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桃花源記

    時間:2022-08-16 13:13:45 初中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2.使學生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美、精煉的語言。

      3.指導學生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象。

    教學設想

      1.學生接觸這篇文章之前,已接觸過一些文言文。本文除個別比較生僻的字詞及古今異義的詞語外,不少文言虛詞、實詞和句式,學生是可以粗知的,宜鼓勵學生自學,教師從旁啟發點撥,宜加強誦讀練習,增進學生對文言文的感性認識,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學生粗通內容大意后可安排創造性的復述練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由成語“世外桃源”導入課文,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簡介作者和本文寫作的背景。

      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東晉大文學家,

      田園詩的創始人。他出生于沒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當時社會的重視。少時雖頗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社會動亂不安,有志難酬。先后作過幾任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終于在41歲堅決棄官回鄉,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

    他所作的詩文,多描寫農村生活情趣,表現優美的田園風光,抒發他熱愛田園生活,樂于和農民來往而不愿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極遁世的因素。

    本文大約寫于宋永初二年 (421年),陶淵明約57歲。他既拒絕過東晉政權的征召,又復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合作,而以《桃花源詩并記》寄托了自己社會理想。“詩”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詠了“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這樣一個人人安居樂業的理想社會;“記”相當于詩的序,記敘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見聞,富于小說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選作課文的,就是這篇有新奇情節、有優美環境、有人物、有對話的《桃花源記》。

      3.學生細讀課文,筆譯全文。

    這一教學步驟應達到三個目的:

      (1)培養學生細看注釋,獨立理解課文的習慣;

      (2)準確理解全篇字詞句段;

      (3)基本搞清本文的線索及記敘順序。

    學生獨立閱讀課文時,教師只要將重點詞語提示學生注意掌握就行了,點撥要盡可能少,以免妨礙學生獨立鉆研習慣的養成。只有那些要加深理解,或不加解說就不能準確理解解的詞語,教師才相機點撥。如:“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屬”,“屬”即“類”,“之屬”即“這一類事物”。“問所從來”,即“問從何處來”。“乃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乃”即“竟然”,“無論”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跟現代漢語作連詞用的“無論”不同。“余人各復延至其家”,“延”,邀請。“便扶向路”:“向”,從前;“向路”,去桃花源時走的路。“詣太守”,“詣 ”,即“到……去 ”,這里指謁見。

    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做到瑯瑯上口;

    2.概括每個自然段段意,體會全文的思路。

    教師收學生筆譯練習,抽閱上中下三檔各若干篇,以便在第二課開始時適當講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之處,糾正錯誤之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出示小黑板,要求學生注音并釋詞。

      阡陌( )髫( )怡( )

      詣( )驥( )津( )

      2.講評筆譯練習,糾正主要錯誤。

      3.指名朗讀課文。

      4.要求學生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根據課文的基本情節,合理地補充一些細節,具體完整地復述。教師據此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5.分析課文

      (1)提問:課文以什么為線索?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要點:課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按照發現桃林、進入桃源、出而復尋的順序,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林為經過。

      第二部分(2-3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以后的見聞。這是全文的重點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會理想。第2段寫桃花源中寧靜安樂的生活環境。

      第3段寫桃花源中淳樸的社會風尚。

      第三部分(第4-5段),故事的結局和尾聲。

      (2)提問:課文開頭和結尾都寫得簡略,中間寫得詳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明確要點:文章如何寫,是由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決定的。本文的主要意圖是通過桃花源中的生活情狀來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所以中間部分寫得詳細,無論是寫村落的概貌還是寫人物的交談,都有一些動人的細節,使人如臨其地,如見其人。開頭和結尾只跟故事的傳奇性質有關,所以寫得簡略。

      (3)提問:我們應怎樣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

      明確要點: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那樣一個戰亂頻仍、政治腐敗、民生凋敝的黑暗社會里,深感痛苦和不滿。但是要想改變社會現狀又根本不可能,于是他只好棄官歸隱,潔身自愛,安貧樂道。他憧憬著一種沒有君主、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勞動、風氣淳樸、平等自由的理想社會,本文正是這種理想的生動寫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農民的意志和愿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疑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這樣的社會在當時是不可能有的,完全是“烏托邦”式的空想。可以說,《桃花源記》既曲折地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作者也明知這只是一種空想,無非借此寄托自己超然高舉之思,開頭結尾的寫法對此都有所暗示,桃源究在何處,沒有具體點明,人們想再訪也不可得。

      6.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記誦的方法,首先是逐段邊讀邊背,然后讀整篇背整篇;整篇能背以后,再深入體會地讀若干遍。這樣就會在較長時間內不遺忘。

    要教給學生按課文的線索和順序來記誦課文,找出能想起前后內容的詞語作為支撐句,使之形成一個幫助記憶的鏈條。如:

    緣溪行→逢桃花林→林盡水源→山有小口→舍船從口入→豁然開朗→見漁人→自云先世→問今是何世→停數日,辭去→既出→及郡下→尋向所志→不復得路→南陽→未果→無問津者

    布置作業

    1.指出下列句中黑字詞古今詞義的差別:

      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③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④芳草鮮美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3.背育全文。

    (劉運秀)


     

    【桃花源記】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作文09-13

    桃花源記作文03-16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08-24

    桃花源記教案蘇教版08-26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04-14

    桃花源記作文11篇07-05

    桃花源記作文950字05-17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精選11篇)06-03

    《新桃花源記》學習心得08-23

    初二語文《桃花源記》教案02-0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 | 人成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一级视频免费 | 一本精品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