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與心理健康范文
一個精神充實、生活充滿快樂的人必然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證。科學證明,心理健康狀態與疾病的發生、發展,與家庭、社會、事業都密不可分。因此,樂觀主義者的心理狀態,是人生健康的四大指標之一。
美國心理學界經過長達10年時間,對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多人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快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心理感受。一個生活處境相同的人,樂觀主義者往往健康無恙,即使偶爾患病,也容易不藥自愈。這是因為樂觀者能沉浸在內啡肽的世界里。內啡肽這種物質很有意思,每當一個人感覺快樂時,腦內就分泌出這種有助于緩和精神緊張的物質。研究大腦免疫系統的美國切斯特大學的神經生理學教授戴維·菲爾頓指出,腦內分泌內啡肽時,人體免疫力隨之提高,從而防御疾病,維持身體健康。
由此可見,一個人想要活到自己應有的壽命,應當學會快樂、分享快樂、把握快樂。生活處處有快樂的因子存在,一件事、一樣物、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包含著快樂的因子,只是我們平時缺少發現和把握罷了。只有讓自己的心靈首先學會放松,才能與快樂相遇,才能激勵健康。(金花)
你想讓快樂和痛苦操縱在誰手里?是在自己手里還是在別人手里?有一個故事雖小卻與此有關,很想與你分享。
我平生與官無緣,雖當過一些,但最大只官至副主席。這是怎樣一個副主席呢?是我們小區業主委員會副主席。
別小看了我們這業主委員會,我們業主里可什么人物都有:這個是歌后,那個是影星;這個在生意場連火三把,那個在影視圈里人稱老大。因此在這樣的小區當副主席,頭疼事是可想而知的。
在我不長的任期里,真還有一件頭疼事。
這就是靠北墻業主們反映墻外摩托車擾民的事。原來,在我們小區北墻外,僅一墻之隔便是當地村民搞的摩托車訓練場。一面是高檔小區,一面是摩托車訓練場,矛盾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一次,我散步經過那里,忽聽墻外傳來啵啵啵,啵啵啵的尖厲怪叫聲。我登樓一看,墻外不遠處有五、六輛摩托車,相互尾隨著在高低不平的鄉間土路上繞著圈顛簸,車后不斷冒出一股股黑黑的濃煙。
親眼所見使我對靠墻業主的強烈反映有了深切體驗。于是我行使起這副主席的職權,代表業主向物業公司經理反映,希望務必盡快解決。不料,物業公司經理告訴我,他們已想了許多辦法,但就是解決不了。那些村民土地越來越少,收入也很可憐,現在就指著這摩托車訓練場地掙點錢,你能怎么樣?
問題解決不了,一拖再拖,自然有激化的危險。其中一位態度強硬的業主揚言若不解決,就要求退房。
但日子一天天過去,矛盾依舊。
忽然有一天,我聽說那家揚言要退房的業主一改初衷,不僅不再退房,私下還流露出對小區整體的滿意。原來,那家業主一看矛盾難以解決,就干脆把自家靠北的玻璃窗進行了徹底改造,改造成雙層最隔音、最保暖的那種。這一變,摩托車擾民問題自然也得到了解決。
聽完后,我不覺心里怦然一動。是啊,我們如果確實難以改變環境,為什么不試著去改變自己呢?因為我們的快樂和痛苦畢竟應由自己來主宰啊!
我們整天忙忙碌碌,有點閑暇時間便打牌、搓麻將、看電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很少會花時間傾聽來自心海的聲音。為更好地了解自己,你最好先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舒適地坐好或躺好。
幾次深呼吸就可使你靜下來,再花幾分鐘靜思一幅平靜的畫面。接下來是探詢。所詢問的問題可大可小,越詳細,所得到的答案也就越清楚。最后,根據你從心海中獲得的信息,有意識地付諸行動。一旦發覺有了結果,你就會更多地信任它和使用它。
與其混沌地生活,不妨嘗試一下。堅持兩星期后你就會驚訝于自身的一些重大變化,你有了生活的藍圖,有了生活的熱情,你就活出了滋味。
【快樂與心理健康】相關文章:
快樂和不快樂大班心理健康活動教案08-24
大班心理健康《快樂的我》教案01-06
快樂寶貝心理健康活動教案08-26
做個快樂的自己心理健康教案08-26
大班心理健康《快樂寶貝》教案02-15
《快樂寶貝》大班心理健康教案02-15
心理健康教育-與快樂同在主題班會07-23
學生心理健康活動設計:快樂的腳步08-26
快樂導航心理健康教案(精選16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