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拒絕“洋節”倡議書
關注傳統節日 弘揚民族文化
——明光市濱河實驗學校拒絕“洋節”倡議書
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多年漫長歲月血脈相傳,是文化沒有斷過流、從始至終傳承下來的偉大民族。然而,近年來,圣誕節等“洋節”在中小學生中盛行,一些青少年學生盲目跟風推崇洋節,這與學校開展愛國主義傳統文化教育背道而馳。我們有義務向學生介紹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開展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引領廣大青少年不崇洋媚外,不盲從、不狂熱、不跟風,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洋節”,顧名思義,就是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節日,“洋節”主要有:2月14日情人節、4月1日愚人節、10月31日萬圣節、12月25日圣誕節等。“洋節”還在一些商家的熱捧中,成了促銷熱賣的噱頭,很多人并不了解節日本身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這樣的節日過得實在沒什么意義。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文件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我們要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體現自身文化特色,彰顯華夏文明悠久厚重的歷史,自覺抵制過“洋節”,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守護我們的民族傳統,保持我們的文化基因,認同并支持中華民族復興大業。這是每一個華夏子孫對民族、對傳統、對文化的尊重。
在此,學校向廣大師生提出倡議:
1、堅持文化自信,傳承傳統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要時刻記得自己的身份,銘記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過好我們的節日,做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者。
2、理性地看待西方節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風、不媚外、不組織、不參與圣誕節的聚會與狂歡;不轉發與“洋節”有關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以過節為名,在校園內懸掛與圣誕節相關的裝飾物品;不互贈與“洋節”有關的禮物,如平安果等等。
3、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節日的系列宣傳介紹,向學生宣傳不過“洋節”的理由,不帶孩子參加平安夜、圣誕節等慶祝活動。
“關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拒絕“洋節”,從我做起,傳承文明,過中國節!
謝謝!
明光市濱河實驗學校
2018年12月24日
增強文化自信 拒絕盲目過“洋節” 共創文明校園
——關于校園內拒絕西方節慶活動的倡議書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尤其是許多傳統的節日文化,都積淀著厚重的民族文化精華,作為當代青年,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凈化校園文化生態,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西方節日圣誕節來臨之際,我們謹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
1.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并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是我們寶貴的文化資源,我們應向我們身邊的朋友及親人宣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承者。
2.理性思考,拒絕被動過“洋節”。理性看待異域文化,不盲從、不媚外、不跟風;不組織、不參與西方節日的聚集狂歡活動,不以過節為名在校園內噴灑、懸掛西方節日裝飾物品;不轉發與西方節日相關的短信、微信、微博;不互贈與“洋節”有關的禮物等。
3.創建文明校園,積極行動靠大家。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們要做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倡導民族文化深入人心,讓大家攜起手來,理性過節、平安過節、文明過節,為創建“和諧美麗平安校園”作出應有的努力!
廣西師范大學學生會
2018年12月25日
【學校拒絕“洋節”倡議書】相關文章:
學校拒絕白色污染倡議書08-02
拒絕邪教倡議書08-24
拒絕煙草倡議書06-13
拒絕白色垃圾倡議書07-30
拒絕校園暴力倡議書12-14
拒絕垃圾食品倡議書08-17
拒絕“升學宴”“謝師宴”倡議書08-20
拒絕白色污染倡議書08-17
拒絕網絡游戲倡議書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