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昔日的風柜作文
昔日的風柜作文周六我幫外婆收拾雜物,發現一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上面有一個柜子似的物品。“外婆,這是什么?”外婆看看照片說:“這叫風柜。”“風柜是做什么用的?”我好奇地問。外婆說:“每年農忙過后,村民會在自家的地塘曬谷子,谷子曬干后掃成一堆,拿簸箕把谷子倒進風柜的風槽里,倒的時候要踮起腳尖才夠得著。記得我七歲時,對這個‘龐然大物’很好奇,看見大人裝谷子,心癢癢,也想試試。于是趁大人不注意,我拿著一簸箕谷子,讓妹妹把我抬起來,結果妹妹沒抬穩,我倆都摔倒了,谷子灑落一地,大人們看見,哭笑不得。”說到這,外婆笑了笑,繼續說,“風槽裝滿后,把開關打開,讓谷子順著往下流,右手轉動風輪,風輪旋轉產生的風把癟谷順著風口吹出去,飽滿的谷子從下面的兩個口流到竹籮里。怎么樣,神奇嗎?”“神奇!”我驚嘆道,“我也想玩風柜。”外婆說:“可能沒機會了,現在農村很少用風柜,都是用電動機器啰。”
聽外婆介紹后,我對風柜產生濃厚興趣,又上網查了資料。原來風柜發明于漢代,是一種能產生風的機械,也叫扇車或揚車,由人力驅動,用于清選谷子。它的主體像幾根棍子插在一個平躺的“葫蘆”上,“葫蘆”上面開了一個口,叫風槽,風槽下面有一個小開關,控制谷子流量。小開關下面是風輪,通過人手搖動產生風,風桶下面有兩個出口,飽滿的谷子從那兒流出去。
古人的聰明才智真令人贊嘆!
(文/ 六年16 班 梁兆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