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8-22 21:46:0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4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面積的過程,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過遷移體會平方分米。

      2.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面積意義的理解,初步體會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就是這個圖形包含面積單位的個數。

      教學過程

      一、 聯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說明:吳江市實驗小學本部校園面積大約有2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吳江市實驗小學愛德雙語分校校園面積大約有4個標準足球場那么大。

      師:看了這兩幅照片和這兩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生1: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比本部的面積大。

      生2: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說明: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大約有半個足球場那么大。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

      師:同學們,李老師工作的學校、神舟6號飛船的降落傘等我們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場來打比方,我們對它們的面積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們平時聽過或者用過這樣的比方嗎?今天,我們就從打比方入手,學習新的知識。

      [思考:打比方初步滲透了這樣一種觀念:描述或者比較面積的大小如果有一個標準作參照,就可以把面積量化。這里打比方所借助的中介正是面積單位的雛形。這種比方也常見于報刊,常聞于言談,也就有利于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一種自然、親切的情感。]

      二、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師:如果媽媽問我們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你準備用什么東西來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書本來打比方。

      生2:我想用樹葉來打比方。

      師:那就讓我們用一些物品來鋪整個桌面,看看課桌面的面積到底有多少個這種物品的大小。(指導學生分別用一次性紙杯、數學練習簿、大楷簿和樹葉等物品鋪滿課桌面,要求同一張課桌面只能用同一種物品來鋪。)

      師: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你是用什么物品來鋪的,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有幾個這種物品那么大?

      生1:我是用數學練習簿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8本數學練習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樹葉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15片樹葉那么大。

      生3:我鋪的是大楷簿,課桌面面積大約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鋪的是紙杯,我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40個一次性紙杯口那么大。

      師:(電腦出示用四種物品鋪桌面的過程)我們一起來回顧剛才鋪物品的過程,(指鋪滿紙杯的圖)紙杯那么多,你們是怎么數出來的?

      生:先數一行有10個,再數正好有4行,4 10 = 40,所以一共有40個。

      師:說得真好!(指四種鋪法的圖)我們用這些物品鋪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說明桌面的面積有多大。但是,看了這四種鋪法和得到的結果,你覺得有什么不妥嗎?

      生:這些數都不同。

      師:是啊,同樣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積的數卻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生:用同樣的物品來鋪。

      師:同學們,還記得學習長度單位時的情景嗎?當時,我們用鉛筆、小刀、手來測量課桌的長,也得到了不同的數,覺得不好,后來學習了厘米這個長度單位,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要準確測量或計算面積的大小,就要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積做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思考:在課桌面上鋪物品,其實質是讓學生自選單位計量面積,選擇的單位不同,計量結果就不同,學生因此產生統一計量單位的心理需求。提供四種物品讓學生選用,增強了不同單位,不同結果的對比度,學生統一單位的愿望也更強烈,也能突出作為單位的本質特征:同一種單位的形狀、大小必須相同。指導學生數紙杯個數的過程,蘊伏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回憶長度單位的引入過程,為引入面積單位尋找了另一個固著點。]

      2. 認識平方厘米。

      (1) 學。

      師:(出示1平方厘米的模型)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板書:1平方厘米)請大家從學具籃中取出同樣的一個模型。觀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狀的?

      生:正方形。

      師:請用直尺量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生:邊長是1厘米。

      師: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師:(板書: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號cm2來表示(板書:cm2),也讀作平方厘米。請用筆寫一寫這個符號cm2。

      (2) 記。

      師:讓我們一起來記住今天的第一位新朋友吧!舉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示范),仔細看,用心記,閉上眼睛努力想,把1平方厘米印進你的腦海里,頭腦中有1平方厘米了嗎?

      生:(齊)有了!

      師:來,讓我們拿起筆,把腦海中的1平方厘米請出來,畫在紙上。(學生齊畫1平方厘米。)

      師: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對照一下,畫對了嗎?不對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學生對照,修正。)

      (3) 找。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1:紐扣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貼花紙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約有1平方厘米。

      師: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個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 拼。

      師:請大家從學具籃中再取出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種后,再拼另一種。(學生拼圖。)

      師:同桌間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嗎?你拼成的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為是用6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為它們都有6個1平方厘米。

      師:這兩個長方形的形狀相同嗎?面積呢?

      生:形狀不同,面積相同。

      師:也就是說,看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個面積單位;一個平面圖形中有幾個面積單位,面積就是幾。

      (5) 估和量。

      師:請每人從學具籃里取出一張郵票。估計一下,一張郵票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厘米,剛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畫了一下,大約是8平方厘米。

      師: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鋪在郵票上,看看它的面積到底有多少!(學生發現一個人的面積單位數量不夠,于是與同桌合作。)

      師:郵票的面積是多少?

      生:(齊)12平方厘米!

      師: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鋪12個1平方厘米。

      師:請每人再拿出一張電話卡。先估計面積是多少,再用面積單位檢驗。(由于面積單位的數量不夠,指導學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積量具來測量。)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電話卡的面積。(實物投影儀展示蒙著量具的電話卡)

      生:先數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 8 = 48,接下來2個半格或3個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約是56平方厘米。

      [思考:五個層次的學習活動,以豐富的學習方式、流暢的活動過程、細膩的指導幫助,引導學生經歷建立1平方厘米概念的過程。在建立概念的同時還注意充分挖掘這些環節的內涵,比如,看一個平面圖形或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多少,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這與引入面積單位時學生所產生的心理需求相呼應;再如,數電話卡面積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細致的習慣。]

      3. 認識1平方米。

      師:你們估計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們覺得怎么樣?

      生1:太小了!

      生2:應該有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

      師:還真有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布)猜猜看,這個面積單位應該是什么?

      生:平方米。

      師:能說說怎樣大小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嗎?

      生: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板書)

      師:會用符號表示平方米嗎?寫在本子上。(請學生在黑板上寫m2)

      師:(出示4塊1平方米的布,發給每個小組1塊)每組的同學先商量,準備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什么物品,再實際鋪一鋪,看能鋪多少這種物品。

      學生分組鋪物品,三個組分別鋪書本、書包、椅子,還有一個組擠著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師:請每組派一個代表介紹本組鋪物品的情況。

      生1:我們組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了24本書。

      師:可你們并沒有鋪滿,怎么知道要24本書的?

      生1:因為一排鋪了6本,可以鋪4排,一共能鋪24本。

      生2:我們在1平方米上鋪了9個書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平方米上可以站幾個人。

      生:(齊)1、2、313人。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這個屏幕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3:有的電視機的屏幕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師:這塊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生:(齊)2平方米。

      [思考:用平方厘米量黑板的面積,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索較大面積單位的需求。平方米的意義和符號都放手讓學生自己解釋或書寫,是剛才認識平方厘米時積累的經驗的即時運用。讓學生自選物品鋪滿1平方米,是教材中站人活動的拓展,也是先前課桌面上鋪物品活動的延伸。最后又回到黑板的面積,整個認識過程渾然一體。]

      4. 認識平方分米。

      師:你們還想學習什么面積單位?(平方毫米、平方分米等)再學一個平方分米,好嗎?你認為1平方分米有多大?平方分米怎樣用符號表示?

      生: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寫出dm2)

      師:學具籃中有一個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到模型)對照這個模型,用手比畫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導學生比畫)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生1:(舉起學具籃)這個籃子的底面大約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三、 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師:下面我們做些練習來鞏固新學的知識。請看課本第79頁想想做做第2題。自己在書上完成。(學生完成練習)

      師:我們先看方桌面的面積大約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師:你同意誰的意見?

      生:64平方分米。因為剛才電話卡的面積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電話卡大多了。

      師:再看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師:操場的面積大約是3600

      生:平方米。

      師:最后看第一小題。誰把這個問題再讀一讀,要讀出點味道來。

      生:數學書封面的長大約是24

      師:誰來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師:今天學的是面積單位,你為什么填了長度單位呢?

      生:24是數學書封面的長。

      師:你看題真仔細!我們認識新朋友面積單位,可不能忘了老朋友長度單位哦!(把黑板上的1平方分米貼在1平方米的左上角,再把1平方厘米貼在1平方分米的左上角)看了貼在一起的面積單位,你有什么想法?

      生:它們相差很大。

      師: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以后我們會進一步學習。

      [思考:把第一小題放在最后反饋,既不干擾練習重點,順著學生的思路把面積單位逐個再回憶一遍,又能集中注意,拓寬認知結構。三個面積單位的對比,形象鮮明,為后面學習進率埋下伏筆。]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談話情景導入

      師:朋友們!你們去過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游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游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游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場景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

      二、復習角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里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么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并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并板書:銳角和鈍角二、探究銳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銳角與鈍角有什么特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么發現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咱們給它們取個名字叫老大和老二,那你們認為哪個是哥哥那個是弟弟好呢?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銳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銳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復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后,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說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望)

      三、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1、找游樂園里的銳角與鈍角(課件出示游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樂園里物體中的銳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銳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說說這些角的名稱

      (生說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銳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銳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說點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銳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征,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銳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游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后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么)。

      更好地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屬于數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即一說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么樣、怎么樣,但這節課中多媒體的出現并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了學生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學的效果。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基礎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等積變形”的轉化過程。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小組合作的精神、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過程中感悟“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

      三、教學準備

      量杯、水、梨、土豆、石塊、橡皮泥、A4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經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已經掌握了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知識,你會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嗎?如果要求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教師:(出示一張A4紙)嚴格來說,一張A4紙也是一個薄薄的長方體,那么你能求出它的體積嗎?

      引導學生思考,悟出一張紙太薄了,可以用多些的紙來測量,再進一步感悟到用整十、整百張來測量更便于計算。

      板書:V1張=V100張÷100。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A4紙的體積,即復習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同時又有所超越,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為后面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埋下伏筆。

      (二)探究合作,測量體積

      1.明確任務,思考方案。

      教師:剛才我們是直接測量一張A4紙的體積嗎?我們是把1張A4紙的體積轉化為100張,然后再求出一張。這里同學們很聰明地利用了轉化思想,從而想出了測量方法。規則物體的體積測量過了,那大屏幕上這些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你想測量嗎?今天我們就來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板書課題并出示課件)

      教師:不規則物體的`體積你會測量嗎?先互相說說打算怎么測量?(給時間讓學生小組討論測量方案。)

      設計意圖在動手實驗之前,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能使學生明確實驗的任務和養成先制定實驗方案,再根據方案實驗的科學態度。

      2.合作交流,匯報方案。

      學生1:橡皮泥容易變形,我們可以把橡皮泥壓制成規則的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再測量長、寬、高從而計算出橡皮泥的體積。

      學生2:可以把梨放到裝水的量杯里,水面上升部分水的體積就是梨的體積。

      教師指出,這種方法可以稱為“排水法”。

      設計意圖在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學生一定能夠想到許多不同的方案,再通過這些方案的比較,使學生感受到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熱情。

      3.小組合作,操作實踐。

      (1)學生分組操作,并把測量數據填寫在記錄單里。

      (2)請小組代表上臺重點介紹排水法測量梨的體積,一個同學匯報,組內同伴演示實驗過程。

      (3)教師適時板書:V物體=V上升部分。

      教師:想一想,遇到下面這兩種情況,你還能計算出這些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嗎?

      4.再次實驗,深化認識。

      實驗一:請同學將量杯里的土豆取出,觀察量杯中的水位發生了什么變化?

      實驗二:把一塊石頭放入裝滿水的量杯,杯中的水又有什么變化?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完善結論。

      V物體=V下降部分;

      V物體=V溢出部分。

      教師:我們現在懂得了利用轉化思想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誰來說一說,用排水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需要記錄哪些數據?可以利用剛才的方法測出乒乓球和冰塊的體積嗎?為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利用學生實驗過程中的親身體驗,引導學生感悟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時轉化思想的應用,并且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不同的轉化方法,使學生對利用排水法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有一個豐富的體驗和感受,讓學生體會到“做中學”的樂趣。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鞏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循環小數的概念。

      2、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總結,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應用意識。

      4、培養學生自我總結,反思,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動回憶,再現知識。

      1、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在組內先說說整理后再在全班匯報,互相補充。

      2、小數除法有哪些類型?學生舉例說說,你在解題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師根據本班情況,選擇前面學習中易錯題鞏固。

      3、什么是循環小數?請舉例說明?如何將它保留一位、兩位、三位小數?

      4、我們還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數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你會解決下面的問題嗎?P36

      ①學生獨立作答,再小組討論分析解答過程,請小組代表匯報。

      ②試著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自主選擇,重點練習。

      1、根據自己的實際,從課本P371-5中選擇對自己有針對性的題目進行練習。(學生自主選擇,組內討論交流)。

      2、討論分析,解答第6題

      A、學生獨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學生有困難,可將此題分層提問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數?”

      再和原題比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得。

      三、課后反思總結

      在教完這節課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地解決問題,并且能一題多解,思維能力得到了明顯提高,但少數學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學習對他們來說,還有點困難,還有些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對于教師自己來說也是要提高教學能力才能更好的進行對應的教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4-2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5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6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婷婷色五月另类综合 | 亚洲Aⅴ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 中国性色在线视频 | 婷婷久久人人爽人人爽 |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91密拍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二区三区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