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的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風民俗的作文1
盼啊,盼,終于,一年一度的篝火會到來了。
晚上,我們一家人吃過元宵后,就迫不及待地來到胡同口,這時滿胡同的男女老少都聚在這里,有說有笑。忽然有人喊:“開始烤火了。”于是人們都趕緊跑到家抱柴禾,不一會的功夫就抱來一大堆柴禾。我點著火,人們齊聲喊:“篝火會開始嘍!”大人們圍在一起興奮的說:“終于盼到篝火會了,這一年過得真快啊!”奶奶也慈祥的說:“是啊,這日子好過啦,年的`味道更濃了!睂﹂T笑著說:還是新中國的新農村好啊!我家今年新添了一臺電視機還有一臺拖拉機,另一個也搶著說:“我家也添新電器了……
我們小孩圍在一起,嬉笑著,打鬧著,我說:“今年我買了點小女孩玩的小花炮,你們呢?小宇說:“我也是,媽媽還給了我壓歲錢,現在媽媽掙的錢多了,出手也大方了!彼咸喜唤^地說著,我趕緊打斷他說:“我們開始放花炮吧。”我點著一個“滿天星”然后借著燈光用“星語”寫下了我今年的愿望。又閉上眼睛祈求這個愿望的實現,伙伴們也不約而同的寫下了自己的愿望。按照家鄉的習俗,我們就該一起放跑了,于是,人們都拿出各式各樣的炮來,天空中頓時出現了多彩的圖形,我們陶醉在這美麗的瞬間中。
哥哥、姐姐們也聚在一起,說著自己新一年的夢想和計劃。最后就是表演節目了,我們紛紛來到抽獎臺抽獎。“耶”!今年是我表演。我不由自主的喊出聲來。我用嘹亮的聲音說:“我為大家表演一段拉丁舞恰恰恰。”雖然沒有音樂,但是,我隨著觀眾的掌聲跳出了節奏。
伴著一陣歡歌笑語,篝火會結束了,在笑聲中,我們又走進了新的一年。我們也會微笑著去迎接和面對每一天。
民風民俗的作文2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朵朵紅花鮮,朵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曬……”從小,我就會唱這首童謠《行花街》。廣州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錦,人海如潮,熱鬧非凡,早就名揚五洲,飲譽四海,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民俗景觀。
現在,廣州花市的規模越來越大,都有十大花街了。每個花市在主要街道搭棚架攤檔售花,這些花架一層層沿街伸展,擺成幾條長廊;ㄊ械某鋈肟谔,都搭起迎春花市牌坊,絢麗輝煌,雄偉壯觀,各有特色。臘月二十八日花市正式開始,十里花街就張燈結彩,“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語喧聲入彩門。疑是層巒采蜜使,幻成百萬賞花人”,整個廣州融在一片濃濃的節日喜慶氣氛中。
除夕夜,也許祖國其他地方的人們正在收看春節晚會,而我們卻會去逛花市。吃完年夜飯,爸爸媽媽都會帶上我,有時去天河花市,有時去越秀花市……無論哪個花市,都是人山人海,喜氣洋洋的。人們臉上都帶著歡樂的笑容,仿佛把一年的開心與幸福都寫到了臉上。大家手中拿著剛選到的“心水”花,一邊逛著,一邊與同伴閑聊;ㄊ虚L街上那五顏六色的`花兒,也仿佛和人們一樣開心,在訴說著一年的收獲與幸福,期望著美麗的憧憬!我最感興趣的是每個花市的牌坊,雄偉壯觀,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題,如亞運、科技、西關文化等,設計都很妙。
這就是廣州的花市,朋友們,你喜歡嗎?歡迎你也來廣州逛花街!
民風民俗的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影響力最大的,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又叫“浴佛節”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四月中旬;一般持續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語叫做“麥日”于農歷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惱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網瑪”竟為守歲。人們把“叭網瑪”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古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四處飛濺,在這一天誰身上的水最多,誰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滿!
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鮮花和樹葉,到了節日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著采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勝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大家互相潑呀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贊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幸福的世界。歡聲笑語在耳邊回蕩,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現。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入夜、村寨鼓樂想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節日期間有賽龍舟、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
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
民風民俗的作文4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春節的習俗。要知道,過年必不可少的是放鞭炮,但近幾年卻規定城區不能燃放煙花爆竹。想過過癮,這里可不能滿足你的想法。我只得干忍著,到拜年期,手攥毛票,在老家把這一癮頭給消了。
不知道是在啥時候。好像是在初八那天吧。原來老廣場對面的停車場,現在被改裝成了年貨銷展會。展銷會更是城里許多老年人的選擇,出來的人更是贊不絕口,說那個什么東西實惠啊等等。
臘八這天,粥味也濃濃。許許多多從廟里趕來的老和尚,照例臘月初八來老廣場施粥。年味漸漸濃了起來。
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門前原來帶些灰塵,掉了色了的春聯也煥然一新了,現在家家戶戶都上了紅,紅燈籠什么的。大街上早就忙開了。放上了新春的交響曲,大街上的人明顯比原來增加了幾倍,小販們重新排上了攤位,街邊什么都有,伴著升天的'蒸氣,撲鼻而來的是茶葉蛋,炸豆腐的氣味。
我們小孩盼盼盼,終于盼來了除夕,這一天原本熱鬧的大街突然冷清起來,人們把熱鬧轉移到了家中。在這天下午一兩點的時候,桌子椅子都已經擺好了,小菜也已經上了,只見廚房里放著各式各樣的食材,一場廚房交響曲也就開始了。不一會大盤小罐堆滿了桌子!阅暌癸埧棠桃宦曊泻,全家就圍著桌子其樂融融的坐下開吃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要屬那條魚,新鮮的特別美味。
春節最重要的就是守歲,12點鐘的鐘聲一敲,我們就已經從農歷狗年跨到了豬年。
好了,春節年味的梗概差不多就到這兒了,咋樣,特別吧!
民風民俗的作文5
朝鮮族,不管是建筑、服飾、飲食都非常具有特色。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吧。
朝鮮族的多數村落坐落在依山的平地,房屋別具一格。屋頂四面斜坡,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單間,各個屋之間有門道相連通。屋內設有平地火道,即使在嚴冬,在室內也非常的溫暖。內部設置的都是推拉門,大部分人家中都是木制家具。屋內沒有床和桌,吃飯只用小的茶幾,進屋時一定要脫鞋,里面是沒有椅子的,只有坐墊,進去后都是盤腿而坐在地板上,非常具有傳統特色。
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穿素白衣服,白色象征純潔﹑善良﹑高尚﹑神圣的意義。婦女穿短衣長裙,這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點。短衣朝鮮語叫“則高麗”,是一種斜領﹑無扣用帶子打結、只遮蓋到胸部的衣服,雖然簡潔,但是看起來非常美麗;長裙,朝鮮語叫做“契瑪”腰間有細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而成,色彩鮮艷。朝鮮族婦女現在依然穿這種衣服,保持了他們的.傳統特色。朝鮮族男子一般穿素色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褲腳腿寬大的長褲。外出時,多穿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穿這衣服,顯得人很直爽豪氣。
朝鮮族的傳統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團,切切,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制成的,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點心。冷面是在蕎麥面中加淀粉、水,和勻成面條,煮熟后用冷水冷卻,加香油、辣椒、泡菜、醬牛肉和牛肉湯等制成,入口后,柔韌耐嚼,涼爽清淡,滑順潤喉。讓人回味無窮。泡菜是將大白菜浸泡幾天,漂凈,用大缸密封制成。泡菜的時間越長,味道就越可口。泡菜味道的好壞,還能辨出主婦烹調手藝的高低。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很想吃。
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朝鮮族了呢?
民風民俗的作文6
今天是大年初二,媽媽帶著我去中國民俗文化村游玩。中國民俗文化村是國內第一個薈萃各民族的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園的大型文化游覽區,它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多民族的民俗文化。游客在園內可經看到云南石林、海南椰林、千手千眼觀音、民俗音樂噴泉。
首先,我和媽媽來到了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蒙古包是用布做成的,它的頂是圓形的,建筑得比較矮,連我這樣的'小孩進去時還必須彎下腰來。蒙古包內設備非常簡單,在蒙古包的中央,擺放著一張小方桌,在桌子的四周,擺放著幾把小椅子,在每張椅子前,都有一杯香濃的奶茶,讓人們品嘗。墻壁上,掛著蒙古族人民打獵用的弓和箭,還有他們非常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我和媽媽坐下來,一邊品嘗著香濃的奶茶,一邊欣賞著蒙古包,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接著,我和媽媽來到了摩梭人的木楞房。那里的摩梭族人民為旅客們講解了摩梭族獨特的母系社會。在母系社會,家里男人們每天晚上都要到自己心愛的女人家去過夜,早上再回到家,這叫做走婚。男人和母親家族生活在一起。就算男女雙方結了婚,男女雙方也不能生活在一起,也必須生活在各自母親家里。
如果這兩個人生了孩子,這個孩子便留在女方家里,由他的母親和舅舅照顧,而孩子的父親卻回家照顧他姐姐或妹妹的孩子。家里由女人掌權。時間過得可真快,不一會兒,便7:30分了,天色已經很晚了。我和媽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中國民俗文化村。通過今天的游玩,我知道了中國很多民族特有的風情,真希望以后,有的機會參加這樣有意義的活動。
民風民俗的作文7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歷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收獲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咸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卜、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蒙蒙亮,人們就趕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喂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愿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里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里面包含著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果實的營養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愈合的土辦法罷。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薄案蛇B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民風民俗的作文8
按照我們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每到這時,大街上總會掛滿紅紅的燈籠,大街小巷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家鄉,春節有這樣獨特的風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掃塵房,臘月二十六,蒸棗餑餑。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十五過元宵。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蒸棗餑餑了。每年我都會參與。蒸棗餑餑的面,需要提前一天的晚上準備好,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醒來,面就已經發得白白胖胖,輕輕用手一戳,面軟軟的,像一塊橡皮泥。
把做棗餑餑的材料,便可以開始做棗餑餑了。先揉好一塊兒面,再找到它的中央,開始插第一顆棗,再順次把棗插在第一個棗的上下左右,每一邊為四顆。
看著媽媽手上那嫻熟的動作,一個又一個的棗餑餑從她手中誕生了。我看著這些挺簡單的,于是便想嘗試一下。先揉面,我好像是沒有勁兒怎么的,面揉了好長的時間,卻一直沒有變的光滑,只好求助于媽媽,媽媽幫我揉好了面,我又犯難了,我不會插棗兒,剛把面提起來,還沒來得及插棗兒面便癱了下去,這時姥姥就會對我說:“阿俺妮兒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要輕輕松松享一輩子的福哦!
蒸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用來做小豬,小豬的耳朵和鼻子,我們用了紅糖面,把紅糖放進面里揉,便成了紅糖面,用大豆做小豬的眼睛,那樣子,還真是可愛。
做完大棗餑餑剩下的`面,我們還做了元寶,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恭喜發財。
一個個白胖的棗餑餑出鍋了,這些可愛的餑餑里包含著對家人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承,卻包含著每一個人的愛,我想將來我一定要傳承家鄉的傳統風俗。
民風民俗的作文9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傳統的風俗,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中國春節的民風民俗。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民俗之二――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
民俗之三――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
民俗之四――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兒童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于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害人。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也有人在兒童的枕頭下面放壓歲錢,保護兒童。在明清時代,“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因此一些地方把給兒童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兒童,祝愿兒童“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
這就是中國傳統春節的民風民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民風民俗的作文10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里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著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著。在他們的民族里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贊嘆。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為寬松肥大型,鑲嵌著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朱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為綢緞,比較貧窮、農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而且還……
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著涼帽,戴著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著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說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了節日的喜氣的氣氛。
………………………………………
滿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它是一朵鮮艷的花,它具有著其它民族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
民風民俗的作文11
作為彝家孩子的我,從小在山里長大,山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在家鄉的眾多山中,我最愛的是紫溪山。如果我是畫家,我要把紫溪山的美景描繪出來!可惜我不是。但我不氣餒,因為作為學生的我一樣可以用手中的筆,描繪出紫溪山的美。
紫溪山風景優美。走進紫溪山,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邀我做朋友;茶花兒與我交換眼神,向我展現它的婀娜姿態;老樹搖擺著身軀,為我的到來翩翩起舞……讓我感受著大自然的熱情、和諧與美麗。
紫溪摩崖多么神奇呀!巖石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駱駝運貨”,有的像“猴子觀!薄@樣的奇峰,再加上云霧的襯托,簡直就是《西游記》里的仙境。微風拂過,帶走了云霧,又一個奇景展現在我的眼前:八仙在云海里若隱若現,好像是要去參加王母的蟠桃盛會。
紫溪的山多險呀!紫溪摩崖的路直上直下,游人連走帶爬,在經歷磨難的`洗禮后,才能站在勝利的舞臺上。游人都喜歡欣賞山崖上的文字,因為那是彝族文化歷史的見證。站在山頂,微風吹來,帶走了爬山的倦意,讓人神清氣爽!往下看,只看見層層云霧;側耳傾聽,“神仙”們參加蟠桃盛會的歡聲笑語在耳際飄蕩……
紫溪山,你為楚雄彝族自治州增光添彩,成千上萬的游客在你的懷抱中放松心情,消除煩惱。我愛你,紫溪山!
民風民俗的作文12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其它的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慣,我只介紹漢族的。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與殷商時期。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一月一日叫春節。在春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比如我家今年的對聯是由書法家親自書寫在紅紙上的。有的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即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這些都是要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趕在春節前回家團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聽說媽媽單位的一個北方阿姨介紹,他們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并且在十二點準時吃的。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們有過年吃年糕、包粽子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說了這么多,你也大致了解了吧,當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開心的看春節聯歡晚會。
民風民俗的作文13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新年、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新年。
新年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新年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新年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里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新年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父親母親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過年的風俗。你們家鄉過年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民風民俗的作文14
一轉眼,又進入了臘月,蛇年即將過去,馬年就要到來。新年時,家家戶戶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放鞭炮。除了這些和大家一樣的風俗外,我們這兒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 正月初一 ,但在我們這兒,過年是從 臘月二十四 的掃塵開始到 正月十五 元宵節結束。 臘月二十四 掃塵,按民間說法:“塵”與“除”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全部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庭院。
到了除夕或者除夕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祖,也叫“辭先”。這個活動非常隆重,要做許多好菜擺在桌上,請祖先回來吃,還要燒紙錢給他們,稱為“壓歲錢”從長輩到晚輩,按次序磕頭。最后就是除夕晚上全家人還要吃團圓飯,稱為年夜飯。
到了 正月初一 ,要吃湯圓,放鞭炮,拜年,人人喜氣洋洋,但這一天卻有許多禁忌: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吃湯泡飯,免得這一年出門遭雨,還不能掃地,朝門外潑水,免得把財運掃出去。
初二、初三、初四,人們互相拜年,吃“春敘酒”。但到了初五被稱為小年,一般人都在家里吃飯,這天也要放鞭炮,吃湯圓。“七不出,八不歸”是指初七不外出,初八在外面的人不回家。 正月十五 ,也稱元宵節,這天可熱鬧了,我們這有猜燈謎、舞龍等活動。過了這天,過年也就基本結束了。
當然,有許多習俗是封建迷信,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從不再沿襲,現在只剩下高尚的娛樂活動了。
民風民俗的作文15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燈也隨之好看了起來。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到街上去看燈。雖然北方的天氣寒冷無比,但寒冷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剛到馬路上,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我和爸爸媽媽也隨著人流匯入了燈區!扒f”條金黃色閃光燈從六七米的“高空”懸下,如瀑布一般,哎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繁多,這么出奇的燈。看都看不過來。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你看那只神氣活現的鳳凰!。兩只寶珠般的圓眼,放射出白光。美麗極了。直把我看得目瞪口呆
家鄉繼續往前走,只聽見不知道是從哪里傳來的`歌聲“在我的地盤你就得聽我的……”。那肯定就是移動通信公司的宣傳了。果然,前面有一個舞臺。上面雖然空空如也,但旁邊是一個手機,(還挺形象,一看就知道是做手機廣告)手機的屏幕上還有動畫。哦,怪不得聽見歌聲,只見屏幕里的周杰倫正賣力地拿著話筒,唱著呢!看來,元宵節不僅燈好看,還處處充滿商機。
這邊剛剛送走了周杰倫,那邊的刀郎又來了。因為那熟悉的旋律“20xx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的時候來的更晚一些”真悠閑啊。原來是為九曲黃河陣做廣告啊。看那九曲黃河陣,左拐右拐,精妙無比,正如人生道路上,雖然左拐右拐,但最后還是會出去,獲得勝利。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
【民風民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民風的作文07-06
民俗民風作文02-04
民風民俗作文12-18
彝族民風民俗的作文07-04
民風民俗作文壯族07-04
民風民俗優秀作文08-07
[優]民風民俗作文08-07
描寫民風民俗作文07-05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03-09
傣族民風民俗作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