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龍應臺的語錄匯總68句
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惡事,沒有必要讓兩歲就開始直到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貴!出處:孩子你慢慢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龍應臺的語錄68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我總是在暮色深沉中奔向機場。
2、這些傳教士早在義和團的騷動中預見自己的死亡,但是他們的信仰給予他們視死如歸的精神力量。然后他們原本崇高的精神力量,在時代的大景中看來,卻顯得荒謬。傳教士在追求個人信仰的實現時,一點兒也不知道自己其實同時是帝國侵略主義的一只爪牙。無私的、奉獻的、崇高的個人,在歷史的大漩渦里,卻變成一個欺凌的、不公不義的集體。
3、母親以一種安靜的,潛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個"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的人!
4、時間只有這么多嗎?當他牽著她手在垃圾堆里穿來穿去,她有一時的錯覺,恍惚他是自己大學時代的情人,兩人正談著人生中最純潔而且絕對不會再有一次的戀愛,那種撫摸一下頭發、不小心碰一下肩膀就令人魂魄搖動的戀愛。這個人明天要去布拉格,從此走出我的人生。她心里涌上一陣自己不能理解的悲戚。總是這樣,美好的東西像泡沫,彩色繽紛的泡沫。
5、追求個人的歡樂很好,最壯烈的革命、最偉大的理想,不就是為了讓最普通的人得到最尋常的歡樂嗎?但是任何一個歡樂派對結束后,總得有幾個不醉的人把朋友一個一個送回家。開車的人,決定方向,總得清醒。社會永遠需要清醒的人。每個社會都有它不同的發展階段,不同的發展階段衍生不同的痛苦。有些階段,需要火的熾熱和燒痛,才能覺醒;有些階段,需要的卻是水的清澈和溫柔,才能療愈一個隱忍不言的傷口。
6、我很歡喜你心中有一個小鎮,在你駛向大海遠走高飛之前。
7、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淀、寧靜觀照,哪一樣可以在忙碌中產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閑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8、這個世界有太多的問題最后只有自己知道答案。或者沒有。
9、那個嬌稚的女兒,此刻望著鏡里三十六歲的自己,覺得宇宙的秩序正踩著鋼鐵的步伐節節逼進,從開幕逼向落幕,節奏嚴明緊湊,誰也慢不下來。
10、從梧桐樹夾道的興國路一直走到淮海中路,月亮黃澄澄的,很濃,梧桐的闊葉,很美。
11、你的人生,除了自己,誰可能知道?
12、漸漸地,我認識到,所謂父女一場的緣分,不過是今生今世我在一次次的目送中與他告別,而那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13、人總要慢慢成熟,將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偽裝的真實,看清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在相信。但是,要相信,這個世界里美好總多過陰暗,歡樂總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地相信。
14、這是一個陽光溫煦。微風徐徐的下午。我看見他們雙鬢多了些白發,他們想必也將我的日漸憔悴看在眼里。我在心里心疼他們眼神里不經意流露的風霜,他們想必也在感嘆我的奔波忙碌。
15、他的反省看起來謙卑,其實是傲慢。
16、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沙漠?
17、你怎么能夠不生氣呢?你怎么還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數"?你以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為你不生氣、你忍耐、你退讓,所以攤販把你的家搞得像個破落大雜院,所以臺北的交通一切烏煙瘴氣,所以淡水河是條爛腸子;就是因為你不講話、不罵人、不表示意見,所以你疼愛的娃娃每天吃著、喝著、呼吸著化學毒素,你還在夢想他大學畢業的那一天:你忘了,幾年前在南部有許多孕婦,懷胎九月中,她們也閉著眼夢想孩子長大的那一天。卻沒想到吃了滴滴純凈的沙拉油,孩子生下來是瞎的、黑的!
18、浪漫情懷從來就不是冷酷現實的對手,往往只是蒙上了一層輕霧的假的美麗和朦朧。
19、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龍應臺 《目送》
20、在平凡和現實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龍應臺 《目送》
21、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 《目送》
22、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 ——龍應臺 《目送》
23、設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品百米沖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讓自己站在那一條跑道上。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24、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熱切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后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25、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么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么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么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么收拾? ——龍應臺 《目送》
26、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 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 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27、要真正地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28、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試圖掩蓋粉飾才是沒有信心的表現。——《野火集》
29、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 尋找有時、放手有時,保持有時、舍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穆有時、言語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難的是,你如何辨識尋找和放手的時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目送》
30、中年人的滄桑中,總有一種無言的傷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卻只能目送,無法挽留。——《目送》
31、還有那瘋狂的藝術家,突然決定寫數字。醒來一睜眼就寫,吃飯,坐車,走路,如廁,洗頭時不斷地寫;搭飛機出國時,在飛機的座位上寫;到醫院看病打針時,在病床上寫;到教堂做禮拜時,在教堂的長板凳上寫。每分每刻每時寫,每天每月每年寫,數字越寫越大,字符串越來越長,藝術家這個人,是的,越來越老。
32、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茍且,因為不茍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積累的總和。
33、華安坐在錄音機前,正在專心致志地把錄音磁帶從匣中抽拉出來,已經拉出來的磁帶亂糟糟纏成一團。若冰看著媽媽去搶救那些錄音帶,坐立不安地說:"他不會靜靜地坐下來看書嗎?"媽媽拿了支鉛筆插進錄音帶,邊卷邊說:"若冰,你看過小猴子靜靜地坐著看說嗎?"
34、"你在想什么,媽媽?"釣魚的小男孩提醒深思的母親。母親嘆了口氣,說:"媽媽不快樂!"伸手去攬那小小的身體。小伙伴卻站直了身子,摸摸媽媽的臉頰,正經地說:"媽媽不要不快樂。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母親像觸了電似地抬起頭來,不可置信地問:"你說什么?你說什么?""安安很快樂呀。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
35、那么,有沒有什么,是我二十歲前不相信,現在卻信了呢?
36、德國像一個徹夜失眠,夜夜失眠的老人,在黑暗中睜大著眼睛無盡止的反省自己,審判自己,捶打自己,和醒著的靈魂做永無止盡的辯論。一個患失眠癥的民族! ——龍應臺 《百年思索》
37、我們要的是敢于面對現實、接受挑戰,勇于負責的政府,但是要促成這樣的政府,我們更需要有批判能力、有主動精神、有理性的人民。歸根究底,實在是一句老生常談:幾流的人民就配幾流的政府。 ——龍應臺 《野火集》
38、生命敗壞的過程,其實就是走向失去。于是,所謂以智慧面對敗壞,就是你面對老和死的態度了。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39、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40、至于人們的"期待",那是一種你自己必須學會去"抵御"的東西,因為那個東西是最容易把你綁死的圈套。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41、然而,洞悉是非真偽的智慧,獨善其身的果敢——究竟多少圓顱方趾的人有這兩樣條件?明辨真偽往往不只是智慧的問題;一個智慧極高的人可能生長在一個極權制度中,資訊受到封鎖,教育受到歪曲與控制,神話、謊言作為洗腦的材料,從生到死他根本沒有洞悉真偽的機會。透過統一編制的教科書、控制嚴格的報紙與電視、宣傳標語、威嚇利誘的手段,一個政府可以塑造人民的思想,像搓泥人一樣,玩于股掌之間。
42、講"道德勇氣",也不是可恥的事,說"社會良知",也并非不膚淺。受害者在主義與戰亂洗禮的現代人以復雜悲觀自許,以深沉冷漠為傲;你就做一個簡單卻熱誠的人吧!
43、我一直以為大學校長是高瞻遠矚,指導學術與教育大方向的決策人,而不是管饅頭稀飯的保姆。——龍應臺《野火集》
44、人生像條大河,可以風景清麗,更可能驚濤駭浪。你需要的伴侶,最好是那能夠和你并肩立在船頭,淺斟低唱兩岸風光,同時更能在驚濤駭浪中緊緊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換句話說,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須應付的驚濤駭浪。——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
45、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龍應臺《目送》
46、二十多歲的人,可以是驚世才華正初露頭角,可以是碌碌凡人卻胸有成竹,而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執意將他當作"孩子",他,也就眾望所歸地變成一個"孩子"。——龍應臺《這個動蕩的世界》
47、二十世紀的人猶豫、懷疑、思索,不是因為他知道得太少,而是因為他知道得太多;不是因為他西化太淺,而是因為他西化太深。——龍應臺《百年思索》
48、在一個西方的家庭里就比較簡單。孩子的母親有最大的權利,任何人都得尊重"生母"的權利。我的婆婆很清楚地認知:寶寶首先是我的兒子,其次才是她的孫子。對孩子的教養,她可以從旁幫忙,或是提供過來人的經驗,甚至于表示不同的意見,但她最后一句話永遠是:"當然,決定還是在于你做媽媽的。"——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
49、過了二十年,你們就會和我一樣,體重多了一點,靈魂少了一點。
50、現在這個男人當然完全地屬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過去卻屬于我,做母親的我。 ——龍應臺
51、回憶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目送》
52、然而,洞悉是非真偽的智慧,獨善其身的果敢——究竟多少圓顱方趾的人有這兩樣條件?明辨真偽往往不只是智慧的問題;一個智慧極高的人可能生長在一個極權制度中,資訊受到封鎖,教育受到歪曲與控制,神話、謊言作為洗腦的材料,從生到死他根本沒有洞悉真偽的機會。透過統一編制的教科書、控制嚴格的報紙與電視、宣傳標語、威嚇利誘的手段,一個政府可以塑造人民的思想,像搓泥人一樣,玩于股掌之間。出處:人在歐洲
53、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54、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出處:目送
55、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出處:目送
56、愛不等于喜歡,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愛凍結在經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出處:親愛的安德烈
57、理想主義者要有品格,才能不被權力腐化;理想主義者要有能力,才能將理想轉化為實踐。出處:目送
58、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出處:目送
59、從哪里來,往哪里去,心中漸漸有一分明白,如月光瀉地。出處:目送
60、寫"無邊落木蕭蕭下,的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時候杜甫不是在記錄時間嗎?唱"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人不是在記錄時間嗎?倫勃朗一年一年畫自畫像,從年少輕狂畫到滿目蒼涼——他不也是在記錄時間嗎?
61、現在絆倒了,你的修行開始。在你與世隔絕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給你一句輕柔的話,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結實的擁抱,可是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62、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63、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64、他的坐著,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
65、在一個西方的家庭里就比較簡單。孩子的母親有最大的權利,任何人都得尊重"生母"的權利。我的婆婆很清楚地認知:寶寶首先是我的兒子,其次才是她的孫子。對孩子的教養,她可以從旁幫忙,或是提供過來人的經驗,甚至于表示不同的意見,但她最后一句話永遠是:"當然,決定還是在于你做媽媽的。"
66、春節的爆竹在冷過頭的冬天有一下沒一下的,涼涼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
67、然而母親想念成長的孩子,總是單向的;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熱切望著前方,母親只能在后頭張望他越來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線有多遠,有多長,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見了。 ——《親愛的安德烈》
68、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里,什么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 ——《親愛的安德烈》
【龍應臺的語錄】相關文章:
龍應臺的語錄79句06-29
龍應臺的語錄99句08-26
龍應臺的語錄49條09-18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46條10-12
龍應臺的語錄30句10-02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29條12-01
龍應臺的語錄48條11-28
龍應臺的語錄39句09-28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49條10-02
精選龍應臺的語錄96條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