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教案>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時間:2022-11-19 13:04:47 如意 六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通用1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通用16篇)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頁圓柱和圓柱的側面積、“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征,能正確判斷圓柱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側面,理解和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一個長方體模型,大小不同的圓柱實物(如鉛筆、飲料罐、茶葉筒等)若干,圓柱模型;學生準備圓柱實物(要有一個側面貼有商標紙或紙的圓柱體),剪下教材第127頁圖形、糨糊。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的特征,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認識圓柱的側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課。

      出示事先準備的圓柱形的一些物體。提問學生:這些形體是長方體或正方體嗎?說明:這些形體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通過學習要認識它的特征。(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圓柱的特征。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形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再和講臺上的圓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問:誰來說一說圓柱有哪些特征?

      2.認識圓柱各部分名稱。

      (1)認識底面。

      出示圓柱,讓學生觀察上下兩個面。說明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你認為這兩個底面的大小怎樣?老師取下兩個底面比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兩個圓。(把上面板書補充成: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

      (2)認識側面。

      請大家把圓柱豎放,用手摸一摸周圍的面,(用手示意側面)你對這個面有什么感覺?說明:圍成圓柱除上下兩個底面外,還有一個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追問:側面是怎樣的一個面?(接前第二行板書:側面是一個曲面)

      (3)認識圓柱圖形。

      請同學們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圓柱的兩個底面和側面,并且同桌相互說一說哪是底面,哪是側面,各有什么特點。

      說明:圓柱是由兩個底面和側面圍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在說明的基礎上畫出下面的立體圖形:

      (4)認識高。

      長方體有高,圓柱體也有高。請看一下自己的圓柱,想一想,圓柱體的高在哪里?試著量一量你的`圓柱高是多少。(板書:高)誰來說說圓柱的高在哪里?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在圖上表示出高,并板書: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圓柱的高是多少,怎樣量出來的。提問:想一想,一個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板書:高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3.鞏固特征的認識。

      (1)提問: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2)做練習一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不是圓柱的要求說明理由。

      (3)老師說一些物體,學生判斷是不是圓柱:汽油桶、鋼管、電線桿、腰鼓……

      4.教學側面積計算。

      (1)認識側面的形狀。

      教師出示圓柱模型說明:請同學們先想一想,如果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再展開,它會是什么形狀。現在請大家拿出貼有商標紙的飲料罐(教師同時出示),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教師示范)然后展開,看看是什么形狀。學生操作后提問:你發現圓柱體的側面是什么形狀?

      (2)側面積計算方法。

      ①提問: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跟圓柱體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看從第3頁最后兩行到4頁的“想一想”,并在橫線上填空。提問“想一想”所填的結果。

      ②得出計算方法。

      提問:根據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算?為什么?(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教學例1

      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

      2.做圓柱體。

      讓學生按剪下的第127頁的圖紙做一個圓柱體。指名學生看著做的圓柱體說一說圓柱的特征,邊說邊指出圓柱的各個部分。讓學生說一說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

      3.做“練一練”第3題。

      指名兩人板演,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集體訂正,要求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思考:

      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一第2題。

      家庭作業:練習一第3題。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2、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玉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難點

      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教學方法

      分析中歸納解題方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內容設計

      一、復習導入

      二、新授

      1、拿出圓柱和圓錐,說說它門的特點。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柱和圓錐形的嗎?

      3、現在我們首先來研究圓柱。

      (1)請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桌上的圓柱,看看它有哪些特點。(提示:從面、棱、頂點和高這幾方面來研究。)

      (2)請一位同學代表你們組來說說你們發現了什么?

      (3)老師現在有問題要問大家:圓柱上下兩個圓有什么關系,怎樣驗證?

      (4)我們稱這兩個圓為圓柱的底面,也就是說圓柱有兩個底面,一個側面。

      (5)圓柱的高指什么?你有辦法測量嗎?說明圓柱有多少條高,長度有說明關系?

      (6)誰能完整的說一下圓柱的特征。

      1、教師提問:現在找找請你們帶來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請把圓柱舉起來。

      2、舉出學生帶來的東西中不是圓柱的例子。

      3、揭示實物圖,出現圓柱幾何圖形。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下面我們來認識另一個立體圖形———圓錐。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八、作業設計

      課本20頁練習五4、

      欣賞一下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

      九、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一個曲面。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內容較簡單,但作為教師,我們并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有關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這一層面上。研讀教材,我發現教材力求體現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這與教師單純地教給學生圓柱與圓錐的特征是有本質不同的。如果教師要教給學生這些知識的話,可能5分鐘的時間就夠了。但同樣的,學生也可能很快就遺忘了。讓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這節課中應該體現怎樣的教學理念,應該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但實際操作時,卻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沒有很好地達成自己課前預設的教學效果。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完成“練習與應用”的第6、7題,“拓展與實踐”,“評價反思”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系統地掌握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體積公式,理解這些體積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

      2、熟練地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公式進行計算,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提問,引導學生討論: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體積公式各是什么?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2)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的.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它們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3)小結,板書關系.

      2、基本練習:

      將一個正方體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圓柱體木料、圓柱體與正方體有那些相等的關系?如果將一個正方體木料加工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木料、正方體木料和圓錐體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關系?

      通過上述兩題的比較,讓學生理解底面積相等、高相等與底面直徑相等高相等之間的區別。

      3、公式推導的深化理解。

      (1)提問:在圓柱體的推導過程中,圓柱體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圓柱體的表面積相比是如何變化的?如果圓柱體的高為4分米、拼成長方體以后表面積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來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學生交流發言。

      (3)教師引導:回憶推導過程,有什么收獲?

      二、實踐應用

      1、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知識的合理搭配。

      (1)一個圓柱體的罐頭盒外面貼商標紙,求商標紙的面積是求什么?你還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體的側面積的?

      (2)要做一個圓柱底面油桶現在已經有了一塊長25.12分米,寬5分米的鐵皮,現在要給它配上合適的底和蓋,需要邊長幾分米的正方形幾塊?做成的圓柱體的容積是多少?

      2、先實際測量,再運用所學的知識計算。

      分小組測量并計算。

      (1)每組先出示一個茶杯,量出有關的數據,算出茶杯的容積。

      (2)給每組提供一個土豆,利用剛才的茶杯讓學生想辦法測量出土豆的體積。

      3、解決問題。

      討論解決第6題。

      根據學生的解答教師質疑:

      除了題目中畫圖的擺的方法外有沒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擺時紙箱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嗎?

      題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紙板最少?

      學生交流

      討論解決第7題。

      評議、交流

      4、完成探索與實踐

      探討、交流

      三、小結

      你有何收獲?評價反思

      學生交流

      四、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整理與練習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4

      一、教學內容: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和圓錐的體積。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小學里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后階段,知識的綜合性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都 比較高,因此,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圓的基礎知識都是本單元的認知基礎。同時,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遷移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材在編寫上遵循了“特征—表面—體”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圓柱(鋼管、墊片等)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化歸和類比是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教材比較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編排了較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本單元在教學方法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探究,要讓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規律,獲取知識,提高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學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圓的周長和面積時,所反映出來的情況來看:

      1、學生的空間觀念較為薄弱。因此,在教學時重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清晰地認識圖形、探索圖形特征。

      2、學生對于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比較模糊。為此,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著重引導學生把圓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長方體進行研究,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3、學生在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不夠靈活的。如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鼓勵學生計算薯片盒的包裝紙的大小、通風管需要的鐵皮的面積、壓路機壓路的面積等。因此,將以大量的基礎知識進行練習,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情感和態度。

      四、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通過觀察、設計和制作圓柱、圓錐模型等活動,了解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2.難點:

      (1)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

      (2)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

      (3)利用圓柱體、圓錐體等底等高條件下的關系解有關復雜應用題。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練習二第14頁內容。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二、實際應用

      1、練習二第7題

      (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需要白鐵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幾個面的面積?(側面積)

      (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3)集中分析評講。

      2、練習二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這道題,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9題

      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4、練習二第10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這個“博士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分別求哪些面的面積?

      (3)學生自主完成。

      (4)集體評講,注重后進生輔導。

      5、練習二第11題

      (1)學生讀題。

      (2)提問:要想求“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須先求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

      6、練習二第12題

      (1)學生讀題。

      (2)引導思考。

      (3)集體練習

      7、練習二思考題(學有余力學生完成。)

      引導思考:截成3段截了幾次?一共多了幾個面?幾個什么樣的面?那么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會做嗎?接下來學生練習。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對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四、課堂作業

      基礎訓練。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

      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了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

      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圓柱體、圓錐體的物體,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體、圓錐體的實物。同時讓學生將教科書第125、127頁上的圖沿邊剪下來做成圓柱體、圓錐體。

      一、前提準備

      1、出示圓柱,圓錐模型,提問,這是什么形體?

      指出:圓柱體簡稱圓柱,圓錐體簡稱圓錐。

      2、舉例: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學生舉例)

      3、師出示掛圖,提問,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這張圖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直圓柱和直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認識圓柱

      ⑴談話,請看掛圖,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發現這些大小不一的圓柱有什么共同點? ⑵驗證發現:上下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剛才同學說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請你想辦法證明一下,這個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用線繞、用尺量圓的直徑

      側面是彎曲的:把你手中的圓柱摸一摸,滾一滾,你發現它的這個面與桌面有什么不同?側面滾一滾,滾出一個什么形狀?

      ⑶師指出:這是沿著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的圓柱的平面圖

      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 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驗證圓柱的高都相等:把圓柱放在桌角量高,變換角度量高,量出的結果一樣嗎?

      ⑷練習:說說師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圓柱,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指出下列圓柱各部分名稱

      2、認識圓錐

      ⑴談話:某些建筑物的頂部,吃的`蛋筒,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請你觀察這些圓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學生自由交流,師適當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⑵看書對照你的發現是否正確

      ⑶師指出:圖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邊說邊在圖上標出來)

      提問,圓錐的高有幾條?

      滾動圓錐,你有什么發現?

      辨析,這是圓錐的高嗎?那你認為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師出示圖

      ⑷指出你手中圓錐各部分名稱

      3、比較:觀察圓柱和圓錐有什么不同之處?

      師可引導提問:圓柱和圓柱都有一個側面,側面都是一個曲面,為什么圓柱滾動側面時與圓錐滾動側面的感覺不一樣?

      三、拓展應用

      1、練一練:判斷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2、練習五第二題,連一連。

      3、練習五第三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轉一轉,想象一下,再交流。

      圓柱的底面半徑與高與長方形小旗有什么關系?

      4、拿出硬紙做的圓柱和圓錐,想辦法量出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記錄再自備本上,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7

      預設目標:

      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教師:在這個單元里,我們學習了兩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圓錐,知道了它們的特征、學會了如何求出它們的體積等知識。并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復習圓柱

      1、圓柱的特征。

      ⑴圓柱有什么特點?⑵做第91頁第1題的上半題。

      2、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⑴教師: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圓柱的側面積怎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高)

      為什么要這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⑵做第91頁第2題的第⑴、⑵小題,第3題上半題求圓柱表面積部分。

      3、圓柱的體積。

      ⑴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底面積×高)計算的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⑵做第91頁第3題的上半題求圓柱體積部分。

      二、復習圓錐

      ⑴圓錐有什么特點?

      ⑵做第91頁第1題的下半題和第2題的第⑶小題。

      2、圓錐的體積。

      ⑴教師問: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⑵做第91頁第3題的下半題。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題、第2題。

      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看清題目后括號里的要求。

      四、創意作業。

      練習二十三的第3題。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小學里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后階段,知識的綜合性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較高,因此,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圓的基礎知識都是本單元的認知基礎。同時,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遷移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編寫上遵循了“特征—表面—體”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理解逐步深入,并拓展到空心的圓柱(鋼管、墊片等)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化歸和類比是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教材比較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編排了較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

      本單元在教學方法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探究,要讓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規律,獲取知識,提高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錐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2、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感受事物間的聯系。

      4、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負責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體積、表面積的計算;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

      2、難點: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和區分

      第1課時圓柱的認識和側面積計算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例1;練一練;《作業本》第1頁。

      教學目標:認識圓柱,知道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知道圓柱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沿高剪開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圓柱的特征和側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及運用側面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關鍵: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長方形的關系及側面積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圓柱模型(可以展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

      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口算)。

      (1)半徑是1米(2)直徑是3厘米(3)半徑是2分米(4)直徑是5分米

      教師依次出示題目。

      二、導入新課

      先后拿一個長方體形的物體和正方體形的物體,提問:我手里拿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他們有什么特征?

      出示幾個圓柱形的物體,“大家注意了,你們看看這些物體跟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一樣嗎?”

      請大家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跟老師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感覺它們與長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1、圓柱的認識。

      小結: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而圓柱則有一個曲面,有兩個面是圓,從上到下一樣粗細,等等。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柱體,簡稱圓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出示目標:1.認識2.看懂

      大家剛才認識了圓柱形的物體,我們把這些物體畫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圓柱形物體的投影片。

      現在我們沿著這些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線,于是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圖形。隨后教師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線。

      指出:這樣得到的圖形就是圓柱體的幾何圖形。

      請大家再觀察一下,這些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發現:圓柱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平面,并且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教師指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然后在圖上標出底面以及兩個圓的圓心O。

      指出:圓柱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指出: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然后在圖上標出高。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圓柱的特征(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

      上、下兩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圓

      圓柱

      從上到下粗細相同

      2、鞏固練習

      (1)做第3頁“練一練”的第l題。

      (2)出示(投影)一組立體圖形,辨析哪些是圓柱,哪些不是圓柱?為什么?

      3、教學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出示一個帶完整商標的罐頭盒。這個罐頭盒是什么體?(是圓柱體。)

      “它的側面是哪個面?”然后沿著罐頭盒的一條高剪開,再將商標紙打開,平展在黑板上。現在商標紙是什么形狀?(是長方形。)沿著商標紙的邊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再將這張長方形的紙包在圓柱的側面上。

      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展開后得到的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的周長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寬與圓柱底面的高有什么關系?

      小結: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

      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圓柱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三、教學例1。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33、34

      教學目標:

      1、復習圓柱和圓錐的有關知識,掌握其特點,能借助圖形說出公式推導過程,式形結合,構建體積計算公式系統,形成牢固的知識網絡。

      2、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系統掌握體積公式的轉化與推導過程,形成牢固的知識網絡。

      教學難點

      靈活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本節課讓學生在梳理和交流中有所收獲,并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通過自我整理、自我提高,有效地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問題情景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正確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整理知識、形成網絡。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圓柱和圓錐的有關知識,請各位同學把自己整理好的知識向大家展示一下。

      2、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特征?請同學們完整地表述一下。

      3、強化公式的推導過程。

      圓柱體體積公式是什么?請說一說它的轉化和推導過程。

      圓錐體體積公式是什么?說一說它的轉化和推導過程?

      4、根據學生的復習整理,讓學生把下表填寫完整。

      圖形特征計算公式

      圓柱1、上下粗細一樣

      2、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

      3、側面是一個曲面,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S底=πr

      S側=ch

      =πdh

      =2πrh

      S底=2s底+s側

      V柱=sh

      =πrh

      圓錐1、有一個頂點

      2、底面是一個圓

      3、側面是一個曲面,沿母線展開是一個扇形S底=πr

      V錐=1/3sh

      =1/3πrh

      5、根據學生填寫的表格教師質疑:根據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解決什么問題?運用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能解決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的討論得出:

      (1)根據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判斷圓柱和圓錐。

      (2)針對有關條件計算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并進行有關的逆運算。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有關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問題。學生先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整理的結果。

      學生填寫表格,并互相提問表格中的有關內容

      學生分組討論。

      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相關概念分得清。

      (1)把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后通常得到一個(),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這個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所以圓柱的側面積等于()。當圓柱的()和()相等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正方形。

      (2)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1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側面積是()平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差16立方米,這個圓柱的體積是()立方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米。

      (4)一個圓柱形水箱,從里面量底面周長是18.84米,高3米,它最多能裝()立方米水。

      (5)一個圓錐形機器零件,體積是125.6立方厘米,底面半徑是2厘米,這個圓柱的高是()厘米。

      2、有關計算算得準。

      (1)、一個圓柱形鐵皮盒,底面半徑2分米,

      高5分米。

      ①如果沿著這個鐵皮盒的側面貼一圈商標紙,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紙?

      ②某工廠做這樣的鐵皮盒100個,需要多少鐵皮?

      ③如果用這個鐵皮盒盛食品,最多能盛多少升?

      (2)、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直徑8米,高3米,這個沙堆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5千克,這堆沙一共重多少千克?

      3、解決問題用得妙。

      (1)、一個長9分米的圓柱形木材,底面半徑是4分米。如果將它加工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壓路機的滾筒的橫截面直徑是1米,它的長是2米。如果滾筒每分鐘轉動8周,5分鐘能壓路多少平方米?

      (3)、一個圓柱形鋼塊,底面半徑和高都是6分米,把它熔鑄成一個等高的圓錐,這個圓錐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學生說一說求容積為什么要從里面量。

      學生討論一下每一個問題各是求什么

      三、綜合運用、提高能力。

      1、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1)在一個直徑是20厘米的圓柱形容器里,放入一個底面半徑3厘米的圓錐形鐵塊,全部浸沒在水中,這時水面上升0.3厘米。圓錐形鐵塊的高是多少厘米?

      (2)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直徑20厘米,長40厘米,現需要沿直徑把它對半鋸開,鋸開后每根木料的表面積和體積是多少?”

      2、總結復習,暢談收獲。

      3、作業:34頁3、4

      學生分組討論。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35頁復習第5~9題

      教學要求: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步掌握圓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2.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圓柱、圓錐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預習作業:

      1、把課本34頁第5——7題在作業本上寫一下。

      2、把課本35頁第8、9題自己動手做一做。

      教學過程:

      —、預習效果檢測

      1、計算下面圓柱的表面積

      底面半徑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徑1米,高2米

      底面周長6.28分米,高3分米

      2、計算下面物體的體積

      圓柱:底面直徑5厘米,高7厘米

      圓錐:底面半徑3分米,高是底面半徑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復習公式。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板書時出示相應圖形)為什么正方體體積等于邊長a的立方?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這個公式怎樣得到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乘以1/3?

      2、做復習第5----7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學生口答每題算式,老師板書出來。

      提問:剛才一題是求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一共是多少,根據剛才一題的解答,你能找出數量關系解答這道題嗎?(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

      3、我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做第8、9題,學生討論。

      三、當堂達標檢測

      完成補充習題的作業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復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知識?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20頁的例1,“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例1場景圖,上面這些物體認識嗎?分別是什么?如果將它們按形狀分成兩類,怎么分?如果給這兩類物體起個名字,可以叫什么?

      學生交流(揭示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⑵引導觀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⑶組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⑴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⑵仔細觀察圓錐,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⑷認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三、鞏固練習

      1、討論“練一練”。

      交流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2、做練習五第2題。

      ⑴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3、做練習五第3題。

      ⑴出示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狀?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⑵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自己做一做。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圓錐并掌握它們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3、能正確判斷圓柱和圓錐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

      1、教師準備大小不同的圓柱和圓錐以及其他幾種形體的實物及模型。

      2、學生準備圓柱和圓錐實物。

      3、教師準備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梯形的小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做你來說我來猜的游戲。(就是中央電視臺幸運52的記時搶答)隨著屏幕上出現一組漂亮的幾何圖形,一名同學根據已有知識在描述著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學在認真的猜著,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屏幕上出現圓柱體和圓錐體,由于學生還沒學圓柱和圓錐。造成下面的學生無法猜出。此時學生自然會產生想深刻認識圓柱體圓錐的特征這一要求。

      (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進一步了解圓柱和圓錐。

      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㈠認識圓柱、圓錐。

      1、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實物中的圓柱形物體和圓錐形物體分開。

      2、仔細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你能在紙上把他們畫出來嗎?誰愿意把

      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貼出學生畫的立體圖)

      教師:比較這幾個同學的畫法,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教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想象,畫出圓柱和圓錐的`立體圖形。那么,你還能回想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嗎?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圓柱的特征.

      教師:通過剛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對圓柱、圓錐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那么接下來咱們再一起來探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請你拿起桌上的圓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教師在學生交流時,深入到學生中,傾聽孩子不同的見解,做到心中有數)。

      2、集體交流:(學生交流時語言可能不嚴密,教師隨時正確引導)

      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學生交流,教師系統整理。

      ⑴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面積相等的圓,這兩個圓面就叫做底面。

      ⑵圓柱還有一個曲面,這個曲面叫做側面。想一想,這個曲面展開會是什么形狀?想個法子試一試!

      (3)上下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想一想,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認識圓錐的特征

      教師: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發現了圓柱體的特征,那么大家能不能繼續努力,來尋找圓錐體的特征呢?

      1、拿出桌上的圓錐形實物,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又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⑴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形,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猜想一下,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會是什么圖形?試試看!

      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想一想圓錐的高有幾條?

      三、鞏固練習

      同學們通過努力,找到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下面做一組練習題看看大家對剛才的知識掌握的怎么樣。請打開課本翻到48頁,看第一題。

      1、完成自主練習第1、2題。(注意傾聽學生不同的意見,并讓他們說出自己判斷的理由。)

      2、完成自主練習5。(利用課前準備的各種小旗)。

      3、完成自主練習4,6。

      四、實踐。

      1、讓學生動手量圓柱、圓錐的高。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圓柱和圓錐知識的復習,進一步熟練解答基本的數學問題。

      2、通過猜想、估算、驗證等數學活動,應用圓柱圓錐之間的內在聯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靈活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圓柱體和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溫固引新。

      師:還記得哪些與圓柱圓錐有聯系的計算公式?

      生:回答相聯系的數學公式。

      師:到底同學們的掌握情況怎樣呢?我們一起來做個搶答練習好嗎?

      生:回憶基本知識。

      師:到底同學們掌握得怎樣呢?老師想通過一個練習來檢查同學們公式靈活運用的情況,愿意接受這次挑戰嗎?

      1、搶答練習,請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1)一個圓柱體底面周長12.56米,求它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一個圓柱體木塊的體積是90立方米,用他削成一個等底等高的圓錐模型,被削掉的部分是多少立方米?

      (3)一根圓柱形狀的木料底面直徑16厘米、高20厘米,沿著它的底面直徑和高切成相等的兩塊,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學生搶答,并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板書。

      2、解決數學問題:

      (1) 出示一圓柱圖

      師:看到這個圓柱體,你能提出哪些有關圓柱、圓錐的數學問題?怎樣解答?

      競賽的形式來解決,競賽要求:

      1、時間3分鐘。

      2、請把問題、列式和結果寫下來。比一比看誰的問題最多、列式和結果最正確。

      (1) 學生獨立完成;

      (2) 同桌互查;

      (3) 學生匯報;

      (半徑是多少?周長是多少?圓柱體的側面積是多少?底面積是多少?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多少?剩余的部分是多少?)

      (4)如果出現問題下面改正。

      師:同學們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體現它真正的價值,現在出現了一道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大家愿意幫忙解決嗎?

      二、解決實際問題:

      最佳設計方案。

      師:問題是這樣的:面粉廠準備要招收倉庫保管員,領導們打破了常規中只面試就招工的辦法,而采用數學考試的.方法,出了一道數學題。同學們有興趣來應聘嗎?

      有一張長方形的鐵板長9.42米,寬6.28米。請你設計出一種就地圍裝糧食最多的方案。(接口忽略不計)

      學生活動,老師巡視。小組成員匯報方案。

      三、深化應用。

      師:如果每立方米可裝糧食400千克,能算出最佳方案中大約可裝多少糧食嗎?

      四、課堂總結。

      師:剛才同學們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猜想、驗證、合作、估算中,老師很高興。哪些同學可以得到倉庫保管員的應聘書呢?請來談一談你現在的心情及感受。

      其他同學,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誰來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你還存有疑惑或問題嗎?

      五、補充題詳見共享空間

      課前思考:

      潘老師設計的本課時教案在教學組織形式上與以往的復習課有所不同,重在將所學知識以競賽的形式進行系統復習,估計這樣的形式會讓學生對復習產生一些興趣。

      因為這一單元涉及到的知識較多,而且相關的一些實際問題也都比較復雜,所以我們在復習時還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復習。

      下面補充這樣幾題:

      市民廣場砌了一個圓柱形的噴水池,從里面量水池的底面半徑是5米,深1.2米。

      1.

      (1)這個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要在這個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3)這個水池裝滿水,最多能裝多少立方米?

      (4)在池口圍一圈欄桿,欄桿長多少米?

      2.一輛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形,輪寬1.8米,直徑是1.5米。如果車輪每分鐘滾動5周,10分鐘壓路面多少平方米?壓路機10分鐘前進了多少米?

      3.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半徑3米,高2米,用這堆沙在5米寬的公路上鋪10厘米厚的路面,能鋪多長?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5~26頁練習與應用第7~11題、探索與實踐12~14題、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步掌握圓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復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體積的計算。這節課繼續復習這方面的知識,特別是表面積、體積計算知識的實際應用。(板書課題)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表面積、體積的汁算方法,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

      二、復習體積計算

      1.復習公式。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板書時出示相應圖形)為什么正方體體積等于邊長a的立方?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這個公式怎樣得到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乘以1/3 ?

      2.做復習第7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計算。

      三、知識應用復習

      我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1.做練習四第8題。

      引導學生把新知與舊知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比較。

      2.做練習四第9題。

      結合畫圖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圓柱的高,每分鐘的高在每秒的基礎上乘以60。

      3.做練習四第10題。

      提問:用這堆沙子去填長方體的沙坑哪一個量是相等的?(體積)接著學生計算。

      4.做練習四第11題。

      出示題目

      結合題目和圖形理解長方體紙箱的長、寬、高與每個圓柱體飲料罐相相關數據的關系。接下來學生自主完成。(教師要注意后進生的輔導)

      5.做練習四第12題。

      可以先舉例說明,再概括。

      6.做練習四第13題。

      提問:要求圓柱體飲料罐的容積需要測量哪些數據?(要注意從它的里面測量)

      通過計算再與商標紙上標出的容積比一比,你發現什么?加強學生把數學與生活有效結合起來。

      7.做練習四第14題。

      先讓學生動手操作,再交流。

      8.評價與反思:結合3個方面讓學生自主評價。

      9.讓學生了解你知道嗎?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復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作業

      基礎訓練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自主整理,能夠清晰的了解圓柱、圓錐單元的三大知識系統,即特征、表面積、體積。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復習,對有關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明晰,能夠熟練的運用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目標】

      在復習中,通過小組合作、精巧的練習設計等,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圓柱、圓錐的表面積、體積復習及有關計算。

      教學難點:

      圓柱、圓錐知識的綜合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回憶知識,并自主整理

      1.揭示課題:復習圓柱和圓錐

      師:請同學回憶一下,在圓柱、圓錐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有序的將它們整理嗎?。

      出示整理要求:

      (1)把本單元的知識點,有序的整理在練習紙上。

      (2)整理好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各知識點的具體內容。

      2.指名匯報整理結果,使用展示

      (1)學生分別匯報圓柱、圓錐的特征。

      (2)圓柱表面積怎樣計算?(板書)生活中還有一些實際運用的例子,你能舉一些嗎?(制作油桶多少鐵皮,通風管等[這是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怎樣求圓柱的側面積?(板書計算公式)出示自制的長方體通風管,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鐵皮?

      (3)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圓柱的體積計算怎樣推導來的?

      (4)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又是怎樣推導來的呢?(生口述推導過程)這里的圓柱和圓錐容器有怎樣的關系,缺少這樣的聯系,能夠推導出圓錐體積公式嗎?

      圓柱的特征:

      圓柱表面積=1個側面積+2個底面積

      圓柱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V=sh

      圓錐的特征 :

      圓錐體積=底面積×高×1/3 V=1/3sh

      二、鞏固知識 分層訓練

      師:正所謂學以致用,能用整理的這些知識解決問題嗎?

      (一)填空

      1.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體,這個圓柱體的底面半徑是4厘米,它的高是( )厘米.

      2.一個圓柱的體積是120立方厘米,比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大( )立方厘米

      3. 一個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都是5厘米,它一的側面積是( ),表面積是( )。

      4.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地等高,體積和是60立方厘米,圓柱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圓錐的體積是( )立方厘米.

      5.一個圓柱的高不變,底面半徑擴大3倍,它的側面積比原來擴大( )倍,增加( )培.體積比原來擴大( )倍,增加( )倍.

      6.一個圓柱的側面積展開圖是正方形,這個圓柱的底面直徑與高的比是( )

      以上練習采用學生口答的形式。

      (二)判斷

      1.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積的`1/3.( )

      2.圓柱的體積大于圓錐的體積.( )

      3.圓柱的底面半徑擴大2倍,高縮小2倍,它的側面積不變.( )

      4.圓柱的體積比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多2/3.( )

      手勢判斷,并說明錯誤原因。

      (三)選擇

      1.冬天護林工人給圓柱形的樹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樹干的面積是指( ).

      A.底面積 B.側面積 C.表面積 D.體積

      2.甲乙兩人分別利用一張長20厘米,寬15厘米的紙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圍成一個圓柱體(接頭處不重疊),那么圍成的圓柱( ).

      A.高一定相等

      B.側面積一定相等

      C.側面積和高都相等

      D.側面積和高都不相等

      3.一個圓柱形水池的容積是18.84立方米,池底直徑是 4米,水池的深度是( )

      A.3 B.1.5 C.4 D.3.14

      4.一個圓錐的體積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體積是( )立方米.

      A. a÷3 B. 2a C. 3a D. a⒊

      5.把一個棱長是2分米的正方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體,它的側面積是( )平方厘米。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解決問題

      1.一個圓柱形的木棒,底面直徑4厘米,高10厘米,在地面上滾動一周后前進了多少米?壓過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根圓柱形木材長20分米, 分成4個相等的圓柱體. 表面積增加了18.84平方分米,截后每段圓柱體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布置作業

      1.把一個底面直徑為8分米,高3分米的圓柱形鋼材,熔成一個直徑為12分米的圓錐形,能熔多高?

      2.星期六笑笑請6位朋友來家做客,她選用一盒長方體包裝的牛奶招待好朋友,給每位好朋友倒上一滿杯后,她自己還有牛奶喝嗎?

      四、總結知識

      今天這節課你都有哪些收獲?找學生談一談。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整理和復習

      圓柱的特征:

      圓柱表面積=1個側面積+2個底面積

      圓柱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V=sh

      圓錐的特征:

      圓錐體積=底面積×高×1/3 V=1/3sh

      第十二冊圓柱和圓錐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聯系同學們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了解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柱的基本特征,激發同學們的探究欲望。

      2.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拿一根一頭拴著一個小球的繩子甩動,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再讓學生結合書第2頁2、3題,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最后總結出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的結論。

      2.教師出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各種物體(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圓臺)

      游戲規則:一人上臺摸,并描述你摸到的這個物體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你摸的這個物體的名稱。

      師生共同活動。在摸出物體后,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引出這節課要探究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 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從生活的實景圖中發現圓柱和圓錐。

      從書第2頁找一找的實景圖,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與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圓柱和圓錐,并指名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圓柱、圓錐的特征。

      用各種方法,如摸、量、畫等,觀察帶來的圓柱、圓錐形實物,你們有哪些發現?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填寫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表格:

      研究對象

      你們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驗證你們的猜想的?把驗證方法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3.小組匯報反饋。

      教師抓住幾個關鍵點進行引導:

      圓柱的特征:

      ⑴兩個底面、一個側面。底面是由兩個大小完全相等的圓組成。側面是一個彎曲的面。

      ⑵認識圓柱的高,并會測量圓柱的高。如果沒有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教師要示范兩個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圓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高不同,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圓柱的高(圓柱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每條高的長度相等。

      圓錐的特征:

      ⑴由一個底面(圓)、一個側面(曲面)組成。

      ⑵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引導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和交流,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你能說一說你現在知道了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征嗎?

      4.說一說

      課本3頁,讓學生再次系統地看一看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拿一個你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同桌互相說一說它們各部分的名稱。

      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像圓柱、圓錐?指名回答。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 日本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29 | 午夜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