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時間:2023-10-13 15:29:19 飛宇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精選15篇)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1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3、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記錄紙4張、記錄板8塊、計數條4套、記號筆8支。

      個櫥子內擺放4種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動流程

      1、創設情境,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計結果。

     。1)交代任務,分組記錄。

      "今天,請你們來統計每個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幼兒分組統計商品并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每組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你們用了數字、圖畫、表格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有多少?墒遣荒芎芸炜闯瞿姆N商品最多,哪種商品最少。

      2、嘗試用計數條進行二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請你們用記錄板和計數條再來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東西最多?哪種東西最少?"

     。2)指導幼兒使用計數條再次統計。

      (3)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小結:用計數條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還會知道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導幼兒根據統計結果確定進貨商品。

      "一起說說看,需要進哪種貨?"小結:你們用不同的統計方法讓我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還能很快知道哪種商品最多,哪種最少。

      3、觀看課件,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統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么時候會用到統計。"分別觀看幼兒身高、營養搭配、全年平均氣溫、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教學總結: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有關統計的知識,知道了一些統計的方法,今天我們來地一節練習課,看看誰掌握得好。

      二練習:

      想想做做25。

      1完成“想想做做”你知道一星期數學課、語言課各有幾節嗎?

      (1)教師看著周課表逐天報出語文、數學課,學生邊聽邊用畫“√”的方法在左邊的表中記錄。

     。2)學生獨立整理數據填寫寫右邊的表,集體交流提問:一周中語文課有多少節?數學課有多少節?誰多?多多少節?

      (3)你還喜歡什么課?在表格里填上名稱,統計一星期有幾節。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3題圖,老師說明題意:這是一個月的`天氣情況。請同學們自己選擇一種方法,統計一下各種天氣的天數。

      (2)獨立統計,老師巡視,幫助困難的學生。

     。3)集體交流。提問①“一共”是什么意思?怎樣算?應該是多少?(如果哪個小朋友算得不是30,要讓他們分析可能錯在哪里)。

     、谟晏毂惹缣焐賻滋欤勘汝幪炷兀

      ③晴天比陰天多幾天?

      3.完成“想想做做”

      (1)分小組活動,統計前第小組同學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記錄。然后再活動說說“你家有哪些家用電器?”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記錄,完成統計表。

     。2)集體交流統計結果,說說看了上面的統計結果。你想到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

      (1)出示第5題圖,提問:圖中有哪些活動,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種?

     。2)老師出示一張記錄表巾在黑板上,并請幾名學生當記錄員,全班學生逐個說自己喜歡的尋種活動,邊說邊記。

     。3)學生獨自把記錄的結果填成統計表,集體交流,說一說,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數最多,喜歡哪種活動人數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三、小結。

      這兩天我們所學的統計知識作用很大,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常用到,通過統計表,我們可以了解許多信息,便于掌握、比較。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3

      活動目標

      1.敢于嘗試和探索,學習分類和統計,能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2.通過實踐活動,學會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重點:

      了解簡單的統計方法,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幼兒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活動準備:

      課件、掛圖、記錄表、數字卡、各種水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探索欲望

      1.幼兒隨音樂《摘果子》進入活動室。

      2.在進入教室時,每位幼兒從樹上摘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讓幼兒給水果分類,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課件,幼兒學習分類統計

      1.出示課件,水果統計表。

      2.教師講解統計概念。

      3.學習條形統計,通過圖表感知數量多少。

      三、游戲《猜拳》

      游戲規則: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本文教師出示統計表,找一名幼兒進行統計,其余幼兒猜拳游戲。

      四、幼兒操作幫助小熊在超市物品進行分類并統計。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4

      一、說教材:

      課程標準強調《統計》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低年級要求: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來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個過程,從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知識和方法。教材選取的例題給我們很好地提供了一個如何去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的信息。

      二、說學情: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不會太困難,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畫統計圖,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活動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在情景中初步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經歷統計的過程。

      3、初步感知簡單條形統計圖及統計表,能將統計結果填入表內,會在格子紙上畫簡單的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4、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觀察交流等方式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之情。

      四、教學重點:

      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正確填寫統計圖表。

      五、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能看懂圖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六、說教學理念與教法: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將整堂課的設計分成“創設情景收集、整理資料操作實踐拓展深化”四個層次,我以教材為基礎,本著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事實,力求從實際出發,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使學生樂學、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圍繞教學目標,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理念:

      1、在生活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所以“統計”這節課我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從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引入,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望。其次結合本!安シN習慣責任樹,人人為樹添果實”的活動,讓學生在熟悉親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活動中學數學

      讓學生學習動態的數學是新課程的要求。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其真正投入到統計活動的過程中,所以我設計運用投票表決的活動,來確定最喜歡看的是哪部動畫片,從中讓學生初步體驗統計的過程,也就是經歷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過程,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學生在經歷“動態建構運動”之后,再讓他們獨立觀察教材提供的靜止的畫面上采集信息、分析、整理數據,進行填寫統計表、繪制統計圖、說說統計作用。

      一方面鞏固剛剛建構的統計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另一方面進行“間接思維”訓練,既錘煉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統計紅、黃、藍蘋果個數的活動中,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還讓學生感悟到一個方格表示2人,那么1人可以用半格來表示,為后續學習打下能力基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認識了統計及其作用,獲得了數學知識,發展了能力。

      3、在問題中學數學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討感受到,要解決老師提的問題必須調查統計,在調查統計后,學會思考,能根據數據回答和提出簡單的問題,深化對統計意義的理解,同時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人人都得到發展

      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理解和體驗了統計的過程,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同時結合“習慣責任樹”,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說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的學法。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5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

      3、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人手一張統計表、水彩筆、黑板、白紙、各種超市用品。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參觀超市,初步探索統計的方法

      1、貨架上有什么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

      2、幼兒分組自由選擇貨架進行記錄,記錄方法由幼兒自由決定。

      3、教師點評幼兒統計結果。

      二、通過觀察法和推理法來學習統計

      1、我的朋友也有一家店,是糖果店,糖果店的阿姨和蜘蛛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來看看吧!

     。1)東東來買糖,蜘蛛出示了東東的買糖記錄表。

      提問:東東來過幾次糖果店?買過什么糖?這次他可能會買什么糖?

     。2)洋洋來買糖,蜘蛛出示洋洋的買糖記錄。

      提問:洋洋買了幾種糖?她怎么來過5次,只買了4種糖?這次可能會買什么糖?

      小結:好吃的東西會經常買。

      (3)菲菲來買糖,蜘蛛出示菲菲的買糖記錄。

      提問:菲菲來過幾次?買過幾種糖?這次他會選棉花糖還是果凍?下次會買什么糖?

      小結:兩種喜歡吃的.東西輪流買。

      三、嘗試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

      1、阿姨又準備進貨了,怎樣才能知道哪種糖果才是最受歡迎的呢?

      2、出示“一周糖果銷售記錄表”及“統計表”,引導幼兒觀察、理解。

      3、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統計表,找出最受歡迎的糖果。

      4、教師講解:數字最大的就是賣出數量最多的,就可以多進貨,數字最小的就是賣出數量最少的,就要少進貨。

      活動結束:

      小朋友們真棒!你們用統計的方法不但幫助了龐老師,還幫助了我糖果店的朋友,謝謝你們!平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我們統計的事情要做,我們再去看一看吧!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6

      教學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體會移多補少的過程,體驗多的在減少,少的在增加的過程,發現數學的神秘,從而增加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動手操作,體會移多補少的過程;難點是發現移多補少的數學秘密。

      教學過程:

      兩組數目不同的物體,如何使它們同樣多呢?我們首先要觀察,比較多的那一組物體多多少個,再把多的這一部分分成相同的兩份,把其中的一份補給少的那一組,這樣做是移多補少,可以使兩組物體的數目同樣多。

      一、【基礎提煉】

      看一看,哪一行圓比較多,移一移,使兩行同樣多。

      ○○○○○○

      解析:第一行有6個○,第二行有10個○,第二行比第一行多4個○,4可以分成2和2,所以從第二行移兩個○到第一行,兩行的○同樣多。

      二、【模仿訓練】

      1、擺一擺:從第二行拿( )個三角形到第一行,兩行的三角形的個數就相等。

      △ △ △

      △ △ △ △ △ △ △ △ △

      2、小明有18張畫片,小紅有10張畫片,小明給小紅幾張,兩人的畫片就會同樣多?

      3、小玲有10枝鉛筆,小剛有6枝鉛筆,小玲給小剛幾枝后,兩人的鉛筆數相等?

      三、【游戲訓練】

      學生自主做游戲訓練,可以同桌互相出題,讓同桌移動,達到一樣多。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7

      活動目標

      1、鞏固對顏色和幾種幾何圖形特征的認識。

      2、初步學習按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統計,并記錄統計結果。

      3、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認識的幾何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長方形、半圓形、梯形)。

      2、黑板,水彩筆,幾何圖形若干,幼兒人手一份統計操作材料和白紙,集體操作材料兩份。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們身上藏了許多的圖形,把他們請出來吧!”

      2、學習統計方法。

      (1)請幼兒按圖形的形狀特征進行統計,教師記錄或請個別幼兒進行記錄。

      (2)請幼兒按圖形的顏色特征進行統計,教師或幼兒記錄。

      3、幼兒操作。

      (1)請幼兒觀察操作材料,教師進行簡單的介紹,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看清特征再進行統計記錄。

      (2)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統計結果。

      4、創意拼貼畫。為幼兒提供幾何圖形進行圖形拼畫。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延續幼兒以往的學習經驗,將圖形融合在一起,拼畫成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機器人、小汽車等,讓幼兒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探索發現,初步學習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統計,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通過操作發現數學活動的樂趣。

      4、大班主題活動教案:垃圾分類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顒又,發現班級有些孩子還有隨手扔垃圾的現象,為了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懂得垃圾如何分類,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給垃圾分類。

      2、保護環境,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3、喜歡并能動手制作陀螺。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學難點:獨立制作出陀螺

      活動準備

      剪好的廢紙盒若干;彩筆、鉛筆每人一支;ppt、掛圖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一、猜一猜

      1、師利用聲音引起幼兒興趣:

      師模仿哭聲后問:小朋友們猜一猜,是誰在哭?

      幼兒自由想象、猜測。

      2、師打開垃圾箱在哭的圖片提問:小朋友猜猜它為什么哭?

      師指名幼兒回答。

      3、師再模仿笑聲問:又是誰在笑呢?

      幼兒回答后,師:是垃圾箱又笑了,它們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兒自由議論:師總結出垃圾箱哭、笑是因為垃圾也要分類,如果不分類就會給地球造成麻煩甚至是危害。

      二、觀看ppt,給垃圾分類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垃圾該怎樣分類嗎?(鼓勵幼兒大膽發表意見)

      2、師播放ppt,小結出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苫厥盏睦校簭U棄的紙張、如舊報紙、紙盒等,飲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壞掉的食物,做飯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廢電池、燈管油漆桶等。

      3、師出示掛圖請幼兒分類:小朋友,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垃圾的種類,老師這有很多垃圾卡片,誰能把它們分一分類呢?

      4、師指名幼兒給垃圾分類,及時表揚、鼓勵幼兒。

      5、師:如果我們隨地扔垃圾地球會變成什么樣子呢?(指名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小結:我們都要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扔垃圾的時候要給垃圾分類,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地球,更要變廢為寶,做環保小衛士,老師收集了很多廢紙盒,下面我們一起用紙盒做陀螺吧?

      三、變廢為寶,制作陀螺

      師發放廢紙盒等材料,和幼兒一起做陀螺。師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導,重點照顧動手能力差的幼兒。

      延伸活動:師幼一起去戶外玩陀螺。

      教學反思:

      在此次教學活動中,我從幼兒身邊最為常見的垃圾入手,讓孩子們懂得了垃圾給環境、地球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種,從而知道應養成不亂扔垃圾的良好衛生行為習慣,同時利用廢舊紙盒變廢為寶學會制作陀螺。在活動開始時如果我利用圖片等對比的形式,讓幼兒看圖評價講衛生和不講衛生兩種情形的對比判斷,讓幼兒評價他人行為對錯中將會隊自身行為習慣有更好的引導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過程中因為個別幼兒動手能力差,如果鼓勵幼兒互相幫助會讓他們共同提高動手能力及樂于助人的品行。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8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對幾和第幾增強理解,理解序數與基數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理解序數、基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找9個小朋友到講臺上排隊,依次站好,(其中2個小朋友做有記號),回答:

      1、一共有( )人參加排隊。

      2、從前往后數,小紅排在第( );從后往前數,小紅排在第( )。

      3、小紅和小剛之間有( )人。

      4、請小朋友自己說說,自己在什么位置?可以從前數,也可以從后數。

      5、小朋友們都臉朝前并排站,讓同學們說說:小剛左邊有( )人,右邊有( )人。

      二、【畫一畫,排一排(用○表示)】:

      1、小朋友們排隊去看電影,小明從前往后數排第3,從后往前數他也排第3,這隊一共有( )個小朋友。

      2、我和朋友站成一排來照相,從左數我排第2,從右數我排第4,一共有( )人照相。

      3、馬戲團的'小動物站成一排表演節目,小馬排在左數第5個,右數第1個,一共有( )只小動物表演節目。

      4、云云把布娃娃排成了一排,從左邊數起,美羊羊排在第5個,從右邊數起,美羊羊排在第3個,云云一共有( )個布娃娃。

      5、藍天上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隊形飛過來。從右數雁媽媽排第5,從左數她排第2,這群大雁一共有( )只。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9

      教材分析:

      超市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場所,而“藏”在超市里的數字比比皆是,貨品分類、排列、價格、買賣等。本活動旨在通過一種簡單明了的方法把超市的物品進行分類,并使用立柱圖表的方法進行統計,這對于大班幼兒是一種經驗的提升。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運用立柱圖表進行統計的方法,感受統計的便利。

      2、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學習運用立柱圖表進行統計的方法,感受統計的便利。

      難點:學習運用立柱圖表進行統計,并說出統計的過程和結果。

      教學過程:

     。ㄒ唬牖顒樱盒∨笥讶ミ^超市嗎?今天我們也來開一家超市,你們說,我在超市做什么呢?(總經理)你們來做我的小助手吧!

     。ǘ⒊醪礁兄⒅y計:

      1、開超市需要什么呢?(貨架、購物籃、宣傳畫)

      2、這些我都準備好了,你們幫我看看,它們分別有幾個?

      3、怎樣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東西多?什么東西少?

      4、今天總經理帶來了一張立柱統計表,你們看,表上有什么?(數字,從下向上排列的;立柱圖,是一格一格的)

      5、小助手們,你們可以和旁邊的朋友討論一下,怎么來統計呢?(先在立柱的下面畫上要統計的東西,可以畫得簡單一點;然后數數這個東西有幾樣,就在立柱圖上畫幾個格子)

      6、該從哪里開始畫呢?為什么?(從下往上畫、因為旁邊的數字是從下往上越來越大的.)

      7、教師示范統計購物籃數量,個別幼兒統計貨架、宣傳廣告數量。

      8、從圖表中,你發現了什么?(立柱有高低、越高表示東西的數量越多)

      9、小結:立柱統計能使我們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東西最少,使用起來真方便。

     。ㄈW習運用立柱表統計商品數量:

      1、幼兒把商品分類:師:小助手們,超市就要開張了,送貨員已經把貨品送來了,有水果、蔬菜和學習用品,請你們幫忙把商品都放到貨架上去吧。注意要輕輕拿輕輕放,一件一件地放整齊。

      2、幼兒運用立柱圖表統計商品數量:師:商品都擺整齊了,哎呀,不好,粗心的送貨員忘了告訴我,每種商品有幾個了,那可怎么辦呢?你們愿意幫我統計一下嗎?請你們用立柱統計的方法,選擇三種商品進行統計,看看分別有幾樣?哪個最多?哪個最少?

      3、交流匯總:統計好了嗎?請你來告訴大家,超市里每一種商品分別有幾樣(由教師、幼兒共同在立柱圖表上匯總商品數量)從立柱圖表中可以看出,哪些商品最多?那些需要補貨呢?如果補齊的話,要補幾個呢?

     。ㄋ模、延伸活動:

      現在我馬上去通知送貨員,把這些商品補齊了。貨品補齊了,我們的超市開張了,大家快去外面招呼客人來購物吧!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

      2、掌握好大、小和多、少的順序。

      教學重、難點:掌握好大小和多少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用事先準備好的'印有數字及大于號和小于號圖案的卡片讓學生認識,等認識后就讓2個隊伍開始趣味性的比賽。

      14-9○6 4 ○1-2 9 18-9○8 13-9○5

      19-9○0 16 ○1-6 915-9○6 12-9○7

      二、【趣味數學題】: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賽跑。黑免說:“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請你說說,誰跑得最快?誰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 )跑得最慢。

      2、三個小朋友比大小。根據下面三句話,請你猜一猜,誰最大?誰最?

     。1)芳芳比陽陽大3歲;

     。2)燕燕比芳芳小1歲;

     。3)燕燕比陽陽大2歲。

     。 )最大,( )最小。

      3、根據下面三句話,猜一猜三位老師年紀的大小。

      (1)王老師說:“我比李老師小。”

     。2張)老師說:“我比王老師大!

      (3)李老師說:“我比張老師小!

      年紀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11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2、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體驗積極幫助他人的情感。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2、難點: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準備:

      水果圖片,統計圖,展示板,多媒體課件,彩色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探索新知

      1、創設情景。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四種水果,看看是那四種水果?

      (視頻出示水果圖片:草莓、梨、西瓜、菠蘿等)師: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種水果有幾個嗎?

      師:每組的操作盒里也有這些圖片,請給它們排排隊,數一數,比一比。

     。ㄅ抨牭姆椒ㄓ泻芏啵瑥淖蟮接遥瑥纳系较隆⿴煟航裉炖蠋煖蕚淞艘粡埍砀,從這張表格可以看出來,我們給水果排隊應該是從哪邊開始?

     。◤南峦吓抨,水果標識在下邊。)小組合作完成表格。討論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貼到黑板上。

      師:你是怎樣擺的?哪種方法能讓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個格子擺一個水果就能幫助我們比出多和少。

      師:哪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幼:按從少到多排或從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紹統計圖。

      師:你們在擺圖片時有沒有碰到困難?

      幼:西瓜圖片太大,一個格子放不下。

      師:誰有好辦法?

      幼:也可涂顏色來表示。

      出示多媒體課件(教師展示涂顏色的方法。) 一種水果有幾個就涂幾個格子。

      師::涂顏色的看起來非常清楚。這時就會出現四個柱子。我們只要比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ǔ鍪窘y計圖展示板)想一想,圖中的四個柱子、數字、水果標識都告訴我們什么?。

      師:如果我們還想知道這種水果有幾個,草莓比梨多幾個,這圖能告訴我們嗎?我們該怎么辦?

      師: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張圖,底下的圖片可以告訴我們是什么水果。數字可以告訴我們哪種水果有幾個,像這樣的'圖叫統計圖。

      3、看圖提問題。

      師:請你說說從統計圖中發現了什么秘密。

      幼:統計圖告訴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統計圖還告訴我蘋果有5個,比草莓少1個。

      二、應用知識

      1.創設情景。

      師: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們班要開聯歡會,可是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吃什么水果,所以我們以組為單位,統計一下最愛吃的水果,老師這里有一張表格,請小朋友們把自己的即時貼貼到最喜歡吃的水果那欄里,統計好之后,討論一下,什么水果是你們組最愛吃的?

      2.小組討論結果展示。

      師:請每組出一名小朋友,拿著統計圖說一說。

      3、分析應用。

      師:根據這些統計圖,我們知道了哪些水果該多買一點,哪些水果該少買一點?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數學練習冊》統計練習題。

      活動反思: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以上不足之處外,還有一個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細節,如: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親和力與學生溶為一體,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利用教師提供的豐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己的觀察、比較、分析,與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發現規律、自主構建、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學會求知、學會共處,并初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為自己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12

      一、目標

      1、初步了解做條形統計圖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敢于嘗試和探索,并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

      3、愿與同伴合作,學協商。

      二、準備

      1、每桌準備一份動物卡,記錄數量用的紙、筆。

      2、人手一份幾何圖形,一支粗記號筆,水果卡片一份。大統計圖3張,小統計圖每人一張。

      三、過程

      1、分類計數,記錄下數量

     。1)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動物卡片,可是,不小心把它搞亂了,請你們每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把它分開,排整齊,好嗎?排好后看看有哪些動物?數一數每種動物各有幾只?并且用一種方法把小動物的.數量記錄下來。

     。2)幼兒與同伴合作操作。

      提問: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記錄下來的?表示什么意思?請小朋友介紹。

      小結:剛才小朋友都很聰明,用各種方法來記錄數量,可是,小朋友的記錄方法只是自己知道,別人看不懂呀。那怎么辦呢?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一種新本領,用條形統計圖來記錄數量,讓別人一看就明白。

      2、觀察條形統計圖,初步了解用直條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進行統計的方法。

      (1)觀察

      請你們仔細看一看,這張條形統計圖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幼兒討論,探索圖上內容所表示的意義

     。3)教師小結

      3、出示水果卡片,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1)我這兒有許多水果,怎樣才能使別人一看就知道每一種水果的數量有多少呢?

     。2)集體檢查對錯

      4、通過統計幾何圖形,探索,嘗試自己制作條形統計圖

     。1)觀察圖形。這些圖形有什么不同?

     。2)討論制作方法。請你們根據這些圖形每人做一張統計圖,那怎樣來做這張統計圖呢?小結:請你們先想好應怎樣來分類?確定后就先畫好標記,再數一數每種圖形有多少?最后用直條表示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請幼兒介紹自己制作的統計圖,你是按什么統計的?每種圖形有多少?

     。5)小結

      5、結束

      小朋友的本領可真大,學會了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物品的數量,那請你們也用這種方法統計一下我們的玩具有多少吧!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13

      設計意圖

      近段時間各種水果陸續成熟,上周我們剛剛帶領著小朋友一同收獲了幼兒園的琵琶,我們以“琵琶”為主題,組織幼兒通過觀察、品嘗、制作琵琶膏等一系列的活動,學習關于琵琶的知識。在過程中,小朋友很積極、主動分享著有關各種水果的話題。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幫助幼兒了解春季到初夏時期的時令水果,提高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感知調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每個小朋友對各種水果的喜好。

      活動目標

      1.能根據主題分組制作調查表,并將其調查結果運用條形統計圖進行記錄;

      2.能協商、分配任務,與同伴合作進行調查統計,體驗不同統計記錄方式的特點和作用;

      3.出現爭執時,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重點難點

      重點:

      1.能根據主題分組制作調查表,并將其調查結果運用條形統計圖進行記錄。

      2.出現爭執時,愿意聽取他人的意見。

      難點:

      能協商、分配任務,與同伴合作進行調查統計,體驗不同統計記錄方式的特點和作用。

      活動準備條形統計圖圖例、統計記錄紙、任務卡、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ㄒ唬┮浴敖螘r間水果”的話題,組織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小朋友們,昨天我們一起品嘗了幼兒園的琵琶,好吃嗎?”

      “那誰知道還有哪些水果也是這段時間成熟呢?”

      小結:隨著氣溫的升高,季節的變化,我們生活中的一些水果也逐漸成熟。在4月底到5月初的這段時間,除開琵琶成熟了,我們還可以吃到新鮮的草莓、櫻桃、番茄、芒果、荔枝、檸檬······

     。ǘ┮龑в變焊鶕跁r令水果的類型,分享自己喜歡的。

      “這段時間有這么多的新鮮水果上市,那你們都喜歡吃這里面的哪些水果呢?誰愿意來分享一下!”

     。ㄈ┨岢鰡栴}“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喜歡吃,最受歡迎的水果”引發幼兒思考、討論。

      “這段時間有這么多好吃的水果,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每個小朋友喜歡吃的水果有哪些,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喜歡吃呢?最受歡迎的水果是什么呢?”

      小結:對,要了解每種水果有多少人吃,哪種水果最受歡迎,不管一組一組地問,還是一個一個地問,都要通過調查才能知道答案。

      二、基本部分

      (一)引導幼兒討論怎樣調查,記錄。

      “剛剛我們說的要通過調查才能知道答案,那怎樣做調查呢?可以怎樣做記錄?”

      “調查表必須需要些什么?”

      小結:可以制作一個關于近段水果的調查表,調查表必須要有調查主題、被調查的人、調查內容、調查人。

     。ǘ┮龑в變汗餐_定今日的.調查主題、被調查的人,以及調查內容、調查人。(調查近期水果,你喜歡什么?針對小組成員調查,最后標記組名)

     。ㄈ┏鍪居涗浖、筆,幼兒分組協商、討論,制作調查表。

      “現在老師給小朋友提供了記錄紙和筆,一組一套,請小朋友一起商量、合作,制作調查表,調查你們那一組小朋友都喜歡和不喜歡近期的哪3種水果?”

      (四)個別小組分享、展示調查結果。

      小結:

      1.符號不明確,不知道具體誰喜歡,誰不喜歡吃哪種水果。

      2.調查過程中,漏掉了個別組員,導致結果不正確。

     。ㄎ澹┯變旱诙握{查,并了解調查表的特點。

      1.幼兒合作進行第二次調查;。

      2.引導幼兒了解調查表的特點。

      “這個調查表中,你能看出幾個小朋友喜歡吃琵琶?幾個小朋友喜歡吃櫻桃嗎?”

      “你怎么看出幾個人喜歡吃琵琶嗎?”

      “怎么知道是3個呢?表上沒有數字3呀?哦,要數數。”

      小結:如果調查的人數再多一點,你覺得這樣的記錄方法容易馬上看出結果嗎?對,不容易。

     。┙榻B新的記錄方法,嘗試用條形統計圖記錄小組幼兒喜歡的水果信息。

      1.閱讀條形統計圖

      還有一種記錄方法,也能讓我們知道調查結果。

      “誰能看出這張表想調查什么?“

      “怎樣看出來的?你怎么知道的?還可以從哪兒看出來?”

      “結果是什么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旁邊的一列數字是什么意思?”

      小結:橫線下面記錄了要調查的內容,橫線上面用格子記錄數量,要注意格子和數字對整齊。

      2.幼兒用條形統計圖來記錄喜歡的水果情況。

      “你能用這種方法來統計一次你們這組幾個人喜歡吃什么水果嗎?”

     。ㄌ嵝延變簩φ罩暗臄祿

      3.分享交流。

      “這是xx的,能看出結果嗎?記錄的真清楚。”

      “這張能看出結果嗎?發現了什么問題?”

      小結:記錄時符號要分清楚,格子的數量要準確,最好和左邊的數字對整齊,從下往上記錄,這樣就能清楚的看出結果。

      4.對比分析幼兒兩種記錄方式,了解不同的記錄方式反映出的信息也不相同。

      小結:其實,每種記錄方式告訴我們不同的信息:這樣的記錄表能讓我們很快看出幾個人,但不知道具體是哪幾個人,而這張表就能告訴我們是“xx、xx喜歡琵琶”當我們要知道具體是誰喜歡吃琵琶的時候,這樣的記錄方法更清楚;當我們想要知道是幾個人時,這樣更方便。

      三、結束部分

      引導幼兒回家后完成調查任務。

      “你們家人最喜歡的四種水果做一個調查,每一種水果幾個人喜歡吃,哪一種最受歡迎?哪一種最不受歡迎?明天帶過來給小朋友分享!

      活動總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指出:幼兒應從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去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這一目標理念出發,我設計了此活動。

      實施過程中,幼兒參與非常積極,能根據自我生活經驗大膽分享,與同伴共同思考、討論、合作、交流。讓幼兒在各種綜合能力(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克服與戰勝困難的能力、應變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發展。

      但同時,在活動設計方面,還有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在誰來畫調查表,怎么畫的環節中,幼兒存在爭吵,幼兒共同商討、合作意識的意識方面有待提高。

      二、活動環節設計緊湊,但在對條形統計圖的記錄方法上,介紹得不是很清楚,造成幼兒記錄結果有誤。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14

      活動目標:

      1.學習基本的統計方法,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優點。

      2.通過圖表感知數量的多少。

      3.敢于嘗試和探索,愿意與同伴合作。

      活動準備:

      1.條形統計圖范例一張

      2.幼兒人手一張白紙、記號筆

      3.鉛筆、膠水、剪刀、書本學習用品若干份

      4.多功能廳有風扇、桌子、喇叭、空調、相框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上了大班,我們用到了許多學習用品,怎樣才能知道籮筐里有哪些學習用品,分別有多少呢?

      小結:像這種先要把統計的物品分一分類,再數一數,最后再把統計結果記錄下來,就是統計。

      二、自由探索,嘗試統計

      1.用自己的方法統計出學習用品的數量。

      師:老師在每組桌上放了學習用品,請你用自己的方法統計籮筐里的東西,并記錄結果。在統計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哦,別統計錯了。好的,去試試吧。

      2.交流統計結果

      師: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的統計結果?

      小結:小朋友都運用了先畫出物體標記,再記錄數量的方法進行了統計。

      三、觀察討論,認識條形統計圖

      1.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記錄方法,看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物品?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說說它們各有多少?誰的數量最多?誰的數量最少?

      3.你們怎么一下子看出來誰多誰少的?

      4.和剛才你們記錄的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像這種有橫軸、縱軸,用條形來表示物體數量的統計,叫做條形統計圖?梢酝ㄟ^觀察高矮,一眼看出數量多少,速度快又方便。

      四、操作體驗,學習制作條形統計圖

      1.出示空白條形統計圖,引導幼兒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你們會用條形統計圖來統計了嗎?現在四個小朋友一組,每一組有一張大統計紙,小朋友分工合作,將多功能廳里的喇叭、相框、空調、桌子、風扇進行統計。

      3.展示幼兒統計圖,交流分享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的統計圖,你統計了什么?什么物品最多?什么物體最少?誰還想說一說?

      五、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經常用到條形統計圖,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個條形統計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些條形統計圖統計了什么?有多少?你能一眼就看出來什么東西最多?什么最少嗎?

      原來條形統計圖有這么大的用處啊,可以不用數數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回去后我們再去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條形統計圖吧!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 15

      活動目標

      在用圓點記錄的基礎上,學習使用數字記錄統計結果。

      愿意參與統計活動。

      活動準備

      教師自制統計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通過觀察,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請幼兒觀察小朋友穿著什么樣的鞋子。

      教師將幼兒觀察到的鞋畫在黑板上,如皮鞋、布鞋、涼鞋等。

      用圓點記錄統計結果。

      教師:如何知道穿每種鞋的小朋友有多少?

      引導每個幼兒在自己穿的鞋的`下面畫上1個圓點,然后點數每種鞋下面圓點的數量,統計出穿每種鞋的幼兒的人數,最后用數字表示出來。

      自制統計表格。

      請幼兒細致觀察班級小朋友穿著的服裝,引導幼兒自制統計表格,在自制的表格中記錄自己對服裝統計的結果,表格所設項目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自定。

      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統計的結果。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展示并交流自己設計的統計表格。

      提示本活動的重點是指導幼兒在用圓點記錄的基礎上,學習利用數字進行統計。引導幼兒理解實物數量、圓點數量與數字表示的數量三者之間的關系。

      日常生活滲透鼓勵幼兒統計自己感興趣的物品。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01-01

    大班數學有用的統計教案5篇03-22

    大班數學有用的數字教案03-22

    大班數學統計教案04-02

    大班數學統計教案15篇04-02

    大班數學統計教案(15篇)04-02

    大班數學統計教案精選15篇04-02

    大班數學統計教案合集15篇04-02

    大班數學小小統計員教案03-2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 另类专区亚洲97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区精品自拍 | 性爱网站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