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抗洪救災感人新聞事跡材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事跡材料的經歷,對事跡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跡材料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什么樣的事跡材料才是規范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抗洪救災感人新聞事跡材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抗洪救災感人新聞事跡材料1
入夏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連續遭受暴雨襲擊,人民生命財產遭遇巨大威脅和損失。面臨危難險情,各級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成為危險地帶的“突擊隊員”;可愛的人民子弟兵不眠不休,為受災群眾帶來生的希望;友善的人民群眾互伸援手,演繹出一幕幕感人瞬間。
災難帶給我們痛苦,同時,災難也讓我們更加團結,更加堅強。在災難面前,人人都有保衛家園的責任和義務,當億萬國人在電視、報紙、廣播中看到、聽到一線救援人員的感人事跡時,都忍不住落下了感動的淚水,這種感動,就是我們讓我們團結、讓我們堅強的深厚力量。與此同時,這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搶險人員,正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因為有愛國的共同情愫,所以我們能夠團結在一起,眾志成城抗擊洪水猛獸。
不顧自身安危,轉移受困群眾;晝夜不息、連續作戰,始終堅守在堤壩上;耐心細致,循環往復幫助受災小區居民進進出出;友愛奉獻,把唯一的生存機會讓給他人,自己卻被無情的洪水卷走,……臧克家在詩歌《有的人》中寫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對于在一線抗洪救災離我們遠去的英雄戰士,他們無所畏懼、熱愛國家、心系百姓的偉岸形象一直活在我們心中,因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不得不說,他們在抗洪救災一線的先進事跡,是我們全社會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范本和優秀標桿。平時看得出來,危急關頭站得出來,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核心價值觀。他們的家國情懷、人民情懷、友愛情懷,讓整個災區人民有了安全感,讓全國人民感到無比溫暖。我們當以這些先進典型為榜樣,在急難險重等關鍵時刻敢于挺身而出,用奉獻精神、擔當精神、無畏精神筑起“中國力量”。
但是,在面對舉國上下都在抗洪救災的關鍵時刻,有的網友質疑、指責、批評一線救災人員,有的網友甚至在毫無依據的情況下盲目猜測、橫加指責。同時,一些新聞媒體對于抗洪救災的正面新聞不感興趣,反而對于一些“擺拍”“繞道”等新聞大肆報道。這些種種現象,實際上對于抗洪救災工作毫無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會讓一線抗洪救災的戰士背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其實,這些亂象與我們積極倡導的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與我們眾志成城打贏防汛抗洪“攻堅戰”的目標背道而馳。
在抗洪救災一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的是新精神新風貌新作為,能夠起到匯聚人心、凝聚力量的積極作用。核心價值觀本身就是我們公民、社會、國家的普世價值取向,只要堅定不移、矢志不渝地踐行,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走泥丸”似得挺過去。
抗洪救災感人新聞事跡材料2
科學施策,彰顯頂層設計的組織力量。危急時刻,黨組織就是“定海針”。各級黨組織要深刻認識防洪救災的重要意義,提前謀劃,做好防洪物資、應急預案、疏散途徑、人員分工等工作安排。要切實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科學調度,組織黨員干部、民兵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加入抗汛。在安置點可成立“防汛救災臨時黨支部”,做好群眾的安撫、鼓勵、災后重建等工作,讓黨旗在救災一線高高飄揚。
聞令而動,發揚身先士卒的先鋒力量。黨員干部是黨組織的.每一個細胞,黨員干部動起來,黨組織才有生機活力。背弓下去,讓群眾踩著背過河;身拴一根繩索,無所畏懼地沖向洪水中央,搶救站在車頂等待救援的群眾……一幕幕皆是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的最美畫面。災情就是命令。人民群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廣大黨員干部要聞令而動,以愛民憂民、如履薄冰、責無旁貸的擔當美,主動沖鋒,第一時間投身抗洪救災中,充當救援“主力軍”,用實際行動踐初心、擔使命,筑牢人民群眾的“安全之堤”。
汛情依舊,但堅信,只要我們手挽手、心連心、肩并肩,必能筑牢防汛抗洪最堅固的屏障,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奪取抗洪救災的全面勝利。
【抗洪救災感人新聞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抗洪救災先進集體事跡材料01-13
先進事跡材料感人05-18
感人事跡材料06-13
周恩來的感人事跡材料06-02
袁隆平感人事跡材料08-22
袁隆平感人事跡材料優秀09-12
抗洪救災標語02-19
小學生的感人事跡材料03-10
教師的感人事跡材料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