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
篇一: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寄托和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現代家庭教育理念已開始深入年輕的父母心中,養兒重在育,許多家長已明白這一點,在家長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我校涌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學習型家庭和優秀的孩子,六年級一班王守志同學及家庭就是其中的典型。
王守志,一個非常穩重、活潑、可愛的小男孩,現年12歲,父母均是農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對兒子的教育卻非常重視,有一套很好的育兒方法。他們尊師重教,從小就著重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孩子與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關系都很好,很樂意為老人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在學校里,王守志大方有禮,尊敬老師,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他們教育子女既嚴又愛,家庭關系和睦,民主,平等;他們勤勞持家,致富有道,但對于獨生子不嬌慣,不溺愛,從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標,他們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常加以督促和輔導,雖然自身文化程度不很高,但并不妄自菲薄,常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閱讀報刊上網瀏覽新聞資料成為他們工作之余的主要愛好。
他們善于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良好習慣,讓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整理自己的房間和衣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增強他的獨立意識,培養勞動觀念,在學習上也是如此,讓他自己整理書包、歸類課本、清理書桌,保持學習環境的整潔,要求孩子按時完成作業,培養自覺自制能力,并讓他懂得與人相處,有團體合作意識,從小樹立自信、自尊、自強、自律,勤奮及有責任心的意識。由于從小習慣好,王守志在學校里各方面表現很不錯,他長期擔任班長,是老師的得力助手,他與同學相處融洽,樂于助人,幫助后進同學,他多次文化測試居全年級前列,他勤學愛思考,手工制作品精湛,動手能力強,他在校演講比賽、主持人、體育等方面成績優秀,他還酷愛下象棋、打籃球、乒乓球、看書、寫作、上網等興趣廣泛。總之,他德智體等各方面發展均衡,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相信將來,在他父母的良好教育下全會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
篇二: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
東港街道陳家后村的張峰家庭,夫妻恩愛,尊敬老人,熱心公益,注重學習,得到村民的一致稱道。
張峰夫婦經營著一家美術設計社,生意不錯。2005年村委會改選,張峰以高票選上村干部,上級要求其來村工作,很多人都認為他不會放棄經營紅火的生意而到待遇很低的農村工作,結果出乎人們意料,他沒有辜負村民們的信任,毅然來到村委工作,把店中業務都交給妻子打理,賢惠的妻子為了支持丈夫能更安心地做好村務工作,一個人默默地承擔起經營業務,她在經營活動中誠實守信,熱情待客,光榮地被當地工商部門評為“誠信經營戶”。
張峰家庭志趣高雅,生活方式健康文明,不搓麻將不打牌,年年都訂書報,空余時間堅持學習。張峰喜愛書畫,經過長時間的刻苦磨練,書畫功底已有相當造詣,他的作品清俊雅逸,勁健自然,多次入選省、市和國家級比賽,被普陀書畫院特聘為書畫師。而其妻子喜歡唱歌,女兒則對舞蹈情有獨鐘,在他們家中經常可以聽到歡聲和笑語,一家人其樂融融。
張峰家庭的生活氛圍感染著大家,大家都由衷地說:“瞧這一家子,生活得真幸福!”
篇三: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
劉金同志家住平房區新友街1108 樓2 單元603 室,老兩口同住在這里已經十幾年了,他于1999 年從哈五十五中學退休,從教37 年,曾擔任過五十五中學副校長,一六四中學書記職務,多年來他堅持以學習為樂趣,得到了各級組織的好評,退休后他仍然沒有放棄讀書學習,他看報紙、聽廣播、看書、學習已成為和老伴的生活一部分通過學習他為自己總結出三學三得的學習經驗。
當信息時代到來時,他刻苦鉆研學會了電腦知識,并制作了網易博客,通過網絡平臺使他的知識更加豐富。
他常同“莫言純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 ” 來安慰自己,更用“拼卻老紅一萬點,換將新綠萬千重”來鼓勵自己。他執著的學習精神感染了身邊的人。
產黨員劉金原是哈五十五中學校長,有著豐富的教書育人經驗,退休后一直關注著青少年成長教育問題。2006 年社區請他任社區關工委副主任,他認真的幫助社區開展各項活動,使社區被評為五好關工委。2007 年區教委與新疆街道同時聘他為關工委副主任,這更使他如虎添翼,在關工委的工作中無私奉獻,收獲甚豐。老伴張秀云是他工作的忠實支持者,夫妻倆常常研究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好點子,好辦法。
2007 年,二十四中學退休教師王麗芝,將一腔熱血灑在關愛青少年教育工作上,事跡非常感人。劉金受區教委關工委委派走訪了王麗芝和其周圍同志,及其所幫助過的青少年,寫出了《無私奉獻播撒愛心》的事跡材料。材料寫得真實感人,花費了他大量的心血,受到市、區關工委的好評。
2008 年,為配合迎奧運的活動,受教科局的委派,他在8 本書里挑選編寫出了35 頁321 題的《奧運知識答題》及答案;又為中華魂讀書活動,編寫了32 頁293 題的《知榮明恥。 》知識競賽答題及答案。他夜以繼日的查找、書寫,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為推動傳統德育教育,他和王麗芝老師及關工委的同志一起進行《弟子規。 》的宣傳學習和檢查,取得良好效果。
在做好區教委關工委工作的同時,他還盡心盡力的做著街關工委的工作。在他的幫助指導下,街關工委每年都組織大型活動兩次以上,各社區組織活動15 次以上。工作取得驕人的成績,受到區關工委的肯定與贊揚。
他先后組織了很多次街關工委的大型活動,如:2008 年的《支援災區獻愛心,紀念罹難同胞》的活動、《迎奧運,中小學生接力賽跑》活動、《迎奧運,中小學生才藝表演》活動;2009 年《讓文明之風吹走錯別字》上街宣傳活動、《慶國慶青少年才藝展示》活動;2010 年《中國精神教育活動啟動儀式》、《中國精神詩、書、畫大型展覽。 》等活動。每一項活動,都浸透了他的心血,都受到區關工委的好評。區關工委曾為街關工委的寒假活動寫了一篇《寒假不寒,童顏盡歡》的報道,受到市關工委的好評。
他無數次走遍每一個社區,每次活動前,他都聽匯報、提建議,對活動的每一個細節,他都認真指導。活動時到現場參加,拍照片、錄像,活動結束后發簡報。每一次大型活動,他自己都做了大部分工作。
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參加到社區的快樂教育活動中,也為了減輕社區的工作量,他與新疆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五十五中學、新疆二校聯系溝通,廣搭平臺,開展和諧共建共育。他要求每年的寒、暑假期,學生們要拿報到單到社區報到,參加社區組織的青少年活動。開學時,由社區根據每一個學生的表現,做評語,再將報到單返回學校。在他及學校的努力下,這兩個學校的學生百分之百參加了街道與社區關工委組織的各項活動。
因街道無室內活動場所,每次搞大型活動,他都求助于五十五中學或新疆二校提供活動場地,并且妥善安排。
他建立了《快樂驛站》博客,每天更新,將關工委的各項工作,(www.baimashangsha.com)各項活動登錄。搭建了一個給青少年快樂,給人們了解關工委工作的平臺。
他全心全意的關心青少年的成長,尤其是弱勢群體的青少年。他幫助新誼社區成立了《孤困兒童基金會》,使很多孤困兒童受到幫助;他關注新祥社區困難兒童鄭天浩的成長,鼓勵他多參加社區快樂教育活動;他了解到新志社區高可欣、李賀松兩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生活困難,就將信息反饋到社區,請社區給予照顧。
為了讓更多的人參加關工委的工作,他親自編寫教材,親自主講,舉辦《五老。 》培訓班。現全街已有402 名《五老》參加了關心未成年人的工作。
他積極參加社區建設工作,是新志社區居民代表委員會主任,是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是社區家長學校校長,是社區法制學校校長,是黨小組組長,是溫馨小組成員,各項工作都完成的很出色。社區與人大換屆選舉,都由他主持工作。他經常給社區提各項工作建議,反饋各種信息,幫助社區健康發展。他還是區老年學會會員,經常撰寫論文。
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時刻發揮著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每當發現法輪功的標語,他都動手清除;冬天,每當下雪,他和老伴都在樓前清雪;鄰里有什么困難,能幫都幫。他在居民中有極高的威信。
他已年過七十,卻仍然不斷的更新知識,學習外語、學習電腦,并將知識用到關工委及社區建設工作中。他使用電腦的熟練程度及技能,讓我們社區工作人員汗顏,自愧不如。
他白天忙于工作,晚間還要在電腦前打字、組織材料,老伴戲稱他是“工作狂”。他樂觀向上,從不向困難低頭;他不是在職工作人員,聯系各方工作全靠老面子,時而會遇到冷遇,他不氣餒、不畏縮;他無工資、無待遇,紙、筆、電話費、車費都是自己承擔,他不計較、坦然接受;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嘔心瀝血,不圖榮譽、不圖報酬,一腔熱血灑在青少年教育上,灑在社區建設上; 他不追求卓越,只追求奉獻;他在職時已取得令人羨慕的成績,退休后的生活更是五彩繽紛,成績驕人;他自覺加壓,自我鞭策。他的言行及事跡,充分展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感動著你我,感動著周圍的人們。
【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02-24
學習型家庭事跡材料(合集12篇)09-02
關于學習型家庭事跡簡介06-02
家庭事跡材料01-13
(精選)家庭事跡材料09-13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6-07
先進家庭事跡材料01-17
學生家庭事跡材料01-17
家庭優秀事跡材料01-17
優秀家庭的事跡材料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