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美術教案匯編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交通圖的表達方式,繪畫從學校到家的路線圖。能夠畫出一路上有標志性的建筑、景或物。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清晰地口述出從家到學校的線路及途中的景物,能清楚地辯認方向。
2、引導學生完整地畫出從家到學校的線路及路上主要景物。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
師:小朋友,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有許多道路,每條路都有不同的名字,你知道我們學校所在的路是什么路嗎?
2、新授:
。1)我們從自己住的地方來上學,你住的地方又是什么路呢?
(2)平時我們上學、上街、去玩都會經過許多道路,這些路四通八達,你是怎樣記得這些路的?
學生討論回答:(路牌、兩邊的建筑、路口等)
師:對,這些有特點的標志和建筑都可以幫助我們記得各條道路,那如果你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或是有外地朋友來,可以用什么辦法記得道路和地點呢?學生討論
3、教師:畫地圖可以讓我們對身邊的道路和環境記得更牢,首先你要能說出身邊環境中的一些明顯的重要的道路和轉彎,還有比較大的建筑物,讓我們從學校到家的過程畫起吧。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作業要求:以學校為中心,畫出往各人家的路線,出了校門往何處去,畫出主要的標志性建筑和路口的'景物,重點畫出家與學校。
2、路線描繪清楚,內容豐富。
四、作業講評
請學生介紹學校到家的路線圖。
五、拓展
嘗試畫出從家到公園或親戚家的路線圖。
教學后記: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繪畫方法,大膽、自由地表達回家路上的人、景、物。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指導,及時指正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鼓勵學生創作的畫面要大膽、自由、生動,富于創造力。能夠畫出一路上標志性的建筑、景、物。課堂上在學生述說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教師要及時予以指正,在美術課堂上也要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一課時淅瀝的小雨
教學目標:表現下雨時大自然的情景和人物動態,培養學生觀察表現能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
教學難點:表現雨中的人物動態。
教學準備:學生體驗雨中氣氛,觀察下雨時的情景。有關雨的錄象帶。錄音機、磁帶《雨中》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聽歌曲《雨中》。這首歌描述了怎樣的景象?(描述了雨中人們爭上計程車的情景。)春天是多雨的季節,江南是多雨的.地方,下雨時的情景是怎樣的?
三、雨中的自然現象
樹干搖擺(風向)。烏云聚集。
電閃雷鳴。(閃電形狀)雨滴下落。
四、雨中的人物形象
路上行人:匆匆逃避(狀態)、避雨(在哪里)、撐起雨傘、披起雨披。
路旁攤販:匆忙收攤(狀態)。
家中的人:收拾院子里的東西,關門閉戶。其它的人(學生表述)。
五、表現雨中的情景
1、口頭描述雨中的情景,也可以講述發生在雨中的故事。(通過學生描述雨中的場景和故事啟發學生想象,使畫面具有場景和情節。)
2、用線條表現雨中的情景或故事。
3、表現內容要有重點,構圖飽滿。
六、作業評析
1、作業展示,介紹自己的畫面內容淅瀝的小雨。
2、教師評析淅瀝的小雨。評析標準:情景感人,形象生動,構圖飽滿,涂色完整。
七、課后延伸
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認真表現生活中的情景。淅瀝的小雨
來源:中師教育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課題:校園里的花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各種植物枝葉生長的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2、能運用不同大小的點,流暢富有變化的單線條來寫生各種植物,并將點與線結合添加上背景使畫面的構圖更完整。
3、通過寫生,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感受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否通過觀察了解寫生植物枝葉生長的結構,葉片、花瓣的形狀特征。
2、在寫生過程中,能否畫出花、葉、枝杈的形態及枝杈的前后穿插變化。
教具學具:寫生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引導階段
引導思考,是什么把我們的校園裝點的如此美麗。培養學生能從身邊尋找美,發現美,激發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室里分別擺放幾盆盆栽,請學生觀察,植物的枝葉是怎么生長的?葉片或花瓣什么形狀?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間如何穿插的?得出畫畫前要先仔細觀察對象的認識。
2、發展階段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個性特征,有的莖干粗壯,有的根細弱,有的葉肥厚。教師引導學生講植物枝葉的.結構,葉片或花瓣的形狀特征。如八月菊的葉子是橢圓形的,邊緣還長著許多小齒,像是一把把木工用的鋸子。葉子有大有小,參差不齊。有的時子還垂下來。等學生心中有數了,再下筆去描繪。這時要注意畫面的構圖與盆栽外形有整體感覺,從什么地方畫起都可以,主要是把前面的花,葉,枝杈的形態畫出來,后面的花葉枝可根據前面的特征進行添加與加工。畫面的前景可以用點,線,面有規律的組合,或用一種花紋的重復組合。
三、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四、教學拓展:
1、出示用其它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供學生欣賞。
2、啟發學生用紙和其它材料通過剪、折、拼、貼等方法制作成立體或半立體的花卉,美化教室。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習民間藝術家和畫家的作品,借鑒他們在人物裝飾畫上的表現手法。
2、操作目標:把圖片資料和自己的寫生畫變成裝飾性的人物作品。
3、情感目標:學生在自由創作人物裝飾畫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創造的樂趣和成 功的喜悅。教學重點:激發學生人物聯想,創作出有個性的人物裝飾畫。
教學難點:能巧妙地把點、線、面的知識運用到人物裝飾畫中。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勾線筆
學生準備:水粉色、水彩筆、彩色鉛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課中我們學習了人物寫生的畫法,知道了一個人物面部比例是“三庭五眼”(出示圖 片)頭和身體比例的民間口訣是“立七坐五盤三半”( 出示圖片),但有些學生感覺到人物寫生 比較嚴謹,受到比例、姿態、形象各方面因素的約束,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
師:我這里有兩幅作品(出示圖片),比較一下,告訴我,你喜歡哪一幅?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口答)。
師:剛剛那位同學回答的很好,第一幅具有寫實風格,是具象的,而第二幅是裝飾風格,是抽象的。我們稱 第二幅畫為線描人物裝飾畫,今天就來學習(線描)人物裝飾畫。(板書課題:9.人物裝飾畫)
師:關于人物裝飾畫,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習什么?(小組討論后匯報)
師:人物裝飾畫究竟有什么特點,有哪些表現手法,我們怎樣才能畫好它呢?
二、欣賞交流
1、欣賞中國人物裝飾畫
師:其實人物裝飾畫不是現代才有的,讓我們走進它們,去發現人物裝飾畫的特點。
。ǔ鍪驹忌鐣膸r石壁畫圖片),
師:仔細觀察一下巖畫上的人物比例有變化嗎?生:有
師:作者將人物身體做了一個怎樣的處理? 生:拉長。
師:除了上下拉長,我們還可以怎樣拉長?生:左右。
師:對了,除了拉長,我們還可以怎樣改變它的比例關系?生:縮小。
師:這些就叫夸張。 (板書:夸張)
師:再仔細的觀察一下,作者還用了點、線、面對人物作裝飾性處理,很有“現代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來看看距今已有兩百年歷史的漢代畫像磚上的人物有什么明顯特征?生:對稱。 (人物造型古樸,簡練,講究對稱。)
師:民間藝人用線替代了我們手中的畫筆,如繡品、剪紙上的人物裝飾畫。這幅刺繡有哪個地方吸引了你的.眼球?(生口答)
師:剪紙,它又叫刻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構圖飽滿,渾厚中又有細膩。
師:藝術是不分國界的,欣賞過中國藝術家們的人物裝飾畫后,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外國畫家筆下的人物裝飾畫的魅力。
2、欣賞國外人物裝飾畫
師:現在我們看到是西班牙大師畢加索的人物裝飾畫。大家欣賞完這幅畫后,能告訴我們它
給你的第一印像是什么?瑞士畫家保羅克利的人物裝飾畫又給了你什么印象?(小組討論后匯報: 人物圖形里有圓形、三角形、方形,采用對幾何圖形的分解、運用色塊分割對人物進行裝飾。不同 的顏色,感覺顏色風格又有不同)。
師:那位同學的見解很好,運用了我們之前學到的美術知識。人物裝飾畫的特點是:夸張、變形、概括。
三、欣賞討論
。◣熓痉度宋镅b飾畫)
師:現代人物裝飾畫又有了怎樣的裝飾風格呢?仔細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生:多了一個舌頭。 師:觀察的真仔細,他運用了添加的方法對人物進行了裝飾,下面一幅你們肯定也一下子就能猜出他運用的 方法了,我們一起說,是什么方法呀?生:簡化。
再次欣賞大師丁紹光的人物裝飾畫。感受人物裝飾畫的美。
四、啟發創作
師:有了那么多的方法之后,接下來就要運用所學的方法進行創作了。我猜你們心里肯定有了 很多的想法,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嗎?請幾位同學來說一說。生口答。
師:你們肯定比這些同學畫得還要好,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怎么對人物進行裝飾的?你 要吸取他哪個細節的畫法?將什么地方進行改進呢?
五、學生創作
師:好了,現在就拿起我們手中的筆,把你們的奇思妙想與人物像進行裝飾吧。學生創作,音 樂伴奏,教師行間指導。
六、展示評價
學生推薦小組作品,選出最佳作品。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梢詮淖 品創意、造型、細節等方面進行評價。
七、課后拓展
師:人物裝飾畫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制作嗎?在生活中注意觀察、體會人物表現出的美感:人的 形態美、運動美、服飾美及情趣美,使這些美轉化到自己的人物裝飾畫作品中。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第1課、《有生活情趣的美術作品》(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兒童作品,掌握觀察、評述美術作品的正確方法。
2.能力目標:欣賞美術作品的形、色、質感和感受作品題材的表現內涵,初步掌握美術術語,對美術作品能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標:感受、體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關懷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正確的審美評價。
教學過程:
1.《有生活情趣的美術作品》要點。
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美術作品,學會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評價。
活動:學習觀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術文化→德育滲透→拓展創新
2.看一看、說一說
(1)、欣賞本課中的美術作品,你能說說畫中表現了什么?
(2)、說說那你喜歡那種形式的美術作品。
第2課、別具一格的建筑(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我國少數民族居住的建筑為何別具一格。
2、學習用線描的方法,自主設計一座別具一格的建筑物,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增強對古代建筑物的認同感受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我國少數民族的建筑樣式與類型,學習用線描加淡彩的
方法,設計一座新穎獨特的建筑。
難點:建筑外形與結構的新穎。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趣。
1、圖片展示少數民族建筑,激發學生回憶身邊少數民族建筑,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小結:我國傳統建筑的常見表現手法斗拱、飛檐,梁柱等巧妙結合。
2、教師出示幾幅學生畫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提出問題:這些作品最符合現實形象嗎?為什么?
2、欣賞課本中的圖片,引導觀察表現的特點及手法。
3、想一想,找一找,啟發學生根據建筑特點找出相配對的圖片,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創作的特點。
教師小結:要畫出建筑特點,除表現出它的主體,還要表現與它相適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裝飾上圖案藝術……
(二)發展階段
1、組織學生交流:你最喜歡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樣表現它?引導學生展示準備的資料,介紹解釋并提出自己的創作思想。
2、教師請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表揚及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想象。
3、提出作業要求: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構圖。
第二課時:完善構圖,裝飾紋樣也可上色。
4、學生操作,教師加強個別指導。
(三)教師評價提示
(1)關注主體與背景的關系。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具體情況,利用課件進行演示引導。
(2)引導個別后進生的造型創作。
第3課、水墨畫蔬果(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中國畫寫意的技法,初步掌握中國寫意工具材料和用筆用墨的方法。
2、學習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方法,體驗筆勢和墨色的奇妙效果,并用之畫有關蔬果題材的水墨畫。
3、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用中國畫水墨的技法創作一幅以蔬果為對象的水墨畫。
教學難點:
筆墨技法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展示作品。
二、過程:
1.教師以游戲形式復習筆法:中鋒筆法、濃墨、淡墨,在復習過程中實際操作育
2.學習側鋒筆法:教師示范側鋒,從側鋒筆法的特點引導學生討論這是一個什么筆法
3.教師畫絲瓜,請學生仔細觀察,在絲瓜中教師運用了什么畫法,引導學生探索
4.教師帶學生嘗試畫絲瓜。
5.嘗試創作:水墨畫—牽;
水墨畫——豐收的果實
目標:嘗試梨、柿子、葡萄、桃子、蘋果、葫蘆的畫法及要領;發展孩子的想象思維;學生嘗試自己創作畫
三.學生創作
1.學生以《豐收的果實》為題,展開想象畫一幅水墨畫
2.學生創作,教師巡走指導育
第4課、農家樂(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藝術創作中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1、引入
師出示一幅畫上節課學生關于〈農家樂〉主題的作品,問學生:圖中出現了什么樣的人物和背景,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主次關系在哪里?學生答:人物(鄉間玩耍)---主體環境(鄉村建筑)——背景
師揭題:主體與背景(自擬)
2、講授新課
A、師出示四組同一主體、不同背景的圖片進行欣賞:讓學生說說他們的主次關系。及對畫面的不同感受
B、學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景?學校、家里、游樂場所等
C、師出示一幅畫完的主體,學生思考可用什么樣的背景來襯托。
師小結:同一主體,不同的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體。(認真觀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產生和諧的。)
D、師生共同討論作畫步驟
先小組討論、思考主體要畫什么主體在哪些情況下出現(背景)
小組討論
分工問題。
可由一人或兩人來畫主體,剩下的同學畫背景、上色。要做到主體與背景合情合理。最后畫主體的同學剪下主體,帖于各個背景上。完成整幅圖。
(分小組討論交流創作的內容,綜合練習,相互學習,培養協調能力。)
3、作業要求: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的關系。以小組為單位,1人畫主體,其余的畫背景。
4、學生創作、師輔導
5、作業展示、評價
6、學生收拾與整理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初步認識光和影的現象并運用于簡單的繪畫作業
2:發展學生立體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光影現象的認識及其在繪畫中的.初步運用
難點:光源方向的區分和立體感的表現
教學準備:
照明器、蘋果實物、示范用紙,鉛筆、范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學生進教室前關燈,拉上窗簾。師生問好后燈亮,窗簾拉開,教室驟然明亮
師問:同學們,現在你們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引出光的概念,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再設懸念,引發好奇心
(出示蘋果實物)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個蘋果有什么變化?
將蘋果放置照明器前,調節光的強弱,使學生認識光照產生的明暗及其深淺
板書;明——淺暗——深
蘋果固定,調節光源方向,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光源的重要性,同時認識受光部和背光部及投影
板書:受光部——背光部——投影
光源固定,轉動蘋果,認識調子深淺的變化。
2:教材欣賞分析,進一步了解明暗形成及其深淺變化
出示范圖,請學生指明光源的方向,加強對光影的認識
3:作業步驟
分析光源方向,區分受光部、背光部、投影——構圖——輪廓——明暗
4:學生作業,老師行間指導
5:作業講評,下課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利用廢舊材料,設計制作會走的玩具。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
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教學難點:
如何種使玩具走起來
教學學具:
師:舊掛歷紙、包裝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檢查用具
三、導入
1、出示會走的玩具,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導出課題。
師:小朋友門,老師這兒有一個小玩具,同學們仔細觀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們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討論、回答。
四:授新
1、總結學生發言,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小玩具會走,可是它為什么會走呢,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讓小玩具走起來么?仔細觀察,四人小組討論。
2、示范說明集中會走的玩具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師:真好,通過同學們的觀察,大家發現了,要玩具走動,必須是腹部貼地挪動身體。而我們今天制作會走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非常好,知道了它,我們就能制作出會走的玩具了。
3、欣賞其他學生作品,開拓學生的思維。
師: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們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還有不同的裝飾方法。(畫、撕剪啊、拼貼等造型手段進行美化。)
五、布置作業: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制作會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馬上動手制作玩具嗎?拿出你們的材料,開動自己聰明的腦筋,做出一個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會走的玩具。四人小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誰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長。比一比誰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06-01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6-12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4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6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