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美術教案模板錦集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培養熱愛雕刻藝術的情感,以及創造力
2、學習泥柱雕刻知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掌握泥柱雕刻的方法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泥柱雕刻(一)
二、講授新課
1、說一說你知道的雕刻(柱形雕刻)
。1)小組討論
。2)交流發言
2、欣賞范作
師:從原始人的圖騰柱開始,柱形雕刻就是各民族常見的裝飾藝術。
。1)裝飾大門的浮雕柱
(2)北美印第安人木屋上的'圖騰柱
(3)公園里的卡通柱
(4)黎族的圖騰柱
。5)非洲古代木雕柱飾
。6)《彩陶器皿》畢加索
3、欣賞并討論例圖中的各類柱形雕刻作品,研究它們的表現形式,創作特色和不同風格。
。1)小組討論
。2)交流發言
4、學習制作泥柱雕刻
。1)用黏土做成空心或實心的泥柱
。2)例圖,在上面雕刻花紋和其他圖形,也可用泥條在泥柱上添加各種形象。
5、學生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可以小組進行合作
6、作業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畫出植樹時的感人情景。
2、培養學生的記憶、想象能力,發展形象思維,進一步提高繪畫表現力。
3、進行綠化祖國、美化環境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如何生動地表現出植樹時的感人場面。
教學難點:
植樹時的人物動態描繪及構圖處理。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兩幅、圖釘、幻燈機、投影片、錄音機及磁帶等。
學具:白紙、各種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人課題。
1、課前教師在教室四周擺些綠色植物。鈴聲響,學生人教室,感覺空氣特別清新。
2、教師按下錄音機,播放(百鳥爭鳴》的輕音樂。
3、播放音樂的.同時,打開兩幅森林掛圖,幻燈映出樹林燈片。
4、教師用輕柔的聲音導入課題:同學們,空氣清新,鳥語花香是因為有了枝繁葉茂的樹林。
現在正是陽春三月,我們不要錯過了這個植樹造林、綠化環境的好季節,我們國家還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畫一畫植樹時的感人場面好嗎?
板書課題:命題畫植樹
二、新授。
1、啟發回憶:
(1)同學們上星期到植物園開展了植樹活動,還記得當時的熱鬧場面嗎?
學生各抒己見,描述當時植樹的情景:
“有的扛樹苗、有的培土、有的澆水……除了你們小學生外,還有什么人也在植樹?”
學生記起還有大哥哥、大姐姐,特別是一部分省市領導同志也在那里植樹,大家都在為綠化祖國出一份力。
2、講解難點:
(1)植樹時的動態是怎樣的?請兩名同學上臺表演,教師在黑板上用簡筆人物畫速記。
。2)為生動地表現植樹時的感人情景,同學們最好將人物表現得更充分。比如:充分仔細地描繪人物的表情、服飾、發型等。教師打幻燈,提供一些具體的人物形象,同時,選擇黑板上的一個動態進行具體描繪。(板書:人物動態生動)
(3)欣賞第10頁的三幅學生作品:
教材左上圖描繪的是小朋友植樹時的熱鬧場面,人物動態各異,造型簡練,構圖飽滿。
右圖畫的是去植樹的情景,人物動態、表情生動,服飾描繪仔細,構圖有主有次,用色大膽。
下圖是一幅想象畫,主題是:"把綠色灑向地球",表達了作者綠化環境的美好愿望。
小結:要使畫面生動、耐看,除了注意人物形象的描繪外,還要特別注意構圖飽滿、完整,因此,可添畫周圍環境、植樹工具等,也可進行想象,表達自己綠化祖國的美好愿望。
板書:構圖飽滿完整
3、指導畫法:(教師繼續范畫)
(1)構思:可根據記憶進行描繪,也可根據平時的感受進行想象創作。
(2)構圖:先確定主體物的位置,合理安排人物及場景,注意人物之間的前后關系及內在聯系。
(3)描繪:具體、生動地表現人物形象及植樹場面。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視。
1、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感受,畫一幅表現植樹情景的命題畫,注意人物動態生動,場面熱鬧感人,可進行想象創作,工具材料不限。
2、教師行間指導。
四、作業展評。
1、學生將作業展示在黑板上,進行集體評議。
2、課堂小結。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1.教學目標:
。薄⒁龑W生體驗各種材料的不同效果。
。、引導學生嘗試用線材表現煙花。
3、指導學生學會安全的使用剪刀等工具。
2.教材簡析: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放煙花的情形,引領學生嘗試運用各種材料來表現煙花,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3.教學重、難點:1、點、線、面的應用。2、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煙花。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一張大紙、水彩筆、油畫棒、彩色鉛筆、水彩等。學生準備作業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4.教學活動過程:
一、引導階段:
1、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哪兒見過煙花,都有什么樣子的。
。、引導學生回憶煙花是如何升空的,用手勢表演一下煙花。(同時引導學生發現煙花升空后是從中間向外放射)
二、掌握、創作階段;
1、觀察書上煙花的照片,說說它們的形狀象什么?
2、請幾位同學到前面的大紙上,用油畫棒或水彩筆畫畫煙花。其他同學在自己桌子上用水彩筆或彩線擺出煙花的形狀。
。、煙花的形狀豐富多變,要如何變?教師在學生畫的煙花上進行再創作,有的加粗,有的線加長,有的線彎曲,線一多一密就成了面,讓學生領悟點、線、面的大小、長短、粗細等可以讓煙花的形狀發生各種變化。
4、教師將五、六支彩色鉛筆綁在一起花煙花,出現一種五彩斑斕的效果。鼓勵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表現特殊的繪畫效果,如:在彩紙上畫,用深色油畫棒涂滿底色后再用硬物刮畫等。
。、每兩個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設計的煙花與眾不同,可添加上人物、建筑物,增加節日的氣氛。
作業完成后,貼在教室的'墻上,互相評價、欣賞。
課后思考:除了繪畫,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來表現煙花?
6.課前準備:
教師:各種材料粘貼的煙花的作品。
學生:彩紙、絨線、塑料繩、紙搓繩、扣子、種子等,剪刀、膠水、色彩工具。
7.課堂教學
一、引導階段:
。薄⒊鍪居貌噬q線粘貼而成的煙花的畫,引導學生體會其美感。
2、請每一位帶了絨線的同學剪下一小段來送給老師,教師將其剪成一樣長短,貼在藍色的紙上做成漂亮的煙花。(這其實是演示粘貼煙花的步驟。)
。场⑿蕾p教師帶來的作品,請學生說說都有哪些不同材料制作的煙花。
二、發展階段;
。、引導學生說說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制作煙花?
2、將學生發現的可以制作煙花的材料歸一下類,如:
線狀的:絨線、塑料繩、紙搓繩等。
點狀的:扣子、種子等。
面狀的:彩紙等。
。、引導學生將彩紙剪成條或撕成小片,體會通過加工可以改造材料的性質。
。、舉一反三:還有哪些材料即可以是線狀的又可以是點狀或面狀的?
三、實踐階段:兩人合作,涂色做底或用彩紙做底子,用不同材料制作各種煙花。
四、收拾整理: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環境衛生。
課后拓展:請同學們思考,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材料可以來制作煙花。
札記:在制作煙花時,有一位同學用橡皮泥搓出了條和點來利用橡皮泥本身的粘性粘在本子上;還有一位同學將一張寬紙條一頭搓起,使其成為由線狀漸變為面狀的材料,組成的煙花獨具特色。我對學生的創造性感到驚訝,也深感自豪。同時反思自己:在設計教案時是不是太小看這些學生了?有沒有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呢?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第十五課 由小變大的畫
教學目標
1.告訴兒童并使之掌握一種有趣的圖畫方式,
2.豐富表現手段。
3.畫一副較有趣味的變大的畫,
4.獲得一次記憶與想象的訓練。
5.讓兒童在充滿情意的學習,
6.受到一次環境保護的教育。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幾個拆開的小紙盒。
教學重點
探究怎樣從小畫不斷拓展成一幅大畫。
教學難點
使已畫的.形象與未畫的內容相關連。
教學過程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目標
兒歌導入揭示課題引導學生認讀教材中的兒歌。引導學生學唱教材中的兒歌。
請學生先讀一讀兒歌再請學生歡快的唱一唱兒歌。激發快樂的學習情緒和興趣。
小組探究教授樣式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書中的范畫,設問“這樣的畫是怎樣變大的呢?”并教師小結。
教師小結:三種樣式:1.幾張小紙片的拼合變大。2.將大些的畫紙折小后從一小塊開始畫變大。3.從拆開的小紙盒反面的某一塊開始變大。
請小朋友來評析一下范畫:你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學生小組自主觀察教材中的范圖。學生分析比較后匯報分析結果。
學生分組認真學習三種不同的樣式并說說自己學習的感受。學習完三種樣式后學生看范圖說說自己的感受。
了解從小畫變大的方法。
了解熟悉拼合的樣式。
大膽設想自主創作
教師明確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
2.用接龍的方法
3.每一位同學在紙盒上續畫一幅小畫
4.最后變成一幅內容有關連的大畫
5.內容自定
6.要具有一定的創意和想象。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大膽設想并按照要求進行活動。練習鞏固由小變大的作畫方法,增強拓展思維能力。
總結評價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教材中學到的方法和自己探索得到的方法。作品展示。學生總結自主創作活動探索的方法并展示自己小組完成的作品。反饋教學情況為教師教學反思作準備。
教學后記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總課時數:1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會讓人產生冷暖的聯想。本課以直觀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冷暖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色彩的情緒。并激發學生在色彩創作中有意識的運用冷色和暖色創造不同的畫面效果。
課型:造型·表現
欣賞·評述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冷色與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礎知識。
2、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3、激發學生熱愛美術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學難點:
知道冷、暖色調各有哪些顏色。
教學準備:
投影儀、名家作品、水彩筆、油畫棒、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談話:“色彩給人的`聯想”
紅、黃、橙使你聯想到什么?(火焰、太陽火熱熱、溫暖的景色、物體)
藍、綠、紫使你聯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霧等 ;寧靜、寒冷的場面)
小結:不同的色彩會給人不同的感受和聯想。
2、欣賞名家作品,了解畫家的用冷色與暖色表現的豐富畫以及表達心中不同的內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線條及色塊表現畫面,表達內心的豐富情感。
二、創作階段:
提出作畫要求:
A、用線描或色塊作畫表現畫面。
B、畫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體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學生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4、展示作品,引導評價。
5、教師總結,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后記:
學生在三年級時對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節課的難點較快突破。在作畫時畫面表現的冷色調,暖色調相對比較明確。有關色彩的冷暖不是絕對的,我們要置于一個大的環境中來進行對比和分析。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是否了解掌握各種身邊常見的物體,熟練的運用“加”“減”的方法,根據想象和變化,創造出藝術作品;整個教學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造型藝術的興趣。教學中以學生獨立思考,共同探討,觀察嘗試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
教學目標:
1.情意領域:通過欣賞各種形象加以聯想而創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導學生對組合造型藝術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培養學生發現美,表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2.認知領域:將身邊的物品進行想象、變化,并嘗試繪制完成不同的藝術作品。
3.操作領域:根據身邊的物品,進行想象和變化,創作藝術作品。
課前準備:
1.課前教師準備一些根據不同物品變化出來的美術形象和作品。
2.教師和學生在課前收集藝術家對形象進行變化的創作作品。
3.《西游記》片段以及課件、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欣賞與分析)
情趣導入,贈送禮品(展示課件):欣賞動畫片《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大戰二郎神的部分片段,讓學生感受到變幻無窮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喜歡老師給你們準備的禮物嗎?喜歡動畫片中的孫悟空嗎?為什么?想有孫悟空變幻無窮的本領嗎?那我們就來學習第14課吧!
課件出示課題《變幻無窮的形象》
二、講授新課(觀察與嘗試)
觀察:學生觀察課本上范圖
課件展示書本優秀圖片,師生共同思考和討論。
欣賞時思考3個問題:
a.物體本身是什么?
B.物體變成了什么?
C.用什么方法變幻?
2.觀察:教師準備的范圖
拖鞋(貼在黑板上)
這是什么?你能聯想到什么?怎么使它變幻呢?
學生討論回答。
大家看(貼在黑板上),這是什么?
你能想到嗎?
學生討論回答,怎么變并運用了什么方法?老師總結歸納。
掃帚(貼在黑板上)
現在我們變換一個角度,大家看這張作品是由什么變幻出來的?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總結歸納。并出示掃帚最原始圖片。
同學們,還可以嘗試不同的角度變幻呢!你們都能想到嗎?
剛剛我們在欣賞作品之前老師有交代欣賞時思考3個問題,前面2個問題在我們欣賞的同時就已經解決了,現在我們要仔細的思考,運用什么方法可以變換物體的形象呢?大家想一想!暢所欲言,鼓勵同學們、同桌之間大膽、積極的互相討論、交流!選出幾位學生代表發言。
師生討論、交流,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耐心的`引導和提醒,總結出方法:
a.形狀聯想
b.形狀改變(加一加、減一減,通過點、線、面)
c.色彩改變(水彩筆、油畫棒)
這也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欣賞:優秀的變幻作品
老師這還有許多優秀的變幻作品呢!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觀察欣賞藝術家創作的各種圖片和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造型藝術。
了解各種圖形的變幻過程和方法,學習京劇臉譜的相關知識。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先想到才會做到,再次鞏固學習重點。
三、布置作業(實踐與操作)
。ㄕn件展示作業圖樣、播放輕音樂)
圖形王國要舉行一個變變變的“選美”大賽,有10個小伙伴正焦急的等待著大家的幫忙,來!我們來為它們設計設計!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想象,幫助你最喜歡的一個小伙伴進行富有創意的加工美化,讓它變換出奇妙、獨特的形象來!
比一比,看看誰變幻的形象最美!
作業要求:
1.嘗試:大膽想象、創造,試著用各種形象變化出其他的造型。
2.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變幻出來的造型最多,最美。
3.教師巡回指導,及時表揚好的作品。
四、評價與反思
1.自己評,把你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2.互相評,誰的作品最有趣。
3.你最喜歡誰的作品,說說他作品的優點和你給他的建議。
五、延伸與拓展
課件展示藝術作品,欣賞變幻的魅力。
生活中有許多許多藝術作品,都是身邊經?梢砸姷降奈锲吠ㄟ^想象變化創作出來的,請同學們用你們善于觀察的眼睛去找一找,看一看,你將會有更多的發現、更大的收獲,原來生活能給我我們帶來這么多的美好和驚喜!
六.宣布下課!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課題:裝飾人型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設計 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欲望,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2、鍛煉動手能力,學習裝飾人型的基本技巧,充分利用“廢棄物”,學習組合粘貼、色彩配置等手法。
教學重難點:
1、人物的制作、裝飾等一系列工藝技巧。
2、對“廢棄物”的巧妙利用及獨特的設計。
教具學具:各種廢棄物,彩紙、布頭、剪刀、膠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導入:在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
2、賞析作品:
師:瞧,這些生動有趣的裝飾人型,神態各異,第8頁左上圖那個穿著背帶褲的小伙子,仰頭大笑,一副得意瀟灑的神氣,旁邊那位少女卻低頭害羞,似乎在說:“別笑了,多難為情。”右上圖兩個像在演小品的滑稽人,一個挺著胖胖的肚子,撅著厚嘴唇,眨著小眼睛,穿著大花袍子,十分可愛;另一個正在演講,激動的'頭發都豎了起來。
3、分析作品材料
師:同學們仔細看看,這些有趣的人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結:是用各種不同形狀的瓶子做身體,蛋殼、藥丸殼或乒乓球做頭,配有各種布頭、彩紙、毛線、糖紙進行裝飾制作而成。
4、制作方法與步驟:
。1)構思
。2)組合
(3)裝飾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剪紙的方法和步驟。本課學習剪動物,重點學會用剪紙剪動物。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運用簡單的手法剪出動物,學會用剪紙裝飾紋裝飾動物。
3、情感與態度目標: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動物,激發學生對剪紙興趣。進一步提高對形式美的認識和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去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教學重點:了解并掌握動物的剪紙方法。
教學難點:外形設計。
教具準備:
示范作品、各種規格的彩色紙、剪刀、刻刀和膠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2’)[通過這個導入,揭題]
師:上課前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觀賞一小段動畫片(1分29秒)
師:說說這段動畫片和你們以前看過的有什么不同呢?
學:里面的人物和動物都是用紙剪出來的……
師:嗯,說的真不錯,今天我們要上課的內容就和剪紙有關,叫做《剪紙貼花》。
二、講授新課(12’)
[通過這個直觀欣賞環節,讓學生感受剪紙貼花的表現方式以及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生活中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剪紙?
學:
師: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剪紙,在中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差不多是和造紙術同時出現的。主要有人物,花卉、草蟲魚獸,以及一些吉詳諧音的物象,洋溢著歡快,健康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師:剪紙和繪畫有哪些不同呢?工具、技法、形象。
師:你們知道這些剪紙都代表著什么寓意嗎?出示作品。
學:
師:說的真不錯。所有的圖案都有吉祥的寓意。相傳剪紙最早是因為古代有一只叫夕的怪獸,專門偷吃農民的糧食。后來有位婆婆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栗,落荒而逃。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驅趕走了這只怪獸。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
那是不是所有的剪紙都是紅色的呢?在陜西就有一位庫淑蘭奶奶,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個夢幻多姿的世界。(出示剪紙作品)
師:看到庫淑蘭奶奶的剪紙作品,你有什么想說的?題材,造型,色彩。
學:
師:你知道庫奶奶是怎么樣做出來的嗎?誰來猜一猜?
學:
師:先剪出外形再貼花裝飾。
師:生活中同學們見過各種各樣的動物吧,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喜歡的動物嗎?
師:貓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出示圖片)
師:每只動物都有不同的形狀、色彩,它的花紋就是由不同的裝飾紋組成。
這節課我們就利用動物進行剪紙創作。
學:第一步我們先該做什么呢?
學:剪出外形。
師:老師這有個剪好的`外形,能看出來是什么嗎?
學:是只大公雞。
師:你們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學:有雞冠,大大的尾巴
師:大公雞的身體結構有什么特點呢?
頭部:橢圓形,有山形雞冠
身體:長長的,有羽毛
尾巴:彎彎的,色彩很豐富
腳:有力的
是的,當我們在剪外形時應抓住特征,讓別人一看就知道你剪了什么。
師:如何讓這只大公雞更威風呢?
學:剪些花紋貼在大公雞身上
師:老師這也準備了些花紋,要怎樣拼貼、組合才可以讓大公雞變漂亮,誰來試試!
學:我來……
師:別急,老師這還有一張,再請個同學上來試試。
點評[師生互動]兩位同學都貼的真不錯。
[通過三個連續問,讓學生明白剪紙貼花和畫畫一樣也可以是有場景的,并且從生活中找題材]
師:因為運用的花紋不同,拼貼、組合的方法也會不同,所以兩大公雞各有各的美,F在請大家再想一想,她可能在哪?再做什么?周圍又有些什么?
學:……(學生說,我也同時剪出來,并進行組合)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誰來說說看
學:……
師:是的,想法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畫面,雖然這幅作品的主角是大公雞,但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題材,你們看(課件播放)
師: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讓我們先小組討論下你們要剪的題材,然后剪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大家動起來吧!
學:開始制作 (20’)
三、評價 (4’)
師:恩,大家作品都做的差不多了,請做好的同學貼在合適的位置,F在我這有三個獎項,請大家來評評看 [最佳創意獎、最佳制作獎、最佳色彩搭配獎]同學們的作品都非常不錯
四、拓展延伸 (1’)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光是很多的題材可以用剪紙貼花的方式來表現,還有很多不同質地的紙張也可以用來進行剪紙貼花呢。比如舊掛歷,包裝紙等,希望同學們回去后都可以進行嘗試。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一、教 材 分 析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下冊:09課 文具小管家
現代工商業對產品的包裝十分重視,文具小管家幾乎到處都可見到色彩絢麗、工藝考究、造型優美的廢棄商品包裝。本課的設計就以此為教學媒材,文具小管家引導學生將這些廢棄物作為材料,輔之以其他附屬材料,運用剪切、粘貼、捆綁等簡易的工藝加工手段,制作成為一件漂亮又實用的工藝作品——“文具小管家”,用以收集、整理自己的書、筆、尺、剪刀等學習用具,使學習活動更輕松而有趣。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下冊:09課 文具小管家
商品包裝可謂五花八門,就材質而言有紙材、塑料、泡沫、金屬、玻璃等,就形式而言有盒、筒、罐、袋、瓶等,有目的地選取材料對本課而言十分重要。教師課前可布置學生進行材料的收集,收集時要考慮自己學習用具的大小、長短、性能等,如紙盒不宜過大或過小,盛放毛筆或水彩筆則最好選用不滲水的玻璃、塑料制品……
材料的質地決定加工手段的選取,教材中以塑性強的紙盒材料為主呈現了教學內容,根據學具的大小、長短有目的地將大小不[分析]教材分析
一、或橫或豎的紙盒裁剪成長短不等的形狀,要充分運用紙盒的不同的長、寬、高,用雙面膠等將紙盒組合固定。在固定時注意紙盒間的組合要有美感,把握立體物組合造型的形式美法則,從中滲透設計意識,誘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作品完成后,教師可鼓勵做得快的學生進行裝飾,紋飾可表現為抽象圖形,也可表現為具體的形狀,制作得較慢的學生保持紙盒本身的裝飾色彩,呈現原汁原味的情趣亦可。 小學美術教案三年級下冊:09課 文具小管家
教材中還呈現出一些其他材料制作的“文具小管家”,造型、風格、作用各異,選材與制作方法、裝飾手段也各異。如:竹筷捆綁而成的筆簾、紙繩纏繞的金屬筆筒等都各具特色,方法都不難掌握,關鍵在于選材的恰當與構思的巧妙,教師可從選材與構思上予以啟發,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制作出一兩件可愛的實用的作品來。
作品完成后,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學具放入制作好的“文具小管家”中,讓不同的學具各就各位,整理桌面,讓學生相互參觀評價誰的文具擺放有序,誰的桌面干凈整潔,體驗參與美化生活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 學 目 標
*以紙材為主,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手法設計制作漂亮又實用的文具小管家。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因材施藝的設計造型能力。
*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感受創造美的樂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 學 設 計
本課的教學可以體驗發現——交流評析——創作表現——活動體驗——欣賞拓展為學習途徑,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掌握制作文具小管家的基本要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制作的欲望,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
教學過程的安排可設立如下程序:
。. 教師將各類學具和紙盒制作的文具小管家無序堆放在桌面,引導學生上臺有序擺放,了解文具小管家的作用和特點,引出課題。
。. 引導欣賞范作,師生相互交流評析,幫助學生了解文具小管家的制作方法,知曉設計構思——裁剪——黏合裝飾的基本制作步驟。
。.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取所需的紙盒進行創作表現,并根據完成的速度、個人的喜好,適當地進行裝飾,以增強文具小管家的裝飾效果。
4. 開展賞析評議的教學活動,清理桌面,讓學生將自己的學具收入文具小管家中。從設計的合理性、造型的精美度、制作的精致度等方面自評、互評、師評作品。
。. 出示一些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文具小管家作品,激發學生課余再創作的熱情,將課內的創作學習延至課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雙手打扮生活。
上述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可以根據學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教師也可將第五個程序作為一個獨立的活動展開,根據不同材料的不同特質、不同形狀運用不同的工具制作方法制作成其他漂亮又實用的文具。
作業要求:運用各種材料制作一個“文具小管家”,并讓你的文具在“文具小管家”中各就各位。
四、教 學 建 議
*根據當地資源情況,教師應事先通知學生收集材料備用,并應作出相應的提示,如:材料的質地、規格、數量以及與之配套的工具。
*教師呈現的范品,力求精美而實用,教師在引導學生交流評析時應依此作必要的講解。如選材的`動機、材料的運用、組拼的方法等,使學生感悟更加真切、具體、深刻。
*本課也可分為兩課進行,教師可根據學情自行調整。
。ê 娟)
[教案]柳州市公園路小學董國靜老師的教案
教學目標:
1、以紙才為主,運用多種材料、多種手法設計制作漂亮又實用的文具小管家。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進學生因材施藝的設計造型能力。
3、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感受創造美的樂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選用適合的材料進行制作精美的“文具小管家”。
2、體驗參與美化生活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帶工具情況
二、 體驗發現
1、“在上課前我們來搞個小比賽,要求把一些擺放凌亂的文具整齊的放到這個漂亮的“文具小管家”里,比比誰在最短的時間里能把它做好!
2、引導學生上臺有序擺放,了解文具小管家的作用和特點,引出課題。
三、 交流評析
1、請同學欣賞書上的文具小管家,選出一個你最喜歡的來分析它的制作方法。
2、集體交流文具小管家的制作方法。
3、“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制作文具小管家?”
四、活動體驗
1、“請你利用帶的材料構思并制作出自己的文具小管家。
2、教師巡回指導。
五、欣賞拓展
1、請學生把文具放入制作好的文具小管家里。
2、師生共評(引導學生從設計的合理性、造型的精美度、制作的精致程度等方面評價)
3、出示一些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文具小管家作品,激發學生課余再創造的熱情,將課內的創作學習延至課外,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雙手打扮生活。
小學美術教案 篇10
1、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參觀、欣賞,讓學生了解穿編工藝的材料、工具和特點,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審美意識和審美習慣。
。2)操作目標:選用適合的材料,大膽地將自己設計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編方法”表現出來。
。3)情感目標: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藝術活動的樂趣和審美意趣,養成主動探求與創造的良好習慣。
2、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了解穿編物品的一些簡單制作方法,體驗中國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對祖國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運用適合的材料及“穿編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創意的作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建議課時:
1~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電腦課件、穿編材料、制作工具。
學生準備:
穿編材料、制作工具。
教學思路: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與中隊活動相結合,帶學生到穿編手工藝廠參觀,第二課時進行設計制作。
參觀活動:
帶領學生到穿編手工藝廠參觀,讓學生親身體驗現場制作的氣氛,并與穿編藝人進行交談,感受中國穿編藝術的博大精深。
談談感受:
回校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談談參觀后感受,說說自己對穿編藝術有了哪些了解。
拆編游戲:
全班以4人小組的形式玩拆編游戲。游戲要求(拆前仔細觀察穿編物由哪幾部分組成,小組成員可以進行分工合作,仔細揣摩各種各樣的穿編方法,并做好記錄,組裝時細心謹慎,小組成員要配合好,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拆編得又快又好。)教師對游戲結果進行簡單的評述。
圖片欣賞:
教師播放電腦課件,學生欣賞有關穿編物品的圖片。
同桌討論:
看了這么多穿編的圖片后,說說你準備穿編什么。
教師演示:
教師用紙條進行穿編演示。
用鉛筆畫底稿。
用刀刻出橫的或豎的小口子。
剪下比小口子略窄的.紙條。用紙條上下穿編。
用手指將穿好的紙條向上挑起形成弓狀,再將紙條兩頭工紙的反面固定,一幅漂亮的作品呈現在我們面前了。
學生制作:
以同桌合作的形式,用彩色蠟光紙、雜志封面等材料進行穿編練習,可以模仿例做,也可自己創造方法做。
交流與評價:
以“穿編博覽會”的形式展示作業,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么?
課后拓展:
回家后尋找一下身邊的穿編物。
閱讀一本有關穿編的書籍。
上網查詢一些有關穿編的資料。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01-04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6-01
小學美術學期教案06-09
【推薦】小學美術教案11-04
【精】小學美術教案11-03
小學美術教案【熱】11-06
小學美術教案【薦】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