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道之行也》 2
大道之行也
《禮記》
教學目標:
1、抓住“天下為公”這個關鍵詞理清課文的層次,
2、理解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語。
2、進一步鞏固文言文的翻譯。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教學目標:
(一)、背誦課文 (二)、理解意思 (三)、領悟“大同“社會
三、初讀課文
(一)學生初讀課文,認識字詞。
〔選賢與(jǔ)能〕
〔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
〔男有分(fèn)〕
〔貨惡(wù)其棄于地也
(二)學生自讀課文,能夠讀順課文
(三)教師范讀課文,指導朗讀
a.“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 “天下”三句用分列語氣讀;
b.“故人不獨親………”“使老有所終……”中的“人”“使”各統領其下兩
句和四句,其后一頓;
c.“貨”“力”兩字后一頓,表明觀點; d.“不必為己”后停頓稍長,收一層文意;e. “是故”承上作結一頓;f.“故外戶而不閉”后停頓稍長;g.末句一字一頓,字字分明,
語氣肯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四)學生齊讀課文。
四、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根據課下注解翻譯課文。
2、劃出自己不能解釋的字詞。
3、小組討論解決。
4、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課堂解決。
5、課堂交流翻譯的情況。
6、同位交流檢查翻譯的情況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
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忠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孩子能順利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路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自己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重點解釋:
與,通“舉”,選舉
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
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歸:女子出嫁
惡:憎惡 閉而不興:杜絕
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
亂:指造反 賊:指害人
作:興起 大同:有和、平的意思
五、 回答下面的問題
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
(一)學生思考
(二)學生討論
(三)課堂交流
一、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
【《大道之行也》 2】相關文章: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08-25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03-30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01-09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08-18
《大道之行也》語文教案08-20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13篇08-22
大道之行也教學反思15篇04-01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大道之行也》02-23
用即使也造句(2)08-19
讀《大道之行》有感(精選8篇)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