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帝廟_3000字
在山西省的南部運城地區,有這么一塊瑰寶——解州關帝廟。解州關帝廟,以其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氣勢非凡而享譽華夏,揚名海外。若來到運城而未去關帝廟,那真是枉此一行呀!
關帝廟,是河東古代名人關公的辦公場所及住處。關公姓關,名關羽,字云長,生于公元一六零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為今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常平村人。此廟在現在,已是一個文明中外的旅游勝地。
從解州下車,首先就能看到雄偉壯觀的關帝廟。門前一個寬廣的廣場,正對著的是一個關公全身石像,其有近十米之高,在巨大的石墩上,關公跨下騎一匹寶馬曰“追風伯”,手持一柄利器,其莊嚴與圣重不禁令人起敬佩之心。進入大門,映如眼簾的是結義園。據說,該園原名蓮花池,后改名結義園,原因是為了使人更能一目了然的理解這個地方的意義。其由結義坊、君子亭、“三分砥柱”影壁、三義閣、假山、蓮池組成。在這些建筑中,主要的是三義閣,在三義閣里,有古刻的劉備、關羽、張飛結義圖和現建的三人結義仿真塑像及當時的情景。
穿過結義園,可來到關帝廟的古建筑第一道門稱做“端門”。在端門的面前,有一琉璃影壁,建于明代。壁面圖畫以四龍為主,兩立兩橫。四龍張牙舞爪,左右對視,中飾有花物等,為生機勃勃也。門與影壁之間,有一個“擋眾”,此物要求所有文武官員不論職務高低在此必須下馬。兩側有武精門和義勇門為兩側門。
過了端門,面前的是第二道門——“雉門”。創建于明,不幸于清末毀于火,但宣統三年又(1911)重新修建。其兩側還有副門。在雉門的后面,臺階兩側的石邊上各有一個槽,如果你不細心的話,一定不會發現。這個槽是用來干什么的呢?原來,它是用來搭建戲臺的,在槽上搭上一塊等大的木版,就可以成為一個戲臺。直至今日,在關老爺生日的那一天,還會在這個戲臺上演戲,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那一天去看一看,保你大飽眼福。在端門和雉門之間的兩邊有鐘樓和鼓樓,鐘樓和鼓樓外有“萬代瞻仰”石牌坊和“威震華夏”木牌坊。
此外,還有第三道門“午門”,其前后兩側有著名的“山海鐘靈木牌坊”和“精忠貫日木牌坊”。都是古代少有的建筑。過了午門,之后的三個建筑:御書樓、崇寧殿和春秋樓是關帝廟的三個主要建筑。
御書樓,原名八卦樓,為什么呢?它內部的頂上有一個八卦,到現在依然很清晰,抬頭就能看到。御書樓的臺基上設有石欄、望柱、浮雕等,浮雕有一百多幅,內容涉及到許多民間的故事典故,什么“姜太公垂釣”、“二人對棋”、“農夫赴田”等應有盡有。它曾受過多位帝王賜匾,其中雍正七年梁田火敬書的“協天大帝”匾為最早,以乾隆時期解州州守言如泗狂草手書的諸葛武侯語“絕倫逸群”匾最引人注目。它的后臺階,是第二個能搭建戲臺的建筑。臺口正對著崇寧殿。
崇寧殿,是繼春秋樓后第二個建筑中的精華。大殿闊臺崇基,臺基高1.7米。殿前設大月臺置大銅案與銅、鐵香爐。殿身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琉璃頂,通高達二十點三米。四周建有回廊共有二十六根石雕蟋龍柱環繞其間。石雕蟋龍柱上有著深厚的雕刻藝術精髓,柱上雕有成百上千的物品和生物,光鳥類就有九十多種。大殿月臺前東西兩側各置有一座鐵鑄焚表爐,爐的外觀十分精致,下方一周環繞的力士托爐形象,是該爐的精髓所在。另外殿前兩側還立有兩根石華表、兩根鐵旗桿及兩尊鐵人、鐵獅。殿內設有關公石像,他雙手持笏,身披綠袍,相端莊威嚴,雙目凝視前方。左右各站一個身穿紅袍、雙手持笏的隨從。大殿東西兩側放置巨型銅、鐵青龍偃月刀各兩口,氣勢磅礴,威風凜凜。前檐和兩側山面裝有石欄板三十四方,飾浮雕圖一百三十六幅。月臺四周裝欄板二十二方,飾浮雕圖八十八幅;月臺前御路兩側裝欄板六方,飾浮雕圖二十四幅。這些浮雕內容豐富,體現出了建筑的非凡。大殿檐下與殿內懸有匾牌四十一塊。中以三方清代帝王匾最精致、最引人注目:殿內懸康熙帝“義炳乾坤”匾;檐口懸乾隆帝“神勇”匾;檐下懸咸豐帝“萬世人極”匾。
然后就是春秋樓了,春秋樓又名麟經閣,是關帝廟的主要建筑因為關公喜讀《上下兩層,春秋》,而《春秋》又名《麟經》,故叫春秋樓。此樓是關公寢宮的主體建筑。也是廟內最高的建筑。它分面闊七間,進深六間,歇山琉璃樓頂。樓的中、下檐間的柱頭上雕有飛龍、孔雀、牡丹、壽星、羽神等圖案,頗為華麗。樓左右側立有刀、印樓,內存仿制關公使用過的刀和印。入樓,映入眼簾的是關公的金身坐像,端莊正視,鼓腹大度,呈溫和而剛毅之態。其兩側各有一侍從,頭上一匾,提“威靈震疊”。春秋樓上層四周設有勾欄供遠眺。勾欄垂柱懸空伸出,有驚險欲墜之感。這種托梁吊柱結構手法在我國古代建筑中恐怕是足以罕見的了。二樓中部裝有木制暖閣,暖閣上有見一關公坐像,曰“夜讀春秋”關公頭挽一頭巾,身穿藍色龍袍,足登云頭靴,手握《春秋》一書,顯現了關公深夜鉆研《春秋》的情景。樓閣壁刻有《春秋》的全文,與塑像緊密結合。春秋樓大抵就是這樣了。
在關帝廟中,還有許多有名的建筑,如碑亭、鐘亭、追風伯祠等等。它們都有著各自的歷史,各自的經歷,值得你去欣賞、你去品位。
關帝廟一游,不枉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