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報告總結>實習報告>生態實習報告

    生態實習報告

    時間:2022-08-24 07:04:20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生態實習報告合集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態實習報告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態實習報告合集5篇

    生態實習報告 篇1

      實習路線:逸夫二樓-燕南園-北大西門-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頤和園南如意門-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頤和園東宮門-萬壽山北坡主要內容:

      一。 關于尊重自然:就實習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況進行分析

      二。 關于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園改造后群眾的反響進行分析

      三。 關于管理:就燕南園、蔚秀園頤和園的管理進行分析

      四。 關于調查方法和問題:總結

      XX年4月6日,李迪華老師帶領我們選修城市生態學課程的同學,進行了本學期第一次教學實習。本次實習首先在學校內進行觀察,然后從東門出發,經蔚秀園、海淀公園、六郎莊到達頤和園。途中,我們不僅見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區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經過了四環綠化隔離帶等自然氛圍濃厚的地區,這樣,我們既可以親身體驗城市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差異與協調的共存,又可以通過采訪來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實習途經很多近些年發生巨大改變的地區,根據老師的講解和我們對周圍居民的采訪以及親自觀察,加以對比思考,我們也更容易發現目前城市生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歡什么樣的居住環境、周邊環境。我想這些對將來從事規劃師職業的我們來說,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行進過程當中,有許多平時經常見到的事物,在實習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卻突然間引起了我的很多感想,下面,就按照行進路線談一下本次實習中我的感想。

      一。 關于尊重自然

      首先,是圖書館東北角的那片三角狀草坪,雖然面積并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規則的形狀——類三角形——卻使它讓我心頭一震。在人工草坪剛剛興起時,偶爾見到一、二塊整齊的綠茵,還覺得有點賞心悅目,畢竟,少見的規則形狀讓人看了有一定的興奮感。然而,當所有的設計師都企圖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博取人們的這種興奮感、而使這種綠茵“雨后春筍”般的建設起來時,人們的這種興奮感卻被單調感和厭煩感所替代。(圖)類三角形草坪(a)的確,現在的綠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圓形或者非常規則的多邊形,我很難想到除了單調以外的詞語來加以形容,于是我不禁想問:真的'只有規則這一種選擇么?不可否認,整齊的綠地讓現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規則的形狀讓城市更有秩序,鐘愛這種綠地的人也有一定數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別是在繁華的商業區、政府機構的所在地,建設幾個整齊的草坪能夠把城市景觀點綴得更好。但是,一旦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變成了這樣一個形狀,上面所說的單調就來了。另外,現代社會緊張的生活節奏下人們繃緊的神經也需要大自然來調節,處處受到約束的思想也會渴望自由和靈活,然而“規則”在這種情況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覺得,在普通的地區,特別是以生活為主要活動的居民區,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閑出來的土地加以規劃,種上草籽,由居民自覺維護就可以了,這樣才能讓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類。

    生態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概況

      我們于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于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

      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筑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筑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筑與老式建筑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致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里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里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后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淀了。

      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指出,盡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盡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里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淀,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么,除了書香,對于久在這里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著什么呢?

      在實習過程中接受采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里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為,燕南園有著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于一個臺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為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為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著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采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來游覽觀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凈,過路的汽車揚塵和制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占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游戲場,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游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戶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衛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為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為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蘊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辦公與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訪者指出,燕南園中有的住宅已經被學校劃歸某些行政機構,行政機構的辦公進一步打破了園子的寧靜,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園的風韻,代表的正是北大風韻的一部分,是治學的風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許,它的寧靜不應該遭到打破和窺伺……

      3、蘋果園的變遷——靜園草坪

      著名的靜園草坪過去是一片蘋果園,作為草坪,它取代的是過去的東草坪的地位。曾經的東草坪就在現在的新圖書館的位置,它曾經是很為學生們所喜愛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學生這樣寫道:“東草坪是北大老圖書館東邊的那塊地兒。這里曾經是高曉松那幫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兒極盡能事的舞臺,更是我們北大人讀書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侶相識、相約、相戀在東草坪,他們對這塊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誠說:這塊地兒空著怪可惜的,我給你們點兒錢,再修半截圖書館吧。一年后,這里再沒有一人一張報紙一本書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還莊嚴肅穆的建筑淹沒了本來該發生的好多故事。”

      后經學生強烈要求,原先的蘋果園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復了,然而那片校園中不可多得的果園卻永遠地失去了。多少總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許真的很難。這些年來,北大為了接納越來越多的求學者,為了與國際接軌,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為的獨特的風景都只能讓位給新的建筑,這引起了無數老北大人的感懷。而發展總是要有的,關鍵是怎樣發展,如何在適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們的驕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開始縮小,或者未名湖周圍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悲哀。

      4、匠心獨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徑

      北大的校園北部可以說是古韻十足,像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優美的浪漫中又給人以思想和歷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一位總是喜歡留連于未名湖畔的清華學生說。這種文人士大夫氣,從那一條條通向未名湖的小徑也可以體現出來,它的蔭蔽和靜謐,構成了北大獨特的風景。

      幽靜的小徑邊生長著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頭,它獨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針下部的'蠟質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會使土壤受到酸化影響,土質變差,以至于到了刮風的時候會有塵土飛揚。而石頭可以防止揚塵,從而保證了這里路面與空氣的清新與潔凈。

      而路旁的傳統建筑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于耳。在這里,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是的,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們的確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們后來在西校門,看到了一只對人毫無恐懼的喜鵲。由衷的喜悅,升起……

      5、蔚秀園與暢春園

      有著悠久歷史的燕園,是我們的驕傲。

      “北京大學燕園校區,早在金代就成為京郊著名的風景區。到了明代,大規模構筑園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賜園”。民國期間成為燕京大學校園。校園的用地中包括了八個古園遺址,即“勺園”、“淑春園”、“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及“治貝子園”等。在位置上與圓明園毗鄰,在內容、造園風格上與圓明園之萬春園中的若干園中園有類似之處。不同于宏麗的皇家園林,也有別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園林而獨具一格。后歷經滄桑,諸多古園或隨同圓明園一起付之帝國主義列強之火,或被軍閥侵占變賣,不少已經夷為平地。……淑春園、朗潤園、鳴鶴園、承澤園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為完整,這是校園歷史悠久的見證,也是寶貴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協和大學、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及北京匯文大學合并,建成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從軍閥陳樹藩手中以六萬銀元買到了淑春園和南部的勺園故址作校址,由美國建筑師H。Y。Mrphg負責校園規劃設計,并于1921年動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園最初用地40公頃,學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潤園、鳴鶴園、鏡春園、蔚秀園、承澤園為教工宿舍福利區,同期還購得治貝子園為燕大農學系實習場地。北京大學未名湖燕園建筑功能與環境統一,建筑藝術與環境協調。采用傳統民族風格的個體建筑與古老園林風格相協調,縱橫交替的建筑軸線布置與園林環境相互滲透,建筑組群母題的應用構成和諧的韻律。建筑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

      回顧,讓我們擁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為教工住宅區的幾個園子,又是怎樣的呢?

      走進蔚秀園,故園的風韻依稀可辨。然而“建筑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的感懷卻蕩然無存。樓房與平房在同一個平面上昭示著自己的存在,柏油路與土路在同一個湖邊顯示著自己的功用。因為這里修建了幾個條件十分簡陋的價格低廉的小旅館,往來的人更是各色各樣,破壞了那種靜謐而安逸的環境感觀。由于過度的對外開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園的今天很是讓人失望,隨處可見的垃圾,簡陋的小飯館和同樣簡陋的小旅館讓人頓失興趣……

      那么,長期在此居住的住戶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戶對此處的反映多是“臟亂差”——垃圾隨處可見,湖邊的平房排放廢氣嚴重污染環境。湖水主要來自萬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氣熏天,蚊蟲成群。

      至于住宅距離湖邊稍微遠一些的住戶,則認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這里的生活還差強人意。而且位置比較方便,距離頤和園、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較適宜居住。一個學者模樣的老人說,“大學里能有北大環境的很少”。一個看上去有八、九十歲的隨兒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說:“環境還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6、未名湖的湖心島與翻尾石魚

      湖光塔影,讓人留連忘返。未名湖景色出眾,已經成為北大風景的標志。環湖的楊柳婀娜多姿,枝條低垂,溫柔地拍打著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隱隱浮現。橫臥在湖中的有石舫,點綴著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島。幽靜的湖心島是未名湖上的一顆珍珠。翻尾石魚,則是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從老師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島原先是蘆葦等植物旺盛生長的優良環境,是一個生態極其協調的小環境,與翻尾石魚一道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在百年校慶時,學校為了更好地進行介紹和說明,在小島上設立了一塊說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島,人的影響使得蘆葦的生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直到蘆葦完全從小島上消失。

      好在學校已經認識到這點,今天看到的說明牌,已經從小島上轉移到湖邊。具有自恢復性的生態系統,在得到長期發展的條件后,應該可以恢復到原先的狀態。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擁有一個優良生態的小島,然而并非所有的錯誤都可以得到補救,有時候,一個不很英明的決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遺憾的。規劃的長遠性由此可見一斑。只愿小島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生態實習報告 篇3

      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筑、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筑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么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

      “當我們漫步于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筑物仿佛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并且散發著影響。”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于20xx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于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于一條有爭議的路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

      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筑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筑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筑與老式建筑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園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致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里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里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后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淀了。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指出,盡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盡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里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淀,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么,除了書香,對于久在這里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著什么呢?在實習過程中接受采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里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為,燕南園有著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于一個臺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為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為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著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筑特色。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

    生態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概況

      1. 實習目的: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同當地居民或公園游客的交流, 增進我們對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以及了解人們對于環境的真正需求。

      2. 實習路線及內容:20xx年4月5日,早八點,在北大逸夫二樓前集合出發,經圖書館至燕南園,停留進行觀察調查;經靜園至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至蔚秀園及承澤園,解散進行調查;在海淀公園調查后,經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從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萬壽山北坡一路觀察,聽取老師講解;約14:30實習結束。

      3. 實習達到的目標: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同實際聯系起來,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后還有大文章。通過實習,也認識了一些動植物,增加了知識。

      二、實習記錄

      1. 逸夫二樓經圖書館至燕南園途中:

      在圖書館前回望,通往東門的那條路,左邊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邊是教學樓,僅有的那片可憐的草坪是看不到的。雖還是春天的早上,但還是給人一種熱的感覺。也許因為是新建不久的,路兩旁幾乎沒有一棵樹。北京春季多風,有時還會夾雜著工地上的土,形成一個小型“沙塵暴”,令這條路有些讓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頭疾走,當然這種情況在出了東門以后也沒有得到緩解。缺乏綠色,也使這條路讓人感到很暗淡,有些過于嚴肅。

      不能說這條路上完全沒有綠色,還有一片草坪。關于它我問了問周圍的同學,有的說沒什么感覺,有的說它晚上還不錯,還有的說剛來的時候覺得綠油油的挺好,后來就沒注意了。我覺得這和人的心情有關,剛入學當然覺得什么都好,后來也就沒心情注意了,還是“低頭疾走”要緊。晚上其實是草坪里的燈好看。這么說來它存在的意義似乎不大,不如種些樹,因為在地學樓前,我覺得弄成一個小型的實習場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巖石,認識認識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師還提到如何設計這條路以配合圖書館及周圍景物的問題。

      2.“世外桃源”——燕:

      在萬泉河邊,被眼前景象驚呆,河床中已沒有水,只有一層散發惡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匱乏,使其沒有了生機。

      經老師講解,路上那些穿著“鎧甲”的樹木是皮很名貴的杜仲。我不明白為什么要把這種樹種在路邊,給樹木的養護添加麻煩。是為了讓路人認識新植物嗎?樹上沒有掛牌,而且讓人認識到它的珍貴之處,樹就更危險了。是它適合種在此處,或是它長成后別有一番景象嗎?

      到了所謂的綠化隔離帶,是將“京西稻田”除掉后的產物,覺得還沒有路邊的樹多,土倒是不少。老師介紹一種名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該種先鋒植物,無人管理,也可茁壯成長。

      8.頤和園南如意門:

      門前就是昆玉河,又稱京密引水渠,岸邊已被固化。該條河流同八一湖相連,構成了所謂的京城水系,已經成了人們游北京的一條水上路線。駛過兩條游船,但均沒有按照當初開通此路線時所說的,為保護水體,將窗子封住,不知會給河水帶來多少垃圾。

      采訪中,得知以前的岸邊滿是樹,水里魚也不少,但為了修路,樹砍了,岸修了,現在魚不見了,由于來往的車輛很多,又沒有樹,土也很大。我仔細觀察河水,發現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邊處還有垃圾。

      9.頤和園內:

      頤和園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部分構成,兩者均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橋而行,一路楊柳依依,桃花盛開,同門外相比,簡直就是兩個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歡這里的.風景,覺得“沒白花門票錢”,反面的聲音沒有聽到。

      湖邊老師講解由蘆葦和茭白組成的濕地系統,這種濱水系統,凈生產力高,不僅美化環境,還可以造福環境。我夏天來游園的時候,綠色的蘆葦配上藍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當時不了解它原來還有這么多生態功能。對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是此次實習的一大收獲。

      公園中正在進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樹木的圍帳將工地與游覽區隔開,從遠處看,圍帳和園中的花草融為一體,不仔細看,簡直無法分辨。這比起那些路邊常見的突兀的圍帳,更讓人覺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們還是看到有一條管道從工地延伸到湖邊,烏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圍帳很高,無法看到里面,不知這水是施工后的廢水,還是將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時,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還是情有可原的。

    生態實習報告 篇5

      1. 序言 森林群落 物種多樣性 Simpson指數 Shannon-Wiener指數

      物種多樣性是環境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它反映群落或生境中物種的豐富度、變化程度和均勻度,也反映不同自然地理條件與群落之間的相互關系。物種多樣性可以用來定量表征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特征,包括直接和間接地體現群落和生態系統的結構類型、組織水平、

      【2】發展階段、穩定程度、環境差異等。因此,物種多樣性在森林資源的合理經營、開發利用

      和資源評價等方面有著極其重要、廣泛的應用。

      松山森林植物群落植物種類非常豐富,占北京地區同類植物總數的49.8%。松山森林植物群落分布環境特殊,經過多年環境變遷保存下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有可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松山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就有這不可忽視的作用。

      2. 實習地點的自然地理概況【1】

      2.1 地理位置

      松山自然保護區位于北京市延慶縣西北部,燕山山脈深處的軍都山中,距市區90余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5°44′-116°34′,北緯40°16′-40°47′。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 660hm2。其中核心區面積1 819hm2,緩沖區面積1 263hm2,實驗區面積為1 578hm2。區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植被茂密,有脊椎動物180多種,有維管束植物700余種。保存比較完好的天然油松林50多公頃。

      2.2 氣候

      松山自然保護區處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地形條件的影響,與延慶盆地相比,氣溫偏低,濕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氣候,是北京地區的低溫區之一。氣候的垂直分帶性比較明顯,從上到下可分為:海拔700-1000m的低山溫暖氣候帶,海拔1000-1300m的中山下部溫濕氣候帶;海拔1300-1800m的中山上部冷濕氣候帶;海拔1800m以上的山頂高寒半濕潤氣候帶。

      保護區內小氣候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等特點,是地形差異性造成的。由于山谷的走向、寬窄不同,使氣溫、降水有明顯的`差別。西北部大莊科一帶多東西寬谷,因四面環山,夏季東南氣流下沉變干,形成干型谷地;在東南部的塘子溝,為南北狹谷,向南有一個開口,東南氣流在此受約 而沿迎風坡上升,形成地形雨,為濕潤型谷地。

      2.3 土壤

      土壤的形成和變化是在成土母質、氣候、地形、生物及時間幾個因素綜合作用下發生的。因此,土壤的種類、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松山地區的土壤隨海拔高度的變化可分為3種類型:

      (1)山地褐色土:為低山帶的主要土壤。陰坡分布于海拔900m以下,陽坡分布海拔1200m以下。土壤特點集中反映在腐殖質含量減低。結構變壞,碳酸鹽受到淋洗,質地粘重。可分為3個亞類:①淋溶褐土分布于山地中段;②典型褐色土分布于山麓地帶;③石灰性褐土分布于切割溝較多的深山溝谷。

      (2)棕色森林土:在中山帶海拔900m以上的陰坡和1200-1800m陽坡。在1800m的林緣草甸植被下發育了生草棕壤。

      (3)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800m以上地形平坦的山頂部。這里山高風大,主要為草草甸。因草本植物生長繁茂,土壤經常處于濕潤狀態,有機質分解緩慢慢,腐殖質含量較高,表層達成15%以上。生草作用較強,在表土形成密積草根層。pH6-6.8。土層深厚,可達80m以上。腐殖質層呈黑褐色,厚達30-50cm。

      2.4 植被

      松山地處華北平原西北部深山區,具有華北地區暖溫帶的自然景觀,在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地段,保存下來部分天然次生林,屬于地帶性的自然植被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森林植被基本保持自然狀態,野生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松山保護區植物區系中有一定比例的熱帶成份,多為單種屬,第三紀地域植物。地中海中亞成分地屬很少,表明亞洲干旱中心分布的成分在該區有所滲透。松山自然保護區的植被分為5個植被型組,有6個群系組,17個群系,約25個群叢。

      3. 調查方法

      3.l 調查方法

      3.1.1種—面積曲線法

      種—面積曲線法是根據植物種數與樣方面積的關系確定群落最小面積。在擬研究群落中選擇植物生長比較均勻的地方,用繩子圈定一塊小的面積。對于草本群落,最初的面積為10cm×10cm,對于森林群落則至少為5m×5m。登記這一面積中所有植物的種類。然后,按照一定順序成倍擴大,逐次登記新增加的植物種類。開始,植物種類數隨著面積擴大而迅速增加,爾后隨面積增加的種類數目降低,直至面積擴大時植物種類很少增加或不再增加。以樣方面積為橫坐標、種類數目為縱坐標,在坐標紙上繪制種—面積曲線。此曲線開始陡峭上升,而后水平延伸,有時會再上升。曲線開始平伸的一點即群落最小面積,它可以作為樣方大小的初步標準。

      3.1.2點-四分法

      無樣地法有許多具體的方法,其中以點-四分法(或稱中點四分法、中點象限法)應用最廣。點-四分法是植物生態野外調查的無樣地調查方法。這類方法(距離測定法)的特點是在被研究的群落地段上隨機地選擇若干點,測定點與植株間的距離,以此為根據,推算出種在群落中的數量特征。由于無需設置固定面積的樣地,所以這類方法又稱為無樣地取樣法。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距離測定法都是針對森林群落林木層的調查。但就群落學的調查來說,對于森林群落不僅要調查它的林木層,也要調查它的灌木層、草本層以及藤本植物。因而可隨機或系統地設置若干小樣方以記載灌木層和草本層等。

      儀器工具:測繩、皮尺、羅盤、圍尺、測高器及木桿。

      外業工作方法:在所要調查的群落中,設幾條定距垂直線(借助羅盤用測繩拉好),在垂直線上定距(如5m或10m)設點。通過各點再用木桿作一與樣線垂直的引線,即可分成四個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找與中心點最近的一棵樹,記錄樹種名稱,測定點樹距離、胸徑、樹

      高及冠幅,共計測定30個點,每個中心點都要做四個象限。

      3.1.3樣方法

      樣方,即方形樣地,是面積取樣中最常用的形式,也是植被調查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種取樣技術。當然,其他形狀的樣地也同樣有效,而且有時效率更高,例如樣圓和長方形樣地。

      樣方的大小、形狀和數目,主要取決于所研究群落的性質和所預期的數據種類。因工作性質不同,樣方的種類很多,可分為以下幾種:①記名樣方—主要用來計算一定面積中植物的多度和個體數等。比較一定面積中各種植物的多少,就是精確地計算多度。②面積樣方—主要是測定群落所占生境面積的大小,或者各種植物所占整個群落面積的大小。這主要用在比較稀疏的群落中。③重量樣方—主要是測定一定面積樣方內群落的生物量。④永久樣方—為了進行追蹤研究,可以將樣方外圍明顯的標記進行固定,以便于以后再在該樣方中進行調查。

      對于灌木層和草本地被層的調查,可在調查林木層的大樣方內,機械地設置若干個更小的樣方,對每個種的多度和蓋度進行點數或估測。

      調查工具:測繩、皮尺、鋼卷尺、羅盤及2m桿兩根。

      外業工作方法:⑴ 方法一:用測繩或皮尺在群落中設置若干條平行線,在線上間隔3~5m等距設置25個樣方,調查灌木樣方面積為2 m×2m、草木樣方面積1m×1m。記載每種植物的名稱(不能確定名稱的采集標本)、株數、平均高度、生長狀況及分布狀況等并記錄。⑵ 方法二:用測繩在群落中圍出一個20 m×20m的樣方,用皮尺拉出樣方內的兩條對角線。在這兩條對角線上分別均勻地設置5個1m×1m、3個2 m×2m的小樣方,共計1m×1m的小樣方9個、2 m×2m的小樣方5個。在1m×1m的小樣方中調查草本植物,在2 m×2m的小樣方中調查灌木、幼樹及藤本植物。

      3.2 數據處理方法

      3.2.1內業計算及數據整理

      ⑴ 平均株間距離=平均點樹距離×2

      ⑵所有種的總密度(株/公頃)=100001000022(平均株間距離)2(平均點樹距離)⑶ 一個種的相對密度(%)=一個種的個體數×100 所有種的總個體數

      ⑷ 一個種的密度(株/公頃)=所有種的總密度×一個種的相對密度

      ⑸ 相對顯著度(%)=某一樹種的胸高斷面積和×100 所有樹種的總胸高斷面積

      ⑹ 頻度(%)=一個種出現的點數×100 樣點總數

      一個種的頻度值×100 所有種的頻度值和⑺ 相對頻度(%)=

      ⑻ 重要值=相對密度相對顯著度相對頻度 3

      ⑼ 調查面積(m)=(平均株間距離)×4×調查點數

      ⑽ 胸高斷面積(m)=22 2全部胸高斷面積和×10000 調查面積

      ⑾ 胸高直徑(cm)=

      3.2.2重要值計算

      ⑴ 株數j=4全部胸高斷面積和 調查點數4n

      i125ij

      ⑵ 樣方面積和=4×25=100

      ⑶ 密度j=株數j/樣方面積和×10000

      ⑷ 相對密度j=密度j

      密度

      j1m×100 j

      ⑸ 蓋度和j=蓋度

      i1

      m25ij×nij ⑹ 相對蓋度j=蓋度和j×100

      j蓋度和

      j1

      ⑺ 頻度j=出現樣方數j×100 25

      ⑻ 相對頻度j=頻度j

      頻度

      j1m×100 j

      ⑼ 重要值j=相對密度j相對蓋度j相對頻度j 3

      3.2.3種的多樣性計算

      分別計算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的多樣性指數,并利用三個組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在調查資料中分別植物種統計株數、重要值,計算每個種出現的株數概率和重要值概率并記錄。

      ⑴辛普森多樣性指數(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多樣性指數 Ds1p

      i1

      ss2i

      最大多樣性指數 Dmax1121()1Si1S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伊人久久精品青青草原 | 亚洲AV首页在线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中文宇幕无敌色 | 一本大道香蕉精品视频在线 | 在线观看国产免费一级AV |