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范文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1
教學主題:
戰勝拖延,建立良好習慣
教學目的:
針對學生中常見的拖延的情況,召開本次主題班會,借此增強同學們戰勝拖延的信心,掌握戰勝拖延的方法,培養良好習慣,使同學們告別拖延這個生活中的老朋友,健康積極的生活、成長。
活動準備:
提前發動,布置有關事項,確定主題及節目,拍攝視頻,排練小品。班會課地點:
教室
教學形式: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教案通過視頻,小品,訪談、討論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教育學生正視拖延,培養良好習慣,告別拖延這個壞習慣,健康積極的生活、成長
教學過程:
一、輔導員開場:
在進入我們今天的班會主題之前,先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視頻,這是我們班級的同學自己拍攝的。(放視頻)
我觀察到剛才大家在看視頻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會心的笑了,應該是從視頻中發現了自己的`影子。我們今天的班會主題就是我們生活中老朋友:拖延。
拖延是現代人一個普遍的心理狀態,它的取意是“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甚至對于很多人來說,拖拉成為了一種生活狀態,這種狀態成為了生命的一部分,到了考試前一天才去背題目,到了期限前
幾個小時才開始寫論文,到了女朋友生日前一天才去買禮物,刷了信用卡過期被罰了才去還,都是小事,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展。拖延其實意味著我們的心理上有了一些小問題,長此以往,嚴重的甚至會患上一種心理疾病拖延癥。
既然拖延對我們百害而無一利,我們就要對癥治療。下面這個環節就請心理委員主持,請大家討論一下,你認為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再請心理委員為大家做一個小測試,看看你有沒有拖延癥。
二、訪談及測試環節
心理委員主持:訪談“說出你的拖延故事”
拖延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個問題。早在明代詩人錢鶴彈就有這樣一首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描寫的就是拖延給人生帶來的危害。網上也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視頻“拖延癥之歌”唱出了拖延癥患者的心聲。今天我們就要在班里進行一個訪談,“說出你的拖延故事”,并請談談你覺得拖延的原因是什么?
訪談過程:請三到四名同學上臺訪談。
謝謝剛才幾位發言的同學,剛才幾位同學都談了自己對拖延的看法及拖延的原因。說的很有代表性,說出了我們的心聲。
拖延是現代生活中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下面我就要用科學的方法為大家做一個測試,看看你有沒有拖延癥,如果有,你的拖延程度有多深?
放映測試題目
測試結束了,統計結果。
三、透過現象看本質——你為什么拖延
輔導員主持:謝謝心理委員。通過科學的測試我們發現大多數同學都在5-11分,也就是中度拖延這個層次上。說明拖延確實是一個不容我們忽視的問題。拖延其實有很多危害,總結一下1、外在后果,生活和學習受到影響。2、內在后果:內心的矛盾和煎熬。
那么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呢?絕大多數的同學都認為:拖延的原因是懶惰,或者認為是自己沒有掌握時間管理的正確方法。
這種認知看似非常有道理,但實際上并不正確。請大家仔細思考一下,如果你正在做一件你非常感興趣的事情,比如逛街、比如上網、比如游戲,你會拖延么?一般都不會。所以,拖延其實不是智力問題,不是道德問題,不是時間管理問題,而是心理問題。
我試著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們拖延的四大原因,大家思考一下是否有道理。
1、對取得成功信心不足
2、討厭被人委派的任務
3、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
4、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
四、怎么戰勝拖延
輔導員:我們分析了這么多,大家心中肯定有一個最大的疑問還沒有解決:究竟該怎么戰勝拖延?
我給大家一些建議。
1、制定一個靠譜的計劃。靠譜計劃四要素:一是可觀察性。目標應該可以被觀察,以某個行為來界定是否完成。舉例。二是分成幾個小步驟,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生活就會一帆風順。舉例。三是:給自己立下非常容易達成,但是會給你成就感和滿足感的最小目標。
2、正確的認識和利用時間
之一;練習判斷時間提問:一分鐘可以做什么
之二:學習利用零碎時間舉例
之三:找出自己的最佳時間
之四:享受你的自由時間
3、學會“拒絕”和“接受”
之一:拒絕沒有意義的事
之二:接受自己,接受別人的監督
五、公開承諾
給自己制定一個最小的目標,并確立完成時間,公開這個承諾,請大家監督你是否能完成目標。
總結:通過今天的課程,我們很好的認識了什么是拖延,分析了拖延的原因,分享了戰勝拖延的一些辦法,希望大家在課后能對照自己的生活,和我們生活中這個不太好的老朋友說再見。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什么是創新,怎樣創新。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七巧板錄音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曾經有位哲人說過:“動手力比知識更重要。”豐富的動手力使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社會更需要我們的創新精神。今天這堂課,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分享創新的快樂!
二、聽故事,談啟發:
聽聽阿基米德的故事,你一定會有所啟發。有請我們的小小故事家。
(一生講故事,并放動畫)故事內容簡介:同學們,你們知道阿基米德嗎?他呀,是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他從小就喜歡聽故事,這些故事也極大的激發了他的動手力。他喜歡聽別人對某個問題的爭論,并且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每天,都有許多疑問在腦子里轉悠:“為什么大海總是咆哮不停?為什么大船會浮在海面行走?……”有時他的小腦袋瓜里還會迸發一些奇妙的新想法。有一天,他看見農民們正在把尼羅河里的水運到高處灌溉農田。他想:如果有一種東西,使水能夠自動從低處向高處流,那該多好啊!于是,回到家里,他冥思苦想,反復測算,終于發明了螺旋抽水機。使水能從低處往高處流,這在當時,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后來,阿基米德還創立了著名的關于浮力的學說“阿基米德定律”。他也被后人譽為“力學之父”。
聽了故事,你有什么啟發,和同組的小朋友說一說。
請各組派一名代表匯報一下你們組的觀點。
師小結:同學們剛才各抒己見,老師這里總結一下大家的觀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像阿基米德那樣,勤觀察,多思考,還要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動手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這樣我們也會象阿基米德那樣,成為有成就的人,成為偉大的人。
三、那么,究竟什么是豐富的動手力,我們該怎樣創新呢?看了以上的小品表演,也許你會更加明了。(幾生表演《如此創新》)
時間:一個早上
地點:校園
人物:學生和老師
情景:……
你們看了表演,明白了什么叫創新,該怎樣創新了吧!
四、測一測
好!讓我們休息一下,一起到“智慧之窗”的百寶鏡照一照,看看自己的思維有什么特點吧!請看課件。
得了4分以上的同學請舉手,恭喜你,你是個具有創新思維的孩子。
五、想一想
得分高的同學不要驕傲,得分低的同學也不要氣餒,因為分數并不重要,下面的'智力體操,不僅可以使你大開眼界,還可以培養你的創新思維。讓我們插上動手的翅膀,隨老師一起去創新的天空中翱翔。
1、看下面的一組圖形,你能想到一些什么事物,什么場景,想的越多越好。
2、聽音樂動手。
老師這里有一首曲子特別好聽,想不想聽一下。音樂好聽嗎?老師看你們專注的樣子,很好奇,想問問你們,聽音樂時,想到了什么?(音樂,鴨子拌嘴)
3、下面,我們來開展一次智力拼圖比賽,看哪一組同學拼的圖最有創意,最與眾不同。生拼圖,并說說自己的創意。(學生拿出七巧板按小組拼)
看圖編故事,看誰想的最好,最有動手力。
4、異想天開:
結合生活實際,你能談談你有那些創新的想法和設計
展示一些科技節小發明小制作。
5、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堂課你們表現很出色,老師欣喜的看到你們具備了創新人才的素質,你們不僅懂得了什么是創新,還學會了創新,不僅有豐富的動手力,還有創新意識。老師為你們驕傲。神奇的大自然正等待你們去探索,宇宙的奧秘等待你們去揭開,老師堅信,通過努力,你們中間也許會出現第二個愛迪生,第二個阿基米德,你們相信嗎?讓我們在美妙的歌聲中結束這堂課吧!(師放歌曲《天地之間》,生邊唱邊跳。)
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關鍵是要改變慣性的思維習慣,盡可能的從問題的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各個層次靈活敏捷的思考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3
第一課 我也愿當班干部
(一)[檔案館](2—4分鐘)
第十三課 說說煩心事兒
(一)[檔案館](4—6分鐘)
第十五課 班里的開心事
(一)[檔案館](2—4分鐘)
心理健康課教案: 做個受歡迎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快樂的集體
一、設計說明
心理素質是培養其他素質的基礎,是學生能動發展主體自身的內部根據。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生生活在集體中,每天都要與不同的人進行交往,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有正確的交往態度和方法呢?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我認為“在活動中滲透”對學生來說特別有效。為此,我設計了以《擁有一個快樂的集體》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二、活動設計
名稱:擁有一個快樂的集體;形式:游戲;適用年級:二、三年級;目的:①知道在人際交往中會遇到許多困難,遇到困難時應勇敢地面對。②以游戲的形式對學生的消極情緒進行疏導,并在游戲中滲透一些處理情緒困擾的方法。
三、活動過程
⑴創設輕松的心理氛圍,游戲——對詩。
樹林是( )的集體;繁星是()的集體;大海是( )的集體;學校是( )的集體;二(3)班是( )的集體。
⑵教師小結:對呀,二(3)班就是我們的集體,在這個大集體中有吳高泉,有邵珊……還有朱老師。那么多人生活在一起,天天都會碰到許多事,你能自己處理好嗎?
⑶進行心理測試。(用手勢表達心中的情感:高興、生氣、發火)
①同學主動把鉛筆借給你。
②小紅的鉛筆掉在地上,你幫她撿起來,她卻說是你弄掉的。
③在活動課上,五年級的大哥哥搶走了你的壘球。
⑷主持人小結:集體中不可能只有快樂的事,也會有令人傷心的事。這時,你該怎么辦呢?
⑸小品表演《搶球桌》。
⑹《金華晚報》小記者采訪當事人的心情。
⑺主持人講話:是啊,每個人都會碰到令人傷心的事,如果這時我們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話,你一拳,我一拳,就會讓更多人傷心啦!
⑻介紹“五指圖”,滲透處理情緒困擾的方法。
⑼再次采訪小品中的當事人:你再遇到這樣的事會怎么做?
⑽主持人講話: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讓自己冷靜一下,壞事就可能變成好事。那樣,你就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
⑾班主任講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應該勇敢地面對,不但要想想自己,也要想想別人,更要想想集體。只有開動腦子,才能想出好的處理辦法,讓我們的集體永遠充滿快樂。
⑿活動結束:(播放音樂《歌聲與微笑》,讓學生為能化解彼此之間不愉快的事而握手)。
四、活動延伸
在班級中設置“悄悄話信箱”,并定期舉行“我來幫你”活動。
五、活動總結
⒈本活動設計以“渴求滿足的心理需要原則”為出發點。
孩子有與人交往的需要,當孩子與人交往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擾情緒的.煩心事,這時,孩子又會產生解決困擾的需要。本活動設計就以此為出發點設計的,在游戲中讓學生明白人際交往中遇到困難是正常的,我們應勇敢面對,開動腦子想出良好的處理方法。
⒉本活動設計以“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則”為貫穿線。
怎樣了解學生的潛意識呢?弗洛伊德認為可以分三步:傾訴——解釋——教育。然后,學生能夠真心傾訴前提就是他必須有心理安全感。因此在設計時無論從教育環境的布置,活動形式的選擇,還是師生關系的處理上,都遵循了“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則”。
⒊本活動設計遵循了“發展性的原則”。
具有發展性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一堂活動課的設計只能給學生提供有限的指導,而學生心理技能的形成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多次實踐方可形成,為此,在活動結束后設計了“悄悄話信箱”和“我來幫你”活動,以此作為本次活動的延伸,讓學生在反復嘗試和實踐中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問題已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關注個人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現代文明人的一個重要標志。新《綱要》指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應該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高興和生氣是人的兩種情緒,高興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過度的生氣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這種消極情緒體驗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調節,會引起幼兒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種問題和疾病,老師應該注意幫助幼兒逐漸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應付那些與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有沖突的情景和場面。使自己生活得像其他小朋友一樣開心、快樂。
本活動依據小班幼兒年齡特征:行為明顯受情緒支配,情緒仍然很不穩當,容易沖動,常會為一些小事大哭大鬧。依據幼兒的成長特點和本班幼兒的已有經驗來設計活動的,將心育目標與語言目標有機融合。游戲是幼兒的生命,活動始終以游戲貫穿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發揮增效作用。活動還有機整合了各領域的教育內容來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并采用卡片聯想、生活經驗聯想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