫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帶給我們的歡樂。)

      三、品秋天──評析習作,交流真情

      課件出示:出示范文

      四、寫秋天──引導習作,抒發真情

      1.、同學們,那怎樣才能寫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課件:寫作的方法)

      2、秋天的景色的確很美,那現在就請你提起筆,把你心中的秋天寫下來,怎么想的就怎么寫,別忘了用上咱們平時積累的詞句,好嗎?

      3、學生寫作。學生開始寫一幅秋天的圖畫。

      五.小結延伸:

      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真實的感情,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后,請大家把習作念給家長或同學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然后根據別人的意見自己改一改。

      板書設計:看圖知中心,觀察有順序,寫一幅秋天的圖畫,寫作有條理,用上好詞句。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義:迫不及待、大搖大擺、懇求。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阿凡提幫助窮人智勝巴依的故事,學習他助人為樂的品質。

      教學過程

      一、引題

      1、出示:阿凡提的頭像,問:“這是誰?你們有沒有聽過有關與他的.故事?

      2、今天老師就要給大家講一個有關于阿凡提的故事——飯錢。

      板書:飯錢

      二、整體感知

      1、聽教師范讀,思考(1)故事中寫到了哪些人物?(2)故事中寫了阿凡提的一件事?

      板書:阿凡提卡子

      窮人巴依

      2、交流,自由讀課文。

      3、提出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把不理解的內容劃出來,標上小結。

     。ㄒ唬⿲W習1——4節

      1、填空:窮人( )阿凡提幫助,阿凡提( )地答應了。

      2、交流:“懇求”、“爽快”是什么意思?還有哪個詞也表示“爽快”的意思?(一口答應)

     。场⒅笇ёx出“懇求”和“爽快”的口氣。

      4、那么窮人遇到了什么事?他當時說話的語氣是怎樣的?

     。怠⒅该x、齊讀、分角色讀1——4節

      6、你覺得阿凡提是個怎樣的人?

      (二)學習5——9節

     。、那么阿凡提又是怎樣幫助窮人付飯錢的?同桌分讀。

      2、(1)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方法分為哪幾步?

     。ǎ玻┞撓瞪舷挛睦斫饩渥拥囊馑肌

      出示:巴依早就到了,正在同卡子高興地交談著。

      問:巴依為什么早就到了?正在和卡子交談著什么?為什么顯得那么高興?

      3、想象表演

     。、巴依是怎樣用智慧戰勝他們的呢?通過朗讀,讀出語氣。

      5、阿凡提拉著窮人大搖大擺地走后,巴依會怎么想?

      三、做個聰明人

      如果你是阿凡提,你會用什么辦法來幫助窮人呢?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讀讀認認”,認識7個生字。

      2.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字并理解字義,學會在學習中觀察發現。

      3.學習在生活中積累諺語。

      4.通過閱讀或其他途徑,了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

      5.樂于觀察,參與口語交際活動,并樂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

      教學時間: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將看到的事物寫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列文虎克在觀察中發現了顯微鏡和微生物,老人在觀察中發現了商人的駱駝,那么這段時間你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現?這節課讓大家暢所欲言,把自己的觀察告訴同學們。

      二.板書:觀察中的發現

      三.分小組先匯報自己在觀察總的`發現。

      四、小組派代表匯報,師生評議。

      五、建議將觀察到的事物寫成。

      1.出示一、兩則,指導格式。

      2.口頭,看看如何將觀察到的事物寫的具體。

      3.試著將寫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繼續寫觀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繼續將看到的事物寫成。學會修改自己的。

      教學過程:

      一、教師簡述本周的基本情況。

      1.格式正確與否。

      2.觀察的事物及發現是否有新意。

      3.敘述是否較完整。

      二、對典型作品進行評議

      1.出示佳作。

      ·生讀。

      ·生評。

      ·齊讀。

      2、比較差的。

      ·生自由讀。

      ·生評。

      ·生改。

      三、根據所學知識在學習小組內評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業

      抄寫改后的。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課外閱讀和查找資料,了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我的發現”

      1.回憶這學期學過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讀,匯報帶點字的特點。

      4.指導識記這些字。

      5.說說除了這些字以外,還有哪些字也有類似情況。

      6.進行課堂練習鞏固。

      二、完成“日積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學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將順口溜讀通。

      3.指名或小組匯報讀

      4.歸納順口溜的內容。

      5.試著背誦順口溜。

      6.學生自由匯報課外積累的順口溜。

      7.出示人體掛圖。

      8.指名上前指出人體部位,根據指出標出器官的名稱。

      9.指導看圖讀、記名稱。

      10.指導識記生字。

      11.指導書寫。

      三、作業

      1.抄寫“我的發現”詞語。

      2.背順口溜。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課外閱讀和查找資料,了解更多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背順口溜。

      二、談話

      許多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資料,讓我們這節課來開開眼界,受到啟發吧!

      三、板書:觀察與發明

      四、展示資料

      五、交流、談談這節課的感受,受到哪些啟發。

      六、

      古今中外還有不少這樣的故事,讓我們通過日常閱讀和其他途徑,了解更多科學家和發明發現的故事。同時,自己也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那么不遠的將來,偉大的科學家就從我們在座的同學們誕生了!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設計意圖: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的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課文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筆者在教學時注重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后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麻、癥”等10個生字,會寫“愿、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精讀課文第一段。

      導學流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你會用什么方式來表示對他們的歡迎?(學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2、板書課題:掌聲(學生齊讀課題。)

      3、聲能傳情,讀課題也要有講究,怎么讀,就能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熱情?(生讀得更熱情整齊些了。)

      4、你在什么時候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學生自由說。)

      5、在別人送給你掌聲時,你謝過人家嗎?(大部分同學沒有)帶上你心中的那份謝意,讓我們滿懷深情地把課題再讀一遍。

      設計意圖:重視提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儲備,感受掌聲的作用。語文不用概念說話,它是感性的。

      二、讀準詞句,整體感知

      1、請大家認真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并借助拼音讀準它。在這篇課文中有些詞是很容易讀錯的,請留意一下。(學生自由通讀課文。)

      2、出示本課詞語,在字音方面,你認為哪幾個詞是最容易讀錯的,給大家提個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復正音,直到讀準。

     。2)、麻[má]痹[bì]癥[zhèng]:字音讀得準,但感覺不夠準,(指著麻痹癥的偏旁)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這是一種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傳染病,嚴重時導致殘疾甚至癱瘓。有病了身體就不舒服了,那該怎么讀。浚ㄉ欀∶碱^讀。)

      3、同桌互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勵學生自告奮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老師相機指導。

      5、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不容易,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時間逐詞、逐句、逐段地讀,必要時教師還要作示范。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聽互讀是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話也包括“你讀我讀”,在互讀互聽中夯實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后面的精讀課文打基礎。

      三、走進文本,對話交流

      1、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默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外貌及性格特點的詞句。

      2、交流自學成果,抓住重點詞句加以體會,隨機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靜是什么意思?你從“默默地”這個詞體會到了什么?

     。2)、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學習生字:‘姿、勢’老師范寫,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寫一遍。

     、、英子的走路姿勢是什么樣子的?聯系下文的“一搖一晃”來理解“殘疾”一詞。

     、、體驗說話:英子走路“一搖一晃”,她不能像我們一樣。

     、堋⑺嵌嗝措y受啊,帶自己的感受讀好這句話。

     。3)、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

     、、用心讀讀這句話,想一想英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從“早早地、總是、最后一個”這三個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我們帶著一種感動,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體會到了她的孤單和自卑,F在你會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好第一段話呢?試一試!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后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與英子對話,真切地感受、體驗英子的內心世界。

      四、指導書寫,布置作業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想想哪些筆畫特別需要提醒。

      2、重點探討“烈、著”這2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范寫。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并及時進行指導、評價。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在讀書感悟中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學習方法。

      2、學會尊重別人,關愛別人。特別是給身處困境的人鼓勵與幫助。

      課前準備:

      1、《千手觀音》的錄像片斷

      2、愛心卡、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3、收集一些反映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關愛的詩句。

      導學流程:

      一、復習回顧,觸發情感

      1、認讀詞語,做猜詞游戲。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回憶一下,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一邊小結一邊板畫:這是哭泣、傷心的英子,她文靜、自卑、沒有朋友,假如你在她身邊你會為她做點什么?

      設計意圖: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具體的情境能喚起人們一定的`情感。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畫圖再現,語言描述等手段,再現了英子困境,置身于這樣的情境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萌發對英子的同情之心。

      二、錄像導入,引發情感

      1、接下來,我們來看一段錄像(播放千手觀音精彩片斷)。看了這個節目你最想說點什么?或者你腦子里有什么疑問?(學生被錄象的精彩片段深深打動。)

      2、在演出過程中,全場觀眾不斷抱以熱烈的掌聲,但主持人告訴我們,再熱烈的掌聲,這些演員也不可能聽到,因為他們全部是聾啞人,我提議我們也用這種特殊的掌聲,來表達我們的敬意好嗎?(師生互動“高舉雙手,搖晃手掌”啞語鼓掌的意思)。

      3、是啊,這些生活在無聲世界里的演員怎么能準確無誤地踏著音樂的旋律表演出震驚世界的舞蹈節目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掌聲》,在《掌聲》中,在英子身上,也許我們能得到很多的啟示。

      設計意圖:通過《千手觀音》的錄像片斷,讓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殘疾人為什么能演出這么精彩的節目,觸發學生的探究心理,這個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三、品讀課文,體驗情感

      1、學生自學思考:

     。1)、學生自瀆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兩次掌聲,這兩次掌聲有什么不同?

      分組交流自學情況。(第一次掌聲,包含著大家的鼓勵與尊重;第二次掌聲,除了鼓勵外,還包含著大家對英子的贊揚。)

     。2)、再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神態、心理變化的詞句,想一想: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2、點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英子為什么立刻把頭低下去?“猶豫、慢吞吞”這兩個詞告訴你什么信息?在那一剎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想象一下英子的神態和表情。

     。2)在大家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從“注視、終于”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你認為大家注視的目光中包含著什么?體會一下英子的心情,用朗讀把你的體會表現出來。

     。3)從那次演講以后,英子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

      憂郁是什么意思?英子會發生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3、角色體驗,暢談感受。

      (1)、從英子的變化和同學的表現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當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不要忘記把掌聲送給別人。而當你身處困境的時候也要珍惜別人的掌聲,使自己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2)、假如你是英子,你會對同學們說點什么?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會對英子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采用了“以讀代講,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當學生喚起已有的生活體驗,把自己當成是課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樣去想一想的時候,學生便不再是他們自己了,他們便不知不覺地走進文本之中,學生就具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的設計就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的思考和朗讀與文本能直接地對話,激活學生的思維,讓課堂成為學生思維演練的主陣地。

      四、拓展練習,升華情感

      1、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聾啞人為什么能演《千手觀音》這樣精彩的節目?再次回味《千手觀音》精彩片段。這掌聲包含著什么?僅僅是這掌聲嗎?(關愛、友情……)

      2、小結:人人都需要關愛,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我們就要毫不吝嗇地把自己愛心送給別人。讓我們用實際行動把愛來表達。

      3、小組表演:假如在你的身邊,有人考試成績偏低,或者因家庭環境不好而自慚形穢,或者因外形不好看而內心痛苦……你怎樣針對這些情況給予幫助?使他們鼓起對生活的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4、拓展練習:掌聲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尊重和關愛,在生活中,愛還可以這樣表達(出示小詩齊讀,背景音樂緩緩響起《讓世界充滿愛》):

      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話語;

      愛是大雨中的一把小傘;

      愛是給汽車上的老人讓出的座位;

      愛是給下班回家的爸媽送上的一杯茶;

      愛是;

      愛是。

      ……

      請把這首小詩工工整整地抄在愛心卡上。愛還可以怎樣表達?也把它寫下來。(學生在音樂聲中續寫小詩。)

      5、總結:這個世界是由愛維系而成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和諧,家庭會變得更加和順,鄰里會變得更加和睦。請大家行動起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設計意圖:以“愛”延伸課的內容,讓學生感到課有終了,學習無窮盡。通過交流個性化的體驗,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實現“愛”的內化和遷移,同時也在讀詩、寫詩實踐中進行扎實的語言訓練。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2.并從中獲得啟示,3.培養學生要多動腦筋,4.勤于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5.解決問題的方法。6.會認3個生字,7.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8.斧頭,9.手鋸,10.玩意,11.免得,12.搶走,13.難過,14.算術,15.當初,16.隨便,17.仍然,18.敵人,19.臺階,20.所以,21.懂得”等詞語。2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科利亞怎樣從挖木匣中得到啟發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W會生字、新詞,理解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

     。ㄒ唬┳R記生字,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1.從課文的題目看,2.《科利亞的木匣》,3.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著什么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一件什么事?都寫了哪些內容?

     。ǘ┏踝x課文,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ㄈz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1.指2.名3.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4.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5.指6.名7.讀生字詞。

      8.正音

      9.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量”本課讀liang(2聲),還有個讀音是liang(4聲);另一個多音字是“數”,它可以讀“shu”和“shu)”,本課兩個讀音同時出現,“科利亞剛學數數”,第一個數讀“sh(”,第二個數讀“sh)”。

      5.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在學生識記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你還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和理解字義?引導學生按漢字的特點,記字形,理解字義,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區別“匣”和“箱”的字義,“匣”比較小,“箱”一般比較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盛東西用的。

     。4):區分字形

      斧和爺;鋸和據;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

     。ㄋ模┏踝x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帶著問題讀課文。?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匯報: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箤W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得到啟示,明白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并且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ǘ┌凑铡奥衲鞠弧、“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三)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認真學習課文后三個自然段,從中受到啟發。

      三、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待學習目標。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通過學習,讓我們知道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且使我們得到一些啟示。

     。ǘ┲v讀課文

      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即什么線索)寫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1.學習課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題:

     、倏评麃喪窃趺绰衲鞠坏?

     、诳评麃啚槭裁绰衲鞠?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4)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里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所以自己也學著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里“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后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后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題:

      ①媽媽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趮寢屖窃趺赐诘?

     、勰阍鯓永斫鈰寢屨f得話?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3)個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4)畫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里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么挖不著呢?怎么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這里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5)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僮x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說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著。

     、趯W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復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笨闯隹评麃営鍪麻_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嘆號。二是找到了為什么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軐W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亞學著媽*的樣子,照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來,經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啟示。

     。1)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

      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面對著發展變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變的態度,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1.自己默讀,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說一說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怎樣挖木匣的,他從中得了什么啟示。

      2.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3.指名說一說,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ㄈ┛偨Y全文: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度,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板書設計: 的木科利亞匣

      埋木匣:四年前 5歲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歲 步大 五步

      受到啟發:勤動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腦筋想,用心去體會,創作與大家不一樣的東西既是的也是最獨特的,更是最有價值和個性的。課文再現了小作者畫紅馬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極富兒童化的語言,既貼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學生一定會很喜歡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獨立學會要求掌握的10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學習運用工具書及聯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詞語。

      能力目標:初步了解冒號的一般用法。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在學習、生活中只有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大膽想象、勇于創新,才能體驗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重點:

      1.注意“幫”的結構;“待”是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

      3.體會文中融洽的師生關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才能體驗到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難點:

      學習冒號的用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新詞,讀順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內容。

      2.了解小作者的創作過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

      1.你逛過動物園嗎?誰能說說你見到的馬有什么特點?

      2.你見過紅馬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故事,故事的題目是——

      板書并指名讀課題——《紅馬的`故事》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ò褜W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W法指導:(課件出示)

      1.標:標出自然段。

      2.記:畫出生字、新詞及不認識的字詞,問一問,記一記。

      3.畫: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4.問:不懂的問題。

     。ǘ┯懻摚

      小組長檢查自學情況,教師巡視。

      1.教師配樂范讀

      2.學生按自學步驟自學課文

      3.檢查生字情況

      A.出示文中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在文中圈出,再齊讀。

      B. 擴詞。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葉瓣 一只蒼蠅 一頭牛 一匹馬

      C. 你還能找出這樣的詞組嗎?(一幅畫)

     。ㄈ⿴熒涣鳌

      1. 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課后延伸:邊讀書邊想象并動手畫一畫小作者的畫上畫了些什么?

      四、寫字指導。

      1.自主觀察“我會寫”中的字,說說你的發現:你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哪個生字?

      2.重點師范寫以下幾個字:故、級、粉、板、事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交流。

      強調:左右結構的字不能太分開,“事”字的橫要注意有變化。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體會文中融洽的師生關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才能體驗到嘗試后的喜悅。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聽寫生字,用“事”組詞。

      二、創設情境,抓住關鍵詞句。

      1.平常你最喜歡什么老師上課,為什么?

      2.讀了紅馬的故事,說說文中的老師你喜歡嗎?為什么?

      3.從課文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這位老師不僅你們喜歡,他的學生們更喜歡?

      4.喜歡他什么?從哪些詞句讀出來?

      三、朗讀指導,讀中品文。

      1.引導學生讀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試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來。

      2.分小組分角色朗讀,讀出對老師的喜愛、敬佩、感激,為我大膽創作得到肯定而驚喜、自豪。

      四、引導學生說出冒號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師走到我旁邊,笑著問:“畫好啦?這是什么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開,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葉瓣在桌面上。

     。ㄓ糜诳傉f后面,表示分說。)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學看到了我的畫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教學反思

      今天聽這位老師上課,感覺很欣慰。因為和她以前的課堂比起來,覺得有較大的改觀。

      一是學生上課的狀態很好。與她以前學生明顯不一樣的是,學生上課眼睛里開始有亮晶晶的東西了,眼神里流露出的對語文的喜愛,對學習的興趣讓我倍感高興。

      二是教師教學內容的安排飽滿了,一堂課基本完成了全課書的學習。而且教師比較重視語言文字的訓練。尤其是那個冒號的學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出現了一個冒號,教師問學生發現冒號的作用沒有。然后讓學生翻開新華字典告訴學生,新華字典不光查字,還告訴我們標點的用法。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到冒號的三種用法,并知道了在這句話中的用法。我看了看,學生基本上人手一冊字典,想想有時在某個班想找一本字典也找不到的情況,覺得教師如此重視工具書的使用和指導對孩子將是終身受益的。學以致用,教師馬上出示一段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話(含有冒號),讓學生加標點。學生通過這樣一個來回的學習,對冒號的認識一定會有比較深刻的印象。

      三是朗讀的指導。不論是開始教師的范讀,還是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讀書,都很有實效。

      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以“趣”字作為教學的核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覺得有趣的地方,然后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教學流程固然清晰,但是我覺得這個核把握不是很準?纯磿羞@幾句話。

      “美術老師常常讓我們自由畫畫”。

      “畫什么都可以”。

      “高興畫什么就畫什么”。

      “很好,很好,就是要這樣畫!”

      學生讀這篇文章應該不僅是從文中感受到一些有趣的東西,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篇課文讓學生感受到這位教師看似隨意的教學中蘊涵的一種教育理念:鼓勵學生自由想象,自由創作,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這種對自由的追求貫穿在文章始終——我手畫我心。學生在這樣的美術課上,毫無約束、自由馳騁,畫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的作品。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在充分地享受這樣獨立創作、自由創造帶來的巨大的快樂和幸福。

      “馬為什么是紅色的?”

      “因為賽跑很熱嘛!”

      聽著這樣童稚的對話,你不由得對這樣充分章顯個性心靈的課堂心向往之。難怪作者說“我喜歡上美術課,最喜歡自由畫畫”。

      如果對課文能有以上的理解和把握,我想老師再來設計教學時一定會另有一番天地。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獨立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了解孫中山對待學問的態度,學習他勤學好問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心中會產生哪些疑問?(課文里是講誰不懂?哪兒不懂?要問誰?“不懂就要問”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

      2.帶著問題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不明白的字、詞意可查字典,字典解決不了的問題可劃劃、圈圈。讀完讀文還可跟周圍的同學小聲議論議論。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礎上,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里讀書,為了弄懂書里的意思而大膽向先生提出問題的故事。)

      4.同學們交流有關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跡。

      二、深入學習,質疑解疑。

      細讀課文,圍繞重點展開質疑、討論研究,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與現在的學堂教與學有什么不同?

      (這一問題的提出,要讓學生懂得,正因為先生只教讀和背,從來不講意思,所以才發生了孫中山提出問題,要先生講意思的故事,這也是故事發生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質疑、解疑。

      “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在課文里是要說明什么的`?課文前面寫了先生對孫中山的學習背誦是“連連點頭”,而后面孫中山自己卻認為這樣糊里糊涂地讀書沒有什么用。孫中山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先生的提問為什么要“壯著膽子”?對先生請求時用了禮貌用語說明了什么?

      (通過兩次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從“照例”、“流利”、“連連點頭”、“壯著膽子”等詞語中領悟到孫中山讀書認真,學業完成得極為出色,表達了他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有進一步要求理解課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帶有下列詞語的句子讀一讀:

      “嚇呆了、害怕、霎時、鴉雀無聲、拿著戒尺、厲聲問道、收起戒尺、讓孫中山坐下”。

      接著看課文插圖,對比想一想,同學們的表現與先生的態度怎樣?

      圍繞上列詞語展開討論研究:當孫中山提出問題后,學生的表情有什么變化?先生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出示課文插圖,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并能有感情地運用有關詞語復述圖意。

      4.學生質疑:向先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還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師為什么卻鼓勵學生提問呢?(教師幫助學生區分清楚:過去私塾封閉式的封建教育與今天民主開放或教育的不同。)

      孫中山在那種棍棒教育下敢于提問,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樣的精神?課文是怎樣告訴我們的?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明確:孫中山當時就有寧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學好問的可貴精神。)

      三、深入畫面,指導朗讀。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練習。

      2.請兩組同學匯報。

      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所表達的意思讀出不同的語氣。(如“……,有什么用呢?”這句話是說孫中山認為糊里糊涂沒有用,要讀出肯定的語氣;“……,不怕挨打嗎?”是別的同學感到奇怪,不明白,才問孫中山的,要讀出疑問的語氣;“你會背了嗎?”是先生厲聲問的,要讀出嚴肅、生氣的語氣。又如“請您給我講講吧!”應讀出懇求、期待的語氣;“我就講講吧!”應讀出表示答應的語氣。)

      四、深入探究,學習精神。

      1、學習了課文,你有哪些體會?

      (①孫中山小時候讀書背誦,毫不糊里糊涂,能夠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正如名人所講“讀書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對他小時候的學習成績是“連連點頭”,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會里,孫中山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問,他認為“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這種“勤學好問、讀書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2、說說你在平日的學習中是怎樣勤奮好學的。

      板書

      私塾讀書像唱歌

      唯有一人壯膽問邊學邊問

      27不懂就要問學生驚呆靜無聲

      戒尺拿起厲聲道收獲多

      先生細講學生聽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引導學生認清“酬”和“舔”的字形,辨析形近字“嫌、歉”,借助字典了解“報酬”的意思。

      2、通過圍繞課題質疑,通讀課文釋疑,了解課文內容。

      3、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人物對話;引導學生借助板書說說畢加索的辦法巧在何處,體會畢加索的智慧。

      4、在熟知內容的基礎上,能以畢加索的口吻復述他巧取報酬的經過。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理解“報酬”的意思。出示詞語:報酬(提醒學生注意“酬”是翹舌音)

     。1)注意讀準這個翹舌音,讀詞!俺辍笔且粋生字,它部首是“酉”字部(出示,學生跟讀)

     。2)借助字典理解詞義。

      師:“報酬”在字典里的意思就是——因付出勞動應該取得的錢或物。(出示,引讀)

      2.引出課題

      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個關于聰明人巧妙地獲得因付出勞動應該取得的錢或物的事,題目就是——(引讀出示課題:巧取報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師:要想讀懂課文,首先要了解故事的.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什么事。為了說清楚,我們可以圍繞課題提一些問題。

     。ㄕl向誰巧取報酬為什么要巧取報酬怎么樣巧取報酬)

     。1)學生質疑,教師歸納板書:誰?為什么?怎么樣?

     。2)解決疑問一。

      師:昨天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一定知道了故事講的是——畢加索(出示)

      向一位——貴婦人(出示)巧取報酬

      師:畢加索可是有名的大畫家,請你讀好他的名字。

      貴婦人就是地位和身份很高貴的婦女,一起讀好這個詞。

      2.快速讀文,圈劃語句,了解內容。

      師:那么,畢加索為什么要巧取報酬,他又是怎樣巧取報酬的呢?請大家帶著這兩個問題快速讀課文,找到能幫你解決問題的語句多讀幾遍,然后試著連起來說一說故事的內容。

     。1)讀文劃句。

      (2)指名說故事內容。(可以請2位同學)

     。3)朗讀課文主要內容,辨析形近字“嫌、歉”。

      師:你們已基本講清了課文的內容,老師也將課文的內容寫成了一段話,請你自己讀一讀,特別要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

      出示:

      一位貴婦人請畢加索為她畫像。貴婦人嫌畢加索沒有把她畫得苗條,就借口自己的小狗不認識畫像中的人而拒付報酬。畢加索靈機一動,將奶油涂在畫像上,又把小狗抱到畫像前。小狗不停地舔貴婦人的臉,畢加索便說小狗認出了她。貴婦人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只好付給畢加索畫像的報酬。(生字要翻紅)

     。ㄗ宰x—指名讀)

      師:你讀得真不錯,讀準了生字的字音。而且,你很仔細,讀準了“嫌”(出示)這個字,沒有和課文中這個字混淆(出示“歉”字)。讓我們一起讀字連詞,注意區分這兩個字。(讀詞:嫌棄,抱歉)

      引讀:課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貴婦人……貴婦人……畢加索靈機一動,想出了好辦法……

      三、精讀課文,深入感受畢加索的智慧

      1、再讀主要內容,引出故事中另一個重要角色“狗”。

      師:剛才我們通過讀一讀,說一說,知道了貴婦人要——拒絕付出(出示)報酬,所以,畢加索要——(移動)巧取因付出勞動應該取得的錢或物。請大家再讀讀這段話,想一想他們都是利用誰來達到拒付和巧取的目的的?

      交流出示板書:狗

      2、默讀課文,了解拒付與巧取的相關內容。

      師:貴婦人是怎么利用狗拒付報酬,畢加索又是怎么利用狗巧取報酬的,請

      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有關的小節。自己再讀一讀。

      3.學習第2節,了解“拒付”。

     。1)指名交流,出示第2節。

     。2)自讀第2節,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一邊讀一邊想,貴婦人明明是來取畫的,可是她為什么又不肯付錢取畫呢?

      (指名交流后把第2句句子變紅。)

      (3)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了解貴婦人拒付報酬的原因。

      師:請你聯系下文想一想,這位身份高貴的貴婦人,不想付錢,她會怎么想呢?

      出示:(貴婦人看著畫像,心想——)(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4)小結引讀第2節,了解貴婦人拒付報酬的方法。

      引讀:原本自己長得很肥胖,卻嫌人家沒有把她畫苗條(出示卡片),真是無理取鬧。可是當面拒絕不付錢,又有失自己貴婦人的身份,她便利用小狗拒付報酬。于是,她把畫像……,對小狗說……小狗對著畫像……。貴婦人說……說完,……

      指導讀好貴婦人說的話。

      師:想想,貴婦人說這段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呢?

     。ㄗ宰x、指名讀、)

      小結:原來,貴婦人利用愛犬對著畫像上的她——吠叫不止(出示)拒付報酬。那么,為什么小狗對著畫像吠叫不止,貴婦人就可以拒付報酬呢?(盡量讓學生說)

     。ü分挥袑χ吧瞬艜徒胁恢梗涂梢哉f小狗不認識畫像中的她了,便借口說畢加索畫得不像,以此來拒付報酬。)

      師:狗對著畫像叫個不停,所以她就說小狗——認不出她了。

     。ò鍟翰徽J)以此來——拒付報酬。

      4.學習4-9節,了解“巧取”。

      過渡:面對找借口拒付報酬的貴婦人,畢加索是怎么做的,誰來讀一讀你找到的相關內容?

      (1)出示:3-9節。細讀,找出重點。

      師:請再快速地讀讀這幾節,想想哪幾節是直接描寫畢加索用狗來巧取報酬的?

      (根據學生交流,將6、7、8三節變紅)

     。2)引讀6、7、8節。

      師:畢加索追上貴婦人后,彬彬有禮地對她說……然后,他抱起小狗,走到畫像跟前放下。小狗非但……還……。畢加索微笑著說……引讀過程中將三句關鍵的句子變藍)

     。3)小組討論,體會“巧”

      師:請四人小組再讀這三句話,聯系上下文,想想畢加索巧取報酬巧在何處?

      1)根據學生交流適時板書:一聲不叫、舔、認(書寫“舔”字時,提醒學生關注字形)

      2)請學生借助板書的提示,完整地說一說巧在何處。

      3)小結:

      師:既然貴婦人說小狗不認識她的畫像,畢加索就采用的巧妙計策讓小狗認識它。于是他借口小狗的視力……留住了貴婦人,接著利用小狗非但……還……,說小狗……,令貴婦人……,只好……。這就是聰明的畢加索運用的巧妙計策——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板書)。

     。4)朗讀對話,進一步體會“巧”

      師:畢加索用計之巧妙還體現在他說話時的語氣中。請同桌讀讀他們的對話,注意根據提示語讀出語氣。(請2對同桌)

      師:畢加索明明是生氣的,可是他還彬彬有禮地對貴婦人說話,從而不傷和氣地取回了他應得的報酬。

     。5)圍繞“驚訝”展開想象。

      師:畢加索的聰明、智慧,最后令貴婦人——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她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此時,她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5.再讀主要內容,加深感受。

      師: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這段話,再次感受一下畢加索那聰明的智慧吧。

      四.語言實踐

      畢加索運用了巧妙的方法,取得了報酬。此時,他心里真是很高興,他遇到他的朋友們,會怎樣把這件事情告訴他們呢?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見識多,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平日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學生有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包括學習小組長如何帶領小組成員學習,如何在討論的時候表達清楚自己的觀點,并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等。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用敘述的手法描繪了三個不同的畫面,寫出了小朋友對國徽的愛護和崇敬。詩歌巧妙地告訴孩子,莊嚴的國徽在生活中出現在什么地方,讓孩子感到國徽是那么親切,自己雖年紀小,也能用實際行動為國徽增光。

      〖教學目標】

      1.學生會寫生字8個,會認生字6個,積累課文中的好句子。

      2.學習本詩要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小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愛護國徽,愿用自己的行動為國徽增光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培養學生按要求上網搜集資料的能力。

      〖設計思路】

      1.體現“以讀為本”的理念。讀是學習語言,理解課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這節課上,學生通過默讀、合作讀、分角色讀、互動表演讀,教師范讀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自悟自得,在讀中感知體驗,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積累內化。

      2.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設計在學生自讀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點,在自主探究基礎上,進行多向對話,實現合作閱讀、探究性閱讀。課上學生先用自己的方式把課文多讀幾遍,說說讀了這首詩你還想知道什么?把它們寫在卡片上。然后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在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己見,互相補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師適時點撥,抓住重點詞語理解。

      3.放大語文教學,樹立大語文觀。把課外資料引進課內,挖掘語文課程資源。課上設計了“我想說”(說一說自己學習本課后的思考或收獲)“我想讀”(美美地讀一讀詩歌)“我想演”(與別人合作,一人朗讀,一人表演)“我想背”(背誦這首詩歌)“我想寫”(根據課文內容再試著寫幾句詩),使我們的課變得“充實”“厚實”起來。

      4.發揮網絡優勢,改變學習方式。這節課我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課上學生直接上網查閱資料,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擴充了教學知識量和信息量,培養了學生選擇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要用好這些教學設計,必須注重兩點:首先,教師要有強烈的課改意識,真正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準確把握自己的.課堂角色,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網絡知識,能熟練操作計算機,掌握制作和使用課件的基本技能,這樣,能更好地達到營造課堂情境的目的和處理學生操作中的問題。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小組長用游戲的方式,檢查本組同學的識字情況。

      3.師抽讀字卡,全班搶讀,將不認識的字,貼在黑板上,并提醒學生在后面的學習中注意讀音。

     。圻@一環節,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體現學習方式的變革。合作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所以安排了“默讀課文”。]

      (三)自主學習,質疑問難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您知道了什么?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多讀幾遍,說說讀了這首詩你還想知道什么?把它們寫在卡片上。

      3.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在小組交流。

      問題預測: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傥覀冊谀睦锟梢钥匆妵眨

      ②國徽圖案里有什么?

     、蹫槭裁匆彦X幣上的污泥擦干凈?

      ④我們做什么事能為國徽增添光彩?

     。圻^去,有些學生沒有經過認真讀書和深入思考,就急于提出問題,結果經常提的不著邊際。對此,我要求學生質疑前,先留有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平靜地讀書和思考,并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使學生養成認真讀書,靜心思考,“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然后讓學生把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在小組里交流,最后再提到全班討論。這樣,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就有一定的深度。]

      (四)合作交流,互動探究

      1.梳理疑難,明確研究方向。

      在學生質疑時,教師及時收集學生的問題卡片,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師生一起梳理:

      ①按詩的內容順序梳理。

     、趯蛧沼嘘P系的問題進行梳理。

     。垡箤W生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質量,還必須指導學生掌握提問題的一些方法,讓學生學會怎樣提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哪些問題提得好?再對問題進行歸類。比如詞語理解、常識性問題、與課文內容聯系密切的問題等,逐步提高質疑問難的質量。]

      2.合作探究、多項互動。(解決與內容有關的問題)

      ①自主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圈畫、思考,尋找答案。

     、谛〗M討論: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長帶領交流。

      [課堂上,要還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及選擇內容的方法的權利,使教學過程更具有“彈性區間”促進教學資源的生成。]

     、廴嘟涣鳎捍蠹腋魇慵阂姡ハ嘌a充,分享彼此思考,教師適時點撥,抓住重點詞語理解。

     。劢處熞獙W會傾聽,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及時做出合適的應答。]

      ④在學習過程中你都得到過誰的幫助或者幫助過誰?(教育學生互相幫助,增進友誼)

      3.搜集信息、自主探究。(解決與國徽有關的問題)

     、賹W生直接上網下載或摘錄有關的資料。

      [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課上學生直接上網查閱資料,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極大地擴充了教學知識量和信息量,培養學生選擇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诮Y合平時觀察和收集的資料,說說在哪里可以看見國徽?

     、塾懻摚何覀冏鍪裁纯梢詾閲赵鎏砉獠?

      4.感情朗讀、情感升華。

      下面我們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你們想怎么讀?

      [教師以征求的口吻與學生商量以哪種方式讀書,一來,尊重學生,體現師生的平等,把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學習方式選擇。二來,也激起學生強烈的表現欲。]

      (五)個性展示、體驗成功

      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其中的一兩種,也可以自己創造方法表達。

     、傥蚁胝f:說一說自己學習本課后的思考或收獲。

     、谖蚁胱x:美美地讀一讀詩歌。

     、畚蚁胙荩号c別人合作,一人朗讀,一人表演。

     、芪蚁氡常罕痴b這首詩歌。

     、菸蚁雽懀焊鶕n文內容再試著寫幾句詩。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既調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作業設計:

      1.個人:讀讀你喜歡的詩句。畫畫你喜歡的情節。

      2.同桌之間:背誦這首詩。

      3.四人活動: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4.自由組合:根據課文內容再試著寫幾句詩,可添加在課文中的任何地方。

      5.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一、教材簡解:

      課文記敘了在長征途中,朱德總司令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種,以實際行動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藏胞的信任與感激,體現了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課文語言樸實,卻字字包含真情,生動感人。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盡心盡力”造句。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故事。

      3、情感目標: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朱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三、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理解朱德總司令的話,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明白藏民們將紅軍稱為菩薩兵的原因。

      難點:理解“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句話的含義。

      四、設計理念:

      本課的課題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中,扣住課題,從整體入手,逐步深入,最后回歸整體。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币虼嗽诮虒W過程中,我盡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吸引學生融入情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體會課文內涵。

      五、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菩薩兵》(多媒體出示課題,齊讀)。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是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故事。那么,課文中“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指的是誰呢?

      2、學生交流。

      過渡:“菩薩兵”,一個多么了不起的稱呼,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來稱贊紅軍?紅軍究竟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這堂課就讓我們就一起走進文本,細細地品讀。

      [意圖]從整體入手,扣住課題,通過滿含感情地讀課題和回答問題,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大致的了解。

      (二)品讀課文,感悟軍民魚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請你仔細讀讀課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畫出有關句子。

      [意圖]提出這樣一個能夠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讓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地體會像紅軍這樣的軍隊處處為老百姓著想,是當之無愧的菩薩兵。

      2、讀讀這幾段話,看看你們能夠體會到什么,可以把你體會到的和同桌的同學進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體出示:“這么多天了,藏胞還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

      A、請你自己讀一讀,看能從中感受到什么?

      B、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呢?(怎么受得了呢?)

      C、從朱德總司令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朱德擔心藏胞的身體,體會朱德同志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老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E、師述:從你的朗讀中,老師已經感覺到了朱總司令的焦急和擔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過著饑寒交迫,提心吊膽的日子,就焦急萬分。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

      (2)多媒體出示:“現在已經是春耕的時候了,節氣不饒人哪,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

      A、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總司令著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么?

      B、交流。(理解朱德總司令“急”是因為擔心藏胞耽誤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師述:朱總司令一想到藏胞來年可能忍饑挨餓,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

      D、這段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第四小節),相機理解“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里的“烏云”指什么?為什么說是烏云遮住了他們的眼睛呢?)

      E、指導朗讀。

      師:這兩段話,一段是翻譯說的,一段是朱總司令說的',老師來當一當朱總司令,誰來做做翻譯。請你們用心聽一聽,看能從中聽出什么?(相機評價)

      那你能通過朗讀將這份善解人意表現出來嗎?(指名讀)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仿佛看見了一位對藏胞滿懷體諒的朱總司令,還有誰愿意通過朗讀將這樣一位朱總司令帶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再次感受朱總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內心的焦急擔心。

      (3)多媒體出示:“不能讓藏胞來年挨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A、學生自讀,你覺得可以怎樣讀?

      B、學生討論:“像種自己的地一樣”是什么意思?(朱總司令要求紅軍把藏族同胞當親人一樣看待)結合課文說說“盡心盡力”是什么意思?(在春耕時不能有一點馬虎,要非常認真)

      C、那朱總司令如此盡心盡力是為了誰?

      D、請你再讀讀這段話,說說你是怎么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的?

      E、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句話表面上是在指什么?(春耕)更要讓學生明白這句話更是指朱總司令所帶領的紅軍戰士通過自己的行動使藏族同胞消除誤解,從而支持和擁護紅軍,他們一心為民的形象扎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圖]根據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這一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畫出有關句子,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由面到點,對有關句子進行深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在探究句意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F、指導朗讀:

      a誰愿意當當朱總司令,開開這個春耕動員會?

      b從剛才的朗讀,品味中,你覺得朱總司令是一位怎樣的司令呢?

      c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將朱總司令對藏胞的拳拳之心、濃濃之情表達出來。

      在藏胞們躲進深山,久未露面時,朱總司令焦急地說:——

      在翻譯抱怨藏胞糊涂時,朱總司令說:——

      在春耕動員會上,朱總司令發出號召:——

      [意圖]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在朗讀中感悟課文內涵。

      G、朱總司令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師引讀:開完會,朱總司令就帶領大家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

      (多媒體播放錄像)像這樣的勞動場面,你想到了哪個詞呢?是的,當許多人齊心協力做一件事,如大掃除,植樹時就可以用上“熱火朝天”。讓我們再次朗讀這句話。

      (三)前后對比,升華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當你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想些什么,你會怎么做呢?

      2、師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們一個個悄悄地返回了家園。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家園時看到了什么呢?引出“院子干干凈凈、土地平平展展!彼麄兛吹竭@一切,會怎么感謝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呢?(多媒體出示畫面,引導學生想象說話)

      [意圖]讓學生借助圖片,展開想象練習說話。這樣既豐富了課文的內容,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同時紅軍一心為民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也逐漸豐滿.

      3、師述:是啊,千言萬語,在此時都匯聚成了一句話,多媒體出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齊讀)

      這句話表達了藏民對紅軍怎樣的情感呢?(信任與感激)你能帶著這樣的情感來朗讀嗎。(指名學生朗讀)

      小結:是呀,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這是藏胞們對紅軍的無比感激與熱情贊頌。

      4、感情朗讀(讓我們帶著對紅軍的信任與感激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5、這么好的司令,這么好的紅軍戰士,為什么剛開始一聽說有軍隊開過來,就躲進了深山?(他們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

      請學生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看到的相關內容進行理解。

      (四)總結課文,延伸內化

      1、小結:朱德同志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們稱紅軍為——引讀課題《菩薩兵》。

      讓我們再來讀好課題,把藏胞和紅軍間的這份魚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讀課題——《菩薩兵》。

      2、一路長征,一路故事,在紅軍足跡到達的每一個地方,他們都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當地的百姓建立濃濃的魚水之情。正因為如此,這群菩薩兵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和幫助,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革命的成功。

      3、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薩兵》一樣反映軍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體出示解放軍戰士抗擊雪災的圖片,5.12抗震救災的圖片)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回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人——《菩薩兵》。(學生再次讀題)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向課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學學習,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課余生活,且認真執行計劃。

      2.習作介紹自己的課余生活,寫好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分享。

      3.發現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準確區別。

      4.讀“認”,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

      5.熟讀背誦古詩《小兒垂釣》。

      6.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課余生活。

      教學重點

      學習多音字,讀讀認認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安排: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完成口語交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口語交際 我們的課余生活

      1.通過這一組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民族小學孩子的.課間活動,與蘇聯小朋友一起發現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鄉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樹割槐花掙學費的情形;我們安排了自己的課余活動,認真執行計劃,這一階段的課余生活充實而又有樂趣,許多同學都想把這樂趣與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在組內展示各自的課余生活記錄本,交流自己前一階段的課余生活:自己在課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獲和感受?

      a.可以講講課間課后同學間開展的游戲、娛樂活動;

      b.可以講講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小制作、小發明、調查考察活動;

      c.可以講講自己讀了什么好書,完成了多少萬字的讀書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長的見識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講講自己在興趣愛好、個人特長項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長進;

      e.可以講講自己隨同學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覽、休閑獲得的新發現、增長的新見識;

      3.全班交流。

      每組推選一位優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4.共同評議。

      a.就剛才幾位同學們交流的來看,他們的課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們評比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誰的課余生活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課余生活項目記錄得多?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后達成共識:看誰的課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誰的計劃安排得滿,誰的記錄本上記錄得多,而是要看誰的計劃安排得切實可行,課余生活計劃中的各項安排得到真正落實。

      b.評選出活動新穎、有趣,開展得認真深入,收獲豐富、感受深刻、對大家啟發大的同學,教師頒發“課余生活之星”獎章。

      c.談談了解了他人的課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課后記: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 24 篇課文, 安排了 6 個單元, 其中 18 篇講讀課文, 6 篇自讀課文。 這些單元與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相結合,圍繞這些主題或情境,通過豐富多彩 的語文實踐活動,以期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教材重視圍繞課文和單元主題創設問題情境, 強調習作與閱讀結合, 與活動結合, 與日記結合,引導學生在表達實踐中學會表達。

      二、作文教學目標:

      在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背誦優秀詩文,逐步開始練習習作。不拘 形式的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 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 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三、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 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學生雖然喜歡語文,上課積極認真,課外閱讀興致也很高。但整體水平低,語文表達能力很弱。這學期要采 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加強閱讀,練習寫作,調動每一個孩子的語文興趣,全面提高教 學質量。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詞句訓練。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加強語言的積累;重視詞句的運用,加 強與說、寫之間的聯系。

      2.加強口語交際的教學,培養學生交際的能力。教學中要努力創設情境,讓他們在 具體的交際情境中大膽交流,勇于發表觀點、見解,全員參與,共同評價并為他們的 寫作下鋪墊。

      3.重視培養習作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的聯系,多給他們提供說的機會,寫的機會,多鼓勵多表揚。

      4.重視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 合素養。

      五、教學進度安排:

      (一)、寫一次玩游戲的經歷

      指導目標:

      1.介紹自己玩過的游戲,把游戲的步驟介紹清楚。

      2.通過對游戲的描述,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

      指導重點: 如何把自己做過的游戲介紹清楚。

      指導難點:

      1.有序介紹。

      2.如何把游戲的過程寫清楚。

      指導過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你們一定會玩很多游戲吧?都玩過什么呢?能說一說嗎?(丟手絹、老 鷹捉小雞、切西瓜……)

      二、引導審題。

      1.學生讀習作要求,抽生說寫什么。

      2.教師小結:本單元是讓我們以“玩兒得真開心”為主題進行寫作訓練,目的是引 導我們回憶自己曾玩過的游戲,從而再次體驗游戲帶給我們的樂趣。

      三、組合玩游戲,同時注意觀察。

      1.學生討論:我們要觀察哪些內容? 游戲前有什么準備?各自什么心情? 游戲過程中人物做了哪些動作? 說了什么? 什么表情? 什么心理?…… 游戲結果怎樣? 各自什么心情?

      2.思考:要想把游戲說好還得把哪些內容說清楚? 游戲名稱是什么?游戲規則是什么?

      四、選擇喜歡的進行小組游戲。 [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肯于把時間給學生去玩、去觀察。加強實踐,在真實 的游戲中去感受,去發現,去表達。

      五、小組交流你看到的情景,注意把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說具體。 板書學生說話時帶出的好詞佳句,反復誦讀,進行積累,強化合作學習的意識。

      六、小組匯報,學生評議,老師點撥。 怎樣寫才能把自己做過的游戲介紹清楚呢?

      1.了解游戲的名稱及游戲的步驟。 從小到大,我們做過很多有趣的游戲。在玩的過程中,我們都很開心。選擇一個 自己最喜歡的游戲或記得最清楚、玩得最開心的一個游戲來說一說,再寫下來。 在寫的過程中,不但要寫清楚這個游戲的名稱,還應該了解它的游戲步驟,有哪 些特點,可以提前查找相關的資料。

      2.確定好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是關鍵。 生活中,我們經常和身邊的小伙伴做游戲;貞浺幌伦罱驼l做過哪些有趣的游 戲?從中選擇一個新鮮、有趣的游戲,按照游戲的先后順序講給自己的小伙伴聽聽, 然后再寫下來。介紹前,先要把時間、地點、事件簡單地說清楚,再搞清楚自己要表 達游戲的哪一方面特點,這樣有助于立主題,使自己的表達思路更加清晰。

      3.想好表達的順序和語言,突出游戲帶給我們的快樂心情。 提起游戲,我們都會感到十分親切,因為它伴隨我們成長。在敘述游戲的時候, 應該突出一個“趣”字,要把自己玩得開心時的情景和當時的心情寫具體、寫生動。 特別是玩的過程,一定要詳細介紹,要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描述,還要注意語言的 通順連貫。

      七、練習把游戲寫下來。

      八、指名讀寫好的內容,進行評議。

      (二)、放假第一天

      指導目標:

      1.讓學生認真觀察漫畫, 想一想畫中的爸爸和兒子之間發生了什么事?然后把它寫 下來。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 指導重點: 指導學生看懂四幅圖的意思,把每一幅圖的意思表達清楚。

      指導難點:學生能夠把四幅圖的意思連貫地寫下來。

      指導過程 :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1.調查了解,激發興趣。 你喜歡放暑假嗎?假如明天就開始放假了,你打算怎樣安排明天的生活? 抽生回答。

      2.今天吶,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朋友,明天就是他們放假的第一天了。你們知 道明天這個小朋友想做什么了嗎?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走近漫畫《父與子》之放 假第一天吧。相信看完漫畫,你們就會明白了。

      二、走近漫畫內容。

      1.了解漫畫的含義。 什么是漫畫呢? (以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 一般運用變形、 比擬、象征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

      2.學習漫畫的內容。 今天咱們的任務就是----(板書:看漫畫,說故事。 ) 從課題上,你知道漫畫的主要人物是誰呢?這個小朋友還沒有名字,給他取一個 好聽的名字吧! (抽生) 讓我們走進( )小朋友和他爸爸的故事,來欣賞這一組漫畫。 首先,誰看懂故事發生的時間了?(早上)是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早上,但卻在 一個早上的三個不同時間點。 你覺得選擇什么詞語形容這些圖片? 誰有看懂漫畫中的地點了?(家、路上、 牧場) 你們可以分別用一句話來形容每幅圖片嗎? 老師隨機板書。抽生用填空的方式完成每幅圖片的大意:

     。1) (時間) ,爸爸帶著 走進 的房間。

      (2)很快,爸爸和 抬著床 。

     。3)地點 ,爸爸開車得到了 的幫助。

      (4) (時間) , 醒來,發現自己在 。

      三、深入漫畫,探討交流。

      1.指導寫好第一、二幅圖片。 請大家看第一幅圖,一天早上,東方剛剛泛白(東方剛露出魚肚白) ,在()的 房間里,故事開始了。請仔細觀察,然后說一說你看見了什么? 主要人物第一次出 場,一般可以寫寫他的樣子。 (卜卜還在做著香甜的夢。一位中年人悄悄地推開了 卜卜的房間門,他頭頂禿了,留著兩撇小胡子,挺著一個大肚子,原來是卜卜的爸爸 帶著保安叔叔進來了。他們躡手躡腳地走近床邊,小心翼翼地抬起床) (教師示范動 作,并板書:動作) 接著看第二幅圖, 來到哪里? (來到門外) 請觀察爸爸的神態, 你發現什么? (爸爸慈愛地看著熟睡的兒子) (板書:神態)他們把床結結實實地綁在了爸爸的車上, 盡量不弄出一點聲音來。 學生動筆寫。

      2.指導寫好第三幅圖片。 繼續觀察第三幅圖。車子出發了,爸爸會開得怎么樣?(慢,像蝸牛一樣)他在 路上遇到了什么? 同桌討論:第三幅圖中的人們在做什么?他們說什么了嗎?討論結束后,邀請幾 個孩子來表演。 爸爸在路上只遇到這樣一次麻煩嗎 (只得到這樣一次幫助嗎) ?教學生仿課文 《傾 斜的傘》 :就這樣,每次……總是…… 動筆寫作:車子出發了,……

      3.指導學生寫好第四幅圖。 太陽漸漸從天邊升起, ( )小朋友睜開眼來,驚訝地看見一個新奇的世界。引 導按序觀察:天上——地上——動物——植物—— 引導想象( )小朋友看到這一切,會有什么表情,會怎么想?爸爸看到卜卜 的神態,又會怎么想?他們還會說什么? 動筆寫作:太陽漸漸從天邊升起, ( )睜開眼來,……

      四、整理修改。

      一個好的故事不僅要按一定的順序,把語句寫通順,還要內容連貫完整。

      1.和同桌一起相互說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過是什么,結果是什么?

      2.讀讀自己寫的故事,在開頭添個起因,文中哪里不連貫,修改修改。

      3.同桌交換讀,為別人提點意見。

      (三)、校園一角

      指導目標:

      1.仔細觀察校園的一處景物的特點,并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

      2.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語句要通順。 指導重點: 觀察細致,表達清楚具體。

      指導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新課。

      1.導入:我們的學校就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春天,綠草如茵,夏天,樹木蒼翠欲 滴,秋天,樹葉隨風飛舞,冬天,北風呼呼。我們生活在這里,對它既熟悉又親切, 今天讓我們把它的美麗再回味一次吧!

      2.今天我們來學寫作文——校園一角(板書課題)

      二、引導審題。

      全班默讀岀示百花園三的習作內容和要求,找出本次習作要求。 引導明確寫作要求:選擇校園的一處景物,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把它的特點寫 下來;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

      三、指導選材,理思路,學寫法。

      1.說說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指名提問)

      2.我們選擇好了校園的.一處景物后,接著該怎么寫呢? 引導回答:本次寫作是屬于什么作文?(板書:寫景)寫景作文我們一般可以按 照什么方法來寫的?(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寫的)在具體寫作時我們還要注意什 么呢?(指名回答)(1)要注意按一定順序描寫景物。(2)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點來描寫。 可以寫出景物的靜態、動態,遠看、近看的不同樣子;或者景物在不同季節,不 同天氣、一天不同時段的特點,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都寫出來,同 時還要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把景物描寫出來。(3)要注意情景交融。 在寫景的同時還要描寫人物的活動,做到景、人、情有機融為一體,這樣寫出來 的文章自然會漂亮!

      四、總結寫景作文要點。 寫景四字訣:仔細觀察,把握特點,描寫有序,理清層次,展開聯想,動靜結合, 字里行間,表達真情。

      五、學生習作。

      (四)、寫一封邀請信

      指導目標:

      1.了解寫邀請信的用途和書寫格式。

      2.學會寫邀請信,并能實際應用。

      指導重點:

      邀請信的書寫格式。 2.學會寫邀請信,并表述清楚。

      指導難點: 邀請信的格式。

      指導過程:

      一、激情導入,介紹本節課的內容。

      二、引導學生審題。

      1.讀百花園的習作要求,抽生說本次習作的要求。

      2.教師小結本次習作的要求。 本單元是要求我們學會寫“邀請信” 。在生活中,除了口頭邀請之外,我們還可 以給人寫邀請信,通過信件的方式來告知被邀請人一些關鍵信息。邀請信是一種應用 文,在寫邀請信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格外注意其語言和格式。

      三、指導寫邀請信。

      1.讀書上的邀請信,你明白了什么? 同桌交流后,教師點撥。

      2.邀請信如何寫呢?我們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1)首先要明確邀請別人的目的和具體內容。 邀請信的寫作目的是向別人發出邀請。那么,在正文當中應該寫清楚邀請的具體 內容,如活動的時間、地點主題等,讓對方對活動有所了解。如果需要對方在活動中 發言,也應該提及,好讓對方有所準備。

      (2)了解邀請信的正確書寫格式。 邀請信一般是由稱謂、正文、敬語、落款、日期幾部分構成。 稱謂是對邀請對象的稱呼, 要頂格寫, 后加冒號, 稱謂前一般會加上敬語, 如 “尊 敬的”等。 正文是邀請函的主體,位置在稱謂下一行,空兩格在正文中要寫清楚舉辦活動的 原因、目的、日程安排、時間、地點,邀請對象以及邀請對象所做的工作等。 敬語,末尾一般要寫常用的邀請慣用語。如“敬請?臨”此致敬禮”等。 落款和日期,署上邀請單位或是個人的名稱以及發出邀請信的日期。

      (3)寫邀請信時,一定要語言明了、通順,字跡要工整還要做到語言得體,要體現 出書面邀請的正式性和對對方的尊敬。

     。4)寫好請信后,一定要讀一讀,看看事情是否說清楚了,語句是否通順,有無錯 別字。

      四、學生習作。

      (五)、我有一個小竅門

      1、指導課教案

      指導目標:

      1.寫一寫你知道的生活小竅門,比如,用淘米水洗能洗得更干凈;牙膏可以用來清 洗白色鞋子上的污漬;面包層可以擦除衣服上的油污……

      2.說清楚你是怎樣獲得這些生活小竅門的。

      3.說說你用你掌握的這些小竅門解決了什么。

      指導重點: 了解生活中的小竅門并表達清楚怎樣為自己解決難題的。

      指導難點: 把利用小竅門解決問題的過程表達清楚,以及解決問題后的感受。

      指導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你知道生活中小竅門嗎?說說看。 抽生。

      2.教師板書:我有一個小竅門。

      二、引導學生審題。

      1.讀百花園的習作要求,抽生說說這次作文的內容及要求。

      2.教師小結: 本單元要求我們寫生活中的小竅門, 其實就是讓我們去發現生活中一些常見事物的妙 用,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去發現這些常見事物的妙用,并把它 寫下來分享給大家。

      三、指導習作。

      怎樣才能寫好本次作文呢?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寫作:

      1.講清楚你了解的小竅門是什么?有什么用途?只有把這個小竅門的用途講清楚, 才 能讓別人清楚地了解這一事物的用途,并學會使用。這一部分可以略寫,要做到簡單 明了,讓人一目了然。

      2.寫清楚你用它解決了什么問題。 這一部分內容是寫作的重點,需要詳寫。只有結合自己的的親身經歷來談,才能 讓你的發現具有可信度。所以你如何利用這一小竅門去解決問題經過,就是需要重點 講述的內容。

      3.說一說你是怎樣發現這個小竅門的。 作為補充介紹,我們還可以寫一寫自己是如何發現生活中的小竅門的。常見的發 現途徑有:來自長輩的經驗,網絡査詢,書本知識,以及自我實踐等。

      四、學生習作。

     。、一則成語故事的啟示

      指導目標:

      1.簡單介紹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

      2.寫清楚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3.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寫它給你的啟示。

      指導重點:

      1.寫清楚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寫它給你的啟示。

      指導難點:

      成語故事帶來的啟示。

      課前準備:

      學生閱讀成語,弄清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指導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讀過許多成語故事。最近你讀過哪些成語 故事? (學生交流。 )

      2.這些故事讓你們明白了道理,得到了啟示,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寫一寫一 則成語故事的啟示。

      二、引導審題。

      1.齊讀百花園里的習作要求,相互說說本次作文的要求。

      2.教師小結: 本單元要求我們根據一則成語故事來進行說話、寫話的訓練,目的是引導我們聯 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成語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內容,讓我們明白成語故事中 包含的深刻道理,從而增強我們學習成語的興趣。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成語故事則通過有趣短小 的故事,將成語的道理娓娓道來,如我們學過的守株待兔、濫等充數等。那么,今天 我們就來談一談自己對某一則成語故事的理解,寫寫它帶給我們的啟示。

      三、習作指導。

      我們可以按以下步驟來進行本次習作:

      1.選擇最有感觸的一則成語故事。 注意事項:要選擇自己最有話可說,感觸最深的一則故事來進行寫作,這樣寫出 來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

      2.理解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 ,選擇好成語故事之后,我們要理解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后試著用自己的話復 述一下這則成語故事。復述的時候可以從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 結果幾方面來進行概括和歸納。想好之后可以先講給家人或者同學聽一聽,看看別人 是否能聽懂,以使自己的復述更加清楚、準確。

      3.認真領悟成語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我們可以先理解成語的字面意思,然后聯系生活實際感悟成語故事的深刻內涵。

      4.結合生活經歷談成語故事對自己的啟示。 談啟示的時候要緊緊扣住成語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來談,最好還能舉出具體的例 子,以使啟示更加深刻、感人。如守株待兔這個故事闡述的道理是:一個人如果不靠 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只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圍繞這個道理, 我們可以聯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來談, 可以舉正面的事例, 也可以舉反面的事例,可以寫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寫身邊其他人經歷過的事情。注意對事件的講述 要簡潔、集中,啟示要深刻。

      四、學生習作。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課文使學生體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學生對朱總司令的敬仰之情。

      2、 學會寫一類生字10個,認識二類生字。

      3、 完成課后練習,復習鞏固詞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掌握略讀方法,學習略讀。

      教學重點: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話。

      教學時間:三課時

      基礎知識;

      1、 正音字:濘(ning)陜(shan )

      2、 生字:

      淅:X xi 左中右結構 查水字旁

      組詞:淅淅瀝瀝

      瀝:L li 左右結構 查水字旁

      組詞:嘔心瀝血 瀝青 披瀝

      濘:N ning左右結構 查水字旁

      組詞:泥濘

      袖:X xiu 左右結構 查衣補旁

      組詞:袖手旁觀 袖珍 領袖

      嗓:S sang 左右結構 查口字旁

      組詞:嗓門 嗓音 嗓子

      陜:S shan 左右結構 查耳刀旁

      組詞:陜西陜北

      厚:H hou 半包圍結構 查廠字旁

      組詞:得天獨厚天高地厚 厚道

      炊:C chui 左右結構 查 火字旁

      組詞:炊具炊煙 炊事 無米之炊

      伍:W wu 左右結構 查單人旁

      組詞:隊伍落伍 羞與為伍

      虧:K kui 獨體字

      組詞:虧欠幸虧 理虧 功虧一簣

      3、 區別字:

      伍( )吹( )陜( )嗓( )濘( )

      悟( )炊( )峽( )搡( )嚀(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我國第一代國家領導人朱德總司令的事跡嗎?今天我們要學習和朱總司令有關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介紹人物,了解時代背景。

      師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朱總司令的資料(圖片、文字等),在班內交流,了解時代背景。使學生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課件出示朱總司令的相片,介紹朱總司令革命歷程。)

      三、朗讀課文,認識生字。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朱總司令的崇敬之情,

      1、把課文讀正確,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劃出課文中的生詞,多讀幾遍。

      3、檢查讀生詞。(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

      4、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5、分自然段檢查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

      6、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語句是描寫朱總司令的?

      7、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四、配樂讀全文,體會飲水思源的道理。

      作業:書寫本課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

      上節課我們把課文讀好了,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課文。

      思考:從文中能否看出老陳頭腳上有傷?

      (老陳頭步子一扭一扭的,有點踉蹌。)

      朱總司令為什么不先說話,直接就動手去抓老陳的行軍挑子?

      他是怎么想的?從這你能看出什么?

      “起肩就走”什么意思?說明什么?

      二、組內討論:

      “這行軍挑子容易挑嗎?”從文中哪兒能看出來?

      (夜雨淅淅瀝瀝,黃土高原一片泥濘。過了兩道光禿禿的山,又過了一條很深很深的溝,村子里黑沉沉的。)

      “然而晨光迷蒙,前進的隊伍人影幢幢,分不清誰是誰”這句話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四、實踐活動。

      課外讀有關朱總司令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動課交流。

      板書設計:

      作業: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讀課文,讀出對朱總司令的崇敬之情。(各種形式讀,如:評讀指導、比賽讀)

      二、學習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指的是文章中人物活動或事情發展所處的一定時間、特定地點以及周圍情況等。它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社會環境,二是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的聯系著人物的思想和行動。如果沒有環境描寫,作者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寫作目的,讀者則很難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后題,講清楚環境描寫的重要作用。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目的要求:

      1、讓學生明白學寫鋼筆字的意義。

      2、認識鋼筆的結構和知道具體的使用方法。

      3、掌握鋼筆的執筆方法。

      要點:

      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我們要用鋼筆寫作業,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先學寫鋼筆寫字。但是,鋼筆和我們用的`鉛筆一樣,也有它的使用方法和執筆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使用鋼筆和正確地握筆。

      二、認識鋼筆的結構和知道具體的使用方法

      1、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鋼筆,觀察一下鋼筆由哪些部件組成。

      2、學生發言,教師補充說明。

      3、教師總結:鋼筆主要分為三個部位,即筆殼、筆膽和筆尖。筆殼是用來保護筆膽和筆尖的(教師作演示)筆膽是用來吸收和裝墨水的(教師作使用示范),使用前要把筆膽清洗干凈,換用墨水前也要清洗干凈。筆尖用來寫字,使用時要保護好,盡量不要讓筆尖撞上硬的東西。

      三、學習執筆方法

      1、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握鉛筆的。

      2、教師邊作示范邊歸納。

      手握在離筆尖三厘米左右的筆桿上,拇指按在筆桿的左前方,指端稍靠上、靠后;食指近在筆桿的右前方,指端稍靠后些;中指指甲根部在內側,即食指的一側,抵在筆桿的右后方;無名指貼在中指旁,起墊起中指的作用;小指在無名指旁,起墊起無名指的作用;無名指和小指不接觸筆桿。筆桿向里靠在拇指的虎處,自然傾斜,筆尖向左前伸出。

      四、學生練習握筆

      教師巡視指導,糾正錯誤的握筆方法。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1-25

    小學語文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5

    蘇教版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1-08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06-17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06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31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1-28

    小學語文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篇01-15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15篇01-25

    小學語文上冊教案(15篇)02-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专区 | 亚洲国产午夜网站在线 | 亚洲日韩欧在线观看 | 一日本道a高清免费播放 | 亚洲A在线V免费观看 | 无吗有吗伊人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