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高中生物教案

    時間:2022-08-21 20:59:11 高中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匯總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高中生物教案范文匯總九篇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激發興起,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提問學生,誰愿意說一說自己有無曾經對某種物質過敏的現象?如果學生不愿意承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消顧慮,指出大多數過敏反應來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會引起組織細胞的損傷。也可以請學生說一說聽過見過的別人的過敏反應,指出過敏反應雖然是一種常見病,卻和人們談虎色變的艾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癌癥一樣屬于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了解這些病的發病機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們學習、研究免疫學的重要目的。

      二、復習舊知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叫免疫,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到人體的免疫功能正常時可以對非己抗原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發揮免疫保護作用。當免疫功能失調時,就可引起各種疾病。

      三、學習新課

      (一)過敏反應

      請負責該內容的調查小組介紹相關資料,在可能的范圍內讓學生把他們掌握的內容說足說透。學生事前準備的文字材料、數字、圖表要用攝像頭當堂打出來,效果會更好。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

      1.過敏反應的舉例和類型

      學生舉的實例可能會很多,尤其是走訪專家醫生和查閱資料之后,正好彌補了教材內容的不足。因為課本上講的只是臨床上最常見的I型過敏反應疾病,其他類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學生舉的實例中除了有書本上的實例外,還有如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教師也要肯定,因為有些自身免疫病其發病機理相似于Ⅱ型、Ⅲ型、Ⅳ型過敏反應。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能引起I型過敏反應的物質與具體的過敏反應癥狀聯系起來,例如:

      全身性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休克,主要是藥物過敏,如青霉素、頭孢霉素,普魯卡因,鏈霉素等。

      呼吸道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如花粉、塵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過敏反應: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休克,如魚、蝦、蟹、蛋、奶等食物。

      皮膚過敏反應:引起麻疹、濕疹、血管性水腫,如藥物、食物、腸道寄生蟲、冷熱刺激等。

      這樣進行總結,學生以后再遇到類似情況可以自己判斷,有效預防。

      2.過敏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在總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上述反應就屬于過敏反應,而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就叫過敏原,由于I型過敏反應同學聽到見到的比較多,它的三個主要特點也容易理解,即:

     、侔l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

      ②一般不會損傷組織細胞;

     、塾忻黠@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3.機理

      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理是一個復雜和抽象的過程,按照書上的示意圖和文字敘述,學生可能不易理解,學生匯報查閱的資料也可能過于復雜。教師可將I型過敏反應發生的機制劃分為三個階段:

     、僦旅綦A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后可選擇誘導過敏原特異性B細胞產生抗體應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即課本上所說的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細胞,其中肥大細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和黏膜下層,而嗜堿性粒細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于對該過過原的致敏狀態。通常這種致敏狀態可維持數月或更長,如果長期不接觸該過敏原,致敏狀態可自行逐漸消失。

     、诩ぐl階段:指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除了組織胺以外,還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們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坌A段:指生物活性介質作用于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的階段。根據反應發生的快饅和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早期相反應主要由組織胺引起,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秒鐘內發生,可持續數小時,晚期相反應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過敏原刺激后6~12 h發生反應,可持續數天。

      4.防治措施

      關于過敏反應的防治措施,學生調查后會匯報得比較全面。否則,教師可簡要介紹過敏原皮膚實驗的方法、脫敏治療、撲爾敏、苯海拉明等藥物防治的機理。

     。ǘ┳陨砻庖卟

      1.概念和舉例

      由責該部分內容的小組匯報調查憎況,使同學們了解除了書上的.實例,還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學生可能會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還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重癥肌無力、肺出血腎炎綜合癥、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腎小球腎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等,總結這些病的共同特點,都是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了損傷,并出現癥狀,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發病機理

      關于自身免疫病的發病機理,具體過程各不相同。課本上僅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講了由于分子模擬而導致自身抗原出現的過程,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它們都與正常細胞或細胞外成分有相類似的抗原決定簇,針對這些病毒,抗原決定簇的免疫應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薩奇病毒感染激發的免疫應答可攻擊胰島B細胞,引發糖尿病。鏈球菌有多種抗原蛋白與人體腎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多種徽生物因其熱休克蛋白與人的熱休克蛋白以及多種組織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炎、饅性活動性肝炎。而書上小字介紹的紅班狼瘡的病因與上述病因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教師可根據實際憎況簡要介紹。

      教師可創設問題情境:預防自身免疫疾病應注意什么?

      學生根據上述發病原理分析討論,應該理解到:由于多種們原體的感染可邀過抗原模擬的方式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采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體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率。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兩類疾病在免疫反應上有什么相似點?學生邀過分析思考這個問題,理解免疫失調的含義,包括過強和過弱兩個方面。上述I型過敏反應就可以理解為因免疫反應過強而造成的免疫失調,但通常不損傷組織細胞;而免疫反應過強坯可能造成不能識別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應過弱又會出現什么結果呢?這樣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ㄈ┟庖呷毕莶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點

      由學生匯報收集資料的結果,首先明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師還應從概念出發引導學生思考該病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學生通過分析推理應該理解到該病的共同特點是:由于對各種病原體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現反復的、持續的、嚴重的感染,如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膿性腦膜炎、膿皮病,甚至于惡性腫啟的發病率比同齡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種類

      學生匯報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種,教師應引導學生劃歸到書上提到的兩種類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賹τ谙忍煨悦庖呷毕莶〉母拍顚W生容易理解,但書上并沒有舉出實際的病例,教師可視具體情況介紹幾種病例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性聯無丙種球蛋白癥、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伴濕疹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等。

     、诮處熞龑W生理解到其實大多數免疫缺陷病主要發生于出生后較晚時期,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書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學生可能會對這些因素非常關注,教師或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向學生介紹常見的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營養不良、感染、藥物、腫瘤、手術、外傷、燒傷、脾切除等。接著教師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而引起的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展示他們收集到的關于艾滋病的圖片、數字、錄像等,學生或者通過自學,或者在調查小組同學的引導下明確以下內容:艾滋病的全稱、病原體及存在部位、發病機理、癥狀、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其中關于發病機理因為涉及到前面講述的免疫應答的內容,學生對課本上“特別是能夠侵入T細胞”存在疑問。例如,侵入的到底是哪種T細胞?除了侵入T細胞還能侵入哪些細胞?對此教師可適當展開:HIV的表面有一層糖蛋白分子,其構象正好和助T細胞上的一種糖蛋白互補,兩者結合后病毒得以進入助T細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和一些B細胞,甚至其他一些組織細胞如腦細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嚴重癡呆、行動遲緩、記憶力喪失等癥狀。因為助T細胞是兩種免疫系統都要依靠的細胞,助T細胞大量被消滅,患者將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種傳染病將乘虛而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于艾滋病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最后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導學生既要重視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時做到全社會都來關心艾滋病患者。

     。ㄋ模┟庖邔W的應用

      1.免疫預防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種人痘的方法預防天花是人類免疫預防的開始,借此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后,能產生特異性抗體和效應T細胞,從而提高對該病的免疫力,這正是免疫預防的基本原理。接著教師提出啟發性問題:

      (1)什么叫免疫預防?

     。2)什么叫疫苗?你知道用來預防接種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種可以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嗎?為什么?

      學生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理解到,預防免疫就是采用人工方法使機體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來預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預防常用的方法是預防接種疫苗,而國際上把細菌性制劑、病毒性制劑以及類毒索統稱為疫苗。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我國推薦的兒童免疫程序,并且指出像艾滋病等很多傳染病的疫苗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制,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療

      請學生根據書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療的常規方法及兩種具體方法,思考下列啟發性問題:

      這兩種方法分別是針對哪兩種免疫系統起作用的?為什么?

      免疫治療是否只是加強免疫系統的作用?為什么?

      從上面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對于體液免疫的缺陷和細胞免疫的缺陷應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從上面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調整”二字的含義,包括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兩種療法,以此來啟發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同時教師舉例:糖皮質激素和環磷酞胺就常常作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應答。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問題。

      3.器官移植

      學生不難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種類型。教師主要要引導學生分析臨床上常用的同種移植及其成敗的關鍵是什么,并使學生理解:一是尋求與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組織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劑。分析上述第一條措施時要向學生滲透關愛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條措施時可以分析患者終生使用免疫抑制劑有什么不良影響,進而引出當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熱門——誘導對移植物的特異性耐受,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機體免疫系統對某一整套抗原的長期特異性無應答狀態,以此來引起學生對當代生物科學的關注和責任感。

      要點提示

      1.各種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很多,教師在課前要多查一些資料,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所舉的病例。

      2.在本小節所列舉的三類免疫缺陷病中,過敏反應和免疫缺陷病屬于免疫反應過強引起的疾病,區別在于前者一般不會引起組織損傷,后者會引起組織損傷。而免疫缺陷病屬于免疫反應過弱引起的疾病。

      板書設計

      (一)過敏反應

     。ǘ┳陨砻庖卟

     。ㄈ┟庖呷毕莶

      (四)免疫學的應用

      1.舉例和類型

      1.概念和舉例

      1.概念和特點

      1.免疫預防:方法 意義

      2.概念和特點

      2.發病機理

      2.種類

      2.免疫治療:方法 舉例

      3.發病機理

      3.防治措施

      3.器官移植:概念 成敗關鍵

      4.防治措施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3.進行關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設計和操作。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教學難點

      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三、教學方法

      探究法、講述法

      四、課時安排

      五、教學過程

      〖章引入學生閱讀P58。

      〖節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由于單位時間內透過玻璃紙進入長頸漏斗的水分子數量多于從長頸漏斗滲出的水分子數量,使得管內液面升高。

      2.用紗布替代玻璃紙時,因紗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會升高。

      3.半透膜兩側溶液的濃度相等時,單位時間內透過玻璃紙進入長頸漏斗的水分子數量等于滲出的水分子數量,液面也不會升高。

      〖問題以“本節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與注意。

      〖板書一、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思考與討論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1.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等有機物一般不能透過細胞膜。

      2.紅細胞的細胞膜相當于“問題探討”中的半透膜。

      3.當外界溶液的濃度低于紅細胞內部的濃度時,紅細胞一般會因持續吸水而漲破。

      4.紅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決于紅細胞內外濃度的差值。一般情況下,差值較大時吸水或失水較多

      〖板書㈠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吸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膨脹甚至漲破)

      失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皺縮)

     、娉墒熘参锛毎ㄓ写笠号荩┑奈褪

      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學生閱讀思考交流回答,教師提示。

      〖提示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質層的位置 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 變小 原生質層脫離細胞壁 基本不變

      清水 逐漸恢復原來大小 原生質層恢復原來位置 基本不變

      〖板書

      失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質壁分離)

      吸水:細胞外液的濃度>細胞內液的濃度(質壁分離復原)

      〖板書二、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提示1.在培養過程中,水稻吸收水分及其他離子較多,吸收Ca2+、Mg2+較少,結果導致水稻培養液里的Ca2+、Mg2+濃度增高。

      2.不同作物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有差異的'。

      3.水分子跨膜運輸是順相對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質的跨膜運輸并不都是這樣,這取決于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

      4.細胞對物質的吸收是有選擇的。這種選擇性具有普遍性。

      〖板書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小結見板書。

      〖作業練習一二。

      〖提示基礎題

      1.√。 2.√。 3.×。

      拓展題

      農業生產上的輪作正是針對不同作物根系對礦質元素的選擇性吸收而采取的生產措施。如果長期在同一塊田里種植同種作物,地力就會下降(俗稱傷地),即某些元素含量下降,這樣就會影響作物的產量。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1.濃度較高的以及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過低的情況都無法正常生存?

      2.為什么細胞外液適宜于細胞的生存?何為滲透壓?為什么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能夠維持在比較穩定的水平?3.正常人血漿的pH為多少?為什么血漿的pH能夠保持穩定?

      4.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多少度?

      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穩定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正常人的血漿pH為__________,其穩定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__________左右。

      1、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通過觀察課本P5圖1-3思考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是如何進行的?而結合課本中的思考與討論思考內環境與外界環境之間是如何進行物質交換的?

      細胞與內環境之間___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內環境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__________的參與,同時,細胞與內環境之間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例題精析

      〖例1〗酷暑季節,室外工作的工人應多喝()A、鹽汽水B、核酸型飲料C、蛋白型飲料D、純凈水

      解析:酷暑季節,由于天氣炎熱,室外作業的人出汗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時,也排出了一部分無機鹽,使體內無機鹽的含量降低,為了維持體內鹽代謝的平衡,故室外作業的人應該多飲淡鹽水,以補充喪失的鹽分。答案:A

      〖例2〗班氏絲蟲寄生在人體淋巴管內后,常造成人體下肢腫脹,這是由于()A.細胞將不能接受氨基酸B.組織間隙積聚液體C.不能消化脂肪

      D.組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

      解析:班氏絲蟲是我國常見的絲蟲病病原體,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現為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晚期則出現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癥,如下肢腫脹等。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組織液中的蛋白質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質積聚在組織液中,是組織液膠體滲透壓不斷升高,組織液的生成增多,使組織間隙積聚液體,造成人體下肢腫脹。答案:B【自我診斷】

      ●.基礎題

      1.細胞外液的主要陽離子是()A.Fe2+B.K+C.Na+D.Ca2+

      2.下列哪項不是由人體內環境成分明顯變化引起的病癥()A.浮腫B.手足抽搐C.貧血D.尿毒癥

      3.正常情況下,動物組織細胞從組織液中吸收氧氣的數量主要取決于()A.組織液中氧氣的濃度B.細胞膜上氧氣載體的數量C.細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D.細胞中ATP的.數量4.下列物質中,可在血漿中找到的有()A.甲狀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質B.氨基酸、麥芽糖、二氧化碳、鈉離子C.蛋白酶、鈣離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膽固醇

      5.人體內環境必須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才能保證組織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下列各項生理活動中,與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無直接關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運輸養料和廢物D.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6.在下列物質中,不參與人體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A.血紅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漿中水的來源是()

      A.組織液B.消化道、組織液、淋巴C.淋巴和組織液D.消化道和組織液

     。福毎、肌細胞,和淋巴細胞所處的內環境依次是:()A.血漿、體液和體液B.血液、體液和淋巴C.血漿、組織液和淋巴D.血液、細胞外液和體液

      9.人在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產生了大量的乳酸。請回答下列的問題:

     。1)乳酸進入血液后,會與血液中的H2CO3/NaHCO3這對緩沖物質中的NaHCO3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這一反應會使乳酸原有的電離平衡發生什么變化?

      (2)這些變化具有什么生理意義?你做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是什么?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人類遺傳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5章第3節教學內容,主要學習“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和“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人類遺傳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遺傳病及遺傳病對人類的危害

     。3)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4)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2能力目標:

      探討人類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人類遺傳病的主要類型。

      難點:(1)多基因遺傳病的概念。

     。2)近親結婚的含義及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

      四、學情分析

      學生初中已經學習了幾種遺傳病,教材前幾章已經出現伴性遺傳病和常染色體遺傳病,所以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定基礎。另外“人類遺傳病的類型”是了解水平的內容,學生通過自學就可以達到學習目的。

      五、教學方法,

      1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醫藥衛生條件的改善,人類傳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的遺傳物質在數量,結構或功能上發生改變,使由此發育成的個體患先天性遺傳病,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卻有逐年增高的趨勢。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ㄈ┖献魈骄、精講點撥。

      探究一、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學生分組討論

      1什么是遺傳?舉例?

     。苍鯓幼龅竭z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3什么是人類基因組計劃?

      什么是遺傳病

      問:感冒發熱是不是遺傳。繛槭裁矗

      教師講述:遺傳病是由于人的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人類遺傳性疾病,而感冒發熱是由感冒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

      問:什么是單基因遺傳?其遺傳方式如何?

     。1)單基因遺傳病

      單基因遺傳病是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疾病。致病基因有的位于常染色體上,有的位于性染色體上,有的致病基因是顯性基因,有的致病基因是隱性基因。比如軟骨發育不全是屬于常染色體上的顯性遺傳病。

     。2)多基因遺傳病

      問:多基因遺傳病和單基因遺傳病的區別是什么?

      教師講述,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它在兄弟姐妹中的發病率并不像單基因遺傳病那樣,發病比例是1/2或1/4,而遠比這個發病率要低,約為1%—10%。多基因遺傳病常表現出家族聚集現象,且比較容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目前已發現的多基因遺傳病有100多種,如唇裂、無腦兒、原發型高血壓及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如果人的.染色體發生異常,也可引起許多遺傳性疾病。比如染色體結構發生異常,

      人的第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而患病,患病兒童哭聲輕,音調高,很像貓叫而取名為“貓叫綜合癥”;又比如染色體的非整倍體變異,人的第21號染色體為3條的,患者智力低下,身體發育緩慢,外眼角上斜(銀幕出示“21三體”綜合癥患兒圖),口常半張,即為“21三體”綜合癥,此患者體細胞中為47條染色,即45+XY;又比如女性中,患者缺少一條X染色體(44+X)出現性腺發育不良癥等等。

      問:遺傳性疾病有哪些危害,舉例說明。

      探究二、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討論:“什么是健康的孩子?怎樣才能做到優生”?

      教師講述:優生就是讓每一個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為此,就應該運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遺傳素質。我們在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還應該進一步提高人口的質量。

      為了達到優生的目的,首先,要禁止近親結婚。

      問:什么是近親結婚?有什么危害?

     。ǔ鍪救祟悺堆H關系表》)。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最后指出禁止近親結婚是預防遺傳性疾病發生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探究三、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教學引導閱讀閱書92--94頁,了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基本內容、正負面影響,知道基因診斷、基因治療的基本知識。

      人類遺傳病主要包括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類,要知道這些病的遺傳方式及常見病癥。要提倡優生,重點是“禁止近親結婚”,要聯系已學過的遺傳知識分析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自覺宣傳優生措施,提高優生意識,減少遺傳性疾病,以提高我國人口素質。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ㄋ模┓此伎偨Y,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ㄎ澹┌l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類遺傳病及其病例,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在下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第6章第一節。這節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優點和局限性。并完成本節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布置下節課的預習作業,并對本節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一、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1)單基因遺傳病

      (2)多基因遺傳病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二、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三、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人體健康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本節課時間45分鐘,其中情景導入、展示目標、檢查預習5分鐘,講解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監測和預防20分鐘,學生分組討論8分鐘左右,反思總結當堂檢測5分鐘左右,其余環節7分鐘,能夠完成教學內容。

      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會繼續研究本節課,爭取設計的更科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也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共同完善,共同進步!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

     。1)假如某地區正在流行“非典型性肺炎”(SARS),一個患者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咳嗽,假如你是科技工作者,你該怎樣對該患者進行診斷?

      (2)在東南亞某地區,突然發現大量家禽不明原因的死亡,懷疑是感染了禽流感,假如你是科技工作者,你該怎么辦?

      (3)一個母親患有一種遺傳病,現她懷有一胎兒,懷疑也患有該遺傳病,該如何對該胎兒進行檢測,以確認他(她)是否患有該遺傳病呢?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P3相關內容,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上述問題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小組記錄員記錄并整理本組觀點。

      對于“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與遺傳病檢測的方式有很多種,如通過病理學等手段進行檢測;而現代生物技術中的基因診斷技術可以使得上述疾病的檢測更加快速、靈敏、簡便,使得疾病的防治更為有效。

      第一例基因診斷技術應用于臨床實踐是在什么時候?診斷的是何種疾病?お

      推進新課

      板 書:

      二、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

     。ㄒ唬┗蛟\斷

      是1978年科學家對一位孕婦作了鐮刀狀貧血癥的產前診斷。

      那么基因診斷技術目前可以用來診斷哪些疾病因子呢?

      通過多媒體呈示以下情景,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描述、分析。

      基因診斷的對象主要有:

     、俨≡⑸锏那秩耄阂话闱秩塍w內的病原微生物可通過顯微鏡檢查及免疫學方法進行診斷。但是,直接檢測病原微生物的遺傳物質可以大大提高診斷的敏感性。而在無法得到商業化抗體時,基因診斷就成為檢測病原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的唯一手段。此外,由于基因堿基配對原理的基因診斷可直接檢測病原微生物的遺傳物質,所以診斷的特異性也大為提高。目前,基因診斷已在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傳染病的診斷中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②先天遺傳性疾。耗壳,大多數遺傳病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因而可對胎兒進行產前基因診斷。對確診患病的胎兒實施人工流產是避免遺傳病患兒出生的有效措施。

      已有多種傳統的遺傳性疾病的發病原因被確定為特定基因的突變。例如: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可引起苯丙酮尿癥;腺苷脫氨酶基因突變可引起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癥(SCID);而淋巴細胞表面分子CD40或其配體(CD40L)基因突變則可引起無丙種球蛋白血癥。這類疾病的診斷除了仔細分析臨床癥狀及生化檢查結果外,從病因角度作出診斷則需要用基因診斷的方法檢測其基因突變的發生。用基因診斷的方法檢測這些位點的改變,不僅對臨床診斷,而且對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③后天基因突變引起的疾。哼@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腫瘤。雖然腫瘤的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但人們可以初步認為腫瘤的發生是由于個別細胞基因突變而引起的細胞無限增殖。無論是抑癌基因發生突變還是癌基因發生突變,如果確定這些改變的發生,都必須進行基因診斷。

     、芷渌喝鏒NA指紋、個體識別、親子關系識別、法醫物證等。

      假如某人患了流行性感冒,該如何進行治療?

      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抗生素或抗病毒類藥物,多喝白開水,注意休息,幾天之后就可痊愈。

      板 書:

      (二)基因治療

      你了解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癥(SCID)的疾病機理嗎?這種疾病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抗生素或抗病毒類藥物,多喝白開水,注意休息,幾天之后可痊愈嗎?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P4基因治療的.相關知識,并思考上述問題。

      患有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癥(SCID)的個體,其體內腺苷脫氨酶基因突變,不能正常合成腺苷脫氨酶,而該酶對于降解毒素是關鍵的,因此患者將出現免疫缺陷。由于是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因而不能用治療流感的方法來治療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癥(SCID)。

      假如某人患了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癥(SCID),該如何進行治療?

      可以通過基因治療技術來治療該疾病。

      什么是基因治療?基因治療的原理(基因治療的兩種途徑)是什么?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P4中“基因治療的兩種途徑”圖群,并思考上述問題。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指采用轉基因技術將外源正;驅氚屑毎,以糾正或補償因基因缺陷和異常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蛑委煟╣ene therapy)的原理是指采用轉基因技術將目的基因導入患者的某種細胞中,體外培養使其增殖,然后輸回患者體內,這樣重組受體細胞因導入正常的基因,可以糾正或彌補缺陷基因帶來的影響;或將帶有治療作用的基因通過載體直接送入患者的某些細胞中,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療技術能有效治療疾病、提高人類健康水平,那么目前來說,是否所有的遺傳性疾病都可以采用基因治療?

      不可以,例如神經細胞不能以基因治療技術進行治療。

      進行基因治療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

      進行基因治療必須具備下列條件:①選擇適當的疾病,并對其發病機理及相應基因的結構功能了解清楚;②糾正該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并了解該基因表達與調控的機制與條件;③該基因具有適宜的受體細胞并能在體外有效表達;④具有安全有效的轉移載體和方法,以及可供利用的動物模型。

      基因治療的前景十分誘人,那么基因治療的現狀與前景如何呢?

      ……

      課堂小結

      (1)復合免疫缺陷綜合征的基因治療:1991年美國批準了人類第一個對遺傳病進行體細胞基因治療的方案,即將腺苷脫氨酶(ADA)導入一個4歲患有嚴重復合免疫缺陷綜合征(SCID)的女孩。采用的是反轉錄病毒介導的間接法,即用含有正常人腺苷脫氨酶基因的反轉錄病毒載體培養患兒的白細胞,并用白細胞介素Ⅱ(IL-2)刺激其增殖,經10天左右再經靜脈輸入患兒。大約1~2月治療一次,8個月后,患兒體內ADA水平達到正常值的25%,未見明顯副作用。此后又進行第2例治療獲得類似的效果。

      (2)我國復旦大學等單位對乙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療也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他們在兔模型的基礎上,將人第Ⅸ因子基因通過重組質粒(pcmvix)或重組反轉錄病毒(N2CMVIX)導入自體皮膚成纖維細胞,獲得可喜的階段性成果,相信不久的將來,基因治療會在我國取得成功。

      (3)總體來說,目前已批準治療的病例約120例,其中約110例為腫瘤,遺憾的是,除黑色素瘤有些端倪外,全都未能成功。治療了10余例單基因病,除ADA缺乏癥和乙型血友病有一定療效外,其余都還在實驗階段。但人們再也不懷疑基因治療不僅可能辦到,而且指日可待。

      你還了解其他生命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情況嗎?

      ……

      板 書:

     。ㄈ┭芯啃詫W習交流

      活動主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關于“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熱點是什么”的研究性學習成果。

      給活動的組織者與交流者幾點建議:

     。1)我們一定要本著“求是唯真、崇文揚善、創新臻美”的態度去做科學,注意每一個細節,以使我們第一次的研究成果經得起別人的推敲。

     。2)我們要從“小”處做“大科學”,不要從“大”處做“小科學”。

     。3)若以圖片、表格等形式來反映研究成果,會讓你的研究成果更容易被聽眾所接受。

      (4)研究性學習需要提出自己的研究報告,同時也要讓聽眾看到研究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以增加研究成果的說服力。

     。5)不妨向別人介紹一下自己在這個研究過程中親歷的一些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這容易引起別人的共鳴。

      (6)研究性學習的交流時間設置要合理,要給匯報者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也要給聽眾提出問題、質詢的機會。

      板書設計

      二、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

      (一)基因診斷

      (二)基因治療

     。ㄈ┭芯啃詫W習交流

      習題詳解

      1.(略)

      2.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與當代科技發展現狀,利用報紙、雜志、書籍、電視節目、廣播節目、互聯網等手段,通過走訪、調查、收集、咨詢等方法,整理有關人類目前在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方面取得的進步與存在的問題的相關資料,并寫成調查報告,在一定范圍內交流、展示。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闡明群落的演替過程。

      2.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3.關注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退牧還草的政策。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群落的演替過程。

      三、板書設計:

      一、演替

      ㈠初生演替

      ㈡次生演替

      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四、教學過程:

      〖引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2.火山爆發后環境條件發生了變化。在火山爆發中,有些物種可能會絕滅;在恢復過程中外來新物種可能會進入。群落結構因此而發生了變化,一般不能恢復原來的群落結構。

      〖板書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問題以“本節聚焦”的問題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演替的類型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思考與討論1”,閱讀P79~P80,并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因為苔蘚和草本植物無法直接從裸巖中獲取養分,而地衣可以通過分泌有機酸而從裸巖中獲取養分。

      2.通過地衣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并積累起了有機物,這為苔蘚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而苔蘚生長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獲得更多的陽光,處于優勢地位,其結果是逐漸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了優勢,取代了灌木的優勢,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書㈠初生演替: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講述我國東北科爾沁草原地區的農田,在棄耕后開始出現恢復演替,這是一種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為貝加爾針茅草原,開墾后種了幾年玉米,后因產量下降而棄耕。棄耕后的1~2年內以黃蒿、狗尾草、豬毛菜、苦荬菜等雜草占優勢;2~3年后,黃蒿占優勢;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莖禾草入侵,并逐漸占優勢,進入根莖禾草階段;7~8年后,土壤變堅實,叢生禾草開始定居,并逐漸代替了根莖禾草,恢復到貝加爾針茅群落。這一過程需要經歷10~15年,根據耕作時期長短,土壤侵蝕程度,以及周圍原始物種的.遠近而有所不同。

      〖板書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學生活動學生帶著“思考與討論2”,閱讀P81,并完成“思考與討論”。

      〖提示1.至少有兩種因素在小路周圍的雜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踐踏,從耐踐踏而言,車前草最強,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間的競爭,在遠離人踐踏的地方,莖稈較高的狗尾草優先獲得陽光,車前草等處于劣勢。

      2.如果小路被廢棄后,人的踐踏活動停止了,在路周圍會慢慢長出莖稈較高的植物,逐漸成為優勢植物。于是,就會出現“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板書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講述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邊際土地開墾史。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后在黑龍江三江平原、新疆和華南地區有計劃地組織大規模墾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澤和丘陵地區也開展了規模不等的墾殖活動。1952~1990年,全國累計開墾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開墾的。大量開墾直接導致農牧漁業生產能力和環境質量下降。開墾的結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嚴重退化。這些問題已引起各方面廣泛關注。我國已實施大規模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牧還草等重要政策,并從20xx年1月起開始實施《退耕還林條例》。

      退耕還林。1999年開始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試點,20xx年全面實施,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3.18×106 hm2,荒山造林3.25×106 hm2,中央累計投入達232億元。規劃在20xx年前退耕還林1.47×10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 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區將增加林草覆蓋率5個百分點,水土流失控制面積8.67×107 hm2,防風固沙控制面積1.03×108 hm2。這是50多年來我國涉及范圍最廣、任務量最大、農民參與度最高的生態建設工程。

      退田還湖。1998年以來,為治理長江水患,國家實施了“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的方針。5年來的“退田還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面積由3 950 km2“長”到了5 100 km2,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積增長了35%,恢復到60年前的4 350 km2。兩大湖區為此搬遷的移民相當于三峽移民的1.4倍。兩大湖泊的擴容,改善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目前,長江干流水面恢復了1 400多km2,增加蓄洪容積1.3×1010 m3。這是歷史上自唐宋以來第一次從圍湖造田轉變為大規模的退田還湖。

      退牧還草。從20xx年起,用5年時間,在蒙甘寧西部荒漠草原、內蒙古東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東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7 hm2,約占西部地區嚴重退化草原的40%!巴四吝草”將采取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3種形式進行,實行草場圍欄封育,適當建設人工草地和飼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飼圈養。力爭5年內,使工程區內退化的草原得到基本恢復,天然草場得到休養生息,變過牧超載為以草定畜,達到草畜平衡,實現草原資源的永續利用,建立起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草原生態系統。

      ⊙要點解析

      1. 群落的演替是一個群落取代另一個群落的過程,這個過程直到出現一個頂極群落才會中止。群落這種依次取代現象就叫演替。如:一塊農田,如果人們不去耕耘和種植,任其自然發展,不用多久,就會長滿各種野草。多年以后,農田又會發生變化,草本植物減少,各種灌木又繁茂地生長起來。再過若干年,一些高大的喬木也在這里生長起來,灌木又處于次要地位。經過漫長的時間,最終這塊農田演變為一片森林。在不受外力的干擾情況下,它將成為一個非常穩定的森林群落,而不會被別的群落所取代,成為頂極群落。

      2.群落的形成總是從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開始的,這種沒有生物生長的地段稱為裸地。裸地可分為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前者指從來沒有生物生長或雖曾有過植物生長,但被徹底消滅了,沒有留下任何植物的傳播體及原有植被影響下的土壤。后者指原來有植物生長,因植被遭受破壞后形成的裸地。這種裸地雖然沒有植物生長,但原有的土壤條件沒有被破壞或破壞不夠嚴重,在土壤中還保留了植物的繁殖體,如種子、根、莖等。原有的植物繁殖體和殘存的土壤條件在群落形成過程中將起一定的作用,故次生裸地上群落形成的速度比原生裸地快。次生演替過程的長短,主要決定于群落受干擾的強度和所持續的時間。例如,森林的次生演替取決于森林的利用方式,砍伐方式(擇伐、皆伐)及其對林內優勢樹種的苗木、幼樹和地被的破壞程度都為群落的演替造成了不同的條件,影響群落的復生和變化過程。在森林群落的演替過程中,動物群落的演替也是十分明顯的。

      3.群落內部環境的變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動造成的,與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沒有直接的關系;有些情況下,是群落內物種生命活動的結果,為自己創造了不良的居住環境,使原來的群落解體,為其他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條件,從而誘發演替。

      4.外界環境條件如氣候決定著群落的外貌和群落的分布,也影響到群落的結構和生產力。氣候的變化,無論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都會成為演替的誘發因素。地表形態(地貌)的改變會使水分、熱量等生態因子重新分配,轉過來又影響到群落本身。土壤的理化特性對于置身于其中的植物、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有密切的關系。火也是一個重要的誘發演替的因子。影響演替的外部環境條件并不限于上述幾種,凡是與群落發育有關的直接或間接的生態因子都可成為演替的外部因素。

      5.人類的活動對生物群落演替的影響遠遠超過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為人類社會活動通常是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的,可以對自然環境中的生態關系起促進、抑制、改造和建設的作用。放火燒山、砍伐森林、開墾土地等,都可以使生物群落改變面貌。人還可以經營、撫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沙漠,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司于自然發展的道路進行。人甚至還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將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控制之下。

      五、教后感:人類活動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的,可以對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系;人類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教育學生要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而不是破壞自然。

    高中生物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識別幾種細胞器形態

      2、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樹立生物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辯證觀點。

      3、說出細胞溶膠的功能。

      4、簡述細胞器的協調配合。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細胞器的形態,功能;細胞器的協調配合

      三、教學方法:討論 探究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

      第三節 細胞質

      細胞質的概念

      細胞溶膠 【創設情景】多媒體展示細胞結構示意圖:

      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細胞膜和細胞壁的結構和功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細胞質中各結構之間的聯系。

      【提問】什么叫細胞質?

      資料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

      有些蛋白質是在細胞內合成后,分泌到細胞外起作用的,這類蛋白質叫做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體等?茖W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時,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中注射3H標記的亮氨酸,3min后,被標記的亮氨酸出現在附著有核糖體的內質網中;17min后,出現在高爾基體中;117min后,出現在靠近細胞膜內側的運輸蛋白質的囊泡中,以及釋放到細胞外的分泌物中。

      【總結】細胞內部就像一個繁忙的工廠,各細胞器就是各個車間,具有一定的功能,相互協作,共同完成細胞的功能。

      【提問】在分析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必須先將各細胞器分離出來再加以分析,那么用什么方法分離各細胞器呢?

      【講述】分離得到各種細胞器后,下面我們就了解一下各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線粒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聯系線粒體的功能,猜猜心肌細胞與腹肌細胞相比,二者線粒體的數量上應該有沒有區別?

      飛翔鳥類胸肌細胞中線粒體比不飛翔鳥類的多,運動員肌細胞線粒體的數量比缺乏鍛煉的多,為什么?

      生長旺盛的細胞或生理功能活躍的細胞中線粒體居多,如肝細胞中多達20xx個,一般細胞中為幾十個至幾百個。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什么叫質體?葉綠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比較線粒體和葉綠體?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內質網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核糖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高爾基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液泡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閱讀課本,思考中心體的分布,形態,結構,功能?

      【提問】各細胞器之間的液體部分叫什么?

      【小結】我們來總結一下各細胞器的膜層數,基本結構和功能。

      學生思考、回答:

      細胞質是細胞膜包被的細胞內的大部分物質

      成分:有各種細胞器和透明、黏稠、流動著的液體組成.

      細胞器的成分:有膜包被,如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溶酶體、液泡等。無膜包被,如中心體、核糖體等。

      他們共同完成細胞的功能。

      差速離心法

      學生回答:

      分布:動植物細胞

      形態:顆粒狀或短桿狀

      結構:雙層膜:內膜折疊成嵴;基質,含有有氧呼吸的酶,和少量的DNA.

      功能:是細胞有氧呼吸的場所(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95%能量)

      質體分為白色體和有色體。白色體是貯存脂質和淀粉的,存在于不見光的細胞中;有色體含有色素,最重要的是葉綠體。

      形態分布:在很多植物細胞內,呈橢球形、球形,

      結構:雙層膜;基粒:由囊狀結構堆疊而成;

      基質:少量的DNA

      功能:光合作用場所

      共性:雙膜、DNA、能量轉換站

      分布: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

      形態:由單層膜連接而成的`網狀結構

      功能:蛋白質、脂質合成和加工的車間

      分布:附著在內質網上,游離在細胞質基質

      形態:橢球形粒狀小體(無膜結構)

      組成:RNA和蛋白質

      功能: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分布: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

      形態:扁平囊狀結構和小泡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發送站”

      分布:植物細胞

      形態:泡狀結構;細胞液有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有機酸和堿

      功能:調節細胞的內環境;液泡具有一定的濃度,可以是細胞保持膨脹狀態

      形態:由兩個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圍物質構成,不具有膜。

      分布:總是位于核附近的細胞質中。

      功能: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細胞質中除細胞器以外的液體部分稱為細胞溶膠

      含有多種酶,是多種代謝活動的場所

      七、板書:

      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 第三節 細胞質

      分布 形態 結構 功能

      線粒體

      質體

      內質網和核糖體

      高爾基體

      液泡

      中心體

      細胞溶膠

      八、典型作業設計

      請連接各細胞器及其功能:

      線粒體 葉綠體

      功能

      分布

      葉綠素

      存在位置

      酶的位置

      相同點 雙層膜,核酸

      線粒體

      葉綠體

      內質網

      液 泡

      高爾基體

      中心體

      核糖體

      細胞核 ①蛋白質的加工運輸,脂質合成的場所

     、诰S持細胞形態,調節滲透壓

     、奂毎械奈镔|轉運系統

     、転榧毎顒犹峁┠芰

      ⑤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藓铣傻鞍踪|的場所

      ⑦與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嗉毎x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細胞器歸類:

      歸類條件 (成分) 相關的細胞器 歸類條件(功能) 相關的細胞器

      雙層膜結構的 能產生ATP的

      含有核酸的細胞器 與主動轉運有關的

      含有色素的細胞器 與分泌蛋白有關的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概念關系圖) (生物膜面積的變化情況)

    高中生物教案 篇8

      《其他植物激素》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明確了植物體內并非只有生長素,還有其他種類的植物激素,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共同協調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進行調節以適應環境。第二部分介紹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本節內容與前兩節“生長素的發現”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一脈相承,通過對前兩節內容的補充和完善,使學生形成植物激素調節的知識網絡,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有了全面系統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生長素的發現”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已經知道了生長素的合成、分布和運輸方式,理解了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也明確了植物激素的概念,知道其他植物激素還有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等種類。但是,學生對于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和生理作用等知識還知之甚少,對于激素間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必要性。

      周至縣盛產獼猴桃,很多學生對獼猴桃種植過程中應用膨大劑增產的事例也非常熟悉,但對膨大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卻一無所知。所以,這些生活經驗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設計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如下:從本地“獼猴桃之鄉”的地域特點出發,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本節課的導入沒有用課本中的問題探討,而是用學生熟悉的獼猴桃增產使用的膨大劑(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來導入新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膨大劑作為懸念,還能為后面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埋下伏筆。對于第一部分內容“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的教學,并不是直接給出教材上的現成結論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利用學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探究之后,再結合教材進行總結,讓知識的獲得成為探究的過程。第二部分內容“激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培養學生聯系的思維,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是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滲透STS教育的良好材料,能引導學生辯證的看待問題。所以,采用“提供資料、問題引導、小組討論”的策略。討論可以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思考和交流,對植物激素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達到深入理解,并學會從系統的角度認識生命活動的規律。最后,將“膨大劑增產之謎”作為課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結合生產實際,切身感受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的利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落到實處。

      四、教學目標

     。1)列舉其他植物激素,說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2)舉例說明植物體的生長發育過程是受多種激素協調控制的。

      (3)探討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認同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2.難點: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ㄕ故举Y料)20xx年6月1日,記者在被譽為“獼猴桃之鄉”的周至縣采訪時看到,果農正在用勾兌好的膨大劑對獼猴桃的嫩果進行蘸泡(圖),在周至縣,超過90%的果農采用膨大劑增產,以保豐收。那么膨大劑到底是什么物質?它是如何發揮增產作用的呢?

      生長素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植物的生命活動主要受激素調節,植物激素除了生長素、還有細胞分裂素、赤霉素、脫落酸和乙烯等。那么膨大劑是不是一種激素?它的作

      用過程是不是激素調節?本節課的學習將為我們揭曉答案。

      【新課學習】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

      1、學生閱讀導學案上的資料分析,完成相關問題。請學生代表展示、討論答案。資料分析

      提示:

     、俪嗝顾赝怀龅纳碜饔檬谴龠M莖的.伸長,引起植株快速生長。赤霉素還有解除休眠和促進萌發的作用。

     、谝蚁┠艽龠M果實成熟。這是因為一個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夠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

     、勖撀渌崮艽龠M葉片等的衰老和脫落。

      2、學生自主閱讀教材54頁的圖3—8,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種類和作用。之后,要求學生脫離課本,獨立完成學案上的表格內容,最后,同桌互相檢查。

     。ǘ┲参锛に亻g的相互作用

      學生閱讀資料分析,然后小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請小組代表回答,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和修正。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在植物的生長發育和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各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激素調節只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組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三)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

      1、學生閱讀教材54-55頁,明確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概念和特點,區別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并對“膨大劑是不是植物激素”進行分析。

      2、討論課本55頁“資料分析——評述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請學生代表舉例分析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和應用,并分析植物生長調節劑對人類是有利還是有害?

      教師提示:通過以上討論,大家對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和應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同時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人類應當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那么,我們應如何保證合理使用,避免危害的發生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回家后就大家熟悉的膨大劑展開研究性學習。

      【歸納總結】(見板書設計)

      【當堂檢測】

      1、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

      B.細胞分裂素能促進花的脫落

      C.乙烯能促進植物果實的成熟

      D.脫落酸促進果實脫落

      2、煙草“打頂”有利于煙葉產量和品質的提高,但“打頂”后腋芽的生長會影響煙草的產量和品質,為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在“打頂”后于傷口施用()

      A.細胞分裂素B.乙烯生成物

      C.赤霉素類物質

      答案:1B2D八、作業布置

      1、自然生長的植物在果實成熟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都有明顯變化。在植物生理學家研究了某種果實成熟過程中的激素變化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

      生長素赤霉素乙烯D.生長素類似物

      細胞分裂脫落酸細胞分裂素細胞伸長成熟衰老

      (1)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在果實的細胞分裂和細胞伸長時期生長素濃度較高,其原因是。

     。2)從圖中可以看出,除了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外,也具有這樣的作用,其主要合成部位是。

      (3)脫落酸的合成部位是,主要作用是

    高中生物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舉例說明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

      2、簡述主動運輸對細胞生活的意義,舉例說明大分子進出細胞的方式

      3、通過滲透實驗說出細胞吸水或失水情況,指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方式異同點。

      【重點難提示】

      重點: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難點:滲透實驗

      【學習展示】

      一、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膜方式 (一)被動運輸

      知識梳理閱讀教材P47后完成并記住下列內容

      1、概念:物質梯度進出細胞,消耗細胞代謝釋放的能量的擴散。

      2、擴散:由于物質而產生的物質現象,即一種物質從區域向區域遷移的過程。

      3、類型 :

     。1)簡單擴散(或自由擴散):分子質量相對或的物質,在不需要參與的情況下通過進出細胞的方式,如、、、、等的運輸。

      (2)易化擴散(或協助擴散):需的參與,從區域到區域的擴散,如進入紅細胞。

      4、動力:。

      5、滲透:水分子從通過等結構向水分子區域的。簡單的說就是水分子以方式通過細胞膜等結構稱滲透。

      (1) 動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與 失水

      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

      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失水皺縮

      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處于動態平衡狀態

     。2)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與失水

      (二)主動運輸

      知識梳理閱讀教材P45后完成并記住下列內容

      1、概念:物質梯度進出細胞,既需要膜上的參與,又需要消耗細胞代謝釋放的的運輸方式。[

      2、舉例:植物根細胞對的吸收,、進入動物小腸絨毛上皮細胞。

      3、意義:

      (1)使活細胞主動選擇吸收,及時排出 和對細胞的物質,保證細胞的順利完成。

     。2)體現了細胞膜的,即可以自由通過,細胞選擇吸收的或小也可以通過。如應用于人工腎的。

      [思考討論]

      1、簡單擴散和易化擴散有什么異同?

      2、畫圖表示主動運輸和簡單擴散、易化擴散有什么異同?

      3、低溫會影響物質的主動運輸嗎?為什么?

      4、將一張洋蔥鱗片葉放在某一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有3種狀態的細胞,如圖1-3,你認為這3個細胞在未發生上述情況之前,其細胞液的濃度依次是

      A.A﹥B>CB.A

      C.B>A>C D.B

      ●植物細胞壁是結構,即和其他物質均能通過。

      ①當外界溶液細胞質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但由于細胞壁的保護和支持作用,因此觀察不到細胞明顯變化現象

     、诋斖饨缛芤杭毎|的濃 度,細胞失水皺縮,但由于細胞壁比細胞膜和細胞質收縮性小,因此會觀察到細胞壁和細胞膜之間分離的現象

     、郛斖饨缛芤杭毎|的`濃度,細胞處于動態平衡,觀察不到細胞明顯變化現象

      二、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進 出細胞膜方式

      知識梳理閱讀教材P49后完成并記住下列內容

      1、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主要通過作用進入細胞(簡稱胞吞);需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胞吞作用過程參見課本。實例:白細胞吞噬、變形蟲吞噬等。

      2、大分子或顆粒性物質主要通過作用排出細胞外(簡稱 胞吐);需消耗細胞代謝產生的能量。胞吐作用過程參見課本。實例:分泌蛋白的產生等。

      [思考討論]

      閱讀教材P49“拓展探究”,歸納大分子出入細胞的方式與小分子出入的異同。

      【知識小結】用簡略形式歸納本節內容

      【交流思路】

      【例1】物質進出細胞都要穿過細胞膜,不同的物質穿過細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兩圖表示在一定范圍內細胞膜外物質進入細胞膜內的兩種情況。據圖回答下列問 題:

      (1)指出A、B所示的物質運輸方式,A是,B是。

      (2)上述2種運輸方式中,哪一種加入呼吸抑制劑后曲線會發生變化?為什么?

      【例2】將人體血液置于9%的食鹽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制成裝片,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發現血細胞呈現()。

      A.質壁分離B.正常狀態C.細胞膜破裂D.細胞皺縮

      【例3】在馬鈴薯中用打孔器取兩圓柱體塊P和Q,p放在蒸餾水中,Q放在與馬鈴薯細胞液等滲的鹽溶液中,1小時后測定處理的圓柱體是否與原來的孔剛好合適()。

      A.P不合適,但Q剛好合適.B.P不合適,Q也不合適

      c.P精確地合適,Q也精確地合適D.P精確地合適,但Q不精確地合適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蜜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色欧另类欧美小说 | 中文字幕偷乱在线看 |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最新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