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作文匯總[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長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長作文 篇1
在我的印象中,書,應該是除了爸爸媽媽最親的食物,我沒有兄弟姐妹,我只有這個認來的兄弟。
這個親愛的書,竟是從一次偶遇中碰來的。四歲時,正是活潑燦爛的時候,我有不例外,東邊走走,西邊瞧瞧,免不了有個碰傷啥的,這不“咚”的一聲,撞在一張高大的桌子,您別說,還真不疼,可是接下來,一大塊紅色的`“磚”砸了下來,我二話不說,賽過飛鳥,立刻就哭了起來。可是媽媽出去買菜了,哭給誰聽?只不過是浪費口水呦。想到這,立馬就不哭了。那時的我,精的可是跟要飯的有一拼!
于是,我就在地上滾圈,滾來滾去,又撞到那紅色的磚。疼!氣得我以盤古先祖開天辟地的力氣,將那磚砸到墻上。
咦!這磚竟翻開了!里面露出色彩鮮艷的圖畫,畫得是一個男人在捕魚的情景,再翻到下一章,呀,男人掉水里了。呀!不能死!我趕緊又翻到前一面,嘿!男人復活了,下一面,我用手捂著眼,從縫里偷偷看,男人又死了。
哇!我翻到最后一頁,男人活得好好的,還有一幢大房子。怎么回事?于是,這本書,我花了一個上午,從最后一頁靠看圖把這小人書看完。
媽媽一回家:喲喲喲,厲害!四歲小孩能看書!看得那么認真,儼然一博士!媽媽好奇地過來:“兒子,這是什么”?“一頭大魚,把男人給救上來!這個魚我也認識,叫魚京(鯨)!”
“傻孩子!這個叫鯨,不能拆開讀。”
從此,書就成了我一生的伙伴,沒識幾個字時,叫媽媽讀給我聽,嫌媽媽讀太慢,又去學拼音,買來注音讀物,自己一人在那啃。我最早啃完的書是大名鼎鼎的《格林童話》,以及《史記》。從此,我的肚子里裝滿了故事及歷史,張嘴就說,功臣不就是那塊“磚”?
書,有你才成就了我,成就了知識淵博的我!
成長作文 篇2
成長是沒有更多時間去玩耍,是“我長大了”的現實,是煩惱增多了的象征,是功課增加了的理念,是更不自由前的預兆。
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概括了我對初中生活的感受與理解。關于五味雜陳的'事情,就像天上的星星那樣多,多的數不過來。
甜——我進入初中了。我初到二中的時候,就不由地感嘆:“二中真是太棒了,它真是太大了。”去報到的時候,我進了門,二中大得讓我進了門都找不到北了。開學了,我和媽媽來到了教室門前,我們和其他人都在門口等了許久老師才來。開了門以后,我發現教室真是太大了,比我原來的教室要大至少一倍。我太高興了,高興的像考了一百分一樣。
苦——放學遲了,功課增多了。雖然我升入初中了,但是媽媽還是不讓我騎自行車。原先小學放學時間最遲也是七點半,可是現在放學時間是九點。晚飯在學校吃,雖然在學校能吃上飯,可還是沒有家里父母做的好吃。哎,真苦!
小學的時候,我總在想?要是不布置作業該多好啊!初中這個想法成了“天方夜譚”。每天晚上都有作業,幾乎各科都有作業。唉,中學時代真苦啊!雖然中學有苦有樂,但擺著一件現實:我長大了!
成長作文 篇3
每當我回想起童年時,心中不免有些后悔,后悔自己為什么不好好珍惜童年,同時也很苦惱。 我長大了,就要體貼父母。當爸媽累了或者讓我干什么,我心里就算再不情愿,但父母是為了我掙錢,所以沒理由推辭。看見爸媽疲倦的臉,忙碌的身影,以及臉上日漸消瘦的樣子,我的心軟了,去干。漸漸地,由掃地到洗碗,由洗碗到做飯,從做飯到炒菜,最后以至于燙起了衣服。聽著別人夸我懂事,看著別人羨慕而又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我只能苦澀地搖頭。 · 我長大了,就要懂事。從小到大,不知為什么,總是和小弟不合,對他不好,他也恨著我,迷信地說,就是八字不合,水火不容。每次和小弟打完或吵完后,往往小弟挨打,這似乎我是占了便宜,但是飯前飯后的譏諷,教育是少不了的。那些鄰居也是來說我的不是。
你瞧,這位說,倩啊,你已經大了,怎么能打弟呢?那位開口說,倩啊,你應該懂事了,不要整天瘋玩了,連干媽也這樣說我。媽媽也是金口玉言:“倩倩,你都上初中了,你懂不懂謙讓的含義啊!”爸爸接著說:“倩倩,你不是文化很高嗎?那你會不會讓弟弟啊。”我真是進退兩難。· 我長大了,就應該明白掙錢的辛苦,爸媽的累。記得外婆走時說,讓我幫著媽媽操理家務。給奶奶打電話時,奶奶又說:“倩妮啊,你要多多讓這小弟,他還小。”姑姑又說……雖然沒挨打,但比挨打還難受。·長大了,就要懂事不能和爸爸媽媽頂嘴,不能去打罵小弟,連在學校也要有競爭意識,成績好了,老師夸,家長笑,成績差了,老師失望,家長罵。
同齡人的成績天天向上長,我的成績天天往下滑,老師越來越失望,家長越來越傷心,我越來越沒自信。· 長大了,苦惱多,煩惱也多。安靜多了,瘋玩少了,愁眉苦臉多了,無憂無慮少了,嘆息多了,笑容少了,后悔多了果斷少了……
一切一切都變了。
成長作文 篇4
提到蘆葦,我首先想到的不是它隨風翻滾,沙沙作響的美景,也不是它在醫學,生態答方面的特有價值,而是《草房子》一書中杜小康所經歷的那片大蘆蕩。
那個夏季,萬頃蘆葦如綠色的浪潮般直涌天邊,空氣里滿是清香。水邊的蘆葉里,一閃一閃的是飛著的螢火蟲。水面上正浮著一只水鳥……種種美景,皆不能驅除杜小康的恐慌,畢竟他剛剛家門破落,被迫輟學和父親來這渺無人煙的蘆葦蕩放鴨,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雖然時光的流逝,杜小康愈發孤獨,父子倆的對話越來越少,杜小康開始想家。一天夜里,杜小康哇哇大哭,“我要回家”,父親被他驚醒,答應他在明年春天之前回家,并保證讓他無憂無慮的讀書。
時間一久,杜小康不再忽然的.恐慌起來,他還和父親創造了許多消解孤獨的方法:比在蘆葦叢中誰撿的雁蛋多;用蘆葦堆成高高的塔,爬上去眺望遠方;用蘆葦編成小籠子,捉些紡織娘放進去,聽它們的鳴叫……
杜小康家的鴨子在這里長得飛快。一天早上,天陰沉下來,很黑。臨近中午時,雷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來,不一會兒,暴風雨就歇斯底里的來臨,鴨欄被風吹開,鴨子像瘋了似的四處逃竄。杜小康父子分別朝一些鴨子追去。杜小康在追鴨子的時候,他的手一次次的被蘆葦葉割破,腳也被蘆葦茬戳破。費了好大力氣,他才將鴨子們趕回來,并和父親一起修復了鴨欄。直到暴風雨將歇時,還有十幾只鴨子沒有找到。父親讓杜小康歇會兒,但杜小康搖了搖頭,就又去找了。終于,天黑了,杜小康找到了鴨,但是迷了路,累極了的他踩倒了些蘆葦躺下來,望著天空,他又想起了家。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長大了,堅強了。的確,杜小康在蘆葦蕩中經歷的許多使他成長了。
后來杜小康和父親真的回家了,但杜小康并未像父親所答應的重回學校,因為他們放鴨時不小心把鴨放進了人家的魚塘,把人家養的魚苗幾乎吃盡,連鴨帶船被當地人扣留。他們再一次一貧如洗,這些使父親很悲傷,然而在那片蘆葦蕩的生活,卻讓杜小康成長了許多。曾經一昧沉浸在優越感中的他,如今拿著朋友給的錢,在校門口賣起了小商品,而臉上無一絲卑微的神色,杜小康真的長大了,懂事了。
每次提到蘆葦,我總能想到杜小康的故事。如今的我們是多么幸福啊,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保障了我們的學習,我們不會體驗到杜小康的生活,不會理解那種苦。因而有些學生總有些懈怠,希望杜小康的故事能啟示更多同學。
【成長作文】相關文章:
成長作文_關于成長的作文04-29
成長的味道作文 成長作文05-06
成長_關于成長作文02-15
成長_關于成長的作文04-17
成長路-成長作文02-15
關于成長的作文:成長03-12
成長回眸作文 成長回眸作文02-25
成長的足跡作文|成長的足跡07-07
成長的煩惱_關于成長的作文02-15
成長的背后-關于成長作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