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法國號》音樂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法國號》音樂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國號》音樂教案 1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
2、音樂知識:法國號 四三拍
教學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并學會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2、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字——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練習,掌握三四拍的強弱規律。
教學重點:用富有彈性以及充滿熱情,自信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感受表現三拍子的強弱
教學過程:
一、音樂律動《我是小小音樂家》
(學生隨音樂邊歌邊舞)
二、感受《法國號》旋律
1、認識“法國號”
熟悉認識了解外形、音色、名字由來。
2、聆聽圓號演奏的《法國號》,初次感受三拍子的韻律
3、感知三拍子
a、介紹三拍子,表現強弱
b、用表示強弱的動作給音樂伴奏(學生欣賞伴奏)
c、學習舞步
引導學生用身體來感受三拍子的強弱
三、學習歌曲
1. 教師隨音樂范唱歌詞,學生談感受
2、加聲勢手勢再次整體欣賞歌曲
3、按節奏朗讀歌詞
4、跟琴輕聲慢速哼唱
5、難點解難
嗡巴巴的表現 最后一句的處理
6、跟琴連唱歌曲,糾正不足
7、原速演唱
四、表現歌曲
1、分角色演唱
2、學生領唱其他學生伴唱
3、綜合角色連唱
(以不同的演唱形式感知三拍子的.韻律)
4、歌表演
學生隨音樂邊歌邊舞
五、聆聽比較不同速度的《法國號》,感受體驗情緒的變化
1、快板(華爾茲版)的法國號
2、慢板(搖籃版)的法國號
(感知對比體驗)
小結:速度的變化帶來不同的情緒。
3、有感情地演唱原版《法國號》。
六、拓展欣賞《那不勒斯舞曲》
1、完整欣賞,隨老師劃出旋律線
2、再次欣賞一遍
師:站起來,我們再次欣賞一遍歌曲,伸出你的右手劃出你的感覺。
七、結束
師:我們的小音樂家們,最后,讓我們唱起法國號,結束我們今天快樂的音樂之旅吧!
(播放《法國號》)
《法國號》音樂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通過背唱、做律動等活動,使學生順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節奏。
2.通過使用自制樂器為同學的演唱伴奏,培養音樂節奏感和協作、配合的.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
1.學生共同復習演唱《法國號》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學生自己邊唱邊表現四三拍強弱變化的聲勢。
3.學習簡單的舞蹈律動,加深對四三拍節拍的感受與體驗。
(1)教師完整示范。
(2)教師分解示范,學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國號》的錄音,學生自己做舞蹈律動。
二、學習用自制的樂器伴奏。
1.看看教材中小朋友做的小樂器,用手邊的材料試著做一做。
2.學生展示自制的打擊樂器,并做簡單介紹。
3.教師對學生的自制樂器做簡單評價。
4.請學生按樂器類型分組站立,進行練習。
5.嘗試配合演唱和伴奏《法國號》。
三、課堂小結。
《法國號》音樂教案 3
一、教學思路
《法國號》是蘇少版小學音樂第四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首一段體的優美抒情歌曲,3/4拍,曲調流暢而又抒情,豐富的旋律表達了作者對法國號的喜愛。歌曲前三個樂句比較舒緩,此段音區低而深沉,其中第一、第二樂句的旋律走向大致相同,平穩而不單調,仿佛法國號那低沉的聲音在慢慢訴說;第一、第三旋律完全一樣,歌詞也完全相同,似問卻又在強調“嗡巴巴”的聲音,讓人印象更深刻;最后一句旋律稍有點高亢和激昂,非常自豪的告訴所有人“那就是我的法國號”。在教學本課時,我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盡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因此我的教法中體現:
(1)審美體驗價值;
(2)音樂中加強群體意識;
(3)變難為易的教學手段。
充分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分組合作、質疑探究來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體驗與感悟音樂的過程。因此我的教學目標是:
1、能跟隨教師給的2/4節奏進行模仿練習,并在此基礎上模仿3/4的節奏。
2、學唱歌曲《法國號》,認識法國號,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并感受其音色。
3、在歌曲學會的基礎上,進行鞏固學習。
三、關鍵處的處理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認為本課是以唱歌為主的音樂課,重點是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把握三拍子節奏,表現出歌曲的優美、抒情。在這個環節,我采取教師語言描述創設情境,學生想象美麗景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用柔美的聲音演唱;另外利用游戲的形式,在2/4的基礎上練習節奏,再練習3/4節奏,這一難點解決并消化,讓它變成一個輕松的可以一筆帶過的.東西。
四、教學過程
(一)節奏練習:
1、組織教學:聽動畫片主題曲《巴啦啦小魔仙》,邊做律動邊進教室,通過律動感受音樂課愉悅的氣氛,并運用形體的動作增強學生的快樂情緒。
2、導課:師生自我介紹,教師用特別的方式介紹自己,讓學生也模仿教師的樣子介紹自己,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親和力。這一環節是利用孩子們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并加以及時的表揚、鼓勵。
3、節奏游戲,興趣引路:在教唱《法國號》一課之前,提出問題:“你能模仿老師的聲音和動作,然后完整地表現出來嗎?”一開始先用2/4拍節奏的游戲抓住他們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教師通過演示和指導告訴學生,玩這個游戲必須注意“保持同樣的速度和節拍”。在游戲進行的非常順利的情況下,教師再引導學生練習3/4節奏的練習,然后播放《法國號》的旋律,教師帶領學生將節奏融入歌曲旋律當中,將這節課的重點提出來用玩游戲的方式來消化它。
(二)教學過程:
1、完整聆聽歌曲:播放歌曲范唱,讓學生對歌曲《法國號》有個初步印象。
2、教師范唱歌曲,學生用手拍打3/4節奏:這一環節是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并通過打節奏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節奏的連貫。
3、按節奏讀歌詞:基于剛才教師范唱學生打節奏的基礎,這一環節學生可以自己試著按節奏讀歌詞了,這樣從易到難逐步將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使學習效果更具有實效。
4、師彈琴教學生唱歌曲《法國號》:在教唱過程中請學生思考兩個問題,第一:歌曲一、二兩句的音高有什么變化?第二:歌曲當中哪兩排樂句是相同的?邊解決邊多模唱這兩個問題的歌詞,因為歌曲很短小,只有四排樂句,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歌曲也就差不多學會了。
5、認識“法國號”,了解其音色及吹奏動作,并介紹其他的家族成員:這一環節教師為學生解決了個“隱形”問題,唱到現在,究竟什么是“法國號”呢?在這里教師不僅要向學生介紹法國號,還要讓學生聽聽法國號的音色,做做法國號吹奏的動作,然后再向學生介紹同系列的號,如長號、小號、中音號等等,讓學生知道“法國號”的另外幾個家族成員,對吹管樂器有個初步了解。
6、跟隨琴聲,完整的唱歌曲:演唱的過程中注意情感的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最后按處理將歌曲完整的帶有情感的演唱。
(三)拓展練習:
教師師將另一種樂器的聲音加入歌詞當中唱,請學生接最后一句,回答出樂器的名稱。這一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根據教師對歌曲的改編,學生思考樂器的名稱,思考過程中學生大腦進行了開發性思維,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你還可以將哪種樂器的聲音放到歌曲當中唱呢?”這一問題,帶領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四)舞蹈中結束:
律動:請同學們跟隨老師踏著三拍子的舞步走出教室,結束本課。
本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為課堂帶來了活力,注入了生機,彌補了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以直觀的美感享受。
這就是我對本課的粗淺認識,有不當之處還請各位領導和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五、課后反思
在《法國號》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盡量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動、學、試、拍等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輕松的掌握課堂知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拓展練習”這一環節可能設計的稍有難度,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互動時完成的不夠理想。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孩子快樂起來,更要讓孩子沒有負擔的快樂,應該化難為易,為孩子制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
《法國號》音樂教案 4
教學目標:
1、能夠用連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認識四三拍,并能用符合四三拍強弱規律的聲勢動作參與音樂表現。
2、能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教學重點:
1、感知圓舞曲的風格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2、了解法國號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1、對最后一句音準的把握。
2、用富有彈性、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電子琴、卡片、自制小樂器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師):我們來唱歌,(生):我們來唱歌
一、游戲導入---聽一聽(聽辨音的強弱)
1、導語:快樂的音樂課又開始了,今天呢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樣樂器,瞧,這是什么樂器啊。(出示鼓)
生:
師: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敲一敲這面鼓,誰來感受一下。
2、師敲鼓,學生比較兩次鼓聲異同。
3、聽一聽,做一做(聽到強的聲音出示表示強音的卡片,聽到弱的聲音出示表示弱音的卡片。全體同學跟著老師的鼓聲做相應的聲勢動作)
4、板書課題:法國號
3/4強弱弱
二、初步聆聽歌曲(添加聲音功能)
1、初次聆聽歌曲,學生隨音樂用聲勢來表現四三拍的強弱規律。
2、再次聆聽歌曲,設計你喜歡的動作表示這首歌曲的強弱規律。(教師引導學生用拍手、拍腿、拍肩等動作來表現。)
3、讀一讀,有節奏的讀歌詞
4、介紹樂器——法國號的有關知識
師:法國號不僅是一首歌的名字,它還是一種樂器,今天老師把這件樂器帶來了,(出示法國號的圖片)大家知道這是一件什么樂器呢?
(白板功能:屏幕遮擋、文字淡出)
生:
5、師簡介法國號:它的形狀是圓形的,所以還有一個名字叫“圓號”。由于法國人對它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所以又叫“法國號”。它的材質是銅,所以屬于西洋的銅管樂器。它的演奏姿勢是這樣的(邊說邊演奏動作)它是唯一一種用左手演奏的樂器,右手放進喇叭口里。
6、師:同學們,大家想不想聽一聽聽法國號的音色到底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欣賞法國號演奏視頻。希望大家仔細地聽,注意聽它的音色是怎樣的?(視頻鏈接功能)
7、聽完后提問:它的音色是怎樣的?(低沉,很圓潤)
師總結:同學們的小耳朵真靈,法國號的音色是圓潤優美的。
師提醒學生觀察法國號演奏姿勢,說明作用一是支撐號身,二是能讓音色更柔和一些。
8、再次聆聽音樂,模仿法國號演奏姿勢為歌曲伴奏。
三、學唱歌曲。
1、跟琴學唱歌曲。
師:剛才我們聽的樂曲是法國萊茵河的民歌,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它優美的旋律。
提示:唱的時候要注意音準,要用柔和的聲音演唱。
課件出示歌譜,學生跟琴演唱。
思考:其中反復出現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聲音?
學生:“嗡”好象模仿的'是法國號的低音區,唱的重一點、聲音很低沉,飽滿。“巴巴”就好象是模仿法國號的高音區,要唱得明亮一點。”
請男生唱“嗡”,女生唱“巴巴”。
教師:“誰在唱歌?”“每天這樣。”要怎樣唱?還能唱得有彈性嗎。
老師:“嗡巴巴”是唱得連貫還是要有彈性呢?
學生自己嘗試,總結:要唱得有彈性,有強有弱,有韻律。
2、跟琴分組演唱,男生組唱“嗡”,女生組唱“巴巴”.
3、跟琴完整演唱歌曲,要求用富有彈性、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
4、學唱歌譜,解決難點。
(1)跟琴學唱歌譜
(2)師:觀察一下譜子,哪一樂句音的變化最多?
生:
師:老師再彈一遍,聽一聽這句的旋律有什么特別的?
教師彈琴,學生聽一聽第4句的旋律特點。
學生再次跟琴集體唱一遍第四句。注意音準和強弱規律。
(3)畫一畫——聽音樂畫旋律線
課件顯示旋律線走向加深印象。
總結:像水波紋一樣。
提問:怎樣唱才能體現水波蕩漾的感覺?提示:借鑒強弱的規律。
5、完整地演唱歌曲。(啟發、提示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四、歌曲演繹:
用打擊樂器、(自制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用手鼓打強拍,其他打擊樂打弱拍,為歌曲伴奏。
教師:同學們打得節奏很整齊,像樂隊一樣。我們跟著伴奏,大家邊唱旋律邊用打擊樂伴奏,去參加快樂的音樂會。
五、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啊?
生1:
生2:
老師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刻,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熱愛音樂。
《法國號》音樂教案 5
教學目標:
1、能用流暢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法國號》。
2、認識法國號,并能認識辨別一些銅管樂器。
3、通過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學重點:
1、用連音、斷音的演唱形式表現《法國號》。
2、感知圓舞曲的風格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教學難點:
1、對歌曲最后一句三度音程、五度音程的音準。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是什么嗎?(出示課件:小螺號)那么吹起小螺號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同學們模仿得可真像!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小螺號的故事。
通過視頻,直觀感受法國號: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它的聲音?
同學們,法國號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
二、新課教授
1、初聽歌曲,律動感受歌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法國號嗎?法國的.人們也很喜歡它,還為它寫了一首歌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請注意,有兩個問題,請同學們幫老師從歌曲中找一找,歌曲的情緒和節奏。
(出示課件:強弱弱,用聲勢表示)
2、 再次聆聽歌曲,并結合四三拍的聲勢感受歌曲的節拍。
3、 教師范唱歌曲
4、 生模唱歌曲旋律
5、 朗讀歌詞
6、 學唱歌曲
7、解決重難點:斷音和連音,一字兩音
8、完整演唱歌曲,加入旋律線,體會斷音和連音的區別。
9、課件出示法國號的演奏姿勢,鼓勵學生為歌曲編配動作。
師:原來它的演奏姿勢是這樣的(邊說邊演奏動作)它是唯一一種用左手演奏的樂器,右手放進喇叭里。一是支撐號身,二是能讓音色更柔和一些。同學們你們都學會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
三、創編
師:同學們,說到這里老師也想要夸一夸我的好伙伴了,老師可是每堂課都帶著它,它是老師最最得力的小助手,它是誰啊?你來聽!
叮當當,電子琴
你們的樂器小伙伴都是誰呢?誰來說一說。
四、拓展
體驗圓舞曲的動作
師:之前我們說4/3拍的節奏是強弱弱,你們知道嗎?這是典型的圓舞曲的節奏。(出示課件,圓舞曲的概念)
五、小結:
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我們今天的音樂課就要結束了,這堂課我們不僅認識了法國號,還一起載歌載舞夸了夸我們的樂器好朋友,真的很開心。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后能夠認識并學習更多的樂器,成為一名小小音樂家。
《法國號》音樂教案 6
設計理念: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地位。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探索歌曲教學新模式。
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創造。能自信的演唱,表達自己的情感。通過音樂活動,讓學生感受“小音樂家”的`感覺。通過創造活動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教學程序:
一、體驗,初步感受歌曲旋律視聽結合,邊觀看動畫片邊聽歌曲旋律。再次聽音樂并表演。
第三次感受音樂,創造有趣的聲音(如:di 、 lu、 heng、 a 、 la……)模唱和表演。
二、初步接觸難點旋律
教師分兩次演奏歌曲的難點旋律,同時學生聽辨電子琴中的兩種音色(笛子、鋼琴)。模仿笛子、鋼琴的聲音與演奏姿態,模唱歌曲的難點旋律,解決難點。
三、模仿活動
看樂器圖片(鼓、小提琴、鋼琴、二胡)。分別模仿這四種樂器的聲音與演奏姿態,將教師唱出的唱名(歌曲曲譜)用樂器的聲音模唱出來,并模仿樂器的演奏姿態。
四、導入課題――法國號
1、出示樂器“法國號”圖片,介紹樂器法國號的有關知識。
2、觀看法國號演奏片段。
五、歌曲學唱
1、學生間互教互學,學習歌曲。
2、畫圖譜,鞏固難點旋律
3、有感情的表演歌曲。
六、編詞游戲
1、小組合作,改編、創編歌詞。
2、匯報表演,及時評價。
點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節音樂課的設計充滿了趣味性,教師勇于打破以往的教學框架,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能深刻理解消化新課標中倡導的新理念,結合課標設計了這節很有新意的音樂課。設計中突出了學科的特點,能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音樂實踐,鼓勵學生大膽創造。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以體驗―模仿―參與―創造,四大環節為線索展開教學,運用多種靈活的方法,學會歌曲。
“難點解決”設計的巧妙,自然。歌曲教學鋪墊的恰到好處,既實實在在,又豪無雕琢之感,取得了效好的教學效果。
《法國號》音樂教案 7
設計理念:
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思維。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地位。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探索歌曲教學新模式。
教學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并學習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并能用打擊樂器豐富歌曲的表現力。
2、能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演奏和律動,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4、通過創造活動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2、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感受不同情緒的《法國號》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3、聽樂器音響,改編歌曲。
4、了解法國號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
1、用連音、斷音的演唱形式表現《法國號》。
2、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感受不同情緒的《法國號》。
3、了解法國號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1、對最后一句音準的把握。
2、用富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法國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鋼琴。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一樣樂器,它是什么呀?(出示“鼓”)
A、學生敲,看誰能敲得不一樣。
B、老師敲,跟小朋友敲得有什么不一樣?
2、聽聲音的強弱
3、比一比誰的耳朵靈
A、聽到強的鼓聲拍手,弱的鼓聲拍腿
B、反過來拍
C、變化地敲,變化拍手方式
D、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拍
4、律動(歌曲引入)
A、學生聽《法國號》音樂,為音樂選擇節拍并用動作表示。
B、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示。
C、請動作特別好看的小朋友來做小老師。
二、新歌教學
1、了解“法國號”
A、多媒體出示圓號(法國號),并簡介
師:它的形狀是圓形的,所以還有一個名字叫“圓號”。由于法國人對它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所以又叫“法國號”。
B、播放法國號演奏的音樂,師邊模仿演奏姿勢
C、法國號的聲音是怎樣的?(低沉圓潤優美的)
D、學生學習法國號的演奏姿勢
它是唯一一種用左手演奏的樂器,右手放進喇叭口里。(邊說邊演奏動作)
E、聽《法國號》歌曲律動,教師糾正學生演奏姿勢。
2、學唱歌詞
A、師:小朋友剛才聽到的法國號的歌聲是怎樣的?(嗡吧吧嗡吧吧)是連貫的還是有彈性的?
B、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讀歌詞。
C、輕聲地用高位置的聲音連起來念一遍。
D、用這種感覺跟著音樂唱一遍。
E、學唱難句、解決難點。
F、在鋼琴的伴奏下把歌曲連起來唱一遍。
3、歌曲處理
A、師:這段音樂的強弱怎么樣?把這種感覺唱出來。
比較、教師的演唱示范師--學生試唱--教師指導--再跟著音樂唱一遍
B、師:你能不能像小音樂家一樣自豪地演唱?
啟發、提示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三、拓展
1、感受不同情緒的《法國號》
A、歡快的圓舞曲版《法國號》--學跳華爾茲來感受音樂。
B、抒情的搖籃曲版《法國號》--推著搖籃哄小寶寶睡覺來感受音樂。
師小結:音樂速度、力度的變化,《法國號》的情緒也發生了變化。
2、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A、出示打擊樂。(碰鈴、鈴鼓、沙球、雙響筒、串鈴)
B、學生自己選擇樂器為搖籃曲版的《法國號》伴奏,其他學生輕唱。
C、為圓舞曲版的《法國號》伴奏,請一部份學生舞蹈。
3、創編歌詞(根據《法國號》為打擊樂編好聽的歌曲)
A、選擇其中一種打擊樂編歌曲
B、分小組選擇打擊樂編
C、展示
D、請小朋友回去給小動物們創編歌曲,并唱給爸爸媽媽聽。
四、小結
老師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刻,那我們再次唱起《法國號》,跳起華爾茲結束今天的課。
《法國號》音樂教案 8
【教學目標】
1、認識圓號這一銅管樂器并熟悉圓號的音色特點。
2、掌握三拍子韻律特點,并能用聲勢進行展現,能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3、學唱歌曲《法國號》,并能用富有彈性和連貫舒展的聲音調動情緒,體會歌曲的意境。
【教學重點】
1、感知圓舞曲的特點,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
2、學生會用連音、斷音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表現自信的我。
【教學難點】
最后一句音準的掌握和富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表現歌曲。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1、老師帶大家看看生活中的圓形圖案,同學們,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的圓形圖案。
出示課件1請同學回答
2、出示課件二(圓號)觀察一下這個樂器中有沒有圓形呢?
好,看他圓圓的體形。老師告訴你們他就是圓號,
3、今天我們就學一個有關圓號的音樂作品。——法國號。
(圓號又叫法國號)簡單介紹法國號。
二、歌曲教學
1、小朋友我想邀請你們和我一起動一動。想不想試一試。大家感受到這些樂曲都是幾拍子的嗎?
第一種:隨音樂做律動(音樂知識滲透,講解四三拍強弱弱的規律。)
第一拍強拍雙手擊掌,第二拍弱拍雙手交叉拍肩膀。第三拍柔拍雙排腿。
2、跟音樂,老師示范,學生跟做。
第二種:隨音樂做簡單動作(尤其是最后一句的設計突出)
(它就是,我--的,法--國,號----。)這一句“我”后面,和“法”是兩拍,所以要有兩個動作讓學生感知拍子。
第三種:隨音樂用小手把旋律的高低在空中畫出來。老師拿粉筆在黑板上畫。
(設計意圖: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讓學生親身感受、體驗、表現、四三拍節奏特點及強弱規律。突破本課難點。)
3、教師范唱歌曲
4、觀察歌譜:
(1)有幾個樂句?(4個)
(2)觀察這4個樂句有什么發現?(第1、3樂句是完全一樣的)。
5、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讀歌詞。
6、學生隨琴輕聲模唱歌曲。
7、學生跟琴演唱歌曲。
8、指導學生難唱的樂句。
9、歌曲中反復出現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聲音?(法國號)指導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誰在唱歌?”“每天這樣。”要怎樣唱?(要唱得連貫悠揚。)“那就是我的法國號”要怎樣唱呢?(結合強弱規律,要有韻律。)
(設計意圖:注意力關注至音樂,每次聆聽給學生一個目標,培養聆聽習慣。)
10、男生唱“嗡”女生唱“巴巴”剩下的合
11、指名學生唱歌曲,要求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11、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在學生熟悉旋律的基礎上處理歌曲,用不同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向高潮,不斷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及時歌曲的表現力)
三、拓展
1、考一考你們的小耳朵,老師給你們聽四段音樂,它們分別是四個樂器。聽一聽哪一個是圓號的聲音。(出示音樂)
2、觀看三拍子的舞蹈視屏,大家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同桌兩人一組。跟音樂舞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集體合作為歌曲創編舞蹈動作,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造能力。)
四、小結
時間過得真快,大家表演的很精彩,舞跳得好,歌也唱的很棒。老師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刻,讓我們再次唱起《法國號》。
(設計意圖:不斷鞏固所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
《法國號》音樂教案 9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法國號》,能用自然舒暢的歌聲演唱歌曲。
2、學習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3、簡單認識幾種西洋樂器:法國號、鋼琴、小提琴。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錄音機課堂小樂器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
歌曲《少先隊植樹造林歌》教師彈琴學生齊唱,教師糾正。
二、新授
1、導入
教師出示三幅樂器圖片(鋼琴、小提琴、圓號),然后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判
斷是由哪一種樂器演奏出來的?生:圓號……
師:圓號也叫法國號,今天我們學的歌曲就叫《法國號》。在學習歌曲之前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圓號。
教師出示圓號圖片,從背景知識、構造、演奏姿勢進行介紹。
2、初聽歌曲
3、復聽一遍
師: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4、再聽歌曲師:法國號是怎樣唱歌的?
5、教師范唱
學習四三拍強弱規律
(強弱弱)
6、讀歌詞
7、學習歌曲
8、重難點教唱
9、演唱全曲
10、表現歌曲,教師分發課堂小樂器為歌曲伴奏(沙錘、碰鈴、三角鐵、雙響筒、鈴鼓、木魚……)
11、改編歌詞。
根據歌曲中的歌詞改編。(竹笛,喇叭……)
三、拓展
1、聽賞鋼琴、小提琴樂曲片段。
2、聽賞圓號獨奏曲片段視頻。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首好聽的.《法國號》,希望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能接觸和認識更多的樂器,學習它們,了解它們。
五、教學反思
多年新課改的實踐,我感到參與體驗音樂活動是通向學生創作靈感的大門。在歌曲教學中必須抓住歌曲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其創作潛能。調動他們全面參與的意識以達到情景交融的教學境界。
一節課帶給我們的有收獲、有思考。
1、聯系生活實踐,展示學生音樂表現能力。
2、激發創造思維,鼓勵培養學生音樂創造能力。
《法國號》音樂教案 10
【教學理念】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是其最大的特點。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調動其自身的各個感知通道,參與音樂,使其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美、體驗美、享受美,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反復聆聽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學會歌曲,培養他們的聆聽習慣。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法國號》
課型:
綜合課
教學目的:
1、學生能夠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法國號》;
2、學生能夠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及三拍子的旋律;
3、用簡單的動作做二聲部練習,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在反復聆聽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參與中學會歌曲,培養他們的聆聽習慣。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放《法國號》歌曲錄音進行律動,以樂句為單位變換律動動作。(若干遍)隨老師一起律動。
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美、體驗美、享受美,激發他們學唱歌曲的興趣。同時通過律動活動中的反復聆聽為歌曲學唱做鋪墊。
二、新授歌曲
一步感受音樂作品,以聽唱教學法學唱歌曲。
1、你聽清了嗎?歌曲都唱了些什么?豎起小耳朵仔細聽一聽。
仔細聆聽注意力全部關注到音樂,培養學生聆聽習慣。
2、出示法國號。小朋友們這就是歌中的法國號,又叫圓號,你看它樣子圓圓的多可愛呀!我們歌中是怎樣唱它的聲音的?(放歌曲錄音)
再次聆聽歌曲。
感知法國號,對歌曲內容更易理解。
3、大屏幕出示歌詞,看你聽到的和看到的一樣嗎?(放歌曲錄音)
看著歌詞再次聆聽。
看歌詞聆聽歌曲,為歌曲學唱作準備。
4、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和老師一起用動作表現出來(看誰模仿得最像就獎勵誰一把法國號模型)。(若干遍)
聆聽歌曲,并用形
體即興表演。
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中的美和蘊含于音樂內容中豐富的情感,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5、現在請小朋友伸出小手指,指著大屏幕再來聽一遍,注意聽,聽到哪個字,用手指指出來。
邊聽邊指旋律線。
利用旋律線感受旋律走向,加深學生對歌曲旋律的印象。
6、看看老師是怎么指的?
看老師是如何指的。
利用旋律線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音樂各要素。
7、剛才我們走的就是旋律線,有的地方是斷開的,像彈跳的乒乓球,有的地方是連著的,像一條彎彎曲曲流淌的小河,小朋友們注意了,一會在唱的時候這個地方要唱得像彈跳的小乒乓球,這個地方要唱得像一條連貫的小河呦!現在再和老師一起走一遍。你可以在心里跟著唱一唱。(手勢有的地方彈跳,有的地方連貫)
和老師一起隨歌曲指旋律線。
旋律線中暗含對歌曲藝術的處理,這里給學生指點,為后面更好地唱好歌曲做鋪墊。
二、新授歌曲
8、小朋友們現在我們做個游戲,你能試著跟著這首歌對對口形嗎?只張嘴不出聲,像老師這樣(教師示范),老師通過觀察你的口形就知道你會不會唱了,加油啊!
以游戲的形式使學生感興趣,通過和歌曲對口形為學歌曲唱做充分的準備。
隨歌曲錄音對口形。
以游戲的形式使學生感興趣,通過和歌曲對口形為學歌曲唱做充分的準備。
二、師生互動,學習如何表現作品。
1、讓學生用輕輕的聲音表現歌曲的美。
隨合唱團的小朋友輕聲唱。
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歌唱激情,使學生做到有表情地輕聲歌唱。
2、指導學生跟琴以中弱的力度,緩慢的.速度練唱歌曲,根據學生的演唱情況,確定教法。利用圖形譜指導學生對歌曲的藝術處理。
跟琴慢速地輕唱歌曲。
幫助學生把握歌曲和節奏的準確性。
三、用簡單動作做二聲部合作練習。
1、現在看看這個動作你會做嗎?(強拍拍手、弱拍右拳敲手心)我們試著邊唱邊做。
隨老師一起做。
循序漸進、由易到難進行兩個聲部的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協調能力和合作意識。
2、三、四組的小朋友你們變變動作看看會做嗎?(教師示范強拍攤手、弱拍拍腿、讀空噠噠)請三、四組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試一試。
三、四組和老師一起做。
3、現在我們邊唱邊來試一試。前兩組小朋友還保持剛才的動作,三、四組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做新動作。
兩個聲部合起來。
4、老師彈琴,我們一起來試試。
1、法國號可以演奏各種情緒的音樂,讓學生聽幾個由不同情緒演奏的法國號片段。(快板、行板、慢板)
聆聽不同情緒的法國號片段。
充分感受法國號這種樂器的音色,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更感興趣。
2、觀看維也納交響樂團法國號演奏片段。
四、結果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一起學唱了《法國號》這首歌,并欣賞了許多法國號的音樂片段,老師希望你們今后能夠認識并學會更多的樂器,真正成為一名小音樂家。回家后把這首歌神氣地唱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教學反思】
筆者講的是人教版教材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法國號》。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反復聆聽的過程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學會歌曲,是筆者這節課的設計宗旨。
一、在律動中感受歌曲旋律。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是其最大的特點。在新課導入設計時,筆者利用他們好動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的律動,調動其自身的各個感知通道來參與音樂,使其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美、體驗美、享受美,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通過律動還可以感受三拍子的旋律特點,同時這種導入為學生營造了濃濃的音樂氛圍,師生共同發自內心、有韻律的形體語言感受了音樂的情感。而且在律動活動中由于反復聆聽,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熟悉了旋律,為學唱歌曲做了鋪墊。
二、用肢體語言感受歌曲內容。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內容既形象直觀,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歌詞,同時,讓學生針對自己對歌曲的理解用動作表現出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三、利用圖形譜,自主參與,學唱歌曲。圖形譜可以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潛移默化地感受歌曲中的各個要素。利用圖形譜可以使學生更加關注音樂,是引導學生聆聽的手段之一。使他們能夠自主參與到學唱歌曲的過程中。
四、用簡單動作做二聲部練習是為了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和合作能力,讓他們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合作的喜悅。拓展升華環節中筆者設計了不同情緒的《法國號》片段欣賞,讓學生對法國號及其音色有一個直觀、全面的感性認識,拓展學生的學習信息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法國號》音樂教案 11
教學設計理念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以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學習興趣為主,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結合本課教材內容,使學生在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一系列音樂活動中,初步培養審美、音樂感受及音樂表現能力。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
2、音樂知識:介紹法國號
3、用簡單的聲勢、舞蹈、打擊樂、創編歌詞等形式來配合歌曲學習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并學習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
2、能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3/4拍的強弱規律教具
多媒體課件,鋼琴,打擊樂教學過程
一、欣賞體驗
1、聆聽《法國號》歌曲旋律
教師語言:首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音樂
教師活動:播放《法國號》音樂伴奏,隨學生一起晃動,并用手簡單指揮。教師語言:大家可以將音樂課本變成新疆的手鼓來感受節拍。教師活動:與學生一起進行手鼓拍擊。
2、聲勢律動感受歌曲旋律
教師語言:請把音樂書放好,同學們的表情告訴我,你們喜歡這首音樂,那么,它是幾拍子呢?(3/4)。它的強弱規律是什么?(強弱弱),下面,你們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表現一下這首三拍子音樂?(提示:可以用拍手、拍腿、捻指、彈舌、跺腳、拍肩或自己獨特的方式配合動作)
教師活動:播放法國號音樂伴奏,走近學生與他們一起表現,引導學生注意強弱。
學生活動:第一遍音樂,自己選擇表現方式;第二遍音樂,相鄰之間合作拍手感受音樂。
3、舞蹈感受歌曲旋律
教師語言:同學們的音樂表現力非常豐富,三拍子常常用來表現舞曲,特別是圓舞曲(音譯為華爾茲),腳步的節奏特點象小船在河里輕輕蕩漾。
教師活動:喊拍子與學生感受前后、左右、轉圈、拉手等舞蹈步伐;播放《法國號》伴奏音樂,師生一起跳華爾茲(第一遍學生自己跳,第二遍邀請旁邊的同學合作跳)。
二、學唱歌曲
1、學習歌曲旋律
教師語言:同學們跳的非常優雅,雖然不夠專業,但卻能感受到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我們多次播放的這段音樂,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法國萊茵河民歌《法國號》的歌曲旋律。法國的萊茵河是一條非常美麗的河流,所以她流淌出來的音樂也是特別典雅,讓我們一起唱唱她優美的旋律吧!
教師活動:出示歌譜,彈旋律帶著學生一起唱。學生活動:輕聲跟老師唱譜。
教師語言:同學們唱的不錯,那么我們都唱了幾句?(4)哪一句音符變化最多?(最后一句)下面老師單獨彈奏這一句,你們來體會旋律特點。教師活動:彈單音旋律,并用另一只手提示音高。學生活動:感受音樂,回答特點。
教師語言:同學們回答的很形象,這段旋律一個音比一個音低,象下臺階一樣,很有規律。下面我們跟琴唱。首先在心里默唱,再小聲唱出來,再完整地跟伴奏唱歌譜。最后配上音樂伴奏,用“la、li、lu”等音模唱旋律。
教師活動:融入學生中與他們一起模唱,第二遍與學生邊唱邊畫“三角”拍子。
2、用打擊樂表現歌曲旋律
教師語言:同學們優美的聲音讓老師都陶醉了,我們再來為優美的旋律加入兩行節奏譜,我們一起來體驗。(1)、與學生一起討論“X——”,“OXX”的拍奏方法,并集體分別拍奏4小節。(2)、兩條節奏譜同時拍出,師生討論嘗試,并集體拍奏4小節。(3)、嘴唱旋律,手腳拍節奏三個聲部一起進行,先試唱,再鋼琴伴奏,學生完整表現,并出示歌譜。(為自己精彩的表現鼓掌)
教師語言:如果用打擊樂器來表示這兩條節奏,應該分別用什么樣的打擊樂器?師生討論:“X——”用延音樂器三角鐵、碰鈴、鈴鼓等;“OXX”用雙響筒、響板、沙錘等,師生分別感受。學生活動:(1)、教師指揮,學生分成兩大組奏出相應節奏。(2)、兩組合起來一起打擊,教師指揮;(3)、配上音樂伴奏,第一遍教師指揮,學生起立分兩組打擊;第二遍模唱旋律,教師指揮,學生分組合奏(成立小樂隊)。
3、學習歌詞
教師語言:同學們配合默契,我們再來感受這首法國萊茵河民歌《法國號》,聽聽樂曲加入了什么?
教師活動:播放歌曲范唱,并坐在學生中與學生一起欣賞聆聽。
學生活動:感受、回答(加入了歌詞)第一遍聆聽,第二遍閉上眼睛聆聽歌詞。教師語言:為這首優美的旋律加入了歌詞,是誰在唱歌呢?(法國號),它在唱什么呢?(嗡巴巴)好,一起看它的歌詞,我們一邊讀一邊打拍子,像這樣——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擊桌面為弱。教師活動:與學生一起讀歌詞拍擊教師語言:下面老師為大家演唱一遍歌曲,你們來張口默唱,并體驗老師是用什么樣的情緒,什么樣的聲音演唱?教師活動:自彈自唱
學生活動:用自豪的情緒演唱,聲音有彈性教師語言:這首歌曲從一個練習吹奏法國號的孩子的視角,向我們自豪地介紹著它的小伙伴——法國號。你們能不能用自豪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學生活動:跟琴完整演唱;分兩大組比賽:一組演唱,一組輕輕打拍子,然后第二遍進行交換,教師彈伴奏,唱完后進行評價。
教師語言:讓我們跟音樂伴奏一起唱(全體起立)教師活動:指揮演唱。
學生活動:第一遍看歌同唱,第二遍起立左右晃動背唱(雙手背后)。教師語言:有沒有同學知道法國號是什么?學生活動:回答問題。教師語言:(出示圓號圖片)那么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法國號。大家看它的外形是什么形狀的(圓形),所以又叫圓號(齊讀)。(1)為(2)同學們能不能看出他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金屬:銅),所以屬于西洋的銅管樂器,這個家族中還有小號、長號、大號等。(3)構造:圓號是由號嘴,盤旋的管體、喇叭口三部分組成,還有三個按音鍵。(4)(出示圓號演奏圖片)我們大家一起觀察它的演奏姿勢,它是哪一只手按鍵(左手),中間三個手指按音,大小拇指起固定作用,右手在那里?(在喇叭口里)。它的作用是固定支持,使音色柔和,相當于弱音器。(5)我們來聽他的音色,圓號音色有許多變化,它可以吹出柔和高雅的樂句(播放視頻演奏)一起來欣賞格林卡的北方星,同學們請閉上眼睛聽想象浩瀚的星空有一顆最亮的星星照耀著你。(播放三重奏)圓號也可以吹出勇敢剛強的'號角聲。表現獵人形象,一起來欣賞韋伯的《獵人合唱》,同學們可以邊聽邊模仿圓號演奏。
4、處理歌曲
教師語言:歌曲中的“嗡”模仿圓號中的低音區,很低沉,而“巴巴”模仿了圓號中的中音區,很明亮。下面男同學模仿低音區,女生模仿中音區。老師演唱剩余歌詞。教師活動:老師用兩個手位指揮幾句,然后師生配合演唱,教師鋼琴伴奏。
教師語言:跟伴奏完整演唱,男生唱“嗡巴巴”模仿圓號,女生演唱后兩句優美歌詞,最后一句一起唱,第二遍一起有感情演唱。
學生活動:相鄰同學之間拉手演唱,看指揮左右搖擺。
三、拓展延伸---創編歌詞教師語言:“嗡巴巴”是作者對圓號聲音的模仿,你能不能模仿你熟悉的打擊樂器的聲音來創編新的歌詞(例如“沙沙沙沙,沙沙沙沙”誰在唱歌…。.那就是我的小沙錘)。下面能不能把新編的歌曲同學之間相互唱唱。
學生活動:相鄰之間分別唱,教師融入其中。
教師語言:同學們表現力非常強,課下還可以唱唱,你最親密的小伙伴例如小動物等。
四、欣賞精彩的曲目
教師語言:下面我們就來欣賞法國號與他的管弦樂家族為我們帶來的精彩曲目
教師活動:播放音樂視頻,并分別講解:曲目一舒緩的引子,使人聯想到河上黎明的景象。曲目二:三只圓號響起了狼的主題表現狼的兇殘。
五、結束語教師語言:圓號與管弦樂隊的合作給我們帶來了無限音樂魅力。如果你們對這個家族的其他成員感興趣的話,可以上網了解。當然,我們中國的民族音樂也是博大精深的!好!下面讓我們一同唱起法國號,跳起優美的華爾茲,結束我們這節課的學習。教師活動:播放歌曲范唱,與學生們一起唱起來,跳起來!
《法國號》音樂教案 12
教學內容:
唱《法國號》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地位,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思維,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音樂的習慣和共同合作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充分地聆聽音樂, 在音樂體驗與感受中,享受音樂審美過程的愉悅。通過親身參與演唱、演奏、編創等藝術實踐活劫,并適當地運用觀察、比較和練習等方法進行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知識與技能:學習并掌握音樂基本要素和演唱、演奏、識譜、編創等基礎知識。學習演唱演奏、創作的初步技能,能夠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打擊樂器。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運用樂譜。
教學重難點:
1.感受表現三拍子韻律,把握最后一樂句音準,能模唱曲譜。
2.認識法國號,學習用富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法國號》并進行打擊樂器伴奏和歌詞創編等音樂活動。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聽《杜鵑圓舞曲》做律動進教室
復習《請你唱個歌吧》
1.師:歡迎來到音樂殿堂,在剛才的.圓舞曲中,你聽到誰的叫聲?
生:小杜鵑
師:它發出怎樣的聲音?
生:咕咕 咕咕
師指揮生練習“▼ ▼ 0︱▼ ▼ 0︱”,要有彈性。
2.師:你想到我們前面學過的一首《請你唱個歌吧》,一起來復習。
3.師:剛才我們用什么演唱形式來演唱的?(齊唱)我想邀請一位同學和我來領唱。引導生改變演唱形式、改編歌詞(咕咕改成啦啦)來演唱歌曲。(把學生的姓名唱到歌里,3個字的姓名、2個字的怎么唱呢,教學“啦啦”演唱口型、面部表情,對能大方演唱的學生進行表揚)
二、導入新課:
謝謝同學們的合作,聽到大家快樂的歌聲,老師這兒有件樂器也忍不住唱起了歌,你聽,是誰在唱歌?它發出什么樣的歌聲? 新歌教學 聆聽歌曲: (1)聽錄音范唱,生回答(法國號 嗡巴巴)
(2)聽范唱感受歌曲節拍,自己嘗試是二拍子還是三拍子的?
(3)你還會用什么動作表現三拍子的韻律?練習“嗡巴巴”(強弱弱)
2.(1)簡介法國號,看法國號圖片,聽莫扎特《回旋曲》(bE大調圓號協奏曲第三樂章),感受法國號低沉溫和富有有彈性的音色 再練習“嗡巴巴”(低沉有彈性的音色) 再聽范唱,生模仿演奏姿勢,隨歌曲律動 3.學唱歌曲:
(1)師示范曲譜生默唱,數數有幾個樂句?
(2)模唱曲譜,生唱第1、3樂句,師唱第2、4樂句,第1、2小節唱“嗡巴巴”要吐字清晰富有彈性,第3、4小節唱“啦”要飽滿連貫。生找找看有沒有相同樂句?師生交換接龍模唱曲譜,指導生看譜,一字對兩音的連音線的運用,師配以柯爾文手勢暗示旋律走向,把握音準。分4小組接唱曲譜。
(3)完整演唱曲譜
(4)加上歌詞,分組接唱。
(5)第3樂句要比第1樂句問得更迫切些,加上拍手動作,完整演唱歌曲。
(6)分男、女生合作演唱。
4.歌曲伴奏:引導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分工合作進行歌表演。
圓舞板:× × × ︱× × × ︱
碰鈴:× — — |× — — |
沙錘:0 × × |0 × × |
5.改編歌詞:
(師):叮鈴鈴 叮鈴鈴 誰在唱歌?叮鈴鈴 叮鈴鈴 每天這樣。叮鈴鈴 叮鈴鈴 誰在唱歌?小朋友 請 你 猜 一猜。
(生):叮鈴鈴 叮鈴鈴 誰在唱歌?叮鈴鈴 叮鈴鈴 每天這樣。叮鈴鈴 叮鈴鈴 誰在唱歌?那就是 我 的 碰 鈴呀。
6.拓展:觀看華爾茲2個視頻片段,欣賞“美麗的圓”
三、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學會一首 國民歌———— 《 》,這是一首 拍子的歌曲。演唱時要注意什么?
2、我還認識了一件銅管樂器———— ,又可以稱之為 。我會模仿它的演奏姿勢。
3、我能聽出音樂片段1是用 演奏的樂曲。音樂片段2是用 演奏的樂曲。
4、師: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讓我們在《法國號》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音樂課。
教學反思:
1、這次教研活動是有關教學評價的主題。在之前的日常教學中我把評價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之后再評價的習慣,提高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另外,在課堂小結環節,設計一些有關這堂課內容的填空、聽辨、模仿的題目,以隨堂鞏固學習的知識,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
2、課開始聽音樂進教室和復習歌曲,是為新歌教學做鋪墊。創設三拍子韻律的氛圍,突出教學重點。復習歌曲并改編歌詞,教學“啦”的演唱,為后面模唱歌曲做準備。改編歌詞,把學生的名字唱到歌里,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后面改編歌詞提前做鋪墊,如果遇到兩個字的應該怎么來唱。歌曲教學前讓學生多聽多感受,自己嘗試拍節拍,切實有效地增強學生對節拍的認識。通過看法國號圖片、演奏姿勢圖片和聽法國號演奏音樂,直觀感受法國號。通過律動,體驗三拍子韻律。利用圖譜,模唱旋律,找相同樂句,用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表現歌曲。歌曲熟練掌握后,用打擊樂器伴奏并結合歌詞創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3、在課前準備中,學習五線譜的制譜,把歌曲中每小節的強拍上的字放大,提醒學生注意歌曲韻律。學習音頻、視頻的剪接和編輯,提高自身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能力。課堂教學中,運用圖譜給學生直觀感受歌曲四個樂句,便于歌曲教學。在教學相同樂句時,課件上應該用相同顏色覆蓋,更利于二年級學生聽辨、尋找。樂器伴奏環節,節奏譜的書寫也應規范。
總之,今后還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法國號》音樂教案 13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級上冊第七課,小小音樂家里的《法國號》。這是一首法國萊茵河畔民歌,三拍子,大調式,復樂段結構。
歌曲節奏平穩,旋律采用重復的手法,構成以具有推動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極進平穩的旋律接下去,彈性與抒情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最后一句完全改變了前面句法的進行方式,改用跳進音程波浪式旋律,從屬七和弦分解進行到主和弦完滿的結束全曲。
歌詞很有兒童特點,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用夸贊的口吻炫耀自己會唱歌的法國號,輕快跳躍和優美舒展的旋律交替進行,生動的表現了人們對法國號的喜愛,快贊,在演唱時模擬號聲“嗡巴巴”從閉口到張口,吐字清晰富有彈性,不宜過重。
教學理念:
1、本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3、面向全體學生。
4、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5、重視音樂實踐,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6、鼓勵學生音樂創作并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思維。
教學方式:
本科我采用了歐洲的教學方式,學生可坐可站,教師以學生的姿態融入其中,讓學生體會到平等。
表揚學生的方式我采用了握手,讓學生可以通過觸摸真切的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肯定。
其次還有談話式教學、合作交流式教學、參與式教學等等。
教學目標:
1、學生用富有彈性而甜美的聲音演唱《法國號》。
2、能夠體會伴奏風格帶給歌曲的不同情緒。
3、學生能夠用身體律動,感受三拍子強弱規律及三拍子的旋律。
4、能初步感受圓舞曲節奏特點,并能用打擊樂器豐富歌曲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
1、用短音、連音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法國號》
2、用跳躍、抒情強烈對比情緒表現歌曲所包含的兩種情緒。
3、感知圓舞曲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了解法國號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1、學生對最后一句音準的把握。
2、用富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法國號》。
3、對歌曲中出現的兩種不同情緒的演唱表現。
教具準備:
吉他、鋼琴、課件、手鼓、沙錘、魔毯等。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生席地而坐,雙腿彎曲撐起,雙手放于膝蓋上,側頭趴在雙手上輕輕睡覺。師帶領學生進入情境,“現在是晚上10點,孩子們早已入睡,他們睡得又香又甜,慢慢的他們開始做夢了,他們做了一個相同的夢,夢里出現了相同的一個人,他們的音樂老師。孩子們歡迎大家來到夢里。”
(設計意圖:進入夢境的情境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可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出現時間和空間上的錯覺,激發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并使學生迅速進入教學狀態。)
2、聆聽音樂《卡農變奏曲》
教師播放音樂《卡農變奏曲》,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隨音樂做起身體律動,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變化。
(生隨師在音樂節拍里做揮手律動、點頭律動、跳躍律動等。充分展示音樂的節拍和學生自信心。)
3、三拍子節拍練習
師:孩子們我們先談談自己此刻的心情好不好?
生:(激動、開心、輕松、快樂……)
師:好的孩子們今天我們就用這種快樂、輕松的方式開始我們這節音樂課好不好?請孩子們回到自己的位置,你可以站著,也可以坐著,都可以。
師:孩子們,誰聽出了剛剛那段音樂是幾拍子的?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演示三拍子節拍,邊演示邊初聽《法國號》旋律(師用鋼琴演奏旋律)。師解釋三拍子音樂與圓舞曲的關系。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聽和身體律動體會三拍子的強弱變化,使學生放松心情、輕松的心態。)
4、觀看《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視頻
師課件播放《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視頻。
生觀看并說一說自己看到的視頻里最精彩的、最好看、最有意思的地方,感受圓舞曲的魅力。
生可回答視頻中精彩的舞蹈表演,或者精彩的樂隊表演,或者音樂廳上午寬敞美麗等等。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觀看感知圓舞曲曲風,了解“摩登舞”這一類舞蹈,以及龐大的樂隊演奏,為最后本課的拓展環節做鋪墊。)
5、初聽歌曲
師范唱歌曲《法國號》。(吉他伴奏)
生隨音樂邊律動邊感受體會旋律,并說說其中演唱到了哪件樂器-----法國號。
師出示課件法國號圖片,生描述所看到的樣子,并自己說說如何演奏。
師講述法國號的基本情況及演奏方式,學生跟隨模仿。
師播放法國號的音色片段,生感受并說說音色的特點。
生為本課歌曲起一個個性響亮的名字-----法國號。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法國號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多方位的了解,并引導學生為本課歌曲起名,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課堂,做音樂課的小主人。)
6、復聽歌曲
師范唱歌曲。(鋼琴伴奏)
生再次聆聽并說說歌曲中哪一部分的演唱最有意思,最好玩,也可說說歌詞的特點。
生答。(如歌曲有四句,或者自問自答的形式,或者一三句重復,或者“嗡巴巴”重復出現。)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歌曲的結構、段落,體會歌詞的特點,也為接下來學生背唱歌詞做鋪墊。)
7、再聽歌曲
師用三種不同的吉他伴奏風格。(抒情風格、明快風格、強烈的節奏感風格)
生聆聽,并講講三種伴奏的特點(緩慢、中速、快速)和表現出了歌曲怎樣的情緒?自己更喜歡哪一種?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不同的伴奏為歌曲帶來的不同變化,體驗歌曲不同情緒的強烈反差,為本課的跳躍、抒情強烈的對別風格學習做充足準備。)
8、游戲:會跳舞的魔毯
師出示教具魔毯,并介紹魔毯。
師指導學生圍坐在魔毯周圍,雙手抓起魔毯,團隊合作,聽歌曲情緒讓魔毯跳出相應的起伏。
要求:跳躍的'情趣,魔毯應歡快的隨節拍跳躍。抒情的情緒,魔毯應緩緩地像小溪流水一樣安靜、緩慢。
生活動后再談談自己體會到的歌曲情緒,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聽,再通過更直觀的魔毯的跳動,對歌曲情緒有更準確的把握,為接下來的學唱表演歌曲做足準備。)
9、學唱歌曲
生跟唱歌曲唱名,對歌曲音準加深印象,可選擇師生交換演唱,男女生交換演唱。(鋼琴伴奏)
生填詞演唱,由易到難,可先師生交換演唱,再男女生交換演唱,最后完整的演唱。(吉他伴奏)
要求:有表情的演唱展現孩子的天真純潔,注意最后一句的音準。
(設計意圖:學唱歌環節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因為之前的環節學生已聆聽過多遍歌曲,只要學生對情緒把握合理,最后一句難點攻破就完成本環節目標。)
10、歌曲拓展
師帶領學生參加圓舞曲part。
組建樂隊:師做吉他手,邀請兩名手鼓演奏家,兩名沙錘演奏家,一名主唱。其他學生為歌曲中法國號的聲音創編舞蹈,符合節奏即可。
學生為樂隊起一個響亮、個性的名字。
樂隊為未參加的學生觀眾們表演,觀看的學生們提出意見,樂隊再改進。
師帶領樂隊和表演舞蹈的學生(全體學生)邊唱邊跳出發去參加圓舞曲part。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參與進音樂教學環節中,通過樂隊表演,舞蹈表演,展示學生自信的一面。同時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環節充分的展示了學生個性,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的思路。)
《法國號》音樂教案 14
教材分析:
《法國號》是一首法國萊茵河民歌,3/4拍,大調式,復樂段結構。歌曲節奏平穩,旋律采用重復的手法構成以具有推動性的大跳音程起句,并由級進平穩的旋律接下去,彈性與抒情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最后一句完全改變了前面句法的進行方式,改用跳進音程波浪式旋律,從屬七和弦的分解進行到主和弦完滿地結束了全曲。
譯詞很有兒童特點,采用自問自答形式,用夸贊口吻炫耀自己“會唱歌”的法國號。輕快跳躍和優美舒展的旋律交替進行,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對法國號的喜愛,夸贊。在演唱時,模擬號聲“嗡巴巴”從閉口到張口吐字要清晰富有彈性,不宜過重。
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教學理念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它貫穿于各個環節,交織在一起,呈現于課堂教學。本課主要運用了以下的教學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3、面向全體學生。
4、注重個性發展。
5、重視音樂實踐,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6、鼓勵音樂創作來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思維。
7、提倡學科綜合等理念。教學方式主要有:談話式,合作交流式、參與式等等。
教學目標:
1、學唱《法國號》這首歌,并學習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并能用打擊樂器豐富歌曲的表現力。
2、能認識法國號的外形,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通過《法國號》的演唱和聲勢的練習,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法國號》,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 學習簡單的三拍子舞蹈律動并配合歌曲《法國號》背唱。
3、聽樂器音響,改編歌曲。
4、簡單了解法國號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
1、用連音、斷音的演唱形式表現《法國號》。
2、感知圓舞曲的風格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3、了解法國號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
1、對最后一句音準的把握。
2、用富有彈性、連貫、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法國號》。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電子琴、錄音機、磁帶、法國號(圓號)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隨《法國號》伴奏音樂引導學生打節奏,初步體驗感受歌曲節奏特點。
2、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隨音樂拍四三拍節奏。并從中掌握四三拍的節奏規律。
二、律動:
1、教師教三拍子舞步。
師:“3拍子的音樂叫圓舞曲,也叫華爾茲,它的節奏特點像小船在蕩漾(邊說邊做動作)1、2、3有一種起伏蕩漾的感覺。讓我們用身體感受一下。請起立,跟老師一起來做一做!雙手叉腰準備,先邁左腳,一二三、二二三、左右左、右左右、左二三、右二三、前二三、后二三……”
2、跟音樂做律動。
“讓我們跟著音樂來做一做(前奏晃身體準備,第一、二句左右做,第三、四句前后做。)
三、歌曲教學
1、學唱歌譜。
師:剛才我們聽了這么多遍的樂曲是法國萊茵河的民歌,萊茵河是法國一條非常美麗的河流。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她優美的旋律。
提示:唱的時候要注意音準,小聲唱。
課件出示歌譜,學生跟琴演唱。
2、解決難點:
觀察歌譜:
(1)有幾個樂句?(4個)
(2)觀察前3個樂句有什么發現?(第1、3樂句是完全一樣的)
對比唱比較像的第2樂句和第1樂句,注意音準。
(3)師:觀察一下譜子,哪一句音節的變化最多?
生:第四句。
師:老師再彈一遍,聽一聽這句的旋律有什么特別的?
課件出示第4樂句。
教師彈琴,學生聽一聽第4句的旋律特點。
總結:像水波紋一樣。課件顯示旋律走向加深印象。
跟琴演唱,注意4和7音,要唱準確。
提問:怎樣唱才能體現水波蕩漾的感覺?提示:借鑒強弱的規律。
學生再次跟琴集體唱一遍第四句。注意音準和強弱規律。
師:好,讓我們從頭完整地唱一遍。
3、用打擊樂器為旋律伴奏
出示伴奏歌譜感受節奏。
觀察歌譜,節奏類型:0 X X ︱X——︱
學生自由練習。
教師演奏,學生伴奏。
教師:同學們打得節奏很整齊,象樂隊一樣。老師用電子琴為大家伴奏,大家邊唱旋律邊用打擊樂伴奏。
4、學唱歌詞
(1)初聽范唱,教師帶領學生用身體的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2)教師帶領學生有節奏地讀歌詞。
(3)完整地演唱歌曲。(啟發、提示學生用渾厚而有彈性的聲音模仿、表現法國號的音色;用連貫而充滿熱情的聲音表現自信的“我”。
(4)介紹樂器法國號的有關知識
師: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法國號這種樂器的資料,下面就讓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吧。
教師出示法國號
生:它的形狀是圓形的,所以還有一個名字叫“圓號”。由于法國人對它的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所以又叫“法國號”。
生:它的材質是銅,所以屬于西洋的銅管樂器。
生:它的演奏姿勢是這樣的(邊說邊演奏動作)它是唯一一種用左手演奏的.樂器,右手放進喇叭口里。
(5)、聽法國號的音色,請班里同學現場演奏法國號。
師:希望大家仔細地聽,注意聽它的音色是怎樣的?
學生:它的聲音很低沉,很圓潤。
師總結:同學們的小耳朵真靈,法國號的音色是圓潤優美的。
師提醒學生觀察法國號演奏姿勢,說明作用一是支撐號身,二是能讓音色更柔和一些。
5、歌曲處理
思考:其中反復出現的“嗡巴巴”是模仿的什么聲音?
學生邊看歌譜邊聽歌曲。
學生:“嗡”好象模仿的是法國號的低音區,唱的重一點、聲音很低沉,飽滿。“巴巴”就好象是模仿法國號的中音區,要唱得明亮一點。”
老師:“嗡巴巴”是唱得連貫還是要有彈性呢?
學生自己嘗試,總結:要唱得有彈性,有強有弱,有韻律。
學生跟琴唱一遍歌詞。
男生唱“嗡”,女生唱“巴巴”。
教師:“誰在唱歌?”“每天這樣。”要怎樣唱?還能唱得有彈性嗎?
學生自己嘗試,總結:要唱得連貫悠揚。
學生集體再次演唱歌曲。
教師:最后一句:“那就是我的法國號”要怎樣唱才能唱出象水波紋一樣的感覺呢?
學生討論,結合強弱規律,要有韻律。
試唱最后一句。
6、歌曲演繹:
師:同學們唱得越來越好,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集體有感情地演唱,學生用打擊樂伴奏。
四、編詞游戲
1、小組合作,改編、創編歌詞。
2、匯報表演,及時評價。
五、拓展
六、小結
老師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刻,那我們再次唱起《法國號》,跳起華爾茲結束今天的課。
《法國號》音樂教案 15
【授課內容】人民音樂出版社一年級上冊第七課《小小音樂家》第一課時
【課 型】唱歌課
【課 型】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每課都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聆聽、演唱、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游戲是兒童生活重要內容,兒童在游戲中了解社會,學會生活,在游戲中成長。圍繞 “小小音樂家”這一主題,根據學生喜愛音樂活動的心理特點,本課選編了欣賞曲《號手與鼓手》《會跳舞的洋娃娃》,歌曲法國號》和《快樂的小笛子》。第一課時的歌曲《法國號》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3/4拍,大調式,歌詞簡練通俗,采用模聲手法,生動的模仿了圓號的聲音效果。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活潑愛動,專注力差,易跑神,愛模仿,是培養上課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為了有序地組織好教學,教學中,我運用如“小手準備:準備,準備”“我唱歌:腰挺直,書豎起,唱歌要自然”等小口令,小組加分、個人獎勵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課堂規則意識。通過直觀演示、模仿、展示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
【教學目標】
1、能用圓潤而有彈性的聲音、清晰的咬字、明朗活潑的情緒演唱歌曲《法國號》。
2、認識法國號,知道其另一個名稱——圓號,并熟悉其音色。
3、掌握四三拍的強弱規律,并隨音樂表現。
【教學重難點】
1、用富有彈性、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
2、感受、體驗、表現四三拍子的律動變化;
3、對最后一句音準的把握;
4、了解西洋銅管樂器中的部分樂器,感受圓號的音色。
【教學方法】
聽唱法,練習法,對比法,視聽結合法,合作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師: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
蹲起起,蹲起起,手上來手下去向后轉身,手上來手下去向后轉身,手上來手下去向后轉身,手上來手下去向后轉身。
師:讓我們跟著音樂來跳一跳吧!
師:看大家跳的這么好,有一位小客人也想和大家一起來上課,它呀,特別會唱歌,是誰呢?它就藏在下面的歌曲中,仔真聆聽,你就會知道。
師:會唱歌的小客人是誰呀?
生:“法國號”
師:你們真是善于發現的孩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歌曲《法國號》(板書)。
二、自主學習:
師:你認識法國號嗎?
生:不認識。
師:我們來看看法國號是什么樣的`?(幻燈片:圓號)(因為這種號的管身是圓形的,所以它也叫圓號。)
師:法國號怎么吹奏呢? (幻燈片出示動作)
師:法國號的音色有什么特點呢?(柔和、圓潤。)
師:我們一起來吹著法國號再次聽聽今天要學習的歌曲吧?(復聽)
師:法國號因為是圓圓的,所以又被稱為圓號,讓我們一起畫圓圈(黑板上畫旋律線)再次聽聽圓圓的法國號唱歌吧!(三聽)
三、學唱歌曲:
師:有同學已經等不及想唱一唱了,那就請大家畫著圓圈一起來輕聲唱唱吧!(一唱,伴奏1遍)
師:教唱歌曲第4句(畫旋律線),完整唱。(二唱1遍)
師:《法國號》這首歌曲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外國有一個和我們一樣大的小朋友,他每天除了像我們一樣上學外,回家后還堅持學習吹奏法國號,經過他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不斷練習,他的演奏水平非常好,凡是聽過他演奏的同學、老師、還有不認識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都紛紛稱贊他。他非常高興,也非常自豪,就用這首歌把他的好朋友——法國號,介紹給了大家。大家覺得這個小朋友了不起嗎?那我們是不是也要向這個小朋友一樣做事情的時候不怕吃苦,堅持不懈呢?
師:好,我們一起來看看歌詞。(逐句進行分析演唱,感受三拍子的韻律,用輕巧而富有感情的聲音演唱)(三唱,伴奏1遍)
師:這首歌曲一共有四句樂句,其中有兩句唱的是一樣的?誰知道是哪兩句?
師:歌曲中像這樣完全一樣的部分,叫重復。下面重復的樂句我們畫著圓圈旋律線來唱,不重復的部分我們用劃船的動作來唱,大家一起來一遍。(四唱)
師:請男同學唱重復的樂句,女同學唱不重復的樂句。(五唱,跟伴奏2遍)
師:同學們唱的真棒,從你們齊唱的歌聲里,老師感受到了向法國號那樣圓潤的聲音,下面我們男、女生來pk一下,看看誰最棒。(小口令:誰最棒,我最棒!)(唱的同學站起來)
師:那個外國小朋友的法國號吹的太好了,人們紛紛為他鼓掌。而咱們一三班的小朋友唱的節奏準確,歌聲動聽,老師也想為你們鼓掌。請大家再齊唱一遍好嗎?
師:老師的掌聲剛才加到了哪里?(每個樂句最后長音的地方加上了X X節奏的拍手)
你能跟著音樂加拍手嗎?(小口令:小手,小手,準備好!)
四、課堂檢測:
1、 師:老師特別高興,因為我聽到同學們拍的節奏很準確。下面我們進行對子檢測,先請1、3、5、7小組的同學演唱,2、4、6、8小組的同學當小老師。注意,當小老師的同學可以給演唱的同學拍手伴奏(對子互查,評價、畫星)。(評價語:“你的歌聲真動聽,我要向你學習。”“你唱的節奏很準,我要向你學習。”“你唱的很有感情,我要向你學習。”)
2、師:我的小火車要開了,它要去尋找想為大家演唱的同學,是哪一組呢?(我的火車開起來,嗚嗚嗚嗚;開到哪里去?開到這里來!)( 小組展示。唱歌組演唱、拍節奏,表演組起立跳舞。)
五、拓展延伸:
師:它的名字叫?又叫?這是號家族中的另一名成員,叫“小號”,這是外國的另一種樂器,叫“鼓”。
師:號手怎么吹號?(學生做動作)鼓手怎么敲鼓(學生做動作)?
師:哪組同學愿意當號手?哪組同學愿意當鼓手?號手和鼓手們,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樂曲《號手與鼓手》。注意,號手聽到號聲時要做吹號的動作,鼓手聽到鼓響時要做敲鼓的動作,老師看那組同學聽的最認真,動作最帥!
【《法國號》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法國號教學反思10-21
小學音樂《法國號》教學設計03-20
《法國號》03-23
《法國號》教學反思11-16
法國號教學反思15篇03-30
中班音樂教案音樂03-16
《音樂之聲》音樂教案04-09
音樂教案《音樂要素》08-27
音樂教案-旋律音樂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