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電實習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西電實習報告三篇
在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電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電實習報告 篇1
一、 實習目的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生產實習在西安市的西電集團公司進行。實習作為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其目的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專業基礎知識,理論聯系實際,獲得與高電壓技術及輸變電設備有關的生產、科研與管理工作的感性認識及技能,培養學生調查研究、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教學打下基礎。總的要求如下:
1. 熟悉高壓電氣設備的結構原理、設計規則、制造工藝;了解本專業的發展趨勢及新
產品研制和開發的情況。
2. 熟悉和了解生產過程的檢驗與測試方法(包括產品的型式試驗),試驗設備的原理、
參數及特點;了解各種高壓試驗與測量方法的發展趨勢和研究方向。
學會工程觀點,工藝思想,培養勞動創造世界的觀點。
二、 實習單位介紹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原“西安電力機械制造公司”,以下簡稱“西電集團”)成立于1959年7月,是以我國“一五”計劃期間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中的5個項目為基礎發展形成的以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群為核心,集科研、開發、制造、貿易、金融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20xx年,西電集團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高壓、超高壓輸配電成套設備研發制造企業;20xx年11月,西電集團被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為第一批49家主業明確的中央企業之一;20xx年4月,西電集團響應國家關于中央企業主業整體上市的號召,成功發起并設立了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已于20xx年1月28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xx年5月6日,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準,西電集團正式更名為“中國西電集團公司”。目前,西電集團注冊資本17.9826億,總部設在西安。
西電集團的主營業務為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研發、設計、制造、銷售、檢測、相關設備成套、技術研究、服務與工程承包,核心業務為高壓、超高壓及特高壓交直流輸配電設備制造、研發和檢測。主導產品包括:126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高壓開關(GIS、GCB、隔離開關、接地開關)、電力電容器、互感器(CVT、CT、PT)、絕緣子(電站電瓷產品、復合材料絕緣子產品)、套管、氧化鋅避雷器;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力變壓器、并聯電抗器;±100kV 及以上電壓等級的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直流輸電換流閥等。歷經半個世紀的拼搏與發展,西電集團已經成為中國最具規模、成套能力最強的高壓、
超高壓、特高壓交直流輸配電設備和其他電工產品的生產制造基地。
三、 實習安排
7 月 7 日 實習第一天,在本校西九樓502室參加洪國耀副總工程師關于開關行業的發展動態講座。
7月 8日 實習第二天,西九樓502室,上午現任中國西電集團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設計開關副部長韓曉東關于變電壓行業發展動態的講座;下午現任中國西電集團西電電力系統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羅云海講述電力系統行業發展動態的講座。
7月10日 西九樓502室,上午由現任中國西電集團高電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有首席專家的姚斯立講述試驗檢測相關知識的講座;下午,由現任西電操動機構公司副經理趙奔講述數字化制造及發展動態的講座
7月11日 西九樓502室,由現任中國西電集團西安高電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的殷曉剛講述西高院發展史及智能變電站發展情況的講座。
7月14日 西安實習第一天,在西安技師學院舉行開班儀式,主要內容就是向我們介紹西電 集團的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同時對其的主要產品及市場進行介紹。
7 月15日 上午西安技師學院由西電負責人張業廣對西電業務領域進行介紹;下午先后參觀了西電高壓套管公司和西電鵬遠電路有限公司。
7月16日 上午參觀西安西電開關電器有限公司,下午參觀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
7月17日 上午先參觀高壓電器研究院有限公司,然后參觀了西安西電光電纜有限公司,下午,參觀西安西電電力系統有限公司。
7月18日 實習最后一天,我們在技師學院新校區C302教室進行生產實習總結會,學生代表、高校代表以及西電集團的負責人和一些優秀的校友進行了發言。
四、生產實習內容
此次生產實習的目的地是陜西西安西電集團公司,從 7月 7日一直到 7月 18日,一共歷時兩周。
第一周我們在本校西九樓502會議室聽取為期5天的講座。由西電集團相關重要部門與企業的工程師來到校園里來給我們講座介紹企業與集團的相關情況,以及各部門子公司的主要生產項目和產品。第二周開始我們前往西安當地實地參觀相關企業部門,進 一步深入了解實際生產環境與制造工藝。
1、7月7日—7月11日
第一周的講座主要是給我們介紹西電集團的相關基本情況以及主要產品概況。西電集團作為我國輸配電裝備制造業中的`排頭兵,承擔著促進我國輸配電裝備技術進步和為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提供關鍵設備的重任。曾先后為我國第一條330kV、550kV超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第一條800kV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第一條1100kV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
第一條±100kV直流輸電工程,第一條±500kV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第一條±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第一個西北至華北聯網背靠背直流輸電工程以及“三峽工程”、“西電東送”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提供了成套輸配電設備和服務,設備全部成功投入運行。在國際市場上,西電集團的產品和技術已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成功地進入了德國、美國、新加坡、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目前,西電集團及其所屬“XD”品牌在海內外均已獲得了較高的知名度,成為了市場上優良品質的代表,經營風格也得到眾多業內人士和產品用戶的認可和贊許,在全球市場建立了良好的聲譽和市場形象。
7月7日,前來給我們授課的是來自先開關電氣有限責任公司的副總工程師洪國耀先生。作為電力系 統中保證運行安全可靠性的核心設備之一,開關(斷路器)是本次講座的主要內容。洪國耀先生主要給我們介紹了三種類型的斷路器:氣壓式斷路器、瓷柱式斷路器和 GIS。看到演示中的姨太太斷路器竟然如此龐大,而對應在我們平時電力系統分析課程中卻只是一個個小小的開關模型,不由得為電力系統這個宏偉的工程中的各個環節感到震驚。 開關(斷路器)體積巨大,內部結構也十分復雜,其中核心的一個環節,也是高壓開關的核心技術之一,操縱機構在高壓開關技術中極為重要。洪國耀工程師在講授過程中不斷提到了一個概念就是,兩種操縱機構中,彈簧式的比液壓式的可靠性要高的多。這時因為彈簧式的原理簡單,元件個數少,而液壓式的組成部件更多,相應的可靠性也下降了。
7月8日,一共有兩場講座,上午下午各一場。上午給由韓曉東副總工程師給我們介紹西電變壓器與電抗器相關情況。從場合上來劃分,變壓器和電抗器分為以下三種:電力變壓器與并聯電抗器(交流)、換流變壓器與平波電抗器(直流)以及應用在冶煉和化工等行業的特種變壓器。在功能上分,變壓器可分為升壓、聯絡、配電和廠用等方面。
西電實習報告 篇2
7月2日至7月4日,我們在電氣工程學院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為期3天的專業認知實習,實地參觀了西電集團的大規模實驗廳以及各種 大規模電力設備,并到陜西省電力公司培訓中心進行了參觀學習。通過這三天的認知學習,我們隊專業相關專業知識和原理有了更深于課本的認識。
7月2日上午,我們首先前往洗點開關電氣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員,講解人員首先帶領我們認識熟悉了整個廠區的結構和環境,接下來,講解人員對展柜中GIS開關柜進行了一一的講解。第一次見到這些神奇的電力設備,我倍感新奇。通過聆聽專業人員的講解,并且進行網上相關資料學習,我了解到GIS,也叫高壓配電裝置,主要把母線、斷路器、CT、CP、隔離開關、避雷器都組合在一起的開關站。GIS 的優點主要包括:1,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 能夠讓變電站實現小型化。GIS中核心技術主要有絕緣涉及,通流設計,氣體密封設計等。
隨后,我們又去了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帶著安全帽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整個工廠里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事故的吊車。據負責講解的工作人員說,我們頭頂可以人工控制的吊車重達400噸,只有用它才可以將已經纏繞拼接好的線圈從倒地狀態翻身成立式狀態。除此之外,我們還參觀了沖剪車間,記得講解人員講過0,28mm的硅鋼片疊在一起,拐角處切成45度角可以將渦流減小到最小。印象最深的是可以只有兩個人操作的全自動沖剪設備,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
最后,我們去到了先高壓電器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在這里我們主要參觀學習了高壓檢測大廳,高壓試驗大廳等地方,親聽電氣學長講述設備儀器功能。印象最深是高壓試驗大廳,四周都是鋼板所建成,地板則是用銅板鋪成。我們在實驗大廳看到了各種高電壓至幾千千伏的變壓器或電壓發生器。如此龐然大物對我來說,看到并學習的感受可以用震撼形容。
中午我們進行午餐(我感覺西電的飯真心不錯,比交大的好吃多了!)并在午餐后參加了西電集團座談會。座談會上,西電集團的領導,資深的技術人員們與我們對于西電集團以及未來工作規劃進行了深刻的講解與交流。我的感覺是,西電集團是個不錯的工作單位,看起來收入、生活條件個方面都是十分可觀的。之后的互動環節,更是令我印象深刻。 西電集團的資深技術人員對我們類似未來求職困惑,未來規劃、以及我們隊西電集團的困惑都進行了一一詳細的解答。醍醐灌頂,令人深思。印象最深刻的是夏文老師說的綜合能力問題。記得她說她會因為一個人一段RAP說的'很不錯就拍板留下這個人,也會因為西電集團缺乏年輕人參加羽毛球賽而費解。總之,綜合能力對于一個社會人來講,是很重要,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當綜合發展自己各方面能力。再有就是張猛老師所講電力集團的未來發展,很多方面都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可以不斷有想法,電力集團就會不斷有新的發展前景。置于出國深造還是留在國內建設祖國的事業,就像老師所說,在國外,永遠不會有最精尖的技術交給你,永遠只是打工仔,不管你有多么人才。但是在國內,就有機會研究最前
沿技術,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7月3日,我們實習隊伍來到了陜西省電力公司培訓中心的灞橋分部。在這里,我們首先參觀了陜西省國家電網分部,講解人員帶領我們學習了相關安全保護有關措施,比如頭盔是去現場必不可少的東西,工作人員一般帶藍頭盔或者紅頭盔,監督檢查人員一般帶橘紅色頭盔,領導帶白色頭盔O(∩_∩)O哈哈~再有就是安全繩,老師講了一個剛畢業就去當組長的年輕人,僅僅因為安全繩不配套,由于趕時間搶修線路,湊活著用了一下,結果從14米高空活摔下來,犧牲自己年輕生命……簡直驚悚……隨后我們又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學習了對由于觸電或者其他原因處于假死狀態的人應該如何搶救。二比三十,吹兩次人工呼吸,按壓胸口三十次。
隨后我們參觀學習了以廢舊高壓輸電線路。參觀了高電壓變壓器,大致主要由線圈,絕緣部分,冷卻系統組成,冷卻系統的冷卻油不可多也不可少,應該根據實時的氣候季節適量放置,例如夏天由于熱漲,就要將油位調高。此外我們還參觀了廢棄變電站,ABC三項從右至左分別是由黃、綠、紅三色代表。 一母,二母一半同時供電,旁母備用,此外認識學習了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的具體接法。近距離觀察了各種絕緣子,電纜,變壓器,互感器,還有避雷針、避雷器等電力設備,了解了避雷針和避雷器的區別與聯系。更深刻的了解了以前不很清楚的概念,所謂變電站就是將輸電線上的幾十千伏高壓或者超高壓通過互感器變為幾百伏,幾千付的電壓,輸入配電區之后在經過配電區在各個小區變壓到220V送到用戶端。 此外,我們還參觀學習了變壓器的具體內部結構,對變壓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7月4日,我們實習隊伍前往了陜西省電力公司培訓中心咸陽分布。在這里我們也是在室內參觀了電力系統的室外設備,比如變電站等,還參觀了秦嶺某山的輸電線路模型,精致形象。了解了國家電網的具體安裝布線形式。例如附件安裝形式包括:平衡掛線、懸垂線夾、防振錘安等。此外,我們還在室內和室外參觀了各種形式的桿塔,桿塔是用來柘城架空線路導線和避雷線,并使導線和避雷線、導線和地面等保持一定距離。桿塔有上字型桿塔,貓耳型桿塔,水字型桿塔等。
隨后,我們又陸續參觀了各種材料的絕緣子,陶瓷材料、玻璃材料、復合材料等等都是絕緣子的常用材料,隨著電壓的升高,絕緣子的材料和大小也都在發生變化。
我們還參觀了露天實訓基地,親眼看到了實習生爬電線桿。深感本專業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除了學好專業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時時刻刻注意安全問題,生命只有一次,要是從桿塔上掉下來就再也沒有然后了。
認知實習的目的主要就是讓我們通過實地對公司和實物的參觀,從而讓我們的認識不僅僅只停留在書本上的概念和公式中,而是能夠建立實際的框架和模型。同時它也是我們將理論知識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它是課堂教學的補充,生產實習區別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講授,學生領會,但是生產實習則是在教師指導下由我們學生自己向生產向實際學習。并且通過現場的講授、參觀、座談、討論、分析、作業、考核等多種形式,一方面去鞏固在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可獲得在書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學到的生產現場的實際知識,使我們在實踐中得到提高和鍛煉,培養我們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以及生產現場中將科學的理論知識加以驗證、深化、鞏固和充實,并培養我們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通過生產實習,能夠拓寬我們學生的知識面,一方面能夠增加我們的感性認識,把我們所學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學到許多從書本中學不到的
專業知識,并且還能夠獲得本專業在國內外科技發展現狀的最新信息,激發我們向實踐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它作為我們從學習到就業的過渡,它不僅是校內教學的延續,而且是校內教學的一個很好的總結,所以我覺得通過生產實習能夠很好的鍛煉我們的能力。
更甚的是,我們參觀了如此令人震撼的電力設備,
西電實習報告 篇3
當我第一次踏進廣西電視臺資訊頻道欄目組辦公室大門時,根本沒有想到,在之后的實習中,我會在這里收獲一段快樂而難忘的時光。我不僅從同事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和他們成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實習過程中拿到了開啟通往社會之路大門的幾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真誠
剛進電視臺實習時,雖然在學校也學過關于策劃的課程,但介于對電視節目編制過程的不了解,還是很難寫稿件的。并且一說自己是藝術學院來的實習生,大都給人的感覺就是跳跳舞,唱唱歌那種愛貪玩的學生。很不可思議為什么藝術學院的學生會來電視臺做實習編輯記者。他們對我的第一感覺也許是那種混兩天很快就走的那類實習生,再說不了解學習的專業,更不懂得你會做什么。可我不甘心,還沒有踏上實習的艱辛道路,就被人瞧不起。因此我決定用我的真誠和對工作的熱情來讓他們改變對我的看法。
都說一個人可以偽裝他的真實面孔,但你絕不可以忽略真誠的力量。第一天去電視臺實習,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之前也聽過不少關于實習生的傳聞,說他們在單位要么被當成透明人,要么就凈干些雜活,于是有點擔心自己是否也會和他們一樣。
踏進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早晨”或“早上好”下班回去也要和他們說“我先走了,明天見。”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我總覺得,經常有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比如輕輕的一聲問候,但它卻表達了對同事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擔心變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沒有發生。我想,應該是我的真誠,換取了同事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愿意把簡單的一些工作分配給我了。
其實,不僅待人要“真誠”,對事也要“真誠”。節目組的后期包裝師在制作欄目宣傳片時,有幾個鏡頭總覺得不太滿意,但又想不出什么好的修改方法。我于是把自己的想法誠心誠意的提出來。沒想到,他竟欣然的接受了。在他面前,我只是一個毫無經驗的在校學生,但我覺得對待媒體工作我們不應該論資談輩,有意見或建議,只要對工作有利,都應該誠懇的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其實,只要你是真誠的,誰會在乎你資歷小,又有誰會小看你呢?從那以后,每次編輯剪片,只要我有空,都會讓我看片子提意見,后來他和我說,我提的意見和建議有些還是很中肯的,對節目非常有用。這不僅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也讓我懂得了真誠對工作的重要性,讓我走出了顯示自身價值的第一步。
第二把鑰匙:溝通
你去外地拍外景,怎樣和群眾演員溝通,把片子拍出自己設計的那種感覺?
“你能調動群眾嗎?”編導從我手中接過《大西瓜挑戰吉尼斯》的`稿件劈頭一問,這個欄目主要是拍攝農民自種的瓜果來挑戰,冠軍選手將獲得贊助商提供的肥料。我被問了個啞口無言,天啊,30多名陌生的現場群眾,怎么才能讓他們積極熱情的配合我們的拍攝呢?雖說就是這么簡單的事情,我要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參加挑戰。
初次遇到拍攝工作上的難題,讓我一時不知所措,而且編導還讓我負責尋找參賽選手,對農村我本來就不不熟悉,農村不比城市,沒有城里人活躍,拍攝就比較困難,不僅要給他們說解臺詞的含義,還要親身演示。對于首次在一個陌生的村子工作我該如何開展,又該從哪項先動手呢?
第一次參加外景拍攝就遇到如此多的問題,我開始有點懷疑自己是否有做記者這個能力了。正在我心里嘟膿著站在一邊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編導卻沒說什么,只見他簡單熟練的和村民介紹我們節目的宗旨還有比賽的規則,節目就在他們天南地北的侃談中很自然的進入拍攝工作。
后來我了解到,其實編導也是第一次來這里,為什么他比我更了解選手呢?答案很簡單,他對村民進行了大量的采訪,一有機會就與村民閑聊。對這里的認識主要是通過網絡和致電村支書了解的,我不得不佩服他。
過后編導對我說,你可以試著用自己的話和他們講述、溝通,不要怕麻煩,要不厭其煩。其實大多村里的人都有點害羞,又有點好奇,要抓住他們的心理,這樣他們才會配合你。
那次我和電視臺同事出去拍的第一次外景,學到溝通不僅可以讓你了解不明白的事情,讓你有頭緒,還能讓你順利的進行工作,達到預期的拍攝效果。我終于明白了: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
第三把鑰匙:合作
這次電視臺實習工作也讓我懂得了,不管自己多聰明多能干,也不能忽視集體的作用。
剛接觸電視類節目,并不沒有多大的了解。起初,編導主要是讓我根據他的拍攝方案來寫成品稿件。編導的拍攝方案寫得很好很有創意,我就學著自己似乎身臨其境,想象著現場的氣氛,根據攝影師提供的現場錄像,把原本并不活躍的現場氣氛換種方式形象的表現出來。
由于我用心的學習,空余時間也研究一些同事們以前寫的拍攝成稿,學著怎樣把一個沉悶的片子寫得生動更有吸引力。很快就可以和節目組出去外景拍攝了,可是外景拍攝工作卻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我就是把編導安排的工作按時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完成。不過,在后來的工作中,我卻忽略了同事的合作作用,有時候,自己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不懂解決又怕別人說我的能力怎樣怎樣。只好一個人愁眉苦臉的把所有的工作都攬下來,到最后卻沒有一件能按時完成的。
經過這些事情后才知道,正因為我的不懂合作,不善于和同事溝通,不知不覺,就把自己和別人孤立了。做媒體工作,講究的是團隊精神,一個外景組合,最基本的是編導,外景主持人,攝像師。這三個人少了其中一個,拍攝工作都難以進行。
因此我明白了,在外景拍攝的過程中的拍攝的某些情節,作為場記,我也學會把它們有技巧性的記下來,有了一些突發奇想的想法也和攝影師溝通,說出自己的一些觀點。雖然現在的我還沒有策劃一檔節目的能力,但是通過一些日常微小的積累,也能讓我受益匪淺。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需要的是合作的意識,互相了解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合作意識為我以后自己的電視節目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四把鑰匙:激情與耐心
激情與耐心,就像火與冰,看似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卻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節目組一位讀新聞出身的編導說,假設你從事報業投入的是100%的精力,那么,若你從事電視業,就必須投入150%的精力。我見證了這種150%的精力的投入。
電視節目制作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不說準備前的寫稿件工作,就拿后期制作一集15分鐘的《廣西新農村》為例,首先要看前方拍攝的十幾盒帶子合計幾百分鐘;然后把鏡頭采集進電腦;繼而進行剪片的重大工作,這是創意的活,費腦力,鏡頭需要不停的修改:繼而還要編輯音樂、配音、上字幕,做完這一集至少需要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為了完成進度,節目組的同事們有時每天就睡3小時,工作起來不知外面是白天還是黑夜,也忘了到底是星期幾。如果沒有激情,他們不可能心甘情愿的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而且這種日夜顛倒的日子要持續幾個月;如果沒有耐心,他們不可能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就為了讓幾個鏡頭更精彩,也不可能每一集都精心修改,一遍又一遍。我佩服他們。我私下問過幾個電視人,他們坦言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感覺很快樂,心里很滿足。
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激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熱情,愿意為共同的目標奮斗;耐心又讓我們細致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總編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技術大家都可以學會,但想法卻只屬于你。”廣告界有這么一種說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語道出了創意的重要性。其實,創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難買”。因為,它只屬于你。
在我實習的節目組干得出色的編導和攝影師都不是科班出身,以前沒學過扛攝像機,也不懂得編輯剪片。他們能在短短幾年時間走到現在的地位,不是因為學會了攝像技術和剪片技術,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和創意,他們懂得策劃節目,知道怎樣選取鏡頭,知道怎么把片子剪得精彩……其實,節目組里幾乎每個人都掌握了剪片的技術,但有的人面對那一大堆素材就是不知所措,說白了,就是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當你只有技術沒有想法和創意時,只能被派去做一些雜活;而當你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意能獨當一面時,就會被委以挑戰性的重任。我想:不只電視臺的工作是這樣,其它的行業也應該是這樣。因為,技術人人都可以學,而對于自己的想法和創意你則擁有“專利權”。
很榮幸能在廣西電視臺實習,讓我學到了課堂上沒有學到的實踐知識,也學會了一些我一輩子都受用的為人處世之道。通過這次實習,讓我了解到了我們的前途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迷茫,我們的專業也是很適合社會需要的。我覺得我們現在主要學習的知識是鞏固我們自身的內涵,素質。綜合能力提高了,就不會害怕將來從事的工作需要掌握一門新的技術,其實,技術不難學到手,難的是在工作中時時讓自己的腦袋運轉,激蕩自己的獨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這樣,你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顯現出自己應有的價值。
【西電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西電實習報告07-01
電裝實習報告01-10
電銷實習報告11-05
電商畢業實習報告01-24
電商運營實習報告12-07
精選電商實習報告4篇08-28
電商實習報告九篇08-27
電銷的實習報告3篇04-02
電裝實習報告(通用7篇)04-05
電商類的實習報告四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