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鎮綜合文化自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鎮綜合文化自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鄉鎮綜合文化自查報告1
文化事業是一個國家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經濟實力的具體體現,是精神的根源與傳承,是人類歷史變遷,社會發展的見證,泱泱中華大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億華夏兒女,其中農村人口占80%,農村文化發展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筆,農村文化的涵蓋面廣,意義重大,其中傳統文化、鄉村文化、通俗文化屬于原生態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
發展,是現代文化的基礎,農村建設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引導深化農村改革,構筑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也是以人為本,關注三農問題的具體凸現,當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是否適應新形勢發展和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呢?就此我們進行了調查研究。僅以xx鄉為例,窺一葉而知秋。
一、我鄉農村文化建設現狀
xx鄉民間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各村都有其民間文化特色,六李村的圍鼓清唱;方崗村的玩蚌精、蓮響舞;大魏村、塘陳村的舞龍燈;xx村的拉犟驢;小羅村的路竹馬;廟王村、魏店村的舞獅子;界牌村、六李村的彩蓮船;大潘村的皮影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全鄉各村都成立了文藝宣傳隊,每年組織多次文藝節目匯演,在當地群眾中具有很好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
二、存在問題及成因
人才斷層,青黃不接,農村文化創作與表演人員基本上是50歲以上,傳人難尋,現代年青人大多局限與打工經濟或創業成家,對農村文化不“感冒”,部分曲藝品種面臨失傳滅絕。
三、農村文化力不強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前的農村,由于文化公共設施陳舊老化,文化事業發展滯后,文化教育陣地嚴重匱乏,思想道德文化感召力減弱,科技文化推動力滯后,文化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甚至不同向或者不同步,娛樂文化生活陶冶力下降,廣播少、書報少、文體活動少、出門旅游少,加之各種腐朽思想的負面影響,致使農村人們的道德滑波、世風變濁,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滋長。在一部分人的心目的,“政治是空的,理想是遠的,道德是虛的,唯有金錢是真的”,似乎除了金錢和享樂外再沒有什么可值得追求的了。有的只求實惠,不講理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被歪曲,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淡漠;二是文化生活貧乏和文化市場不健康,倫理道德觀念蛻變。農村社會環境受到污染,許多格調低下和渲染色情暴力犯罪的書刊、音像制品充斥農村文化市場,惡化了農村社會精神環境。部分農民的社會正義感、責任感、義務意識淡漠,榮辱觀、是非觀混亂,國家和集體觀念淡化,道德滑波;三是文化項目難引進。近幾年中央出臺了不少扶持農村發展網的好政策,并且有大量專項資金扶持農村文化建設,諸于我縣農村文化體制、設施、人才、陣地等方面的問題,好機會經常擦肩而過;四是宗教活動頻繁,封建迷信抬頭,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
四、振興我縣農村文化的對策
鄉鎮文化是農村文化活動的載體和組織者,直接影響農村文化建設。怎樣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主要從農村文化站建設著手,我建議:
1、深化認識,營造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環境。群眾文化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盛況,發展和繁榮群眾文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縣鄉鎮
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力度,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重視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經常對群眾文化工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各鄉鎮應將文化工作納入雙方明建設目標管理范疇,改變那種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要花錢寧可不要的現象,使農村文化走出“無事干、無人管、無所作為”的`誤區。
2、強化改革,建立農村文化良好的運行機制。機構改革是必然趨勢,文化站無疑必須面對現實,迎接挑戰。但無論怎么改,從事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機構不能撤,也不該撤,在改革中,文化站必須抓住機遇,理順體制,開避出一塊屬于自身的天地,使之成為農民群眾文化生活的向往之所,也只有這樣,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按照文件要求,在改革中,要明確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要將文化站的人、權、事、物徹底下放,成為鄉鎮政府垂直的工作部門;明確縣文化局的主管職能,把握好進人關、用人關、培訓關,應嘗試將一批業務精,敬業精神強,有較強工作能力的文化專干納入國家公務員范疇,使之生活和工作待遇上與其他干部一視同仁,將文化事業納入“以錢養事”機制,建設良好的運行機制、激勵機制、投入機制,把發展先進文化與改造落后文化統一,與提高群眾文化素質統一,與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統一。同時,可發揮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等相關部門職能互補的優勢,組成綜合的鄉鎮群眾文化娛樂機構,增加其實力和發展后勁。
3、增加投入,加大對文化中心配套建設的投入。陣地是舞臺,是文化站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鄉鎮機構改革中,各鄉鎮黨委、政府應該保證和改善文化站的基本辦公條件,必須將現有的文化市場,陣地和設備劃最文化站統一管理和使用,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借調和挪作他用,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鄉鎮財政應逐年增加對群眾文化工作的投入,應將文化活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步鞏固和添置文化娛樂設施和設備,比如建好一個文化站,一個廣播站,一個圖書室,一個農科教中心,一個文體活動中心等等。文化站要借助站力發展文化產業,確立群眾文化群眾辦的思路,動員多方力量參與群眾文化建設,保住好開展群眾文化的基本陣地。
4、提高素質,優化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隊伍。在我縣鄉鎮文化專干隊伍中,整體素質偏低是導致專職不專,陣地丟失,文化活動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黨委、政府要重視文化專干隊伍,確立“生存靠政府、發展靠自己”的思路,文化專干基本工資應實行全額撥款,獎金福利由自身發展文化產業補足,以確保農村文化站業務骨干的穩定和自身“責任田”的耕種。同時,各級文化業網務部門要加強對文化專干的教育和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們的政治和業務素質,使他們成為群眾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眾文化活動輔導上的行家,逐步擺脫掛靠在政府,長期靠“打工”度日的模式,使之成為鄉鎮政府領導下的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的新生兒;再次,文化站應轉變觀念,憑借自身所擁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經濟政策等優勢,積極開發文化產業,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彌補文化經費不足,壯大自身實力。
與時俱進,當前的文化站必須直面現實,走出原地停滯怪圈,變“等、靠、要”的依賴性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自覺性,變“求穩旁徨”的被動性為“無功就是過”的主動性,在國家群眾文化政策的指導下,迎接挑戰,走進屬于自己的天地,繁榮我鄉農村文化。
鄉鎮綜合文化自查報告2
鄉鎮綜合文化站是農村群眾文化工作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開展農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陣地,長期以來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xx縣文化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局《關于轉發省文化廳關于做好文化部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效能抽查工作的`通知》 ,我鄉更即開展了自查工作。
一、文化活動開展情況
文化服務站基本服務項目設置符合國家指導標準和省實施標準要求,定期提前公示服務項目,按要求開放圖書室(百里村和聯合村圖書室是災后重建項目,正在裝修)。群眾對文化活動參與度高,3個村都成立了文藝團隊,以社會效益為主,經常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演出,有文藝骨干三十余人。配合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村組演出,利用慶三八、五一、建黨節、國慶、元旦、春節等,大力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等編排新節目,做到節目內容健康、風趣,主題鮮明、生動,形成貼近農村群眾實際,深受廣大干部群眾的喜愛,讓群眾在笑聲中得到教育,在歡樂中受到啟發,在快樂中接受教育,各村成立業余舞蹈隊,參加各種宴席演出,豐富了業余文化生活,加強家庭文化傳播。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實現供需對接,解決設施設備閑置浪費現象。
二、資源整合利用情況
20xx年度,xx鄉黨委、政府把文化建設工作同全鄉經濟、政治、社會等工作協調同步推進,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依托鄉綜合文化站和廣泛的群眾文化基礎,成立了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組長:余昌明,副組長:楊霞,成員由團委、農技、財政、林業等人員組成,王芬負責文化站的日常事務工作,做到中心工作有人抓,常規工作大家抓。
文化室根據實際實行錯時對公眾開放,開放時間達到規定的最低時限。整合利用縣廣電局等單位配送的公共文化資源開展文化活動,比如成立了腰鼓隊、秧歌隊等文藝演出隊,宣傳國家、省、市、縣政策、方針。協助縣級文化行政部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農村文化市場距管等情況。在平時的工作開展過程中,xx鄉綜合文化站嚴格遵守各項規章,不存在違法違紀情況。
【鄉鎮綜合文化自查報告】相關文章:
綜合文化站自查報告07-23
鄉綜合文化站建設情況自查報告08-24
鄉鎮統計自查報告04-17
鄉鎮環保自查報告04-27
2004年鄉鎮社會治安綜合08-13
鄉鎮干部自查報告07-26
鄉鎮檔案工作自查報告08-09
鄉鎮綜合治理工作報告08-15
鄉鎮綜合治理工作總結08-13
全面提升鄉鎮農業綜合競爭力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