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征文:何以為家,有國才有家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征文:何以為家,有國才有家
國家統計局昌吉調查隊 徐萬奎
現在是凌晨1點鐘,剛剛看完電影《何以為家》仍然沉浸在萬分感慨中的我,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腦,想訴說我的內心澎湃。或者是電影拍攝得非常用心,或許是電影情節的引人入勝,又或許是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更或許是我也曾如主人公一樣經歷過貧窮和困苦,在觀看結束的這一刻,我從來沒有如此急切的想表達我對祖國母親的感謝,謝謝她給我一個安穩、幸福的家。
《何以為家》講述的是12歲黎巴嫩男孩扎因的悲慘生活。作為難民,由于他的父母非常貧窮,因此,扎因是一個沒有資格獲得護照的黑戶,無法去學校上學,甚至在緊急情況下也無法在醫院獲得救助。12歲的扎因,在一個搖搖欲墜的混凝土高層建筑中長大,作為家里的長子,為了養活自己和妹妹,他被迫工作,為當地的雜貨商送貨,拖著比自己個子還高的小輪車到處奔波,搬運沉重的貨物,每天蓬頭垢面游走在大街小巷,生活過的得一團糟。影片中擁擠不堪的蝸居、骯臟混亂的街道、如同僵尸般的路人,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的情節,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對主人公扎因的生活感到無比的同情,甚至為他的故事抑制不住地流淚,在影片最后得知本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且是由故事主人公本人出演的時候,我更是唏噓不已。當我走出影院,再次回到燈火通明的現實中之后,我真的是第一次感到原來自己的生活是這樣的美好,我為能生在中國而感到慶幸,我為能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而感到自豪,因為我知道,小扎因的悲慘生活根源在于他的國家的動蕩不安和貧窮落后。
我出生于1986年,我的父親是一位農村民辦教師,母親是一位樸實無華的莊稼人,家里有三個兄弟姐妹。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這些年來,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帶給我家翻天覆地的變化。
小時候,由于父親工資較低,住的一直是土坯房。在上高中之前,我平時穿的都是表哥他們的舊衣服。記得上初中時,語文老師講到一篇關于貧窮的課文,問同學們還有沒有穿帶補丁的衣服,當時就只有我舉起了手,向同學們展示了我胳膊肘上一塊方方正正的補丁。也還記得新到高中時,由于我穿的是布鞋,在走過剛剛拖過的地板時總會留下泥腳印,引來同學的反感,因此,我每次也只好墊著腳尖跳回自己的座位,或者看到同學拖地時就不進教室。
苦日子并沒有壓垮我們一家,因為我們知道好日子總會到來。等我上高二時,也就是2003年的時候,我哥大專畢業開始工作掙錢,我父親也由原來的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工資提高很多,而且按時發放。2004年,我和我姐雙雙考上大學之后,也都申請了助學貸款,讓我父母有了喘氣的機會。2008年,在我讀研時又拿到了“公費生”名額,每月還有400元的生活補助,這樣家里又省了很多學費,再次減輕了家里的負擔。2011年,我研究生畢業,順利通過了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有幸進入國家統計局昌吉調查隊,成為一名公務員,開始了我的統計職業生涯。同年,我父親退休,隨后,根據國家的好政策,退休工資也一漲再漲,到現在已將近6000元。
而今,我家兄妹三人都已工作,在各自的城市成家立業,購買了房子。老家的土坯房也早已棄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寬敞明亮的鋼筋混凝土房,父母還安裝了空調、暖氣,做了裝修,一點都不遜于樓房。這樣美好的生活,在我小時候是一點都想不到的,而這些變化,也不過只用了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此刻,我深知,這些變化都源于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是她給我們帶來了安穩的日子,讓我們能夠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讓我們能幼有所育、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而不會像影片中的小扎西一樣,流離失所,無所依靠。
今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正是由于祖國母親不斷繁榮發展,才會讓我們能無憂無慮地過著幸福的日子。我由衷地感謝祖國母親,是您給了我美好的今天,更要感謝我們的黨,是您的正確領導才讓祖國母親越來越繁榮昌盛。
何以為家,有國才有家。
我沒有壯麗的詩篇來歌頌我的祖國,我也沒有華麗的辭藻來歌頌我們的黨,就讓我用這普通的文字來描寫我家這些年的變化,來表達我對祖國母親的贊美吧!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征文:何以為家,有國才有家】相關文章:
有愛才有家作文04-27
讓我留戀的何家行08-16
家國記憶作文04-26
有家真好08-16
有家真好03-14
我的家風我的家征文:行有規 心無愧05-01
我的家風我的家征文08-15
"我的家風我的家"征文07-11
我的國我的家作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