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的創立的教案
科舉制的創立的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了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的社會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⑵了解與科舉制有關的進士、明經、殿試、狀元等相關歷史名稱和知識點。
⑶了解科舉制的創立對隋唐社會帶來的影響及對后世中國產生的巨大影響,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延伸,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得到提升。
⑷了解科舉制度對世界文明社會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小組討論歸納,使學生認識到科舉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政權選拔各級官吏的一項重要制度,影響極為深遠。從而引導學生不斷探究,交流學習心得,培養合作意識。
⑵通過分組收集資料,整理相關信息,或編講歷史故事,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⑶ 通過圖片、圖表、歷史文獻等展示,再現歷史情景使學生創造性思維得到發揮,線索更加清晰。從而產生歷史認同感,體驗學習的快樂。
⑷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聲像并茂,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拓寬知識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科舉制的學習,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科舉制的誕生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是隋唐社會繁榮和文化絢麗的因素之一,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需要的,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二、教學思路
重點、難點及處理方法
1、重點:科舉制創立和逐漸完善。
處理方法:通過層層設疑、討論、歸納,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思路:即隋朝的歷史任務主要是破舊立新,確立科舉制。將選官、用人權力從地方收歸中央,突破了門第限制,按考試成績擇優選才。唐朝歷史任務是繼承發展,健全科舉制度:擴大國學規模,擴大生源,增加科目,豐富考試內容,嚴格考試制度。
2、難點:科舉制的作用和影響,并對科舉制進行客觀評價。
處理方法:通過學生查閱資料、討論及教師的講解,使學生對科舉制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隋唐擴展到后世,從中國擴展到世界,從而能夠全面辨證的分析和評價科舉制。
三、教學方法
1.層層設疑,分組討論。
2.精講精練要體現師生互動。讓學生參與歷史教學,培養學生共同學習、合作的意識。
3.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四、課前導學
1.查找相關資料,如明經、進士、狀元、榜眼、探花等內容。
2、查找一些歷史知名人物如姚崇、李白、李昂、杜甫等人是否參加過科舉考試?是否中過進士?
3、聯系現實深入思考為今天的考試制度獻計獻策。
五、教學滲透點
1、通過科舉制學習,知道科舉制的相關內容如狀元、榜眼、探花等是如何排名的,以增加學習興趣。
2、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唐詩繁榮、唐文化的絢麗、古文運動推動、傳奇小說的發展都與科舉制有密可不分的關系。正是科舉制使唐文學水平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層次。
3、科舉制度也有弊端。它使大批知識分子熱忠于功名,不愿從事學術研究和對社會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不愿對國計民生有實用價值的科學技術進行潛心鉆研。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極其長遠。
六、教學資料
1、書籍《中國上下五千年》。
2、各種相關歷史網站。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過程
【科舉制的創立的教案】相關文章:
歷史科舉制的創立教案08-26
《歷史科舉制的創立》教案12-11
《歷史科舉制的創立》教案(8篇)12-13
《歷史科舉制的創立》教案8篇12-12
科舉制的創立教學反思09-11
《歷史科舉制的創立》教案匯編8篇12-14
取士:科舉制度的觀念基礎08-17
從科舉制度的廢除看近代以來的文化斷裂08-17
學科誠 練內功 做高效創立企業演講稿05-06
中班美術教案菠蘿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