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節日習俗作文錦集五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節日習俗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節日習俗作文 篇1
春節習俗,一些人可能只熟悉自己家鄉的,卻對外地的一竅不通。北京的習俗可是很有意思的哦……
進入臘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后,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節日習俗作文 篇2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節日習俗作文 篇3
我國傳統的習俗有很多,我向大家來介紹一些。
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要吃,餃子,放鞭炮送走“窮神。”破五還有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狀態。
還有一首古詩是還有我國民間的傳統節令之一,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只是春節。
春節習俗有:大掃除、送灶神、貼春聯、祭祖、年夜飯、守歲、壓歲錢、拜年。
還有冬至吃餃子的'又來:相傳南陽醫圣張仲景在長沙為官告老還鄉時,正式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煮熟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在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給百姓吃食后,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來冬至整天吃餃子,不凍耳朵的習俗就流傳下來了!
好了,就說到這吧,習俗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要記住噢!
節日習俗作文 篇4
廣西壯族的節日風俗豐富多彩,下面我就挑幾個有代表性的跟大家分享下。
歌婆節(歌墟)
壯族人民的歌婆節一般在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舉行。()它是壯族地區傳統性的群眾活動。壯語稱“窩埠坡”或“窩坡”。屆時,青年男女從各地匯集在固定地點,每次一天或數天不等,一般有數百乃至數千人參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對唱,這一組同那一組問唱,那一對同這一對唱答,并多是觸景生情、隨編隨唱。據文獻所記,“歌墟”始于宋代,明代的“歌墟”已與今接近。
婭拜節
廣西者寧、索烏的'壯族每年4月屬兔的那天,都要殺一頭牛、一口豬、兩只雞和48條魚,到婭拜山上祭奠壯族傳說中的婦女婭拜,禮儀十分隆重。相傳,婭拜是壯族山寨的頭領,她率領百姓與壓迫他們的官兵打仗,失敗后被殘殺。眾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巔,并將此山定名婭拜山。每年到她遇難那一天,壯家人都要祭奠她,表達懷念之情。
吃立節
“吃立節”是龍州、憑祥一帶壯族特有的節日。據說中法戰爭時,當地壯族人民因忙于抗擊外國侵略者而顧不上過春節,直到正月三十才凱旋而歸。為了慶祝勝利,補過春節,當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一個節日來過,此后相沿成習。
壯族的節日風俗是不是很獨特,大家有機會一定要親自過去體驗下哦。
節日習俗作文 篇5
盡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粽子,編絡子給我,盡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很多年沒有回老家過節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習俗很多,而我記著的不多。
系百索子。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系上了。不用說,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
貼符。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教我折過,到現在已經淡忘得一干二凈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地里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說,埋在地里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后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粽子卻不能忘記。
粽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粽葉折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說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粽子,小米包的蜜棗粽子,還有江米包的什么粽子。
煮粽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
馬上,這些噴香的粽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里降溫,那時我早已吃飽了。
后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粽子的。
街上賣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么粽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