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2-04-13 09:01:0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語文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語文教案匯總7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

      2、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對比和反問的作用。

      3、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講究形象的語言的含義。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學生講講看到的環保廣告

      人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壯大。

      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發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到自然懲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

      閱讀本文后,我們會多一些思考。

      (二)整體感知

      1、讀一讀,寫一寫

      蓬篙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

      量力

      相形

      見絀

      精巧

      絕倫

      美味佳肴

      2、自讀課文,圈畫每段關鍵語句,理清論述思路

      人與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系,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自然指揮是大海,人類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

      第一自然段,作者著重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指揮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來說,航天事業的空間,在大宇宙中間,還是非常狹小。

      第二,人類的認識史也是一部不斷糾錯的歷史,一萬年以后看今天,我們的認識還幼稚得很。

      第三,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倔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斷,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來,人類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則是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創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令人不能不贊嘆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人類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運用美的規律創造宇宙的一切。所有這一切,都是人類智慧所不及的。

      作者進一步的闡述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一、人類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二、人類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態,人類智慧與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自然是一體。理所當然,人類應該愛護自然。

      作者從自然智慧進而論述宇宙生命,得出結論。

      3、思考問題

      (1)本文寫了什么內容?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本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明確]

      (1)本文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作者認為,人類不要再宣稱什么征服自然,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2)文章最后一段我們再也不應該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們征服的對象,再也不應該把其他生物僅僅看做我們的美味佳肴,而首先應該把它們看做是與我們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應該敬畏它們,就像敬畏我們自己一樣。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4、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因為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種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極端往往違背自然規律,破壞自然,導致自然界的懲罰。只有認識自然的偉大,愛護自然,人類才能求得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們自己,是因為人類與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創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組成部分,盡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態有高低之別,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再則,敬畏自然,就是愛護自然,愛護人類生存的家園,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三)研讀賞析

      我們感知到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懼,敬畏就是愛護。對于這樣的觀點,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方法,讓讀者明理呢?

      1、本文從表達方式看有什么特點?

      2、文章是怎樣推出議論中心的?

      3、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明確]

      1、本文以議論為主,富有文學色彩,講究形象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有濃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說是一篇議論性的散文。

      2、作者運用了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方法,最后引出結論。

      如,從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結論。

      比較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層,指出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人類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進了一層。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又進了一層。

      3、運用對比、擬人、反問。

      (1)對比:

      人類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兩大方面構成對比,而且兩個方面的議論又有對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類的智慧,就包含著對比。

      (2)擬人: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擬成為人,將宇宙的一切,都設想為造物主的創造,那么這種創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最接觸的作品之一,就是擬人的說法。

      (用擬人手法,有生動、形象、親切的效果)

      (3)反問:

      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更有力地強調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是毫無理由、毫無資格的。

      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反問語氣更強烈,更發人深省。

      那永恒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反問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語氣也更強烈。

      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里也有生命的吶喊嗎?反問句的語氣更強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體驗反思

      本文有許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請同學們互相交流,談談看法。可以寫在摘抄本子上。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機。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類開采煤炭、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各種礦物,留下了無數礦坑,也就破壞了地貌和地層結構,很可能釀成嚴重后果,危及人類自身。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創造了人類這種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長出了大腦,有了自我認識的工具,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于自己的認識。這句話是把宇宙擬人化,把人類的出現,說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創造。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兄弟。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類,都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人類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種種存在形式,所以它們與我們是平等的生命,是我們的弟兄。

      (五)小結

      長期以來,人類就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本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樣。因此,我們應該平等呢感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六)作業

      以人·自然·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感想

    語文教案 篇2

      世界兒童和平條約

      教材分析

      這篇課語言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國紐約,由世界各國的兒童代表分別代表本國兒童其同簽定的一項公約,表達了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條約一開頭就點明了未來的世界應該和平。接著,文中表達了他們對戰爭的憎惡,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出了全世界兒童為了維護和平的做法和希望,因為他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世界就一定會和平。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理解課文中含義較深刻的句子。

      2.過程和方法

      激趣導入,通過材料與課文結合的方式來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有感情地讀課文,體會全世界兒童渴望幸福、向往和平的真切愿望。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兒童對和平的渴望。

      教學準備

      20世紀80年代的世界環境,整理相關圖片和音視頻。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1986年是什么年嗎?

      (學生回答。)

      那為什么國際和平年選在了1986年呀?

      (學生基本無從回答,這時老師需要介紹當時的世界環境,這將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對和平的渴望。)

      當時世界環境很混亂,局部戰爭不斷,人們飽受戰爭的摧殘。看這里硝煙彌漫,看這些孩子飽受磨難!

      (老師動情訴說,并通過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看著這些畫面,你們能說說他們失去了什么嗎?你們知道他們渴望什么嗎?

      (老師引導學生看著圖片,發揮想象并回答老師的提問。)

      他們渴望一頓飽飯,渴望一個懷抱,渴望一個家,渴望幸福。而正是戰爭摧毀了這一切,我們不要戰爭,我們要和平!

      于是,1986年成為了國際和平年,世界各國的兒童共同發表了宣言《世界兒童和平條約》。讓我們來道出他們的`心聲吧!

      二、朗讀課文。

      同學們先聽老師范讀,注意體會這篇課文的感情。

      (老師范讀,或者播放課文錄音。)

      誰能說說課文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

      (老師點名回答。)

      那么現在就要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課文了,大聲地讀,讀出感情來。

      (學生自由朗讀。)

      剛才看到大家都讀得很好,那么誰愿意給大家讀一段呀,選你覺得自己讀的最好的段落就行了。

      (同學朗讀課文的片斷,老師注意糾正錯誤的地方。)

      同學們,剛才這幾位同學給大家朗讀了幾個片斷,你們認為誰讀得好呀,好在哪里?

      (老師點名回答。)

      剛才有同學說這個同學讀得好,因為讀出了兒童的美好愿望,那么大家討論一下,文中表達了世界各國兒童怎樣的美好愿望?

      (學生互相交流討論。)

      三、觀看視頻《兒童 戰爭 家》。

      世界各國兒童的愿望是什么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

      (老師播放視頻《兒童 戰爭 家》。)

      我們現在知道了他們的愿望就是世界永遠和平。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世界各國的兒童的愿望就是世界永遠和平。上節課同學們的課文讀得很好,不知道這節課你們能不能讀得更好!大家來齊讀課文,讀出感情來!

      (師生齊讀課文。)

      那現在老師又有問題了,結合問題,你們再仔細讀課文,看看誰能準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

      (老師通過課件出示問題:課文分幾節,并用一句話概括每節的內容。學生讀完課文后回答問題。)

    語文教案 篇3

      1、有趣的漢字

      教學目標:

      1.認識“元、漢、桌、爺、毛、筆、您、事、示、休、息、啦”13個字;會寫“毛、筆、元、示、寫、字、太”7個字。學習新偏旁“竹字頭”、“禿寶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感悟漢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漢字文化的熏陶,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難點:了解漢字的造字規律,感悟漢字的表意功能。

      課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古人造漢字的有關資料。

      2.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激情導入

      1.猜字

      出示掛圖。(甲骨文的“馬”字)

      你們猜一猜,這是什么字?(這是“馬”)這就是我們祖先最早創造的.文字。

      2.出示教材P1中的圖。

      請你們看一幅圖畫,發現什么了?

      (1)我發現圖上有兩個人在走,旁邊的字像兩個“人”字。

      出示 “從”疊在兩個人身上。

      (2)我看見一個小孩靠在樹旁休息,旁邊的字像一個人靠在樹旁。我覺得那個字像“休息”的“休”。

      3.板書課題(有趣的漢字)

      4.讀課題,說說“有趣”是什么意思。

      二、讀文識字

      漢字怎么有趣?你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1.自由讀課文、識字。

      要求:(1)遇到不認識的字,看拼音讀準字音,記住這個字。

      (2)找找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3)看看課后生字表里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1)出示本課帶生字的詞語。

      ①小老師教讀

      ②學生輪讀

      (2)出示本課的認讀生字。

      ①學生輪讀

      ②游戲鞏固生字

      第 二 課 時

      一、讀文,初步了解漢字有趣的造字規律。

      1.這課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告訴老師。(四)

      2.請四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些漢字怎么有趣?

      3.小組交流,說說漢字怎么有趣。

      4.集體匯報,交流學習情況,理解課文內容。

      (1)引導學生讀、議一、二自然段,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規律。

      ①從第一自然段中學生讀出古人寫字象畫畫。

      ②從第二自然段中學生讀出古人是用圖畫出事物的。

      ③簡筆畫演示“山、羊”這兩個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象形字很有趣。 ④教師貼用圖畫出事物

      ⑤指導朗讀一、二自然段,使學生感悟到這種造字方法很有趣。

      ⑥啟發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漢字和課前查找的資料進行拓展。

      你們知道古人“用圖畫出事物”的還有哪些字?

      (2)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了解會意字的造字規律。

      ①通過讀、議學生知道有些意思畫不出來的時候,古人就把兩個字合在一起,造出一個新字。

      ②演示 “鳴、休”的造字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會意字也很有趣。

      ③教師貼把兩個字合在一起

      ④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使學生感悟到這種造字方法很有趣。

      ⑤啟發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漢字和課前查找的資料進行拓展。

      你們還知道哪些字也是這樣造出來的?

      (3)小結談話,齊讀第四自然段。

      (4)總結談話,分角色朗讀全文。

      ①通過元元和爺爺的對話,我們知道了兩種有趣的造字方法。一種是——,另一種是——。(教師板書)

      ②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進一步感悟漢字的有趣。

      二、指導書寫

      1.指導書寫“毛”字。

      (1)圖片出示“毛”,讓學生仔細觀察“毛”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說,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豎彎鉤從豎中線的左邊起筆。

      (3)學生練習書寫“毛”。

      2.指導書寫“筆”。

      (1)出示實物毛筆。問:筆頭、筆桿都是什么做的?然后圖片出示“毛”“竹”。

      (2)讓學生說“筆”字怎么寫?圖片出示“筆”。上邊竹字頭,下邊是毛,合在一起就是毛筆的“筆”。

      (3)學習新偏旁“竹字頭”。

      出示“”,和“竹”比較,哪些筆畫發生了什么變化?

      (4)圖片出示“毛”和“筆”,讓學生觀察“毛”和“筆”這兩個字里的“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學生練習書寫“筆”字。

      3.指導書寫“元、太、字、寫、示”。

      (1)學生自己觀察字形。

      (2)師生共同討論怎樣把這幾個字寫好看。

      ①“元”和“示”進行比較。

      “元”字第二橫稍微向右上斜一點,“豎彎鉤”從橫中線和豎中線交叉處稍向上一點起筆。

      ②“寫”與“字”進行比較。

      a“寫”的偏旁是“禿寶蓋”,提醒學生注意“禿寶蓋”與“寶蓋頭”的區別。 b“寫”的第四筆是“豎折折鉤”,注意這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學生練習書寫。

      板書設計:

      有趣的漢字

      口-鳥----鳴

      人-木----休

    語文教案 篇4

      訓練內容:

      仔細觀察一處景物,如校園的一個花壇或一片田野、一塊菜地等,并仿照課文第五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法提示:

      一、啟發交流,導入新課

      教師用簡潔的語言導入文題,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觀察到的景物,彼此交流感受。

      二、學習例文,討論明法

      仿照本課第五自然段先總后分的寫法,把一處景物寫得生動具體。并運用打比方的方法。

      三、要點討論,寫法

      討論如何確定中心句,以及打算用哪些方法寫哪些景物。

      四、遷移寫法,循序練習

      要先引導學生口述,然后相機點撥,最后拓展到動筆。

      課 題:15、小露珠

      訓練內容:

      留心草叢、樹林等,把你的發現寫下來,看誰寫得有意思。如果你感興趣,也可為習作插圖。

      教法提示:

      一、激趣交流,導入新課

      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新發現的插圖,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為這次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學習例文,討論明法

      學習描寫植物們喜歡小露珠的自然段,感悟把新發現寫得有意思的方法。就是仔細觀察,而且學會選擇典型的素材。

      三、遷移寫法,循序練習

      要引導學生學會口述,抓住“先…接著…然后…”的順序。實現由說到寫的自然過渡。

      四、修改文稿,分享快樂

      修改文稿不僅關注修改的方法,更應關注學生修改的情感態度,讓學生在修改中分享習作的快樂。

      課 題:16、石榴

      訓練內容:

      借鑒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種水果,從它的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具體描述。

      教法提示: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在課前讓學生猜關于水果的謎語,讓他們在上課前思維就活躍起來,為上課熱熱身。

      二、例文引路,模仿起步

      學習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即從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寫水果。

      三、寫法,提出要求

      在描寫水果的形狀時,我們可以用打比方的手法,在寫水果的味道可以嘗試運用學過的自己感覺有新鮮感的詞句。

      四、學生寫稿,討論交流

      學生相互修改的過程,不僅為了共同提高彼此的水平,而且促進友誼的交流。

      課 題:17、石頭書

      訓練內容:

      請你以“某某的自述”的形式,介紹“石頭書”,要寫得具體、生動。

      教法提示:

      一、看圖導入,激發興趣

      用課件出示石頭書,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無窮的奧秘,為本次習作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聽讀,模仿起步

      抓住石頭書的特點,即石頭書里有字、畫,還能知道地殼的變化。

      三、練寫自述,感悟寫法

      改變常規的描述方法,用擬人體童話的方式寫。要把自己就想象成石頭書,寫己的個性特點,抒發自身的真實感受。

      四、修改評議,相互提高

      要鼓勵學生在相互修改的過程時,對同學說己的最真誠的意見,因為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就是誠實和信任。

      課 題:18、小稻秧脫險記

      訓練內容:

      回顧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并自編一個童話故事,要讓人感到它生動、有趣。

      教法提示:

      一、重溫“卡通”人物,激發習作興趣

      讓學生暢談自己最感興趣的“卡通”人物,應說明理由。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說話條理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而且激發了期待。

      二、欣賞“卡通”故事,感知故事情節

      讓學生欣賞搜集“卡通”故事,感知精彩情節,體會豐富的想象。沐浴故事蘊含的人生哲理。

      三、研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引導學生由仿到創,要寫出個性化的,但是更要注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引領。

      課 題:19 、航天飛機

      訓練內容:

      請你也用“某某的自述”形式,介紹一下航天飛機,要寫得具體、生動。

      教法提示: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用課件出示航天飛機的圖片,給學生豐富的感性認識。而且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的做到了“未成曲調而先有情”!

      二、聽讀,模仿起步

      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從中感受到航天飛機比普通飛機飛得更高、更快、功能更強的特點。

      三、練寫自述,相機點撥

      引導學生就把自己想象成航天飛機,寫出個性化的,一定要寫身的真實感受。心中涌起自己給人類帶來的科學技術的飛躍所產生的自豪感。

      四、相互修改,分享快樂

      在引導學生修改文稿時,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我們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

      課 題:20、軍神

      訓練內容:

      模仿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的描寫把人物高貴的品質說具體、生動的方法,介紹自己的親人或身旁的同學。

      教法提示:

      一、談話導入,揭示文題

      引導學生聯系舊的知識經驗,說說劉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并說出理由。

      揣摩作者的手法,即通過對劉先生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的描寫表現他那鋼鐵般的堅強的意志。

      二、說練結合,交流評議

      模仿作者的寫法,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親人或身旁的同學。要抓住細節。

      三、學生習作,相機點撥

      給學生獨立思維的時空,減少對學生的束縛。在巡視指導的時候,教師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思路。

      四、相互修改,共同提高

      修改文稿的時候,要關注全體,還要珍視學生的差異,對于那些特別有困難的孩子,我們應“蹲”下來,傾聽學生的心靈。

      課 題:21、掌聲

      訓練內容:

      小英在贏得大家的掌聲后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寫一段話。

      教法提示:

      一、激發興趣,揭示文題

      注重開發課程資源,創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豐富的想象,激活文本的`靈性。

      二、放飛想象,搜集素材

      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并學會選擇典型的素材。感受的掌聲時小英所帶來的快樂、自豪。

      三、學生練寫,交流評議

      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空,還要引導學生注意時的心理衛生和生理衛生。

      四、修改文稿,關注過程

      引導學生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修改氛圍中,共同成長!

      課 題:22、金子

      訓練內容:

      彼得的“金子”是用勤勞才能采集到的。在你的生活中,你認為怎樣才能獲得“金子”呢?展開你的想象,試著寫一段話。

      教法提示: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你看來,“金子”可能會是些什么東西呢?怎樣才能獲得“金子”呢?請學生說一說。

      二、放飛想象,捕捉靈感

      聯系自己的生活實踐,請談談你的感受。引導學生選擇典型的素材。

      三、相互交流,學生練寫

      在交流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因為這是每個公民必備的素養。

      四、修改草稿,共同提高

      最好采用面批的形式,因為孩子的眼神、表情可以讓彼此感受友誼的氣息。

      課 題:23、每逢佳節倍思親

      練習內容:

      每逢佳節來臨之際,你一定更加思念遠方的親人吧!請你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寫一封信,選擇一兩方面,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教法提示: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教師聯系很多學生的家長在外打工的現實,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思念之情。讓成為認識世界、發展思維、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

      二、讀懂例文,感悟寫法

      通過對例文的品讀,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詩人王維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作者敢于表達自身感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三、訴說情感,相互交流

      學生在表達的同時,情感的火花在不斷地迸發。教室里折射出耀眼的人文光芒。

      四、學生練寫,交流評議

      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信的格式,以及要表達真情實感,抓住典型的素材。

      課 題:24、孫中山破陋習

      訓練內容:

      借鑒用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描寫人物的品質的方法,去寫你最熟悉的人,學會選擇典型的事例。

      教法提示:

      一、創設情境,揭示文題

      用課件出示孫中山的塑像,讓學生去他的為人,并說明理由。從而感受作者的方法。

      二、說練結合,典型事例

      遷移作者的寫法,聯系自己最熟悉的人,并選擇典型的素材去描寫這個人的品質。

      三、學生寫稿,教師指導

      教師在巡視指導的時候,對個別的學生進行面批,促進批改形式的多樣化。

      四、交流評議,減少爭議

      在指導學生修改文稿的同時,我們不僅要關注修改的過程,還要關注學生修改的情感態度。使我們的教學目標體現“多元化”。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助人為樂是一種美德。

      二、教材說明

      本課講了一件發生在美術課上的事。李麗和林園園是同桌同學,李麗要畫樹葉時找不到綠鉛筆,她向林園園借,林園園找出各種理由不愿意把自己心愛的綠鉛筆借給她,后來李麗只好用藍鉛筆畫出一片片藍樹葉。林園園看到后,感到很難為情,不由得臉紅了。

      課文內容真實、生動,貼近兒童生活,有著較強的生活氣息。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懂得要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教學掛圖或投影片,課文朗讀錄音磁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重點指導以下生字。

      趴:不要讀成bā。

      吐:多音字,在本課讀tǔ,不讀tù。

      借、吐、趴、削、由幾個字,可借助熟字錯、土、八、消、田識記字形。注意提示眉的外邊不是尸字頭。吞要和蠶區分字形。

      2、寫字教學。

      等、斷、盒三個字不容易寫好,要重點指導。

      等:第九筆橫要長。

      斷:先寫,再寫,最后寫。

      盒:上面的合要寫扁一些,整個字體不能太長。

      (三)詞句教學

      詞語教學要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切忌讓學生死背詞語解釋。注意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體會、想象詞語的意思,不必要求學生清楚地說出某個詞的意思,如連忙一詞,可采用讓學生換詞的方法理解,連忙就是馬上、立刻、急忙、趕快的意思。理解吞吞吐吐一詞時,可以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通過朗讀體會,知道林園園不愿意把筆借給李麗。

      二至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要抓住李麗向林園園借綠鉛筆時,林園園說的四句話和說話時的態度、動作來理解。

      課文第五自然段,理解林園園看見李麗畫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是本文的難點。可以指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課文結尾以藍、紅作對比,說明林園園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做法不對。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使學生知道林園園不借綠鉛筆給同學,只是有些舍不得,并不是存心不幫助別人,并且她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相信她以后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

      (四)朗讀指導

      本文內容比較簡單,學生理解起來沒有多大困難。教學時老師應注意留足時間讓學生多讀,通過朗讀去體會林園園不愿借筆而多次找借口,后來看到李麗畫的藍樹葉時又不免有些內疚的心情以及李麗急于借到筆的誠懇態度。進行朗讀指導時,可借助書上的彩圖和老師描述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讓學生去體會林園園和李麗的不同心情,然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可組織學生同桌分角色讀,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全班分角色讀時,可讓學生自由選擇讀的角色。

      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來反映人物的思想,讀好對話是這篇課文朗讀指導的重點。如李麗說的三句話分別要用請求、商量、誠懇的語氣來讀;林園園的四句話分別讀出矛盾、擔心、吝嗇、不樂意的語氣。教師要指導學生扣住人物說話前的提示語,練習朗讀,例如:李麗說話時是小聲地、連忙說;林園園是吞吞吐吐、皺著眉頭說。反過來,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指導讀。例如:林園園說還要畫小草?就不能只讀出問話的語氣,還應讀出不高興的語氣。在教學中,教師不要簡單強調學生用什么語氣讀,而應讓學生在反復讀中去充分感受、體會。

      (五)練習提示

      第一題,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可在學習課文,了解內容的基礎上練習。

      第四題,讓學生談談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事會怎樣做。要啟發學生說真話。即使有不當的想法或做法也沒關系,教師可以給予引導。

      (六)擴展活動

      收集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小故事,開一個夸夸XX的主題會。

      (七)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引題激趣。

      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提問:你們見過的`樹葉有什么顏色?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課題,請學生找疑點質疑:樹葉為什么是藍色的呢?喚起學生對學習課文的好奇心,促使他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充分去讀。其目的: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再讀課文,抓住人物語言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勾出李麗和林園園說的話,并思考:

    ①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

    ②是怎樣說的

    ③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通過抓對話,使學生了解李麗和林園園的想法,并在朗讀中感受體會。

      2、在學生抓住每一處對話,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后,再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人物思想,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并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練習有表情地讀對話。

      3、緊扣課文最后一段,以林園園的臉為什么會紅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認識到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找借口推卻是不對的。我們從小就應養成助人為樂的好品德。

      五、指導朗讀

      1、放課文朗讀錄音磁帶。

      2、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3、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

      ①進行識字、寫字教學。

      ②完成課后練習。

      對于課后第四題,教師可適當創設情景,再讓學生回答。如:在街上遇見了一個走失的小弟弟,你該怎樣做?如果你的同桌忘帶橡皮了,你該怎樣做?盡量使學生的回答有針對性。

    語文教案 篇6

      第二課時

      課時要求:

      理解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五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過渡談話

      上節課我們學過第一自然段,知道天冷了,爺爺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保護了小樹。幾年以后,小樹長得怎樣了?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注意全段有幾句話(兩句)

      2.理解第一個句子。

      ①指名讀。說說這句話什么意思?(小樹給爺爺撐開綠傘)撐是什么意思?(教師可用動作演示)。

      ②句子中的”綠傘“指的是什么?要引導學生讀句子想,因為綠傘是小樹撐開的,所以它應該是長在樹上的密密層層的枝葉,即樹冠。在這基礎上讓學生看插圖加深印象。

      ③枝葉是”撐開“的嗎?可課文為什么這么說,請聯系句子想想,然后回答。

      ④指導讀。讀的時候把小樹為什么要給爺爺撐開傘,撐開什么樣的傘讀清楚。

      (2)理解第二個句子。

      小樹給爺爺撐開了綠傘,爺爺怎么樣?指名讀,強調不熱了。

      3.指名正確流利地讀第二自然段,把句字意思表達出來。

      4.指導背誦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理解句子

      “爺爺真好,小樹真好”。是本段僅有的一句話。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知道,就要聯系全篇課文去想,想想第一自然段寫了什么,第二自然段寫了什么。理解句子的意思就是要放在課文中去想。請你用這個方法想句子的意思,然后說說。

      3.指導讀。要把夸爺爺,夸小樹的語氣讀出來。

      (四)讀全文,從整體上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熟讀并背誦。

      1.指名讀

      2.引導加深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再看課題想一想:人和樹有什么聯系,讀完課文你知道了嗎?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作簡單小結:人和樹是有密切聯系的,爺爺保護了小樹,小樹就能茁壯成長,為人們做許多的事情,如:可以乘涼,可以美化環境,可以凈化空氣等等。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爺爺那樣保護小樹,那多好啊!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中休息--

      (五)繼續學習五個生字的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熱”。

      (1)先告訴學生“熱”字下邊是個新偏旁,叫四點底,然后指名學生說說怎樣記字形:重點提示右上的'“丸”不要丟點。

      (2)指導寫。先引導觀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寫兩個。熱要寫得上大下小,上邊左右部分一樣高,一樣長。下邊的四點底,一個點向左,三個點向右,兩邊點大,中間的兩點小,四點要寫得和上邊部分一樣寬。

      2.出示生字“綠”。

      (1)指名說怎樣記字形。重點提示右上第三筆橫要寫得長些,右下是

      (2)指導寫。先引導觀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寫兩個。“綠”要寫得左窄右寬;左高右稍矮;左短右稍長;右邊第三、七筆從橫中線起筆。

      3.出示生字“真”、“冷”、“好”。

      先指名記字。提示“真”字的里邊是三橫,“冷”字最后一筆是點。然后讓學生自己看范字,各寫一個生字。

      4.鞏固學過的八個生字。

      (1)認讀,重點讀“熱、綠、裳、真”四個字,說明要注意的地方。

      (2)試默八個生字詞,不會的字可以看板書寫,做出不會寫的記號。

      (3)教師巡視檢查全班試默情況,同學們練習剛才不會寫的字或錯字。

      (4)正式默寫全課生字。

      (六)總結

      《爺爺和小樹》這課書學完了,同學們學得很好,做到認真讀書,一邊讀書,一邊識字,理解詞,能放在句子中想意思。理解句子,能放在課文中想意思,這樣學語文才能學得又快又好,真正的讀懂課文。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一誦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恰當,并注意語氣。

      二了解全文內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三了解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的意思和用法。

      教學設想:

      從第五冊開始,文言文集中編排單元。這給學習文言文帶來了方便,也提出了問題。方便的是,集中學習文言文,有利于培養學生文言語感,以新帶舊,學起來比較容易些;問題是,前面四冊教材的文言文數量較少,而且與現代文混合編排在一個單元里,可以說,學生對文言文還比較生疏,這又給集中學習文言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前面的準備不足。

      因此,五六冊的文言文教學,需要有一個總體設計,由淺入深,遵循學習文言文的規律,按照教材的規定,從誦讀訓練開始,在“讀”上下功夫。然后,再逐漸的深入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去。

      讀文言文,一是讀準字音,二是讀好停頓,主要指句中的停頓。一個長句中,哪個詞與哪個詞連在一起讀,不該連在一起讀,就決定了句子內部的自然停頓。讀好句中的停頓,句子的意思也就大致明白了。

      熟讀能夠成誦。背誦文言文的篇或段,也是五六冊教學的重點。所以,加強讀的訓練,有益于背誦。

      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按照教材規定,能夠領會文句的大體意思,懂得文章的主旨就行了。因此,教學中,不一定要直譯課文,大體意思知道了,就基本上達到了要求。在這個基礎上,著重指導學生弄懂文章的主旨。

      課文中遇到的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意義不同的詞,一詞多義的詞,以至通假字、虛詞等,選擇重點的,讓學生了解它們的意義或用法。所謂重點,一般來說,限于課后練習所列的詞語。

      本課教學目的,依照以上的認識而制定。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乃至作業,都從教學目的出發,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讀準下列字音:

      仞懲塞(懲山北之塞)迂汝曾(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荷叩箕畚齔匱亡(亡以應)厝朔

      二讀好下邊句子中的停頓:

      1、懲山北之塞

      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5、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三借助教材上的注釋。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放聲讀一遍課文。其間,遇到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看注釋或。教師不予指導。

      二、互讀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讀,一個聽。聽者發現讀音有錯,當即指出。兩人對某字的讀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這個字,留待一會兒解決。如是,二人各讀一遍。

      三、訂正讀音。

      教師逐一出示寫有下列字的卡片(或將下列字集中寫在一塊小黑板上),請學生個體回答,集體訂正。正音時,有意識引導學生了解字詞的意思。為后邊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萬仞懲山北之塞迂汝曾不能遂荷擔者叩石

      箕畚始齔窮匱亡以應一厝朔東

      四、再讀課文。

      學生再次放聲讀一遍課文。教師提示:注意讀準字音。

      [說明]至此,學生已經讀了三遍課文,聽讀了一遍;加上正音(并有釋詞),可以說,教師借助“讀準字音”這一要求,基本上實現了熟讀課文的目的。在反復的朗讀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這就為完成后邊的教學環節打好了基礎。但這并不算完全達到了“讀”的要求,下一步,通過指導“讀好句中停頓”,再讀課文的重點語句,并為完成“了解課文內容”這一教學目的進一步做鋪墊。

      五、讀好停頓。

      教師逐一出示下列語句(制成卡片,或寫在小黑板上),請學生讀出其中的停頓,然后,對為什么這樣讀作一點解說。其間,隨時提示學生會借助注釋來讀,慢慢培養使用注釋的習慣。

      下邊語句中所畫的“/”為停頓處,供參考。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說明]句中的停頓,一般依據句意或一定的語法關系來讀,但又不能限制的過于死板。有的'長句,可以停頓兩次。這里沒有標示出來,是為了供施教時靈活掌握。因為讀好停頓,一是為了會讀文言文,二是為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階段,不必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頓而糾纏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達到了目的。學生隨著讀文言文數量的增多,尤其是隨著對內容的深入理解,會慢慢讀好句中停頓的。

      六、試譯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由一位學生根據書上注釋和自己的理解,串譯課文大意;另一位學生訂正或補充。二人遇到不會解釋或意見不一致的語句,將它們畫下來,留待一會兒解決。

      [說明]在前面誦讀的基礎上,大部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意思能夠做到大體了解。兩人互相研究、討論,創造了較準確了解課文內容的條件。提倡借助注釋來疏通文意,這也是在培養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此時,教師作巡視,注意了解學生出現的問題,使后面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七、集體討論。

      每一組提出疏通文意時遇到的問題,全班研究、討論。意見不一致時,教師適時給予點撥。

      待學生沒有問題再提,教師提出下列語句,指定學生說出大意,以檢查剛才學生們自譯的效果,也是將重點突出,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若下列有的語句,學生們已提出,此時教師不必再檢查。

      說出下列語句的意思和加點詞的意思。

      1、方七百里

      2、河陽之北

      3、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4、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5、叩石墾壤

      6、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7、甚矣,汝之不惠

      8、而山不加增

      9、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八、聽讀課文。

      教師讀課文,學生聽讀。要求:邊聽邊想每句話的意思,不看書。

      [說明]這個環節,是在前面讀、譯、議的基礎上,通過聽讀,回憶強化學生對課文文意的了解,也是對前面施教內容的小結。

      以上,可安排一課時教學。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理解本文深刻的喻意。

      二積累文言常識。

      教學過程:

      一、研究內容。(討論如下幾個問題:)

      1、能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意思嗎?(本文寫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你認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為什么?

      (討論這個問題,要緊扣課文內容。要點是①愚公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決心移山的——“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②下定了決心移山,就毫不動搖——“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故事的結尾,終于感動了天帝,將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說明愚公不“愚”)

      3、智叟的話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聰明”呢?

      (回答要點:表面看起來,智叟好像是聰明。因為愚公畢竟“年且九十”了,兩座山又這樣大,很難移走。但是,他卻沒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孫孫不斷挖下去,“山不加增”,終于會成功的哲理。他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更說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4、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聰明。課文要告訴人們什么道理呢?

      (面對困難,要敢于斗爭,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會取得成功。能夠這樣做的人,才是聰明的)

      5、怎樣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話,向自然斗爭并取得勝利的愿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6、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著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斗)

      [說明]這6個討論題,旨在理解全文深刻的喻意。有兩點注意:①學生的回答,不必如教案所寫參考答案一樣,重要的是看他們的理解。②第5題,學生可能答出反映了“封建迷信”或“作者的思想局限”這一類內容,教師注意引導。

      二、詞語練習。

      學生做課后練習三、四。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積累文言常識。先個體做,后全班訂正。

      有條件的,可適當補充以下內容: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

      汝之不惠(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無)

      一厝朔東(厝——措)

      無隴斷焉(隴——壟)

      三、背誦課文。

      背誦教材指定的段落“河曲智叟笑……亡以應”。

      方法:給2—3分鐘自己背;然后,教師讀這段話,學生隨之默讀(不看書);請若干學生站起來試背,全班背。大約5—7分鐘完成。

      四、擴展研討。

      讀練習五第1題。討論“我們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嗎?為什么?”

      [說明]此題旨在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深化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研討時間不要過長,注意把握討論的話題。

      布置作業。

      1、再背課文要求的段落,直至記牢。

      2、寫一篇讀后感。

      參考題目:愚公不“愚”、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山》有感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700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住在大山的正對面。由于北邊的大山擋路,出來進去都要繞道,他感到很苦惱,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一切力量把這兩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也難挖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再說,挖下來的土和石頭往哪兒擱?”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于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幾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在世上這最后的幾年,剩下這么點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也動不了,又能把土塊石頭怎么樣呢?”北山愚公長嘆一聲,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總體說明】

      學文言文,熟讀課文是第一件要做的事。課文讀得不順暢,像字音讀不準,句中停頓讀得不恰當,是不利于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基本內容的。

      讀課文的方法很多。齊讀、自讀、互讀等等,根據課文實際和學生實際選擇方法。但是,不論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有益于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和積極性、主動性。這是我們編寫這課教學方案以及其他文言文教案的重要原則之一。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詩經教案10-22

    語文《檢閱》教案11-07

    《語文園地》教案10-05

    語文《夾竹桃》教案09-26

    語文將心比心教案08-26

    語文蠟燭教案08-2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 久久99精品亚洲热综合 | 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 五月天婷亚洲天久久综合网 | 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