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實習報告優秀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質實習報告優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習地點:xx
實習時間: 20xx年7月1日
實習過程
一)、路線地質教學階段:
1.記下胡溝礦及附近地區的所見所聞。
2.我們進一步熟練掌握小羅盤的使用方法。
3.觀察、識別各種基本地質現象,掌握其記錄描述方法:
(1)巖礦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標本的采集,巖性變化的觀察與記錄。野外實習中認識實習地區常見巖石,主要為沉積巖,少量火成巖。了解巖石的巖性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及了解礦物的集合體。
(2)地層的觀察:野外實習中熟悉實習地區各不同地質時代的地層,包括群與組,弄清巖層產狀,地層之間接觸關系。
(3)古生物化石的采集、編錄及初步鑒定,在地層中產出特點的觀察與記錄。
(4)褶皺、斷裂等各種基本構造現象的識別與確定,構造在空間的變化及其特征的觀察和描述。
二)、編寫地質調查報告
(1)礦井概況
汝州市胡溝煤礦始建于1974年8月,屬地方國有企業,礦井設計生產能力6萬噸/年。1984年二水平延伸技術改造后,生產能力提升到15萬噸/年。平頂山市中祥圣達煤業有限公司位于汝州市蟒川鎮,距汝州市17km,原屬6證齊全的生產礦井。該礦井田面積1.47km2,批準開采三個煤層,目前保有地質儲量648.7萬噸,可采儲量262.7萬噸(20xx年度資源儲量動態檢測報告)。
該礦井田位于蟒川盆地中心,侯家溝正斷層、何莊正斷層、任村斷層和劉莊正斷層形成的地塹構造內,煤層傾角8—26°,煤層厚度0.2-9.6m,平均厚度3.7m,礦井正常涌水量318m3/h,最大涌水量413m3/h,主要充水水源為距二1煤層底板5—15m的石炭系太原組L7-8灰巖和寒武紀灰巖含水層充水,礦井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
(2)地理位置與交通條件
平頂山市圣達煤業有限公司位于汝州市南蟒川鄉任村境內,距汝州市約17km,屬任村礦區。行政區隸屬于汝州市蟒川鄉任村管轄,交通條件便利。(詳見交通位置圖)。地理坐標為:東經112°43′48″-112°44′24″;北緯34°02′27″-34°02′58″。
該區屬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據汝州市氣象站歷年觀測記載,年平均降雨量為652.8mm,最大降雨量為1170.9mm,最小降雨量為332.8mm,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蒸發量為2297.3mm,最小蒸發量1637.8mm。年平均氣溫14.2C,最高氣溫44.6 C,最低氣溫-18 C。年平均風速24m/s。最大風速36m/s。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霜凍期一般為當年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上旬,最大凍土深度18cm。
(3) 礦井地質概況
礦區位于伏牛山區平原的過渡地帶,本礦井位于焦古山煤田任村礦區的中部及西北部,焦古山煤田是西、南、北三面環山向東開口的山間盆地。焦古山海拔787.34m,為控制區內的制高點,東西走向,綿延于礦區南緣,構成天然屏障,向北逐漸起伏的山前剝蝕臺地,傾伏于汝河平原,形成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盆地丘陵地形。圣達煤礦一帶地勢較為平坦,標高一般+330m—290m。相對高差40m,屬剝蝕丘陵地貌。
胡溝礦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市蟒川鄉任村,東臨丁莊西臨下任村。本區周邊局部有山西組地層、下石盒子組、上石盒子組部分地層出露,其它多被第四系及古近系覆蓋。據地表及以往鉆探揭露,地層由老至新依次為寒武系、石炭系、二疊系及第三系和第四系。 本區位于蟒川盆地中心,為一“地塹”構造,區內底層較為平坦,傾角一般6~80,局部可達12~140,本礦區構造以正斷層為主,并伴有寬緩的褶曲。據井下開采資料和勘探資料顯示,主要構造有:單斜構造、褶皺、斷裂等幾種構造。
褶皺 褶皺在地殼中分布廣泛,規模大小相差懸殊大者延伸幾十至幾百米,小者可在受標本上見到甚至表現為顯微構造。 褶皺巖層中的以個彎曲稱為摺曲,他是褶皺構造的基本單位。
背斜 背斜世巖層向上的彎拱的曲折核部是老巖層兩側是新巖層且對稱重復出現,兩翼巖層傾斜方向一般相反。在胡溝礦區都能看到。
向斜 向斜是巖層向下的彎拱的曲折,核部是新巖層兩側是老巖層且對稱重復出現兩翼巖層傾斜方向一般相對傾斜。
斷裂 斷裂構造為巖層受力后產生變形,當壓力大到一定的程度或超出巖層的強度極限時,巖層的連續完整性遭到破壞,斷裂構造又分為節理和斷層。
斷層 斷層即巖層受地應力的作用后發生破裂,在力的繼續作用下沿破裂面兩側巖塊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的規模大小不一,其形態和類型繁多分布較廣對煤礦設計和生產都有很大影響根據斷層兩盤相對位移方向分類可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和平移斷層。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稱為正斷層。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稱為逆斷層。兩盤巖塊沿水平方向相對平移的斷層稱為平移斷層。我們在胡溝礦和任村、劉莊、何莊、侯家溝所見斷層均為正斷層。 在胡溝礦觀察到的斷層較清楚。此斷層的斷裂面平直,走向為東西走向,方向是向正南傾斜,傾角大約在45°左右,巖石為致密的石灰巖,顏色呈灰黑色,其表面有石英和長石形成的紋路。有上下兩盤相對移動時形成的淺痕,經過觀察,斷定此斷層形成于古生代晚奧陶統以后的某個時期。
節理 有張節理和剪節理,在任村附近,觀察到石灰巖中有張節理,此處張節理呈羽狀,其中有石英和方解石侵入形成的。也可以看到石灰巖的人為斷裂面有大量的。剪節理,其剪節理呈X狀,向里延伸,剪節理面用手觸摸有光滑感,伴隨剪節理生成了大量的裂隙。
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進行磁偏角的校正。測量巖層產狀的三要素的:巖層走向的測定,巖層傾向的測定,巖層傾角的測定。對巖層產狀三要素的測定就必須學會地質羅盤的正確使用。
結束語
在這次的實習的過程中加深了我對地質知識的學習,尤其是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從之前的書本的學習到現在的親眼所見及老師對實物的講解,現在有了更深的認識和學到新的知識,這都歸功于此次實習的作用。這次實習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知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學會了地質工具的運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不過我們從中也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學習的熱情。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一些考察的細節如做筆記應該用鉛筆等等,學會基本的考察報告的寫法,充分認識到地質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家鄉和各地的典型地質的興趣,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質實習報告優秀】相關文章:
【優秀】地質野外實習報告10-11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優秀02-19
地質實習報告_[實習報告]08-15
地質實習報告08-06
地質實習報告08-06
地質實習報告07-09
地質實習報告06-27
地質學地質實習報告02-16
實習報告—地質類08-12
關于地質實習報告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