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備課資料
《從社區看我家》教學設計
李 廣 榮
第一部分
課題
從社區看我家
學
習
目
標
知識和技能目標:
1、說出社區的特點。
2、說出地圖的“語言”及功能。
過程與方法(能力水平)目標:
1、使用地圖,找到具體的地方,并向人們描述它的相對位置。
2、嘗試用“東南西北”等術語來解說地圖。
3、通過鼓勵,學生課后收集地圖,進一步加深對地圖的感性認識, 增強收集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初步體驗使用地圖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和能力。
2、通過對社區情景的觀察,學生學會關注身邊的事情。
學習重點及學習難點
學習重點:地圖的“語言”及使用。
學習難點:社區概念、對具體地點相對位置的描述。
教學重點及解決辦法
社區概念,由于較抽象,學生難以正確把握,需要通過直觀手段來獲得。
教學
媒體
錄像:大源集鎮社會生活場景。
實物投影儀:學生繪制的學校平面圖及老師提供的學校標準平面圖。
教學
策略
有關社區的概念、特點用談話法。
有關地圖的“語言”用發現法。
第二部分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感悟情景
導入新課
布置要求
放錄像
要求學生看書回答社區概念
思考:錄像播放的是什么地方的社區場景?有哪些內容?
觀看錄像并思考上述問題
描述并回答上述問題,看書回答
用緊密聯系學生個人生活的場景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欲望。同時,社區概念較抽象,用具體形象的錄像,加強學生對社區的感性認識。
聯系實際
突出重點
1、剛才錄像中有我們學校一塊紀念碑,如果有人想看一看,請你幫他設計一張學校平面圖。
2、出示學生A圖提問
3、出示學生B圖,布置學生比較兩圖。(教師作如何比較的方法指導)
提問
4、出示學校標準平面圖,提問
設計學校平面圖,標明“周恩來同志視察大源紀念碑”位置。
思考:1、你是怎樣繪制這張平面圖的?2、你繪制這張圖采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3、圖中的符號代表了什么?
描述這碑相對于我們上課教室的位置。
各組展開競賽,比較兩圖,找到差異的地方。
思考交流討論:同一地點為何有不同畫法?怎樣修改才會趨于一致,使人易看懂?
思考:老師的圖與你們的相比,多了哪些內容?
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場景,顯得親切自然。
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實踐中去發現差異,去發現地圖的“語言”,使所學重點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競賽的展開符合初中生爭強好勝的心理。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小結內容
整理知識
剛才我們上課學了“社區”、“紀念碑在學校的位置”,“地圖”、“地圖的語言”請大家能否談談它們之間有哪些聯系?
展示聯系圖:
社區(社區特點)
→學校→學校紀念碑→平面圖(地圖)→地圖“語言”(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思考老師問題,交流彼此看法,討論問題結果。
要學會整理學過的內容,以便及時交流鞏固,抓住關鍵,強化重點,培養學生綜合聯系和綜合概括能力。
自評互判
延伸課外
展示問題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第一單元 單元備課指要08-16
五上第一單元作文:我與書05-23
蘇教版九年級上第一單元單元說明08-16
七年級上第一單元誦讀欣賞(網友來稿)08-16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階級社會08-17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備課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