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量》化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質的量》化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質的量》化學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物質的量》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鈉和氯》第三節內容。本節內容在學生學習鈉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間的聯系,可以幫助我們從定量的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其中“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為學生必做實驗。
二、學情分析
對于定量認識物質及化學變化,學生初中學習過基于質量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并且掌握情況較好。所以當學生接觸“物質的量”這樣一個相對比較抽象的學科概念,是比較難主動使用的。所以教學過程,應該突出物質的量及相關概念的使用過程,在使用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物質的量及相關概念的的建立,確實為化學研究鏈接微觀和宏觀,提供了便捷的途徑。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并理解物質的量、摩爾概念的內涵,使學生初步了解物質的量的物理意義和阿伏加德羅常數,使學生初步掌握用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描述微觀粒子的量,學生初步掌握微粒數與物質的量之間的換算。
2、能基于物質的量認識物質組成及其化學變化,運用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簡單計算。
3、認識物質的量在化學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結合實驗或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數據,并應用物質的量計算物質的組成和物質轉化過程中的質量關系。
四、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物理意義,對“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名稱和符號,以及他們之間的基本關系。
2、了解物質的量及其相關物理量的涵義和應用,體會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的重要作用。
五、教學難點
“物質的量”的物理意義,對“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名稱和符號,以及他們之間的基本關系。
六、教學過程
(一)環節一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任務1]教師引導:討論化學方程式的意義。
學生活動:
(1)通過對化學方程式定量意義的討論,發現化學方程式既能定量地討論質量關系,也能夠定量地討論個數關系,而且個數關系要更加簡潔。
(2)發現微粒數量太大,直接表述微粒數量不便于計算;
(3)類比生活中用“堆量”處理較大個數的經驗,提出微粒個數的“堆”概念。
[任務2]教師引導:如何設計“堆”的個數便于化學計算。
學生活動:利用國際單位制的定義,嘗試計算,在計算中發現這樣的“堆量”設計,讓每一“堆”微粒的質量剛好等于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
[任務3]教師引導:明確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車常數、摩爾質量等概念的定義。
學生活動:
(1)延續之前關于“堆量”討論的思路,嘗試理解物質的量概念及阿伏伽德羅常數相關規定的目的。
(2)通過實踐計算,熟悉相關概念的關系和計算方式。
(二)環節二 氣體摩爾體積
[任務1]教師引導:引導學生關注到電解水實驗中氫氣氧氣體積比與物質的量比之間的關系。
學生活動:
(1)明確電解水實驗中氫氣氧氣體積比與物質的量比剛好相等,提出。
(2)提出“條件相同時,物質的量相同的氫氣與氧氣,它們的體積也是相同的”的猜想;
(3)利用教師所給數據,完成對猜想的驗證。
[任務2]教師引導:給出1mol不同固體、不同液體體積的數據,引導學生思考影響單位物質的量體積的影響因素,及氣體物質的特點。
學生活動:(1)通過對比和計算,發現不同固體、不同液體單位物質的量體積不相同,而只有氣體在相同條件下單位物質的量的體積相同。
(2)從微觀角度分析影響單位物質的量物質體積的因素,找到對于氣體,微粒之間的距離是遠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是影響體積的`主要因素;
[任務3]教師引導:明確摩爾體積的概念,分析專門討論氣體摩爾體積的價值。
學生活動:建立摩爾體積的概念,明確相同條件下任何氣體的摩爾體積相等,宏觀上的氣體的體積比可以直接反應微觀上氣體微粒的個數關系。
(三)環節三 物質的量濃度
[任務1]教師引導:回顧物質的量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討論對于溶液,如何建立溶質物質的量和溶液體積的關系。
學生活動:
(1)回顧之前所學知識,明確物質的量相關概念的內涵和計算方式。
(2)根據老師對于溶液問題所提出的計算要求,設計物質的量濃度概念。
[任務2]教師引導:以精度為切入點,討論如何配置0。100mol/L的NaCl溶液。
學生活動:
(1)明確教師所提精度要求,反思已知實驗器材不能滿足精度要求;
(2)在明確教師要求的前提下,設計出“大肚”“細頸”的容量瓶;
(3)結合容量瓶的精度要求,明確使用容量瓶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任務3]教師引導:引導學生設計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完成操作流程。
學生活動:
(1)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設計操作流程,并明確操作的注意事項;
(2)主動設計“燒杯中溶解在轉移至容量瓶中”“多次洗滌轉移至容量瓶中”等為實現實驗精度的“特殊操作”,并理解每步操作的目標以及不進行該操作的造成的誤差;
(3)兩人一組完整完成實驗操作。
七、板書設計
《物質的量》化學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物質的量、微粒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之間的簡單計算。
2、通過對物質的量的概念的理解,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通過物質的量、微粒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間的簡單計算,運用和鞏固概念,提高化學計算能力。
3、通過概念的構建和公式推導計算,形成相信科學、尊重科學、依靠科學的思想,養成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及不斷進取、創新的優良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物質的量及其單位、阿伏加德羅常數;物質的量、微粒數和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計算。
【難點】
理解物質的量含義、阿伏加德羅常數的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日常生活中,我們買米、買面,如何購買?家里蓋房子,建筑高樓大廈,如何買石子、沙子呢?學生很自然地會回答論斤買米,論袋買面,石子、沙子等用噸計。為什么不買一粒米、一顆石子呢?學生很自然會說米粒質量太小,不易稱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稱量。
【教師過渡】在化學變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觀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進行化學反應,但我們只能從宏觀上測量其質量、體積等,無法一個一個地進行稱量。怎樣將微觀的粒子數目與宏觀的物質的質量聯系起來,來研究分子、原子或離子所進行的'化學反應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新的衡量物質的物理量。
環節二:觀察計算,學習新知識
1、物質的量
【教師展示】水與水的微觀構成示意圖。
【教師提問】怎樣才能既科學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個水分子呢?
【教師過渡】建立一個橋梁,把多個微粒當作一個整體來計量,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的物理量—物質的量。
【教師講解】生活中相對較小的物體常用許多個體的集合作為一個整體來表示,比如去超市買米,常用“斤”或“千克”來表示米的多少。對于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粒子,用“個”描述物質的粒子的數目非常的不方便。因此用“摩爾”作為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來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是大量和堆積。“摩爾”mol描述許多微粒集合的單位,它可以計量所有微觀粒子。
2、阿伏加德羅常數
【教師總結】題目中的表示容易產生分歧,需要注意在使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應該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應該如何問,如何回答呢?
【學生討論】1mol氫氣分子中有2mol氫原子。
環節三:回顧新知識,小結作業
小結:學生回顧表述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物質的量》化學教案3
[課題] 第三章第一節:物質的量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3、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
[教學過程]
[引入基本概念] 18克水可以用托盤天平稱量,但1個水分子卻無法稱;1把大米可以稱量,1粒大米卻無法稱,但1粒大米質量可以計算,同理,1個水分子的質量也可以計算,通過物質的量進行換算。科學上用“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把一定數目的原子、分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與可稱量的物質聯系起來。
[板書] 一、物質的量
[類比] 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之一,是一個基本物理量。(幻燈或小黑板)7個基本物理量一覽。正如時間、質量這些物理量一樣,物質的量這四個字是一個整體,不能拆開理解。物質的量的符號為n。
[板書]1、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
2、符號:n。
[講述] 1971年,第十四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用摩爾作為計量原子、分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的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的符號為mol,簡稱摩。
[板書] 二、摩爾
1、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單位。
2、符號:mol。
[過渡] 1mol的粒子到底含有多少個粒子?又怎么跟質量聯系起來呢?
[講述] 每個基本物理量的單位都有它的標準,如質量的單位——千克的標準是國際千克原器。摩爾這個單位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目為標準的。而0.012kg12C中所含的原子數目約為6.02×1023個,也即1mol12C中所含C原子個數約為6.02×1023個。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以NA約為6.02×1023個。
[板 書] 3、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約為6.02×1023個。
[舉 例]
1摩爾 | 氧原子 | 約為6.02×1023個 |
1摩爾 | 水分子 | 約為6.02×1023個 |
1摩爾 | 氯離子 | 約為6.02×1023個 |
[講 述]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摩爾這個概念只適用于微觀
2、使用摩爾時必須指明物質微粒的`名稱或符號。例:1molH2、2molNa+。
3、6.02×1023只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近似值,約字不能漏掉。
[計 算] n=N/NA
0.1molH2中,含有 molH。
2molCH4中,含有 molC, molH。
3.01×1023個H2O中,含有 molH, molO。
0.1molNa作還原劑時,失去的電子數是 個。
[過 渡] 1mol不同物質中所含的分子、原子或離子的數目雖然相同,但1mol不同物質的質量是否相同呢?
[復 習] 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
以12C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比值,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例:1個12C原子質量是:1.993×10-26kg,1個O原子質量是:2.657×10-26。那么,O的相對原子質量=12×2.657×10-26/1.993×10-26=16。
[講 述]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1個C的質量與1個O的質量之比是12∶16。因此1molC與1molO的質量之比是12∶16。又1molC質量為12g ,因此1molO質量為16g。
由此推出,1mol任何粒子的質量,就是以克為單位,數值上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這個質量就是摩爾質量,即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
[板 書] 三、摩爾質量
1、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
2、符號:M
3、單位:g/mol
4、計算公式:M=m/n
[舉 例] 課本上例題。
[小 結] 物質的量、摩爾、摩爾質量概念。
[作 業] 課本P48習題。
【《物質的量》化學教案】相關文章:
化學教案-物質的量08-17
化學教案-物質的量濃度08-17
高一化學教案:物質的量11-27
高一化學教案物質的量10-31
物質的量08-17
物質的量的濃度08-17
物質的量濃度08-17
化學教案-物質的量[第二課時]08-17
化學教案-物質的量[第一課時]08-17
化學教案-物質的量的濃度[第二、三課時]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