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創造鮮活
源于生活,創造鮮活
——“百分數的意義的寫法”導入片斷賞析
師:同學們知道,人吃五谷雜糧豈能不生病,身體是本錢,生病就要找醫生治療老師鄰居的孩子患上了感冒,聽說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很有特色,有三位專家在治療小兒感冒很有水平,特向老師咨詢,想請老師參謀參謀,究竟找那位醫生看病好,老師想把這個問題交給大家來解決,你們愿意幫忙嗎?
生:非常愿意幫忙!
教師出示三位醫生的信息,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姓名
|
簡介
|
王若蘭
|
55歲,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博士,教授,工作25年
|
劉 輝
|
35年歲,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副教授,美國進修1年,工作8年。
|
周大福
|
75歲,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美國留學2年,博士,教授,工作50年。
|
生1:我選周大福,他的工作時間最長,有豐富的治療經驗。
生2:對,我找周大福,我上次感冒就是他看好的,找他看病的人可多啦!
生3:我覺得周大福太老了,我建議選擇王若蘭,她的年齡、工作時間界于中間,和周大福比起來水平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生4:我選劉輝,他非常年輕,學的醫學知識新,況且人家水平也不差呀,研究生、副教授,還在美國進修1年呢!
生5:我選王若蘭,她是女的,給小朋友看病可能是三個人中最溫柔的而且她還是博士、教授呢。
生6:現在的許多廣告都不可靠,趙本山不是說了嗎,地求人都知道,好不好不能信廣告,關鍵要看療效,同學們,你們說對不對呀?
(眾學生鼓掌)
師:那你還想知道什么信息?
生6繼續回答:我想知道這三位醫學的療效。
生7:我們想知道這三位醫學給多少人看病,又看好了多少人。
眾學生認可,教師滿足學生要求,補充表格信息。
姓名
|
簡介
|
11月8日治愈人數
|
11月8日就診人數
|
王若蘭
|
55歲,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博士,教授,工作25年
|
23
|
25
|
劉 輝
|
35年歲,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副教授,美國進修1年,工作8年。
|
18
|
20
|
周大福
|
75歲,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美國留學2年,博士,教授,工作50年。
|
43
|
50
|
各合作學習小組繼續討論。
生1:我說得不錯吧,周大福醫學最有經驗了,他的治愈人數量最多了,老師你相信我沒錯的,回去告訴你的鄰居,就說我建議他選擇周大福醫生。
生2:我也覺得劉輝太年輕了,人家周大福爺爺留學時間最長,最有本事,事實擺在眼前,劉輝治好的病人最少了,老師您最好別選他。
生3:我認為劉輝這么年輕就能治好18人,不錯啦,可能人們認為他太年輕,不太相信他。
生4:我覺得王若蘭也不錯,她看好了23人,人數雖然沒有周大福多,可能是她看病時,在每具病人身上花的時間比較多,慢工出細活嗎!
生5:我也肯定劉輝也是一個非常認真的醫生。
生6:老師我覺得不能只根據治愈人數的多少進行判斷,劉輝、王若蘭這兩個醫生雖然治愈的人數沒有周大福多,但長他們看病的人少呀!
生7:沒錯,剛才我就跟組里的同學說了,光看這三位醫生的簡介和治愈人數的多少要我們做出選擇,好像不行。
師:是嗎?
生8:我覺得還應該對就人數進行比較。
生9:老師,俗話說得好,姜是老的辣,找大福看病的人有50人,是最多的,說明病人都很相信他,況且他看好了43人,是最多的,我還是選擇他。
生10:我不同意他的意見,周老醫生有7個病人沒有看好,王若蘭和劉輝這兩個醫生沒看好的病人數都比他少,不能選周老醫生。
生11:我認同上面同學的意見,周老醫生年齡太大了,有7個病人沒有看好,是三人中最多的,不能選他,王若蘭和劉輝都只有2人沒有看好,只能在王若蘭和劉輝當中選擇一個。
生12:劉輝治病的人是最少的,說明他最細心,選他沒錯,老師相信我。
生13:老師,我們剛才通過計算發現23÷25=0.92、18÷20=0.9、43÷50=0.86,0.92最大,我選擇王若蘭。
師:哎,你們算的是什么呀?
生13繼續回答:我們算的是治愈人數占就診人數的幾分之幾,求出分數值,我們發現0.92最大,所以我信為王若蘭醫生的本領最大,應該選她。
生14:老師,我贊成上面同學的判斷,可是我還有更簡單的方法。
師:是嗎?說來聽聽。
生14繼續回答:假設這三人的就診人數都是100人,那么他們的治愈人數分別是92人、90人、86人,分別就診人數的92/100、90/100、86/100,92/100最大,所以我選擇王若蘭醫生。
(14說完,得意洋洋地環視眾學生,驕傲地坐下。)
師:同學們,教師究竟應該推薦哪位醫生?你認為上面哪些學的推薦理由最科學?
學生回答……
師:你們認為上面兩位同學的意見哪個好?為什么?
生:這兩位同學算的都是治愈人數分別占就診人數的幾分之幾,但是生14的三個分數的分子都是100,一眼就能看出哪個醫生最有本領,我認為學生14的方法好。
師:像92/100、90/100、86/100,92/100這樣的數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百分數。
……
賞析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教者在教學中用活老教材,改革老教材中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內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尋求最佳切入口,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親近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用,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了“有價值的數學”,“實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 貼近生活,巧引妙導。
教學開始,教師就請學生幫忙,出示三位醫學的簡介,向學生返回出“究竟找那位醫學看病好”這一具有生活氣息、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一下子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置學生于憤悱姿態,生動而富有現實感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自覺形成需要。
2、熟悉生活,主動建構
由于“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是概念教學,內容抽象,教者將極具挑戰性的推薦醫生的問題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將抽象的教學知識鑲嵌于富有情趣意義的學習活動中,有效地在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梁。學生“好不好不能全信廣告,關鍵要看療效”的精彩發言猶如一枚石子投進蓄勢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層層漣漪,“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此教者避開傳統教學的強烈預設,注意到了課堂教學的及時生成,讓學生主動向老師索求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
3、 歸生活,創造鮮活
由于教者創設了一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協作者的身份出現,及時向學生提供了解決問題所需的就診人數信息,又留給了學生一個可盡情擴展奇思妙想的空間,強烈刺激了學生創新潛能的彈性,學生的思維呈多極與多元狀態,知識在交流中增值,思維在交流在碰撞,個性在交流中彰顯,情感在交流中融通。開放、浸潤、積極互動的課堂彌散鮮活,而問題得以解決學生獲得發展時,學生那得意洋洋、怦然心動的神情是多么的生動!如此鮮活的課堂又怎能不是一種享受呢?
【源于生活,創造鮮活】相關文章:
源于生活反映生活08-24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學反思03-27
勞動創造生活作文06-10
幸福源于生活話題作文(精選3篇)08-21
勞動創造生活作文18篇06-25
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08-18
幸福來源于生活優秀作文(精選3篇)08-18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作文04-13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征文04-12
厚重源于積淀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