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與我們愈發關系密切,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調研報告1
衛生監督是國家衛生事務管理的重要形式,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人均GDP2000DD3000美元的關鍵時期。為此,抓住時機緊跟全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搞好衛生監督工作建設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1]。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共場所也隨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公共場所是指對公眾開放,人群相對集中的地方,其衛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人群的身體健康,亟待我們解決。因此,公共場所的衛生安全已經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衛生監督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已經成為各級衛生監督部門積極探討的問題。
1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與社會發展不匹配。《條例》于1987年頒布并于1991年頒布《實施細則》,為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預防疾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公共場所如網吧、按摩院、足療館、減肥中心、公寓等等場所,未被列入《條例》規定的七類28種公共場所范圍中。這個問題有待解決。例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中的飯館、第七項中的候診室分別是以餐飲衛生、傳染病監督為主的公共場所,《條例》監管內容少且簡單,為避免與食品、傳染病監督重復一直未發證[2]。
1.2執法主體已不存在,執法機構也發生了變化。《條例》第十條規定各級衛生防疫機構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監督工作衛生防疫機構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監督工作。條例規定的.執法主體衛生防疫站2001年機構改革時已不存在,原來的衛生防疫站一份為二,成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但現行法規缺乏該規定條款。
1.3政府經費投入有限,衛生監督技術含量低。由于監督監測儀器落后,種類不全,衛生設施的審查缺乏準確性、科學性,大大地削減了衛生監督工作的監管力度。
1.4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存在地區和場所差異。我國西部地區和小城市相對于大中城市及東部地方來說,經費、檢測的設備和力量相對不足。缺乏技術支撐,直接導致管理滯后[3]。
1.5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不夠,處罰種類單一。《條例》及《細則》中規定對違法行為的處罰20院至2萬元,力度小,而且對違法行為須經警告后方可實施,起不到對經營者的教育作用
1.6實際工作中從事衛生監督工作的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再培訓提高,專業知識更新不及時,甚至相對一部分人工作盲目,對工作的目的和衛生學的意義知之甚少。
2對策
2.1盡快修訂出臺有關公共場所衛生管理的法律及實施細則,確保有法可依。衛生場所的管理實際上是典型的綜合監督。加快執法隊伍自身素質的建設,加強衛生執法體制的改革。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政府應該加大對衛生監督監測的經費投入,提高衛生行政執法的工作效率。提高監測隊伍的業務素質,提高執法監督的技術含量。根據不用問題選擇不同的法規,恰當好處地運費公共場所的各項法規,更好地體現公共衛生監督的力度。
2.2普及全民衛生法律意識,加大宣傳力度。衛生法律法規的宣傳是衛生行政執法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近年來,在各地爭創國家衛生城市、環保城市的活動中,積極配合開展衛生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民的法律法規意識和衛生意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通過媒體營造聲勢,促進社會對公共場所衛生安全的了解和關注,提高群眾參與意識。
2.3明確公共場所行業內部交叉監督問題。如賓館內設立美容美發店、游泳館、等等、建議國家盡快明確具體的工作程序,避免一個公共場所出現多證現象,同時避免無人管理造成監管空白點。
2.4加大衛生監督監測工作的力度。避免突擊性的檢查。必須對美容美發、按摩院、茶館等場所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監督,加大力度。確保群眾健康。監測結果顯示上訴地方的用品用具衛生狀況及其不好。
2.5加強對人民健康有隱患的因素的監督。隨著城鄉建設的步伐的邁進,人們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對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環境中存在的低濃度的長期污染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人們已經把發病前機體的變化作為評定環境質量好壞的依據,對避免可能發生的污染隱患的重視,公共場所的預防性監測工作顯示出了重要性。
2.6豐富監管手段,改革監管思路。目前,公共場所的服務內容,經營方式多樣化,數量大幅增加,原有的監管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必須結合風險管理的原則,對人群密集和安全衛生隱患較大的場所實行更有效的監管手段和措施,如遠程實時監測、動態監測、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等管理模式。
2.7與疾病控制中心協調配合,提高監管能力。衛生監督執法需要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科學的依據,以加大監督執法力度,提高監督質量,所有臉頰要保持和諧穩定,共同發展做好此項工作
總之,國家要逐漸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加強衛生監督力度的同時,不斷完善衛生設施,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消費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共同努力,營造一個令大家滿意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公共場所。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調研報告2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
(一)依據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國家公共場所相關衛生標準、規范
(二)職責
負責管轄范圍內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
對違反公共場所衛生法規規章的案件進行調查取證,并提出行政處罰意見。
(三)工作要求
按照衛生部、鐵道部有關量化分級管理規定對管轄單位進行量化分級管理;對直管單位要進行全覆蓋,加強對公共浴室、美容理發店、游泳池、中小旅店等重點場所的監督頻度。
1、經常性衛生監督的通用要求
檢查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是否獲得“衛生許可證”以及“許可內容”和“衛生許可證”是否在有效期內;
檢查從業人員有無有效的培訓和健康合格證明,同時檢查從業人員個人衛生和操作衛生狀況;
檢查公共用具是否按規定進行消毒以及消毒后用品是否采取有效的保潔措施;
2、各類場所經常性衛生監督重點
旅店業:室內環境整潔;顧客用具清洗、消毒效果;臥具更換情況;衛生間清洗消毒效果;通風和排氣情況。
文化娛樂場所:禁止吸煙措施的落實;空調系統通風換氣情況;動態噪聲控制;茶杯具等公用物品清洗消毒效果;廁所的保潔。
公共浴室:顧客用毛巾、茶具、拖鞋等公用物品的`洗換與消毒情況;浴池水的凈化情況;禁止性病、皮膚病患者入浴的措施。
游泳場(館):池水凈化、消毒設備使用情況;池水消毒、凈化效果;禁止出租游泳衣褲;游客下池前強制淋浴、浸腳消毒情況。
體育場(館):館內環境整潔狀況;機械通風或自然換氣情況;館內禁止吸煙措施的落實;衛生間保潔情況。
美容、理發店:理發、美容工具以及毛巾消毒效果;染發、燙發間機械通風情況;地面保潔情況。
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室內環境整潔;機械通風或自然換氣情況;室內禁止吸煙措施的落實;噪聲控制的效果;公共衛生間的保潔、排氣情況。
公共交通工具和車站、等候室:機械通風或自然換氣情況;空調系統定期清洗消毒情況;交通工具基礎衛生設施配備、衛生保潔落實情況;公用茶具、物品保潔、消毒效果;衛生間保潔消毒措施;臥具洗換情況;禁煙措施落實情況;病媒生物防制情況。
3、衛生監督文書
按照監督工作要求和程序,制作衛生監督文書。
4、行政處罰
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違法行為,應按《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市衛生局的規定進行立案、調查取證、提出行政處罰意見。
6、監督檔案
建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檔案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調研報告范文08-19
消防監督工作調研報告08-21
衛生監督稽查工作報告08-16
衛生監督所個人述職報告03-25
衛生室衛生監督自查報告01-14
醫療衛生調研報告05-25
農村衛生調研報告11-11
衛生院調研報告12-19
市衛生監督所實習報告(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