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范文匯編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
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
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
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
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么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教學設計說明: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一課,是“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后半部分的內容。在該單元前面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已會在實景中辨認東、西、南、北,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本課我設計在課前讓學生超前預習:布置學生自己去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這一方面增強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學生課前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找的答案涉及面廣,在課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新課教學中先讓學生交流、匯報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學會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用來解決“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這個問題。在練習中首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將知識進一步內化。接下來,先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再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說出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這兩個活動讓學生體驗實景中的八個方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最后利用我國行政區域圖,讓學生用剛學過的四個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2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堂上應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本教案首先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然后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空間,讓學生根據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題方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為較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2.鼓勵算法多樣化。
《數學課程標準》把“鼓勵算法多樣化”作為第一學段的教學建議之一,但多樣化之后的重要環節是“重視算法的優化”,因此,本教案讓學生在交流、比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過程,在傾聽他人的想法的過程中發現最優方法,這樣設計有利于學生理解算理,完善并掌握算法,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你們愛吃水果嗎?(愛吃)
師:看,老師這里有三種水果,分別是草莓、橙子和蘋果,在水果盛裝的過程中還有好多學問呢,你們想了解嗎?(想)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了一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那么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整百數,幾百幾十數又該如何口算呢?今天我們就進一步來學習口算乘法。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重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于是在上課開始,以同學們愛吃的水果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學生興奮的'狀態下導入新課。
⊙開放探究,得出結論
一、教學例1。
1.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找出圖中提供的數學信息。(每筐裝15盒草莓,一位阿姨買3筐)
(2)鼓勵學生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組織學生組內交流,發表自己的想法)
(3)引出例題中的問題:3筐草莓有多少盒?
2.探究口算方法,明確算理。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并列式。
(學生匯報,老師板書:15×3)
(2)小組之間互相交流這樣列式的理由。
(因為每筐裝15盒草莓,一位阿姨買3筐,就是買3個15盒草莓,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所以列式為15×3)
(3)討論、交流15×3的口算方法。
[把每筐草莓分成2份,一份是10盒,另一份是5盒,買3筐就是買3個10盒和3個5盒,先算3個10盒是10×3=30(盒),再算3個5盒是5×3=15(盒),最后把兩次口算的結果加起來,30+15=45(盒)]
3.拓展延伸。
(1)出示題目:150×3=?
(2)思考口算方法,匯報交流。
(口算150×3時,先算15×3=45,再在45的末尾添上一個0)
(3)觀察、對比,交流算式的不同之處。
(15×3與150×3進行比較,是把第一個乘數15擴大到原來的10倍,第二個乘數沒有變化)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3
第十單元
總復習
教材分析:
復習的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廣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只要初步體會集合、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練習中出現,加深了解。
復習目標:
1、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進一步提高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通過練習,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數感、空間觀念、統計思想,以及應用意識等得到提高與發展。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復習重點:
有關除法、乘法計算,統計知識、面積,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及統計觀念、空間觀念的培養與加強。
第五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xx
555
2、計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學生獨立計算。
。2)匯報結果,并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二、要點復習
1、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圖書館里有16個書架,每個書架有5層,每層放8本,書架一共可以放幾本書?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2)根據題中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計算。
。3)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有目標地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4)鼓勵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組織交流。
、僭谛〗M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诟餍〗M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某送奶站共有3個送奶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個送奶員要送多少份?
。1)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2)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3)組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說明每-步解決了什么問題
。4)教師小結。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根據題目中繪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
四、課堂作業
課本第120頁的第14、15、16題。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4
復習內容:
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小數的讀寫、簡單的加、減法。(課本第113頁的第5、第115頁的第9、10題,練習二十五的第5、10~12題。)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加強統計觀念的培養。
2、使學生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根據分析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
3、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4、進一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小數的讀寫法,并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運算。
教學過程:
一、統計知識點
1、出示:某地區1994~20xx年沙塵天氣情況統計表。
2、學生取出方格紙,按照統計表數據制作統計圖。
。1)教師出示圖例,引導學生制作。
某地區1994~20xx年抄塵天氣情況如下圖,讀懂統計圖。
橫軸上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使學生明白橫軸上表示年份,縱軸表示沙塵的天數)
。3)指導畫圖。
①縱軸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應該怎么表示?(使學生懂得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這不是確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趯W生嘗試畫圖,教師巡視輔導。
3、回答問題。
。1)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從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塵暴)
20xx年沙塵暴天氣最多達20天,近幾年沙塵暴天氣逐步增加。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算出這個地區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塵天數。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答案,說出想法。
二、小數的初步認識
1、小數的.讀法
教師:你們都認識這些數嗎?是什么數?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請學生讀出這些小數。
。2)你還知道哪些小數?說一說,讓同學寫一寫。
2、小數大小比較。
。1)出示兩組小數讓學生比較大小。
、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②四名同學身高統計表(單位:米)
姓名王鳳李娟劉麗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讓學生說一說想法和比較后的體會。
雖然學生根據小數的含義進行,但是也可以讓學生明白一些簡便的比較方法,比如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小的,這個小數就小。
3、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計算,說一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課堂活動
1、練一練:課本第115頁的第9、10題。
2、課內外作業:課本第117頁的第5、10、11、12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復習,你進一步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16頁例2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第18頁6、7題。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6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學校的校醫非常關心我們同學的身體健康,經常要了解我們同學的體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圖)
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組6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2、提問:你打算怎樣完成這份統計圖?
3、出示幾個空白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表嘗試完成條形統計圖。
4、如果用條形統計圖表示這個小組學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比較合適?
5、出示教材上的統計圖,讓學生觀察,討論。
你能說說破這個統計圖跟我們以前學過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嗎?
用折線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個單位?其他格代表多少個單位?這樣畫有什么好處?
6、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匯報。
在統計圖的縱軸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單位量是不同的(第一個圖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讓學生按照例子把其他兩個同學的條形補充完整。
8、學生討論:什么情形下應該使用這樣的統計圖?這種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
9、觀察體重統計圖,看看這個圖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個單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個單位?
9、這個統計圖跟我們剛才學習的學生身高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10、獨立完成書上的統計圖。小組進行學習。
11、通過完成這一份統計圖。你得到了哪些信息?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12、你想對這些同學說些什么?
出示“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引導學生把學生的身高、體重與正常值進行對比,找出哪些學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學生的體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嵺`作業)讓學生從報紙、書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統計圖表,并找出相應的信息,可以培養學生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鞏固練習:40頁2、41頁3、5
全課。
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六冊第9、11頁。
教學目標:
1、在辨認8個方向基礎上,學會看簡單平面的線路圖。并能用恰當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2、在對簡單物體的位置關系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在雙休日都喜歡和家長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車。
師:每路公交車都有一定的行車路線,我們在乘車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車是不是經過我們要去的地方。
生:看車開的方向是不是和我們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們要坐幾站才下車……
師:大家提的`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泛洋嘉年華游玩,可以乘坐幾路車?首先要學習如何認識路線。(出示課題:認識路線)
二、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引入:師出示路線圖。
北 會展中心(嘉年華)
椰風寨
廈大
廈大西村
黃厝
廈大醫院 胡里山 曾厝安小學 白石炮臺
認識29路車的行車路線。
師:有了這張路線圖,你們一定能很快知道各個站點在學校的哪個方向,誰來說一說?
生:胡里山站在學校的西面……
師:小朋友觀察真仔細,你能在小組內說一說29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從廈大出發向 行駛……
先引導學生在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師:誰還能說一說你想從哪個站點出發到哪個站點的路線?
請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行車路線。
3、出示泛洋嘉年華的導游圖。
4、師:我們乘坐29路車來到泛洋嘉年華,這里的游樂項目可真不少,誰來說一說有哪些游樂項目?
5、你最喜歡哪個游樂項目,它在游樂園的什么位置?請你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問:奇遇木馬在奇趣謎宮的什么方向?
動感電影在驚天動地的什么方向?學生指名回答。
接下來由學生提問,學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聰明,我這兒還有一個要求:我想從入口出發去玩驚天動地、奇趣謎宮、海盜船、奇遇木馬,再從出口回家,我應該先去哪兒,再去哪,請幫我安排一條路線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線圖。
b)指名介紹路線圖。
c)集體評價。
三、鞏固練習:
1、自己閱讀課本第9頁,對書上提的問題,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小組內同學評一評。
四、全課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新的知識,說一說今天最感興趣的什么?為什么?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同學通過觀察.交漢等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使同學通過觀察.丈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使同學在學習活動中體會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設計理念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同學探索的動機。
在這節課中,通過創設兩只貓比散步路線的長短這樣一個實例,設置懸念,讓同學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中開始學習,并且讓這個情景貫穿整節課,充沛調動了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同學主動探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為同學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同學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比方:先說怎樣可以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讓同學借助與自身的生活經驗,初步得同長方形周長計算有哪些戰略;通過猜一猜圖形的周長初步感知計算方法,培養了數學直覺;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圖形的周長,讓同學感悟解決問題的戰略多樣化;說說自身比較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等等。
三、和時反饋反思,滲透學習戰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對學習過程的和時反饋,對解決問題結束的和時反思,使同學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認知過程。比方,通過反饋周長的計算方法,暗示性地讓同學注意戰略的優化;用試一試的方法教學正方形的周長,讓同學感受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全課小結時,通過交流收獲與體會,使同學感受到勝利的喜悅。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淀數學意識;人人參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游戲。
以小組為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說一說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教案02-15
人教版下冊三年級數學教案02-16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5-26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篇)11-15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篇11-25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01-14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01-14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選12篇02-21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篇)03-14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