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找規律》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找規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說明
發現和應用乘法的計算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關注學生的發現。
在教學中,出示幾組算式,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算式之間的聯系,再進行計算;在計算之后,觀察乘數和積的變化,從中總結出規律。通過這樣的反復觀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關注學生的應用。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在學生理解并掌握了一些計算規律之后,及時地安排學生按照規律寫算式,根據規律進行計算,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和鞏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出示復習題,直接寫得數。
200×6=30×8=400×5=8×60=
13×4=16×3=
指名口算,并說說算法。
2.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設計意圖: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在學習新知之前,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有利于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課件出示教材30頁第一個問題中的三組算式。
師:請大家先觀察一下每組中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再想想該怎樣計算出結果。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該怎樣計算出結果。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師:計算出結果了嗎,是怎樣計算的?請說一說。
預設
根據乘法的意義計算出結果,重點理解下面四個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個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個10,30×2=60,所以30乘2個10等于60個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個10,12×4=48,所以12乘4個10等于48個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個10乘40,12×40=480,所以12個10乘40等于480個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根據學生的匯報,師用課件出示每組算式的結果。
2.看一看。
(1)提出問題。
師:觀察上面每組算式中乘數和積的變化,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說說自己的發現。
(2)集體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有什么發現?跟全班同學說一說吧。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描述:
①兩個數相乘,其中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乘10,積也乘10;
②兩個數相乘,當一個乘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另一個乘數不變時,積也擴大到原來的10倍;
③兩個數相乘,如果每個乘數都擴大到原來的10倍,那么積就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3.根據規律寫算式。
(1)課件出示下列算式。
6×3= 15×4= 18×2=
提出要求:根據你的發現再寫出幾組算式。
學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寫出幾組算式。
(2)交流想法和體會。
組織學生說一說各自的想法和體會。
師:你們是怎樣想出這些算式的?通過寫這些算式你們體會到了什么?(生自由說一說)
4.根據規律計算。
(1)課件出示教材30頁的第四個問題,請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師:還記得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嗎?你們能利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這些算式的結果嗎?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根據16×3=48,直接寫出其他算式的結果。
(2)引導學生交流,用已經發現的規律來說明計算的過程。
師:這些算式你們分別是根據什么規律算出結果的?說一說。
學生交流匯報,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規律,而學習計算規律的目的在于指導計算,本環節就是給學生提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平臺,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找規律》】相關文章:
《找規律》數學教案02-11
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03-20
大班數學《找規律》教案02-17
中班數學找規律教案02-18
《找規律》說課稿07-12
找規律說課稿03-10
《找規律》說課稿10-24
小學語文找春天教案01-12
小學語文《找春天》的教案01-12
《找規律》數學教案1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