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5.詩詞五首
25.詩詞五首
教學目的
1.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2.了解各首詩詞的主要內容。
3.體會各首詩詞所表現的情志或意趣。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2)了解備首詩詞的主要內容。
2.難點:體會各首詩詞所表現的情志或意趣。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對照課文注釋理解詩歌《漢江臨眺》《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和
詞《烷溪沙》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色。
二、導入
古詩詞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因為作家眾多、題材廣泛、形式豐富而
素負盛名。王維的(漢江臨眺)是五言律詩,寫景歷歷如畫;李白的(宣
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云)是首古風,情感奔放曠達;晏殊的詞(烷溪沙》
則是婉約詞的代表作。
三、正課
1.朗讀(漢江臨 眺)。
2.作者簡介
這首詩是選自《王右丞集》作者王維701—761,字摩潔,太原祁
(現在山西祁縣)人,唐代詩人。九歲屬辭,有俊才,博學多藝。開元間
進士及第。官至尚書右丞,善書畫,通音律。蘇拭稱:“昧摩潔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有(王右丞集)傳世。
3.賞析
楚國接連著三湘流水,
荊門通往各條河流。
江水仿佛從天地外流來,
青山在水氣中時隱時現。
州郡城鎮好似漂浮在南方的江水上,
波濤洶涌好像震撼著遠處的天空。
襄陽真是風清日麗的勝境,
就留給我這山翁醉酒觀賞吧。
詩歌抓住了江南水鄉的特點,首兩句先寫襄陽的地理位置,接著四
句描繪水都風光,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壯麗的山水畫卷。其中“流”“有無
中”“浮”“動”又把這山水寫活了,似有醉翁觀景的妙處。真不愧為“詩
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手筆。末兩句寫出觀景人的心境和對襄陽美景
的贊嘆。朗讀這首詩,我們不禁會聯想到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中的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兩個山水田園詩人竟有異曲同工
之妙。
4.朗讀《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云入
5.作者簡介
李白 7O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
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亞。他誕生于中亞的碎葉,五歲時隨
父遷居四川彰明縣的青蓮鄉。李白年輕時,即漫游全國各地。曾經至
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讒去職。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最后病死于當
涂。其詩多強烈抨擊當時的黑暗現實,深切關懷時局安危,熱愛祖國山
河,同情下層人民,鄙夷世俗,蔑視權貴;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飲酒求
仙、放縱享樂的消極思想。他善于從民間吸取營養,想象豐富奇特,風
格雄健奔放,色調瑰瑋絢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偉大的浪漫主
義詩人,F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詩九百多首。
6.解題
這首詩是天寶末年李白游宣州(今安徽宣城)登謝公樓所作。題一
作(陪侍御叔華登樓歌人謝眺樓是南北朝時,南齊詩人謝眺任宣城太
守時所建,又稱謝公樓或北樓,唐末改名為“疊蟑樓”。李云是當時有名
的散文家,官秘書省校書郎,是李白的族叔。全詩意氣豪放,語辭慷慨,
強烈地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同時也流露了消極避世的思想。
7.賞析
詩一開端便直抒胸臆,把自己心中的郁結盡情吐出。“昨日之日”
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
也就是每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郁悒。這正是
詩人長期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藝術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
出天寶以來政治的日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
三、四兩句突然一轉為出境界:面對著遼闊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
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的暢飲高樓的豪情逸致。這兩
句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壯闊明朗的萬里秋空圖畫,也展示了詩人豪
邁闊大的胸襟。
五。六兩句承高樓餞別分寫主客雙方。上句贊美李云的文章有剛
健道勁的建安風骨,下旬以“小謝”自指,說自己的詩像謝眺那樣,具有
清新秀發的風格。這兩句自然關合了題目中的“謝眺樓”和“校書”。
七*兩句進一步渲染雙方的豪興,說彼此都懷有豪情逸興、雄心
壯志,酒酣興發,更是飄然欲飛,想登上青天攬取明月。這一豪情壯志
不僅是詩人酒酣之時的興之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遠大抱負的真實
流露,反映了他因對現實不滿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這兩句筆
酣墨飽,既與詩的開端相吻合,又淋漓盡致地把“長風萬里”的境界推向
了昂揚的情緒高潮。
然而,詩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里,就更強烈地感覺到理想與現實的
矛盾,更加重了內心的煩憂苦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詩人的愁思洶涌,恰似謝眺樓前滾滾東流的宛溪水,刀斬更流,酒澆更
愁,詩人極欲擺脫憂愁,可又無計可除。此兩句寫餞別時的感嘆,為全
詩的又一大轉折。
最后兩句,寫餞別時作者的自明心跡:“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
弄扁舟”,這里兼有放浪不羈倔然不仕兩層意思,也流露了消極避世的
思想。
李白的可貴之處在于,盡管他精神上飽受著苦悶的重壓,但并沒有
因此放棄對進一步理想的追求,詩中仍貫注著豪邁慷慨的情懷,顯示著
一種雄壯豪邁的氣概。思想感情的瞬息萬變,波瀾迭起和藝術結構的
騰挪跌宕,跳躍發展,在詩中完美地統一起來,而自然與豪放的語言風
格也和諧地結合了起來。
8.朗讀(浣溪沙〕注意正音。
9.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十四歲時以神
童招試,賜同進士出身。官至大學士同平章事,封臨淄公。當時的名臣
范仲淹、富粥、歐陽修等人均出其門。他是北宋初期的主要詞人。
晏殊在政治上是一個志得意滿的達官貴人。他的詞往往是結合宴
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內容狹窄,襲五代綺麗詞風,抒寫春花秋月的閑愁。
含情凄婉,音調和諧,工于造語,有些詞語雖經精心雕琢而無鑿痕。詞
風和婉明麗,風流蘊藉。著有(珠玉詞人
10.解題
這是晏殊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它語言圓轉流利,明白如話,意
蘊卻虛涵深廣,能給人以一種哲理性的啟迪。
作者在對酒當歌之時,自然而然地觸發了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
的回憶,并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
人生,其中不僅有理念活動,還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思考:一切必然要
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會有美好事
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
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的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首詞的出名,和這一聯工
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的對句很有關系。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
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
11.賞析
這是晏殊的名篇之一,而詞意僅僅是寫悼惜春殘,感傷年華的飛逝
而已。
開頭“一曲新詞酒一杯”,歌詠的是自己富貴閑適的生活。他是一
位達官貴人,詩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內容!耙磺略~”表明詩人尤喜填
詞,而且常常飲酒助詩興。“去年天氣舊亭臺”,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
的感慨!跋﹃栁飨聨讜r回于’是就眼前景來抒寫情懷。在落日的余暉
中,常常使人產生暮年之慨/’幾時回”是無疑而問的設問句,抒發了詩
人感慨年華將逝之情。
下片緊承上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中的“花落”。
“燕歸”是眼前景,“無可奈何”、“似曾相識”是詩人主觀的感情!盁o可
奈何”表達了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識”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傷。這兩
句屬對工巧流利,意致纏綿,語調諧婉,為后世傳誦的名句。
結句寫詩人看到眼前花落、燕歸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悵的感情更為
強烈了,于是在小小的庭院內、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獨自徘徊,流連忘
返!跋銖健迸c上句“落花”相呼應,小路上到處是落花的幽香,可見花落
之多!蔼殹弊滞怀隽诵斡跋嗟酰录爬渎。“徘徊”一詞通過人物的動
作,又強調了詩人傷感惆悵的情緒。其時作者是志得意滿的達官貴人,
他的愁悶傷感并非游子思鄉的離愁別恨,也非動亂時代亡國喪家的愁
與恨,只不過是富貴閑人的一種淡淡的花月之愁罷了。這首詞之所以
傳誦久遠,主要是因為詩人善于以工麗的詞語描寫景物,文情并茂,音
調和諧,創造了情致纏綿,凄婉雋麗的意境。
四、小結
這三首古詩詞內容、藝術特點和作家風格各不相同。(漢江臨眺)
描寫襄陽的自然風光,作者善于運用自然而又精練、準確、富于特征性
的語言,塑造出完美鮮明的形象。表現了濃郁的詩情畫意。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全詩意氣豪放,語辭慷慨,強烈地抒發
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同時也流露了消極避世的思想。
(浣溪沙)則是婉約派詞風的代表作。詞作閑雅而有情思,語言婉
麗.音韻和諧。意蘊深廣,能給人以一種哲理性的啟迪。
五、作業
1背誦這三首古詩詞。
2.完成課后練習一上JJ題。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一、默寫王維(漢江臨眺入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二.波瀾動遠空2.小園香徑獨徘徊
3.對此可以酣高樓4.欲上青天、明月
三、簡答。
1“夕陽西下幾時回”表現作者什么樣的心理?
答: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句詩好在哪里。
答: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朗讀〈江城子·密州出獵》《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對照課文注釋,理解這兩首詞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色。
二、導入
與晏殊婉約詞風相反,蘇拭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這兩
首詞又是他們的代表作,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兩首詞。
三、正課
1.檢查背誦前
【25.詩詞】相關文章:
詩詞名句08-24
詠梅詩詞08-23
戰爭詩詞08-23
酒詩詞08-22
詠雪的詩詞06-07
詩詞佳句08-22
石達開詩詞08-22
辛棄疾詩詞08-23
曹操的詩詞08-21
陳毅詩詞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