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竹溪記》

    時間:2022-08-16 12:37:47 初中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竹溪記》

    《竹溪記》1


    點擊瀏覽該文件

    《竹溪記》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理解文言意思。

      2、整體感知課文,弄清文章內容的表層含義。

      教學過程:

      一、出示本課學習目標,檢查詞語預習情況。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絕徼(jiáo) 薪之(xīn) 芟而去焉(shān)

      毋(wú) 輒(zhé) 蓊然(wěng)

      深好(hào) 綽約(chu) 孑孑然(jié)

      偃蹇(yǎn jiǎn) 裘馬(qiú) 僮奴(tóng)

      酣嗜(shì) 凜然(lǐn) 臭味(xiù) 溺(nì)

      2.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工具書了解大意。

      二、導入。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竹的認識,各抒已見。教師引出清代的鄭板橋畫竹,寫詩贊竹,他寫過一首著名的《竹石》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進而引入新課。

      作者唐順之(1507—1560),明代散文家。字應德,一字義修,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學者稱“荊川先生”。唐順之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數學、歷法、兵法及樂律皆有研究。他是明中葉重要散文家,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同為明代重要文學流派唐宋派代表。著作有《荊川先生文集》。

      作者唐順之的舅父任光祿在荊溪上修筑園林,園中遍植綠竹,而不種其他樹木,本文是作者為園林寫的“記”。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出感情。

      教師范讀,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學生朗讀第一段。

      2.質疑,弄清文意。

      明確:

      京師:京城,首都,此指北京。

      侯家:指封侯的顯貴人家。

      絕徼:極邊遠之地。徼,邊賽。

      薪之:把它當作柴草。薪,柴草,這里用作動詞。之,指竹子。

      或芟而去焉:有時就將它砍去,芟,割除。去,除掉,去掉。焉,表指代,相當于“之”,指竹子。

      又稿以死:例又凍枯而死,稿,通“槁”,枯。

      則人益貴之:那么人們就更珍愛它。貴,動詞,重視,珍愛。

      分析:

      文章一提筆就寫“余嘗游于京師侯家富人之園”的見聞感受,那里奇花異石屢見不鮮,惟竹不可得。接著兩句,寫竹子在作者家鄉—江南的命運。人們把把竹子砍掉當柴草燒。要建造園林,總要把竹子“芟而去焉”,說“毋以是占我花石地”,寧可花“千錢買一石,百錢買一花”,也決不要一竿竹。最后兩句寫京城人貴竹,不惜數千錢而致一竹,但因為氣候關系,往往難以成活,所以愈顯珍貴。聽說京城人貴竹,江南人還會感到可笑:“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這一段寫人們對待竹子的不同態度,一貴一賤,京師人與江南人形成鮮明的對照。

     。ǘ⿲W習第二、三段。

      1.學生朗讀第二、三段。

      2.質疑、弄清文意。

      明確:

      為……所:表被動。

      無以:沒有什么。

      使其人:假如那里的人。

      一旦,忽然有一天。

      不勝笑:笑也笑不完。

      語云:常言道。

      去鄉:離鄉。

      以此言之:如此說來。

      何常之有:“有何!钡牡寡b。

      分析:

      第二段在上文揭示京師人貴竹江南人賤竹這一現象的基礎上,作者深入一步,進行了由此及彼的推理,奇花異石雖為京師人和江南人所貴,但在其產地一定與竹子在江南的命運相似。反之,在奇花異石的家鄉“絕徼海外”,或者在其他從來不產竹子的地方,一旦有人看見竹子,又必定比京師的人更加珍愛它。這里把京師人、江南人、絕徼海外人對“奇花石”和“竹”的不同態度進行了鮮明的對比,并指出三種人對不同物品的不同態度是一種奇特 可笑的現象。

      第三段,作者深入地進行了由表及里的分析,引用俗語,說明世上評價人、物的標準,是依遠近多寡而論高下貴賤。面對這種習俗的.偏見,作者忍不住發問:“事之好丑,亦何常有之乎?”這一反詰句,有力地表現了對人才和竹子的不幸命運的憤憤不平,抒發了對世俗偏見的強烈不滿之情。

      五、小結

      第一至第三段,論述世人對竹的態度。這一部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第一段),記述京師人貴竹和江南人賤竹的奇怪現象。第二層(第二、三段),作者就貴竹,賤竹現象。第二層(第二、三段),作者就貴竹、賤竹現象發表議論,指出物之高下貴賤是以物之遠近多寡而論的,并進而說明世人的好惡無常。

      六、布置作業

    《竹溪記》3

      一、教學目標:

     。、能通順流暢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對照注釋,能把文章翻譯成流暢的現代文。

     。病⒁灾裼魅,贊揚任光祿不務紛華,不陷流俗的孤高獨立的人品。

      二、教學要點:

     。、文言實詞、虛詞的積累。

     。、“記”體散文的議論化、雜文化。

      三、教學難點:

      1、記”體散文的議論化、雜文化。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課型:精讀課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借助課下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二、教學過程:

     。薄⒄n前布置預習

     、偈占髡b“梅、蘭、竹、菊”的詩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遴嵃鍢颉吨袷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诓殚喿髡呱郊俺删。

      唐順之(1507-1560)明代散文家,字應德,一字義修,江蘇武進人,世稱荊川先生。作品有《荊川先生文集》、《文編》64卷。明代中期重要散文家。

     。、讀課文,讀準字音,斷句

      徼jiao(繳)薪xin芟shan任ren蓊然weng臭xiu味歟yu孑jie偃蹇yanjian綽約chuo溺ni酣嗜hanshi

     。场⑽难晕膶嵲~、虛詞(1)

     、儆鄧L游于京師侯家富人之園,見其所蓄,自絕徼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

      余-我嘗-曾經侯家-顯貴人家蓄-收藏自-從惟-只有絕徼-極邊遠之地致-求取

      難點翻譯:見其所蓄-見到他們所收藏的.東西。

     、谖峤先藬囟街錇閳@亦必購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錢買一石,百錢買一花,不自惜。

      薪-把**當作柴草(名詞-動詞)之-竹子其-他們(江南人)為-建造或-有的人

      難點翻譯:不自惜-自己一點不吝惜③然有竹拒其間,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

      然-然而拒-占據其-園亭或-有的人芟-割除焉-竹子(代詞,注意與語氣詞區分)毋-不要以-因為是-這(代竹子)

      難點翻譯:占我花石地-占據我種花置石的地方。

      ④而京師人茍可致一竹,輒不惜數千錢;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

      而-但是-如果致-求取輒-就惜-吝惜才-剛剛稿-同槁,枯以-修飾連詞不翻譯。

     、菀云潆y致而多稿死,則人益貴之;而江南之人甚或笑之曰:“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以-因為其-它們(竹子)則——那么益-更加貴-重視之-竹子甚或-甚至之-他們(京師人)乃-竟然寶-把**當作(名詞-動詞)

      難點翻譯:寶吾之所薪-把我們看做柴草的當作寶貝

      段意:記述京師人貴竹和江南人賤竹的奇怪現象。

      文言文實詞、虛詞(2)

     、賳韬!奇花石誠為京師與江南人所貴。然窮其所生之地,則絕徼海外之人視之,吾意其亦無以甚異于竹之在江以南。

      誠-確實為-被貴-重視然-然而窮-徹底探求其-奇花石之-奇花石意-猜測其-奇花石無以-沒有什么甚異-大不同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難點翻譯:吾意其亦無以甚異于竹之在江以南-我猜想(極邊遠之地和海外之人看待它們)與竹子在江南沒有什么大的區別。

     、诙^徼海外,或素不產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見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師之寶之者。

      或-或者素-從來使其人-假如那里的人意-猜測其-竹子甚-超過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寶-重視之-竹子

      難點翻譯: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師之寶之者-我猜測他們必定比京城人更加重視竹子。

      ③是將不勝笑也。

      是-這種情況不勝笑-笑也笑不完

      段意:在上文貴竹、賤竹這一怪現象的基礎上,作者深入一步,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把京師人、江南人、絕徼海外人對“奇花石”“竹”的不同態度進行了鮮明的對比,并指出三種人對不同物品的不同態度是一種奇特可笑的現象。

      文言文實詞、虛詞(3)

      語云:“人去鄉則益賤,物去鄉則益貴!币源搜灾,事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語-常言去-離開則-就賤-卑賤以此言之-如此說來常-常規、標準何常之有-(有何常)有什么固定不變的標準。

      段意-引用俗語,說明世上評價人、物的標準,是以遠近多寡而論高下貴賤。

      三、布置作業:

     。、翻譯(1-3)小節

     。、預習后半部分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薄土暽弦还澱n內容

     。、分析翻譯(4-6)小節

     。、總結全文

      二、教學過程:

     。薄⑻釂枏土暽衔膬热

     。病⑽难晕膶嵲~、虛詞(4)

     、儆嗑斯獾撊尉螆@于荊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間作一小樓,暇則與客吟嘯其中。

      余-我治-建造于-在以-把作-建造暇-有空時吟嘯-吟詩唱歌

      其中-在這里

     、诙g謂余曰:“吾不能與有力者爭池亭花石之勝,獨此取諸土之所有,可以不勞力而蓊然滿園,亦足適也。因自謂竹溪主人。甥其為我記之!

      間-偶然謂-對**說有力者-有勢力的人爭-比賽勝-優美的盛況此-在這里取諸土-取之于本地土中勞力-花費蓊然-草木茂盛適-舒適其-表示希望懇求之-竹溪

      短意-任光祿雖身處江南,卻不隨同世俗,反而在園子里栽滿了竹子。

      文言文實詞、虛詞(5)

     、儆嘁灾^君豈真不能與有力者爭,而漫然取諸土之所有者,無乃獨有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歟?

      以謂-以為豈-難道漫然-漫不經心取諸土-取之于本地土中無乃-恐怕深好-深深的喜愛以告人-以(之)告人

     、谖羧苏撝瘢詾榻^無聲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艷綽約不如花,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諧于俗。

      昔人-過去的人臭-xiu氣味好-值得喜愛故-所以其-竹子

      妖艷-顏色艷麗綽約-姿態柔美

      孑孑然-孤零零似乎-好象偃蹇-高傲孤特-孤高獨立士-讀書人諧-協調

     、凼且宰怨乓詠,知好竹者絕少。

      是以-因此

      ④且彼京師人亦豈能知而貴之?不過欲以此斗富,與奇花石等耳。

      彼-那貴-珍愛以此-用竹子斗富-比誰有錢

     、莨示⿴熑酥F竹,與江南人之不貴竹,其為不知竹一也。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為-行為一-一樣

      ⑥君生長與紛華,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馬童奴,凡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

      紛華-熱鬧繁華溺-迷戀酣嗜-盡情嗜好斥-排除

     、哂韧νΣ煌c人交,凜然有偃蹇孤特之氣,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尤-尤其挺挺-正直妄-隨便

      凜然-嚴肅,令人敬畏偃蹇孤特-孤高獨立此-這樣其-他(任光祿)自得-自有所得

      ⑧而舉凡萬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間也歟?然則雖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猶將極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

      舉凡-所有固-原來間-使**隔開然則-那么雖使-假使猶-還極-竭,盡力以-來快-高興乎-在

      難點翻譯:固有不能間也歟-原來就不能使他們隔開

      ⑨君之力雖使能盡致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固-必然,本來

      段意-從正面歌頌任光祿的人品,雖然生長于熱鬧繁華的環境,卻不迷戀其中,孤高獨立,肯定是從竹中得到了神韻。

      文言文實詞、虛詞(6)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固-本來取貴-受重視重-深深

      段意:抒發江南自有愛竹之士的感慨。

     。场⒅行模罕疚挠涗浟巳喂獾撝螆@植株一事,通過不同地方人對竹子的不同態度,譏笑批評了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貴竹或賤竹的怪現象,贊揚了任光祿君知竹、愛竹和不務紛華,不陷流俗的孤高獨立的人品。

     。场⑼瓿删毩

      三、布置作業:

     。、翻譯文章

     。病⑼瓿删毩晝

    《竹溪記》4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2、學習文章借題發揮,批評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貴竹或賤竹怪現象,贊揚那些不務紛華、不諂流俗的孤高獨立的人品。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朗讀課文,理解文言意思。

      2、通過反復對比、襯托,精心布局,點明主旨。

      教學課時: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絕徼(jio)薪之(xn)芟而去焉(shn)毋(w)輒(zh)

      蓊然(wng)深好(ho)綽約(chu)孑孑然(ji)凜然(ln)

      偃蹇(ynjin)裘馬(qi)僮奴(tng)酣嗜(sh)臭味(xi)

      2、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工具書了解大意。

      二、導入

      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竹的認識,各抒己見。教師引出清代的鄭板橋,畫竹,寫詩贊竹,他寫過一首著名的《竹石》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進而引入新課。

      作者唐順之,明代散文家。今江蘇常州人。學者稱“荊川先生”。唐順之學識淵博,他是明中葉重要散文家,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同為明代重要文學流派——唐宋派的代表。著作有《荊川先生文集》。

      作者唐順之的舅父任光祿在荊溪上修筑園林,園中遍植綠竹,而不種其他樹木,本文是作者為園林寫的“記”。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出感情。

      1、教師范讀,邊讀邊正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學生個別朗讀,每個自然段分別過關。在同學朗讀的時候,其他同學為他找出讀錯的或者是讀破的地方。

      4、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學生朗讀第一段。

      2.質疑,弄清文意。

      明確:

      京師:京城,首都,此指北京。侯家:指封侯的顯貴人家。

      絕徼:極邊遠之地。徼,邊塞。

      薪之:把它當作柴草。薪,柴草,這里用作動詞。之,指竹子。

      或芟而去焉:有時就將它砍去,芟,割除。去,除掉,去掉。焉,表指代,相當于“之”,指竹子。

      又稿以死:例又凍枯而死,稿,通“槁”,枯。

      則人益貴之:那么人們就更珍愛它。貴,動詞,重視,珍愛。

      分析:

      文章一提筆就寫“余嘗游于京師侯家富人之園”的見聞感受,那里奇花異石屢見不鮮,惟竹不可得。接著兩句,寫竹子在作者家鄉——江南的命運。人們把竹子砍掉當柴草燒。要造園林,總要把竹子“芟而去焉”,說“毋以是占我花石地”,寧可花“千錢買一石,百錢買一花”,也決不要一竿竹。最后兩句寫京城人貴竹,不惜數千錢而致一竹,但因為氣候關系,往往難以成活,所以愈顯得珍貴。聽說京城人貴竹,江南人還會到可笑:“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這一段寫人們對待竹子的不同態度,一貴一賤,京師人與江南人形成鮮明的對照。

      (二)學習第二、三段。

      1.學生朗讀第二、三段。

      2.質疑、弄清文意。

      明確:

      為……所:表被動。無以:沒有什么。

      使其人:假如那里的人。一旦:忽然有一天。

      不勝笑:笑也笑不完。語云:常言道。

      去鄉:離鄉。以此言之:如此說來。

      何常之有:“有何!钡牡寡b。

      分析:

      第二段在上文揭示京師人貴竹江南人賤竹這一現象的基礎上,作者深入一步,進行了由此及彼的推理,奇花異石雖為京師人和江南人所貴,但在其產地一定與竹子在江南的命運相似。反之,在奇花異石的'家鄉“絕徼海外”,或者在其他從來不產竹子的地方,一旦有人看見竹子,又必定比京師的人更加珍愛它。這里把京師人、江南人、絕徼海外人對“奇花石”和“竹”的不同態度進行了鮮明的對比,并指出三種人對不同物品的不同態度是一種奇特可笑的現象。

      第三段,作者深入地進行了由表及里的分析,引用俗語,說明世上評價人、物的標準,是依遠近多寡而論高下貴賤。面對這種習俗的偏見,作者忍不住發問:“事之好丑,亦何常有之?”這一反詰句,有力地表現了對人才和竹子的不幸命運的憤憤不平,抒發了對世俗偏見的強烈不滿之情。

      二、小結

      第一至第三段,論述世人對竹的態度。這一部分可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第一段),記述京師人貴竹和江南人賤竹奇怪現象。第二層(第二、三段),作者就貴竹、賤竹現象發議論,指出物之高下貴賤是以物之遠近多寡而論的,并進而明世人的好惡無常。

      三、布置作業

      1.探究、練習一。

      2.選用隨堂練習。

      第三課時

      一、復習舊課

      學生朗讀課文,交流對課文前三段的理解。

      二、繼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四段。

      1.學生朗讀第四段。

      2.質疑,弄清大意。

      明確:

      遍植:到處種植。他木:其他樹木。

      吟嘯:吟詩嘯歌。有力者:有勢力的人。

      蓊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分析:

      文章至此,才點出了題目中的竹溪。任光祿雖身處江南,不以世俗賤竹而賤之,反而在荊溪之上治園,“遍植以竹”,竹間作一小樓,暇則與客吟嘯其中,”并自號曰:“竹溪主人”。里雖寥寥幾筆,卻刻畫了一個不茍合流俗,志趣高雅的人物象。

      (二)學習第五、六段。

      1.學生朗讀第五、六段。

      2.質疑,弄清大意。

      明確:

      漫然:漫不經心,隨便地。無乃:恐怕,含有推測性。

      深好:很深的喜愛。以告人:即以之告人。

      可好:值得喜愛。妖艷:顏色艷麗。

      孑孑然:孤零零。

      偃蹇孤特:高傲獨立不群。偃蹇,高傲。孤特,孤高獨立。

      是以:因此。斗富:比比誰有錢。

      裘馬:常用以形容生活奢華,如“輕裘肥馬”。裘,皮衣。

      挺挺:正直的樣子。凜然:嚴肅,形容令人敬畏的神態。

      取貴:受重視。

      分析:

      第五段先對第四段任光祿治竹溪園言竹的議論。闡述任光祿植竹意義,先從反面講,像任光祿這樣知竹愛竹的人,自古以來是“絕少”的,因為人們的審美觀點有問題,認為沒有石的“奇巧”,沒有花的“妖艷綽約”;它“孑孑然”,像高傲獨立不群的士人。至此,由任光祿對竹的態度,揭示出他不諂流俗的孤高獨立的人品。文章這里的議論,也是間接寫竹,借寫竹子來贊揚竹溪主人。

      后緊接上文,作者從正面歌頌任光祿的人品:他雖然生長于熱鬧繁華的環境,卻能不迷戀于其中,鄙棄富人所嗜好的紙醉金迷,不迎合巴結別人,孤高獨立,這肯定從竹中得到了神韻,作者極其自然地從寫人轉到寫竹。

      第六段,作者一聲長嘆收束全文。這里明寫竹,暗里寫人——江南自有愛竹之土。

      第四課時

      一、理解文章第四至六段內容。

      明確:

      文章第四至六段,贊頌任光祿的知竹愛竹和他的孤高獨立的人品。這一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四段),寫任光祿治園,遍植以竹,自名竹溪主人,并點出作“記”的由來。

      第二層(第五段),論述任光祿知竹愛竹的根源在于他的孤高獨立的人品。

      第三層(第六段),抒發江南自有愛竹之士的感慨,結束全文。

      二、探究活動

      1、任君貴竹與京師人貴竹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樣理解“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的含義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任君在賤竹之江南竟貴竹,在于知竹,知竹在于他的人格與竹自有某種相通之處;他“深好于竹”,是真愛竹。京師人貴竹,是“以其難致而多稿死”,物以稀為貴罷了,是為了斗富,其實不知竹,非真心愛竹。

      對“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的含義可這樣理解:如果人們都能像任君那樣知竹,真心愛竹,那么在“可以不勞力而蓊然滿園”的江南,也就有人貴竹了,而不是“物去鄉則益貴”。

      2、你知道還有哪些名人特別喜歡竹?課外搜集名人詠竹的詩句,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代,鄭板橋《竹石》)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唐代,王維《竹里館》)

      “插棘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漣漪。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影離離。歸閑我欲頻來此,枕蕈仍教到處隨!(宋代、陸游《新竹》)

      三、積累文言詞語

      研究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和用法,說說它們在用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1.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

      2.則人益貴之

      3.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明確:

      這些加點的詞本不是動詞,在句中都活用為動詞。

      第1句“薪”是“把……當作柴草”的意思,名詞活用為動詞。第2句“貴”是“以……為貴,重視”的意思,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第3句“寶”是“把……當作寶貝”的意思,名詞活用為動詞!靶健笔恰翱醋鞑癫荨钡囊馑迹~活用為動詞。

      四、朗讀全文,加深理解。

      五、小結

      這篇山水小品,未記竹溪之景物,而是借題發揮,譏笑批評了世俗不知竹而盲目貴竹或賤竹的怪現象,贊揚了任光祿君知竹、愛竹和不務紛華、不諂流俗的孤高獨立的人品。

      本文題名為“記”,所記的中心事件是作者舅父光祿任君治園植竹一事,但作者并沒有按一般“記”的格式來記敘事件始末,卻是把重點放在議論上,通過反復對比、襯托,精心布局,自然托出了文章的主旨。

      六、布置作業

      探究、練習二。

    《竹溪記》5

      學習目的:1、認清這篇“記”的特點,理清這篇“記”的思路。

      2、探究文章的主旨:以竹喻人,贊揚任光祿不務紛華、不陷流俗的孤高獨立的人品。

      課前學習:反復朗讀課文。記識實詞的詞義。

      一、復習鞏固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情境1:有問必答:學生自出題,學生搶答。組織問答。 一問一答,復習課文字詞的讀音和釋義。

      教學反思

      二、分析課文,探究主旨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問題設計:1、文章開頭為什么用了近一半的篇幅論述世人對竹的態度?2、作者為何對任君治園植竹之事只用寥寥數語,而對任君的一番話卻記之甚詳? 小組討論、交流

      2 組織交流。 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反思

      三、拓展遷移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比較閱讀:龔自珍《病梅館記》 討論,交流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

      病梅館記

      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惫桃病4宋娜水嬍,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第10課時 口語交際 (可放在課外進行)

      學習目標:學習清楚連貫地表達思想觀點,不離話題。

      學習過程:1、收集有關網絡的資料。

      2、向學生征集一個“網絡與中學生”的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3、在課代表的主持下開展活動。

      第11、12、13課時 寫作

      第11課時:

      學習目標:學會運用聯想,豐富寫作內容

      課堂學習: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組織學生自學 自學“運用聯想,豐富寫作內容”

      2 寫作指導:回顧本單元所學課文,歸納他們的結構特點并尋找共性。1、“形散而神不散”2、寫景狀物的順序。 回顧、歸納、討論、交流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準備一個自己熟悉的事物(可把前面布置的觀察筆記整理出來)

      第12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事物,展開聯想,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詠物抒懷的作文。 學生討論自定

      2 明確寫作要求 寫作

      3 組織學生自改 自己修改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進一步自改作文。

      第13課時: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1 出示評改標準和要求 組內交流,互改

      2 學生推薦作文師生互動評改作文

      教師聽取各組意見指導學生評分

      教學反思

      第14課時 單元小結

      總結方面 獲得收益 存在問題

      (1)課堂發言的.情況。

      (2)完成作業的情況。

      (3)參與活動的情況。

     。4)學習興趣的增強。

     。5)學習能力的提高。

      (6)情感態度的升華。

     。7)對老師建議、評價

    《竹溪記》6

      【原文】

      余嘗游于京師侯家富人之園,見其所蓄,自絕徼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 南人斬竹而薪之。其為園,必購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錢買一石、百錢買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據其間,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倍⿴熑似埧芍乱恢瘢m不惜數千錢。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難致而又多槁死,則人益貴之。而江 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眴韬簦∑婊ㄊ,誠為京師與江 南人所貴。然窮其所生之地,則絕徼海外之人視之,吾意其亦無以甚異于竹之在江 以南。而絕徼海外,或素不產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見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師人之寶之者,是將不勝笑也。語云:“人去鄉則益賤,物去鄉則益貴!币源搜灾乐贸,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祿任君治園于荊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間作一小樓,暇則與客吟嘯其中,而間謂余曰:“吾不能與有力者爭池亭花石之勝,獨此取諸土之所有,可以不勞力而蓊然滿園,亦足適也。因自謂竹溪主人,甥其為我記之。”余以謂君豈真不能與有力者爭,而漫然取諸其土之所有者?無乃獨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歟?昔人論竹以為絕無聲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艷綽約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諧于俗。是以自古以來知好竹者絕少。且彼京師人亦豈能知而貴之?不過欲以此斗富,與奇花石等爾。故京師人之貴竹,與江 南人之不貴竹,其為不知竹一也。

      君生長于紛華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馬、僮奴、歌舞,凡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與人交 ,凜然有偃蹇孤特之氣,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舉凡萬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間也歟?然則雖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猶將極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雖使能盡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 南而取貴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注釋】

      1.嘗:曾經。

      2.薪:柴

      3.絕徼:最偏遠的邊境之處。徼,邊界。

      4.芟:鋤除。

      5.稿:干枯

      6.窮其所生之地:探求它的原產地。窮,徹底追查。

      7.去鄉:離開本土。

      8.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世人對于美丑的觀點與看法,是經常變化的。

      9.荊溪:水名,在江 蘇南部,流經溧陽、宜興,最后注入太湖。

      10..間:間隙。這里是偶然的意思。

      11.土:這里指本土,本地。

      12.蓊然:叢密的樣子。

      13.適:樂。

      14.臭味:氣味。

      16..綽約:柔美的樣子。

      17.孑孑然:形容孤高的樣子。

      18.偃蹇:高傲的樣子。孤特:孤高、獨立。

      19.諧:協調。

      20.紛華:指富貴繁華的生活。

      21.蓄:蓄養,收藏。

      22.其為園:他們建造的園子。

      23.侯家:王侯之家

      24.致:羅致

      【譯文】

      我曾經游觀過京城世宦富貴人家的'亭園,見那里集聚的東西,自極遠的邊地到海外,奇異的花卉石頭沒有不能羅致的,所不能羅致的只有竹子。我們江 南人砍伐竹子當柴燒,筑園構亭也必定購買尋求海外的奇花異石,有的用千錢買一塊石頭,有的用百錢買一棵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據在當中,有時就將它砍去,說:“不要讓它占了我種花置石的地方!钡┏侨巳绻芤挼揭桓椭褡,常常不惜花費數千錢來購買;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為它的難以尋覓而且又多枯死,人們因此就更加珍愛它。而江 南人甚至笑他們說:“京城人竟把我們當柴燒的東西視為珍寶!

      哎呀!奇花異石雖然為京城與江 南人所珍愛。然而追溯它們的產地,則邊地和海外人看待它們,我想也與我們在江 南看待沒有什么大的區別。而邊地海外,或許是從不出產竹子的地方,假如讓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們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愛和看重它。這種情況恐怕是笑不完的了。

      俗語說:“人離鄉則愈賤,物離鄉則愈貴。”如此說來,世上的美丑好惡,又有什么不變的標準呢!

      我的舅舅任光祿在荊溪的邊上構筑了一個亭園,到處種竹,不種其它的花木。竹林間造了一座小樓,有空就與客人在那里吟詩嘯歌。他偶然對我說:“我不能與有勢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勝況,單獨在這里取此地本來所有的東西,可以不花費勞力而使滿園蒼翠蔥蘢,也足以自適。因此自稱是竹溪主人。請外甥為我記述一下吧!

      我以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與有勢力者攀比,而隨意取其當地所有;恐怕還是對竹獨有特殊的愛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訴別人吧?過去有人談論竹子,以為它絕沒有動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愛。所以它奇巧怪異不如石,妖艷柔美不如花,孑孑然有如高傲獨立的士人,不能與塵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來,知道珍愛竹子的人極少。那么京城人難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愛的嗎?他們不過是想用此與別人爭夸富貴,如同用奇花異石向人炫耀一樣。所以京城人的珍愛竹子,與江 南人的不重竹子,他們同屬于不知竹是一樣的。任君在繁華紛鬧中生長,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飾車馬僮仆歌舞,凡是富貴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擯棄而去。尤其是方正剛直不隨意與人交往,凜然有高潔獨立之氣,這正是任君對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萬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嗎?那么雖然假使竹子不是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將竭盡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興。任君的財力雖然使他能盡量尋覓奇花異石,然而他的愛好本不在此埃

      可嘆!竹子本可以不出江 南而為人貴重,對此我有頗多的感受了!

    《竹溪記》7

      任光祿竹溪記文言文原文

      任光祿竹溪記

      作者:唐順之

      余嘗游于京師侯家富人之園,見其所蓄,自絕徼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其為園亦必購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錢買一石、百錢買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據其間,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師人茍可致一竹,輒不惜數千錢;然才遇霜雪,又稿以死。以其難致而又多稿死,則人益貴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嗚呼!奇花石誠為京師與江南人所貴。然窮其所生之地,則絕徼海外之人視之,吾意其亦無以甚異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絕徼海外,或素不產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見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師人之寶之者。是將不勝笑也。語云:“人去鄉則益賤,物去鄉則益貴!币源搜灾乐贸螅嗪纬V泻!

      余舅光祿任君治園于荊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間作一小樓,暇則與客吟嘯其中。而間謂余曰:“吾不能與有力者爭池亭花石之勝,獨此取諸土之所有,可以不勞力而蓊然滿園,亦足適也。因自謂竹溪主人。甥其為我記之!

      余以謂君豈真不能與有力者爭,而漫然取諸其土之所有者;無乃獨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歟?昔人論竹,以為絕無聲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艷綽約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似乎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諧于俗。是以自古以來,知好竹者絕少。且彼京師人亦豈能知而貴之?不過欲以此斗富與奇花石等耳。故京師人之貴竹,與江南人之不貴竹,其為不知竹一也。君生長于紛華,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馬僮奴歌舞,凡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與人交,凜然有偃蹇孤特之氣,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舉凡萬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間也歟?然則雖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猶將極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雖使能盡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

      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選自《四部叢刊》本《荊川先生文集》

      〔明〕唐順之

      任光祿竹溪記文言文注釋

      (1)光祿:官名,光祿寺卿或少卿。任氏,名卿,字世臣,號竹溪,宜興人,生于明宏治戊午五月十六日,卒于嘉靖甲寅八月初十日。曾歷任光祿寺署丞、湖廣都御史等職。所居皆藝竹,故號竹溪。其后人多名士,如清名臣任宏嘉、任道镕,近現代名人任鳳苞、任顯群、任百尊、任九皋、任筑山、任晉生等。

      (2)絕徼:極遠的邊地。徼,邊界。

      (3)芟:鋤除。去:去除。

      (4)是:這。

      (5)窮其所生之地:探求它的原產地。窮,追溯。

      (6)去鄉:離開本土。

      (7)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這兩句是說,世人對于美丑的看法,是不固定的。

      (8)荊溪:水名,在江蘇南部,經溧陽、宜興,注入太湖。

      (9)間:間隙。這里指偶然。

      (10)土:這里指本土,本地。

      (11)蓊然:叢密的樣子。

      (12)適:《廣韻》:“適,樂也!

      (13)臭(xiù)味:氣味。

      (14)綽約:柔美的樣子。

      (15)孑孑然:形容孤高的樣子。偃蹇孤特:偃蹇,高傲的樣子。《左傳·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倍蓬A注:“偃蹇,驕傲!惫绿兀赂摺ⅹ毩。

      (16)諧:協調。

      (17)一:一樣的。

      (18)紛華:指富貴繁華的生活。

      (19)而舉凡萬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間也歟:這兩句是說,只要人們喜愛某種東西,那就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阻止他對于那種東西的追求。間,間隔,阻止。

      (20)然則:既然這樣……那么。[1]

      (21)素:向來

      (22)寶:把...當做寶貝

      任光祿竹溪記文言文翻譯

      我曾經游觀過京城世宦富貴人家的亭園,見那里集聚的東西,自極遠的邊地到海外,奇異的'花卉石子沒有不能羅致的,所不能羅致的只有竹子。我們江南人砍伐竹子當柴燒,筑園構亭也必定購買尋求海外的奇花異石,有的用千錢買一石,有的用百錢買一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據在當中,有時就將它砍去,說:“不要讓它占了我種花置石的地方”。但京城人如果能覓到一竿竹子,常常不惜化費數千錢來購買;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便又都干枯而死。正因為它的難以尋覓而且又多枯死,人們因此就更加珍愛它。而江南人甚而笑他們說:“京城人竟把我們當柴燒的東西視為珍寶!

      嗚呼!奇花異石誠然為京城與江南人所珍愛。然而追溯它們的產地,則邊地和海外人看待它們,我想也與竹子在江南沒有什么大的區別。而邊地海外,或許是從不出產竹子的地方,假如讓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們必定比京城人更加珍愛和看重它。這種情況恐怕是笑不完的了。俗語說:“人離鄉則愈賤,物離鄉則愈貴!比绱苏f來,世上的美丑好惡,又有什么不變的標準呢!

      我的舅舅任光祿君在荊溪的邊上構筑了一個亭園,到處種竹,不種其它的花木。竹林間造了一座小樓,有空就與客人在那里吟詩嘯歌。他偶然對我說:“我不能與有勢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勝況,單獨在這里取山地本來所有的東西,可以不化費勞力而使滿園蒼翠蔥蘢,也足以自適。因此自稱是竹溪主人。請外甥為我記述一下吧!

      我以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與有勢力者攀比,而隨意取其當地所有;恐怕還是對竹獨有特殊的愛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訴別人吧?過去有人談論竹子,以為它決沒有動人的姿色和香味值得喜愛。所以它奇巧怪異不如石,妖艷柔美不如花,孑孑然,孑孑然有如高傲獨立的士人,不能與塵俗混同合一。因此自古以來,知道珍愛竹子的人極少。那么京城人難道也是能知竹而加以珍愛的嗎?他們不過是想用此與別人爭夸富貴,如同用奇花異石向人炫耀一樣。所以京城人的珍愛竹子,與江南人的不重竹子,他們同屬于不知竹是一樣的。任君在繁華紛鬧中生長,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飾車馬僮仆歌舞,凡是富貴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剛直不隨意與人交往,凜然有高潔獨立之氣,這正是任君對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世上可喜可玩的萬物,原有不能割舍的嗎?那么雖然假使竹子不是這里的土地所有,任君也將竭盡其力予以收集,然后心里才高興。任君的財力雖然使他能盡量尋覓奇花異石,然而他的愛好本不在此啊。

      可嘆啊!竹子本可以不出江南而為人貴重,對此我重新有了感受了。

    《竹溪記》8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任光祿竹溪記

      余嘗游于京師侯家①富人之園,見其所蓄②,自絕徼③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唯竹。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其為園④,亦必購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錢買一石、百錢買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據其間,或芟⑤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師人茍可致一竹,輒不惜數千錢;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難致而又多槁⑥死,則人益貴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注]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養,收藏。③絕徼:極遠的邊地。④其為園:他們建造園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桔。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

     。2)然( )有竹據其間

     。3)或芟而去( )

      (4)毋以是( )占我花石地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段文字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得到(2)然而(3)除掉、去除(4)這(或“它”),代指竹子

      2.我們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當柴燒。

      3.“物以稀為貴”,“不同地方的人對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事情的.好壞是相對的”。(意對即可)

    《竹溪記》9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9題。

      余嘗游于京師侯家富人之園,見其所蓄,自絕徼①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其為園,必購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錢買一石、百錢買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據其間,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師人茍可致一竹,輒不惜數千錢。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難致而又多槁死,則人益貴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嗚呼!奇花石,誠為京師與江南人所貴,然窮其所生之地,則絕徼海外之人視之,吾意其亦無以甚異于竹之在江以南。而絕徼海外,或素不產竹之地,然使其人一旦見竹,吾意其必又有甚于京師人之寶之者,是將不勝笑也。以此觀之,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

      余舅光祿②任君治園于荊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竹間作一小樓,暇則與客吟嘯其中,而間謂余曰:吾不能與有力者爭池亭花石之勝,獨此取諸土之所有,可以不勞力而蓊然滿園,亦足適也。因自謂竹溪主人,甥其為我記之。余以謂君豈真不能與有力者爭,而漫然取諸其土之所有者?無乃獨有所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歟?君生長于紛華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馬、僮奴、歌舞,凡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尤挺挺不妄與人交,凜然有偃蹇孤特之氣,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而舉凡萬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間也歟?然則雖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猶將極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雖使能盡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ㄈ〔挠诿鳌ぬ祈樦度喂獾撝裣洝罚┳⑨專孩籴瑁╦iào):邊界。②光祿:官名。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或千錢買一石 或:有人

      B.然窮其所生之地 窮:追究

      C.吾不能與有力者爭池亭花石之勝 勝:超過

      D.尤挺挺不妄與人交 妄:隨便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①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 ②而不欲以告人歟

      B. ①則人益貴之 ②則絕徼海外之人視之

      C. ①誠為京師與江南人所貴 ②甥其為我記之

      D. ①君生長于紛華而能不溺乎其中 ②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國都的人于是把我們的木柴當做寶貝一般

      B.吾意其亦無以甚異于竹之在江以南

      我料想它們與竹子在江南(一樣)也沒有什么不同

      C.凜然有偃蹇孤特之氣

      令人敬畏有高傲不同一般的氣節

      D.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貴也哉

      竹子本可以不離開江南就獲得人們的尊重啊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本文是作者受任君之托為竹溪寫的一篇記。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體。

      B.文章起筆寫國都的人和江南的人對竹子的喜好和厭惡,一好一惡,對照鮮明。

      C.任君自稱為竹溪主人,與東晉陶淵明愛菊、北宋周敦頤愛蓮,意趣情懷相似。

      D.任君不與江南的侯家富豪攀比池亭花石,正是因為他喜愛竹子正直孤高的品質。

      10.文中說世之好丑,亦何常之有乎,意思是說世上的美丑(好惡),也哪里有固定不變的(標準)呢。請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或讀過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對這一句子的領悟。(10分)

      參考答案:

      6.C.美好

      7.B.連詞,那么(A.順承連詞,就 / 轉折連詞,卻; C.介詞,表被動,被 / 替,給; D.介詞,在 / 對于)

      8.A(國都的人竟把我們當柴燒的竹子當做珍寶)

      9.B(厭惡應為輕視)

      10.(10分)(略)

      【參考譯文】

      我曾經游覽過國都世宦富貴人家的花園,看見那里積聚的東西,從極遠的邊地(到)海外的奇異的花卉石頭沒有不能得到的,然而不能得到的只有竹子。我們江南人砍伐竹子把它當柴燒。江南人修建花園,一定購買尋求海外的奇花異石,有人用千錢買一塊石頭,有人用百錢買一棵花,(并)不吝惜,然而如有竹子占據在當中,有人就將它鋤除并拋棄它。說:不要讓它占了我種花置石的地方。但國都的人如果能覓到一竿竹子,就不惜(花費)數千錢(來購買)。然而一遇到下霜降雪,(竹子)又干枯而死。由于它難以尋覓而且又多(易)枯死,人們就更加珍愛它?墒墙系娜松踔磷I笑他們說:國都的人竟把我們當柴燒的竹子當做珍寶。唉!奇花異石,確實被國都的人與江南的人所珍愛,然而追究它們的原產地,那么邊地和海外的人看待奇花異石,我料想它們與竹子在江南(一樣)也沒有什么不同。而邊地海外,也許是一向不出產竹子的地方,然而假如讓那里的人一旦看到竹子,我想他們必定比國都的.人更加珍愛和看重它,這種情況(恐怕)是笑不完的。由這些看來,世上的美丑(好惡),也哪里有固定不變的(標準)呢?

      我的舅舅光祿大夫任君在荊溪的邊上修建了一個花園,到處種植竹子,不種其它的花木。竹林間造了一座小樓,(他)有空就與客人在那里吟詩嘯歌,偶然對我說:我不能與有勢力的人比池亭花石的美好,單獨在這里取本地本來就有的東西,可以不花費勞力而使滿園蒼翠蔥蘢,也完全可以(使自己)滿足。因此自稱是竹溪主人,請外甥替我記述一下。我認為任君哪里是真的不能與有勢力者攀比,而隨意取其當地所有?恐怕還是對竹子獨有的特殊愛好,而不愿意把它告訴別人吧?任君生活在富貴繁華中卻能不沉溺在其中,衣飾車馬、僮仆、歌舞,凡是那些富貴人家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剛直不隨意與人交往,令人敬畏有高傲(而)不同一般的氣節,這正是任君對于竹子一定有自己心得的地方。但是萬物中只要人們喜愛的某種東西,哪有什么辦法可以阻止他對于那種東西的追求呢?既然這樣那么即使竹子不是這里的土地上所有,任君也將竭盡自己的力量得到它,然后心里才高興。任君的力量雖然使他能盡量尋覓奇花異石,但是他的愛好本不在此啊。唉!竹子本可以不離開江南就獲得人們的尊重啊!(對此)我重新有了感受。

    《竹溪記》10

      余嘗游于京師侯家①富人之園,見其所蓄②,自絕徼③海外奇花石無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其為園④,弈必購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錢一石,百錢買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據其間,或芟⑤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茍可致一竹,輒不惜數千錢。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以其難致而又多槁死,則人益貴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

     。ü澾x自《任光祿竹溪記》)

     。圩⑨專茛俸罴遥和鹾钪。②蓄:蓄養,收藏。③絕徼:極遠的邊地。④其為園:他

      們建造園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桔。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哦荒苤拢 )者惟竹⑵然()有竹據其間

     、腔蜍隙ィǎ┭散任阋允牵ǎ┱嘉一ㄊ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江南人斬竹而薪之

      小題3:這段文字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參考答案:

      小題1:⑴得到⑵但是、然而⑶除掉、去除 ⑷這(或“它”),代指竹子

      小題1:我們江南人砍掉竹子把它們當柴燒

      小題1:“物以稀為貴”、“不同地方的人對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或“事物的好壞貴賤是相對的”

      小題1:每小題1分,意思基本對也給分

      小題1:意思符合即給分

      小題1:意思基本對即給分

    【《竹溪記》】相關文章:

    拔牙記08-16

    養蠶記08-16

    打工記08-19

    捕鼠記08-24

    洗碗記08-24

    蟲鳴記08-16

    喂食記08-23

    剪發記09-05

    釣魚記02-21

    爬山記03-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99 | 亚洲欧美在线看h片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不卡国产午夜电影 |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