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1-13 10:16:3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六年級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六年級數學教案

    六年級數學教案1

      本學期總第7課時

      教學課題:百分數折扣

      教學內容:第8頁“折扣”、做一做及練習二第1至3題。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明確折扣的含義,能熟練地把折扣寫成分數、百分數,正確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學會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鍛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會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合理、靈活地選擇方法,解答有關折扣的`實際問題。

      教法與學法:引導交流,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白板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圣誕節期間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銷活動?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進行促銷的?

      二、新課講授

      1、理解“折扣”的含義。

     。1)剛才大家調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個商業用語,那么你所調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說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們舉的例子都很好,老師也搜集到某商場打七折的售價標簽。(課件出示)

     。3)引導提問:如果原價是10元的鉛筆盒,打七折,猜一猜現價會是多少?如果原價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現價又是多少?

      (4)仔細觀察,商品在打七折時,原價與現價有一個什么樣的關系?

     。5)學生動手操作、計算、討論,找出規律:原價乘以70%恰好是標簽的售價或現價除以原價大約都是70%。

      (6)歸納定義。

      通俗來講,商店有時降價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銷售,通稱“打折”。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2、解決實際問題。

     。1)爸爸給小雨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180元,現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買這輛車用了多少錢?

      ①導學生分析題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誰為單位“1”?

      ②先讓學生找出單位“1”,然后再找出數量關系式:原價×85%=實際售價

     、蹖W生獨立根據數量關系式,列式解答。

     、苋嘟涣鳌8鶕䦟W生的匯報,板書:

     。2)爸爸買了一個隨身聽,原價160元,現在只花了九折的錢,比原價便宜了多少錢?

      ①導學生理解題意:只花了九折的錢怎么理解?以誰為單位“1”?

     、趯W生試算,獨立列式。

     、廴嘟涣。根據學生的匯報并板書。

      3、提高運用

      在某商店促銷活動時,原價200元的商品打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個,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幾商品售價多少元?

      引導學生分析,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交流,讓學生明確:“折上折”相當于連續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8頁“做一做”練習題。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習二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80頁~第81頁。

      教學目標:

      1、同學們要經歷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

      2、我們還要理解觀察點、遮擋點、可視區域等詞語的意思。

      3、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

      教學重點:

      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能運用“觀察的范圍”的相關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古詩引入,導入課題。

      1.我們在小學學了五年的古詩,那么你們積累了那些古詩呢?誰能說一說。誰還記得王之渙寫的詩《登鸛鵲樓》?齊讀。

      這首詩中哪一句描述詩人登高遠望時的感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作者為什么要說:欲窮千里目,須“更上一層樓 ”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觀察的 范圍”,從數學的角度來研究這個問題。

      2.引入課題:觀察的范圍(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秋天到了,桃樹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聞到香味,在墻外向里張望 ?墒乔懊嬉欢聣,小猴子能看到墻內的桃子嗎?

      2、看,小猴子爬到了這個位置,能看見地上全部的桃子嗎?你猜想小猴看見多少個桃子?看來,光靠眼睛看是不準確的,你們能不能想出辦法,準確找到猴子看到多少桃子呢?說說你的想法。

      3、在A點時,我們把猴子的眼睛看作“觀察點”,(板書:眼睛 觀察點)。

      4、阻礙小猴子觀察視線的是什么?(墻) 它的最高處在哪里?(墻的右上角 )

      5、我們把阻礙視線的這個最高點叫“阻礙點“(板書:阻礙點)。

      6、觀察點和阻礙點進行連線,這條連線和地面的交點,就是離墻最近的點。

      連接觀察點、墻的右上角、到地面的交點的線是一條什么線?(虛線) 這條虛線就是觀察的視線。為什么要把視線畫成虛線?(視線是看不見的,所以要畫虛線)

      7、這條線能往上畫一點嗎?往上畫會怎么樣?(觀察范圍變小)

      這條線能往下畫嗎?往上畫會怎么樣?看來,這條線必須穿過圍墻的右上角 。

      8、小猴子想看得更多桃子,該怎么辦?(再往上爬)

      9、如果小猴子繼續往上爬,爬到B處、C處,你能找到墻內離墻最近的點嗎?(打開課本第80頁,畫一畫)

      10、匯報

      11、觀察點的變化,直接影響觀察范圍 的變化。那么,怎樣確定觀察范圍 呢?

      先看( 觀察點),再找(阻礙點),連接這兩點,延長到(地面的交點)確定觀察范圍(齊讀一遍)。

      12、我們把三次觀察的結果放在一起,你發現了什么?

      觀察的范圍與觀察的高度有關,還與什么有關?

      (觀察的范圍與觀察的高度、觀察的角度有關)

      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多 ;說明小猴看到的.范圍就越 大 。

      可見,觀察點越高,觀察的范圍越大。(板書:觀察點越高,觀察的范圍越大。)

      13、聯系古詩:現在你明白王之渙為什么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嗎?

      你能從數學的角度來探究其中的道理嗎?說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下面,請同學們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1.完成課本80頁試一試第1題。

      2.課本80頁試一試第2題。變化的樓房。

      (1) 如果客車繼續向前行駛,那么他所能看到B樓的部分是如何變化呢?生:逐漸縮小

      (2) 客車行駛到位置2時,司機還能看到建筑物B嗎?為什么?

      3.小貓捉老鼠。一天小花貓出來散步,迎面遇到了一堵殘墻,有一只聰明的小老鼠就躲在這堵殘墻的后面。

      (1)請你在圖中畫出小老鼠可以活動的區域。(學生在課本上操作)

      (2)如果你是小貓,你希望自己的位置怎樣變化?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希望小貓的位置怎樣變化?

      (3)比一比:小貓的位置改變后,它的觀察區域分別有什么變化?說一說你的發現。

      4.(1)在黑夜里把一個球向電燈移動時,球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

      (2)晚上與家長在路燈下散步,當走向路燈時,你的影子是如何變化的?遠離路燈 時呢?

      5、在城市建設中,規定兩幢樓的距離不能太近。為什么?

      6、小麗能看到甲樓上的A點嗎?能看到甲樓上的B點嗎?

      7、填空

      (1)觀看物體時,站的越( ),觀察到的范圍就越( )。

      (2)路燈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是,離路燈越近,物體的影子就越( );離路燈越遠,物體的影子就越( )。

      (3)紅紅和芳芳分別住在同一棟房的4樓和8樓,她們觀看夜景,( )比 ( )觀察的范圍要大。

      8、判斷題

      (1) 同樣的電線桿離路燈越遠,它的影子就越長。( )

      (2)人遠離窗子時,看到窗外的范圍變大。 ( )

      四、歸納整理,全課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觀察的范圍與什么有關?這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你認為觀察的范圍與什么有關?怎樣確定觀察范圍?

    六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整數除以分數的試題。

      2.使學生在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3.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 和 學 的 過 程

      一、導入

      1.口算:

      38 3 45 4 95 6 413 2

      2.揭題:整數除以分數。

      二、教學例2

      1.提問:幼兒園李老師把4個同樣大小的橙子分給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指名讀題,并要求口頭列式。

      問:為什么用42來計算?

      明確:要求分給幾個人,就是把4個橙子按每2個一份進行平均分,看能分成幾份。

      繼續提問:如果每人吃1個,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學生各自列式計算,指名說說列式的依據。

      2.出示第(2)題,指名讀題,口頭列式。

      追問:解答這個問題,為什么也是用除法計算?

      明確:要求可以分給幾個人,就是把4個橙子按每12 個分一份,看能分成幾份。

      談話:請大家觀察這道算式,它和上節課學習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后揭題:整數除以分數

      3、出示掛圖,請根據圖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412 ?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再組織全班交流:

      把4個橙子每個分成12 一份,可分成幾份?412 是幾?

      板書:412 =42

      看到這個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4、出示第(3)題。

     。1)學生讀題,列式。

      (2)你能在圖中分一分,再想出計算結果嗎?

      三、教學例3

      1.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列式。

      2.請根據每23 米剪一段23 ,在圖上分一分,看看結果是多少。

      3.想一想:423 可以怎么算,為什么?

      4.歸納和總結:想一想,整數除以分數可以怎么算?

      四、練習

      1.做練一連第1題。

      先讓學生各自在書上獨立填寫,再指名交流。

      課后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經歷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并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整數除以分數的試題。使學生在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六年級數學教案4

      學習內容:

      “水桶和油桶”的問題

      學習目標:

      1.讓學生增加對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的多種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數學計算的巧妙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操作發現并驗證“水桶和油桶”問題的特征,培養學生大膽猜測、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簡便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

      學習形式:

      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引入

      師:提出問題:你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展臺出示題目。

      二、探究新知

      1.請同學們取出1號靶,認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

      2.小組交流,探究解決。

      3.請同學們取出2號靶,嘗試解決。(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果有的學生做出來,讓孩子展示,教師給予贊賞;如果學生做不出來,充分調動組內力量,探究解決。

      4.請同學們按照組內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決。(小組合作,互相幫助)

      三、課堂拓展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是不是覺得數學充滿了奧秘呢?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找很多有關“水桶和油桶”的知識,然后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嗎?

      今后老師會繼續為你們介紹一些更有趣的數學現象,這些數學方法更貼近你們平時的數學學習,有助于你們更好地學習數學。

      六年級趣味數學教案

      一、指導思想

      數學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訓練學生的思維活動是重中之重。數學思維活動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探求問題的思考、推理、論證的過程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都是數學教學中實施思維訓練的理論依據之一。因此,開展數學興趣小組活動,能更好的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符合課改的要求;又能填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學生在掌握數學思維成果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2、將數學知識寓于游戲之中,教師適當穿針引線,把單調的數學過程變為藝術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收獲。

      3、課堂上圍繞“趣”字,把數學知識容于活動中,使學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力求體現我們的智慧秘訣:“做數學,玩數學,學數學”。

      三、活動內容

      各個不同興趣小組中在以數學為中心教學的基礎上,同時強化對各個興趣小組課題的側重點和數學基礎知識的訓練。選用貼近校園、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題材,例如最新科研成果、科學奧妙、趣味游戲、生活指南等,還可以增加一些奧數和趣味數學的內容。傳授講究趣味性、知識性、邏輯性和思維性相結合。

      四、活動要點

      認真組建數學興趣小組,帶領學生走進豐富的數學世界。

      1.開學初組織成立數學興趣小組。制定興趣小組活動計劃,落實詳盡的興趣小組活動方案,體現小組的特色。

      2.興趣小組活動定課程,為開展廣泛的數學活動提供切實素材。把學生的數學活動落實到實處,為學生安排一定的時間,每周的活動有教師專門指導。力求做到周周有內容,有目標。

      3.開展讀報和閱讀數學書籍活動,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享受讀報的`快樂。要求有條件的學生自行購買數學書籍,課外閱讀的書籍還可以向學校圖書館借閱。教師在學生開展閱讀前都收集了一些書籍中的背景資料給學生。教材中的“思考題”和“你知道嗎”等內容教師都在數學興趣活動課上組織學生閱讀并指導,適當的介紹拓展些的知識,鼓勵學生自行閱讀、獨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數學資源,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數學興趣小組活動提供動力支撐。

      五、活動形式

      課內輔導為主,課外自學為輔;講解,自主學習和分組合作學習相結合。

      六、具體措施

      1、處理好課內和課外、基礎與興趣之間的關系。

      2、精心準備,上好每一節興趣培養課,注重知識的現實性和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直接興趣,不能強制要求訓練和輔導。

      4、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合理安排各個知識的先后順序。

      5、貫徹集體講解與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形式。

      6、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切實培養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7、通過興趣班的活動,切實調動學生與數學的感情,對今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大有幫助。

    六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課本第57、58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知道同一圓內半徑、直徑的

      特征,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使學生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理解在同一個圓里直徑與半徑的

      相互關系,能根據這種關系求圓的直徑或半徑。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有關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具準備:

      圓規、直尺、細線、圓形紙片。

      學具準備:

      圓形紙片、圓規、直尺。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為什么車輪都要做成圓的?學生可能答:邊緣光滑好滾動,半徑一樣長等。(有的學生可能已經預習了。)(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體驗用不同工具畫圓

      教師提問:可以用什么畫圓呢?

      學生:圓規、尺子、圓形物品、繩子......

      2、教師指出:圓形是由一條封閉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學生自學課本58頁第一段。

     。2)、自學后填一填。

      1.用圓規畫圓時( )所在的點叫做圓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

      2.連接( )和( )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 )表示。

      3. 通過( )并且兩端都在( )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 )表示。

      3、用圓規畫圓

      根據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這一特征,我們可以用圓規畫圓。

      1)介紹畫圓的步驟。

      (1)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定半徑)

     。2)把裝有針尖的一只腳定在一點上,這個點就是圓心。(定圓心)

     。3)把裝有鉛筆的一只腳旋轉一周。(旋轉一周)

      教師強調:畫圓時,一手捏住圓規頂部旋轉,圓規兩腳間的`距離不能改變,有針尖的一腳不能移動,旋轉時要把重心放在針尖的一腳。

      2)學生練習畫圓

      教師提問:為什么同學們畫的圓大小不一樣呢?什么決定圓的大?什么決定圓的位置?

      教師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4、圓的特征

      (1)、①小組討論:同學們可以動手畫一畫或者折一折,看看半徑和直徑分別有多少條?再用尺子量一量或者折一折,看看每條半徑長度怎么樣?你發現了什么?討論時教師要巡視指導,了解學生討論情況。教師出示問題: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半徑?(無數條)所有的半徑都相等嗎?(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多少條直徑?(無數條)所有的直徑的長度都相等嗎?(都相等)

     、谛〗M上臺展示他們得到的結果和使用的方法。

     、劢處熜〗Y: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并且每條半徑都相等、每條直徑都相等 。

     。2)、①討論: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師提問: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

     、谛〗M展示他們的結論和方法。

     、劭偨Y: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1/2。

      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用公式表示:r=d/2或d÷2、 d=2r

      三、全課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現在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車輪是圓的嗎?

    六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例5體現了找規律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里的規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幾個點為端點,可以連多少條線段。這種以幾何形態顯現的問題,便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圖,由簡到繁,發現規律。解決這類問題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簡單的情況入手,找出規律,以簡馭繁。這也是數學問題解決比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選送節目為題材,討論怎樣分兩步找出組合數,再求選送方案的總數。這里滲透了作為排列組合基礎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邏輯推理問題,借助列表,則比較容易逐步縮小范圍,找到答案。這里滲透了邏輯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探索,使學生掌握數線段的方法。

      2.滲透化難為易的數學思想方法,能運用一定規律解決較復雜的數學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探索規律的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找到數線段的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指導: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讓學生說說幾年來每一學期的數學廣角學了些什么。 探索例5時,應當先讓學生理解問題?梢酝ㄟ^讀題、說題意,使學生明白每兩點之間都能連一條線段。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畫畫、試試,再來討論有沒有什么好方法

      2.探究例6時,可以直接給出題目,由學生自己嘗試,也可以將例題分解,讓學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時,必須先讓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游戲設疑,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游戲吧,請你們拿出紙和筆在紙上任意點上8個點,并將它們每兩點連成一條線,再數一數,看看連成了多少條線段。(課件出現下圖,之后學生操作)

      2.師:同學們,有結果了嗎?(學生表示:太亂了,都數昏了)大家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新知學習

      二、逐層探究,發現規律。

      1.從簡到繁,動態演示,經歷連線過程。

    六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掌握工程問題的特點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及遷移類推觸類旁通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工程問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工作總量用單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意。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設計情境,復習鋪墊:

      1.談話:同學們,你發現最近我們南雄城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答:略

      師:如果我們要把新建沿江路人行道兩邊進行綠化。

     、龠@項工程計劃1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幾分之幾?

     、谌绻@項工程每天完成 ,幾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

      2、導入新課:在日常生活中,像搞綠化、修馬路、蓋房屋、造橋、運貨等各種工作,統稱為工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工程問題。

      二.嘗試探究、探討新知:

      1.談話:如果我們將新建路兩旁的綠化工程進行招標,應聘單位有三個,他們都承諾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但甲工程隊單獨完成需10天,乙工程隊單獨完成需15天,丙工程隊單獨完成需18天。請問:

     、倌氵x擇哪個隊施工?為什么?

      ②為了加快工程完成速度,又該做怎樣的選擇?

      2.(投影)出示例題,進行研討。

      (1)要綠化30公頃土地,甲隊單獨完成要10天,乙隊單獨完成要15天,兩隊合作,幾天可以完成?

      要求:①學生獨立完成。

     、诜治鲱}意:明確:3010 、 3015與(3010+3015)各求出的是什么?怎樣求合作時間?

     。2)把30公頃改為10公頃、1公頃。這時分別怎樣求合作時間?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板書: 30(3010+3015)=6天

      10(1010+1015)=6天

      1(110+115)=6天

      問:通過這三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工作總量在變化可用的時間都一樣)

      怎樣求出合作時間呢?

      板書:工作總量效率和=合作時間

      為什么綠化面積加大了,可用的時間卻都一樣呢?

     。3)(出示去掉具體綠化面積是多少的題目)

      通過讀題看看現在這道題與前面三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獨立解答,相互交流。

      ②、弄清: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又表示什么?要求合作時間,為什么要用1( + )?

      討論:已知條件中去掉了具體的數量也能求出問題,這種做法與前面具體的數量計算結果的方法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

      不同:一是具體的.工作總量,另一題是沒有具體的工作總量,而是用單位1表示。

      相同:解題的思路是一致的,數量關系也相同,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把全部工作量看作單位1是工程問題的特點,這個1可代表一項工程,一塊地,一堆煤,一段路程等等。

      再看一看:為什么綠化面積水逐漸加大,可用的時間卻都一樣呢?

      明確:工作總量雖然變化了,但每天完成工作量的幾分之幾沒有變。把工作量30公頃、45公頃、60公頃都可以看作單位1,這三個算式實際就是例題的后一種形式,所以工作時間不變。

      三、綜合應用、鞏固提高:

      (1)為了加快工程速度,三個工程隊一起完成這項工程需幾天?

     。2)根據上面給出的情境,綠化工程,甲隊單獨完成需10天,乙隊單獨完成需10天,丙隊單獨完成需18天。

      大家提問,共同解答。

     、偌滓液献鰩滋焱瓿扇こ痰囊话?

     、诩滓液献鰩滋旌,還剩全工程的 ?

      ③甲乙合做2天后,剩下的丙隊來完成還需幾天?

     、芗住⒁摇⒈献3天后,還剩全部工程的幾分之幾?

      4、看書質疑。

      三、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工程問題這類應用題,了解了工程問題的特點及解題思路和方法,同時解決了我們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通過學習還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見解。

      四、課外實踐:

      編題練習:

      五、回歸評價:

      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我們南雄建設得更加美好

    六年級數學教案8

      一、教學內容

      比的應用的練習課。(教材第55~56頁練習十二第3~7題)

      二、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難點:會靈活運用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礎練習

      1、師: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2、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5、6題。

     。▽W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師:按比分配問題有幾種解題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間說一說)

      引導學生回顧按比分配的兩種解題方法。

      二、指導練習

      1、教學教材第55頁練習十二第3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畫,理解題意,了解信息。

     。2)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并引導學生理解每個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員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員和游客的人數比是1∶7。

      (3)交流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六年級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ǎ保┏鍪疽螅阂孕〗M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畫圖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么放?(課件)

      把座位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為什么?

      (沒變,還是第四列第三行,因為老師和我們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沒變)

     。ǎ玻┨骄啃轮

      在這張座位圖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師指圖:這是誰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個)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說說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2,5)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為數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ǎ常╈柟绦轮。

      A、誰能用數對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說出數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對都由數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

      (兩個數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說數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后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么?

     。ǎ矗箓,因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谩⑿∮螒颍航育。

      老師先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起立,說出下一個同學的位置,以此類推。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摹ふ倚挛恢谩

      同學們都會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嗎?下面這個環節要檢驗你們每一個同學是否真的會了。

      收拾好你的東西,根據你手中的數對,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學生的數對里有兩個特殊設計:(3,

     。┖停,3)

      二、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保鍪緞游飯@示意圖。

      你能看懂這張圖嗎?圖上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請你用數對說出飛禽館和南門的位置。

      請你寫出獅虎山,猴山,大象館的位置。

      觀察這三個地點在圖中的位置和他們的數對,你有什么發現?

      周六,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玩,她們的游玩路線如下

      請你說出她們的參觀路線。

      請你設計一條路線:

     。1)從南門進,從北門出。(2)經過所有的景點。(3)不走重復路線。

      用數對寫出路線方案。

      2.老師的禮物。

      老師相送給每位同學一份禮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的同學才能看到這份禮物。

      學生按照數對涂色。

      介紹經驗:這么多數對,你是怎么做到不丟不重,又準確的找到位置的。

      看來這些同學取得成功時有方法的,老師真心祝賀你們,沒有成功的同學也別氣餒,老師把信心送給你們,只要吸取好的經驗,下次一定會成功。

      思考:在這幅圖中,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ǚ椒ㄒ粯,一組數對表示一個方格,而不是一個點)

     。常冢淀摰4題第(2)小題:描出下列各點并按字母順序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么圖形。

      這道題的構圖方式和剛才的心行構圖有什么不同?

      三、生活中的數學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

      教師出示:地圖、圍棋圖

      四、小結

      五、小小設計師

      以小組為單位,任選構圖方式,用數對確定位置,設計一個圖案。把設計方案和效果圖都記錄在圖表紙上。

    六年級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9頁例5、練一練,練習二第5~9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學會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井能應用于實際求出所容物體的重量。

      教學重點:

      計算圓柱形容器的容積。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條件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求下列圓柱的體積(口答列式)。

      (1)底面積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徑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徑2分米,高3分米。

      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板書:V=Sh)

      2.復習容積。

      提問:什么是容積?它與物體的體積有什么區別?我們是按什么方法計算容積的?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圓柱的體積計算,知道了容積和容積的計算方法。這節課,就在計算圓柱體積的基礎上,學習圓柱的容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5。

      出示例5,讀題。提問:這道題求什么?你能計算它的容積嗎?請大家仔細看一下題目,解答這道題還要注意些什么?(統一單位或改寫體積單位,取近似數)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樣求的。同時注意是怎樣統一單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課小結。

      提問:求圓柱形容器的容積要怎樣計算?如果知道圓柱底面的半徑或直徑,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題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2.做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指名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口答練習二第6題。

      讓學生默讀題目。提問:第(1)題怎樣想?求出了容積怎樣求第(2)題?為什么?

      4.做練習二第9題。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并讓學生說既怎樣想的。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第7、8題。

      家庭作業:練習二第5、6題。

    六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2、滲透事物都是普遍聯系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倒數的意義和怎樣求倒數。

      教學難點:求倒數方法的敘述。

      教學過程:

      一、引新:

      開車、步行有前進倒退之分,那么,倒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內容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己先來學學。

      二、自學新課:

      自學書本P19。并思考以下問題:

      1、什么叫倒數?

      2、怎么求一個數的倒數?

      3、是不是任何數都有倒數?小數有嗎?帶分數有嗎?

      三、討論辨析:

      1、什么叫倒數?

      2、看下面四道題,你能說一些什么有關“倒數”的話。

      3、存在倒數有那些條件

      (1)兩個數。

      (2)這兩個數的乘積是1。

      4、能不能說80是倒數,1/80也是倒數?一個數能叫做倒數嗎?

      5、概括: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說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是倒數。

      6、總結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四、思考:

      0.2的倒數是多少?

      五、小結:

      請學生說一說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六、作業:

      練習五3—8。

    六年級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借助具體事例,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調查表,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會用簡單復式統計圖來描述數據。

      2、經歷數學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統計圖在比較、描述數據中的作用,了解統計圖畫法不同對數據描述和解釋的影響。

      3、在統計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統計意識,發展統計觀念。

      4、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統計知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5、通過參與“保護眼睛”的統計活動,增強保護眼睛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教學重點:

      經歷數學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統計圖在比較、描述數據中的作用,了解統計圖畫法不同對數據描述和解釋的影響。

      教學難點:

      經歷數學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體驗復式統計圖在比較、描述數據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讀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目前我國中小學生近視患病率快速上升,這是家長和社會非常關注的問題。請看來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多媒體出示118頁情境圖)。讀一讀,從這份報告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我們這些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呢?”)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調查搜集數據,學習調查表。

      1、獨立思考。

      談話:怎樣才能知道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導學生明白要知道是不是提前了就要進行比較)要比較就需要調查大量的數據,為了記錄數據我們就要制作調查表,想一想,怎樣設計調查表?

      2、班內交流。

      談話:你打算怎樣設計調查表?(引導學生明確調查的對象和調查的內容)(出示調查表)這樣制作可以嗎?為了便于我們今天的研究我提前對45名學生和家長進行了調查。請看屏幕(補充數據)。

      (二)整理數據,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

      1、嘗試比較,提出問題。

      談話:比一比兩張調查表,看看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引導學生體會看原始的調查表數據太亂,不便于比較)

      談話:原始的調查表太亂,怎么樣整理這些數據才能便于比較呢?先自己想想,再與同位說說。

      談話:你打算怎樣整理數據?(統計表,統計圖)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嘗試比較,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體會調查表中餓數據太亂,不便于直接比較,從而感受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2、獨立思考,探索方法。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個統計表,咱們一起來整理整理好嗎?(師生共同整理填寫統計表)根據這個表格中的數據比一比,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呢?(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比較、分析,作出判斷)

      談話:剛才我們是用統計表進行整理的,用統計圖怎樣整理更便于我們比較觀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開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內交流,學習方法。

      談話:中小學生患近視的年齡是不是提前了?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可能出現單式和復式兩種不同的整理方法,應著重引導學生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認識到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4、比較解釋,優化方法。

      談話:剛才大家用兩種方法進行了整理,想一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用哪種更便于比較?為什么?

      5、查漏補缺,完善方法。(根據學生制圖的情況,補充完整,完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方法,合作交流,學習方法,比較評價,優化方法。有利于學生經歷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和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過程,自主地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作用和制作方法。]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1、課本自主練習第3題,鞏固看圖的方法,提高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

      談話:同學們喜歡運動會嗎?知道小學生運動會有哪些項目嗎?(引導學生了解小學生運動會一般有:短跑、跳高、跳遠、鉛球和中長跑等項目)如果老師要知道5.1班和5.2班,在比賽中哪些項目占優勢,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統計圖?為什么?

      (1)獨立解答。(出示題目引導學生獨立解答)

      (2)班內交流。

      2、課本第129頁,“我學會了嗎”的第1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本上練習題組織統計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再一次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在實踐中鞏固調查表及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提高統計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四、總結全課,系統整理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設計調查表和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應該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整節課下來,感覺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但似乎沒有足夠的實例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密切練習,應該在練習中再加入一些統計在生活中體現的例子,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聯系,開拓學生思路與思維,使學生更好的感受統計的作用以及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六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第119頁的應用廣角,第27~31題,及自我評價

      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能綜合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整理與復習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獲取知識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應用廣角

      1、問:你在生活中發現過哪些數學問題嗎?

      你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這些問題嗎?

      2、完成第27題

     。1)課前預先布置學生按要求去調查

     。2)課上,讓學生分組匯報調查得到的數據

      學生根據數據計算,完成填空

      (3)分析:從這些信息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相關的信息有什么好處?

      3、完成第28題

      收集一些用百分數或比表示的信息,在小組里交流

      4、完成第29題

      根據本校一年級的班級數,讓學生分成相應的'小組,讓每個小組調查一個班級的數據。

      全班交流,統計分別知道三個應急電話號碼的人數,再讓學生按要求計算。

      5、完成第30題

      (1)每位學生帶一張長8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

      讀題,思考:剪去的每個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幾厘米?

     。2)學生動手剪一剪、折一折

      找一找:這個紙盒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算一算:

      制作這個紙盒用了多少硬紙板?

      這個紙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6、完成第31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二、自我評價

      1、回顧自己本學期學習的表現,對照書上的幾個要求,給自己評一評,看看分別能得幾顆星。

      2、在學習中,你覺得自己在哪些方面特別成功的?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經驗同大家交流一下。

      3、在學習中,你覺得自己又有了哪些收獲和進步?還有什么地方也有所欠缺,需要改進和努力的?

    六年級數學教案14

      學情分析

      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學習目標

      11、掌握條形和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條形和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導學策略

      導學法、嘗試法

      教學準備

      利用條形和折線統計圖

      導學流程設計:

      教師預設

      學 生活動

      一.復習

     。1)復習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有關知識。

      (2)說說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二、學生實踐活動

      1、請學生測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數據記錄下來。

      2、學生完成書中表格。

      3、師生核對。小結。

      4、完成書中復式條形統計圖。

      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

      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

      5.做P63練習四實踐活動第(3)小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合作研究,派代表發言。

      2.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三.實踐性練習

      1.做補充練習。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

      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

      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五.作業

      自制練習紙(每生一張:內容是身高、體重統計圖)

    六年級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學六年級小學數學教科書(蘇教版)第九冊第48~49頁。

      【教材簡析】

      循環小數是學生教難準確地理解和表述的一個概念,特別是在表述其意義的一些抽象說法,學生難以理解。教材通過除法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掌握循環小數的特征,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認識循環節、純循環小數和混循環小數,并學習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做好鋪墊

      1、拍節奏游戲

      師:(板書:︱×××︱這個節拍你們能拍出來嗎?

     。▽W生一起齊拍掌,中斷后提問)

      師:你們的節奏為什么這么整齊呢?

      生:我們全班同學都是按照先拍一下,后拍兩下,這樣相同的節奏拍的。

      師:如果老師讓你們按照這樣的節奏,不斷重復地一直拍下去,不叫停止,

      想一想,你們要拍多少次?

      生:要拍很多很多次。

      生:要拍無數次。

      師:象這樣拍的次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是無限的。

      師:你們剛才拍的次數呢?

      生::是有限的。

      【用游戲的方法導入新課,一是直觀,二是引人入勝,使學生一下子便進入學習的境地。另外,已使學生初步感知“循環”、“無限”等概念】

      2、找規律,猜圖形。

      運用抽拉教具,一次出現兩個圓和一個三角形的圖形。

     、 當逐個出現至第七個圖形,即第三組的第一個圓圈后,提問:

      師:誰能猜到下面一個是什么圖形嗎?

      生:下面一個圖形是“○”。

      師:你是怎樣想出來的的呢?

      生:因為這幅圖形的排列順序是有規律的,每組都有三個圖形,前面兩個是圓,后面一個是三角,而且是按照這樣的規律重復地出項的,所以這個圖形應該是第三組的第二個圖形,當然是“圓形”。

      師:×××同學回答得非常好。

     。ń處熃又菔,讓學生猜出圖形)

      ⑵ 出示完第12個圖形,當學生猜出下面一個是“圓”時,出現了“……”。

      師:這個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后面有很多組前面兩個圓,后面一個三角,這樣的圖形。

      師:對的。也就是說,這幅圖形是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樣的圖形。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幅圖形中有多少組這樣的圖象呢?

      生:很多組,無數組。

     。ò鍟阂来尾粩嗟刂貜统霈F、無限)

      【采用從直觀到半抽象的方法去認識新的概念,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這一環節的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推理性邏輯思維能力!

      二、進行新課

      ㈠ 循環小數

      1、組織學生用豎式計算一道題(出示32÷6),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商有什么

      特點?

      生:我發現這道除法題除不盡,商總是重復出現“3”。

      師:為什么會重復出現“3”呢?

      生:因為余數重復出現“2”了,所以……。

      師:這么說,32÷6的商里有多少個“3”呢?

      生:有無數個“3”。

      師:既然是有無數個,可以怎樣表示呢?

      生:我認為可以用省略號表示無數個“3”。

      (板書:32÷3=5.33 ……)

      2、出示2.7÷11,讓學生除到商是五位小數時停筆。

      師:想一想,如果繼續除下去,商會怎樣?

      生:商里會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4”和“5”。

      師:你是怎么想出來的呢?

      生:因為余數重復出現“5”和“6”,所以商就會重復出現“4”和“5”。

      師:是不是這樣的情況呢?繼續除除看。

      師:誰能說出這道題的商。

      生:2.7÷11等于0.24545等等。

      師:“等等”用什么符號表示?能不能不寫省略號?為什么?

      生:不能不寫省略號。因為只有寫上省略號,才能表示商后面還有很多45。

      師:(出示下面一組題)能說出省略號表示的意思嗎?

      2÷9=0.222 ……

      5÷12=0.4166 ……

      9÷55=0.16363 ……

      【讓學生在嘗試練習中認識循環小數,引導學生發現當兩個數相除出現循環小數時商和余數的規律。這就重視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再學習。】

      3、概括。

      師:象這些小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循環小數”(板書課題)。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循環小數”?

      生:一個小數,幾個數字重復出現。

      生:一個小數,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

      生:一個小數,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

      【注:畫橫線部分,是教師逐步板書內容】

      師:你們認為哪些同學說的最好?最請同學們看看書上寫的與×××同學剛才說的還有什么不同?

      生:書上多了“小數部分”這幾個字。

      師:書上為什么要強調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呢?

      生:這就是說循環小數是從“小數部分”而不是從整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段地重復出現。

      4、判斷。

      師: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哪幾個數是循環小數?為什么?(小黑板出示)

      0.999 ……

      5.02727 ……

      6.416416 ……

      3.21212121

      3.1415926 ……

      0.547745 ……

      學生判斷后,教師組織討論。

      ⑴ 師:3.21212121師循環小數嗎?

      生:不是。

      師:小數部分的“21”這兩個數字不是依次重復出現三次嗎?為什么不是循環小數呢?

      生:雖然“21”重復地出現了三次,但沒有“不斷地”重復出現,所以它不是循環小數,它是有限小數。

      ⑵ 師:3.1415926 ……是無限小數嗎?

      生:是。

      師:是循環小數嗎?為什么?

      生:因為小數部分沒有出現一個或幾個相同的數字,所以……。

      ⑶ 師:在0.547745 ……這個小數中,“5”、“4”、“7”這三個數字已重復出現兩次,它是不是循環小數呢?為什么?

      生:雖然“5”、“4”、“7”這三個數字重復地出現,但沒有依次地重復出現,所以它也不是循環小數。

      【結合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加深學生認識循環小數。這種抽象的文字概念,學生并不能靠讀幾遍就理解的,要聯系實際,逐字逐句地討論它的意義!

      ㈡ 循環節

      師:(指板)“5.333 ……”中不斷重復出現的數字是哪一個?(3)

      在“0.24545 ……”中依次不斷出現的數字是哪幾個?”(4、5)在循環小數中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數字有個名字:我們把它叫做循環節。

      師:想一想,什么叫做循環節呢?請你找出以上判斷題中循環小數的循環節。(教師指數,學生回答)

      (當教師指第⑷小題時)

      生:這個數的循環節是“21”。

      師:對嗎?

      生:不對,因為這個數不是循環小數,所以它沒有循環節。

      師:對的,循環節只有在循環小數里才出現,如果不是循環小數也就沒有循環節。

     、 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1、講解。

      師:循環小數一般的寫法是把循環節寫出兩邊或者三遍,然后寫上省略號。

      不過這樣寫比較麻煩,簡便寫法是只寫出一個循環節,然后在循環節的首位和末位數字上各記一個小圓點,這個點叫做循環點。例如:0.245。讀作:零點二四五,四五循環。

      2、練習。

     、 寫出 5.33 ……的簡便寫法。

     、 寫出判斷題中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

      ㈣ 純循環小數和混循環小數

      1、引導

      師:比較一下:“3.67”和“3.267”這兩個循環小數的循環節的位置有什么不

      同?

      生:“3.67”的循環節是從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就開始的;而“3.267”的循環節不是從小數部分第一位開始的。

      師:這是兩種不同的循環小數,我們給它們分別起上名字,請看課本。

    【六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六年級的數學教案01-25

    六年級下數學教案01-08

    六年級上數學教案01-08

    六年級趣味數學教案01-13

    六年級人教版數學教案11-30

    六年級數學教案11-28

    六年級數學教案《比的應用》09-13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9

    【薦】六年級數學教案01-19

    六年級數學教案【熱門】01-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 |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五月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